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有法国香颂的电影

有法国香颂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2-11-28 21:22:34

1. 《玫瑰人生》里,Edith Piaf在影片一开始唱的歌叫什么名字

你是否记得有这么一首浪漫的法国香颂,女歌手浑厚的嗓音传达着浓烈的情感,你或许不知道歌手的名字,却对这首歌却耳熟能详,因为它总是出现在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电影中。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炮声隆隆、烟硝弥漫的决战前,当留声机里响起La Vie En Rose的时候,这首歌就是由法国知名女歌手伊迪丝·琵雅芙(Edith Piaf)所演唱的《玫瑰人生》。
拥有一个外号叫“法国小云雀”的伊迪丝·琵雅芙是法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是因为她动人的歌曲与令人难忘的声音,她的传奇人生更令人无限感慨与唏嘘。她从街头卖唱起家,直到她获至到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献唱,声名红遍大西洋两岸,被法国视为国宝,在法国人心中留下无法抹灭的印象。
伊迪丝·琵雅芙的人生就如她最知名的歌曲《玫瑰人生》一样,她曾经活得像玫瑰一样绚丽,但也免不了无声的凋零。《玫瑰人生》一片就是完整记录她传奇一生的音乐传记电影,在一首又一首她的动听歌曲《爱的礼赞》(Hymne L`Amour)、《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如果你爱我》(If you love me)陪伴之下,我们从中能够窥探她的生命历程。从童年到在歌坛崛起,从最高点再跌入谷底。

2. 求10-11年欧美电影目录、要全一点的、谢啦~~

欧美:

费里尼 《八部半》《罗马风情画》《白酋长》《杂技之光》

华特萨勒斯 《中央车站》

马蒂厄卡索维茨 《怒火青春》

菲利普·考夫曼 《布拉格之恋》

亚历山大·查顿 《芳芳》

凯特琳·布蕾亚 《罗曼史》

潘纳希 《白气球》《谁能带我回家》

戈达尔 《放纵》《男人女人》《狂人比埃罗》《卡门》

路易·马勒 《泛雅在42号街》《好奇心》《死刑台与电梯》《花都大盗》

阿伦·雷乃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广岛之恋》《法国香颂》

布烈松 《乡村星期日》

让·雷诺 《蓝色麦子》《游戏规则》

梅维尔 《独行杀手》

里奥卡拉斯 《新桥之恋》

阿尔莫多瓦 《高跟鞋》《我为什么命该如此》《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活色生香》《捆着我绑着我》《Kika》(又名"琪卡")

尚贾克贝内 《巴黎野玫瑰》(又名"37度2")

布努埃尔 《白日美人》《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乌略亚 《杀手蝴蝶梦》

费里尼 《八部半》《罗马》

帕索里尼 《啄豚屋》《十日谈》

安东尼奥尼 《云上的日子》《放大》

米高韦霍 《邮差》《坏女孩》

吉安尼 《小小偷的春天》

德西卡 《偷自行车的人》

吉赛贝·托纳多雷 《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

比拉尔·贝托鲁奇 《巴黎最后的探戈》

英格玛·伯格曼 《第七封印》《呼喊与细语》《秋天奏鸣曲》

奇士洛夫斯基《十诫》《两生花》《蓝》《白》《红》

波兰斯基 《苦月亮》《苔丝》《钢琴家》

爱森斯坦 《伊凡雷帝》

塔可夫斯基 《伊万的童年》《乡愁》《镜子》

文德斯 《里斯本物语》《直到世界末日》《月满夏湾拿》(《月满哈瓦那》)《德州巴黎》《城市小调》

彼德·格林那威 《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情人》《魔法圣婴》《8又1/2女人》《枕边禁书》《动物园》

库布里克 《洛丽塔》《全金属外壳》《闪灵》《发条橙》《斯巴达克斯》

阿伦·帕克 《迷墙》《鸟人》

伊利亚·卡 《欲望号街车》

艾米尔胡斯杜力加 《地下》(又名"没有天空的都市")

伍迪·艾伦 《百老汇上空的子弹》《安妮·霍尔》(《Annie Hall》)《开罗的紫玫瑰》

斯皮尔伯格 《辛德勒名单》《振救大兵瑞恩》

帕特里斯·勒孔特 《爱比死更冷》(又名《理发师的情人》)《雪地里的情人》《圣地亚哥的寡妇》

约瑟夫 《情迷亚历山大》

拉斯冯提尔 《越笨越快乐》(又名"白痴")《黑暗中的舞者》《欧洲三部曲》

马赛勒·卡纳 《红杏出墙》

吉姆·谢里 《因父之名》

让·保罗·拉珀诺 《屋顶上的轻骑兵》

沃尔克·舒伦多夫 《铁皮鼓》

大卫·林奇 《野性的心》《蓝丝绒》

瓦伊达 《钻石与灰烬》

奥森·威尔斯 《公民凯恩》

埃里克罗麦尔 《夏天的故事》

贝特昂 《贝特丽斯的欲望》

布鲁诺努伊顿 《罗丹的情人》

特吕弗 《最后一般地铁》《偷吻》《400下》(又名“四百击”)

彼特·郝伊特 《滑动门》

吕克·贝松 《地下铁》《碧海蓝天》《末路狂澜》

史蒂芬·戴尔德莱 《跳出我天地》

马丁·斯科塞斯 《基督的最后诱惑》《愤怒的公牛》

加布里埃尔 《芭比的盛宴》

让-皮埃尔·儒内《天使爱美丽》

威廉·尼科尔森 《心火》

杨·史瓦拉 《小学校》(又名"青青校树")

昆丁·塔兰蒂诺 《黑色绝杀令》(也叫《落水狗》)《低俗小说》

奥立佛·斯通《不准掉头》(又名“U形转弯”)《生于七月四日》《天生杀人狂》

让·雷诺《大河》

凯文·科斯特纳《与狼共舞》

爱德华·兹维克《秋日传奇》(又名《燃情岁月》)

米洛斯·福尔曼《飞越疯人院》

安东尼·明格拉《英国病人》

赛尔乔·莱翁内《美国往事》

尼基塔米亥科夫《毒太阳》

弗兰克·达拉伯恩特《刺激1995》(又名《肖申克的救赎》)

马丁·布雷斯特《闻香识女人》

法朗索吉哈《红色小提琴》

盖里奇 《两只大烟枪》

查德·威廉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吉姆·谢里登 《我的左脚》

丹尼·博伊尔 《猜火车》(又名“迷幻列车”)

汤姆·提克威 《疾走罗拉》(又名“罗拉快跑”)

珍诺特·兹瓦克《时光倒流七十年》(又名“似曾相识”)

大卫·连恩 《阿拉伯的劳伦斯》

科波拉《教父》(三部曲)《现代启示录》《小活佛》

斯坦利·克雷默《猜猜谁来吃晚餐》

其他电影:

《兄弟的监护人》

《地中海》

《黑猫白猫》

《出租车司机》

《你爱班房,我爱厨房》

《左边床,右边床》

《沉默的羔羊》

《我心狂野》

《骄阳似我》(又名“心灵捕手”)

《死亡诗社》

《全蚀》

《美丽人生》

《为戴西小姐开车》

《两个人的车站》

《滑动门》

《暴雨将至》

《十分钟年华老去》

《法国中尉的女人》

《探戈》(阿根廷)

《这个杀手不太冷》

3. 求电影玫瑰人生百度云资源谢谢!

《玫瑰人生》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 r2ta

该片讲述了法国香颂女歌手——艾迪丝·皮雅芙跌宕起伏的传奇四十七年人生。

4. 《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被无数影迷奉为“影史最伟大战争片”

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打响了。

对于登陆诺曼底奥马哈海滩首轮冲锋的盟军士兵来说,生死是一次掷币游戏似的豪赌。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闯入一寸寸丈量这片海滩的弹雨、血浆和断肢之中,体验着这场父辈的战争。


他和主演汤姆·汉克斯一样,对二战题材的构想在心中深植已久,二人一拍即合,创作出了这部影史最伟大的二战题材影片——

《拯救大兵瑞恩》

经典,永远经得起时间考验,二十多年过去,它依旧是我每年几乎都要重温一次的影片。


抱着向父亲那“伟大的一代”致敬的理想主义而来,但极端追求写实的创作方向,让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过程中逐渐接近了暴力和战争的真相。


一天在片场,他转过头对身旁的汤姆·汉克斯说:“拍这部片我很享受,对此我很惭愧。”


《拯救大兵瑞恩》的伟大正在于它不仅在用全新的方式观察战争,也用前所未有的角度无限接近从前少有被触及的、战争中人性的晦暗地带;

让我们意识到即便在看似善恶分明的战争立场下,身处局中的普通士兵仍然要经历超越身体痛苦之外的不可逆的伤害。


而正是因为这种无所逃避的直面勇气,让“集体拯救个人”的光辉主题不失落在空泛与教条之中,也成就了一次真正的对父辈的致敬。


也正因如此,《拯救大兵瑞恩》不仅在视听上启发了此后二十多年里世界范围内的大量战争片,也在延续着《十二怒汉》、《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杀死一只知更鸟》等片的精神,个体价值与理想主义的火焰,竟也能用一种令人战栗的死亡美学来点燃。

角色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米勒上尉有两个最重要的设定:

一名职业是老师的美国公民(并且在影片前半部分,他在观众的脑海中可以是任何职业);

一名身经数战的老兵。


前者让他的牺牲有了普世的分量,后者让他的恐惧有了扎根的土壤。


汤姆·汉克斯总能最恰当地糅合平民英雄的非凡与不凡,堪称詹姆斯·斯图尔特之后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男演员;

而主角米勒则是D日登陆的士兵中仅有的10%的老兵之一,面对惨烈的奥马哈海滩说出“好一番景象”时,深邃的眼神不只是一面映出惨状的镜子。


如汉克斯在20年前接受罗杰·伊伯特采访时所说:“(作为少数的老兵之一)米勒已经在意大利见过惨烈的战况,他恐惧是因为他曾经经历过这一切。他不会天真地觉得这是简单的。”

汉克斯对角色有着自己所勾画的清晰轮廓,米勒在部下产生分歧时讲述自己的工作,原来的剧本中台词较长,但汉克斯觉得米勒并不会说太多自己的事情,他向斯皮尔伯格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于是这段台词被缩减了。

普通公民面对责任与死亡的极限时所展现出的真实人性,是米勒作为老师最后的一堂言传身教。



汉克斯形容他在未知状态下所看到的奥马哈海滩:空气已经变成血染的粉色,枪炮声震耳欲聋,断肢残体坠落。


最动人心魄的是,在如此混乱的血战之中,米勒的责任感与勇气,似乎已经化为一种本能,伴随“别辜负”(Earn it)的弥留呓语,至死方休。

卡帕佐一角是斯皮尔伯格看过范·迪塞尔自导自演的独立电影《迷失者》(Strays)后为其量身打造的。当时还籍籍无名的他,获得了10万美元片酬。



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都是听着父辈们讲着二战的经历长大的,尤其是斯皮尔伯格,父亲和他的老战友们每次在家中聚会,都会讲述他们二战期间在印度和缅甸的经历。


“二战让我们这一代(婴儿潮)得以存续。二战让我们的未来成为可能。婴儿潮的这一代人,亏欠父辈们太多。”斯皮尔伯格感谢父辈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牺牲。


这部残酷、血腥、让理想主义的光芒在最黑暗处点亮的影片,却承载着斯皮尔伯格将床边故事搬上银幕的温柔夙愿。


他曾无数次强调这是一部“献给父亲的电影”,经常在作品中表达“父爱缺位”元素的斯皮尔伯格,终于用一部尽力走近父辈伤痛的电影,化解了与父亲的误会与隔阂。


在那之前,父亲只是默默地消化这一切;而在那之后,父亲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温暖,斯皮尔伯格也终于释然:“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亲密。”

5. 电影《苦月亮》豆瓣影评转载

周末看了这部电影,非常精彩,四个主要演员反而是休.格兰特表现最普通,个人来说,最喜欢的是女主角几番跳舞场景,非常有戏剧的张力,在这色彩浓烈的影片中有迷幻般感觉。

个人表达极其有限,豆瓣上看到这篇精彩影评,邀大家共赏。

夏娃的第八天 ——Bitter Moon 人物心理分析( 电光幻影  评论  苦月亮       2009-09-20 11:21:45)

还记得咪咪的那句话吗?

"I’m just a fantasy and amusement in boring voyage.”

“我只是枯燥旅途中,那虚空的幻想与消遣。”

新年的狂欢过后,宿醉味道的萧瑟清晨,舞厅地板上烟花狼藉,低沉的萨克斯风不经意地飘出法国香颂《大海》,船员们正在清洗甲板。

人生最美好的、或是最虚幻的一夜已经结束。接着将直面残酷的今天。

罗曼斯基的影片始终如海浪般深邃与迷离。茫茫无边的旅程,不知道将被带往何处。随着一波又一波,逐渐被推往汹涌的浪尖,然后瞥见下面幽蓝无底的峡谷。

打开IMDB,评分人数仅八千,平均6.8的‘低分’。我却心头一阵安慰,好像隐藏的宝藏还没有被发现,心底的秘密还无人揭穿。

这部影片并不难理解。只要结婚几年,一目了然。

关于‘贪婪’

奥斯卡在对准自己的嘴扣下扳机前,哀号的那一句“我们都太贪婪”,无疑是全片悲剧的根源,也是解开人物心灵密码的关键钥匙。

‘贪婪’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奥斯卡的贪婪与咪咪的贪婪是完全不同的,男人与女人的贪婪是完全不同的。

奥斯卡的中心台词是“我抛弃咪咪不是为了某一个女人,而是以她来换取所有女性”。

而咪咪的中心台词则是“你可以骂我、打我、和其他女人发生关系,但是请不要抛弃我,我离开你无法活下去。”

男人总是贪婪地想要征服更多的女人,而女人总是贪婪地想要占有他的全部。

两个人的战争,始终围绕这个无法解开的结。

奥斯卡的故事

奥斯卡是影片最关键的一个人物,他的欲念是一个大背景,所有的爱恨都从这里衍生,所有恩怨都依附其上。

奥斯卡年轻的时候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于是搬到巴黎,专注于自己的梦想:写作。

写作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或者,从心底里他并未把这当作一项严肃的职业。‘在巴黎写作’这一行为的浪漫型迷倒了他,他把写作当作一种优雅而自由的生活态度,把写作当作吸引异性的手段。“欲”是他所有行为的出发点,是核心。虽然他疯狂地迷恋上咪咪,但是这种排山倒海的爱仍是以欲念作为基础的。影片一开始就暗示了这一点,在奥斯卡偶遇咪咪的那辆公共汽车的车身上,有一张性感女性图片的广告‘36 15 ULLA’。接着,这个广告在影片的角落中反复出现,一直到奥斯卡最终去了那个地方,观众才知道这是个妓院的广告。这张广告海报给影片即使是最纯情的段落都洒下了不和谐的阴影,这其实是奥斯卡,或者说是男性欲念的影射,即使是在光天化日的公共场所,这种欲念也在街道的底下暗潮汹涌。

奥斯卡一开始可能自己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爱是以欲作为基础的。但随着性爱由正常向虐恋倾斜,欲念的狰狞面目就逐渐显露了出来。在两人疯狂的性虐当中,咪咪始终处于施虐方,而奥斯卡则是受虐方。这反映了两者关系的稳定。关于性虐的情感基础,在东方(以日本为代表)导致快感的是羞耻心。而在西方则是控制与占有(Domination)。也就是说,西方文化中,痛觉不是快感的真正来源。施虐方的快感来自对另一方的肉体控制,受虐方则来自对另一方放弃自主的强烈服从。在他们的性虐关系中,咪咪的占有欲得到了满足,而奥斯卡从前在性爱上始终是一个‘控制者’,如今‘被控制者’的新鲜体验也满足了他好奇的欲望,就像一场大胆的远征。两者各取所需的平衡是关系持续的养料。

但男人终究只是贪图新鲜的动物,当体验过所有的高潮之后,那种热烈无以为继,日渐转淡。于是,缠绵变成了责任,厮守变成了束缚。他开始对外面的世界蠢蠢欲动,想要摆脱枷锁。影片通过性虐游戏的无趣告终来反映他们的恋情开始步入低潮。

奥斯卡最可贵的品质是诚实。他的诚实让人无法恨他,即使他对咪咪施以最无情的折磨、伤害与离弃,他的原则始终是最坦诚的。甚至,他觉得是在为她着想,因为‘分手后用不了几天咪咪就会感激他的抛弃,重获新生’。但错误的是他误解了女人对爱情的态度,一直到他到死之前才理解咪咪。

以分手那场戏为分水岭,开始了第二段虐恋,与第一段不同,这里的虐待是心理上的,针对自尊心的。奥斯卡之所以乐于其中,是因为这种羞辱可以满足他的男性至上地位的体验,从而带来心理上的快感。一切仍然为他的欲望服务,只是这种欲望从肉体转化到心理,由‘求欢’的快感转化为‘凌虐’的快感,他又陶醉在这种新鲜的体验当中。于是他默认地把咪咪留在身边。

他临时下飞机的阴谋可以称得上狠毒,事后的欢欣鼓舞也证明了他的无情。但与前一段虐恋的曲线一样,这是心理虐待的一个高潮,高潮过后,他连对这种羞辱带来的快感也失去了兴趣。他自己清楚这一点,所以设计彻底抛弃咪咪。奥斯卡的性格是不拖泥带水的,只要高潮已经过去,他就宣告终结。他只摄取快乐的那一部分,拒绝承担任何责任和后果。他对于生养孩子的态度,坦白得令人心酸,他只是说‘你看我像当父亲的料吗’。

对于自己的瘫痪,他当然恨咪咪,但也正是从这种痛苦当中,他开始理解咪咪当初所承受的痛苦。他的承受起先是作为一种‘赎罪’而存在,他把咪咪的所作所为理解为单纯的报复。然后,从咪咪当着他的面与朋友发生性关系,试图挑起他的嫉妒,他忽然意识到咪咪其实是欲罢不能地爱他的,从这时起,一种新的感情产生了,它包含了同情、自责与感激。这就顺其自然地导致了接着‘婚礼’那场戏。然而他们回不到过去,他们的关系如今只能以‘恨’继续,以奥斯卡的聪敏,他又如何不了解咪咪这个小女人的那些小伎俩?但是他带着这种新的感情,纵容她的一切,假装朝着她设计的路线发展,上了船,找了一对夫妻,满足咪咪伪装的放荡,最后帮助她结束了生命。他最终理解了‘贪婪’的本质矛盾,但是如果一切从头来过,还是会按照这个宿命的轨迹,他无力改变人类的本性。他们的‘恨’也到了最高潮,只有死亡才是最终解脱,他无法想象咪咪连‘恨’都失去会怎么样,无法想象他们还能去往何处,所以他拿起了枪。这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勇气,何尝不是一种深沉而绝望的爱。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演员Peter Coyote在本片中的表现十分亮眼。他成功表现了风度翩翩与绝望暴戾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简直判若两人。

咪咪的故事

咪咪说到底是个传统的女性。她的一切都都是出于爱。正所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占有奥斯卡。如果留不住他的心,也要留住他的人。

她全身心投入到荒诞离奇的性爱游戏中去,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她挑衅他,是为了说服自己他还爱她;她可以受尽屈辱地留在他身边,是为了证明自己对他而言还有剩余价值,还可以给他带来快感;她为了他打掉孩子,是为了宠着他继续轻松自如地风流倜傥;她行尸走肉地活下去,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回到他的身边;她摧毁了他的下半身,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恨与爱,可以把他绑在自己身边,让他再也无法俘获其他女性;她无情地戏弄他蹂躏他的自尊,其实是一种自我摧残,当她的心因为他的痛苦而流血,她感到了自虐的快意,因为她实在不能失去他的爱,一旦失去,就要用同样的仇恨来弥补;她当着他的面与别人做爱,试图挑起他的妒忌,是一种垂死挣扎,证明她需要他的妒忌,渴望他的在乎;她给他一把枪作为生日礼物,是渴求他因为恨而杀了她,这样她的感情就此圆满;是她想出了整个游轮计划,试图挑拨他的嫉妒与仇恨到最高潮,这样可以顺利地死在他手里。而他则带着她留下的烙印——无法动弹的下半身——永远无法将她从他生命中抹去。

女人是简单而可怜的,会因为某一个秋日下午的偶遇,就此无悔付出自己的一生。

饰演咪咪的 Emmanuelle Seigner 亦成功表现出了咪咪清纯与堕落两个层面,只是与 Peter Coyote 比起来,还稍嫌生硬。

奈格尔的故事

他是影片中最‘正常’的人物,一个患得患失的中年男,心底怀着不可告人的偷腥欲望,表面却显得既爱妻又正派。无奈他那一点小心眼,任谁都能一眼看出来。他虚伪与可悲是这个社会上所有中年男子的真实写照。最后,他站在大雨滂沱的甲板上,终于决定向世界坦然面对自己的欲望。但是当他回到船舱这个现实世界,瞬间又失去了勇气,披回了那层虚伪的外套。患得患失的他,最后既无法在妻子面前保持自己正人君子的形象,又错过了肉体上的欢娱。

让 Hugn Grant 来演这么一个角色令人叫绝。因为他只要以本色演出,即能达到导演的要求,甚至演得越糟越好。说到‘虚伪的男性魅力’,又有谁比他那张英俊脸庞更符合这个定义呢?波兰斯基在此选角上的‘险恶用心’,与李安选王力宏拍《色戒》如出一辙。

菲奥娜的故事

菲奥娜在影片最后逆转式的变化大概是最令人吃惊的部分了。之前一直是以英国妇女保守、矜持形象出现的她,在最后的舞会上那宛如夜百合妖艳而迷离的绽放,眩目地火花四射。这也是影片最精彩迷人的部分,将奈格尔夫妇在影片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菲奥娜的转变并不是无迹可寻,而是在影片中一再伏线。影片开始不久奥斯卡就表示菲奥娜‘非常富有内涵’,而后话锋一转问奈格尔是不是已经对妻子失去了兴趣,奈格尔用社交式的回答偷换了概念,注意这时候菲奥娜眼神的变化。在后面的场景中,又有奥斯卡表示奈格尔还没有充分发掘她妻子的潜力。这些片段表现了女性在婚后的一种牺牲,即她把自己的人格魅力都只留给丈夫一人,对外则深藏不露。如果丈夫不懂欣赏,那么这种隐藏其实是一种浪费。但大多数女性或者出于对婚姻关系的委曲求全,或者出于对丈夫男性尊严的服从,虽然觉得失落,也会放弃一点自己的尊严而忍受这种浪费。然而,如果丈夫一旦越过了她们能忍受的边界,她们就会重新拾起自己的女性魅力与尊严。

影片中的菲奥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与咪咪共舞继而云雨出于以下几个原因:1. 对丈夫的彻底失望,无法再忍气吞声,需要挽回自己的尊严;2. 对丈夫的报复,她之前便有过‘双倍奉还’的言论;3. 对丈夫的鄙视与示威,展现自己的能力,他无法获得的,她却能轻易获得,这好象在说‘你当我真的只会逆来顺受吗’,重新向丈夫展示(或者让丈夫重新回忆起)自己的魅力。4. 选择对象为咪咪当然不是随机的,一来是对咪咪的迎战,二来这种迎战当中又包含了一种理解:女性的同病相怜。两个女性的云雨,暗示了他们对男性的彻底失望与唾弃。

饰演菲奥娜的 Kristin Scott Thomas 虽然戏份不多,但一收一放表现惊艳,充满了韵味。

人物关系与结尾

我们可以把奥斯卡与奈格尔认为是同一个人,一个男性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举止;同样,咪咪与菲奥娜也是同一个人,一个女性的真实心灵与社会形象。这种对比关系时时存在,比如关于孩子,虽然奈格尔内心也同奥斯卡一样不愿承担责任,但他用了冠冕的理由:这个世界人口太多,不需要我们添乱。而咪咪与菲奥娜对于爱人的宠爱与纵容也是相同的。

他们的关系也反映了同一种婚姻状态的两种可能性,即‘自由放任’的可能性与‘在传统观念束缚下’的可能性。

如果用下图来表示:

奈格尔----菲奥娜

l l 

奥斯卡----咪咪

下面这层关系是感性而诚实的,却是不实际的。上面这层关系是理性而现实的,却是虚伪的,一如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婚姻关系。讽刺的是,诚实的结果导致了毁灭,而虚伪的却往往苟活下来。但问题在于,这种苟活,是不是比毁灭更有意义?如奈格尔,他永远无法体会到那种疯狂而真挚的爱,但有谁一旦体会到了,便可能拿生命作为代价。

既然现实的我们无法选择轰烈的毁灭,那如何灌溉已经枯萎的婚姻关系?如何令获得新生?当然一次印度之旅于事无补。影片尝试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不如生个孩子’,虽然这个答案可能会让你苦笑,但还有别的办法吗?这不正是大多数夫妻所做的吗?

至于奈格尔与菲奥娜的未来会如何,我们无从知晓,只知道他们会生个小孩,把这次旅行当作人生一课。但是,他们将如何解决存在于人性之中的‘贪婪’命题?婚姻仍然如同那艘起伏不定的夜航船,未来烟波茫茫,四周无处是岸,唯有天空一轮明月,犹如明镜,照亮你我心中苦涩,亘古不变。

关于片名

“Bitter Moon”倒底是什么意思?当然不仅是指月光引起的哀思。

这是一个文字游戏,“Honeymoon”的反义词。游轮是新婚蜜月的热门项目。但当新人们在船上忘情拥吻的时候,是否料想到有一天激情消失殆尽后,相互消耗岁月的痛苦?波兰斯基带领观众走过的这个旅程,目的正是探讨与“蜜月”相反的“苦月”。这对于每一位进入婚姻平淡期的男女观众,都是一场莫大的考验。这是不适合情人或者夫妻一同观看的影片,如果你们是小情人,应该看不懂,就算看懂了,也会挫消你们对未来的期待与激情;如果你们是夫妻,看完之后大概相对无言,夜不能寐,因为它真实得残酷,把你仅存的那点自我安慰都撕了下来。这也许就是本片得分不高的原因:因为人们不敢正视自己肮脏的念头与失败的现实。

结语

我认为这是罗曼波兰斯基最出色的作品,也是以婚姻为主题的最佳电影。主题凝练而深邃,表现手法细腻优雅却不失大气。虽然有原著,但能影像化出独立的思想深度和美学趣味,难能可贵。

最后,套用《安娜卡列尼娜》开卷的第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我们也可以说,美满的婚姻无不相似,而衰败的婚姻则各有败相,有的人决然放弃,有的人不择手段挽留,有的人在虚伪中偷生,有的人在顿悟中自救。但源头只有一个。当那个下午,你在公车上注视着她的白球鞋的时候,便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6. 玫瑰人生:的含义是什么

《玫瑰人生》是由法国TFM Distribution发行的140分钟传记影片。该片由奥利维埃·达昂编剧、导演,玛丽昂·歌迪亚、施维泰·丝特、艾玛纽尔·塞尼耶、杰拉尔·德帕迪约等主演,于2007年2月14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法国香颂女歌手——艾迪丝·皮雅芙跌宕起伏的传奇四十七年人生。

《玫瑰人生》的剧情简介:

1915年12月19日,皮雅芙(玛丽昂·歌迪亚饰)生于法国巴黎郊区的卫星城市——美丽城(Belleville)。

卑微的出身遮盖不了皮雅芙与生俱来的优雅气质以及天籁般的曼妙嗓音,经夜总会老板路易斯·勒普利(杰拉尔·德帕迪约饰)慧眼识中,皮雅芙在成长中渐渐脱去乡下女孩子的土气和在市井阶层沾染上的俗气,最终化身为纽约镁光灯下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她舞台内外的故事数十年来被人传唱不休。

除了音乐方面天资过人外,艾迪丝·皮雅芙的人格魅力与个人生活多年来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她与法国歌手伊夫·蒙当、艺术全才让·考克托、法国歌坛长青树查尔斯·阿兹纳乌尔、好莱坞女星玛琳·黛德丽以及拳击手迈克尔·希丹等艺术名流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感情故事,更增添了这位香颂天后的传奇色彩。

但是太过光芒夺目的人生以及非同寻常的情感经历,让皮雅芙在享受辉煌的同时也经受着常人所难想像的疲惫,这位绰号为“小云雀”的一代天后,终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传奇的四十七年人生。

7. 法国比较著名的感人电影有哪些

朱丽叶·比诺什 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布拉格之恋》(根据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之著名小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改编)

朱丽叶·比诺什 奥利维耶主演:《屋顶上的骑兵》(爱情、战争与瘟疫)

朱丽叶·比诺什 德尼·拉旺主演:《新桥恋人》(法国影史上投资最高之文艺片,讲述流浪汉的爱情,关于生活的希望与绝望,对身体的爱惜与自残,以及自私的爱)

朱莉·德培 伊桑·霍克主演:《爱在日出前》、《爱在日落前》(两部电影有时也统称为《爱在日出日落时》。就如同一本配有图画的小说,男女主人公不停的对话,如果你爱思考并且喜爱阅读,那么可以看看这两部电影,如果你只爱思考不愿阅读,那么可以看看本帖中其他电影,如果你都不爱,就都不要看了。)

苏菲·玛索(我心中的女神) 樊尚·佩雷主演:《芳芳》(不是“郁金香方方”)(少女帮助年幼时亲眼目睹母亲的背叛的少年,走出爱的阴影,打破内心的封闭,用于去爱的浪漫爱情故事。)

苏菲·玛索 吉罗姆·卡内 帕斯卡·格里高利主演:《忠贞》(全片中充满了背叛:神甫对上帝的背叛、公主对家族的背叛、人体器官贩卖组织对伦理的背叛,惟独妻子对丈夫爱的忠诚却不停的受到诱惑。)

伊莎贝拉·阿佳妮 樊尚·佩雷 帕斯卡·格里高利主演:《玛戈皇后》(政治、宗教、欺诈、杀戮与爱情揉和在一起)

樊尚·佩雷 杰拉尔·德帕迪约主演:《大鼻子情圣》(英勇的骑士有具有诗人的气质,无私的爱情,对白都是诗歌一般的语言)

伊莎贝拉·阿佳妮 杰拉尔·德帕迪约主演:《罗丹的情人》(当艺术和女人相遇)

马丽昂·歌迪亚 吉罗姆·卡内主演:《两小无猜》(从童年开始的游戏,为了打赌什么都敢做,就是不敢承认相爱。)

莫妮卡·贝鲁奇 樊尚·卡索主演:《公寓》(阴差阳错的爱情)

奥黛丽·塔图 主演:《天使爱美丽》(善良的人就是人间的天使,只是没有翅膀。卡通般的奇妙影象)

法国老、中、青3代,8位女演员共同主演:《八美千娇》(悬念小品,8位女主角每人还带来了一段法国香颂)

先说这些,另外如果你对艺术电影感兴趣而不单单是看“大片”,那么别忘了波兰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四部【不朽】之作:
《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两生花) 伊莲·雅各布主演
蓝白红三色之《蓝》 朱丽叶·比诺什主演
蓝白红三色之《白》 朱莉·德培主演
蓝白红三色之《红》 伊莲·雅各布
(光是这三个女人,这些电影就足以让我们记住)
2006年,为了纪念大师离世十周年,mk2公司发行了这四部电影的真藏DVD版本,其中《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两生花)是全球第一次发行DVD版本,很值得收藏。

当然还有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 (意、法、德合拍)苏菲·玛索 芬妮·阿尔当 伊莲·雅各布 约翰·马尔科维奇 让·雷诺 樊尚·佩雷...甚至没有台词的角色都是欧洲著名演员。U2乐队原声音乐,如诗如画的欧洲小镇风景,82岁老人、走上电影艺术最高殿堂的艺术家对男女之间的爱、伦理与背叛的理解

8. 电影《纵横四海》开头那段音乐

1,Sous Le Ciel De Paris巴黎的天空下-经典的法国香颂(大概就是歌曲的意思)
2,Wenn Mademoiselle dich kt(中文意思不详)Enrique Ugarte(安利格.乌加特)演绎的法国风情手风琴圆舞曲。

9. Jane Birkin电影

参与影片:
《 Tête de maman, La 》 (2007) ...Jane
《 Boxes 》 (2007) ...Anna
《 Boxes 》 (2007) ...
《 Aventuriers des mers Sud, Les 》 (2006) ...Fanny Stevenson
《恋恋巴黎/幸福合作社 Divorce, Le 》 (2003) ...singer: "L'anamour"
《 Mariées mais pas trop 》 (2003) ...Renée
《 "Get Up, Stand Up" 》 (2003) ...Herself/Interviewee
《谢谢你,莱伊医生 Merci Docteur Rey 》 (2002) ...Pénélope
《 Jane Birkin: Arabesque 》 (2002) ...Chanteur
《 Jane Birkin: Arabesque 》 (2002) ...executive procer
《 Romy Schneider, étrange étrangère 》 (2002) ...Herself
《 Michel Audiard et le mystère triangle des Bermudes 》 (2002) ...Herself (archive footage)
《 Absolument fabuleux 》 (2001) ...singer: "Je t'aime moi non plus"
《烦恼偷情天 Reines d'un jour 》 (2001) ...Jane
《 Ceci est mon corps 》 (2001) ...Louise Vernet
《 Cinderella 》 (2000) ...Mab
《 The Last September 》 (1999) ...Francie Montmorency
《 "Utsukushii hito" 》 (1999) ...singer: "L'aquoiboniste" and "Yesterday Yes a Day"
《女儿站起来 Soldier's Daughter Never Cries, A 》 (1998) ...singer: "Di Doo Dah"
《女儿站起来 Soldier's Daughter Never Cries, A 》 (1998) ...Mrs. Fortescue
《不知不觉爱上你 Addicted to Love 》 (1997) ...singer: "Je t'aime moi... moi non plus"
《一脱到底 Full Monty, The 》 (1997) ...singer: "Je t'aime moi non plus"
《法国香颂 On connaît la chanson 》 (1997) ...singer: "Quoi"
《法国香颂 On connaît la chanson 》 (1997) ...Jane
《101夜 Cent et une nuits de Simon Cinéma, Les 》 (1995) ...Celle qui dit radin
《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 (1995) ...The Woman (voice)
《不羁的美女 Belle noiseuse, La 》 (1991) ...Liz
《 Belle noiseuse. Divertimento, La 》 (1991) ...
《乡愁老爸 Daddy Nostalgie 》 (1990) ...singer: "These Foolish Things"
《乡愁老爸 Daddy Nostalgie 》 (1990) ...Caroline
《千面珍宝金 Jane B. par Agnès V. 》 (1987) ...Calamity Jane/Claude Jade/Joan Arc
《功夫大师 Kung-Fu master 》 (1987) ...dedicatee
《功夫大师 Kung-Fu master 》 (1987) ...Mary-Jane
《功夫大师 Kung-Fu master 》 (1987) ...story
《神游天地 Soigne ta droite 》 (1987) ...La cigale
《乐圣之爱 Neveu de Beethoven, Le 》 (1985) ...Johanna
《尘封的心 Dust 》 (1985) ...Magda
《真幻之爱 Amour par terre, L' 》 (1984) ...Emily
《阳光下的罪恶 Evil Under the Sun 》 (1982) ...Christine Redfern
《尼罗河上谋杀案 Death on the Nile 》 (1978) ...Louise Bourget
《再见艾曼妞 Good-bye, Emmanuelle 》 (1977) ...singer: theme song
《 Animal, L' 》 (1977) ...La vedette féminine
《 Je t'aime moi non plus 》 (1976) ...Johnny
《 Course à l'échalote, La 》 (1975) ...Janet
《七次判处死刑 Sept morts sur ordonnance 》 (1975) ...Jane Berg
《天翻地覆 Moutarde me monte au nez, La 》 (1974) ...Jackie Logan
《 Don Juan ou Si Don Juan était une femme... 》 (1973) ...Clara
《游泳池 Piscine, La 》 (1969) ...Penelope
《 Kaleidoscope 》 (1966) ...Exquisite Thing
《春光乍泄 Blowup 》 (1966) ...The Blonde
《诀窍 Knack, The 》 (1965) ...One of Tolen's Girls (Girl on Motorbike) (uncredited)

10. 谁知道 左岸派电影 的特点 代表作啊

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外一批电影艺术家,也拍出了一批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的影片,因他们都居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因此被称为“左岸派”;他们的影片更着重探讨现代人的迷惘和心理过程本身,热衷于进行各种心理实验,在体现存在主义和弗洛依德主义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并在表现形式上吸纳了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布莱希特的戏剧技巧,但由于时代和风格的相近,他们也被认为是新浪潮的一部分,但“左岸派”却公开拒绝被贴上“新浪潮”的标签。
“左岸派”的大部分成员,在当时已是中年人,并很早就在各自的领域里进行发展,有的已经在其他艺术领域中出了名;他们的电影在精神上和文学上有着共同的倾向,就是对“人”及其精神发展过程感兴趣,推动他们走向电影领域的最根本因素是加强文学的表达方式,用电影化的手法去创作他们的文学,他们的电影剧本都来自于原创,而不会去改编已有的文学作品,所以他们的影片也被称为“作家电影”。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是“左岸派”电影的黄金时期,由于“左岸派”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背景比较复杂,他们的许多作品被禁演,因此“左岸派”电影也被称为“先锋派”;“左岸派”后期的作品因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有时偏离电影形式太远,因此也被称为“非电影”。

“左岸派”的代表人物和影片:
Alain Renais 译名:阿伦雷乃
代表作:《广岛之恋》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我的美国叔叔》 《法国香颂》 《绝密隐私》

Marguerite Donnadieu(1914 -1996) 译名:玛格丽特杜拉斯

这些都是可以网络到的

阅读全文

与有法国香颂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