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俄罗斯电影镜头研究

俄罗斯电影镜头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04:48:10

俄罗斯电影坦克大战影评

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了解苏联与俄国差别的人评价,也有点儿想写东西了……首先要了解苏联时代的战争片电影与文学,有战壕派,主张描写战争的残酷性,对血肉横飞的场景页游描写,其次,还有一派是类似中国的委婉派,所以苏联战争电影里时常会描写一些很温馨的场景,例如电影敖德萨里经常有士兵与朋友聊天的温馨场景(然后突然一枚炸弹把士兵的位置爆炸了,没有血肉横飞,但整个叙事却比单单描写哨兵被炸死更能触动人心)、还有时不时在废墟里弹起来手风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应该算是这一派的文学电影。苏联二战题材的电影与当时的战争文学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苏联电影里比较常见的。这是苏联战争电影不同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差别,就是文艺性很强,所以这部White Tiger 2012在叙事方面也继承了这种艺术气质。俄国人拍的《动乱时代》,描写古代俄罗斯与波兰的血海深仇的那部电影,也是这种拍法,很文艺,很神秘,就是线性叙事看上去都不是线性叙事的样子。
但是到了现在俄国人拍的二战电影里,看不到这种明显区别了,前些年的《斯大林格勒》的导演就是苏联时代培养的,还看得到很多苏联电影的风格,只是他的电影里多了一些新思维,还有一个描写一个女记者跟一名苏联女军官一起坚守在列宁格勒忍受饥饿的电影《列宁格勒》,也有一些新思维。这些新思维不能简单看做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而是一种对苏联文化的排斥。但是随着西方近些年对俄国的压迫,俄国人好像放开了对苏联文化的刻意压制,在电影里比较明显的就是前些年俄国拍的《布列斯特要塞》在结尾明确提到了那些他们的先辈不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所以导演安排的旁白是,他们的理想与他们所作出的贡献。这个他们就是苏联人,而非俄国人,这是很多不了解俄国与苏联差别的影迷所看不懂的一个点。

所以这部《White Tiger》2012,其实原文翻译有错,不是坦克大战,对决,而是白虎,整个对抗狩猎白虎的过程有点儿像西洋文学史上的名作《白鲸》。而这部电影实际上也很少提到俄罗斯民族主义,不算是严格的宣传片,应该是一种后叶利钦时代苏联意识的一种微弱浮起,整个片子倒是可以看成是新思维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为战争结束了,但是苏联反法西斯者还看到了法西斯的种子还在,所以那个被很多人当成神经病的坦克车长到了电影最后,还在念叨着白色虎式百年后还会出现。

⑵ 俄罗斯电影影评

我是复制的!!!!《兵临城下》难能有女人热衷于在战争片中寻求自身的价值,权利永远不是她们最终追逐对象,与此同时女性似乎往往在战争中扮演着浪漫因子的缔造者。连我也不相信自己是战争狂人,可是却某种意义上极度痴迷着战争片,尤其在整个人倾颓殆尽之时,眼球竟然也能聚焦在这种名叫战争的男人游戏中丝毫无转动之力。

两年里第三次看《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之前的几天感觉自己就要倒下了,被无形的枪林弹雨狂扫,心中大义凛然地高呼着:“向我开炮!”实则心知肚明子弹还没上膛你丫准保第一个躺倒装死。

再次遭遇另我窒息的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一个神枪手,最高称谓,甚至远高于历史赋予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HERO。

一个原本乌拉尔地区的牧羊童,澄澈的眼眸透过猎枪的准星只有恶狼的贼眼,意念中祖父的一个声音鸣响:“我是一块石头,我一动不动,慢慢地将雪含在嘴里,这样它就不会感觉到我的呼吸,我从容不迫让它靠得再近一些,我只有一颗子弹,瞄准了它的眼睛,我的指头轻轻按在扳机上,我没有颤抖,我现在是一个大男孩了......”一枪击毙的精准!

然而可笑的开场拉开帷幕,苏军冲锋,指挥员大喊:“领到枪的人往前冲,没有枪的从牺牲的人身上拿。”神枪手瓦西里竟然没有配到枪,被发到的只有五颗子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枪!”

一片尸骸下,瓦西里就用他手上的五颗子弹五枪击爆德军高官的五颗头颅!

于是数十名德军军官的头颅先后被瓦西里射开了花,在战争期间,敌人的恐慌不堪,急忙派遣号称“军中第一狙击手”的柯尼格少校来“猎杀”瓦西里,瓦西里终于棋逢对手。双方暗地的厮斗甚比地对空的袭击还来得动迫人心。

瓦西里发现对方的瞄准镜反光,让奋死营救的爱人举起一块碎玻璃,德军少校从而暴露方位被击中了右手,然而却距瓦西里的目标头颅还远,较量还未完结......

瓦西里助手腾空一跃,被德军少校一枪击落,生死只在一瞬。真是有高手过招的快感,Oneshoot,Onekill的狙击手境界!

说实话,德军少校的死法是本片的败笔,他以为成功以后,竟然晃悠悠地走在空地上,偏偏被瓦西里来了个明目张胆的射杀,这完全背离了狙击手的原则。

自古“英雄救美”,这里偏来个“美人救英雄”,美丽的犹太姑娘塔妮娅勇敢执著,不但辅助瓦西里在一个回合中赢得了胜利,还为了鼓励瓦西里英勇杀敌,半夜时钻到了他的毛毯下面,俩人之间一番火热的激情瞬间爆发,战争中的爱情以此种隐涩的形式赋予了更猛烈的实现,直另人感到世间单纯贪图肉欲快感的浅薄和苍白。正如男同胞谈及瓦西里的枪法自然会拿CS说事,女人看战争的视点自然会女人特色,危情时刻迸发的激情欲呼不得的高潮更是妙不可言,乱世下的爱情定会惊天地泣鬼神!

然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说,这种爱情模式饱含着好莱坞类型片的色彩,比如有的观众一看到朱迪劳和女主角同时入画就会猜测到结局肯定是男女主人公厉经战争磨难,最后在战地医院重逢,因为两人必然会失散其中一个必然会受伤,是的,不出人所料,然而就是俗套怎么样,看到瓦西里走向躺在病床上的塔妮娅,镜头拉远呈现大景深全景,谁的心里不是酸甜苦辣百味俱全?排除结局套路不管,第三次观看,我更多注意了一下它的场面调度,发现导演还是设计得用心良苦的,类型片也自有类型片的长处

⑶ 电影长镜头运用较多的例子

推荐你看《俄罗斯方舟》,整部影片就一个镜头,这个就是最纯粹的长镜头。
研究长镜头的人肯定会看这部。

完成一部电影至少要用多少个镜头?
俄国大导演苏古洛夫告诉你,一个就成。全片96分钟,这个牛人就只用一个镜头就拍成了,并且不是安迪沃霍尔的《帝国大厦》之类拿摄影机对着拍摄物就算完事的那类玩实验的片子,也不是固定机位场景单一之类的片子。
整部电影是在圣彼德堡的隐士卢(Hermiage)故宫博物馆里拍摄,摄影机穿梭全馆三十三个展厅,走了一共两公里多的路,动用了二千名演员出演。
过去用胶片拍摄,完成一部90分钟的电影最少要用九个镜头,现在是数码时代,从头至尾,只要导演的场面调度与协调管理演职员的能力够强,就有实现的可能。
整部影片,导演狂人肩扛数码摄像机,“追随着”一位“神秘”的叙述者,在隐士卢博物馆穿梭。没有了“生涩”的推拉摇移,也用不着后期的剪辑,只有如行云流水般的“穿梭”、“行进”,在不同的时空。
整部影片看下来,给我的总体感觉就仿佛是,苏古洛夫借用肩上的摄影机在与“时空”调情,暧昧而意无穷;又仿佛是,苏古洛夫抱着摄影机在翩翩起舞,优雅而迷人,在古典音乐中,在人类无比丰富的艺术品当中,在浩浩荡荡的历史事件当中,迷失。沉没。

⑷ 介绍几部有经典长镜头的电影,没什么研究的别来添乱

1.《俄罗斯方舟》,一镜到底,中间没有动一剪子。堪称变态。
2.安迪·威荷的《沉睡》用镜头对准一个酣睡的男人长达六个小时,绝对挑战人类的忍耐力!!!
3.《400击》最后那个长镜头非常著名
4.《赎罪》里那个,老师课上讲了~ 太刻意了,为了长镜头而长镜头了~
5.《人类之子》战争片,一个30分钟左右的长镜头,个人认为很不错的。。。
特吕弗的《四百下》。他是巴赞的忠实拥护者嘛
6.《蛇眼》里的,那是尼古拉斯.凯奇演的一部动作片,从影片开始一直到拳击场内枪声响起,在长达13分钟的时间里,镜头一直跟随着尼古拉斯.凯奇移动,这期间他做了很多事,上电视、见拳王、抓小贼、会老友、跟老婆和情人打电话、盯上一个金发美女……尼古拉斯.凯奇在这13分钟里充分展示了自己锋芒毕露、飞扬跋扈的演技,让我大呼过瘾!
还有就是法国左岸派的和新浪潮的都有很多是长镜头的

⑸ 人在俄罗斯,有什么不错的镜头品牌

品质最好的是lomo的电影镜头,其次有朱庇特,泽尼特等。以前苏联时代的塔依尔、和平等著名镜头好像已经不生产了。

⑹ 请问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专业回答,最好分类回答,月多越好谢谢了!!!

库里肖夫效应苏联蒙太奇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世界电影发展史中涌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电影学派,以爱森思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和杜甫仁科为代表的电影工作者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拍摄实践,提出的电影蒙太奇理论第一次在电影理论研究中涉及心理学问题(这种涉及虽然是无意识的)也使他们成为百年电影史中少有的集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于一身的伟大电影艺术家。

一、谈到苏联蒙太奇学派,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何谓蒙太奇蒙太奇一词源于法文montage,原意为建筑学上的装配、构成的意思,而在艺术创作中则是由苏联摄影家罗德钦柯第一次提出。他通过将不同的照片拼贴以造成新的效果,称“照相蒙太奇”。
由此可见,在电影中蒙太奇实际上就是指把不同的或原本不连续的素材接在一起,使之产生新的效果和意义。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蒙太奇并不是电影的专有名词,而时下盛行的将各类影片原声消去再配上方言笑话的节目,称之为“开心蒙太奇”也是对蒙太奇概念的曲解,另外,蒙太奇只是单纯的电影手段,本身并不带有革命性(就像语言没有阶段性一样)。

二、苏联蒙太奇学派发展的历史背景
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艺术家们面临的不是经济危机和生活的惨剧,而是一次推翻沙皇统治的国内革命的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创作方向和创作激情。
1917年10月革命前,我国的电影工业在世界电影工业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只在莫斯科和彼德格勒有一些私营电影公司。1910年后,由于战争的影响,使进口影片大幅削减,这种情况就使俄国的私营公司有机会发展,于是从1910年到1917年前俄国推出了许多节奏缓慢的通俗喜剧,这类影片在当时吸引了许多本国观众,但国外则鲜少能看到。
1917年十月革命后,次年7月,苏联国家教委的电影部门开始对电影胶片实施管制,这就导致了许多私营公司囤积胶片,有些甚至带着器材逃往别国,另一小部份公司勉强接受了这一管制,但内心盼望红军在战争中失利,使其运作能恢复到战前状态。
真正的苏联电影应该从1919年8月27日列宁签署将旧俄国电影收为国有化的一项法令开始的。这种投资方式的变化,在战后苏联物资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由国家出资保证电影事业的发展,无疑对一个新兴的民族电影是有益处的和积极的。1922年,列宁又发表讲话提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成为苏联电影的运动纲领,使得苏联电影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这样的投资方式也将影片的内容局限在社会主义的宣传和规劝上。

三、苏职蒙太奇学派的主要成员及理论

1、爱森思坦的理性蒙太奇
1958年在布鲁塞博览会电影节中,来自世界各国的127位理论家和史评家评选电影史上最优秀的影片,结果爱森思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以100票位列首席。②这次评选证明了爱森思坦的理性蒙太奇理论在世界电影史中的地位。
爱森思坦早年学习机械工程,懂得修路架桥等机械规律和操作机器的有关原理,所以他认为通过严密的分析,能够发现支配一切艺术形式的规律。
爱森思坦的理论研究主要受到以下几种理论的影响:①19世纪黑格尔关于“正题、反题、合题”三段论的辩证法和马克思提出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爱森思坦试图把这种哲学运用于电影,提倡使两个不同性质的镜头或段落(即“正题”和“反题”)相冲突,以建立一个新概念(即“合题”)在《电影形式的辩证方法》(1929)一文中,爱森思坦说明了镜头与字幕的关系,以及镜头与蒙太奇的关系,代表着各个辩证阶段;“命题(抽象概念)内部的冲突——在字幕的辩证法中阐明自身——在镜头内部的冲突中形成自己的空间形式——在蒙太奇中越来越强烈的爆发——在不同的镜头之间发生冲突。”③爱森思坦力求通过这种辩证的冲突使观众入迷,使之摆脱消极和自我。例如:《战般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一段,爱森思坦通过在岸上欢乐的人群与波将金号上胜利的水兵间反复切换,建立自己的“正题”。步兵到来,镇压岸上示威人群时,爱森思坦引出自己的“反题”,波将金号上的水兵对阶梯上的镇压、屠杀作出反应,向镇压者的总部开炮了,这代表“合题”。

②要森思坦的理论还受到日本象形文字的启发。
爱森思坦认为蒙太奇与日本象形文字之间有一致之处,两个不同形象的文字融合在一起,即构成一个表义的文字,例如鸟的图形加上嘴的图形即成为“鸣”,而“鸣”字的意思不是“口”“鸟”之和,而是它们的乘积。也由此,爱森思坦提出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概念就是“将描绘性的,含义单一的,内容中性的各个镜头结合成有思想的前后联系和系列。”④爱森思坦早年从事舞台导演工作,在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智者干虑,必有一失》中,爱森思坦提出了“吸引力蒙太奇理论(在我国的翻译著作中将之译为“杂耍蒙太奇”,这是不恰当的。“杂耍”是指由小丑在换场时进行的表演,意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爱森思坦的蒙太奇理论中强调的不是“杂耍”的过程,而是吸引观众注意力这一本质,所以应称为“吸引力蒙大奇”)吸引力蒙太奇强调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使爱森思坦走向了电影艺术创作,在1924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罢工》中成功运用了这一理论——沙皇俄国屠杀工人和屠宰场宰杀牲口的镜头交替剪辑,表现工人像牲口一样任人宰割的典型蒙太奇段落。
在继续拍摄和研究中,爱森思坦认为单个镜头是一个蒙太奇细胞,作为单独的实体是没有价值的,正如他在《电影的语言》一书中的论述:“个别形象本身越引人注目,影片就越像一系列漂亮而互不相关的照片。”⑤只有通过剪辑才能获得无限的意义。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末,爱森思坦提出了理性蒙太奇理论。在他的蒙太奇观中,镜头A不仅仅是与镜头B先后出现,也不是A和B加在一起成为“A+B”或“AB”,而是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意识“X”。这个变化的原因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正如他所说:“任何种类的两段影片放在一起,就会从那种并列的状态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新的概念,一种新的性质。”⑥这一理论是爱森思坦蒙太奇观的基础。
爱森思坦以冲突为基础建立其蒙太奇理论的,我们过去对爱森思坦的理论认识有一个误区,总认为他将单个镜头视为无意义的,而事实上,在建立蒙太奇的体系过程中,爱森思坦考虑了三个层面的意义:单个镜头、镜头组合以及影片的整个形式。通过其变化、运动和冲突的宇宙观引伸出单个镜头内部可能产生的几种冲突:1、线条的冲突;2、平面的冲突;3、立体的冲突;4、空间的冲突;5、光的冲突;6、速度的冲突;7、物体和观点的冲突(即采用罕见的拍摄角度);8、物体及空间的冲突(即通过透镜使物体失真);9、事件及其时间性的冲突(例如:慢动作或快动作)⑦爱森思坦的理性蒙太奇理论和他的电影作品不但在世界电影史中具有及高的地位,也对其后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4年希特勒上台后,与戈贝尔召见了德国著名制片厂乌发的制片人,给他们观看《战舰波将金号》并要求他们拍摄出一部德国的“《战舰将金号》”以讲述南非的布尔战争;《教父》中导演将孩子洗礼与黑帮杀人交叉剪辑在一起,使用了交叉蒙太奇;科波拉在《现代启示录》中借鉴了《罢工》中的屠杀段落在杀上校一段中插入杀牛的镜头,用以表达观点;《巴顿》中巴顿将军打士兵的延时镜头则是受到敖德萨阶梯段落中婴儿车的启发……(附影片实例)而爱森思坦的理性蒙太奇观念被普遍大量运用则是在广告中,通过组合,使两个镜头表达出新的意义,在广告中不但明确,且节省时间。(例如:酒杯+急驰的车撞=不要酒后驾车)另外,爱森思坦认为声音是一个独立的元素,单独的声音和画面相结合也能产生出新的意义,这就是在声音出现后爱森思坦提出的“对位法”,爱森思坦曾经说过:“如果搞理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位那么电影的声音只存在对位和同步。”⑧在雷内•克莱尔的影片《百万法郎》中实现了这种“对位”的表现手段。导演在一群人抢彩票的画面同时加上了足球赛的赛场争球声,使画面具有了更进一步的含义。(爱森思坦的叙事方法、结构和使用演员等方法将在普多夫金的叙事蒙太奇段落中与之对比阐述。)

2、库里肖夫提出的“库里肖夫肖效应”
库里肖夫效应的实验过程中,库里肖夫与普多夫金将一个演员没
有任何表情的特写镜头与另外三个镜头:桌上的一盘汤、棺材里的女尸、小女孩玩着玩具狗熊相互组接起来。结果在观看中观众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产生了对他的表演评价。
由此,库里肖夫总结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也就是说,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而不成其为艺术,只有通过蒙太奇的创作才能成为电影艺术,并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⑨

“库里肖夫效应”对于认识电影,及其表达方式是非常重的,而且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个被认可的心理学现象。在云南艺术学院影视系的教学中,就有一个练习,要求将《红高梁》中土匪抢劫一段和姜文、巩俐在高梁地中的段落顺序打乱,重列(见实例)结果,观众看到的姜文的表情较之于影片本身的情节就产生了严重改变。这个练习不但使我们了解了剪辑的作用,也足以证明“库里肖夫效应”。
但是不以电影本体出发,不从电影实质研究电影的“综合论”则没有看到库里肖夫效应的重要作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张俊祥就在一次影剧讲习中说:“库里肖夫效应是无稽之谈。”
3、普多夫金的叙事蒙太奇
普多夫金大学时期主修自然科学,在接触电影前当过演员,做过场记,搭过布景,也写过剧本。后进入国立第一电影学院学习。1922年,普多夫金进入库里肖夫实验室工作,与库里肖夫一起进行了大量实验,前文提到的“库里肖夫效应”就是由普多夫金协助完成的。
普多夫金的影片创作和理论观点深受格里菲斯影响,力求通过剪辑使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接下来我将普多夫金和爱森思坦的理论及创作观点进行对此,以阐述普多夫金的叙事蒙太奇理论。

首先在剧作方面:普多夫金强调剧中本创作的重要作用,属再现美学的传统形式。在他的影片中延续了格里菲斯的叙事形式,强调严谨的叙事结构和深思熟虑的情节;而爱森思坦的影片则相反,这些影片都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脉络,结构松散,不讲求连贯。
在演员选择方面:北京电影学院教材《外国电影史》一书中说普多夫金“一般都依靠杰出的演员来扮演剧中人物……”(《见外国电影史》P78)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普多夫金认为在电影中“舞台表演”是危险的。普多夫金在1929年二月三日对英国电影协会作的演讲中说:“我只要处理真实的素材——这就是我的原则。我坚决认为,在表现真水、真树和真的花草的同时,演员的脸上却粘着假胡了和画着一道一道的假皱纹,或是仍像在舞台上一样地表演,是令人不能忍受的。因为这样就违反了电影风格最基本的概念。”
⑩普多夫金也在影片创作中进行了实践,例如,在《成吉思汗的后代》一片中,普多夫金就雇用了一些真正的蒙古人进行表演,为了表现他们带着惊喜的神情看着一块珍贵的狐皮,还特别请来一位魔术师在蒙古人面前表演,拍下他们观看时的神情,然后把这个镜头同商人手里拿着狐皮的镜头接起来,得到了所需要的效果。而为了达到倒叙事目的,在普多夫金的影片中都有主要角色、主人公。爱森思坦的影片中多采用具有典型人群代表特征的“类型演员”,爱森思坦影片中的人物都是集体人物,没有主人公。
与爱森思坦一样,普多夫金也常在影片中使用隐喻,但他的喻体则来自叙事和场面中,不象爱森思坦那样任意选择喻体。例如《母亲》中,普多夫金用春暖花开和死囚被释放相接,用冰雪融化和人民正义行动开始相接(附实例)。正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状物抒情”手法。而爱森思坦在《战舰波将金号》“敖德萨阶梯”一段最后则运用三个不同姿势的石狮接的镜头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附实例)。
这些例子也说明在情绪表达上,普多夫金的叙事观念使他表达情绪时用现场有关对象的实际影像来表达;爱森思坦则刻意使影片刻意摆脱表面上的前后连接。
从以上的对比也不难看出在剪辑观念上普多夫金的电影本质是古典式的,镜头偏向积累性质,追求由故事支配的全面情绪效果;而爱森思坦的影片则是通过理性蒙太奇的手法进行剪接,表现一系列的思想交锋。
普多夫金的叙事蒙太奇理论对故事片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场景抒情的手法也被广泛借鉴使用。在郑君里的影片《枯木逢春》中,见到毛主席的村民回村时,山花开放这一片段就仿照了《母亲》中的段落。在沈西苓《女性的呐喊》一片中工人抢饭吃时,接旁边一群鸡啄米的镜头,隐喻工人非人生活的段落也可见叙事蒙太奇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但从中国电影的发展来看,苏联蒙太奇学派对其影响似乎仅限于叙事蒙太奇上,究根朔源我想首先是因为中国电影受好莱坞影响甚深,爱森思坦超越叙事让镜头间的衔接产生新含义的观念与中国电影人的观念想距太远,不能完全为人所理解;再者,我国当时对爱森思坦的理论研究著作翻译不多。
普多夫金对其后电影人的影响也很大。著名的导演库布里克从未受过专门训练,他就曾说:“我学会拍电影是因为一本普多夫金的书和看许多影片。”

4、杜甫二科的诗意蒙太奇
所谓诗意即是指脱离现实,具有诗的概括能力,而诗意蒙太奇只能存在于默片中。因为这是一种艺术的概括,默片因其无声,是纯视觉的所以不接近生活,具有这种概据能力,可以抽象。
从杜甫仁科的影片《兵工厂》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片段体现了这种表现手段。德国兵看到自己被自己毒死;乌克兰士兵则在战斗中不会死亡;画框中沙皇的画像变活,画中的沙皇开始活动;甚至被鞭打的马匹也张口说话(通过字幕表现)……(附实例)这些非真实的情况都是通过杜甫仁科诗意的处理来表达含义的。
萨杜尔在他编著的《世界电影史》一书中称赞杜甫仁科的另一部作品《土地》表现了他用别具一格的抒情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爱情和死亡。在他的默片中详谥着充满话力的,新鲜的抒情气息。
我对蒙太奇,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认识和理解还是很粗浅的,但是我深知对于电影本体和电影表现手段的认识研究对于学习电影的重要。因此必将继续钻研。感谢周传基教授和宋杰教授在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

注释:
②引自:1958年北京电影局译委会《电影艺术译丛》第八期
②引自1929年爱森思坦论文《电影形式的辩证法》见《电影形式和电影感》P53
④引自:1929年发表的爱森思坦论文《电影的原理和象形文字》
⑤引自:《电影的语言》爱森思坦著P111
⑥引自:《蒙太奇的方法》爱森思坦著 1929年
⑦“九种冲突”引自:《电影的语言》爱森思坦著1934年
⑧引自:爱森思坦的手稿,周传基教授翻译保存
⑨引自:《外国电影史》P71
⑩引自《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普多夫金著

参考书目及文献:《世界电影史》
《电影的形式与风格》
《电影形式的辩证方法》
《电影形式和电影感》
《电影的原理和象形文字》
《电影的语言》
《蒙太奇的方法》
《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外国电影史》
转自:http://bbs.mov6.com/archiver/tid-29474.html

⑺ 如何评价俄罗斯根据车臣战争而拍摄的电影《炼狱》

看了炼狱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影片中近乎实战的镜头所震撼,该片的真实感可见一斑。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俄军和车臣军队围绕格罗兹尼的一家医院展开争夺,医院几度易手。一队俄军被车臣叛军包围,陷入困境。危急时刻,上级的救援部队——一支特战分队及时赶到,并冲入医院支援;一辆T-80坦克在接近医院时履带被炸断,坦克指挥员拒绝了车臣叛军的诱降,用炮火为被围困的俄军打开了胜利之门。

⑻ 什么是长镜头长镜头有什么用有什么能被称作影史上经典的长镜头...

概念: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指的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有的长达10分钟),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这样命名主要是相对短镜头来对称的。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

作用:再现空间的原貌;展现宏伟场面和广阔环境;清染情绪和氛围

经典长镜头:

1、前苏联影片《战争与和平》可以说是一部有浓郁的长镜头风格的影片。这部影片中,大约不下数百个长镜头,多是用在宫廷和贵族舞会、奥斯特里茨战役、莫斯科大火、拿破仑的败北……它们几乎无一不是表现豪华的场面、雄伟的战场、殊死的拼搏,无一不是采用气势磅磅、宏伟异常、沉郁顿挫的泼墨手法。恰恰是在这些地方,长镜头的电影语言,方可自由驰骋,神通大显。

2、前苏联影片《雁南飞》中,女主人公蔽罗奇卡为未婚夫鲍里斯送行的场面,创造了以长镜头演染气氛,表现心灵的成功范例。摄影机跟随微罗奇卡在人群中钻进钻出,到处寻找即将奔赴前线的鲍里斯,她越过障碍,分开人群,终于发现了鲍里斯,但长长的泛滥一般的人流,隔断了她,使他俩无法接近。蔽罗奇卡向鲍里斯扔去一包饼干,但鲍里斯没发现,接着镜头摇下,一个特写,饼干在人们的脚下踩碎了。

这个长镜头,不仅交待了战时车站纷乱的环境,而且透过多种角度和方位,一方面展现鲍里斯也在人群中寻找蔽罗奇卡,一方面又细腻地刻划了女主人公心急如焚的焦灼心情。那包被踩碎的饼干,隐喻蔽罗奇卡的心也跟饼干一样碎了。这个长镜头有效地演染了人们的生离死别,突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

(8)俄罗斯电影镜头研究扩展阅读:

1、由俄罗斯著名导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的IMAX 3D战争片《斯大林格勒》,目前已正式定档月底进驻中国内地院线。作为俄罗斯耗资巨大的电影,《斯大林格勒》启用了巨幕3D格式进行全程拍摄。据悉,在伏尔加河登陆的场景拍摄中,剧组共动用了300名临时演员,通过全景、陆地、水中等六个方位表现战斗的宏大场面和惨烈状况,开场时数百人齐齐登陆作战的长镜头足以载入影史。

2、由毕赣担任导演及编剧、陈永忠主演的电影《路边野餐》发布了“摩托车回收”版海报。在影片中,摩托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从老歪在摩托车停车场与陈升发生口角,到青年卫卫骑摩托车载着陈升飞驰在迷雾袅绕的盘山公路上,摩托车与片中穿插出现的火车、钟表等物象一样,承载着表达时间流逝的宿命。影片中最蔚为壮观的长达四十分钟的长镜头“前后排练了半个月,实际拍摄仅用了60分钟。”

两名车手,两辆摩托车,一辆搭摄影师,加上一辆搭录音师,就是这个长镜头的全部人力物力配置。而拍摄这个庞杂的长镜头,毕赣却称得益于自己打实况足球的经验。除了入围包括第68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在内的全球4大A类电影节,《路边野餐》已经分别在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第52届台湾金马奖、第37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上斩获7项大奖,并且击败了《左耳》、《我的少女时代》,以接近全票通过的成绩斩获金马奖最佳新导演。

⑼ 苏联电影《解放》为什么是镜头黑白片段与彩色片段交叉的,是因为技术问题吗

怎么可能是技术问题!这部片子拍摄于1972年,那个时候早就已经普及了彩色胶片了,而且这种宏大的制作,苏联方面既然调动了大量的军队和人力物力财力,怎么可能就用黑白胶片凑数呢……
应该来说,一般黑白影调在现代影片中一定是有意为之的,起码有这么几个作用:
1、造成过去和现实之间的时代距离感。比方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辛德勒名单》这些耳熟能详的战争电影,都喜欢使用黑白胶片去拍摄战争环境,把和平环境用彩色来表现。
2、黑白片的光影对比十分强烈,特别适合去表现那种压抑、黑暗、人性扭曲的时空场景。历史上有个电影流派就叫做黑色电影,这个流派很多经典作品都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的。很多现代电影尤其喜欢把黑白的对比度调得特别高,专门来表现这种低光调的压抑感,来实现风格化的创作,比方说弗兰克·米勒的《罪恶之城》。
应该来说第二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符合《解放》的立意的。《解放》应该来说恢复了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宏大战争叙事的手法,但同时又有一些新意。确实不错。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电影镜头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