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解析影史传奇《蓝白红三部曲》:命运让我们相遇,相爱,相互折磨
你相信命运吗?命运让你遇见你命中注定的人,命中注定的爱情,命运让你们去爱,去恨,去痛苦,去撕扯交缠,去刻骨铭心!
波兰天才导演,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一直致力于探讨人和命运的关系,以及支配人类关系的精神和道德复杂性,在1993年和1994年,他发行了三部电影,分别以三种颜色命名:《三部曲之蓝》(1993年)、《三部曲之白》(1994年)、《三部曲之红》(1994年)。
《蓝白红三部曲》的标题,受到法国国旗三种颜色的启发,意味着:自由,平等,博爱。
包含三个理想,带着三个命题,承载三种寓意,同时彼此之间有着松散联系的三部曲,在当时的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一口气拿下八项大奖,两项奥斯卡提名。
三色系列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的不朽之作,被许多影评家认为是电影界的巅峰。
同时,这三部电影,也是克日什托夫退休前的最后一个项目,是他电影生涯中所有最好元素的结合。在这三部电影中,他更深刻的探讨困扰人类的精神和道德问题,并且还致力于探讨所谓的命运。
可以说,克日什托夫一直感兴趣的,超验精神、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深不可测的命运,在他最后的三部曲中,得到了最极致的释放,因而让每个观影人,也在观看的过程中,自觉沉溺于某种神奇的情感中,在灵性,关系,和命运的挣扎中,寻找灵魂的出路。
《 蓝白红三部曲 之蓝》:自由
在三部曲的第一部电影《蓝色》中,朱丽叶·比诺什扮演一个名叫朱莉的女人,她在一次车祸事故中,失去了丈夫和孩子。醒来后的朱莉痛苦不堪,想要自杀,却在最后关头丧失勇气,她想走出痛苦,却无时无刻不在过去的束缚之中。
当精神被痛苦俘获时,被命运的灾难淹没时,一个女人的自由在哪里?
为了彻底走出来,她切断了和过去的一切联系,她卖掉了所有家具。电影中无时无刻的蓝色,都代表了朱莉的巨大悲伤,以及她渴望失去的记忆。
但蓝色无处不在,事实上在电影开头,当汽车驶过法国时,一个昏昏欲睡的孩子,凝视着后面汽车飘动的前灯,暗蓝色的阴影在浮动时,就意味着悲剧的人生,因为制动液正在泄漏,从一开始,导演就建立了一种隐形的、接近灾难的情绪。
然后,蓝色开始变得浓重,越来越多,仿佛浓雾,吞没了出口。
有一个细节是,在朱莉的家里,她命人清理女儿的房间,将所有那些勾起她思绪的东西,全部清除掉,女管家在痛哭,朱莉问她为什么哭?
女管家说:因为你不哭。我们才注意到,悲剧发生时,朱莉是一滴眼泪也没有掉过的,但是最后在结局时,终于走出来的她,开始流泪。
因为导演暗示了,在没有哭出来的时候,她其实已经恍若行尸走肉,死人是不会哭的,哭意味着她重生了。
朱莉最终接受了她的过去,接受了全部痛苦,当她最终开始完成丈夫遗留的交响乐时,它暗示了我们,某种外部的力量,在推动着人类的生活,无论你有多绝望,生活终将继续下去。
这决定了我们力量的是命运,上帝,机会,或者其他。
这部电影非常抽象,它表达了对超越性和精神性的信仰,但它反映了导演自己的不可知论信仰。他没有解释为什么上帝允许朱莉的家人死亡,但它暗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某种精神力量存在,可能在她体内和周围发挥作用。
而最后走出来的朱莉,是因为她看开了,她将所有房子和财产,都留给了丈夫生前的情妇,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因为当车祸发生时,有一个少年捡到了朱莉的项链,当他要还给朱莉时,朱莉拒绝了,于是少年佩戴着这个项链,常常在噩梦里醒来,看到那天车祸的场景。
电影的最后,情妇开心的留在那个豪宅里,被困在过去的人,变成了她,而朱莉新生了。
或许这是导演的另一重暗示,当你什么都不贪恋,什么都不想要时,所谓的命运,也拿你没办法。
我们脆弱,是因为我们渴望拥有;我们自由,是因为无欲则刚。
《 蓝白红三部曲 之白》:平等
在三部曲的第二部电影《三部曲之白》中,克日什托夫试图用一种不那么直接的方式,来阐述他关于命运和灵性的见解。
这部电影的主角凯罗尔,是一名波兰理发师,在一场比赛中,和自己的法国妻子多米尼克相识相爱,他藏在妻子的旅行箱里,被偷渡回法国。
语言的不通,事业的受阻,在妻子面前的自卑,让她们的性生活陷入障碍,而此时他任性的年轻妻子,坚持要和他离婚,并在凯罗尔求助自己时,设计让他陷入被警察追捕的境遇。
身在异国他乡,身无分文的凯罗尔,靠在地铁用一把梳子吹奏波兰歌曲谋生,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一名波兰商人,并藏在对方的箱子里,被再次带回波兰。
回到波兰后的凯罗尔,身兼数职,拼命工作,并且应聘成为当地一个黑帮兼商人的手下,成为他的司机,在给商人开车的过程中,他无意中听说某一块地皮将要被政府规划,因此提前倾家荡产的买下了其中的很多地皮,靠炒房地产发家致富。之后又经营了一家跨国贸易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但是他依然忘不掉多米尼克,可是多米尼克依然对他很绝情,她们之间,彼此纠缠,又爱又恨。爱之深,则恨之切。
最后,他将遗产继承人改成前妻的名字,并买来尸体假装死亡,骗多米尼克来波兰参加葬礼,在葬礼上他看到多米尼克心痛落泪,以此确定她还爱着自己。
失魂落魄的多米尼克回到宾馆,却发现凯罗尔躺在她的床上,凯罗尔曾经因为自卑,反而无法满足多米尼克,但是重逢之后,她们的一夜激情很快乐。
可是多米尼克不知道,这也只是凯罗尔报复的一部分,当她正沉浸在重新开始的幸福中时,警察找上了门,以她涉嫌谋杀前夫而逮捕她。
然后历史重演,语言不通,异国他乡的多米尼克,体验了丈夫当时的困境。
他们终于扯平了,难道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平等?
最后,当多米尼克站在凯罗尔花巨资建造的,十分坚固的监狱窗前时,视线正对着偷偷来探望她的凯罗尔,女人用哑语对男人说:我会一直留在这里,哪怕被绞死,也要和你在一起。
白色在电影中多次重复出现,大多数白色似乎没有重要性或意义,出现在普通的物体上,如厕所、鸟粪和雪。然而,有两处白色很醒目,凯罗尔有几次重现的回忆,都是结婚当天穿着婚纱的多米尼克,梦幻般的笑容。这神圣的光芒意味着,凯罗尔在大部分时候,都在理想化自己的爱人。
这部电影中,白色暧昧模糊的含义,很难让人理解,但是也许导演想要表达的就是: 爱情可能是盲目的,残酷的,充满占有欲和不成熟的,但也可能是温暖的,治愈的,转化的和互利的。
所以,白色在电影中是一种双重定义,唤起纯洁和污秽,爱与恨,幸福与痛苦。它是命运施加于爱人之间的不可抗拒。
你渴望爱情的甜蜜吗?那你就该尝尝心碎的滋味。
《 蓝白红三部曲 之红》:博爱
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三部曲之红》,讲述了一个名叫瓦伦丁的年轻模特,遇到一个隐居的前法官的故事,这位法官从事着不道德的勾当,他窃听了邻居们的电话,但是随着了解的加深,瓦伦丁和法官建立了不寻常的友谊。
法官知道一切秘密,包括一位叫做奥古斯特的年轻法官,爱着一个可能随时会背叛自己的女人。可以说,奥古斯特是老法官,年轻时的缩影,他当初也爱上一个女人,被背叛,被伤害。
而奥古斯特和瓦伦丁,她们都是善良和慈悲的年轻人,但是她们都各自陷入一段错误的恋情,她们的伴侣都在伤害她们,她们自己完全不自知,她们就住在同一条街,她们兴趣爱好相同,她们明明才是最合适的人,但她们却总是擦肩而过。
克日什托夫曾经说过: 我相信命运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道路,但是为了理解你现在的处境,你需要追溯你生活的轨迹,分离出必然性,自由意志,以及纯粹的偶然性。
这种强烈的命运的联结,因果联系,在电影中巧妙的穿梭着。
有几个场景,瓦伦丁几乎就要和奥古斯特相遇了,她们喜欢听音乐剧,她们在公寓下险些撞上,她们明明应该走进对方的生活,在观众一次一次紧张的难以呼吸,几乎以为伟大的爱情就要产生时,她们却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再次错过了。
永远只差那么一点点,因此频繁出现的醒目红色,充满了紧迫感,仿佛在预警平凡的生活中,埋伏着重要的事情。
命运缓慢而随机的运作,两个年轻人的生活,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后,在老法官的巧妙安排下,两个失恋的年轻人,都要乘坐同一艘船,这种命中注定的联系在电影的结尾得以实现。
因为巨大的航船在英吉利海峡遇难,只有8名幸存者,瓦伦丁和奥古斯特是其中的一对。
当我们看到营救她们的新闻镜头时,我们看到瓦伦丁终于站在奥古斯特身边,蜷缩在毯子里,她们注定要相遇,要相爱,经过了巨大的劫难,她们才会看到彼此一直在对方身边。
最后一部电影红,是三部电影里,我个人最爱的一部,它几乎是三部电影的高潮所在。
因为瓦伦丁和奥古斯特是日内瓦唯一的幸存者。
但在同一次渡轮中获救的,还有凯罗尔和多米尼克;朱莉和她最后的爱人奥利维尔。
她们都曾经错过,瓦伦丁和奥古斯特一直是邻居,凯罗尔和多米尼克在一起时不知道自己有多相爱,而奥利维尔,他真心爱着朱莉,理解她,支持她,哪怕那个时候她有丈夫,哪怕那个时候他早已知道她的丈夫一直在出轨。
她们都是最应该在一起的人,但平凡生活让她们在错误的时间轴里,彼此错过。
最终命运之手,让她们相遇。一种强烈的宿命感,一种超乎我们理解的神秘力量,在支配着这世间的爱恨情仇。
精神,关系,命运,有些事情仿佛命中注定,我们也许会错过,但绕个弯,终究会遇到!
文|巴黎夜玫瑰
图|豆瓣
『贰』 法国电影 《红》讲的什么
在瑞士日内瓦,年轻的女学生瓦伦丁在求学的同时又到一广告公司兼职作了模特,其住处附近住着一位学法律的大学生叫奥古斯特,他正热恋着一个叫卡琳的女孩。
瓦伦丁十分想念在英国出差的男友米歇尔,但米歇尔却总在电话那头传来不信任的猜疑语气,这使瓦伦丁很压抑,与此同时,奥古斯特也在不远处用电话倾吐着他对卡琳的爱情。
一天夜里,拍完了一系列以红绸为衬景的广告的瓦伦丁开车回家时不小心撞伤了一只狗。狗的主人——一个老头对此十分恼火,瓦伦丁一气之下把狗带回了自己的家。一天,康复的小狗竟跑掉了,瓦伦丁来到狗的主人家,意外地发现了这一个自称是老法官的老头正在窃听别人的电话……
广告摄影师主动追求着瓦伦丁,而瓦伦丁却在深情思念着米歇尔,但是他的电话越来越少,甚至充满了火药味。那边,奥古斯特给卡琳打的电话也始终没人来接。
瓦伦丁和老法官之间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感情,他们互相顶撞,讥讽,挑动。为了看到瓦伦丁的反应,老法官竟跑到法院去自首,而奥古斯特这时正巧在法庭上。
老法官告诉瓦伦丁,他年轻时曾深爱过一个女人,谁知道竟在大学门口撞上了她正在另一个有钱男人的怀抱里……不甘寂寞的奥古斯特爬到了卡琳窗户前,见到的居然是女友和另一个男人在做爱……
奥古斯特决定去英国看朋友以暂时忘却这块令他痛苦的土地;瓦伦丁也终于下决心乘船去伦敦找米歇尔了。
一阵狂风暴雨过后,老法官在电视上看到了英法海峡传来的噩耗:由法国开往英国的客轮因气候问题不幸翻船,1400多人中仅7人幸存,电视镜头前出现了幸存者的面容。解说员在其后又介绍到:……其中有两位瑞士人,23岁的学生瓦伦丁,法律学院毕业生奥古斯特……此刻,红面衬托着他们那可爱又可悲的脸庞,他们好像认识,却又非常陌生……
『叁』 有哪些好看的法国电影
两小无猜
爱情片,是讲述两个人从小玩到老的一个游戏,深度倒是谈不上,但是在爱情片中还是有点小想法的,我给很多人都推荐过,但似乎总被忽略。
http://www.mdbchina.cn/movies/11079/
给你这个介绍的网页,不过剧情介绍这种东西很难真是反映影片本身的精彩。
此外还有
超市夜未眠
很有创意的一个片子,整部影片全部发生在超市里。
http://www.mdbchina.cn/movies/54209/
一时想不起法国的片子了,有的记不起名字,反正法国片很多都很晦涩
给你个链接,是中国影视库的法国影片区,你有空自己翻翻好了
http://www.mdbchina.cn/sections/countries/france/
再给你一个法国电影的论坛
http://www.suninmind.cn/index.php
『肆』 法国有哪些不错的推理电影值得一看
怎么说呢,其实法国一些推理的片子也非常烧脑,推荐5部影片,想挑战一下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这些电影哦。
《隐藏摄像机》
Adrien 是一位年轻的天才钢琴家,他以钢琴调音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为此,他想出一个非常特别的工作方法,就是装成盲人去为他的客户服务,这样客户会对他有更多的优待。
生活不能因失去信仰就寄望于伪装,而自作聪明其实是另一种自寻短见,不是太入戏,只是进入角色后,必须演下去。这部短片荣获2011年卢纹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
你还看过哪些烧脑的法国悬疑片?
『伍』 求法国电影《蓝白红三部曲之蓝》的观后感 2000字左右 需要2篇...谢谢大虾们...急要...
基耶斯洛夫斯基自称是“专业的悲观主义者”,他的悲观在于深刻的怀疑与反思,而他的专业则体现在他怀疑与反思的是人类精神世界永恒的困惑。《三色》探讨的是三色所象征的自由平等与博爱,导演没有从政治、社会的角度出发,却是着眼于现代社会个体生命的细微感受,忧伤或欢喜,屈辱或尊严,低头神伤或泪眼朦胧隔窗相望的的姿势,都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有可能经历的细小感触。
蓝色象征着自由,失去亲人的朱莉失去了家庭同时也失去了义务,生活优渥,没有责任,有着新鲜爱情的无限可能。这样的朱莉理所当然是完全自由的,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却向我们展示随这自由而生的束缚,他探讨的不是自由,而是自由的缺失:朱莉被往日的情感与记忆所囚困,无法脱身,她所作的所有便是无所作为,她拒绝去墓地,拒绝看旧照片,扔掉亡夫留下的曲谱,拒绝知道有关亡夫的消息,甚至拒绝哭泣。婆婆与她拥抱,那么用力地哭泣,朱莉问她为什么这样哭泣,她说,因为你不哭。
“在某种意义上,朱丽处于静态的处境,她不停地等,等待一些事情发生变化。她极度脆弱——因为她决定这样——因此某种意义上,电影只好追随她,跟随她的生活方式和她的举止。”
白色代表着另一个美好而具有魔力的字眼:平等。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此片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中个体地位不平等的故事,却是为了质疑平等对纯粹情感关系的必要性。正如芝华士的广告语无比狂妄却又无比真实地叫嚣的那样,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又是一个令人心惊肉跳不敢正视的事实。卡洛尔因性无能而被妻子抛弃,对妻子的爱令他受尽侮辱,当他偶然发财之时,不仅性能力重新恢复,妻子的爱也随之而来。爱情仿佛由财富与生理条件的平衡为前提,一旦失去平衡,爱情就变成一场沉重的灾难砸将下来。
红色的主题是博爱。瓦伦丁像传说中的天使的那样,美丽而善良,一心想为别人着想。只是,“她一直从自己的角度来为别人着想”。一场车祸让她结识了一直坐在屋子里窃听电话的脾气古怪的老法官。老法官偏激的行为观点对于瓦伦丁生命中一直坚持的爱的原则无疑是一场冲击。哲学家都有点多虑,基耶斯洛夫斯基也一样,他被一个问题苦苦困扰,“我们自己有些东西可以付出的这个事实中就有美的东西存在,可如果我们的付出是为了给自己更好的评价,那么这种美就有了瑕疵。这种美纯洁吗?或者是有点被破坏了?”瓦伦丁无疑就是这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的美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疑问与希望。最终瓦伦丁逐渐理解了老法官,老法官也受其爱的感召,决然地作出了自我检举的决定。
自由平等和博爱是现代自由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哲学家刘小枫称基耶斯洛夫斯基“用对个体命运忠心耿耿的目光深情地注视现代社会中破损的个人道德感觉”,其叙事思想“紧紧盯着不放的个体生命的偶在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乃是现代性的基本问题”。然而影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却又是从这三者的反面开始的。可以说,他所探讨的,都是这三个诱人字眼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及其存在的可能。
光影总如水。朱莉在受伤时总躲进蓝色的游泳池,让水淹没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法抛弃记忆。因此无法自由。
因为音乐一直在响,音乐响起,记忆重生,画面在瞬时变成寂静无声的漆黑,时间静止。只有音乐一直在响,最终终于变成恢宏壮大的合唱,每个人在音符的流转里各自生活,微笑或若有所失,做爱或静静死去,所有人的人生都变成朱莉生命的一部分,朱莉的眼泪终于可以静静流下。之前朱莉的任何作为都无法到达自由,顺应内心的声音而生活是不可能的,你所能做的,只是顺应生活本身。爱是囚牢还是自由?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电影最后庄严而伟大的音乐中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在《白》中,基耶斯洛夫斯基讲述了一个关于平等的故事,但平等并非真正的表现主题,这是一个取得平等的故事,是关于报复的故事。他相信我们应该追求平等,但要明白永远不会完全实现。歌德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又有何决定?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与他有生以来的境遇。这些又岂能是平等如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人大概生来就各有其命运了:生理有所区别,生活的环境也各有差别。有如原本电脑被安装上不同的操作系统,一个个原本应该没有差别的肉体被社会伦理安插进不同的灵魂。更諻论在政治经济因素的作用下,脆弱的情感更有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在《白》中,爱情中个体的尊严完全与爱情无关而与爱情之外的东西如性能力与金钱有关。因不平等而生的屈辱感,却才是爱情的真正面貌。不平等的爱情,或者爱情的不平等,才是永恒平等的东西——对所有人,所有爱情。基耶斯洛夫斯基想说的不是平等的重要性,而是不平等的无法改变。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红》的真正主题是,“人们有时候会不会生错时代?”“我们可能修正老天爷犯下的错误吗?”究竟什么对于他人才是合适的,是让他遵从自己的意志堕落向死亡的深渊,还是让他得救却以放弃自己的选择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为代价?没有谁可以是那个上帝,可以代别人思考,代别人做出选择。而站在大众所认为的正义的立场改变他人,是否又是一种对他人自由权利的亵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悲观在这里暂时止步,他给了《红》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怀疑之外表达了对人性的坚定信仰。
“在不计其数的拨、插、按以及诸如此类的动作中,摄影师按快门的发明尤其富有成效。用手指触一下快门就能将一个事件永久地固定下来。照相机赋予了瞬间一种追忆性的震惊。这种触觉经验同视觉经验联合在一起,就像报纸广告或大城市交通给人的感觉一样。在其中穿行便会给个体带来一系列惊恐与碰撞。在危险的十字路口,一系列神经紧张会像电流冲击一样急地通过体内。波德莱尔说一个人扎进大众人流中就像扎进蓄电池中。不久,为了描述惊颤经验,他称这种人为“一个装备着意识的万花筒(kaleidoskop)”。当坡(爱伦•坡)的“过往行人”还显得漫无目标地东张西望时,当今的行人却是为了遵照交通指示而不得不这样做。因而,技术迫使人的感觉中枢屈从于一种复杂的训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对新刺激的急切需要使电影得以诞生。在电影里,惊颤式的感知成了一个有效的形式原则。那种在流水作业的传送带上决定生产节奏的东西正式电影得以立足的基础所在。”
本雅明的这段话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貌似沉闷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美学特质。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里,主要进行叙事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人物内心世界与外界发生碰撞所产生的“惊颤式的感知”。这一点在《蓝》中表现得尤为出色。
蓝色的光闪耀在朱莉的脸孔上,有一种使人心惊肉跳的忧郁。波德莱尔说忧郁即美。蓝色的光闪耀在朱莉的脸孔上,如同小女孩死之前手中飞扬的棒棒糖纸的光芒闪耀在风中,沈从文说残忍是一种美。这美的残忍的光变成一道沉重的阴影,使朱莉无法从往事中脱身。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蓝色光芒经常是很突然地就闪耀在朱莉的脸上,这突兀的晃动的光芒,正象征了朱莉内心情感的颤抖。自由。自由何在。自由,自由是没有东西可失去的代名词。
此外,在《三色》中玻璃与玻璃的反光成为一个重要的隐喻。无数的玻璃,玻璃与玻璃的反光,这脆弱而坚强的透明而无法逾越的物质正有如影片中每一个人的内心与他人之间的距离。玻璃那种混合了脆弱与坚硬的特质正很恰当地揭示出了人物敏感而矛盾的内心。人物内心情感的隐喻表达与技术手法的完美结合保证了“惊颤式的感知”的“惊颤”度,给观众以一种心灵上的冲击力。
“三部电影讲述的都是一些有某种知觉或感觉的人,一些有魅力的人。”事实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许多电影都是以这种知觉或感觉为基础的,“惊颤式的感知”可以说是整个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价值所在。这种奇异的感知既是电影的表现内容,又是电影与它的观众之间发生感应与传递情绪的基础。比如那一部《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镜子、窗户上、门上和汽车上的玻璃的反光与折射中的“镜中”维罗尼卡与现实中的维罗尼卡同时存在,电影中的人物被一种奇异的心灵感应主导着命运,而光影班驳,金黄色的温暖色调里,我们内心最隐秘的部分,也被一种熟悉而奇异的忧伤与温暖围绕,那新鲜的柔嫩的颤抖的感觉,如灵魂的存在般神秘敏感。
这种“惊颤式的感知”存在于电影人物心灵之中的同时存在于观众与电影人物之间,成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中最终完成它的表达的最后关键。即基耶斯洛夫斯基选取了我们每个人生命和思想中共同存在的最细小最敏感的情感样本,当我们被电影中的人物所感动,也即产生共鸣式的惊颤感知之时,我们其实是被自己感动了。正因为如此,刘小枫才叙说自己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过世时,感到“思想的在世孤单”。基耶斯洛夫斯基正有如我们思想世界里一位不可失去的生活同伴,他的电影熨贴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孤单灵魂,光影之间令我们感受到一点细小却灼热的温暖直抵灵魂深处。而无疑,《三色》正是他众多作品中人文关怀的出色代表。
『陆』 生化危机2中扮演瓦伦丁和爱丽丝的详细资料
米拉·乔沃维奇 Milla Jovovich 饰演 爱丽丝 Alice
米拉·乔沃维奇(Milla Jovovich) 1975年12月17日
星座:射手座
身高:174公分
三围:W34:B24:H34
出生地:乌克兰
眼睛:绿色
头发:棕色
居住:纽约
出生于乌克兰的米拉5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她不仅是一名模特,同时又是一个比较有造诣的歌星和演员。首张专辑《The Divine Comedy》深受好评。米拉目前共出演了7部影片,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由法国大导演吕克·贝松拍摄的《第五元素》。
虽然她才20多岁,却说"在我死后,我会以身为一个演员为荣。"尽管对她来说,提"死"似乎还太早了一些,但这句话至今表明了她对自己未来人生之路的设想和信念。她就是米拉·乔沃维奇,就是法国名导吕克·贝松的科幻片《第五元素》的女主角——一为拯救世界而生的神人,丽洛。
米拉·乔沃维奇生于1975年12月17日,身高170公分,一头棕发,一双碧绿的充满俄罗斯神秘气质的眼睛。她的父亲是一名南斯拉夫的医生,而母亲则是乌克兰籍的演员。从小她就随父母移居洛杉矶,在母亲的帮助下,她克服了陌生环境带来的困难和压力,尽管常爱受国孩子的欺负,却以自己的灵性,展现了一个童星的魅力。
10岁那年, 米拉·乔沃维奇便开始了她的模特生涯,11岁时登上T形台,并成为杂志的封面女郎。虽然有些小男生因为她尚未完全发育而把她讥为"葡萄干",但她那种小大人式的风姿,那种天真中带几分矫饰,幼稚中带几分成熟的模样,却非常招人喜爱。她同时为15本杂志担任模特工作,并成为好几家时装杂志的首席模特和一些知名品牌的专属模特。于是,很快她就成了纽约模特中的顶尖人物。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模特,必须具有多方面的修养。米拉·乔沃维奇也确实多才多艺。她从小便喜欢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巴尔扎克的作品,那种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对人世透彻的分析,使她显然要比同年龄层次的孩子早熟。当她在模特圈内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她又开始向演艺界进军。13岁时她便开始弹电吉他;15岁时又开始自己作曲。1994年,米拉·乔沃维奇出版了她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唱片《神妙的喜剧》(《The Divine Comeely》),获得相当高的评价。最近,她的第二张专辑唱片又将问世。
然而,米拉·乔沃维奇最为钟情的还是拍电影。1988年她就踏上影坛,拍摄了她的处女作《偷月情》,时年才13岁。1991年,她又以清纯可人的风貌拍摄了《青春珊瑚岛》的续集《重返蓝色珊瑚礁》。当年布鲁克·希尔兹A054以《青春珊瑚岛》一炮打响才15岁,同样米拉·乔沃维奇也在15岁拍了《重返蓝色珊瑚礁》,从而声名鹊起。此后她又拍摄了《我的子弹会转弯》、《卓别林传》、《迷途羔羊》等片,反响不俗。而最近她在《第五元素》中的精彩亮相更使她成为本年度影坛耀眼的的新星。
吕克·贝松是法国影坛怪才,曾以《最后之战》、《地铁》、《尼基塔》、《杀手雷翁》B651(又名《这个杀手不太冷》)等片蜚声国际。这次他拍摄的《第五元素》由美国哥伦比亚三星公司投资7000万美元,并被法国戛纳电影节选为开幕片和全球首映;确实非同一般。在该片中米拉·乔沃维奇与布鲁斯·威利扮演的特种兵退役少校柯本·达拉斯演对手对戏,大获成功。连吕克·贝松也赞叹说:"米拉·乔沃维奇真是个十分有资质的演员,她绝对有可能在今年就成为影坛的顶尖人物。"其实,当初《第五元素》在挑选演员第一次试镜时,吕克·贝松并没有对米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后来米拉在电影公司再度巧遇吕克·贝松,她身上的那种神秘气质令她有了第二次试镜头的机会。当下吕克·贝松毫不犹豫地拍板决定由米拉来演外星圣女丽洛。为了拍好这部影片,米拉·乔沃维奇吃了不少苦,付出了许多代价,她曾专程赴伦敦接受长达8个月的演技训练和空手道训练。她坦白地说:"真是难受极了,我整天就象在地狱中工作一样,没有半点时间可以用来练习音乐和消遣,几乎什么也没有了……"但是成功补偿了她所付出的一切,她那完美无缺的红发美女形象令人心醉神迷,成了国际媒体追逐的对象。在《第五元素》中她穿着前卫劲装,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语言,是个拯救地球的女英雄。
《第五元素》中的“第五元素”、《圣女贞德》中的勇猛女战士、《致命紫罗兰》中的未来斗士、《生化危机》中的人类拯救者……米拉·乔沃维奇无时无刻不在自己喜爱的电影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末世拯救者”。她愤怒而坚毅的眼神、男人般骠悍的动作、性感迷人的身段……无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长期定居在好莱坞的米拉虽饱受着娱乐都会好莱坞的利欲熏心。但这个特立独行的乌克兰美女却时刻能保持自己冷静而清醒的头脑。因为,她不会被任何人所左右,她只喜欢接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不过,米拉·乔沃维奇一生中的两个男人却真正左右了她的事业和生活。
早在十多年前,这个美丽的东欧模特就在第一任丈夫法国人吕克·贝松的《第五元素》中扮演了一位外星美女,这部与当时正在好莱坞红得发紫的动作男星布鲁斯·威利斯搭档的电影让她大受欢迎。确实,米拉为了这部动作大片也着实狠下了一番苦功,不但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到英国苦练演技、还拼命学习了好一阵徒手格斗等技巧,可谓是吃尽力了苦头。不过这样的严格训练也最终成就了米拉后来“动作不离身”的优秀品质。该片大获成功后不久,米拉又再次与吕克·贝松合作了《圣女贞德》,该片虽最终没能像《第五元素》那般票房大卖,但对于米拉来说无疑是一个再度大幅提升演技的大好机会。而此后不久,与吕克·贝松的分手,最终使得米拉·乔沃维奇渐渐远离了欧美主流电影之路……
“僵尸中的性感宝贝”,显然,这样的美称是对米拉·乔沃维奇在《生化危机》这一系列影片中精彩发挥的肯定。乌克兰美女在科幻类影片中的多次惊艳出言的确给众多影迷甚至众多知名导演和电影评论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米拉·乔沃维奇真是个十分有资质的演员,她绝对有可能在今年就成为影坛的顶尖人物。”在拍摄完《第五元素》之后,挑剔的吕克·贝松也对米拉赞不绝口。
就在去年五月,刚刚从《致命紫罗兰》中“解脱”出来的米拉·乔沃维奇正在家中静养,却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对方名叫拉赛尔·马尔凯伊,是新片《生化危机3:劫后余生》的导演(该片导演本该是执导前两部《生化危机》的保罗·安德森,由于他执意要去欧洲拍吸血鬼电影,制片方只好找莫克利顶替),要她立即飞赴墨西哥参加影片拍摄。已经演过两部《生化危机》的米拉·乔沃维奇早已得知第三集的拍摄计划,但没想到会发生得如此突然,就连丈夫保罗·安德森也未能及早告知自己。于是乎,做事敬业的米拉便收拾行囊再次开始了与“生化危机”的新“情缘”。赶到片场之后,甚至还没来得及与前两部共同“战斗”过的老友叙旧,也没能与刚刚参加此系列片演出的新手磨合,米拉就被导演赛尔·马尔凯伊带进了茫茫的墨西哥沙漠。更让她始料未及的是,新导演拍摄动作戏的风格与保罗·安德森大大不同,不喜欢看性感的女主角持枪射击的动作,执意要米拉练习用硕大的砍刀劈杀成千上万的僵尸、血肉横飞的效果。边排戏边研读剧本的米拉逐渐发现,原来新导演为新片设置了更大比重的近身肉搏的动作戏,不禁暗暗叫苦。还好经历了多年动作磨练的乌克兰悍女凭借超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坚持了下来……
☆ 星路历程:
1984年,只有9岁的米拉开始参加一部电视剧的拍摄
1985年,11岁的她步入模特圈。摄影师Richard Avedon为她拍摄的照片,上《Mademoiselle》杂志封面,是美国时尚杂志最年轻的封面女郎
1986年,被评选为“世界上最令人难忘的女性”
经常为Banana Republic,Anna Molinari,The Gap,Calvin Klein,Redken以及许多其他大牌设计师进行时装表演和时尚广告宣传
1994年4月,首张专辑《The Divine Comedy》发行
☆ 演艺生涯:
1988初涉影坛,主演《两个月亮》(Two Moon Junction)
1988电视《开往Kathman的夜车》(The Night Train to Kathman)
1991《重返蓝色珊瑚礁》(Return to the BlueLagoon)
1992《卓别林》(Chaplin)
1992《卡夫斯》(Kuffs)
1993《迷惑》(Dazedand Confused)
1997《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98《He Got Game》
1999《圣女贞德》The Messenger
2000《蛮荒情仇》The Claim
2001《超级名模》Zoolander
2001《百万美元旅馆》Million Dollar Hotel, The
2002《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
2003《你这个笨男人》You Stupid Man
2003《行为不善》No Good Deed
2004《生化危机2:启示录》Resident Evil: Apocalypse
2005《喀利古拉》Caligula
2006《致命紫罗兰》Ultraviolet
2006《魔鬼交锋》.45
2007《生化危机3:劫后余生》Resident Evil: Extinction (9月21日, 2007)
2007《冬日皇后》The Winter Queen
西耶娜·盖尔利 Sienna Guillory 饰演 瓦伦丁 Jill Valentine
西耶娜·盖尔利
姓名:Sienna Guillory
中文名:西娜.吉罗瑞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5.05.31
出生地:英国·伦敦
国籍:英格兰
性格:直率
嗜好:吸烟
影视作品:
伊拉贡(13-12-2006)
沉默成为你(13-12-2005)
生化危机2:启示录(10-9-2004)
其实爱(7-9-2003)
海伦的特洛伊(20-4-2003)
原则好色(29-1-2003)
最后一分钟(22-6-2002)
时光机器(4-3-2002)
迷信(13-10-2001)
深夜购物(12-2-2001)
排序(28-6-2000)
接吻亲吻(砰砰)(2000年)
掠夺者(5-2-1995)
生平:
西耶娜·盖尔利1975年出生在英国北安普敦郡,她的父亲是曾和多位大牌音乐人合作过的美国民谣吉他手Isaac Guillory,家庭影响让西耶娜走进了演艺圈。处女作是1993年改编自英国女作家姬莉·古柏小说的电视电影《骑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盖尔利只能在电视电影和龙套角色之间混迹,不过副业模特倒是发展得有声有色,99至02年为Hugo Boss拍摄的广告让她美丽的面孔为很多人熟悉。最终她还是决定要将事业的重心放在表演方面,参与了多部BBC出品电视电影的拍摄,其中2000年《遇上你这样的女孩》中的角色算是一次大突破。03年她在迷你电视影集《新木马屠城记》中演绎了倾城美女海伦,一举打开在美国的知名度,此后便被好莱坞邀请加盟了动作片《生化危机2:启示录》和魔幻体裁的《龙骑士》,两部作品中她的脱俗气质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08年盖尔利将在FOX的家庭剧《橡树家族》中扮演一个患有艾斯伯格症候群(孤僻症的一种)的角色,09年上映的魔幻影片《墨水心》中则将作为女主角死去后又被神奇唤醒的母亲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