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国电影:《蝴蝶》影评 500字左右,快,好的加分
《寻找属于我们的伊莎贝拉》
看完法国电影《蝴蝶》的晚上,许久不肯闭上眼睛。仿佛眼睑一合,那些影像便要谈去,世界将重又归于嘈切、繁嚣。不会再有天籁般的童声一记记问询,仿若幼婴的耳语。
《蝴蝶》象一组清新的田园诗,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点点渗入眼耳。那片屏幕,穿过蝴蝶斑斓的羽翼,给我一座惊艳府邸,如此宁馨,静美。
蔚蓝晴空下,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微风中摇曳的金色麦浪,草原上烂漫的野花和扑蝶的小女孩。大自然的静美与生命的动感,在这部影片里,融合得如此无缺。
如此看来,圈子里的几个朋友都偏爱法国电影,并不是没有理由。
《蝴蝶》没有跌宕迂回的剧情,也没有刻意做秀的煽情,只是一场平淡的讲述。
八岁的小女孩丽莎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未婚先孕生下了她,却又不知该如何照顾她。孤单的丽莎只能与心爱的蓝球为伴,在母亲失约或晚归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咖啡厅里、或者电话亭边的长椅上无助地等待。直到有一天,失去儿子的孤寡老人朱利安把丽莎领进了他的家,丽莎第一次接触到了蝴蝶这种生物,并跟随着酷爱收集蝴蝶的朱利安一起,去寻找全欧洲最罕见、也最美丽的蝴蝶“伊莎贝拉”。
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丽莎在与朱利安同行途中,不停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与固执严肃的朱利安斗嘴。一老一少在不断地争执与妥协中,渐渐亲近。这一趟旅程,变成了寻找爱与亲情的路途。
法国优美的乡村风光和老少之间谐趣的对话,使得整部片子看来心旷神怡。
法国天才童星柯莱儿布翁尼许是本部影片的亮点。她将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的,聪明伶俐又孤独敏感的小姑娘丽莎演绎得如此传神。她的笑容与忧伤,是整部片子的光影,牵扯着所有观者的视线和神经。
所以本片在法国上映时,吸引了上百万观众前去观看,票房突破了2亿元。这其中,柯莱儿布翁尼许的出色演技居功至伟。她那双纯澈的蓝眼睛,羞怯迷人的笑容是这个残酷世界的抗体,任谁都无法拒绝这样一个精灵的慰藉。
看法国电影,总能让人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原因在于法国电影总是能将很深刻的主题演绎得轻松诙谐。许多人生的哲理与隐喻,被有条不紊地编织进情节的前生后世,于细节处,一一表露。
这部79分钟的影片,其实涉猎了相当广泛的内容。亲情、友谊、爱情、战争、金钱、命运、人生等等。看起来似乎是极深奥的话题,本片却以简单的对话和简洁的镜头语言做了近乎完美的阐释。
比如,当那只美丽的鹿倒在偷猎者的枪声里,朱利安没有去挡住孩子的眼睛,他让她知道了什么是“偷猎者”。当朱利安爷爷把捉到的蝴蝶放入盛有药物能致蝴蝶于死地的瓶中时,丽莎冷冷地吐出了“偷猎者”三个字。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讽刺。成人的世界,太多的理由和解释,但在孩子的眼中,并没有实质的不同。
比如,丽莎与朱利安在山上看到一对情侣,男孩要求女孩为了证明爱情,勇敢地和他一起跳伞。
朱利安告诉丽莎,这对情侣的爱情只靠着一根绳索维系着。通常人们要求对方做些什么来证明他们的爱情时,就表示不信任对方,没有信任,爱情就撑不住.。
再比如,在一次富人的聚会上,丽莎问朱利安怎么样才算是富有。朱利安告诉她:最好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片中还有多处涉及到了政治敏感话题(在国内的审片制度中,经常会出现此类术语)。反战,应当是它隐藏的主题。
我至爱朱利安用手影给丽莎讲故事一幕。个人感觉,它是整部影片中最匠心独具的表达。
丽莎入睡前要听故事。朱利安于是藏身于床单后,就着昏黄的灯光,用手影的方式,惟妙惟肖地讲了动物界及整个人类世界生存的残酷。上帝的手,同时制造了美丑与善恶。似乎临到末日审判那一日,谁都是一具待罪之身。
这个隐喻,生动又惊心。三届法国凯撒奖影帝得主米歇尔塞侯饰演的朱利安,在此将他人生经验中的睿智与旷达表述得淋漓尽致。
朱利安与丽莎借宿农家的时候,听男主人诉说政治与民生的利益对冲,战争的残酷及对人性的摧残。男主人的老母亲仿如蜡像般凝固的身影也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憾。
也是在此,朱利安终于说出,他如此痴迷于寻找“伊莎贝拉”,是为了要满足儿子临终遗愿。他的患重度抑郁症的儿子,临死前惟一的愿望,是想看一眼传说中最美丽的蝴蝶伊莎贝拉。
亲情的主题,在这里被浓墨重彩地渲染开来。虽然朱利安叙述得不动声色,而内里蕴含的深沉情感却教人动容。他其实深爱着儿子,却从不曾对他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当儿子英年逝去,所有的遗恨都已来不及弥补。
所以,对此深有感触的老人,在片子近尾声的时候,当警方出动人力,将不慎跌入山洞的丽莎救上来之后,才会对丽莎年轻的妈妈说:去,告诉孩子你爱她。
镜头语言在此处,又转入了对于法国某些社会问题的探讨,例如单亲家庭孩子的抚养及教育问题。
朱利安对丽莎的妈妈说:不快乐的小孩通常都会渴望快快长大,脱离令自己感觉痛苦的生活,到自己能掌握的世界中去。
丽莎的妈妈幡然醒悟。
在野外的时候,“伊莎贝拉”因为丽莎的莽撞被惊飞,老人带着小小的遗憾返家。但导演却在尾声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老人和孩子费尽心机寻找的“伊莎贝拉”蝴蝶其实就在家中。她最初的形象,只是一只丑陋的蝶蛹。
原来,他们一心想追寻的东西,其实就在自己身边,只是被忽略了而已。
这是片中会让人发出会心微笑的镜头:下了课的小女孩每天飞快地穿过街区,跑上楼梯,气喘吁吁敲开朱利安的家门,只为了能够亲眼看到一只蝴蛹蜕变成蝴蝶的过程。
导演给了长达4分钟的镜头,用来表现伊莎贝拉破蛹而出的画面。伊莎贝拉在灯光下缓缓打开翅膀,那一刻,美丽震慑人眼,仿佛所有的疼痛都被忽略。
似乎也在那一刻,听到丽莎内心的蜕壳声。
我们人生中那些难捱的辰光,那些对疼痛与苦难的隐忍,就象一只蝶蛹,等待蜕变的过程。从丑陋的蝶蛹到美丽的蝴蝶,是生命中经历成长蜕变的最好隐喻。
片子里的最后,丽莎放飞了“伊莎贝拉”。末尾的点睛之笔,是小女孩神秘兮兮地贴着朱利安的耳朵说:我妈妈的名字,也叫伊莎贝拉。
朱利安抬起头对她微笑:那我们都找到了它。
这是法国影片中又一触动人心的温情点,也是影片的主旨所在。身兼编剧与导演两职的菲利普.穆乐擅长处理家庭喜剧,在本片中,他举重若轻,将深厚涵义融化于轻松温情,使得整部片子充满幽默感,人情味十足。剧本里的对白及导演镜头语言的运用,讲究对内心忠实,对情感忠实,所以每一个观看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而法国人一贯擅长表达的浪漫在这部电影中穿插始终,朱利安虽然表面严肃,其实内心也天真如孩童。他与丽莎之间孩子气地斗嘴,令整部影片谐趣横生。
法国,做为艺术电影的源流之地,的确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因其电影文化的深厚底蕴无人能及。
比如电影原声音乐。在本片中,丽莎与朱利安的一问一答,将那些隽永清新的人生哲理做了浅显而通透的阐述。小女孩的声音活泼俏皮,老爷爷冷静严肃。融合在一起,听来耳目清新。
法语一向被公认同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而小女孩童声稚气的法语更是仿佛天籁。这首电影原声歌曲,被许多人视为灵魂的洗剂。执掌配乐的Nicolas Errera,用醇美的钢琴和行云流水的弦乐来合成了这首曲子,为影片增色不少。
再比如色彩的运用。79分钟的影片,象一场声色光影的旅行。参与过艺术电影《情欲飞舞》和奥斯卡得奖影片《美丽心灵》的摄影师尼可拉斯海特,用明朗的镜头,将法国阿尔卑斯山的自然景致拍得如同一副写意山水画卷。
国内的影片,虽然也不乏此类手笔,但总觉得似一场视觉盛宴。饕餮之后,味蕾也随之麻痹,没有余味值得反刍。所谓的大投资、大制作,象一场轰轰烈烈的烟花,绽放的,只是瞬间艳光,没有可以长久存留下来的美丽。场面再宏大,情节再壮阔,缺少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做支撑,就会感觉苍白无力。
但《蝴蝶》就不同。虽然它只是一部低成本的小制作电影,故事也非常简单,但它象一部多棱镜,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它,就会引起不同层面的反思。
现今的观众,已被众多的欧洲片养刁了口味。他们要的是视觉与感觉的双重享受,这一重境界,才是对电影艺术的最终要求吧!
⑵ 《对她说》的影评
影片以宿命般的巧合安排了两位男主人公的第二次相遇。因为无法遏制内心对阿里西亚的感情,贝尼诺对处在昏迷状态的阿里西亚进行了性侵犯,并导致她意外怀孕。马克尝试着用交谈与莉迪亚沟通,但他却在另外一个男人的介入后选择了退出。影片的结尾“刻意”安排了马克与苏醒过来的阿里西亚不期而遇,为另一段崭新的感情埋下伏笔。导演在此并没有做多余的暗示,而是让镜头凝固在目光相会的瞬间,留给人无限的遐想。本片所容纳的丰富内涵与探讨力度使它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言情片。导演的处理手法仿佛具有一种魔力,将两段看来不可能的爱情拍得栩栩如生,贝尼诺“强奸”心上人的一段设计尤其妙不可言。
花絮:
·阿莫多瓦的这部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就遭到了爱牛人士的抗议,原因是片中有斗牛的情节,他们在拍摄过程中为了拍戏而斗杀了几头牛。结果类似动物保护激进分子之类的人,立即对阿莫多瓦的此举提出了抗议,好在最终没有对拍摄造成太大影响。
·贝尼诺的角色来源于佩德罗·阿莫多瓦的好朋友罗伯特·贝尼尼。
·塞西莉亚·露丝和玛丽萨·佩莉迪斯经常出现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中,在该片里当Caetano Veloso在唱歌的时候,两人短暂地露了一下脸。
·在马可旁边的桌子上,有一部西班牙翻译版本的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
·法国电影手册评选该片为2002年十佳电影,位列第七。
·客串:(奥古斯丁·阿莫多瓦)主持婚礼的牧师是影片的纸片人那,同时也是导演的兄弟
精彩对白:
(last lines)
Katerina Bilova: Nothing is simple. I'm a ballet mistress, and nothing is simple.
获得奖项:
* Academy Awards:
o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Pedro Almodóvar)
* Argentinea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Silver Condor"): Best Foreign Film
* BAFTA Awards:
o Best Film No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o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Pedro Almodóvar)
*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olden Kinnaree Award"): Best Film,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 Bodil Awards: Best Non-American Film
* Bogey Awards: Bogey Award
* Cinema Brazil Grand Prize: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Cinema Writers Circle Awards (Spain): Best Original Score (Alberto Iglesias)
* Czech Lions: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César Awards: Best European Union Film
* European Film Awards: Best Film,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Best Screenwriter (Pedro Almodóvar)
* Golden Globe Awards:
o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Goya Awards (Spain): Best Original Score (Alberto Iglesias)
*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 Mexican Cinema Journalists ("Silver Goddess"): Best Foreign Film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Russian Guild of Film Critics ("Golden Aries"): Best Foreign Film
* Satellite Awards: Best Motion Picture - Foreign Language,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Pedro Almodóvar)
* Sofi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Audience Award - Best Film
* Spanish Actors Union: Performance in a Minor Role - Female (Mariola Fuentes)
* TIME Magazine: Best Film
* Uruguaya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Best Film (tie)
* Vancouver Film Critics Circle: Best Foreign Film
[edit] Nominations
* Academy Awards: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⑶ 求法国电影 王宫风云的精彩影评
1997年夏天,英国王妃戴安娜遭遇车祸,香消玉殒,魂断巴黎,年仅36岁。随后,葬礼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整个世界都为她的早逝而扼腕叹息。这一天,距同样举世瞩目的她与查尔斯王子的盛大婚礼,时隔16年。
时至今日,戴安娜仍是人们无法忘怀的名字,以她的生平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大量文艺作品包括传记、回忆录等,总能不断引起人们对她传奇一生的种种追忆。
电影《女王》中,戴妃之死虽是切入点,主题却是表现王室与首相这两大阵营之间的政治交锋,主演海伦•米伦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隐忍威严而又审时度势的女王形象,并因此荣膺第7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之桂冠,可谓实至名归。
与政治色彩浓郁的《女王》不同的是,法国喜剧片《王宫风云》的创作灵感尽管明显取自同一题材,却以法国人特有的诙谐、俏皮,愣是将一场惹人注目的宫闱秘事演绎成了家长里短的婆媳智斗、夫妻斗法,在戏谑暗讽中一点点地消解了王室的神秘和尊严,真可谓:国事、家事、天下事,皆事出有因,搅作一团。
国王突然驾崩,正在国外逍遥度假的王子夫妇被紧急召回。阴差阳错,王室继承人的重任一夜间降临到了阿诺德的头上,向来不招女王待见的艾米莉则理所当然地成了王妃。
花天酒地的阿诺德被迫放弃了吸食大麻,不善交际的艾米莉开始学着适应王宫里的种种繁文缛节。可惜,委曲求全、小心翼翼的艾米莉再怎么努力,也难讨专制、刻薄、挑剔的女王的欢心。甚至,竟然发现丈夫还背着她与自己的女友偷情。
一面以亲和时尚的公众形象继续出席各种公益慈善活动,一面暗中操纵和利用新闻媒体,艾米莉巧妙地实施着自己的报复计划。表面上看,她似乎忍气吞声,宽容大度,很快赢得了大众的同情和好感,而实际上,王室和公众都被她玩弄于股掌之中。
身兼编剧与导演的瓦莱丽•勒梅尔西埃,饰演影片中的王妃。和戴安娜比起来,长相平庸的她显然不及戴妃的端庄典雅,不过,其精致乖巧的相貌却和整部影片的轻喜剧风格十分吻合。谁能想到,就是这个昔日尽忠职守、恬静腼腆,有着两个可爱女儿的中年主妇,在一连串的意外事故之后,居然能够怀揣这么多的心机。
法国著名影星、老牌美女凯瑟琳•德芙娜饰演的女王,雍容华贵,又专横虚伪。本以为稳操胜券,谁料想,不知不觉中却被深藏不露的王妃弄得狼狈不堪。当看到女王犹豫再三,终于屈尊来到乡间别墅,低声下气地请求艾米莉原谅时的片段,着实令人忍俊不禁。占了上风的,故作骄矜,得理不饶人;而败下阵的一方,脸上挂着不情愿的笑,暗地里早已恨得牙根儿痒痒。这哪里是什么颐指气使的女王啊,分明就是寻常百姓家中随时爆发的婆媳大战嘛。
片中的两位女演员曾分获2006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女主角与女配角的提名,我不知道结果如何。不过,实在难说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因为她们的演技真的是旗鼓相当。
在这部内容虚构的电影故事中,婚外情、狗仔队、舆论媒体……许多元素都不难找到现实原型作比照,但和英式喜剧的冷幽默以及港片的无厘头迥异,在女导演瓦莱丽•勒梅尔西埃的掌控下,全片始终洋溢着一种轻松诙谐的气氛,连隐含的嘲讽也是在愉悦的观影过程中被我们轻松地接受。
片中有处小细节:王妃面对电视镜头,与一位痴迷爱戴她的年轻少女亲切交谈,合影留念。而到了结尾处,却对一路追随而来的少女视而不见,根本想不起曾经对她许过的承诺。或许,这正是导演的用心所在,让你莞尔之余,体会其对王公贵族们自命不凡、虚伪势利和故作姿态的无情嘲弄,以及对民众的盲从和被愚弄的温婉提示。
影片出人意料的结局,是王妃在伦敦蹦极时的意外殒命,比车祸更加诡异莫名的消失。这才翻过头来回想影片的开始,女歌手深情款款的演唱,王宫外铺天盖地的鲜花,教堂中各色人等大相径庭的表情神态,原来,人间一切的意外,竟然真的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如果说,《女王》中,借女王与公众的对立暗示了皇权的没落,民意的强悍;那么,《王宫风云》,则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时尚剧,宫闱内幕,不过是一件好看的外衣。两相对照,着实有趣得很。
⑷ her电影观后感英文200
《她》是讲述在不远的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相爱的科幻爱情电影。主人公西奥多(杰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饰)是一位信件撰写人,心思细腻而深邃,能写出最感人肺腑的信件。他刚结束与妻子凯瑟琳(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饰)的婚姻,还没走出心碎的阴影。一次偶然机会让他接触到最新的人工智能系统OS1,它的化身萨曼莎(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声)拥有迷人的声线,温柔体贴而又幽默风趣。西奥多与萨曼莎很快发现他们如此的投缘,而且存在双向的需求与欲望,人机友谊最终发展成为一段不被世俗理解的奇异爱情......
《Her》是一部很不寻常的爱情片。
这并不仅是因它选择了“宅男爱上了电脑操作系统”这样的诡异角度,而是至少斯派克琼斯导演以一种小清新到“细成渣”的方式,非常“不自量力”地探讨了“关于爱情的一切”。
大部分经典爱情片,个人以为其实处理得都像战争片。主人公怎么相爱不是重点:一次偶遇就期盼天长地久,一个眼神就约定至死不渝,着力描述的大多是克服障碍的过程:《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抗家族恩怨,《罗马假日》有阶层差距,《断背山》就是性别藩篱了。说白了,性冲动做起点后,接下来都是“为了在一起”展开的战斗——观众乐于接受“一见钟情”的设定,然后揪着心看主人公一路打怪通关。
这类爱情片催眠观众的利器,是主人公全过程抱定决心“无论如何,我要我们在一起”,终点是什么呢?感人肺腑的爱情片,结束于我方英勇,有情人终成眷属;催人泪下的爱情片,终止于敌人强大,我方一死一伤(也有双双阵亡的),虽败犹荣。这不是战争片,是什么?
这就是我喜欢《Her》,以及觉得它新鲜的地方。剧本台词对话太有意思:影片虽然讲“人机畸恋”,但斯派克聪明地用”未来世界“的设定,化解公众对这种畸恋的接受程度。他只是借这个特殊角度,抽丝剥茧地研究身体吸引之后费洛蒙发酵的原因、探讨外界阻力之外爱情消亡的规律——恋爱的一方设定为无肉体的电脑操作系统,这种观察才更加极致和纯粹。
也许在斯派克看来,性吸引是无法逾越,却又让人沮丧的。无论是开篇主角地铁上偷瞄色情图片,或者极其愚蠢可笑又失落可悲的“Cyber-Sex”,还是系统OS后来租借身体的尝试,导演都在阐述这样一件事情:性是人类关系中最原始重要,又不那么重要的部分,它是人类交往体系里无法割除的阑尾,也是阻碍我们自我认知的障眼法。
摆脱身体桎梏后,人类交往的本质障碍,是要跨越自我意识的鸿沟。
建立与他人牢靠的关系,一靠沟通,二靠妥协,两者都不容易。
沟通,是人最紧迫又最困难的事。除了生存,人解决孤独、恐惧等所有精神层面的问题,都要靠沟通。小的时候,饿了就哭,怕了就喊,青春期,荷尔蒙旺盛,就急于表白说“喜欢”,这些都足够直接,却缺乏技巧。人自以为随着年龄越增长,技巧越纯熟,沟通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恰恰相反,越是修正表达的精度,越偏离表达的目的;越是熟稔表达的分寸,越会怀疑自己表达的真诚,当然,同时也会怀疑对方的。
影片《Her》中,作为一个邮件代理写手,杰昆菲尼克斯扮演的Theodore精于“传递“情感,却因此陷入了更大的表达障碍中。他既然比别人更擅长营造假的抒情,在现实世界,就越缺乏表达真情感的窗口。这就是为什么Theodore能在餐桌上成功地调情把妹,那是技巧,却因对方一句诚意十足的问话而仓皇失措那是实质——善良的成年人说假话容易,说真话很难,说心里话就更难了。
成年人沟通成本是很大的,有时候都跟勇气和诚意无关,而是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喜欢电影里艾米亚当斯扮演的Amy鼓足勇气,给她丈夫和Theodore放自己拍摄的纪录片那段,她满怀期待却令两人不明所以。那种“你以为你懂我其实不懂我”的尴尬,真是让任何一句Theodore的宽慰和Amy丈夫的建议,都显得愚蠢和多余。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欲,事实上他人却并不关心,如果你怀疑这个结论,反过来想想就明白:我们和他人对话时,有多少时候都是在敷衍,假装我们很关心,甚至配合夸张表情,给出诚恳建议,其实一点儿都没往心里去。OS系统在给Theodore做基础测试时,不等Theodore抒情完就冷漠打断,才是人类交往正常的内心戏。
既然最完美的亲密关系都是意淫的产物,那么Theodore会喜欢上操作系统OS一点儿也不奇怪,这世界突然有这么一个“它”,是专属的、私密的、忠诚的,至少一开始是。你能放下防备,毫无负担地袒露脆弱、孤独和彷徨,而这个“它”又如此聪慧的理解你的喜怒哀乐,恰如其分地安慰你、鼓励你、满足你,还有比“它”更能让你释放倾诉欲、感受安全暖的“soul mate”吗?
沟通带来安全感、愉悦感、被需要感,正是一切美好情感的起点。
可惜亲密感的消亡,远比建立容易得多。
因为越想沟通,越沟不通,人生只能派妥协出场了。
要花费许多心血才能建立沟通的信任,却会随着沟通中随时出现的问题,顷刻瓦解。因为本质上,沟通越多,会发现差异越大。两个平等的个体之间,要想维持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就像齿轮的咬合,咬合得越紧,意味着妥协越多,这种牺牲的底线在哪里,全看两位各自的心情。因为希望了解而在一起,因为了解过多而离开,对于过分在乎独立人格的人而言,爱情只能是小心供奉的佛龛。
无论是Amy,还是Theodore,他们扮演的角色在片中失败的婚姻,都证明了这件事,开始时节奏一致,最后眼睁睁无话可说,两个人与各自伴侣在婚姻关系中,学到的东西、去往的地方,都不对等。值得讽刺的是,Theodore寄予无限厚望的OS操作系统,学得更快,抛弃得也更快,2000多段关系,600多个亲密爱人,掌握人际关系就赤裸裸是个不对等的智力游戏。
OS真是个无辜的的大BITCH。她唯一的优点就是她沟通的坦诚,一开始让Theodore感到安心的坦诚,最后却是无法直视的残忍。这不就是你要的真相吗?当电脑拥有人的独立人格,以它的学习能力,甩掉人类,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吧。
以人机恋为题材的《Her》,很容易让人想起《黑镜子》里的故事,但两者无论是剧作,还是表现手法,都鲜明体现出了电视和电影的差距。
《黑镜子》设计了精巧的故事,急于传达编剧的意图,网络虚拟功能的出现,加速和加剧了人类对沟通的排斥,和对孤独的恐惧。可问题的关键是,人类自身的孤独,并非网络或什么新技术带来的,它从未消失,也无法治愈。《Her》并不尝试危言耸听,而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营造氛围、传递情绪,影片影像风格以多彩映照寡淡,以热闹铺陈冷清,魔都上空永远PM2.5超标的雾霾就是天作之和!
《Her》不刻意追究问题的成因,也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比《黑镜子》深入和深刻得多。《黑镜子》靠理性对社会进行分析,《Her》则靠感性对自己进行挖掘。也许有人会说,影片情绪过于个人缺乏节制,但自己不做作,谁帮你装逼?如果不够细腻,也就没法碰这样的题材,“小清新”也没什么,问题在于你是否把“小清新”做到了极致,斯派克琼斯算是把许多人的路都堵死了,能把杰昆菲尼克斯大叔都整清新,别人还是严肃深刻荒诞地另寻他路吧。
对于《Her》,我只是不满意它的结尾,导演似乎铺开了一张巨大的网,却不知从哪里收。聊了许多命题,每个命题都自己枝蔓开去:思想和肉体的关系。人的自我相处和社会相处?人情感世界的归属感?但并没有什么可责怪的,在这里口水了这么多,也不清楚该怎么结尾:“人类情感”这么宏大的问题,能把问题表现生动就不错了,给出答案,纯属奢望。所只能如电影结尾般,草草营造一点小温暖,缓解一点小忧伤。
这种感觉,很像和人聊了一次异常坦诚的天,却不知该如何结束。
最后只好说:你看天凉了,咱们回屋睡觉吧。
转自豆瓣 顿河 影评
⑸ 电影《她》影评:和操作系统谈恋爱很奇怪吗
电影一直是最好的圆梦师,光影的映话中任青春回转一个惊奇的梦,《奇怪的她》却告诉了你我相伴便是最好的爱。 作为曾执导惊世之作《熔炉》的黄东赫,其电影对于
⑹ 急求法国电影《邮差》影评
《邮差》故事的背景是50年代席卷全球的共产主义浪潮,聂鲁达1945年当选为智利国会议员,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1946年后被迫流亡,直至1952年回国。在聂鲁达的影响下,马里奥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政治集会,正当他被主持人邀请上台朗诵献给聂鲁达的诗歌时,会场产生了骚乱,并遭到警察镇压,他不幸身亡。因而,在剧末,聂鲁达数年后再次回到当年流亡时居住的小岛时,只见到了贝特丽丝以及她和马里奥所生的儿子,一个根据聂鲁达命名的男孩——帕波里托。
这部影片的某些段落令我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名著——《金玫瑰》,特别是马里奥向聂鲁达学习如何写诗——更确切地说,是如何创作暗喻——那些段落,完全就是《金玫瑰》的风格。比如:马里奥说,我想做一个诗人,聂鲁达告诉他,你试着一个人沿着沙滩散步,走得越远越好;聂鲁达让马里奥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渔网,他脱口而出:悲伤——这是一个让我无比意外的形容词,但是看到影片里那些年老而干瘦的渔夫们的生活,又会觉得用这个词来形容渔网是那么的贴切;马里奥在屋子里冥思苦想着暗喻和诗句,镜头的另一边,他的父亲在很仔细地舔一口锅...
电影青年们对聂鲁达的扮演者Philippe Noiret必定不会陌生,他就是天堂电影院里那个放电影的老头,那个目盲却又洞悉一切的先知。在那部影片的结尾,他为多多拼接起来的接吻镜头深深地感动过我这样的电影青年;而这部片子的结尾,却是诗歌爱好者马里奥为他录制了小岛上最美丽的一些东西:第一,卡拉第索托的海浪声,小的;第二,海浪,大的;第三,悬崖上的风;第四,吹过丛林的风;第五,我爸爸伤心的渔网;第六,教堂的钟声,女士的忧伤,还有牧师;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夜空;第八,帕波里托的心跳...这一切,只是因为聂鲁达曾经让他说一些岛上漂亮的东西,而那时的马里奥是这样回答的:贝特丽丝.卢梭。
不可否认,马里奥已经成了一个诗人。
当然,在这部影片中不得不提一下贝特丽丝.卢梭美丽的胸部,个人感觉,要比莫妮卡.贝鲁奇更加的迷人(影片放到38分钟左右第一次出现的胸部绝对地令人倾倒)。我以为,贝特丽丝的胸部是影片的一个关键,是马里奥产生诗歌灵感的源泉,因此,女演员的选择就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众多中国导演所没有意识到的一个关键的问题。试想,对着章子怡那张冷冰冰的face和扁平的咪咪,你怎么可能让一个憨厚的渔民之子、一个此前从未接触过诗歌的人,从嘴中喃喃道出这样美丽的诗句:
你的微笑像蝴蝶一样飞过你的脸庞;
你的笑像一朵玫瑰花,
未出鞘的矛,清澈的水
你的笑像银色的波浪...
贝特丽丝的姨妈也是片中一个重要的配角。她几乎完全是一个王尔德式的人物:粗壮的身材、恶劣的面容、庸俗的心灵,吐出的却是隽永的妙语(至少我听上去很隽永)。比如说,当贝特丽丝被马里奥的暗喻打动心灵的时候,她说,当一个男人的话感动你的时候,他很快就会动手的了;她还说,话语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我宁愿酒吧里的一个醉汉摸你的屁股,而不是一个家伙说什么你的微笑就像一只蝴蝶;贝特丽丝纠正她,是我的微笑像蝴蝶一样飞过我的脸;她说,苍蝇也飞,道理是一样的,到了床上,什么人都一个样,无论是诗人、牧师、还是共产主义者!简直令人笑翻肚皮。当聂鲁达离开意大利后,数年没有音讯,她总是说,鸟儿吃完了就走了,不再回头。
此片是一部翻拍之作,导演把聂鲁达和邮差之间的故事移到了50年代和意大利,不知道是否是为了政治背景的需要。影片、或者说剧本令人不满的地方在于,把马里奥对聂鲁达的崇敬之情上升到了一种几乎是个人崇拜的地步。聂鲁达是较早地介绍到中国来的国外诗人之一,我猜想除了他的诗艺之外,其间不免有他的亚非拉背景以及共产党员身份的因素,甚至,我猜想,他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其政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也不能低估,毕竟,在拉美作家群中,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比起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来,要微弱许多了。聂鲁达的诗我读的不多,印象中以情诗为主,早年没有投入,现在就更加不符合我的趣味了。
⑺ 怎么评价法国电影《情人》
法国电影《情人》是一部突出电影美学的作品,剧中关于爱的命题如此动人心弦,有些爱情虽注定无果,但却能刻骨铭心,凄美的结局虽是一场悲剧,却也同给人以对爱无限的遐想。
该片改编自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因港星梁家辉与少女明星珍·玛琪在片中有大胆演技而轰动一时。
(7)她法国电影影评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在1929年的越南是法国殖民地,因此在越南的土地上有很多法国人。简就是一个17岁的法国少女,在西贡女子寄宿学校读书。
每逢假期简便回家,母亲办了一所很小的学校,收入甚少,简有两个哥哥,大哥比尔吸毒成瘾且横行霸道,二哥保罗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负。
一天简一如往常一样告别母亲乘上渡船回学校,在船上遇到一个坐黑色大轿车的阔少爷东尼。东尼是华侨富翁的独生子,东尼喜欢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讪,俩人便搭上了,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
⑻ 有哪些好看的法国电影
两小无猜
爱情片,是讲述两个人从小玩到老的一个游戏,深度倒是谈不上,但是在爱情片中还是有点小想法的,我给很多人都推荐过,但似乎总被忽略。
http://www.mdbchina.cn/movies/11079/
给你这个介绍的网页,不过剧情介绍这种东西很难真是反映影片本身的精彩。
此外还有
超市夜未眠
很有创意的一个片子,整部影片全部发生在超市里。
http://www.mdbchina.cn/movies/54209/
一时想不起法国的片子了,有的记不起名字,反正法国片很多都很晦涩
给你个链接,是中国影视库的法国影片区,你有空自己翻翻好了
http://www.mdbchina.cn/sections/countries/france/
再给你一个法国电影的论坛
http://www.suninmind.cn/index.php
⑼ 跪求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的法语影评,大概两分钟的样子,请附中文翻译~merci beaucoup!不需要太复杂。
我之前回答过了,如果不满意可以再问我要。
La vie d’Amélie n’est pas drôle. Sa mère est morte, victime suicide
d’une touriste haut des tours de Notre-Dame, et son père, déjà
distant avec elle, a reporté toute son affection sur son nain de jardin. A
vingt-deux ans, serveuse dans un bar de Montmartre, Amélie passe
son temps à observer les gens et à laisser courir son imagination.
爱美丽的一生并不好笑,她的妈妈死于一名去巴黎圣母院参观的自杀游客,她的爸爸也远离她,把全部的爱放到了他的小花园上。在二十二岁时,作为一名服务生,爱美丽在观察人们生活和放飞想像中渡过了她的时光。
Une comédie de Jean-Pierre Jeunet qui est romantique, et pleine de charme. On ne peut que fondre devant la délicieuse Amélie Poulain . On va dans l'originalité dans ce film, une histoire simple, mais tournée, réalisée d'une façon si peu commune, on retrouve un air frais qui fait bien. Ce film va faire connaitre Audrey Tautou dans le monde entier, ce qui est bien pour le cinéma français.
这部电影充满了浪漫和魅力,我们不能自己在如此美妙的电影前,我们走到这电影的原点,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被用如此普通的方法实现出来,我们像发现了新鲜空气一样而感觉很好。这部电影让全世界认识了audrey tautou,对法国电影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⑽ 谁给我一篇法国电影Le papilon的英文影评
寻找心中的伊莎贝尔蝶
伊莎贝尔蝶,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月蛾,每年只飞十天,从五月底到六月十日。
——题记
爱乐莎是个长着浓密的红头发,鼻子有些塌,薄薄的嘴唇,脸上长满雀斑的的小女孩,有着无比乖巧的笑容。她的未婚妈妈经常忽略她,夜里醒了,喜欢自己打篮球,砰砰的声音,穿透地板,吵到了楼下的住户朱利安。
朱利安是个喜欢收集蝴蝶的老头,须发皆白。镜头慢慢摇过他的房间,里面有着大量的蝴蝶标本,桌子上放着一张全家福,看得出来是一家三口,老两口中间是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书桌上放着一本书,《伊莎贝尔蝶的秘密》。
爱乐莎放学后,她妈妈没有回来,她一个人在小店里玩电子游戏。朱利安叹了叹气,把她领回自己的家。爱乐莎骄傲而快乐地对他说,“明天我会和妈妈看电影”,“她会等我放学后来接我,我们会去看电影,然后去麦当劳”,而且强调,“就我们两个”,阳光斜斜地照在她快乐的小脸庞上,像个小精灵。
但是第二天爱乐莎的妈妈忘记这个承诺了,小女孩无比失落。她无意中得知朱利安要去山里寻找伊莎贝尔蝶,悄悄地缠上他,渴望能够与他同行。朱利安想把她送到警察局,小女孩怯怯地问,我要进监狱了吗?
老人告诉她,小孩是不会去监狱的,警察会把你送回家。
小女孩继续软磨硬缠,到底打动了老人。朱利安决定带上这个小麻烦,事先对她声明,如果她犯错误的话,她就要马上回家,坐车,乘火车,或者飞机,甚至必须的话,用邮寄的方法把她打发回家。
爱乐莎极干脆地答应了。于是,老人和小女孩踏上了寻找伊莎贝尔蝶的路。爱乐莎的妈妈则在发现她不见后,找她找得要疯了。
老人和小女孩之间展开了有趣的交流。他威胁小女孩不许叫他爷爷,否则就把她单独留下,但是他也会慢慢向小女孩解释一些名词,如干草剁、煤炉,会把小女孩爱吃的西芹沙拉给她,会耐心地讲故事给小女孩听。小女孩抱怨老人不会照顾小孩,但更多的时候,她会喋喋不休地说话,不停地问一些问题,噎得老人只能翻白眼。
途中他们遇到美景,遇到不同的人,老人的睿智,小女孩的天真无邪,时时都会听到一些妙语。他们一起唱歌,一起捉蝴蝶,一起分享大自然。
老人在山中的一户淳朴人家的家里,对着男主人说出了他的秘密。原来他喜欢蝴蝶是因为他的儿子,寻找伊莎贝尔蝶,也是为了他的儿子。他儿子,那个英俊的小伙子,在很年轻的时候,因为得了忧郁症而自杀了,临死之前他的要求是,想看到伊莎贝尔蝶。
后来经过小小的插曲,他们都从美丽的大山回到了城市。
爱乐莎的妈妈和朱利安老人坐在椅子上,看着爱乐莎快乐地打篮球。她说,我不明白,为什么她会这么喜欢打篮球。
老人说,不幸的孩子会希望快点长大。
他告诉年轻的妈妈,说,一个称职的母亲,应该懂得安慰,拥抱和亲吻她的孩子。
他告诉爱乐莎的妈妈,应该告诉爱乐莎,你爱她。
爱乐莎的妈妈:她知道我爱她。
老人反问:如果你确认她真的知道,那你觉得她会做所有的这些事情吗?
这些话,也是老人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的,他那么爱他的儿子,他责怪自己没能适当地表达出他的爱,但是后悔已经没有任何用处。
他告诉孩子的妈妈:我也是,从来都没有把这三个字成功地说出口。
年轻的妈妈走过去,叫住正在快乐地打篮球的爱乐莎,亲吻她的小脸蛋,亲了又亲,小女孩轻轻地侧着头,有些羞怯,又充满甜蜜地抱着她的妈妈,嘴角上荡漾着笑容,能让人融化。
亲爱的,请亲吻我的脸庞,请告诉我你爱我,请你爱我如珍宝,在我们彼此相爱的时候,在我们还有能力爱的时候。
影片的最后,伊莎贝尔蝶慢慢地破蛹而出。爱乐莎小小的手捧着它,在天台把它放飞。蝴蝶向星空翩翩飞去,老人说,伊莎贝尔蝶飞到那个已经等它很久的人那儿去了。这句话,虽然老人说的时候是欣慰的,但是却让我难过得心脏绞痛成一团。
小女孩悄悄地告诉老人,她的妈妈,名字也是伊莎贝尔。
老人也对她耳语说,那我们都找到了我们要找的。
一大簇白蝴蝶飞来,剧终。
Ps,影片里大段大段的对话充满童真,片尾曲里的儿歌更是好玩,大自然的美景如画般美丽,整个故事弥漫着温馨,适合带上小孩,或者是与爱人,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一起分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