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部二战的老电影 大西洋墙\大西洋壁垒,不是虎口脱险 200分
(LeMurDeL'atlantique[1970])
英文名:Murdel'Atlantique,Le
中文名:大西洋墙/大西洋壁垒
导演:(MarcelCamus)
主演:(布尔维尔Bourvil)(PeterMcEnery)(SophieDesmarets)(JeanPoiret)(ReinhardKolldehoff)(SaraFranchetti)
上映:1970年10月14日法国详细上映地区
地区:法国意大利法国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白:法语英语德语
颜色:彩色
声音:单声道(Mono)
时长:135
类型:战争喜剧战争
分级:芬兰:K-12
·剧情介绍
诺曼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尔维尔经营着意见小皮革铺面,他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一天,一架英国战斗机被击落,飞行员受伤逃入他的店中,身为盟友,小老板收留了他。没想到,飞行员在他家躲藏期间,竟然和他的女儿日久生情,甚至珠胎暗结,老爸气不打一处来,待英国飞行员伤愈后送回到了英国,自己也留在了英国,小老板被飞行员动员去参加特工,受训后又回到法国为盟军情报局服务,并意外地卷入了有趣的冒险当中。
注:我收藏有此影片资源
B. 大西洋壁垒的失败原因
意大利停战
意大利加入盟军,令原由意大利负责防守的地中海交给德国。
兵力
守军兵力素质不一,多为守备师或后备役,且装备缺乏,特别是装甲部队和飞机,兵力调动也不统一。
苏联开始反攻,令德国顺顾及三线防守。
以伦得斯特为首的前东线军官主张集中装甲师,在盟军登陆进行纵深作战时集中消灭,主要是由于装甲师数量极为不足,分散防御只会更加浪费,即进行“机动防御”;但隆美尔认为德军兵力不足,主张将装甲兵力分散于摊头前不远处,因为一旦盟军登陆成功德军必败无疑,除非让登陆兵力消灭在沙滩上,且若在敌方登陆后再进行机动防御,基于北非作战的经验,在盟军拥有制空权下是极为不易的。由于以上观点的冲突,两人还有数次争吵,直到盟军登陆时,隆美尔的主张都未被采用,而之后投入的装甲师也被消灭。
盟军开始登陆时,西线司令部曾上报希特勒,但最高统帅部的约德尔却以元首休息和认为是盟军声东击西来回应,使得伦得斯特无法在关键时刻动用足够的装甲师来反制,到了盟军已巩固阵地后才派出前往战斗。
隆美尔估计登陆地点错误。
要塞本身
大西洋壁垒未建造完成,地雷并未埋好、要塞未建成,在盟军登陆前的舰炮、飞机重火力轰炸下,防御结构多处被破坏;另外就是,盟军有获得整个大西洋壁垒的蓝图:1942年,一名名叫雷内·杜歇(René Duchez)的法国油漆工意外偷得德军整个大西洋壁垒设计图,并将它交给盟军,使它的主要防御工事早已被盟军所洞悉。
C. 求一部老的法国二战喜剧电影名
《虎口脱险》是Les Films Corona制作发行的战争喜剧电影。该片由杰拉尔·乌里执导,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尔维尔等演出,于1966年12月8日在法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的几位飞行员在法国人的帮助下,与德军展开的一场场惊险紧张而又幽默滑稽的逃生故事。
D. 中国航母是世界海洋里的第几艘航母
舰载机应该是F18吧,第几艘还真没那么容易数清楚,二战的时候的航母貌似日本就要二三十艘,美国有百来艘吧。
下面是复制来得美国二战航母信息。
舰名 建造船厂 开工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半人马(R.06) 哈兰&沃尔夫 1944.5.30 1947.4.22 1953.9.1 1955年退役,后一直作为后备役1971年损毁1972.8.11出售1972.9月拆毁
英格兰(R.07) 斯旺.亨特 1944.3.22 1947.5.6 1954.5.26 作为两栖登陆舰使用,1973.3.2退役1973.10.22出售拆毁
壁垒(R.08) 哈兰&沃尔夫 1945.5.10 1948.6.22 1954.11.4 作为两栖登陆舰使用1976.5月后备役,后作为大型反潜舰使用1980.3.15日动力舱火灾1981.3.27出售拆毁
竞技神(R.12原巨象号) 维克斯-阿姆斯特朗 1944.6.21 1953.2.16 1959.11.18
是半人马级的改进型号参加福克兰(马尔维纳斯)战争1984.4.12:暂停服役1986.4.19:出售给印度,重新命名为维兰特号1987.5.12日在印度海军重新服役
舰名 建造船厂 开工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庄严(R.77) 维克斯-阿姆斯特朗 1943.4.15 1945.2.28 1955.10.28
二战结束后工程暂停1949.1月出售给澳大利亚,命名为墨尔本号(R 21)1956.5.14作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旗舰1969.6.3:与美国Frank E. Evans驱逐舰发生撞船事故1982.6.30退役 ,但是作为后备役军舰服役1984年出售给中国联合拆船公司(China United Shipbreaking Company)1985.4.27离开悉尼有报道说该船并未拆毁,现正在作为科研机构的研究对象
舰名 建造船厂 开工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华丽号(R.36) 哈兰&沃尔夫 1943.7.29 1944.11.16 1948.4.17
1948.5.21-1957.6.14服役于加拿大皇家海军,舰名未变,舷号为CVL.21 1957年返还英国1961年出售1965年拆毁
舰名 建造船厂 开工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可怕号(R.93) 达文波特船厂 1943.4.19 1944.9.30 1949.2.5
1948年出售给澳大利亚,命名为悉尼号(R 17)1953年改为训练舰,后改为快速运输船1973年退役 19731975.10.30:出售解体
舰名 建造船厂 开工日期 下水日期
列维坦号(R.97) 斯旺.亨特 1943.10.18 1945.6.7
未完成1967年出售拆毁
舰名 建造船厂 开工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有力(R.95) 哈兰&沃尔夫 1943.11.21 1945.2.27 1957.1.17
1952.4.23背加拿大皇家海军以21,000,000英镑收购,在贝尔法斯特改装后于1957.6.26号交付加拿大皇家海军(重命名为波拿文都号,圣波拿文都拿意大利神学家和哲学家,他教导说一切艺术和科学的目标都是对上帝的直接反思)1970.7.3:退役1971年在台湾拆毁
舰名 建造船厂 开工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武仙座(R.49) 维克斯-阿姆斯特朗 1943.11.12 1945.9.22 1961.3.4
1957年出售给印度1961年3.4:交付印度海军,命名为维克兰特号(R 11)1979-1983年改装1989年增加阶跃飞行甲板1997.1.31:退役现作为博物馆保存在孟买
舰名 舷号 中文译名 建造时间 服役时间 最终使用情况
Collossus 61/R.61 巨人 1942.6.19 1944.4.16 1946.7.23退役。8.6卖给法国,命名为Arromanches。1951年购回改为直升机母舰,1974.1.27退役。稍后解体。
Vengeance R.71 复仇 1942.11.16 1945.1.15 1952.11.13卖给澳大利亚。1956年转卖给巴西。
Venerable 63/R.63 尊敬 1942.12.3 1945.1.17 1947.3.30退役。1948卖给荷兰。1968.11.8转卖给阿根廷。1986退役解体。
Pioneer D.76/R.76 先锋 1942.12.2 1945.2.28 1946年退役,1954年解体。
Glory 62/R.62 荣耀 1942.8.27 1945.4.2 1957年退役,1961年解体。
Ocean 68/R.68 大洋 1942.11.8 1945.8.8 1958年退役,1962年解体。
Perseus D.51/R.51 英仙座 1942.6.1 1945.10.19 1957年退役,次年解体。
Theseus 64/R.64 雅典王子 1943.1.6 1946.2.9 1958年退役,1962年解体。
Triumph 16/R.16 凯旋 1943.1.27 1946.3.9 1981年解体。
Warrior 31/R.31 勇士 1942.12.12 1948.11 1946-1948租用给加拿大,1958.7.4卖给阿根廷,命名为“Independencia”号,1971年退役。
舰名 中文译名 建造时间 完工时间 最终使用情况
Hood 胡德 1916.5.31 1920.3.5 1941.5.24被徳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击沉。
Rodney 罗德尼 1916.10.9 - 1918年取消建造。
Howe 豪 1916.10.16 - 1918年取消建造。
Anson 安森 1917.11.9 - 1918年取消建造。
舰名 中文译名 建造时间 服役时间 最终使用情况
King George V 英王乔治五世 1937.1.1 1940.12.11 1957年被拍卖拆毁
Prince of Wales 威尔士亲王 1937.1.1 1941.3.31 1941.12.10被日本陆基飞机击沉
Duke of York 约克公爵 1937.5.5 1941.11.4 1957.5.18送到造船厂拆毁
Anson 安森 1937.7.20 1942.6.22 1957.12.17送到造船厂拆毁
Howe 豪 1937.6.1 1942.8.20 1958.5.27送到造船厂拆毁
舰名 中文译名 建造时间 服役时间 最终使用情况
Royal Sovereign 君王 1914.1.15 1916.5 1944.3.30以重建苏联海军为目的,租用给苏联定名为Archangelsk(阿尔汉格尔斯克)。1949.2.9归还,并在1952年拆毁。
Revenge 复仇 1913.11.22 1916.3 1948年拆毁。
Resolution 决心 1913.11.29 1916.12.7 1948年拆毁。
Ramillies 拉米利斯 1913.11.12 1917.10 1948年拆毁。
Royal Oak 皇家橡树 1914.1.15 1916.5 1939.10.14在斯卡帕湾被德国潜艇U-47发射3枚鱼雷击中,13分钟后,与787名官兵沉入海底。
美国海军现有2型3级12艘大型航空母舰,其中包括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3艘、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8艘。其中,除“小鹰”号母港设在海外的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外,其余11艘的母港均在美国本土的五大航空母舰基地。
E. 为什么巴黎13区(华人区)在法国电影素材中是暴力区
要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没有拆除,“已类/另类”的界限就始终存在,漠视和歧见会使无数的城市飞地成为酝酿仇恨和暴力的温床。
巴黎北郊的骚乱令人猝不及防。
去年年末,法国本土上映了新锐导演皮埃尔·莫莱尔的法式功夫片《第13区》。影片虚构的是未来年代的法国故事,看起来却像今天法国现实政治的寓言。导演当然不是预言家,但是却对法国社会内在矛盾有深刻洞察。
影片中的2010年代,政府对郊区的暴力犯罪已经失去控制,无奈之下,只能用围墙与铁丝网、机关枪分隔出一个巴黎“第13区”。这里没有学校,也没有邮局与警察。这里是贫民与移民的聚居地,更是犯罪分子为所欲为的乱世。在“第13区”,暴力是唯一的生存法则——无论对于平民,还是对于罪犯——谁强谁就是老大。
“第13区”就像巴黎美丽肌体上的毒瘤,政府首脑决心铲除这块罪恶之地。故事最后,阴谋铲除“第13区”的坏人被逮,“第13区”也将会有学校与警察。这是一个愉快的结尾,平等和公正终于被捍卫。然而,电影终归是乐观的政治寓言,现实政治却充满吊诡奇异的变数。在这次巴黎北郊骚乱中,政府强调在事件处理中要确保平等和公正,以安抚那些早就心怀不平、怒火中烧的“坏小子”。但是,巴黎市民对蔓延的暴力充满恐惧,并且对政府不力充满抱怨。政府如何承受这样的双重夹击?在电影《第13区》中,政府的天平倒向了富裕而守法的市区公民,而把犯罪和贫困留在了被隔离的土地上。但是,分隔并没有带来安宁,却使冲突加剧,这不能不说是法国电影人对社会现实的警醒。
事实上,19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流动的加速,在共同的政治经济体系内,出现了建立于形形色色基础上的阶层或族群分隔——“第13区”就是这样一个分隔象征。显然,今天的法国并不存在柏林墙曾经分隔过的意识形态冲突,在以体面文雅的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法国,主要是由贫穷的外来移民、没文化的底层平民形成的差异。援引这种差异,划分“已类/另类”的界限,几乎是所有人类社会的建构方式——只不过有些界限是看得见的,比如电影中“第13区”的围墙和铁丝网,现实中大量穷人聚居的巴黎郊区;有些界限则是看不见的,比如说在不同阶层或族群间幽灵般游动的歧视和偏见。
面对上述人类社会必然存在的阶层/族群分野,我们所该做的,并非是以“第13区”富于象征意味的暴力分隔加固壁垒,而是要想法子拆除壁垒。对于目前正在蔓延的巴黎骚乱,法国政府一面加大警力扑火救急,一面允诺今后要为底层平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在贫困街区开设更多学校,使得“人在边缘”的“坏小子”们能够融入主流社会。然而,族群熔融的“熔锅理论”熬煮的并不是一锅大白菜,而是带有各自不同历史经验的社会人。就像那些在影片最后依然存在的路障与围墙,只要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没有拆除,“已类/另类”的界限就始终存在,漠视和歧见会使无数的城市飞地成为酝酿仇恨和暴力的温床。
在中国现实中,来自乡村的打工者聚居于城市边缘,他们往往以籍贯和血缘为纽带,形成建立于籍贯基础上的原籍族群。在“起点公正”尚难保证的情况下,文化差异和阶层分隔进一步使他们成为城市建构中的“另类”或“他者”。无论如何,这回的巴黎骚乱也该是为我们敲响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