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前苏联电影,二战时期苏联女子高炮部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目录[隐藏]
书籍介绍
作者介绍
书摘介绍
荧屏再现
影片简介
电视剧简介
[编辑本段]书籍介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1]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部队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志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结束军人生涯,进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中以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显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枪》、《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虚实往事》,剧本《军官》、《我的祖国,俄罗斯》,电影脚本《例行的航程》、《漫长的一天》以及与K·拉波波尔特合著的《军士们》和《军官们》,自传体中篇小说《我的骏马奔驰》等。
瓦西里耶夫是从创作剧本、电影脚本开始写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戏剧和电影的特色,结构严谨,情节紧张,语言简洁。由于作者立意高,创作手法独辟蹊径,故而他的作品总能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激情动人心魄。
[编辑本段]书摘介绍
第一章
在171火车站一带,能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保持完整无缺的,如今只剩十二户人家,一个消防棚,以及一座又矮又长、本世纪初用圆石砌成的仓库了。水塔在上一次空袭中倒塌了,往来的火车已不再停留此地。虽然德寇停止了轰炸,但敌机仍每天在车站上空盘旋骚扰。指挥部为了应变于万一,依然在这里配备了两架四管高射机枪。
这是一九四二年五月。车站以西,敌我双方掘壕深达两米,终于展开了阵地战(每逢潮湿的夜晚,打那儿不断传来隆隆的炮声);东边,德寇夜以继日地轰炸着运河及穆尔斯曼克铁路;北面,双方为争夺海路而进行激战;南方,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仍坚持着浴血战斗。
而这里简直成了疗养胜地。士兵们由于无聊和寂静,简直是泡过澡堂子一样,浑身松软无力;更何况那十二户人家里,想方设法酿造私酒的小娘儿们、小寡妇还真大有人在。这伙士兵初来此地,头三天先吃饱睡足,摸清情况;到了第四天,开始闯家进户去吃生日酒。自此以后,当地上等私酒那股子浓郁的香味,在车站上空就再也吹散不尽了。
火车站的军事运输指挥员,成天阴沉着脸的瓦斯科夫准尉,开始一再往上打报告。等到报告递到第十份,上级照例先对瓦斯科夫劈头盖脸臭训一通,然后再撤走那半排寻欢作乐得晕头转向的士兵。这以后,军运指挥员可以凑凑合合地对付上个把星期,然后又重复了老一套。弄到后来,准尉只好把从前的报告重抄一遍,只需要换一下数字和姓名就成了。
“你简直在胡闹!”少校接到一份又一份的报告,只得亲自赶来,所以火冒三丈:“成天打起什么报告来了!你不像个指挥员,倒成了耍笔杆子的了!……”
“请您派一些不爱喝酒的人来。”瓦斯科夫一再重复,尽管他每逢遇到一个大嗓门的上级都有点发憷,可是仍旧像个教堂工友似的,嘴里嘟嘟哝哝地:“找点不爱喝酒,还有……关于女性的问题,也请考虑一下。”
“要派些老神父来?”
“您心里明白,”准尉小心翼冀地回答。
“好吧,瓦斯科夫!……”一向严厉的少校勃然大怒,“就给你派些不爱喝酒的来,女人的问题也会适当考虑。不过,你可要小心,准尉,假如你连这批士兵也应付不了……”
“是,”军运指挥员呆头呆脑地答应着。
少校临行时带走了那些经不起诱惑的高射机枪手,并且再次答应瓦斯科夫,一定会派些见了裙子和私酒扭头就跑,而且跑得比准尉自己还快的战士来。但是,看来要兑现这个诺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三天过去,还不见一个人影。
“问题不那么简单呀,”准尉对他的女房东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讲,“两个班——差不多就得二十个不爱喝酒的。就是把全军抖搂遍了,——我看也不见得……”
然而,他的担忧看来是没什么根据的,次日清晨,女房东就跟他说,高射机枪手到了。女房东的话音有点怪怪的,可准尉刚刚睡醒,迷迷糊糊的没有发觉,只顾打听那件让他提心吊胆的事了:
“有指挥员一起来吗?”
“不像是有,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
“那就谢天谢地!”准尉惟恐别人抢走他军运指挥员的职权,“分权夺利——那是最糟不过的事啦。”
“您也别高兴得太早,”女房东微微一笑,样子显得很诡秘。
“高兴?那得等打完仗,”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一本正经地说,戴上军帽径自走出门去。
这回他可真吓傻啦:门外站着两列睡眼惺松的姑娘。起初,准尉还以为自己准是睡糊涂了,使劲眨巴眨巴眼睛,等定睛一看,这些个战士的军装上某个部位确实是高高地耸起着,这在操典上可没有明文许可,而且那些船形帽下还公然露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发型的绺绺鬈发。
带队的一个女兵,一副干巴巴的嗓音,报告说:“准尉同志,副排长基里亚诺娃中士向您报告:高射机枪独立营五连三排一班、二班前来换防,听候您的命令。”
“原来——是这样,”军运指挥员说,这可完全不符合操典的规定,“这么说,他们可找到不喝酒的啦……”
因为女兵们不愿到别人家里借宿,要在消防棚里搭铺,他挥动板斧干了整整一天。姑娘们搬运木板,放在他指定的地方,一边还叽叽喳喳地像一群喜鹊。准尉一声不响,生怕有损威信,阴沉着脸。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帖,他才宣布:“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驻地一步。”
“去采野果也不行吗?”一个金发女郎马上接碴就问。准尉早就注意她了。
“野果子还没有长出来呢,”他说。
“那么可以去挖野菜吗?”基里亚诺娃好奇地问,“我们没有点热汤喝可不成,准尉同志——我们会瘦的。”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疑惑地瞟了一眼那一件件穿得紧绷绷的军装,不过还是同意了。
“可是不准过河。那种玩意儿,河滩上有的是。”
火车站里一切逐渐上了正轨,但是军运指挥员的心情并不因此感到轻松。这伙女高射机枪手是些爱吵爱闹的调皮丫头,准尉时时刻刻觉得是在自己家里作客,生怕说得不恰当,或是做得不得体;而且现在,再也别想不敲门就迈进屋去,假如他一时大意,立刻就会有一声尖叫冲他迎面扑来,吓得他慌忙缩回脚去。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最害怕的是别人向他暗示,或者拿他开心,说他对女人献殷勤,因此他走起路来总是两眼直盯地面,仿佛他丢失了这一个月工资的钱包似的。
女房东注意到他对这些女兵的态度,跟他说:“您别这么老气横秋的,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她们在背后管您叫老头儿呢,所以您不妨就把她们当一群孩子好了。”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今年春天才满三十二岁,他决不承认自己是老头儿。他想了半天,得出一条结论:这只不过是女房东为巩固自己的阵地而耍的手腕罢了。因为正是她在某一个春夜融化了军运指挥员心头的冰块,而现在,自然要急于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呀。
每当夜晚,女兵们对准飞越的敌机,八管齐鸣,狂热地放射一通炮火,到了白天就没完没了地又洗又涮,消防棚周围老是晾挂着她们各式各样的破玩意儿。准尉认为这种点缀摆得不是地方,因此直截了当地通知基里亚诺娃中士:
“这破坏伪装。”
“可是有过指令,”——她毫不含糊地说。
“什么指令?”
“有关的指令呗。指令写明,服役的女性可以在任何战场上晾晒内衣。”
军运指挥员哑口无言。咄,这帮该死的丫头!只要你搭理她们——就嘻嘻哈哈地没完没了……
天气暖洋洋的,一点风都没有,所以蚊子也就孳生得挺快,一群一群多得打团,若是手里不拿根树枝扑打,简直寸步难行:拿根树枝嘛,这还行,对军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的。可是过不了几天军运指挥员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得清清嗓子,咳嗽咳嗽,这回倒真像是个老头儿了——可就太不成体统啦。
这事是打那天开头的——在五月炎热的一天,他顺便拐到仓库去看看,霎时间他吓得目瞪口呆:密密匝匝紧紧挤在一起的雪白雪白裸露的身体,蓦然映人瓦斯科夫的眼帘,窘得他满脸通红。原来以班长奥夏宁娜下士为首的一班八名女兵,全都赤条条一丝不挂,正躺在防雨布上晒日光浴呢。她们哪怕是出于礼貌,尖叫一声也好;可是不,她们把脸死命藏进防雨布里,就是不吱声,于是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只好悄悄溜走,简直像一个顽童从别人的菜园子里溜出来一样。从那天起,他走到哪个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就像害了百日咳。
这个奥夏宁娜,他早就注意了。她是个落落寡合的女人,不苟言笑,最多不过嘴角微微一动而已,但眼睛依旧流露出严肃的神情。这个奥夏宁娜可真是个古怪的女人,因此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谨慎地通过女房东去打听打听,尽管他心里明白,这件委托绝不会使她感到愉快。
一天以后,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撇着嘴对他说:“她是个寡妇,地地道道的女性;您大可去献媚调情一番。”
军运指挥员没搭理她——对婆娘家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他拿起斧头走到院子里——劈柴的时候最适宜思索。该想的事积攒了一大堆,应该理出个道道儿来。
当然啰,最重要的事还是纪律。是啊,这批士兵既不喝酒,又不跟女人调情,这倒不假。可实际上却是一团糟。
“柳达、维拉、卡傅卡——值勤去!卡佳,你是岗哨领班员。”
[编辑本段]荧屏再现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编辑本段]影片简介
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3]A zori zdes tikhiye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主演: Yelena Drapeko
Yekaterina Markova
Olga Ostroumova
Irina Shevchuk
Irina Dolganova
Andrei Martynov
片长: 188 分钟
类型: 动作片 战争片
地区: 前苏联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编剧: 1.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2.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Boris Vasilyev
上映/发行日期:
东德
1973年5月4日
芬兰
1973年12月6日
匈牙利
1973年11月5日
语言: 俄语
级别: Finland:K-12
本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列宁奖金。
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斯-罗斯托茨基参加过战争的电影导演
斯·罗斯托茨基生于1921年,死于2001年,享年80岁。罗斯托茨基走过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在卫国战争中负过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读完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写农村生活的处女作《土地和人》。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如《七级风》、《五月星》等。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充分展示了罗斯托茨基的艺术才华,由著名作家亲自参与改编。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黎明静悄悄》改编。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所涉题材广泛,以卫国战争题材最为显著。他的主要小说包括,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枪》、《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小说《虚实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忆说,他当时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说托付给了罗斯托茨基,他信任这位导演,喜欢他的影片,认为罗斯托茨基经历过战争,是个真正的士兵。
[编辑本段]电视剧简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05)导 演:毛卫宁 张光北
编 剧:郎云
主 演:阿·叶·索科洛夫 特·亚·奥斯塔普 德·布·西蒙年科 斯·阿·格拉德涅娃 叶·格·马尔采娃 (更多)
上 映:2005年
地 区:中国大陆
语 言:国语
颜 色:彩色
时 长:20集
类 型:连续剧
B. 哪个知道一部二战苏联女兵在湖里游泳,突然遇到空袭的电影
如果是老电影的话就是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C. 二战战争片大全_关于二战的俄语电影
1.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二战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也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故事发生于1942年秋斯大林格勒,影片以大见小,描述了伏尔加河畔一座老房子里,苏联红军与德军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支苏联红军向伏尔加河左岸的德军发起反攻后失利,几名苏联士兵在这次行动中得以到达伏尔加河左岸,并潜进了一座被德军占领的房屋与德军形成对峙,在这里他们遇到了电影的女主角,一位年轻漂亮的19岁俄罗斯少女卡嘉,危机重重之中他们相互守候,互为依托。影片穿越历史硝烟,反思战争,真实再现宏大战争背景,衬托出战争中小人物的生死。
2.莫斯科保卫战
本片是苏联为纪念二战中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伟大胜利所拍摄的一部史诗性多集宽银幕巨片。全片分为《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
3.燃烧的火海
1941年10月至1942年7月,苏军在塞瓦斯托波尔的防御作战,驻守塞瓦斯托波尔的苏联陆海空三军将士和当地军民英勇奋战250昼夜,牵制并消灭了大量德军,终因敌强我弱放弃了塞瓦斯托波尔。
4.白虎
1940年代早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激烈的持久战使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都日渐疲惫。德军一辆极具攻击性和破坏性的巨型坦克“白虎”,屡屡将苏军的坦克轰炸得机毁人亡。而这辆势不可挡的强大武器,总是从战场的硝烟中幽幽出现继而转瞬消失,没人能够确认它的真实存在,当然也无人否认。苏军指挥官决定建造一辆超级坦克T-34坦克的变种,与之抗衡。操纵该辆坦克的车长伊凡·纳季亚诺夫(阿列克谢·沃特考夫 Alexei Vertkov饰)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在操纵坦克时,被“白虎”轰炸得体无完肤。死里逃生的伊凡不但活了下来,更拥有一种读懂“坦克语言”的特异功能。他坚信神秘的德军坦克“白虎”确实存在,并决心摧毁它。
5.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该片根据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准尉瓦斯科夫带领五位女战士在广袤的森林中进行激烈残酷的阻击战,最终战胜数倍于己的德寇的故事。这部电影早期版本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中国后,其影响程度之大,深入人心之强,恐怕是今天的年青人难以想像的。
D. 求一苏联电影名:是二战片,一群女兵正在河中洗澡,遭到德军飞机轰炸......
一直在这部电影,名字好像就叫狙击手,或者阻击手,以前电视翻译的很多名字的电影都找不到。不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出15版了,还不错
E.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故事内容简介谁知道
标题:《恰巴耶夫》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童道明,1937年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
会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论文集《他山集》、
专著《戏剧笔记》与随笔集《惜别樱桃园》。他认为《恰巴耶夫》和《这里的黎
明静悄悄》是两部超越时空的作品。
《恰巴耶夫》时前苏联的“红色经典”,是一部有希望超越时空而长存的作品。它的最大价值是它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为独特的俄罗斯性格,也就是说,这是一部洋溢着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作品。
小说对传奇英雄恰巴耶夫有这样的描述:“恰巴耶夫性格上的特点是剽悍和骁勇……他与其说是自觉的革命者,倒不如说是一个狂热的革命者。初看起来,他过分好动,老想变换环境,然而,他是农民起义队伍里一个多么独特的人物啊,是一个多么光彩夺目的形象啊!”
“恰巴耶夫这样的人是很容易相处的,而且能够处得很融洽,但是他说翻脸也就翻脸。嘿,他一发脾气,就大吵大闹……过了一分钟,气消了,反而觉得有点难受。他带着沉重的心情开始回想,思考自己方才作过的事情……只要一认清楚,他就主动退让。”
电影《恰巴耶夫》里主演恰巴耶夫的演员巴博契金解释他扮演的这个人物时,也突出了他的民族性格的底蕴。他说:“恰巴耶夫像是从俄国历史的深层掬取了自发的叛逆性格……恰巴耶夫像是穿过时代的密林,接过了俄罗斯人民英雄的接力棒。”
小说的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富尔曼诺夫的确像他自己所说的,“如实地描写恰巴耶夫,连他的一些细节,一些过失,以及整个人的五脏六腑都写出来。”现实主义的手法不仅用在对于人物的塑造上,也用在对于战争的表现上,因此小说的基调富有一种崇高的悲壮感,即便是抒情的段落也不失悲剧色彩。
如小说第六章描写战友们送别恰巴耶夫的一个场面——告别的喊声,淹没在飞扬的朦朦雪尘中。人们站在台阶上,一双双眼睛,就像一面面镜子,闪烁着惜别的痛苦。有的人尖声地喊着,有的人啪啪地甩着马鞭,有的人把帽子抛到屋顶那么高……台阶渐渐地隐没在歧怆的悲痛和雪堆中……
《恰巴耶夫》问世于1923年, 作者富尔曼诺夫(1891-1925)曾当过恰巴耶夫的政委。1934年瓦西里耶夫兄弟把小说拍成电影,电影迅速获得世界性的影响。鲁迅先生曾在上海看过这部电影,那时的译名叫《夏伯阳》。影片的巨大成功于导演和演员的功绩大有关系,但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小说原著的文学基础。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电影里有一段“澡堂”的场景,其中有全裸的少女的镜头,我们在公映时把这整场戏都给删掉了。一位著名的老实人惊讶地说:这简直是艺术奇迹,全裸的女人镜头全然不使人产生“黄”的感觉。
这个艺术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是因为作家是在一个圣洁的思想指导下写下这个场景的。请看小说中的描写:
那天正好是沐浴的日子……姑娘们在更衣室里打量着这个新来的女兵,像瞧什么稀罕物件似的——
“冉卡,你真是个美人鱼!”
“冉卡,你的皮肤像透明的!”
“冉卡,你真可以作模特儿!”
“冉卡,你根本不用戴胸罩!”
……
“不走运的女人!”基梁诺娃长叹一声,“这么好的身材,偏偏裹上一身军装——这比死还难受。”
少女的魅力白白地被不能显现女性身材的军装给埋没了!而当五个女兵一个一个地在与德国法西斯的搏斗中牺牲的时候,对于五个女兵的安全负有责任的瓦斯科夫准尉发出了感人心腑的悲鸣:“在战争时期,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以后,到了和平时期呢?到那时也能理解为什么你们非死不可吗?……如果将来有人质问我:这些男子汉是怎么搞的,为什么没有把我们的妈妈保护好,而使她们饮弹而亡呢?”
小说把像契诃夫这样的俄罗斯作家曾经表现过的“美的毁灭”的经典主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作了新的发挥,也因此凸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的潜在的反战主题。但这并不妨碍小说的爱国主义激情的张扬。垂死的丽达就是在听了瓦斯科夫这一番撕心裂肺似的自白后,轻轻地说:“不必这样,我们在保卫祖国,首先是祖国……”
而小说对于瓦斯科夫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的描述, 读了也令人荡气回肠—— “在这次战斗中,瓦斯科夫记住一条:决不后退,决不能让德寇上岸一步……这时,他胸中满怀激情,仿佛整个俄罗斯都在他背后, 仿佛他, 瓦斯科夫,此刻是她最后一个儿子和保卫者,整个世界空无一人——只有他、敌人和俄罗斯。”《恰巴耶夫》的中文译本不止一个,由郑泽生等翻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我国有几个中译本,最早的一本是由王金陵同志翻译的,于1980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的译文流畅自然,值得一读。
故事发生在1942年夏天……
171铁路会让站上来了一批女高射炮手,这让会让站的指挥员瓦斯科夫准尉大为诧异。少校答应给他派一些不酗酒、不搞女人的士兵,没想到竟然是些胸部高耸的女兵。
女兵的到来给这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带来了一缕清新的气息。瓦斯科夫为女兵们选择了一个旧消防棚作为军营,还为姑娘们修建了厕所和浴室。风驰电掣的军列偶尔从会让站一掠而过,德寇的飞机也时不时地光顾一下这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村庄。
女兵们的日子过得十分平静,她们似乎并不在意战争,她们把军服修改得十分熨帖,把伙食烹调得有滋有味,在阳光下裸露着美丽的身体,尽情享受着和熙的阳光带来的惬意。
在瓦斯科夫眼里,她们只不过是些穿着军装的女人,有文化,城里人,巧言善辩。瓦斯科夫熟记的《步兵操典》对于她们只不过是些常规的说法。她们有着数也数不清的“特例”,这个是集团军司令批准的,那个是方面军司令部规定的,瓦斯科夫对如何领导这些女兵伤透了脑筋。
一班长丽达的丈夫,战争的第二天就牺牲在边境哨所,留下一个两岁的儿子。她经常偷偷地溜出军营,赶到城里看儿子。女战士们精心地为她保守着秘密。当黎明来临的时候,丽达常常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军营,只有瓦斯科夫和副排长被蒙在鼓里。
又是一个黎明,当丽达走过一片森林,发现了两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兵。会让站拉响了战斗警报。准尉带领五名女战士:丽达、热妮亚、索妮亚、里莎、嘉尔卡前去消灭两名德军。
准尉和他的女战士们涉过沼泽,穿过森林,终于在德军之前,赶到西牛欣岭,扼住了敌人通往铁路的必经之道。出乎意料的是,德军不是两个人,而是整整16个人……
里莎接受回村报信的任务,不幸陷入了泥沼;索妮亚用胸口挡住了德国人的匕首;嘉尔卡让索妮亚的死吓坏了……
在激烈的战斗中,丽达受了重伤,而德国人又一步步紧逼过来,热妮亚把受伤的丽达留给准尉,跳了出去,用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把敌人从丽达和准尉藏身的地方引开。热妮亚的身影在森林中跳跃着,她喊叫着,一直到再也听不见她的声音。
准尉要去找剩下的五、六个德寇算账,他把手枪留给了丽达。丽达请求准尉去看看自己的儿子,准尉点头答应并吻了丽达。没走多远,他听见背后一声沉闷的枪声——丽达不愿拖累大家,用准尉留给她防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准尉用手枪中最后一颗子弹俘虏了全部德国人,他押解着他们向171会让站走来,他咒骂着,要亲手枪毙这些德国人;他哭泣着,为了五个牺牲的女战士。他终于望见了少校和援兵,看见了他驻守的小村子……
这一天,苏联电台广播战况:今日,战场上没有大的战斗,只有零星战斗发生。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五位女战士的牺牲。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F. 二战时期四名苏联女狙击手被俘的电影叫什么
记忆中只有两部电影有相似的情节,请甄别。
《兵临城下》该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该片根据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准尉瓦斯科夫带领五位女战士在广袤的森林中进行激烈残酷的阻击战,最终战胜数倍于己的德寇的故事。
G. 俄罗斯拍摄的二战女阻击手的电影
苏联二战巨片《女狙击手》[上、下合集]
故事梗概:年轻的哈萨克姑娘阿丽娅从军事学校毕业了,她和维特基娜、科
瓦列娃、舒拉以及其他女同学一起,唱着歌列队行进在通往前线的道路上。途中经过一个小湖,姑娘们被清凉的湖水吸引,脱去军装在水中嬉戏。突然,敌机出现
了,在炸弹的巨响和机枪子弹的尖啸声中,很多姑娘失去了生命……湖岸上立起了一排墓碑,女战士们毕业后开的第一枪竟然是为牺牲的战友志哀……
团部首长要求女战士们留在司令部工作,但阿丽娅和她的伙伴们坚决要求上前线。在前沿阵地,她们在老战
士的帮助下渐渐学会了战斗。这时,德军狙击手用冷枪打死了不少红军战士,一个叫作克留格的德军狙击手最为狡猾残忍,为此,前线指挥员马特维也夫给女狙击手
们下达了消灭德军狙击手的命令。老战士斯捷潘大叔想出了挖掘暗壕转移射击点的计策,但他还没来得及使用这个方法就牺牲在克留格的枪下。阿丽娅发誓要为斯捷
潘报仇,她独自一人拼命挖掘暗壕,失败了又重头再来。暗壕终于挖好了,阿丽娅用纱布缠好鲜血淋漓的双手,端起了狙击步枪。暗壕帮助她掩藏了自己的方位,克
留格无法捕捉目标,他恼羞成怒开枪射击阵地上的一只小猫(那是斯捷潘生前所收养的),——狡猾的敌人因此暴露了身形,阿丽娅在这一瞬间射出了复仇的子弹,
打死了这个穷凶极恶的刽子手。
红军大反攻开始了,阿丽娅在指挥员的带领下和战士们一起冲锋;指挥员倒下了,阿丽娅担负起他的责任,
高喊着口号继续向前冲;最后,阿丽娅自己也倒下了,然而,红军的队伍踏着烈士的鲜血继续前进……当初一起上战场的四个女狙击手只剩下了维特基娜一个人,她
在给后方的人们写信,写下了这些牺牲在战场上的姑娘的故事。影片的结尾,银幕上出现了一幅幅黑白照片,观众在照片上看到的,是那些在战争年代亲身经历了本
片故事的红军女狙击手们——这种“真实的还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 二战时一个连的女战士在河里洗澡,敌机来轰炸扫射是什么电影
敢死连
http://ke..com/view/1222498.htm
就在第一集一开头,楼上说的《狙击手》也对,也就是这部剧的第一集,当年有的台播放的时候就放了第一集,就叫这个名字。
I. 找一部外国电影:是一个大兵和一群女兵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执导的战争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准尉瓦斯科夫带领五位女战士在广袤的森林中进行激烈残酷的阻击战,最终战胜数倍于己的德寇的故事。
电影剧情:
1942年夏天,瓦斯科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科夫带领一支由丽达、热妮娅、丽萨、加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
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科夫,她托付瓦斯科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科夫满腔仇恨地直捣德寇在林中的扎营地,他缴了敌人的械,押着德国俘虏们朝驻地走去。
途中,他见到以少校为首的援兵迎面奔来,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 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安上假手的瓦斯科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
角色介绍瓦斯科夫
准尉。文化水平低,憨厚老实,但有点古板,手下这群爱美、爱笑、爱幻想的姑娘们让他很头疼。表面上对战士很严酷,经常训人,实际上感情丰富,喜欢这些活泼可爱的女战士。在战斗的紧急关头,他勇敢地保护着姑娘们。
丽达
班长,高射机枪手。因为丈夫牺牲,所以平时落落寡欢,不苟言笑,但是对爱人、对战友都充满真挚的感情。她常常在晚上溜出去看望年幼的儿子,某次在回驻地的路上偶然发现德国伞兵。
热妮娅
高射机枪手,天生丽质,有一副美妙的歌喉。个性直率泼辣,敢作敢为,聪慧善良,充满了朝气和魅力。她爱美、爱生活,敢于不顾一切追求所爱的人,她的这种强烈的追求也感染着女战友们。
索妮娅
高射机枪手,战争爆发前在莫斯科读书,成绩优秀。羞涩腼腆,热爱文学,喜欢给大家朗诵诗歌。因为会 德语而被选入小分队。在帮准尉取回烟袋时被敌人杀害。
布里奇基娜(丽萨)
来自农村的姑娘,善良纯朴,孤僻内向,对于爱情有着天真的憧憬,对于未来也怀着坚定的信念。在奉命回驻地报信的路上不幸被沼泽吞没。
加尔卡
无父无母的孤儿,生活坎坷,从小在保育院长大,17岁就参了军。爱幻想,盼望着与梦中的王子相依相偎,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撒点小谎,比如编造出一个帅气的未婚夫。
J. 二战苏联女狙击手电影名叫什么啊哪有的下载啊!
影片《狙击手》则讲述的是一个来自哈萨克草原年仅19岁的女狙击手阿丽娅的故事。
电影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年轻的哈萨克姑娘阿丽娅从军事学校毕业了,她和维特基娜、科瓦列娃、舒拉以及其他女同学一起,唱着歌列队行进在通往前线的道路上。途中经过一个小湖,姑娘们被清凉的湖水吸引,脱去军装在水中嬉戏。突然,敌机出现了,在炸弹的巨响和机枪子弹的尖啸声中,很多姑娘失去了生命...湖岸上立起了一排墓碑,女战士们毕业后开的第一枪竟然是为牺牲的战友志哀...团部首长要求女战士们留在司令部工作,但阿丽娅和她的伙伴们坚决要求上前线。在前沿阵地,她们在老战士的帮助下渐渐学会了战斗。这时,德军狙击手用冷枪打死了不少红军战士,一个叫作克留格的德军狙击手最为狡猾残忍,为此,前线指挥员马特维也夫给女狙击手们下达了消灭德军狙击手的命令。老战士斯捷潘大叔想出了挖掘暗壕转移射击点的计策,但他还没来得及使用这个方法就牺牲在克留格的枪下。阿丽娅发誓要为斯捷潘报仇,她独自一人拼命挖掘暗壕,失败了又重头再来。暗壕终于挖好了,阿丽娅用纱布缠好鲜血淋漓的双手,端起了狙击步枪。暗壕帮助她掩藏了自己的方位,克留格无法捕捉目标,他恼羞成怒开枪射击阵地上的一只小猫(那是斯捷潘生前所收养的),--狡猾的敌人因此暴露了身形,阿丽娅在这一瞬间射出了复仇的子弹,打死了这个穷凶极恶的刽子手。红军大反攻开始了,阿丽娅在指挥员的带领下和战士们一起冲锋;指挥员倒下了,阿丽娅担负起他的责任,高喊着口号继续向前冲;最后,阿丽娅自己也倒下了,然而,红军的队伍踏着烈士的鲜血继续前进......。当初一起上战场的四个女狙击手只剩下了维特基娜一个人,她在给后方的人们写信,写下了这些牺牲在战场上的姑娘的故事。影片的结尾,银幕上出现了一幅幅黑白照片,观众在照片上看到的,是那些在战争年代亲身经历了本片故事的红军女狙击手们--这种“真实的还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9月13日我到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州的首府阿克纠宾市考察时,经当地中国公司安排参观了阿丽娅纪念馆,从而了解了这位不凡的年轻女狙击手的感人故事和生平。阿丽娅是阿克纠宾州人,本应是幸福烂漫的花季年龄,却被迫走入了残酷的战争,年仅19岁就牺牲在了战场。阿里娅牺牲后,被苏联政府授予苏联英雄称号。阿丽娅的事迹被哈萨克人民永远传唱。
苏联卫国战争是二次大战期间最残酷的战场,象阿丽娅一样当时有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为了赶走侵略者,捍卫祖国的尊严和美丽的国土,毅然走向了血与火的战场,并永远倒在了疆场!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英雄的精神也昭示着我们,当国家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阿丽娅纪念馆静静地坐落阿克纠宾市一处僻静地地方。纪念馆的门面非常简朴,就如同阿丽娅一样,朴实无华。纪念馆面积并不很大,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前方阿丽娅刚毅决然的半身塑像,她的眼神刚毅、果敢而深邃,在默默的凝望着每一个走进纪念馆的人们,你不由的肃然而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一位年轻的哈萨克族女讲解员非常认真地给我们讲解。纪念馆里展出的图片主要是阿丽娅小学、中学时候和她的亲人的照片以及一些有关阿丽娅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和雕塑,而且还有一些描写历史上哈萨克民族英雄的绘画作品。实物展品大都是二战期间的枪械和战场上拣拾的无名烈士的遗物,我看到还有一些已经残缺的女战士的木质发卡,但没有看见一件真真属于阿丽娅的遗物。唯一的几件女狙击手曾经使用过的军衣、狙击步枪等装备遗物还是战后幸存下来的阿丽娅的女战友捐献的自己当时的用品。
是啊,阿丽娅的生命毕竟是如此的短暂,她刚刚步入战场就献出了自己年轻而美丽的生命。战争又是如此的严酷,战死疆场的人太多太多了,当时谁还有时间去留存阿丽娅的遗物啊!可阿丽娅的生命之火虽然短暂,但是她集19岁的青春年华,发出了划破苍穹的最璀璨明亮的光华!她用年轻的生命鞭挞着罪恶的战争,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我相信她的祖国和人民会永远怀念她!热爱和平的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美丽的名字--阿丽娅!
PS:其实,据说二战期间,苏联战场活跃着2万多名女狙击手,王牌女狙击手当数获苏联英雄称号的来自乌克兰的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她在傲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她一人就击毙了309个德国鬼子。
希望是你要找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