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景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新华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姜憬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
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占领了中国的东北。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由于侵华战争旷日持久而未达到预期的结果,日本决定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夺取其在远东的利益。
在欧洲,德国从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德国进兵莱茵河军事区,并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至1939年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9年又占领阿尔巴尼亚。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完)
二战简史
本文转载自: 上帝的意愿
回首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反动势力所策划的,由主要侵略国家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帝国主义日本所发动的旨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全世界共有六十一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卷入这场战争。军事行动是在四十个国家的领土和在海战区及大洋战区进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三十年代,世界形成了两个主要战争策源地,一个在德国,一个在日本。德国借口消除凡尔赛条约的不平等性,要求对世界进行有利于自己的重新瓜分。意大利和日本也力图建立“新秩序”。
德、意、日相互勾结,到处煽风点火,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绥靖政策的产物——《慕尼黑协定》
一九三八年三月,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吞并奥地利。五月二十日,希特勒以保卫捷境内的日尔曼人“民族利益”为借口,调兵于捷德边境,形成了“五月危机”。德捷的紧张关系使英法两国首脑坐卧不安,张伯伦曾先后两次到德国与希特勒会谈。九月二十九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元首宫”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捷政府被完全、彻底地出卖了。《慕尼黑协定》令全世界震惊。九月三十日,张伯伦踌躇满志地返回伦敦,他一下飞机就把《英德宣言》拿出来挥舞,并向欢迎的人群欢呼:“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慕尼黑协定》带给欧洲的不是什麽一代人的和平,而是加速滑向战争。
二战序幕 入侵波兰
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但泽,并且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波兰拒绝了这些要求。八月三十一日德国在其与波兰接壤的格莱维茨城蓄意挑衅以制造进攻波兰的借口。九月一日四时四十五分,德军的航空兵对波兰机场、交通枢纽、铁路、经济与行政中心实施突击。九月八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先遣兵团逼近华沙。波海军只有五艘潜艇和三艘驱逐舰成功驶向英国和瑞典,其余舰艇均被德军航空兵炸沉,或在格丁尼亚被俘。波兰政府再三请求盟国立刻给予支援。根据军事协定,英法本应以航空兵对德国实施突击并以法军主力对德国西部边境进攻。九月四日英法形式上对德宣战,但实际上并末给波兰以任何援助。盟军指挥部虽在兵力和兵器上拥有优势,但没有采取坚决行动。只是九月九日法军才开始对萨尔实施有限目的进攻,但是这一进攻于九月十二日就停止了。九月十六日“南方”集团军群在弗沃达瓦地域与“北方”集团军群会师,对波兰政府置军队和人民的命运于不顾而逃往罗马尼亚。十月初波兰的战斗行动结束。波军死66300人,伤133700人,被俘近四十二万人。波兰居民遭到巨大牺牲。德军死10600人,伤30300人,失踪3400人。
法国失陷
一九四○年六月二十日德法在法国贡比涅森林中的雷通德签定法国向德国投降书。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也是在这节车厢里,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国曾向法国及其盟国签署了投降书。
敦刻尔克的奇迹
敦刻尔克,是法国诺尔省的一座港市,濒临多佛尔海峡。该港有铁路轮渡同英国多佛尔港连接,所跨越的海峡最窄处仅三十三公里,是欧洲大陆去英国的最短海路。由于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是西方列强争夺的对象。然而,使敦刻尔克著称于世的,却是一九四○年盟军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一九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德军把三十六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敦刻尔克至比利时边境的海边。从海上撤退是盟军唯一明智的选择。经过九天的努力奋战共撤走英法士兵336427人。邱吉尔称敦刻尔克的大规模救援行动为“救援奇迹”。
不列颠之战
英国会战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德空军的主要目的是夺取制空权,其特点是高强度的空袭〔一昼夜出动飞机一千~一千八百架次〕和激烈的空战。德军航空兵的主要打击目标是英国空军的机场。第二阶段,航空兵的基本力量主要用于轰炸伦敦,以达到恫吓居民和动摇民心的目的。第三阶段,预定以轰炸英国的主要工业城市〔伯明翰、南安普敦、利物浦、布里斯托尔、考文垂〕来破坏工业生产。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活动还有另一目的 ,即在战略上起蒙蔽作用,掩盖德国侵苏战争的准备。
德军掉进红色峡谷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对苏联实行突然袭击。从此苏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主要战场。战争初期,苏联严重失利,部队节节败退,西部国土大片沦陷。从一九四四年起,苏军开始不断地对德军实施十次战略性突击,解放了苏联全部国土,并进入东南欧配合各国抗德武装进行解放战争。
纳粹衰败序曲——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会战是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法西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贪图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一九四一年九月三十日~十二月五日〕和进攻战役〔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五日~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日〕。
莫斯科的前哨战——诺门坎战役
一九三九年爆发的“诺门坎”〔哈拉哈河〕战役,苏日双方投入兵力二十余万人、飞机九百余架、火炮五百余门,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日满军死伤54000余人,苏蒙军伤亡18500余人。这场历时135天的战争,使得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忠实地履行了中立条约。这样,苏联才得以将布置在东线的兵力派往西线莫斯科战场,投入抗击德军的战斗。
日本偷袭珍珠港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早晨,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遭到日本数百架飞机的突袭。这次战斗中,美军损失惨重,总计沉没和受伤的大型战舰十九艘。十二月八日,美、英等国对日宣战。十二月十一日,德、意对美宣战,战争扩大到太平洋。
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
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方向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而实施了防御战役〔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七日~十一月十八日〕和进攻战役〔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九四四年二月二日〕。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这次会战历时二百天之久,法西斯集团在会战中被打死、打伤、被俘和失踪的官兵约一百五十万人,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结局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这次会战对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言,是一个根本转折,是战胜法西斯集团的一个最重要阶段。
碧血黄沙——阿拉曼
阿拉曼地区,从一九四二年七月到十一月之间,德意联军和英军总计进行了三次会战。这三个会战分别是:七月初开始的第一次阿拉曼会战、八月底到九月初的阿拉海法之战、以及十月底到十一月初的第二阿拉曼会战。
盟军登陆诺曼底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武装力量在六月六日至七月二十五日进行的一次战役。战役的目的是横渡拉芒什海峡,在法国西北沿岸〔诺曼底〕夺取战略性登陆场,然后缶德国西部国界发动进攻。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登陆战役,它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
阿登战役
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于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一九四五年一月在西线阿登地域〔比利时东南部〕实施的最后一次有组织的较小的进攻战役。其目的是:挫败美英军队,扭转西欧形势,使之有利于德国,以便抽出德军兵力去同苏联作战。德国在阿登地域进攻的失败,意味着德国领导集团妄想在西欧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的冒险企图遭到破产,意味着他们迫使美英政府拒绝同苏联就彻底打败德国进行军事政治合作的计谋完全落空。
攻克柏林
一九四五年,实施欧洲最后决战时机已经成熟。苏军决定于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五月八日,德军在柏林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至此结束。柏林战役以辉煌的胜利而告结束。在战役过程中共俘敌四十八万人,缴获坦克一千五百余辆,飞机四千五百架以及大量技术兵器。
中国抗日战场
德国侵波战争爆发后,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远东地区的主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基本军事格局,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两个战场,抗击着共同的敌人,是我国统一的抗日战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日落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大致可分为三个战局。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战局;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一九四三年十二月战局;一九四四年一月~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战局。太平洋战局的特点是:大量实施登战役和抗登陆战役,其进程和结局取决于是否夺取海权和制空权。航空母舰编队是实施海上战役的突击力量,夺取并扼守岛屿直接取决于能否保持海洋交通线。美军潜艇是破袭日本海上交通线的主要兵器。
血战冲绳岛
一九四四年底,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决定夺取冲绳岛,作为最后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四五年六月三十日,冲绳岛战役结束。这次战役美军虽然胜利了,但却付出了血腥的代价。为了促使战争尽早结束,美国总统杜鲁门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决定。两个月后,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
投向日本的原子弹
美国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对日本广岛〔八月六日〕和长崎〔八月九日〕两城市各投了一颗原子弹。对广岛和长崎的原子突击并非出于军事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苏联对日作战,早已决定了日本必然覆灭。这是美国为战后称霸世界而进行的一种原子讹诈。
日本投降 战争结束
『贰』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闪电进军波兰的借口。
1929年资本主义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日、意经济遭到惨重打击,发生社会动荡,在此情况下纷纷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谋求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推行法西斯统治,1933年策划国会纵火案,取缔政党,实施纳粹独裁。1922年,意大利莫索里尼上台,随后实行法西斯专制,并积极入侵东非,1935年侵占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日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第二年意大利加入协定,轴心国集团形成。1936年德意支持西班牙佛朗哥叛乱,并公然出兵参战,1939年颠覆西班牙共和国政府。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1938年9月,德国和英法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占领捷克苏台德,第二年3月占领捷克。随后又对波兰提出领土要求。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闪电战,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总结一战经验教训,发展出集中使用空中力量和装甲集群进行大纵深突击的闪电战战法,在波兰发挥了威力,波军来不及集结兵力就被分割包围,飞机来不及起飞,火炮来不及展开就被击毁,德军顺利突入波兰境内,英法宣战后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灭亡,被称为“静坐战”,9月28日,华沙陷落,波兰沦亡。
1940年4月9日,德军突突袭丹麦,丹麦不战而降;同日德国海军袭击挪威主要港口,挪威海军和海岸炮兵英勇抵抗,重创德舰队,但德军空降部队占领了挪威首都,4月14日英军在挪威登陆,6月10日挪威被占领。
5月10日,德军对荷、比、卢和法国北部发动闪电进攻,同日英法联军进入比利时,德军装甲部队从阿登山区突入联军纵深,联军溃退,14日荷兰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卢森堡不战而降。英法联军败退到敦克尔克,侥幸逃脱。6月6日,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军迅速被打垮,德军进至巴黎,6月11日意大利对法宣战,22日法国投降。8月9日,德国实施入侵英国“海狮计划”开始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英国也对德国城市进行了反击,并组织海军炮击德国港口,德国始终未能获得英国制空权,10月12日,希特勒取消入侵英国的计划。
同年6月意大利对东非英属肯尼亚、索马里发动进攻,9月对埃及发动进攻,很快都被英军击溃,德国不得不派出非洲军团支援意大利。
1940年10月德国出兵巴尔干占领罗马尼亚油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相继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1941年3月,南斯拉夫发动反对德国的政变,德军大举入侵,政府很快投降,但共产党领导南人民军坚持了长期游击抗战。
1941年6月22日,德军不宣而战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突袭,德军首先轰炸苏联机场击毁苏军飞机上千架,继而夺取制空权,在空军的支援下,德军迅速突入苏联境内500~600公里,苏军损失30多万人。7月德军发动夏季攻势,7月16日占领斯摩棱斯克,9月19日占领基辅,接连续围歼上百万苏军,苏军在只列宁格勒顶住了德军进攻。9月30日德军发动莫斯科战役,10月三面包围莫斯科,此时德军战线过长,苏联军民的顽强抗击和雨季的到来使德军减慢了进攻速度,11月德军进至莫斯科城下,此时新组建的苏军源源不断的开到,顶住了德军进攻,11月底严寒提前来临,毫无准备的德军遭受重大损失,被迫转入防御。12月苏军转入反攻,将德军击溃了200公里,德军迅速灭亡苏联的企图被粉碎。
月,日、美海军主力在中途岛进行决战,美军以少胜多,击沉日本主力4艘航母,日本海军遭受重创。8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占领日军新建的机场,此后双方不断向岛上增兵,并在外海进行了争夺制海权的海战,1943年1月,美军逐渐控制了制海权,并调集重兵夺取了瓜岛。
1942年7月,德军为夺取伏尔加河和高加索油田发动斯大林格勒会战,17日起德军对苏军发动进攻,8月19日,德军突破顿河,9月合围斯大林格勒,10月苏军退守市区,进行了坚决的防御。在内线抗击的同时,苏军外线转入反攻,10月苏军南北两翼实施反包围,11月底苏军合围斯大林格林德军,1943年1月苏军里应外合发起总攻,2月2日德军投降。
1942年轴心国逐渐丧失了在地中海的制海权,德军虽然攻到埃及的阿拉曼,但战线过长后援中断,已成强弩之末,1942年10月23日,英军发动阿拉曼战役,德军顽强防御,并发动反击,但英军依赖兵力优势和空中优势于11月初将德军打垮并进行追击,1943年1月23日,盟军占领的黎波里。1942年11月8日,盟军英美联军在法属摩洛哥登陆,11月11日占领卡萨布兰卡,1943年4月19日盟军向北非德意联军发动总攻,5月7日占领突尼斯,5月13日北非德意军投降,戴高勒领导的自由法国获得根据地加入对轴心国战争。1943年苏军攻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7月德军为占领库尔茨克突出部发动库尔茨克会战,7月5日德军发动进攻,双方激烈交战,12日双方投入坦克和自行火炮上万辆爆发最大规模的一次坦克战,德军被击败损失坦克自行火炮4000多辆。
同年7月南线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8月占领墨西拿,9月3日,盟军在意大利登陆,4日莫索里尼垮台,意大利向盟军投降,随后德军进入意大利,10月13日,意大利新政府对德宣战。至此轴心国已全面丧失了战争主动权,同盟国转入全面反攻。
1943年美、苏、中、英先后举行卡萨布兰卡、开罗、德黑兰会议,通过了彻底打垮轴心国集团的一系列决议和宣言。1944年,苏军全面反攻,解放了全部国土,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里先后退出战争,同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月底盟军先后夺占瑟堡等港口,巩固了滩头阵地,7月开始向法国纵深发展,8月占领了法国南部的大片领土,8月19日,巴黎爆发起义,随后解放。12月,德军集结兵力发动阿登战役,12月16日,德军发起进攻,盟军起初毫无准备,但很快实施反击,1945年1月苏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德军被迫撤退。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10月美军发动菲律宾战役,日本投入海军的全部家当企图在莱特湾诱歼美国登陆舰队,23日海战爆发,一度诱敌成功,使美舰队主力离开莱特湾,美军登陆舰队遭到猛烈打击,但美军很快会师,全歼了日本舰队,日本海军主力已损失殆尽。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5月占领菲律宾。6月美军占领硫磺岛,7月占领冲绳。
1945年2月英美苏签定了旨在了结束战争和重新划定战后世界范围的「雅尔塔协定」。4月,苏军发动柏林战役,16日进攻开始,20日包围柏林,29日苏军攻入市中心,4月30日,希特勒在地堡里自杀,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9日德国投降。冲绳战役后日本沿海已完全被美舰封锁,日本准备作垂死顽抗,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先后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两市被夷为平地。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9日对发动进攻,迅速粉碎了侵占我东北十四年的关东军。同时以中国为主的各占领区军民发动反攻,推翻日本军事统治,解放国土。面对这样的打击,丧魂落魄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丧失了顽抗的意志,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灾难,以德意日法西斯灭亡而告终,美、苏作为超级大国崛起主宰世界,同时英法帝国主义遭到沉重打击,世界各国人民经受了战争锻炼,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战争中现代科技大量应用到军事领域,先后出现了雷达、喷气式飞机、导弹、原子弹等高技术武器,世界进入宇航时代和核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世界人民经过6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德、意、日法西斯……
【1939年】
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39年4月,德军占领丹麦和挪威
1939年5月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发起进攻,很快占领荷、比、卢三国
1939年德军从法国境内攻向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被迫实施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撤至英伦三岛
【1940年】
1940年9月起,英、意军队在北非进行拉锯战
【1941年】
1941年初,德国诱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加入三国军事同盟后,德、意分别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
1941年2月,为争夺地中海并帮助意大利保住在非洲的根据地,德军参加北非作战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
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向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1942年5月起,日军的战略进攻受阻,美日在珊瑚海海战,日军首次受挫
1942年5月,苏、英、美曾谈判,确定应由美、英两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便从东、西、南三面打击希特勒
1942年6月美日的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惨重,损失4艘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的海军优势也很快丧失
1942年7月,德军转而大举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艰苦奋战160天,歼灭德军33万,这次胜利是转折点
1942年8月,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标志着太平洋战争已完成转折
1942年11月起,英军在阿莱曼地区的会战中大败德意军,扭转了北非战场的被动局面
1942年11月末,美英联军在北非登陆,占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奠定了非洲战场胜利的基础
【1943年】
1943年5月,美英联军从东路和西路发起进攻。迫使退至突尼斯境内的德意军投降,北非战事至此结束
1943年7月,美英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
1943年7月,苏德在库尔斯克展开空前的大会战,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装甲战。此战德军失败后,开始了长达20个月的撤退
1943年9月,在意大利南部地区登陆,迫使意大利与美英签订停战协定,宣布投降
1943年11月,盟军在太平洋上对日军发起全面反攻
【1944年】
1944年6月6日美英派兵在法国西北诺曼底地区登陆,并向德国进军
1944年8月,美英军又在法国南部登陆
1944年12月16日,为挽回败局,德军在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发起反扑,美英军与德军在阿登地区进行大会战
1944年下半年起,苏军大规模追击德军,在东欧各国人民的英勇配合作战下,攻入德国本土,与此同时盟军控制了中太平洋诸岛屿
【1945年】
1945年3月,西线的美、英军渡过莱茵河,向德国腹地进攻
1945年3月,亚洲地区盟军攻占硫黄岛和冲绳岛。在东南亚,夺回日军占领的印度、缅甸等国和地区
1945年4月,欧洲地区盟军在易北河会师,东、西欧两个战场连成一片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至此结束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同时,中国战场也转入全国规模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日、意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7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叁』 二战中闪击战的战略战术分析
【闪击理论】给点分吧!
闪击波兰(1939年9月1日)
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希特勒上台之后,在向纳粹党徒大谈建立“大德意志”国家时就提出要占领波兰,以获得大量资源,改善战略地位。波兰是英法在欧洲最强的军事盟国,消灭了波兰,既可解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又可将其作为跳板,建立入侵苏联的前进基地。因而希特勒在吞并奥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立即把侵略矛头指向已被其三面包围的波兰。
慕尼黑会议后,德国多次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要波兰政府归还波通往波罗的海的一条狭长地带——但泽走廊和濒海的但泽自由市,德国要修建享有治外法权的超级公路和复线铁路,将德国和东普鲁士连接起来。其实希特勒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夺回根据《凡尔赛条约》被割去的但泽走廊,而是要占领整个波兰,夺取“东方的生存空间”。波兰政府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希特勒即于1939年4月颁布一道准备战争的秘密指令,其中附有一个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规定德军应于9月1日前做好一切准备。
德国人在发动攻击的前夕把13名罪犯从德国东部的奥拉宁堡集中营提出,然后将他们安置在附近的一所校舍里,在时机成熟以前,他们将一直呆在那里。这次行动的代号叫“罐头食品”,那些罪犯也就成了随时被吃掉的“罐头”。整个行动分两个阶段。
8月31日是第一个阶段。囚犯们被强制穿上波兰军服,体内注射了致命的药物。他们被带到德波边界以西大约10英里的霍齐林德。在附近一片小树林里,这些囚犯被枪杀。他们的尸体被精心摆放,看起来像是刚进入德国时被打死的。外国记者和其他目击者则被带到当地现场看作为证据的死尸。当天晚些时候,军事行动的第二阶段开始了。那些“罐头食品”,即剩下来的囚犯,由纳粹党卫军保安处的少校阿尔弗雷德·纳朱克斯和其他军官一起押
送到附近的格雷威茨镇。党卫军都穿着平民服装,冲进当地的广播电台,并占领了它。纳朱克斯带领的一部分人用波兰语进行煽动性的广播,宣布波兰正在进攻德国,号召所有的波兰人一起来给德国人点颜色。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波兰人便第一次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霍尔斯坦”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就以身殉国。”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即将向德国宣战。据希特勒的译员希米德回忆,当希特勒接到英国的最后通牒时,他沉默静坐不动。而戈林则回过头来对他说:“假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那么上帝应该饶恕我们。”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德国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理。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晚,希特勒将他的办公地点从柏林的总理府移到了“亚美尼亚”号火车专列上,乘车去前线视察,并在火车上处理东线和西线的战事。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境腹地突进。伦斯德的南路集团军群以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为中路主力,以利斯特的第14集团军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以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为主力,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另以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作者:火枪兵 2007-6-1 19:19 回复此发言
--------------------------------------------------------------------------------
2 闪击波兰(1939年9月1日)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被击溃的波兰军团中包括波摩尔斯克骑兵旅,这支部队曾尝试冲破德军在波兰走廊布置的防线,与东南波军主力会合。令德国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波兰骑兵采用古老的战法向他们发动进攻。波军骑着北方的高头大马,军官们带着白手套,挥舞着指挥刀,号兵则吹着军号,长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波军骑兵旅像历史教科书上描述的那样,在田野中摆好阵型,一阵地动山摇的狂呼之后,挥舞着长矛,冲杀过来,径直冲向古德里安的坦克阵营中。几分钟内,这些骑兵就在炮火的硝烟中灰飞烟灭了,惨烈的叫声和战马的嘶鸣在空中回荡,刚才还耀武扬威的骑兵顷刻间尸横遍野。幸存的波军则被俘获,送进了德军战俘营,在他们列队离去的时候,还不由得用怀疑的目光盯着停在路边的德军坦克。在战斗开始前,他们的长官还告诉他们,这些坦克都是用纸板糊的。尽管面临波兰骑兵旅大胆而荒唐的进攻,德国装甲师团仍然势如破竹地渡过波河,德军在闪电战的指导下迅速深入波兰的农村。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
对于波兰的防卫力量来说,另一个缺陷是波兰的民族特性。波兰是多民族国家,军队的凝聚力不高,无法在作战区域同仇敌忾,当地民众对于保家卫国的热情度也不高。在波兰共和国至少有302的人不是波兰族。在波兰境内至少有一半的人是少数民族,其中包括200万日耳曼人,他们在平时饱受当局的迫害。在北方省份的立陶宛人则宣称,他们应该建立独立的立陶宛共和国,把维尔纽斯定为首都。在东部省份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农民则面临贫困的威胁,他们在欧洲的生活条件是最恶劣的。在德军发动进攻的最后几天,撤退的波兰军队夜间从这些地区经过时,可以看到当地的俄罗斯东正教农民放火焚烧当地的天主教堂,以发泄他们几个世纪对波兰旧地主的仇恨。而波兰的犹太人尽管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害怕希特勒,但他们对于像对待二等公民一样对待自己的波兰政府同样没有好感。在西方省份的日耳曼人则从这次事件中找回了1918年以前的记忆与荣耀,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纳粹军队能使他们与波兰的邻居分开,再次回归故乡。
至9月7日,伦斯德的南路集团军群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10集团军的前锋霍普勒的第16装甲军于9月8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集团军退路。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并重创波“莫德林”集团军,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9月8日,北路集团军群所属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9月11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9月14日,南路集团军群所属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至9月15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其第3装甲师和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路集团军群的右翼利斯特的第14集团军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与此同时,第14集团军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包围了科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路集团军群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已于16日越过边界逃往罗马尼亚。
正当波兰在德军的进攻下开始瓦解的时候,苏联政府于9月17日向波兰驻莫斯科大使递交了一份照会,指出鉴于既成局面,苏联政府已向部队下达了越过边境保护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命令。同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发表广播演说,声明苏联政府不能对波兰出现的局势袖手旁观。就在这一天凌晨,苏军分六路开入波兰,未遇重大抵抗即占领了波东部地区。俘获波军20余万人,缴获飞机300余架和大量武器。被俘波军中有数万名军官,其中约1.5万人不久被杀于斯摩棱斯克附返的卡廷森林,这就是著名的卡廷事件。
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外围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集团军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9月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9月29日,莫德林要塞投降。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在波德战争中,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德军亡1.06万人,伤3.3万人,失踪3400人。
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等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闪击战 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闪击战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闪击战确实曾辉煌一时,堪称战争史的一大经典。闪击战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其理论魅力至今依然不减。研究“信息+闪击战”可能演变的“信息化闪击战”,利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防范新的闪击战,并在作战中寻找更多的制胜之机。
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
1奇袭
2集中
3速度
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
闪电战理论是古德里安创造的,最初用于波兰。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万人阵亡,20万人受伤,69.4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3万余人。从而以一种成功的全新的战术被铭刻到了世界军事史上。
剥开闪击战侵略的外衣,剖析一下闪击战,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闪烁着跨越历史时空的启迪。
以尽可能短的时间“折叠”空间
“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争取时间和夺取空间是军事对抗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先敌一步,可以得先机之利。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仅3个星期即在苏联境内推进纵深达400~600公里,其成功的原因是:
(1)“适时”;
(2)出人意料的主攻地点;
(3)欺骗活动;
(4)新的坦克“战术”。
(5)陆军拥有优势空中支援
德军闪击战应用军事科技的新的优势,依靠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以及飞机的空中火力和纵深机降、伞降的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的现代“撞城锤”。由于时空关系的改变创造的新的作战理论,产生了时人难以想象的作战效能。
以尽可能快的机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冲击力
《孙子兵法》进攻战的一个重要思路是——以极快的速度突袭敌军。书中写道:“进而不可御者,速也。”并对快速产生的冲击力作了至美的比喻:“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根据战争力学理论,军队战斗力取决于兵力、机动力和冲击力,而机动力和冲击力的大小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冲击力也就越大。二战初的闪击战依靠装甲集团高速度、大纵深的突袭,产生的冲击力在军事史上堪称空前的。
将精神之力转化为战斗力
在闪击战理论中,精神对作战的胜利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从西方的克劳塞维茨到东方的毛泽东,许多杰出的军事家都十分关注作战突然性,指出突然和不意,可以弥补兵力的不足。其二为震慑。美军在伊拉克战争的作战计划之一名为“震慑”行动,其实在闪击战的设计中,“震慑”正是希特勒、古德里安等追求的效果。二战时德国发起闪击战时其坦克数远不如英法联军,甚至被称为“穷人的战争”,然而“穷人”打败了富人。在西线闪击战中,法军大批部队被震慑住,丧失了作战意志,被俘人员竟多达150万。
对付闪击战的钥匙
为什么闪击战在二战初期产生了巨大威力?为什么二战中的闪击战又均以失败而告终?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顶点理论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主要指的是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若注意积聚力量的话,将可能逐渐由弱变强。闪击战尽管有突然性和高速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但毕竟这个冲击力有个极限,终究有个顶点。战争的最终胜负并不是单单取决于冲击力,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的要素。当德军深入苏联腹地,兵临斯大林格勒时,由于战争的非正义性(主要是暴行导致的抵抗)、自然条件的恶劣、后勤补给线的困难,特别是苏联军民高涨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工业能力、正确的战略部署、经过调整并适应德军战术的新型军事理论和逐步装备先进武器的军队,以及美英和中国的支持等,使得闪击苏联的侵略战争在斯大林格勒由“顶点”跌落,从而开始走向失败。
二战后,虽然再没有像二战那样大规模的闪击战发生,闪击战其实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处处可见其影子。特别是当现代战争插上信息技术翅膀后,突如其来的闪击战变得更加可怕。在计算机技术的武装下,空中力量的机动力、火力、防护力,已经远远超出二战时地面的装甲集团,体现出诸多的新优势:速度之快、机动能力之强,使地面防御力量几无还手之力;远程精确打击与火、力、快速机动能力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动如雷震”、“斩首”、“震慑”的效能;空中力量在c4isr指挥、控制、侦察等系统作用下,能量发生空前跃升,形成超视距攻、防一体的作战系统,对战争命运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
需要警惕的是,现代战争中“战争顶点”已在高技术下变得难以利用,战争的“非接触式”、“非线式”、“非对称”,让弱小的一方“以劣胜优”的余地越来越小。那么防范闪击战的出路在哪里?唯有加速新军事现代化,未来化,在军事思想上断不可输给对手,在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教育训练等上,也励精图治,形成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优势,使敌无机可乘。
当闪击战插上信息的翅膀后,需要我们给军事思维插上信息的翅膀,不仅仅是贴着“信息”标签的名词的变化,必须有全新、敏锐而不保守的哲学头脑,需要居安思危而不是歌舞升平的危机意识。★
但是闪击战靠的是速度,如果不能个一鼓作气胜利解决,那么,后果严重! 古德里安(1888年~1954年) 德国坦克兵的创建者,陆军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库尔姆城。1908年开始服役。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骑兵部队中任职。战后服役于国防军。
他于 1922年起,在汽车兵和坦克部队中任职。30年代初开始研究坦克作战理论,认为坦克是在战略上具有决定作用的武器,提出了集中使用坦克作战的思想。1934年倡议组建3个坦克师,他任第 2坦克师师长。1938年任坦克军军长,在德国兼并奥地利的行动中,指挥所部长驱直入近 1000千米,在 48小时内全部抵达维也纳。这次行动检验了坦克兵的实际作战能力,他由此奠定了在德国坦克兵中的首创地位。
1939年 9 月德军进攻波兰时,以他所指挥的坦克部队为主力的德军,采用猛打猛冲的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时间,就击败了波兰。他因此而成为远近闻名的“闪击英雄”,获得了由希特勒授予的二级铁十字勋章。
1940年 5月,德军开始闪击西欧,他又指挥所属坦克部队以破竹之势向前突进,使德军在不到两个月内就征服了荷、比、卢、法等西欧国家,再次显示了坦克闪击战术的威力。
1941年 6月,苏德战争爆发。他的坦克闪击战术在战争初期尽管获得了某些成功,但很快遇到了克星,并迅速走向没落。当年12月,他作为德军坦克第 2集团军司令,在指挥所部参加莫斯科会战时,遇到苏军最沉重的打击,被迫下令所部撤退,他因此被希特勒解职,调回编入预备军。1943年2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后,他又被召回,担任坦克兵总监。他组织研制出了德国著名的虎型和豹型坦克,并进行大量生产和装备部队,但是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中,德军又以惨败告终。他为之付出全部心血的德国坦克闪击战术,终于彻底破产。
他在1944年7月希特勒遇刺后,一度代理陆军总参谋长,但到 1945年 3月,又因战场失利而被再次解除职务,从此转入预备役。德国投降后,古德里安被美军俘虏,不久即获释。1954年病死。著有回忆录《坦克指挥官》和《注意!坦克!》等。
他在军事上的另一成就是闪击战术思想的确立和运用。闪电战,闪电闪电,迅猛而突然,闪电战因此而得名。
闪电战的核心是在对手展开其主要兵力和战略资源之前,即以迅猛的攻势将其击败。其基本手段就是集中大量高机动兵力(主要是装甲兵和空军)实施强大的首次突击,然后迅猛突入敌纵深,合围敌主力集团而歼之。为了实现大量集中使用装甲兵的目的,古德里安创建了装甲师。他认为在装甲师内,“除非其他一切支援兵都具有同坦克一样的速度和越野机动力,否则坦克是绝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的。”这一点在当时尤为可贵。古德里安装甲兵作战理论(也可说就是德国装甲兵作战理论)的特点还有:坦克只能用于进攻,不能用于防守;坦克只能集中使用,不能分散;装甲师可用于第一梯队实施突破,而后高速向纵深发展,决不迁就步兵的进攻速度等等(以上只是理论,与实际多少有点距离)。
战争爆发后,德军基本是按战前的的观点运用装甲兵的,其在进攻作战时基本特点是:在适合装甲兵机动的地形上,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大量集中使用装甲兵,在空军的有力配合下突然发起进攻。突破对方战术防御地域后,高速向战役纵深进攻,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战役目的。突破后向纵深发展胜利时,遇敌坚固设防地域多予以绕过;遇对方反冲击时,则多由摩托化步兵和炮兵顶着,装甲兵则从侧后发起突击。
闪电战理论的原创并非古德里安,而源自英法。但德国人在英法相关理论上补充完善,最后在战争中率先实践,直到1943年前,德国人仍然是该种理论的最大受益者。
古德里安的闪电战思想更加注重战略瘫痪理论,即以突不及防的打击,突破敌军正面防线,敌指挥系统就会面临瘫痪。快速机动的部队的凌厉攻势,在敌军前线和后方造成的极大恐慌,从而指挥失序,军心混乱,从心理上给对手造成的沉重打击。因此,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的目的是瘫痪敌人,装甲、速度和立体协调只是其手段。
结合实战的运用也不难理解。德军于1940年5月10日发动对法国的进攻,至17日的七天之间,英法联军的整个南部战线已接近崩溃,法国人不相信德军在法国的复杂地形能够重演闪击波兰的奇迹,还在幻想用马恩河会战式的打法去玩阵地相持战。法军参谋总部对这种全新的战法束手无策,前线士兵草木皆兵。古德里安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彻底的验证。
确实,当面对浅纵深,长战线,后方战略预备队组织松散的防御体系时,闪电战的效能实在不容低估.德军所强调的首次突击及其后效应可以发挥最大效果.突破后前出的各装甲师的确不用太在意侧后的威胁(魔鬼7师战线最长时近400km,却一直没感到侧后有多大实际压力便是明证).在拥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空军的战术支援也着实靠得住(戴高乐的第4装甲师(旅?)反击古德里安部,终被古协同空军击退,亦又成焕?.总之,法国之役,闪电战发挥得的确完美.
与闪电战相同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源自30年代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大纵深也十分注重各兵种协调,但它对装甲部队的使用与闪电战有些不同。大纵深仍把步兵作为主体,进攻先期步兵在火炮、装甲部队等各兵种支援下在敌军阵地打开突破口,随后才开始投入机械化部队用以稳固突破口,扩大战果,并深入敌防御纵深,加以分割包围;战略航空兵同时对敌后方战略要地实施打击,从而摧毁其战争潜力。最终达到彻底击垮敌人的目的。
苏联的大纵深理论诞生不久,但当时坦克发展水平有限,其三大性能还无法满足战略需要,大纵深似乎有点超前,即使如此苏联红军仍在1932年按照这种理论建立了最早的机械化部队。但顽固守旧者仍对此不屑一顾,不久后到来的大清洗终于彻底将其束之高阁。直到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的闪电进攻,才惊醒了那支混沌的苏联红军,大纵深理论才又被重新捡起来。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之后德军的战略主动易手苏联人,苏联国内坦克产量多的也足够为“大纵深理论”提供所需的装甲部队,也就是到了这时大纵深理论才终于有了实践的机会。
大纵深和闪电战都是机械化协同机动作战理论,但在战斗开始时,装甲部队的应用上还是有区别的。闪电战主张将其独立、集中使用,从而能实现战略突然性,令敌方措手不及,如同闪电般迅速,主要强调的是利用高机动的快不及防从心理上威慑敌人,从实际上打击敌方,已达到瘫痪敌方的目的;大纵深则不同,它仍旧把步兵作为首次进攻的主体,其它兵种以及装甲部队的作用是支援,待突破口打开后在使用装甲部队进行纵深的分割包围,其使用装甲部队相对保守,仍有坦克支援步兵的残存意识。如此一来,开战之初将很难对敌形成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非己方具有明显兵力优势(至少也是战场局部优势),不过这种思想的确符合1943年后的苏军以多打少的实际情况,倒也称的上是量身定做。
补充:说到大纵深机动作战理论,不能不提倡导此思想的苏军学究派代表人物——图哈切夫斯基。他在被斯大林谋杀的前一年,曾集中论述了新作战思想的基本观点。他指出,由于有了装甲兵和航空兵这样的作战手段,就不仅能够直接攻击前沿防御之敌,而且能够越过敌防御阵地,同时攻击整个防御纵深内之敌。他认为,进行单个的战役已不足以全歼敌军,必须通过多次连续性的战役方能奏效。因此他建议在单个战略方向上,选择一定范围的纵深,几乎不停顿地组织多次战役。这将使敌方无法补充休整、调整部署和前调预备队,从而最终达成在该方向上歼灭敌主力的目的。基于此思想,苏军在早于任何别国的1932年创立了作为纵深作战突击力量的机械化军(1938年改称坦克军),装备了一大批机动性良好的装甲车辆。但这一切都差点被大清洗的狂涛冲走。1938年,大纵深作战思想受到广泛的怀疑,坦克军被撤消。30年代末,40年初苏联所进行的两场战争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具体运用上,苏军既不同于法军的坦克零散配步兵,也不同于德军的决不迁就步兵。苏军采取的是中庸之道,即承认装甲兵的独立作战能力,又不否定坦克支援步兵的作用。在攻击作战时,苏军将装甲兵分为“近战”和“远战”两种。近战者,即直接支援步兵进行突破的坦克,多为直接配属给步兵师军的坦克团(旅)。远战者,即由坦克军(集团军)组成的快速集群。用于突破后发展胜利。这里又涉及两个重要概念“突破口理论”和“快速集群”。
个人认为大纵深的初期突破强调以步兵为中心,其它兵种包括装甲部队也仅是为了支援,坦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进攻的节奏也要大大减慢。
大纵深理论的潜在保守,无形的将其定位为强兵战略,只有数量上的优势才会保证胜利。倘若敌我双方势均力敌,而且敌方指挥官素养较高,进攻成败与否将很难预料。
德军在1940年进攻法国的成功战例,如果将进攻一方换为苏军,而且假定当时的苏军还在贯彻大纵深理论,苏军即便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它也会付出更高的代价,以及更长的时间。
『肆』 华语影史有哪些经典的战争片值得观看
虽然中国电影问题重重,战争片在电视剧领域,抗日神剧已经成为笑话的存在。但并不代表,中国并没有好的战争电影。
第1:首推的《大决战三部曲》
其实中国战争电影,如果要把时间再往前推,还能推到更早的《地道战》《地雷战》等等电影。
时间再往前推,便是十年时期的样板戏战争片。时间总不能再推前推,因为再往前就是战争时期的抗战的宣传片。
这些电影对于当下的中国观众,可能《地道战》和《地雷战》有些印象之外。更早年代的战争片,已经非常的模糊,感慨不深。
而那个年代的国产战争片,从里到外都是又红又专,不太符合现在很多文青什么“反应战争真实人性”的要求。
但90年代初期的《大决战三部曲》绝对是个例外。
这三部电影虽同样属于由中国官方主持,各个特型演员表演,再到内核反应都又红又专的模式,但这三部电影非常客观。
因为 历史 上面,中国在三大战役的正面表现,它确实就是这样的。
《大决战三部曲》《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充分展现了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国共双方对于战争的表现,两党领导的能力和水准。
这个《大决战三部曲》,成为了中国官方主导二战战争电影的高峰,后来再也没有达到过。其中调度真正的解放军士兵的大场面,也成为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再难还原的场面。
第2: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
这是冯小宁,不是冯小刚,有些观众千万不要看错了。虽然冯小刚后来也拍过口碑不错的《集结号》和带战争的灾难片《一九四二》。
但冯小宁早期的战争三部曲相比,伯光觉得冯小宁的战争片虽然战争场面表现不太好,但内涵更加深刻。
冯小宁导演先说一下,中国著名第五代导演,后来还拍摄了《举起手来》这种 搞笑 抗日片,近几年的电影是越来越不行了
要论中国战争影片,最经典的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解放战争系列片《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了。三部电影系统的表现和诠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波澜壮阔的、全景式的、史诗般的真实 历史 。
大转折讲的是1947年7月为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故事;
大决战讲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国共的三大决战;
大进军讲的是在三大战役之后,1949年4月第二次国共和谈破裂,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 历史 。
《大转折》共两部分别是《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主要内容是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7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了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在艰难的作战环境中,实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阶段。
《大决战》三部,分别是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主要内容是
1948年3月,开始了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战略大决战,同时也完成了震惊世界的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主力尽失,长江以北基本解放。
《大进军》共四部,分别是《解放大西北》《席卷大西南》《南线大追歼》《大战宁沪杭》。主要内容是三大战役结束后,1949年4月1日,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遂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全部、干净地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军四个野战军全面出击,分别打过长江天堑,进军大西北、大西南,风卷残云,势如破竹,排山倒海,势不可挡,解放中国大陆全境。
1.《太行山上》这部电影个人已经看过无数遍了,但每看一次都觉得挺好看的。
个人觉得《太行山上》是一部史诗般的宏篇巨作,在观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感动着的同时,也在深深的思考着。我想,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人民战争思想,正是因为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才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列强入侵的全面胜利。影片中,日本人称:“斩断太行,就斩断了中国的脊梁。”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却让日本人的梦想化为了泡影,是中国共产党撑起了中国的脊梁,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2.《金陵十三钗》这部影片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点稍微枯燥,但看到后面看到从李教官救一群女学生为了守卫最后的南京时,从他本可以逃走却守护教堂时。看到当神父从一个避难人一个旁观者看到女学生们收到欺辱挺身而出成为守护者时,我的确被感动了。
南京沦陷的时候 一群看似一生都不会有接触的人被一座破废的教堂紧紧的绑在了一起 在这座看似安全的“孤岛”中 他们犹如一条船上的蚂蚱 进亦难退亦难 在日本人多种形式的暴虐中 他们共同经历着生死相离的痛苦和惨绝人寰的折磨 那群秦淮河畔搔首弄姿行为放荡 衣冠不整的妓女 却在如此浩大的背景下完成了人性的回归和自我救赎,影片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看着看着的同时人也会被慢慢震撼着。
3.《红海行动》很多人都说这部影片堪比《战狼2》,但就我个人看来,我觉得比《战狼2》还好。
记得影片中的一句话:“一个中国人都不许伤害,一个中国华民都不能少”,那一刻,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在影片中,仍历历在目的是石头死去的那一刻,仿佛时间在她身上凝固了一般,前一刻的英勇,却在下一刻走得那么安然,糖应该是甜的,那是最心爱的女人给的,但它却也是苦涩的,应为,没有了以后。想想如今的我们,活在他们的庇护之下,自由安然,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用像他们一样,不知自己将要去到何方,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安稳生活。
《捍卫者》可以说将国产战争片的战争场景,表现出了前所未见的视听效果。阵地战、白刃战、夜战、巷战,每一场的战争场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以迥异的风格,呈现出了全然不同的震撼。
《紫日》,老人含糊不清地诉说着被血与火覆盖的半个世纪前,和平时喊着国仇国耻的人们。体会不到战争时忍着家恨的眼泪,紫日是太阳黄昏时的样子。秋叶子被战争卷入,在战争结束后陨落,她本该留在那个大雨淋漓的地方。
《赛德克·巴莱》上下两部,女人孩子成就了部落男人的灵魂。部落的所有人都是好样的。他们都将走过彩虹桥。紧张的攻防战,煎熬的战斗,却煎熬得如此神圣。有些东西必须坚持,它们不能失去,比如那战斗的灵魂与骄傲。
《宋景诗》同样是国产战争片中的一个佳作,本片描写了清朝后期山东鲁西地区一位农民宋景诗为了反抗清朝统治者横征暴敛欺压百姓,愤而率领乡亲们起义组成黑旗军与清廷作斗争的故事。影片由上影厂1955年摄制。
《集结号》一反传统国产战争片的程式化模式,打破了以往的以战争场面的宏大、战斗的激烈来表现战争的传统手法,而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表现战争,通过挖掘人在战争面前的真实心态来诠释战争的惨烈与残酷,更多地关注生命的价值。
《红海行动》这部之前,华语电影在讲现代军事题材方面,真的好像.....还有挺多的
《赛德克巴莱》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动员两万人参与拍摄。文明和野蛮的冲突战争,这不就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阶段吗。
《战狼1/2》表现出的大国自尊心、国家自豪感令人热血沸腾。
《湄公河行动》真实事件改编,金三角、毒枭、人民解放军、杀戮、钱权、追凶甚至是在标准审查制度内都无法看到的“娃娃兵”,每一个元素都将这部商业大IP推向肾上腺素的制高点!
《集结号》惨烈的战争在炮弹的轰鸣中开始,最后吹起生命的号角。
1,《活着》
2,《霸王别姬》
3,《火锅英雄》
3,《战狼》第一部,第二部
4,《杀破狼》第一部,第二部
5,《导火线》
6,《武侠》
7,《十月围城》
8,《港囧》
9,《痞子英雄》系列
10,《无人区》
《百团大战》、《太行山上》、《红海行动》
不同年代,致敬相同的中国心!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部曲。《风雨下钟山》。《南征北战》。
《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红海行动》《金陵十三钗》《集结号》《东京审判》《鬼子来了》
南斯拉夫电影周:苏捷斯卡战役,67天,夜袭机场,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突袭达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