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法国电影影评2000字

法国电影影评2000字

发布时间:2023-02-18 14:26:16

A. 求法国电影《蓝白红三部曲之蓝》的观后感 2000字左右 需要2篇...谢谢大虾们...急要...

基耶斯洛夫斯基自称是“专业的悲观主义者”,他的悲观在于深刻的怀疑与反思,而他的专业则体现在他怀疑与反思的是人类精神世界永恒的困惑。《三色》探讨的是三色所象征的自由平等与博爱,导演没有从政治、社会的角度出发,却是着眼于现代社会个体生命的细微感受,忧伤或欢喜,屈辱或尊严,低头神伤或泪眼朦胧隔窗相望的的姿势,都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有可能经历的细小感触。
蓝色象征着自由,失去亲人的朱莉失去了家庭同时也失去了义务,生活优渥,没有责任,有着新鲜爱情的无限可能。这样的朱莉理所当然是完全自由的,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却向我们展示随这自由而生的束缚,他探讨的不是自由,而是自由的缺失:朱莉被往日的情感与记忆所囚困,无法脱身,她所作的所有便是无所作为,她拒绝去墓地,拒绝看旧照片,扔掉亡夫留下的曲谱,拒绝知道有关亡夫的消息,甚至拒绝哭泣。婆婆与她拥抱,那么用力地哭泣,朱莉问她为什么这样哭泣,她说,因为你不哭。
“在某种意义上,朱丽处于静态的处境,她不停地等,等待一些事情发生变化。她极度脆弱——因为她决定这样——因此某种意义上,电影只好追随她,跟随她的生活方式和她的举止。”
白色代表着另一个美好而具有魔力的字眼:平等。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此片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中个体地位不平等的故事,却是为了质疑平等对纯粹情感关系的必要性。正如芝华士的广告语无比狂妄却又无比真实地叫嚣的那样,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又是一个令人心惊肉跳不敢正视的事实。卡洛尔因性无能而被妻子抛弃,对妻子的爱令他受尽侮辱,当他偶然发财之时,不仅性能力重新恢复,妻子的爱也随之而来。爱情仿佛由财富与生理条件的平衡为前提,一旦失去平衡,爱情就变成一场沉重的灾难砸将下来。
红色的主题是博爱。瓦伦丁像传说中的天使的那样,美丽而善良,一心想为别人着想。只是,“她一直从自己的角度来为别人着想”。一场车祸让她结识了一直坐在屋子里窃听电话的脾气古怪的老法官。老法官偏激的行为观点对于瓦伦丁生命中一直坚持的爱的原则无疑是一场冲击。哲学家都有点多虑,基耶斯洛夫斯基也一样,他被一个问题苦苦困扰,“我们自己有些东西可以付出的这个事实中就有美的东西存在,可如果我们的付出是为了给自己更好的评价,那么这种美就有了瑕疵。这种美纯洁吗?或者是有点被破坏了?”瓦伦丁无疑就是这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的美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疑问与希望。最终瓦伦丁逐渐理解了老法官,老法官也受其爱的感召,决然地作出了自我检举的决定。
自由平等和博爱是现代自由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哲学家刘小枫称基耶斯洛夫斯基“用对个体命运忠心耿耿的目光深情地注视现代社会中破损的个人道德感觉”,其叙事思想“紧紧盯着不放的个体生命的偶在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乃是现代性的基本问题”。然而影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却又是从这三者的反面开始的。可以说,他所探讨的,都是这三个诱人字眼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及其存在的可能。
光影总如水。朱莉在受伤时总躲进蓝色的游泳池,让水淹没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法抛弃记忆。因此无法自由。
因为音乐一直在响,音乐响起,记忆重生,画面在瞬时变成寂静无声的漆黑,时间静止。只有音乐一直在响,最终终于变成恢宏壮大的合唱,每个人在音符的流转里各自生活,微笑或若有所失,做爱或静静死去,所有人的人生都变成朱莉生命的一部分,朱莉的眼泪终于可以静静流下。之前朱莉的任何作为都无法到达自由,顺应内心的声音而生活是不可能的,你所能做的,只是顺应生活本身。爱是囚牢还是自由?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电影最后庄严而伟大的音乐中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在《白》中,基耶斯洛夫斯基讲述了一个关于平等的故事,但平等并非真正的表现主题,这是一个取得平等的故事,是关于报复的故事。他相信我们应该追求平等,但要明白永远不会完全实现。歌德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又有何决定?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与他有生以来的境遇。这些又岂能是平等如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人大概生来就各有其命运了:生理有所区别,生活的环境也各有差别。有如原本电脑被安装上不同的操作系统,一个个原本应该没有差别的肉体被社会伦理安插进不同的灵魂。更諻论在政治经济因素的作用下,脆弱的情感更有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在《白》中,爱情中个体的尊严完全与爱情无关而与爱情之外的东西如性能力与金钱有关。因不平等而生的屈辱感,却才是爱情的真正面貌。不平等的爱情,或者爱情的不平等,才是永恒平等的东西——对所有人,所有爱情。基耶斯洛夫斯基想说的不是平等的重要性,而是不平等的无法改变。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红》的真正主题是,“人们有时候会不会生错时代?”“我们可能修正老天爷犯下的错误吗?”究竟什么对于他人才是合适的,是让他遵从自己的意志堕落向死亡的深渊,还是让他得救却以放弃自己的选择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为代价?没有谁可以是那个上帝,可以代别人思考,代别人做出选择。而站在大众所认为的正义的立场改变他人,是否又是一种对他人自由权利的亵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悲观在这里暂时止步,他给了《红》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怀疑之外表达了对人性的坚定信仰。
“在不计其数的拨、插、按以及诸如此类的动作中,摄影师按快门的发明尤其富有成效。用手指触一下快门就能将一个事件永久地固定下来。照相机赋予了瞬间一种追忆性的震惊。这种触觉经验同视觉经验联合在一起,就像报纸广告或大城市交通给人的感觉一样。在其中穿行便会给个体带来一系列惊恐与碰撞。在危险的十字路口,一系列神经紧张会像电流冲击一样急地通过体内。波德莱尔说一个人扎进大众人流中就像扎进蓄电池中。不久,为了描述惊颤经验,他称这种人为“一个装备着意识的万花筒(kaleidoskop)”。当坡(爱伦•坡)的“过往行人”还显得漫无目标地东张西望时,当今的行人却是为了遵照交通指示而不得不这样做。因而,技术迫使人的感觉中枢屈从于一种复杂的训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对新刺激的急切需要使电影得以诞生。在电影里,惊颤式的感知成了一个有效的形式原则。那种在流水作业的传送带上决定生产节奏的东西正式电影得以立足的基础所在。”
本雅明的这段话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貌似沉闷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美学特质。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里,主要进行叙事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人物内心世界与外界发生碰撞所产生的“惊颤式的感知”。这一点在《蓝》中表现得尤为出色。
蓝色的光闪耀在朱莉的脸孔上,有一种使人心惊肉跳的忧郁。波德莱尔说忧郁即美。蓝色的光闪耀在朱莉的脸孔上,如同小女孩死之前手中飞扬的棒棒糖纸的光芒闪耀在风中,沈从文说残忍是一种美。这美的残忍的光变成一道沉重的阴影,使朱莉无法从往事中脱身。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蓝色光芒经常是很突然地就闪耀在朱莉的脸上,这突兀的晃动的光芒,正象征了朱莉内心情感的颤抖。自由。自由何在。自由,自由是没有东西可失去的代名词。
此外,在《三色》中玻璃与玻璃的反光成为一个重要的隐喻。无数的玻璃,玻璃与玻璃的反光,这脆弱而坚强的透明而无法逾越的物质正有如影片中每一个人的内心与他人之间的距离。玻璃那种混合了脆弱与坚硬的特质正很恰当地揭示出了人物敏感而矛盾的内心。人物内心情感的隐喻表达与技术手法的完美结合保证了“惊颤式的感知”的“惊颤”度,给观众以一种心灵上的冲击力。
“三部电影讲述的都是一些有某种知觉或感觉的人,一些有魅力的人。”事实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许多电影都是以这种知觉或感觉为基础的,“惊颤式的感知”可以说是整个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价值所在。这种奇异的感知既是电影的表现内容,又是电影与它的观众之间发生感应与传递情绪的基础。比如那一部《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镜子、窗户上、门上和汽车上的玻璃的反光与折射中的“镜中”维罗尼卡与现实中的维罗尼卡同时存在,电影中的人物被一种奇异的心灵感应主导着命运,而光影班驳,金黄色的温暖色调里,我们内心最隐秘的部分,也被一种熟悉而奇异的忧伤与温暖围绕,那新鲜的柔嫩的颤抖的感觉,如灵魂的存在般神秘敏感。
这种“惊颤式的感知”存在于电影人物心灵之中的同时存在于观众与电影人物之间,成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中最终完成它的表达的最后关键。即基耶斯洛夫斯基选取了我们每个人生命和思想中共同存在的最细小最敏感的情感样本,当我们被电影中的人物所感动,也即产生共鸣式的惊颤感知之时,我们其实是被自己感动了。正因为如此,刘小枫才叙说自己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过世时,感到“思想的在世孤单”。基耶斯洛夫斯基正有如我们思想世界里一位不可失去的生活同伴,他的电影熨贴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孤单灵魂,光影之间令我们感受到一点细小却灼热的温暖直抵灵魂深处。而无疑,《三色》正是他众多作品中人文关怀的出色代表。

B. 电影敦刻尔克专业影评2000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三个时间圈分别以故事为圆心按照自己的节奏转动,跑的最快的秒针最早与分针交汇,所以三架战斗机从游艇上空掠过,船长Dawson光靠听就知道飞来的是什么。随后分针也与时针也有了交汇,游艇船长Dawson救起坐在沉船上的陆军Cillian Murphy,陆军说是鱼雷击沉了船,这也是为什么过了几幕代表一周的那圈转的最慢的时间轴才讲鱼雷击中运兵的船。三根指针按照自己的速度时有穿插,最终三根指针重合,三个故事环终止转动。而整个配乐中表针走动的滴答声贯穿全程也完美配合了这种表盘式的叙述方式。第二遍看下来不得不感叹这种精准的时间运用简直比画面表现出的克制还要克制,导演大概强迫症晚期了吧,如果说前几部电影诺兰能够完美的运用时间的话,这一次他则真正做到了把时间可视化,时间是像空气一样存在与周遭却又最不容易被塑造成型的东西,诺兰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在和时间较真儿,但这次他干脆让整部电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表盘呈现在屏幕上,估计以后不干导演的话诺兰会去造表吧……

关于配乐
影片塞得满满的音乐不论对于只看了一遍还是刷了好几遍的人来说都是影片不得不谈的一个方面,这一点当然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这里想说的并不是配乐的合理性或者配乐有多好多不好,而是影片结束前的一个留白,就是Tommy上了火车,对面的人想跟他说话,他却只是缩在座位上睡着了,这几秒是完全没有一点音乐的,或者说完全静音,整个影院的人到这里理论上应该松口气才对,但在这几秒的安静里连周围观众的喘气声音都听不到。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停顿,这让我想到绘画的留白或者法餐精致的摆盘。对于每一帧都塞满音乐的影片配乐来说突然留出一个缺口应该是一件做不好会显得唐突的事,好在这一处时间算的非常精准,三个时间点交汇完毕,表盘停了下来,滴答声停止,大乐章谢幕,不再有紧张的时间压迫感,一觉醒来噩梦已然过去。所以我并不认为这部影片音乐满到溢出来,给观众在激烈情节处足够的试听震撼却又在该停住的地方毫不犹豫地当即停住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

C. 触不可及法国电影影评

触不可及法国电影影评如下:

《触不可及》这部电影刚刚落幕,其中菲利普和德里斯互相救赎,治愈的感觉令我久久无法忘怀。电影以倒叙的手法描述,是跑车飞驰,是随着音乐摇摆,甚至两人要逃开警察的追捕,让人一度误解是一部悬疑类电影,谁知整部电影竟然如此的温馨。

电影中两位主人公是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可恰恰是这样的人——黑人德里斯,却是身患瘫痪的有钱人菲利普最需要的人。德里斯说话直来直往,对待菲利普从不抱以同情心,而像是一个朋友,一个平等的身份去保护菲利普的自尊心。

正如电影里菲利普所说的那样:“这就是我想要的,没有同情心,他总是忘记我瘫痪了,把手机递给我让我接。”

大概,德里斯对于菲利普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他的直接和平等对待而变得温暖,为菲利普的生活带来了色彩。德里斯带着菲利普体验人生,带他体验一个普通的身体健康的人的生活,两人在一起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欢乐,德里斯总有办法使得菲利普哈哈大笑。

也许,这就是灵魂挚友吧,在电影的最后,德里斯为菲利普找到了他的笔友,带给菲利普勇气去面对自己。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遇见那个救赎你生命的人。

电影介绍:

《触不可及》是由尼尔·博格执导,布莱恩·克兰斯顿、凯文·哈特主演的剧情片,于2017年9月8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2019年11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改编自法国电影《无法触碰》,讲述了不幸遭遇事故而瘫痪的有钱人菲利普跟照顾其生活的贫穷青年戴尔之间发展出一段奇妙的友情的故事。

D. 法国电影玛格丽特影评

法国电影玛格丽特影评:

该片先于传记片面世的《玛格丽特》,尽管借用了詹金斯的真实故事,但时代背景和地域的改编让故事更多了一份自由气息。二十年代的巴黎,保守与激进并存,达达主义正兴起,歌剧仍是上流社会的主要消遣,所有改编都那么合理和应景。

这不是部对于梦想高谈论阔的电影,却用梦想这个常出现的词汇点出人的矛盾,有人有能力却甘愿作梦,有人没天分却努力想让梦想成真,玛格丽特并非想实现梦想,而是仅仅希望能够藉由圆梦唱歌让她爱的人注意到她,如此而已。

讽刺的是,当她获得老公的注意时,却因这多年来的谎言重伤倒下,而电影在每个分段都会放上一张照片,每张都是玛格丽特独照,唯有在最后,是张合照,看来格外讽刺。(搜狐娱乐评)

电影结局剧情分析:

当糟糕的开场过去,玛格丽特的演唱居然出现了奇迹,优美嗓音和精准的音准,完美的如同脱胎换骨。可惜这个奇迹,连一个乐句的时间都没撑到。玛格丽特因为嗓子受伤倒在舞台上。真希望影片就停在这个时刻,破茧成蝶,哪怕就此死去,这一刻也值了。

然而这一章节的标题是真相。导演并没有满足观众的私心,他让玛格丽特在医院里醒来,他让医生以治疗名义灌制了玛格丽特的歌声,用最残忍的方法向她揭露了真相。一个女人终其一生的悲剧,是在热爱一件自己无法胜任的事,取悦身边无所回报的人。

导演在这个小丑一般的人物身上投注了最悲悯的同情,悲剧与喜剧奇妙结合,把笑料变成深度的思考,引导我们去正视玛格丽特的热情。终于,观众会发现很难嘲笑一个如此认真对待自己使命的人,尽管她的坚持是如此不合时宜。于是影片本身成了一幕易卜生式的悲剧,为玛格丽特的悲剧而悲伤不止。

E. 触不可及法国电影影评

《触不可及》影评内容如下:

一、影评一

《触不可及》是一个温馨又治愈的小品,又透露着法国的优雅和精致。它没有讲什么宏大的故事,也没有把阶级分化,政治正确讲的多么义愤填膺。导演用异常流畅的人物塑造和精妙的情节,讲出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小故事。

一般来说,碰到这种黑白配的电影,我们都会说它沾了政治正确的光,但在《触不可及》中,我们不会这么觉得,因为它带来的感动和快乐,已经让我们无暇去想象政治正确这几个字。轻松,快乐,温情和友谊就是这个电影最鲜明的特征。

二、影评二

电影《触不可及》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的救赎是自己,只有自己不自卑正确看待自己的高度,才能和朋友比肩而立;同时不管你身处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都需要有一个真心的朋友,朋友之间也需要绝对的尊重,这样你的人生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而和一个人相处,也不能总是看他的外表,样貌,形体,这些并不是这个人的身份证,有时候可能那些你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人才是真正会在朋友有难的时候出手相助的

所以,对人处事一定要先学会深层接触。最终电影的主题也是讲上帝如果让你失去了什么,最终也会用另一种方式补偿你。所以不管怎么样,人生总还是有许多的你不知道的人和事在等着你,在生活对待别人的时候都应该考虑一下,不能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希望每个人最后都会有一个正确的人在等待你。

F. 爱是永恒法国影评

电影《爱是永恒》改编自法国作家艾莉丝费尼的小说,描述三代法国女人的生命历程,谱出一部跨越百年的绝美史诗。

电影主要讲述了十九世纪末,正当青春年华的女主范伦婷爱上了朱勒斯,两人决定组建美好的家庭生活,却遇上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女主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从年轻少女、少妇到年迈的寡妇三个角色,最后去世。

到二十世纪末,一位法国女子不顾一切奔向爱人的怀抱,她是范伦婷的孙女,他们留下了爱情的结晶与传承,百年岁月流转,男人与女人相遇、相恋、相守相离并生儿育女,组建了一个大家族,虽然战火无情,但爱却是永恒不变的。三代法国女人的生命历程,谱出一部跨越百年的绝美史诗。

整个影片就像坐在房间里静静读了一本小说,没有太多对话和音乐起伏,电影的整体色彩、布景、人物服饰都非常美。

G. 巴黎故事的精彩影评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我会说,这是一首献给巴黎的情歌。林林总总二十来个人物,很难讲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如果非要找个主角的话,那这个当仁不让的主角不是别的,而是巴黎这座城市本身。我猜这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就叫做《巴黎》,简单,有力,直接。
法文中的一个单字——Paris,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中文版里面就变成了巴黎故事(正如Australia到了中文里就变成《澳洲乱世情》)。或许是嫌巴黎这两个字太轻,承受不起一部电影的重量?好吧,即便如此,加上故事两个字,也并不会让题目变得高明多少,反而让巴黎从中心词沦为一个偏正短语里面轻飘飘的修饰成分,只告诉观众电影的发生地或者说背景在哪里,重心落在了故事两个字上。而这部电影其实和故事无关,它不讲故事,它讲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如果非要舍弃《巴黎》这样简单直接的译名,那我觉得倒不如翻成《巴黎浮世绘》。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一张当代巴黎的浮世绘。众多小人物带着自己的悲欢离合在这里粉墨登场,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些人,有些彼此认识,有些全然不认识,甚至压根没有打过照面,在电影里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交集。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都生活在巴黎,或者向往生活在巴黎(北非人),巴黎是他们共同的舞台。
我之所以一直对法国电影怀着一种好感甚或说敬意,是因为这些电影往往都很诚恳。它们忠于生活,不刻意制造离奇情节和戏剧效果;不放大苦难,不走悲情路线,也不执著地制造皆大欢喜的结局(happy ending);既不简化生活,也不故意让它变得复杂;既不把生活描绘成一床美好的玫瑰,也不会把它表现为一床狗屎(狗屎——merde是巴黎人的口头禅),更不会通过电影对观众进行道德说教。它们只是努力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有欢笑,有泪水,加上一点法式幽默,这就是生活——C'est la vie,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国人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正因为如此,法国电影往往带有浓烈的人间烟火气味,似乎透过银幕都可以闻得到。
奇怪的是,在中国,这样真实反映生活本身的电影往往会被打上“文艺片”的标签,而中国观众对所谓的文艺片,向来是不买账或者说不屑一顾的。一部电影若是被归为文艺片,那么也几乎就意味着它在票房上肯定会惨淡不堪。如此这般,大概也就没有几个导演愿意拍文艺片了。如今的中国,电影人都争着搞大片、大制作、大场面,电影院里一年到头也放不了几部电影,还都是所谓史诗片、动作片、战争片、悬疑片、惊悚片,唯独没有真诚的生活片——好吧,我是说他们说的文艺片。也许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实在太沉重了,沉重到我们不愿意在电影院里在看到真实的生活。
而对于我来说,我之所以看电影,就是因为我想知道这个世界上,别的人都是怎么活着的,并从他们的人生里反观自己的生活。可是很显然,在中国,我并没有太多精神上的同伴,其明证就是在13亿人口泱泱大国,1000多万人的首都(还是文化中心呢),居然撑不起一家——哪怕是仅仅一家艺术影院。

H. 爱是永恒法国影评

《爱是永恒》改编自法国作家艾莉丝费尼的小说,描述十九世纪末,正当双十年华的范伦婷爱上朱勒斯,两人决定共组美好家庭,却遇上世界大战爆发。

三代法国女人的生命历程,谱出一部跨越百年的绝美史诗。十九世纪末,正当双十年华的范伦婷爱上朱勒斯,两人决定共组美好家庭,却遇上世界大战爆发。二十世纪末,一位法国女子不顾一切奔向爱人的怀抱,她是范伦婷的孙女,他们留下爱情的结晶与传承。

百年岁月流转,男人与女人相遇、相恋、相守并生儿育女,谱成一部家庭史,战火无情,唯有爱能永恒。

《爱是永恒》是由陈英雄执导,贝热尼丝·贝乔、奥黛丽·塔图主演的一部爱情、家庭类型影片。

虽然改编自小说,但整部影片都展现出了爱的强大,女性的力量。

I. 急求法国电影《邮差》影评

《邮差》故事的背景是50年代席卷全球的共产主义浪潮,聂鲁达1945年当选为智利国会议员,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1946年后被迫流亡,直至1952年回国。在聂鲁达的影响下,马里奥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政治集会,正当他被主持人邀请上台朗诵献给聂鲁达的诗歌时,会场产生了骚乱,并遭到警察镇压,他不幸身亡。因而,在剧末,聂鲁达数年后再次回到当年流亡时居住的小岛时,只见到了贝特丽丝以及她和马里奥所生的儿子,一个根据聂鲁达命名的男孩——帕波里托。

这部影片的某些段落令我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名著——《金玫瑰》,特别是马里奥向聂鲁达学习如何写诗——更确切地说,是如何创作暗喻——那些段落,完全就是《金玫瑰》的风格。比如:马里奥说,我想做一个诗人,聂鲁达告诉他,你试着一个人沿着沙滩散步,走得越远越好;聂鲁达让马里奥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渔网,他脱口而出:悲伤——这是一个让我无比意外的形容词,但是看到影片里那些年老而干瘦的渔夫们的生活,又会觉得用这个词来形容渔网是那么的贴切;马里奥在屋子里冥思苦想着暗喻和诗句,镜头的另一边,他的父亲在很仔细地舔一口锅...

电影青年们对聂鲁达的扮演者Philippe Noiret必定不会陌生,他就是天堂电影院里那个放电影的老头,那个目盲却又洞悉一切的先知。在那部影片的结尾,他为多多拼接起来的接吻镜头深深地感动过我这样的电影青年;而这部片子的结尾,却是诗歌爱好者马里奥为他录制了小岛上最美丽的一些东西:第一,卡拉第索托的海浪声,小的;第二,海浪,大的;第三,悬崖上的风;第四,吹过丛林的风;第五,我爸爸伤心的渔网;第六,教堂的钟声,女士的忧伤,还有牧师;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夜空;第八,帕波里托的心跳...这一切,只是因为聂鲁达曾经让他说一些岛上漂亮的东西,而那时的马里奥是这样回答的:贝特丽丝.卢梭。

不可否认,马里奥已经成了一个诗人。

当然,在这部影片中不得不提一下贝特丽丝.卢梭美丽的胸部,个人感觉,要比莫妮卡.贝鲁奇更加的迷人(影片放到38分钟左右第一次出现的胸部绝对地令人倾倒)。我以为,贝特丽丝的胸部是影片的一个关键,是马里奥产生诗歌灵感的源泉,因此,女演员的选择就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众多中国导演所没有意识到的一个关键的问题。试想,对着章子怡那张冷冰冰的face和扁平的咪咪,你怎么可能让一个憨厚的渔民之子、一个此前从未接触过诗歌的人,从嘴中喃喃道出这样美丽的诗句:

你的微笑像蝴蝶一样飞过你的脸庞;
你的笑像一朵玫瑰花,
未出鞘的矛,清澈的水
你的笑像银色的波浪...

贝特丽丝的姨妈也是片中一个重要的配角。她几乎完全是一个王尔德式的人物:粗壮的身材、恶劣的面容、庸俗的心灵,吐出的却是隽永的妙语(至少我听上去很隽永)。比如说,当贝特丽丝被马里奥的暗喻打动心灵的时候,她说,当一个男人的话感动你的时候,他很快就会动手的了;她还说,话语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我宁愿酒吧里的一个醉汉摸你的屁股,而不是一个家伙说什么你的微笑就像一只蝴蝶;贝特丽丝纠正她,是我的微笑像蝴蝶一样飞过我的脸;她说,苍蝇也飞,道理是一样的,到了床上,什么人都一个样,无论是诗人、牧师、还是共产主义者!简直令人笑翻肚皮。当聂鲁达离开意大利后,数年没有音讯,她总是说,鸟儿吃完了就走了,不再回头。

此片是一部翻拍之作,导演把聂鲁达和邮差之间的故事移到了50年代和意大利,不知道是否是为了政治背景的需要。影片、或者说剧本令人不满的地方在于,把马里奥对聂鲁达的崇敬之情上升到了一种几乎是个人崇拜的地步。聂鲁达是较早地介绍到中国来的国外诗人之一,我猜想除了他的诗艺之外,其间不免有他的亚非拉背景以及共产党员身份的因素,甚至,我猜想,他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其政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也不能低估,毕竟,在拉美作家群中,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比起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来,要微弱许多了。聂鲁达的诗我读的不多,印象中以情诗为主,早年没有投入,现在就更加不符合我的趣味了。

阅读全文

与法国电影影评20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