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娜 卡列尼娜> 故事梗概。
安娜·卡列尼娜是彼得堡上流社会一位美丽,纯洁而热情洋溢的贵妇人。她16岁时即由姑妈作主,下嫁给比自己年长许多岁的高官卡列宁。卡列宁只是一架官僚机器,除了投机钻营,别无所长。结婚十余年,安娜从未体会到爱情的滋味。她只能将自己的全部柔情都倾注在儿子谢辽莎身上。
但是有一天她邂逅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被他的风采深深地吸引了。渥伦斯基也一见钟情,狂热地爱上了安娜。本来,偷情苟合在彼得堡上流社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却遭到了上流社会的唾弃。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对彼得堡上流社会虚伪、不道德的生活构成了挑战,是因为他们违反了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要知道,彼得堡上流社会虽然是一个男盗女娼的渊薮,但是维持表面上的“体面”却是人人信守的法则。而安娜却在从马赛场回家的路上向丈夫坦白了自己与渥伦斯基的私情,并且要求离婚!
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当然为上流社会所不容,更为卡列宁所不容。为了不影响自己仕途发达,也为了惩罚安娜,他坚不离婚,并且不让安娜得到自己心爱的儿子。更有甚者,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渥伦斯基也动摇了。他开始频繁出入贵族议会,并渐渐将安娜的爱情视为束缚。所以当安娜听说渥伦斯基的母亲正为他择亲的时候,她终于绝望了。儿子与情人,她生命的两大支柱,相继坍塌,她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围绕列文展开的。列文与安娜一样,也在生活中追寻真、善、美、所不同的是他最后不仅得到了爱情,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可以说,他的结局是对安娜的探索作出的回答。
❷ 《安娜卡列尼娜》重现爱情经典,评价到底怎么样
《安娜卡列尼娜》电影作品自然无法与原著进行相媲美,但对于作品所要传递的主旨与精神,电影诠释的很到位。《安娜卡列尼娜》文学作品曾风靡一时,至今成为永远的经典之作,对于经典作品改编,本面临着极大挑战,也需要足够的勇气,各个国家对于该作品的改编已足达数十部之多,总体而言对于原著都做了极大还原。
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不仅是对原著的致敬,更是作为小说迷的福音问世,尽管有诸多不足之处,却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还是值得前去观摩一番的。
❸ 安娜卡列尼娜电影结局是什么
安娜卡列尼娜电影结局是安娜向其丈夫提出离婚,卡列宁为惩罚安娜坚决不同意离婚,并将安娜与她真爱的儿子隔离开来。
《安娜 Anna 2019》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VUVr6OYSMIN3q0cxFFLCoA
提取码:kxrp
影片讲述了贵妇安娜无法忍受丈夫卡列宁的伪善和冷漠而离开,勇敢地追求爱情与沃伦斯基陷入爱河,最终被逼入绝境愤然自杀的悲剧故事。
❹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是由伯纳德·罗斯执导,苏菲·玛索、肖恩·宾等主演的爱情片。该片于1997年5月1日在德国上映。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对于托尔斯泰的印象一直只停留在《战争与和平》中,因为总觉得他的小说太过无趣,昨天偶然间看到《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只是出于无聊才看了一下,但是似乎一下子就被这部电影吸引住了,也是女主角太过漂亮,男主角过于帅气。但是看完后我觉得这部电影真的是不容错过。
这部电影主要是讲,年轻的军官伏伦斯基在一次舞会上与有夫之妇安娜相识,两人一见钟情,起初安娜极力想要斩断两人之间的爱情,可是伏伦斯却坚持不懈的去追求安娜。安娜决定离婚与伏伦斯在一起,可是当两人在一起时,却因为种种矛盾不停地吵架,最后伏伦斯决定离开安娜去母亲那里,安娜独自走在街上看到人们的种种神态,想到自己的生活心情很是悲痛,一念之下我轨自杀。伏伦斯在安娜走后,才有意识到他是如此的爱安娜,如此的后悔。恰好此时俄国战争,伏伦斯决定参军打仗,以了解自己残缺的一生。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我的感慨有很多,首先是,任何人任何时候一定要懂得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余留半生的后悔。伏伦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安娜的爱,而是安娜走向了死的深渊,事后他是意识到了,但是又有何用呢?如果他能早点懂得,早点去珍惜,去站在安娜的角度的去想,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惨剧发生呢?不仅仅是爱情上,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应当是如此,认清你所真正需要的,真正珍惜的,并且付诸于行动,好好去做去爱,以免以后去后悔。
其次,这部电影还让我增加了一些对爱情的认识。爱情和责任有时候并不是一致的,安娜和伏伦斯是有爱情,可她还有儿子有丈夫,有她属于家庭的责任,可是她没有清楚地考虑到自己的处境,为了爱情而抛弃了责任,同样也造成了她最终的悲剧。
我觉得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不仅仅只有这些,此外每个人的感慨也不尽相同,如果大家有兴趣也不妨去看一看,我觉得这部电影一定不会令你失望。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一百年以来,被搬上银幕演绎已经超过十次了。在此,我想说的是1935年葛丽泰?嘉宝主演的好莱坞版,1948年费雯丽主演的英国版,1968年塔吉娅娜·萨莫伊洛娃主演的苏联版和1997年苏菲?玛索主演的美国版。
我关注的是服饰。托尔斯泰原着中的安娜是一个深具审美品味的女人,“她的衣服在她身上绝不会惹人注目”。安娜很会打扮,擅长让自己盖过服装,而不是让服装的美胜过人本身。书中描写安娜的衣服看起来总是很朴素,然而这却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朴素。这种风格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风靡全球,俗称“低调”。1935年的好莱坞显然还不具备低调这种贵族气质。因此,它的古装片只会一味追求华美——而这种华美,也只是好莱坞自己所以为的华美。在电影里,嘉宝版安娜穿得很啰嗦——领口、袖口、裙摆,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荷叶边。裙子和帽子点缀着一堆一堆纱做的花朵。当时的好莱坞对古装片的历史逼真性,还没有什么认识,因此仿古仿得粗枝大叶。在这个版本里,设计师设计的是自己想象中的历史服装,甚至没有想到应该翻一翻俄罗斯19世纪的肖像油画。
费雯丽版安娜的每一套服装都与首饰配套。影片中的项链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安娜的项链令人过目不忘,其他女配角的项链也设计得很别致。设计师特别注重纱的运用,令费雯丽的造型非常华美——好莱坞同行在10多年前未遂的追求,终于在此得到了实现。不管怎样,制片商肯在服装上花钱,并且是花大价钱——这对电影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苏联塔吉娅娜版安娜,在造型上深得原着精髓。影片中安娜的服装样式看起来很简单,然而却非常优美动人,令人有模仿的欲望。片中,除了舞会上那件着名的黑色晚礼服裙摆拖地以外,安娜的其它裙子不再有长长的裙摆。并且片中的大部分裙子都使用了浅色系,看起来很轻盈。安娜与渥伦斯基在欧洲旅行那一段,她穿的几件连衣裙线条简洁优美,衣领和袖子的设计都很特别。
苏菲·玛索版的服装,裙摆后有一个翘起的裙撑。这个裙撑在设计上跟整体服装结合得很好,显得相当优雅,尤其是在舞会中跳舞,需要把裙摆提起的时候——女人在这个时候显得婀娜多姿。片中安娜的裙摆设计明显模仿了费雯丽版。但费雯丽版在跳舞时没有体现出那种婀娜的感觉。当然,这也跟舞蹈动作的设计有关。我一向不反对电影造型在尊重历史真实的情况下,稍微脱离现实。我只要求这种脱离现实能带来一个美的结果。在视觉盛宴里,美丽是永远的王道。
安娜是一位十分动人美丽的少妇,她优雅靓丽的气质很会使男人一见倾心。渥伦斯基是一位青年伯爵,英俊倜傥,感情冲动,敢于表达。两人碰在一起,檫出爱情的火花是必然的事。
安娜早年嫁给长她20余岁的卡列宁,少女渴望得到应有的爱情,但卡列宁是一架官僚机器,想升官,冷漠无情。安娜同他过了8年苦闷虚伪的生活,还生了个儿子谢廖沙。两人思想性格的尖锐对立,正是家庭破裂的根本原因。
安娜本来是去调解哥嫂感情纠纷的。哥哥斯蒂瓦同家庭女教师偷情,嫂嫂多莉便同哥哥大闹一场,家庭危机愈演愈烈。不想在火车上邂逅渥伦斯基,他风度翩翩,热情活泼又年轻,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这就同年老古板、官气十足的卡列宁构成尖锐的反差。同渥伦斯基的相遇是安娜性格的转折点,使她第一次领略到了她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爱情,认识到过去全部生活的虚伪。安娜以感情为第一生命,她极其珍视自己的爱情,不愿意像其他贵妇人一样,偷偷摸摸当情妇,以丧失个性的人格尊严来获得上流社会的默许。当看到渥伦斯基从马上摔下来时,她立刻泪流如雨,不顾一切地大声叫喊起来,因而大受上流社会小姐太太们的指责。在回家的途中,她对卡列宁说“我爱他,我是他的情妇……随你高兴怎么样把我处置吧。”可卡列宁要求她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不要把渥伦斯基带到家里来。卡列宁的冷酷是安娜无法接受的,而她同渥伦斯基的公开结合却又把自己置于同上流社会对立的地位。于是,这个弱女子同上流社会之间,便展开了力量悬殊的殊死斗争。
渥伦斯基对爱情的冷淡则成为加速安娜死亡的催化剂,使得安娜陷入了空前的绝望和孤立无援的窘境。渥伦斯基原本是个不错的青年,对下层人民也表现出一定的同情,在火车上看到一名铁路工人被压死了,立刻拿出200卢布,赠给孤苦无依的寡妇。对安娜的爱情也不乏真诚,当与安娜一见倾心后,他不顾周边人的议论,疯狂地追求安娜。从安娜与渥伦斯基热恋到相爱来看,安娜是尽情享受了渥伦斯基的爱,两人缠缠绵绵纵情,渥伦斯基竭尽全力把握节奏,使双方都感受到了爱的魅力。可以设想,如果安娜与卡列宁离婚手续能够办下来,渥伦斯基绝不会放弃安娜,一定会与安娜生活在一起的。在19世纪的沙皇俄国,贵族阶级把持着国家政权,专制思想和特权思想根深蒂固。一个20多岁的青年难以承受社会和家庭压力,最后必然选择抛弃原本喜爱的女人。
作为贵族出身又嫁给社会上层官僚的安娜,自己也有许多不被世人认可之处。寻找爱情固然是人间最崇高的权利,但维持爱情靠一个人是办不到的。安娜是一个有夫之妇,并且有一个孩子,家庭地位珍贵;渥伦斯基是一个尚未婚配的青年,小安娜4岁,爱情观尚未定型,思想活跃,且家庭出生同样高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要说在19世纪的沙皇俄国,就是在当今中国,安娜的行为也很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如果安娜和渥伦斯基真的结为夫妻,那么不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的社会,他们都不可能过着像原来那样的优越生活,更谈不上幸福,不能想象他俩会白头偕老。安娜应该面对现实,没有必要去毁掉自己,当一切都无可奈何时,应该追寻自己应有的生活,活着才是最美好的。
影片描写人物细致,情节生动曲折,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优雅、动人、情感和敢作敢为的安娜。
很久很久以前,我读过《约翰的克里斯多夫》。那是读过的`最艰难的大部头之一,读了之后没读懂。我还试着去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一页之后就放弃了。可见托尔斯泰多么让人高山仰止——高山嘛,仰头看看就好了,爬就不用了,止步。
因此,虽然出于花痴大菠萝Sean Bean买了1997年电影版《安娜卡列尼娜》(中文译名《爱比恋更冷》狗屁不通之至),由于对托尔斯泰的敬畏,碟片在架上放了很久才终于塞进放映机。
原来,不过是个很不聪明的红杏姐姐出墙以后的遭遇。大凡伟大的文学作品,通常都有一个很通俗很八卦的核。
听说这一版改编得不好,没有把原著的长处表现出来。听说原著的长处是用文字和灵性把读者一层层缠进去,最后让人忘记在读的其实是个八卦版故事。
无论如何,没看过原著,最好不要乱放阙词。单说这版电影,还是挺好看的。服饰华美,外景令人屏息。演员表演也不错。原著的精髓没有也不要紧,反正我也没比较。
冲着Sean Bean买的碟,却发现苏菲·玛索更亮眼。难怪本片的海报都没有Sean Bean的正面。苏菲细致典雅,眼中却是难掩的执着。她演绎的安娜很执着,是一条道儿走到黑的性子,所以才走上绝路。间中的挣扎也蛮惨烈的。
只不过——不要说我冷血——这个安娜到了后来并不令人同情。她做出了选择,然后付出代价,并怨不得旁人。从片中的情节,我也看不出她丈夫哪里不好,除了年纪老之外(说实在的,老演员本人还是挺有魅力的)。如果说他冷酷,安娜抛家弃子就不冷酷了?没有激情的生活固然可憎,然而家庭和孩子也是女人真正需要的。鱼与熊掌若要得兼,做女人就要聪明。还有,如果要爱人一直喜欢自己,就不要糟蹋自己,也不要朝夕跟他守在一起。安娜的故事是个悲剧,可为什么她跳下铁轨的时候我并不难过?说到底,要出墙,就要有担当。
列文的那条故事线,是拿来跟安娜那一对做对比的。显然作者的道德评价也不完全在安娜那边。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危险关系》,也是一个貌似端庄贤淑的贵妇受激情驱使毁了自己。说到微妙,还是《危险关系》胜了几筹。起码男主角很强势。《安娜》里的渥伦斯基不够坏,不够精,空有一副好皮囊而已。当然这是一副绝好的皮囊,我倒不是抱怨。
看到几多熟人。列文叔叔(Alfred Molina)后来演了《蜘蛛侠》里的章鱼博士。里面还有个不太厚道的贵妇(Fiona Shaw),后来演了哈利的佩妮姨妈。演Kitty的女孩很漂亮,后来演过《黑色大丽花》。
最后声明一下,青少年时期,大部头还是要读一两本的,这样呢,以后老了,就可以慵懒地说:某某书我读过,没读懂。颇拽的。
❺ 安娜卡列宁娜电影 女主角是谁
苏菲玛索
英文名:Sophie Marceau
原名:Sophie Mapuis
昵称:Flatfoosie
生日:1966年11月17日(星期四)
出生地:巴黎,法国(Gentilly Paris, France)
星座:天蝎座
父亲:卡车司机(Tuckdriver)
前夫: 安德列·左拉斯基Andrzej Zulawski(已友好分手)
儿子:Vincent
身高:173 厘米
体重:47 公斤
三围:B34-W24-H34
影迷联系地址:Sophie Marceau c/o Artmédia 10 avenue George-V 75008 Paris France
通讯地址:
C/O Artmedia
10 avenue George-V
75008 Paris, France
成名经历
[编辑本段]
苏菲·玛索1966年11月1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就读高中时因为寻找打工的机会,而被一家广告商看中,因此幸运地从七百名应征者当中脱颍而出,被选为【初吻】的女主角。这部描述少女怀春情怀的电影于1980年在法国上映,吸引了上百万观众,在其它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及台湾上映时也是盛况空前,苏菲·玛索的少女魅力也因而风靡了全世界。两年之后,苏菲·玛索乘胜追击,又主演了续集【初吻2】,推出后依然轰动,并为她赢得一座凯撒奖。
16岁时,她与法国影帝哈德巴狄厄(Gerard Depardieu)及法国影后凯瑟琳丹妮芙合演【沙岗堡】,第二年又与杰哈德巴狄厄再度搭档合演【警察】。1984年,苏菲玛索和波兰导演安德列左拉斯基合作【狂野的爱】,为她的演艺生涯以及个人生活带来大转变,她从此摆脱玉女戏路的局限,也和左拉斯基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接下来的几年,苏菲玛索一直企图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作品包括【雪琳娘】、【来自巴黎的女孩】、【心动的感觉】、【情书战场】、【留住有情人】、【豪情玫瑰】等片,其中【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蓝色乐章】以及最近的【情欲写真】。
1995年,苏菲玛索开始将演艺触角扩展到美国,在梅尔·吉布森的力邀之下,苏菲玛索在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的电影【勇敢的心】里饰演与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发生一段情的法国公主。接着,她又在【安娜·卡列尼娜】担任女主角。之后,又接演了【Firelight】和【失去与得到】两部美国片。除此之外,她的近作有【仲夏夜之梦】。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她加入007系列影片【黑日危机】的演员阵容。
苏菲玛索在【黑日危机】的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全然成熟形象的苏菲玛索。除了演戏之外,苏菲玛索也尝试多方位发展,她所执导的短片【L’ Aube a l’ Envers】曾经获选参加1995年坎城影展的「一种注目」单元,而在1996年她也在法国出版了一本自己写的书《La Menteuse》。
苏菲玛索在影坛可以说是资历颇深的老演员了。说起她走上银幕的经历还是颇具戏剧色彩的。1982年,14岁的苏菲玛索就开始拍电影,在这之前她是在远离摄影棚现场和对电影完全陌生的环境下成长的。她一直住在巴黎市郊,而她的父亲是一个卡车司机。她在一次外出寻找工作时,从一个朋友处得知法国导演 Claude Pinoteau(克劳德·皮诺蒂奥)正在为他的一部电影《初吻》寻找一个新人,结果她竟一试成功。她的这部处女作推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该片在巴黎上映间,观众蜂拥而至,在欧洲各地亦所向披靡。不久《初吻》续集的推出,这部影片则为她获得了“凯撒最有希望女演员奖”,从此步入法国影坛。
成名后的她开始不仅仅满足于青春野少女之类的形象,尝试着其它性格角色,然而这一切并不是电影公司所需要的,他们不希望这棵摇钱树过早因转型而夭折。索菲玛索16岁时,她做出令全世界震惊的事:用壹百万法郎买回了与高蒙电影公司的合约。她说:“这样做当然使我不得不借钱,我没有那么多钱。可人们为了不让我与安德泽祖拉伍斯奇拍《偷情者》做了各种各样的事。这是暴力的、几乎是种族主义的。我属于高蒙电影公司,我是他们的小宠物,我不得不听从他们。但这使我无法忍受,可我又很害怕因为违约而进监狱。”也正因为如此,她独立的个性却使她成为法国一位最受欢迎和尊敬的女演员,并且走红于世界影坛。
八十年代末期与九十年代初期索菲玛索的成绩平平,近十年间只有一部《芳芳》(即留住有情人)表现出色,为了打开市场,她接下了好莱坞影片《勇敢的心》的邀请。《勇敢的心》是她饰演的第一个英文片角色,当问及为什么请苏菲玛索饰演女主角伊萨贝尔时,导演兼男主角梅尔·吉布森回答说:“因为她很漂亮,她是法国人而且她是个好的女演员。这个角色需要至少两种以上的因素。”一位给她拍过多次照片的摄影师称她是“最漂亮和最感性的女演员”。
苏菲.玛索对法国电影的批判性看法是:“美国电影造成如此大的威胁。在法国我们有许多冒充有个性的电影导演,而实际上他们脑子里没有一点新思想。”她有一位好莱坞的代理人,但却没有兴趣移居洛杉矶。
苏菲.玛索曾经参加以抗议在吉尔若德射杀鸽子和在普罗旺斯的斗牛游行。“我憎恨任何形式的暴力。对我来说,折磨公牛的斗牛士失去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任何人都应尊重生命,不能批准这种死亡游戏。”她曾经拥有过一个古老的农舍,但是在她的猫被猎人和他的狗捕杀以及她的11岁大的西班牙长耳猎犬被偷之后,她离开了那里。 她除了为动物谋福利之外,还是Arc-en-Ciel彩虹福利基金会的资助人,这是一个帮助患病的儿童实现梦想的组织。
1995年春,苏菲玛索执导了她的第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是以她在拍摄《勇敢的心》时写的电影剧本为基础的8分钟短片。这部短片受到戛纳电影节的充分认可。
1999年是苏菲玛索电影丰收的一年,首先是她的电影《心火》在全球发行,而她的另两部英语影片分别是与戴维.斯帕德主演的《失去与得到》以及和凯文.克莱恩、米雪尔.菲佛主演的《仲夏夜之梦》都获得较好的口碑。
1999年,由她参加的007系列影片第19集《危机世界》,这部电影在一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一亿美元,并将有可能成为最卖座的007影片,而索菲玛索则再次让全世界影迷欣赏到迷人的外貌与精湛的演技。
感情生活
[编辑本段]
说起感情生活她至今未婚,和一位比她大24岁的波兰导演安德烈·佐拉斯基一起居住在巴黎(目前,她已与一位好莱坞制片人吉姆·蓝雷一起生活)。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15年。有时,苏菲不由自主地问自己: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无论她搞明白没有,这一切毕竟发生了……
15年前,安德烈·佐拉斯基准备在法国拍摄影片《狂野的爱》,这位特别喜欢启用大明星的大导演决定让苏菲.玛尔索领衔主演。还没共事,苏菲已经听到不少有关导演的议论,最可怕的是人们说他是个疯子,是个虐待狂……去见安德烈·佐拉斯基之前,苏菲.玛索提心吊胆,生怕弄个下不来台。谁知,见面不到十分钟,她已经被他的魅力所征服……
法国电影圈中,苏菲玛索是个有名的直肠子,说起话来从不拐弯抹角,哪个导演让她受不了,她便无所顾忌地大加“讨伐”。《警察》一片拍过之后,她指责导演莫里斯皮亚拉在拍片时折磨她;《侯爵夫人》创作完成,她表示不能原谅导演韦拉贝尔蒙待……可是,一提起安德烈·佐拉斯基,苏菲好像变了一个人,她显得相当宽容,很少使用过激之词。“在我们家里,吵架是家常便饭,这正好磨练了我们的忍耐力。”每次吵得不可开交,多是年轻的苏菲.玛尔索做出让步。她在这时把他当成“老人”看待,而这位“老人”却执拗得像个孩子。苏菲玛索曾经表示:嫁给摩纳哥王于恐怕都比和安德烈·佐拉斯基生活在一起容易。其实,这份“不容易”是她自找的。她觉得和一个年长的男人生活在一起好处多多,“他对别人更感兴趣,受到的约束更少,而且更有思想。”他们互相交流,彼此补充,爱情确实会使人变得更美好。
1991年,在拍过《蓝色乐章》之后,安德烈·佐拉斯基停止了电影创作。一方面,他的祖国波兰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他乡游子,终于可以自由回去了,他很想把更多的时间献给波兰,他两次被推荐到文化部长的位置上,但都没有应允上任,这位极有见地的电影家很想做一些实事。另一方面,他对法国失望了。他觉得法国人己失去鉴赏力,不再欣赏他的作品。而他们常说的“安德烈·佐拉斯基是个疯子”那句话,终于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安德烈·佐拉斯基一次又一次回波兰,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不拍片时,苏菲玛索跟在他的身边,他们在华沙有一个家,那是坐落在郊外一片树林间的一座小屋。
1995年7月24日,苏菲玛索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名叫樊尚(Vincent)的男孩子。他们的儿子出生后,这个家显得更温馨了。 最近,有些记者还在讲述着这对恋人的甜蜜故事,而另一些报刊则透露出他们之间的危机。佐拉斯基己公开抱怨和大明星生活在一起太难了,需要承担和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在他看来,苏菲生活在一个非常实际的世界里,而他自己却常常邀游在某种精神境界之中。两人间的沟通成了一种非常艰巨的工作!他感到很累……如果是这样,苏菲玛索又何尝觉得轻松?她少年得志,个性极强,难道就不想找回自我?
在拍摄《末日危机》期间,苏菲玛索需要在伦敦停留六个月,她把儿子带到了那里。过去,在苏菲拍片时,茹瓦夫斯基总伴在她的身边;没有戏时,她就和他一起去波兰。这一次,两人各干各的,安德烈·佐拉斯基重新拿起了导筒,苏菲玛索离开了温馨的家。
他们在找寻着自我,是不是也在尝试放弃对方?天长地久,真的那么难吗?
我们期待着他们能够重归于好,同时也期待着苏菲玛索能在银幕上再铸辉煌!
作品年表
1.1980年 《初吻》(laboum),又名《第一次接触》,饰薇克。
2.1982年 《初吻2》(laboum2),又名《再一次接触》,饰薇克。
3.1984年 《萨卡纳要塞》(fortsaganne),又名《沙岗堡》,饰马德莱娜。
4.1984年 《最后一次接触》(joyeusespues),饰朱丽。
5.1985年 《狂野的爱》(lamourbraque),又名《野恋》,饰玛丽。
6.1985年 《警察》(police),饰诺丽雅。
7.1986年 《堕入地狱》(descenteauxenfers),饰劳拉。
8.1988年 《女学生》(ltudiante),又名《心动的感觉》,饰瓦伦蒂娜。
9.1988年 《雪琳娘》(chouans!),饰塞利纳。
10.1989年 《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丽》(),饰布朗什。
11.1990年 《来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palisades),饰波娜戴特。
12.1991年 《情书战场》(poursacha),饰劳拉。
13.1991年 《蓝色乐章》(lanotebleue),饰索朗日。��
14.1993年 《芳芳》(fanfan),又名《留住有情人》,饰芳芳。
15.1994年 《豪情玫瑰》(lafilleded’artagnan),又名《达达尼昂的女儿》,饰爱卢瓦兹。
16.1995年 《勇敢的心》(braveheart),饰伊莎贝拉王妃。
17.1995年 《云上的日子》(par-delàlesnuages),饰女孩。�
18.1995年 《对我来说,拍电影就是生活》(makingafilmformeistolive)。
19.1996年 《安娜·卡列尼娜》(annakarenina),又名《浮生一世情》,饰安娜·卡列尼娜。
20.1996年 《玛奇丝》(marquise),又名《路易十四的情妇》,饰玛奇丝。
21.1996年 《心火》(firelight),饰伊丽莎白。��
22.1999年 《失去与得到》(lost&found),饰丽拉·杜布瓦。
23.1999年 《仲夏夜之梦》(amidsummernight’sdream),饰希波丽妲。
24.1999年 《007之黑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饰艾丽卡·金。
25.2000年 《忠贞》(lafidélité),饰克莱丽。
26.2001年 《卢浮魅影》(belphégor,lefantmelouvre),饰丽莎。
27.2002年 《对我说爱》(parlez-moid’amour),又名《当爱变成习惯》,自编自导。
28.2003年 《当阿历克斯遇到艾玛》(alex&emma),又名《书中自有颜如玉》。
29.2003年 《我决定留下来》(jereste),饰玛丽·多米尼克。
30.2004年 《逃之夭夭》(anthonyzimmer),饰吉雅拉。
31.2004年 《护士娜丽》(acesoir),饰娜丽。
32.2007年 《 魅影追击》
33.2008年 《暗处的女人》
个人小说
[编辑本段]
1996年,苏菲·玛索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小说《说谎的女人》。
成熟的邦女郎——苏菲·玛索
007系列里的苏菲·玛索扮演的不再是平时银幕上楚楚动人的角色了,而是挑起了奸角大梁。在苏菲·玛索那美丽的瞳孔里,透露出不同于一般的冰清玉洁,这让007不自觉地有保护她的冲动,却差一点死在其魅影诡计之下。或许这个有点坏的女人才是邦德的真正所爱,戏中在苏菲·玛索死时,007第一次滴下了眼泪。
随着电影市场激烈的竞争,007也不得不开始和知名女星展开合作。杨紫琼的加盟,不仅让007多了一个武功高强、美貌性感的搭档,也让世界见识了华人女星的耀眼风采,而后这位大牌女星苏菲·玛索也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现了她冶艳成熟的一面。
歌曲
当时她因《初吻》一片而声名鹊起,并立刻有音乐制作人建议她试试唱歌。她在他人安排下和当时一位当红的男歌手合作了一首名为Dreaming Blue的歌曲,反响还不错。之后她便雄心勃勃的决定正式进军唱片界。唱片公司集合了当时非常强大的制作阵容为她发行了一张名为Certitued的专辑,希望能和她的影片一样大受欢迎,可惜苏菲并不是天生当歌手的料,这张唱片的成绩惨不忍睹.这张专辑共有九首歌.
1- Bérésina
2- Formose tripper
3- Vive la mariée Senôr
4- L'hirondelle dans le sel
5- Barcelona
6- Petite Certitude
7- Ton corps, mon corps
8- Sibérie fait froid
9- Elle est re
❻ 安娜卡列宁娜讲了什么
☆<安娜·卡列尼娜>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彼得堡贵夫人安娜是皇室后裔,大官僚卡列宁的妻子。她的哥哥奥勃朗斯基住在莫斯科,过着放荡的生活。他与过去的家庭女教师发生暖昧关系,妻子道丽发觉后,非常痛苦。安娜为了调解哥嫂纠纷来到莫斯科,在火车站与近卫军军官渥伦斯基邂逅。安娜的高雅风姿和笑容中蕴含的一股被压抑的生气使渥伦斯基为之倾倒。
与此同时庄园贵族列文也来到莫斯科,他已年过三十,感到建立家庭的需要,决定向他青年时代就喜爱的吉提求婚,而当时吉提正迷恋着渥伦斯基,她拒绝了列文。但渥伦斯基见到安娜后就不再与吉提交往。安娜的到来使道丽和丈夫言归于好,却使道丽的妹妹吉提陷入不幸。
列文回到乡下,埋头从事农业改革,希望以此忘却个人生活上的失意。他尝试养育优种牲畜,引进农业机器,但总不能得到应有的效益。
安娜在归途中发现渥伦斯基也同车而行,她心神不宁,却又兴奋,回到彼得堡后,安娜和渥伦斯基在社交场合经常相遇法,在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详见“马克思主,在一次宴会上渥伦斯基向安娜表白了爱情。他们两人单独在一起时间过长,引起人们议论,回到家卡列宁警告安娜要注意社交礼仪、遵守妇道。而这种官腔和说教反而使安娜关闭了心灵之门,从此她陷入情网而不能自拔。安娜与渥伦斯基的关系在赛马会上终于暴露:当渥伦斯基的马摔倒时,安娜的态度完全失常。回家途中安娜向丈夫承认了她是渥伦斯基的情人,但卡列宁却要求安娜一切维持现状,只是不许在家里接待渥伦斯基。
列文在农村常和农民一起劳动,向往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像农民一样朴实,但得知吉提曾大病一场,在国外疗养后即将回来,又激发了对她的爱,列文再次求婚,他们终于结合了。婚后住在庄园里,过着美满的生活,但是列文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他在农业上的各种设想常常失败,农民不信任地主。他幻想建立一种股东联营方式,使农民和地主同样得益,达到“以利害的调和和一致来代替互相仇视”,但各种新方法、新措施都无效。他不知道该如何生活,苦恼得几乎自杀,最后从一个老农那儿得到了启示:“人活着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灵魂,为了上帝。”
安娜的处境越来越糟,她怀了孕,分娩时又患产褥热,几乎死去,病危时她向丈夫请求宽恕,并希望他与渥伦斯基和好,卡列宁出于基督徒的感情答应了她的要求。可是安娜病愈后又无法继续与丈夫生活下去,终于不等丈夫同意离婚,就与渥伦斯基一起到国外去了。在欧洲旅行三个月回来,安娜思念儿子,在谢辽沙生日时,她不顾一切撞进自己住过九年的那幢房子。看到儿子她激动异常,母子俩紧紧拥抱,难分难舍。直到卡列宁走进儿童室,安娜才不得不匆匆离去。从此,安娜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得不到离婚许可,与渥伦斯基只能是非法结合,上流社会的大门对她紧闭,处处遭受冷遇。她只能孤独地住在渥伦斯基的庄园里,想方设法消磨时间。当渥伦斯基一人外出时她就怀疑他另有新欢,因此两人发生口角。一次在争吵后安娜陷入绝望境地,一面写信发电报,一面追随渥伦斯基到了火车站。这时,她朦胧中想起他们第一次的相见以及当时一个工人被轧死的情景。这仿佛暗示了她的归宿。安娜向正在驶来的火车扑倒下去,生命的火焰熄灭了,她的痛苦也永远摆脱了。
❼ 电影——意大利版《安娜卡列宁娜》
——意大利版《安娜卡列宁娜》电影与原著略有所不同,加入了编剧的理解,这篇观后感仅基于电影剧情
大师就是大师,不得不佩服托尔斯泰对人性的解读和剖析,各个人物特点鲜明,应对世事遭遇自然各有差别,南辕北辙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之间无法互相理解,一旦人与人之间思想上的鸿沟无法逾越,则会导致各种冲突矛盾爆发。无论是长厢厮守的日久生情还是电光石火的一见钟情,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结合在一起,若思想始终无法融合,注定是个悲剧结局。
漂亮出众的安娜17岁就嫁给了大他20岁的政府官员卡列宁,九年时间过去了,他们有一个8岁的儿子,安娜出落成魅力十足的美丽少妇,经常陪伴丈夫出席一些出于政治目的沉闷的聚会让她厌倦,但是却不得不端起官员夫人的姿态应对,生活的乏味让她把全部的精力和爱倾注在儿子身上。丈夫卡列宁是一位如日中天的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是当时的首都、政治中心)官员,他理智、不苟言笑,对工作严谨,对妻子相敬如宾,对儿子严格刻板,在卡列宁看来,生活节奏就该这样有条不紊,对安娜来说,生活真是死气沉沉。从一开始,矛盾就被悄然隐匿在看似平静的华丽生活表面之下。
平静的打破始于安娜的一趟莫斯科之行,安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因为出轨法国家庭教师而与嫂子多丽闹离婚,安娜受哥哥之托前往莫斯科调和,安娜邀请卡列宁一同前往,却被卡列宁以公务比这些家庭琐事重要百倍而拒绝,安娜独自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车……
火车上,安娜认识了莫斯科贵族社交圈有名的贵夫人,也是男主角沃伦斯基的母亲,这位母亲一路讲着自己的儿子多么出色,先入为主的给安娜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为后来的迷恋、沉沦做下了最初的铺垫。下了火车,见到哥哥的同时,也恰巧见到了这位同来接母亲的年轻军官,果真风度翩翩,英俊不凡。以至于后来在哥哥家偶尔听到沃伦斯基的事都能引起她额外的注意,而作为卡列宁夫人,她又要求自己应刻意回避对他的讨论。
奥布朗斯基公爵要举办一场上流社会的日常舞会,多丽18岁的的妹妹吉蒂出身高贵、纯洁美丽,一直倾心于沃伦斯基的她渴望在舞会上得到沃伦斯基的求婚,以她的理解,她和沃伦斯基的关系是超乎寻常的,显然沃伦斯基并不这么想,这一切基于两人认识上的偏差。沃伦斯基是有名的花花公子,风流倜傥,四处留情,善于用征服女人彰显自己的魅力,吉蒂单纯简单,对沃伦斯基早已芳心暗许。当气质成熟典雅的安娜出现在舞会时,沃伦斯基像一块磁铁一样被吸引过去,眼睛一刻不离安娜,因为知道吉蒂对沃伦斯基的好感,安娜开始还一再拒绝沃伦斯基的共舞邀请,最终却抵不住沃伦斯基的强烈攻势,两人随着音乐,摆动腰肢,转进舞池。音乐营造了浪漫氛围,肢体舒展带来了身心的松弛,第一次脱离刻板的丈夫,让安娜坠入这从未有过的愉悦畅快。
舞会过后她收拾心情,试图忘掉这短暂的放空,依然把自己摆正在卡列宁夫人的位置,并迅速启程回到圣彼得堡她的丈夫儿子身边。可沃伦斯基不会这么轻易放过她,他追到了圣彼得堡,频频出现在有安娜的社交场合,用暧昧的言行,试图掀起安娜心中的一池春水。沃伦斯基的爱炙热,他年轻,爱猎奇,有征服欲,安娜矛盾,犹豫不决,既不想打破生活原本的秩序,又忘不了沃伦斯基深情的眼神,她感到如同生活在炼狱中,直到终于无法忍受煎熬,艰难地敲响了梦中人的房门,一场忘我的宣泄之后,她感到自己终于得到救赎。
然而这场救赎只是假象,这场虚假的救赎正在将她推入更黑暗的深渊。
丈夫卡列宁发现了安娜的出轨行径,安娜也对此大方承认。突如其来的情感变故也不能搅乱卡列宁思维,正如处理公务的果决理智,卡列宁表明可以原谅这个17岁就跟着他,像女儿一样被他宠爱着的妻子,他希望继续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甚至共同抚养安娜肚子里怀着的与沃伦斯基的女儿,除非安娜选择离开他,那么安娜将成为离婚过错方,根据当时俄罗斯法律,过错方将终身不得再婚,也拿不到儿子的抚养权。安娜下不了决心,这又体现了她的优柔寡断,缺乏主见。
安娜临盆时大出血,濒临死亡,弥留之际,她感到最需要的却又是丈夫卡列宁,人最无助的时候想到的永远是他最依赖的人,这也说明卡列宁才是能救赎她的那个人,卡列宁本打算办理离婚,见到虚弱无助的安娜,他又选择原谅,设法救治安娜,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安娜的身体得到康复。她剪掉满头长发,发誓要一生与卡列宁在一起。
卡列宁的果决、理智与安娜的反复、感性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生活恢复平静回归正轨,安娜又反复了。她认为卡列宁在控制她,他像对待公务一样对待他们之间的感情,他像一台机器,工作生活都被他匡进规则条款里,一点都不出错,年轻的母亲安娜需要热烈奔放的情感,需要浪漫的情调。于是,为了她的自由,为了她情感得到满足,她再一次奔向沃伦斯基,这一次,她丢下儿子,不顾一切和他的情人一起到了意大利,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
年轻的军官沃伦斯基放弃了他在圣彼得堡的军官身份,是为了追求和安娜一起,还是为了满足新鲜感?我想是后者,因为过了不久,他就想念他的军官生活了,他提出回到圣彼得堡,他需求实现职业抱负,他还这么年轻,还那么血气方刚,怎么会满足于乡下的退休生活。安娜也想念儿子,于是他们决定回到圣彼得堡寻求出路。
回到圣彼得堡后,一切已不复从前。沃伦斯基为寻求好的事业发展,要寻求母亲的帮助,要出席社交场合,母亲不接受安娜,要为沃伦斯基物色可以带给他身份地位的新伴侣,沃伦斯基也不想带安娜出席公开场合。最难过的是,卡列宁告诉儿子,母亲安娜已经死了,不让他们相见。
夜晚,安娜一边对镜梳妆,一边细数回忆,想到自己再也见不到儿子,又失去了丈夫,现在连情人也在渐渐抛弃自己,她用力扔掉那瓶为了保持年轻美丽而喝的药水,无助的嘶声哭泣。
最后,绝望的安娜选择卧轨自杀,给悲惨的经历画上一个句点。
安娜悲剧的一生源于她从来没有独立过,生活上依赖卡列宁,卡列宁忙于工作,她又将一切情感倾注在儿子身上 ,后来又把所有情感倾注在情人身上。失去卡列宁还有儿子,失去儿子还有情人,直到失去情人,她才发现她从来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为人左右,所以她才反复,所以才纠结犹豫。
整个故事充满了多样的人性带来的冲突,冲突始于每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式不同,过程则充满喜怒哀乐百般滋味,而走向的结局注定是悲情的。
但是世间并不全是可悲的冲突,就像剧中另一对着重描写的恋人:吉蒂与列夫。吉蒂没得到沃伦斯基的求婚,她躲到战时的医院去沉淀了一段时间,后来与一直仰慕她的列夫结合,他们确实是同一类人,都善良正直,他们慎重对待情感,为自己考虑也为别人考虑,他们的情感经历过时间沉淀,而不是建立在不顾后果的冲动与一时的虚荣满足之上,如果说安娜和沃伦斯基是反面的警示,那吉蒂与列夫就是正面的表率了。
如果安娜能重新选择,相信会是不一样的结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