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德军占领的卢浮宫2015年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路易多·德·朗克桑主演的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jxQMJS0LouZtrho2Zvq6yA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是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执导的剧情片,路易斯朵·德·兰切萨、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本杰明·乌策拉特、文森特·内梅特、约翰娜·科塔兹·阿尔特斯等主演,于2015年11月11日在法国上映。
Ⅱ 索科洛夫的作品有哪些
索科洛夫的影片在前苏联曾引起极端对立的意见,有人认为他的新电影语言是现代作者电影的又一个高峰,有人则指责他矫揉做作而又生硬地重复西方先锋派的电影道路。但他在欧美国家是评论界的宠儿。80年代末,电影制作环境相对宽松以来,他表现得十分活跃。 1989年,他将《包法利夫人》创造性地改编成《拯救与保护》,其作品的典型主题和特征都出现在这部影片中:宗教思想,灵与肉的剧烈斗争,对死亡的迷恋,以及细致的心理物理学。同年推出的《日蚀的日子》则以对人类苦痛尖锐凄凉的刻画令人心惊。两部影片都具有极端诗意的影像和对人类境遇苦难一面的执着探索。
作品
精神上的压抑与苦闷在他接下来的三部曲《第二层地狱》、《卡门》(《石头》)、《呢喃语页》中更为明显。而1996年的《母与子》(Mother And Son)则成为他迄今最受好评的影片。通过滤光镜和广角镜的使用,索科洛夫把他在影像上的唯美追求发挥到了极致。这部几乎没有情节的电影以对一位行将就木的母亲和其子在她的弥留日子里生活的描绘,成为导演对生死以及精神问题的象征性冥思。三年后,索科洛夫延续对人大限来临之前状态的表现,这就是他的“死亡三部曲”,均以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为主角。《莫洛赫》的主角是希特勒,他以自己个性化的观念将其塑造为“莎士比亚样式的现代历史人物”,视线直抵与政权机器相对立的人性深处,该片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去年他参加戛纳的《金牛座》则以列宁为主角,将焦点从政治历史背景移向人物内心世界空虚的黑洞。
Ⅲ 塔可夫斯基的精神继承人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当代俄罗斯影坛最重要的导演,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的精神继承人。在大师的推荐下,他进入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工作。但大部分他的早期作品在制片厂内部遭到了消极评价。
改革前,几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映,这使他一度转向纪录片创作。直到80年代末,他才进入了国际观众的视野。先是他于1978年完成的故事片处女作《孤独人类之声》在卢卡诺影展上获奖,此后他的作品得到了持续的关注。2011年,凭借《浮士德》获得威尼斯“金狮”大奖,来到了事业巅峰。
作品赏析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2015)
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继《浮士德》获得威尼斯金狮奖之后的又一部新作。《占领下的卢浮宫》旨在探讨“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索科洛夫本人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对于博物馆之类的场地再熟悉不过。他2002年的作品《俄罗斯方舟》就是全部在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摄制,并且全片只有一个完整的长镜头。
浮士德(2011)
影片改编自歌德名著,启用德国演员、用德语拍摄,在德国和冰岛取景拍摄,是索科洛夫“权利”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之前三部分别是关于希特勒的《莫洛赫 Molokh》,关于列宁的《遗忘列宁 Taurus》和关于日本裕仁天皇的《太阳》。《浮士德》讲述才华盖世的学者浮士德,因为科学知识对宗教带来的限制,对生活丧失了耐心和渴望。于是在魔鬼莫菲斯特陪伴引诱下,为了能够拥有貌美年轻的女孩玛格丽特,签下出卖灵魂的契约,并踏上一条地狱之路。
亚历山大(2007)
1999年,第二次车臣爆发,无论处于何种目的,然战火所到之地,生灵涂炭,凄惨荒凉。
年事已高的俄罗斯老妇人亚力山娜(Galina Vishnevskaya 加利娜·维希涅夫斯卡娅 饰)独自踏上路程,从家乡远赴车臣的军营探望7年未见的孙子丹尼斯(Vasily Shevtsov 饰)。丹尼斯如今已荣升为陆军军官,祖孙俩情深意笃,却无法回避岁月和理念所产生出来的隔膜。亚力山娜独自步出军营,放眼望去,满眼尽是破败和凄凉……
第二层地狱 (2006)
年轻男子面临敬爱父亲的突然去世,伤心的他只能独自承担处理父亲后事的责任。
太阳(2005)
影片聚焦于昭和天皇裕仁,描绘了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日本。
在美军的空袭下,东京已成为一片废墟。昭和天皇送走了妻儿,自己在地下防空洞中处理国务。在御前会议上,陆军大臣表示,士兵们虽然忍饥挨饿但依然士气旺盛,军队已经做好了在日本本土进行决战的准备。而天皇则咏诵了明治天皇一首表达和平之心的小诗,暗示自己有意投降。
在紧迫局势和孤独的中压中,天皇只有在鉴赏海洋生物标本时才能放松心情。
一天,天皇在午睡中梦见了东京遭到大规模空袭的景象,从恶梦中醒来后,他坐到书桌前给皇太子写信讲述战败的原因。天皇认为战败是由于国民过于自信,轻视美军,此刻将领们只知士气高昂却无视军备匮乏。停下笔,他取出皇后和皇太子的照片,亲了亲照片上的家人。接着又拿出一本好莱坞明星的相册翻阅,天皇若有所思的目光驻留于卓别林扮演希特勒的照片上。
昭和天皇如约会见了美军将领麦克阿瑟,这位“神的后裔”做出了决定日本和自己未来的抉择……
父与子(2003)
父亲与儿子长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仿佛与世隔绝般沉浸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被回忆和日常仪式所填满。有时他们看起来就像兄弟,有时甚至像一对恋人。儿子亚力克斯走上了一条和父亲一样的道路,进入了军校。他喜欢体育运动,还有了女朋友。但是情人之间却总有点隔阂,女友似乎在暗暗嫉妒亚力克斯与父亲的亲密关系。尽管亚力克斯心里明白所有的儿子总有一天终将离开父亲,开始自己的生活,他的内心仍然充满矛盾。亚力克斯的父亲也清楚他或许应该去另一座城市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娶一位新太太。但是,谁又能减轻亚力克斯梦魇中的痛苦呢?从来没有哪对父与子之间的爱如他们这般深厚。
俄罗斯方舟(2002)
这是一部用数码技术拍摄的影片,描述一位当代电影人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1700年前圣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宫殿里,同时周围的人都无法看到他。和他有同样经历的是一位来自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官,这一奇遇使两人开始了一场历史的漫游,目睹了俄罗斯千年来的风云变幻。他漫步在宏伟壮丽的宫殿里,见证了彼得大帝用鞭子狂怒地抽打他的将军、凯瑟琳女皇的私人生活、以及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后的晚餐、还有1913年最后一场辉煌盛大的皇家舞会。在他们的时间旅行逐渐展开之时,两人之间也不断就俄罗斯的历史文化问题发生争执:侯爵秉持西方对俄罗斯爱恨交织的传统感情,而现代电影人却反思和质疑着他祖国的过去和现在。
遗忘列宁(2001)
本片描写了列宁生命中最后一年半的生活。他躺在乡下的府邸里,被拥挤、先闹和毫无实际意义的关心包围着。这座房子里的每一件东西都属于国有财产,指派的护卫和妻子一起看护着他。继承者正在等待他的死亡。尽管病情仍在恶化,他心里还是很清楚: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他的身体目前十分虚弱,并感到意识正在逐渐消失。但不管怎样,他的意志都不回放弃自我。这是一种不断战斗的意志,一种对权力的渴望。他回顾自己的一生,他想要改变什么?后悔过吗?
本片把列宁放到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让观众看到一个没有伟人光环围绕下的一个濒死的普通人的生活。
旅程挽歌(2001)
这是一段由导演的思想、文字与画面、声音共同碰撞激荡的旅程,在流畅中持着严谨的态度,充满想像却真切万分。从落叶凋零到云霭变色,从雾中风景到冰天雪地;望弥撒的虔诚、孩童受洗的认真、若有所思的传教士、滔滔不绝的咖啡店男子……跟随着镜头的转换,导演带领我们冷眼旁观、深谈浅论。片尾一段在荷兰鹿特丹博物馆的众多画作间轻灵跳跃的戏码,可说是《创世纪》的前身,亦是索洛科夫对艺术美学完美追求的呈现。
莫洛赫(1999)
一座不吉利的要塞高踞于云端之上,一个裸体女人独自在它宽广的平台上跳跃。她知道处于监视之中,随便地向望远镜挥手。不安宁地伊娃等候着她心爱的“阿迪”的到来。隔离隐蔽地的单调的平静被元首和他的随从:得力助手马丁鲍曼、宣传专家约瑟夫戈培尔及其爱妻玛格达的到来打破。24小时的会谈和置身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生动景色中漫步,一切似乎都秩序井然,即使这是在1942年的春天。但一个女人的混乱和一个人类本性无能的男人的复杂搅在一起,使得伊娃像她的男人一样暴烈,她是胆敢向元首对抗的唯一声音。
除了这些作品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还有《生命挽歌》及《对话索尔仁尼琴》等作品都获得了比较多饿赞扬。
而他具有光彩而诗意的影像、深邃而激烈的感情和飘忽的空间与时间感的电影风格。迄今拍摄过超过三十部长片、纪录片和短片的索科洛夫,倾其一生以电影语言探索和追寻人生的根本经验。
Ⅳ 跪求末日杀手1993年上映的由 刘卫华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末日杀手1993》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KdsWSuUbY-Ct_6rnofvSJA
二战结束前夕,中国东北。日本为挽回败局准备刺杀苏联大将索科洛夫。地下党员关少宏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被日军指派为刺杀行动的向导。在刺杀行动中,关为掩护索科洛夫,暴露了身份。苏军上校林一清对关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将其押往长春司令部。途中遭袭。关奋力搏斗,将林从日军秘密基地中救出。关劝说日军投降无效,为阻止企图驾驶装满炸药的轰炸机逃离的日军,关站在跑道上,点燃了捆绑在身上的炸药导火索,与基地共殁。
Ⅳ 苏联六名女狙击手狙击伪装成苏军的德军的电影是什么名字
那是2013年上映的俄罗斯电影《Цель вижу》(目标可见)。
《目标可见》
导演:叶夫根尼·索科洛夫
编剧:叶夫根尼·索科洛夫
作曲:奥列格·维乐雅多
摄影:谢尔盖·格鲁季宁
演员:Александра Булычёва, Эльвира Шияпова, Елена Цыплакова, Сергей Удовик
时长:89分钟
上映:2013年
Ⅵ 为什么美国人拍不出索科洛夫的电影
美国人拍摄的二战电影讲究真实效果,尊重当时真实的背景资料。客观的角度拍摄电影。而中国拍摄的关于抗日的电影,参杂了太多主观色彩,背离当时的真实背景资料。当然,这也有着国家文化政策的管制结果。拍摄的电影是八路军在影片中的死亡率必须低于日军的死亡率;不可过多渲染日军的真实战斗力,等限制因素。其实,在当时的二战中,大部分日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顽强的,因为他们崇拜武士道精神,对于死亡并不恐惧。
Ⅶ 求 罪恶 Il peccato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 罪恶 Il peccato 》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8R75U2O-s89BKAqS5Fgpeg
意大利电影公司RaiCinema将制作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新作。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新片,将以非常规的历史为基点,展现斯大林、希特勒、墨索里尼、丘吉尔在二战开始前的虚构对话,揭示他们对人性、世界的看法。
Ⅷ 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哪个人
题主所问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
上图:电影《一个人的遭遇》剧照,人物为索科洛夫(中)
在小说家的安排下,几乎所有与战争相关的苦难,无不例外地降临在索科洛夫身上。 索科洛夫的行为中贯穿着苏联人的精神,却不是一个“典型化”了的苏联人。因为他的存在不是为了表现全体, 而是为了突出个人在某一特殊时期思想、行为的状态。 他身上充满了戏剧性的因素,思想和行为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化倾向。
唯其如此,体现在索科洛夫身上的美德才是全人类的, 读者才能穿越时空对他的苦难感同身受,并给予最大限度的同情。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索科洛夫是“极端典型化”的产物。他身上体现的不是普通苏联人的特征,而是苦难的苏联人的集合。
追溯索科洛夫的整个人生,不难发现,这是他“一个人”的旅程。 在小说的前几页,他说:“抽烟也罢,死也罢,一个人总很难受。 ”令人心酸的是,索科洛夫的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着“只剩一人”的悲惨遭遇。 在饥荒的1922年,家人全都饿死,“只剩下我一个人”;战争到来的 1942 年,他离别了妻儿,第二次“只剩下我一个人”;在一次冲锋后,他被俘虏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第四次“只剩下我一个人”发生在逃跑时,孤立无援;与米勒的对峙,在死神面前一晃而过又是“只剩下我一个人”;冲过火力点回到本方阵地时,还是“只剩下我一个人”;第七次感觉“只剩下我一个人”是在得知妻女的死讯之时;最后,儿子阿拿多里在胜利之日的死,给了老索科洛夫最后的打击,他实实在在地“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索科洛夫过于戏剧化的人生概要, 说明肖洛霍夫在创作这篇小说时,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化”的创作手法推向极致,客观上塑造了一个“非典型”的人物,一个“绝不普通的苏联人”。作者以索科洛夫一人之身承载一个时代的苦难,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带给读者强有力的震撼。 不过,这又损伤了小说的品质,因为真正的艺术总是回避过于离奇的故事。
“不完美”的《一个人的遭遇》当然,这并非一篇没有缺点的作品,象肖洛霍夫的早期作品有着自然主义的缺点一 样,成名作中也有一些自然主义毛病,这篇作品的某些情节也掺杂着一些自然主义因 素。
作品中对战争描写也的确有些感伤色彩。此外,这篇作品描写人民对战争的支援也不够。然而纵观会篇,《个人的遭遇》 仍不失为一篇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辉的作品, 一部有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作品。
Ⅸ 苏联六名女狙击手狙击伪装成苏军的德军的电影是什么名字,不是这里的梨名静悄悄!
应该是目标可见或阻击目标,问题就是找不到资源下载或在线看…唉
Ⅹ 前苏联电影,二战时期苏联女子高炮部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目录[隐藏]
书籍介绍
作者介绍
书摘介绍
荧屏再现
影片简介
电视剧简介
[编辑本段]书籍介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1]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受到部队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级时,卫国战争爆发,他志愿奔赴前线。1943年负伤,伤愈后进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1948年毕业,任工程师。1956年结束军人生涯,进了著名剧作家包戈廷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卫国战争题材、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其中以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显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枪》、《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虚实往事》,剧本《军官》、《我的祖国,俄罗斯》,电影脚本《例行的航程》、《漫长的一天》以及与K·拉波波尔特合著的《军士们》和《军官们》,自传体中篇小说《我的骏马奔驰》等。
瓦西里耶夫是从创作剧本、电影脚本开始写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戏剧和电影的特色,结构严谨,情节紧张,语言简洁。由于作者立意高,创作手法独辟蹊径,故而他的作品总能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激情动人心魄。
[编辑本段]书摘介绍
第一章
在171火车站一带,能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保持完整无缺的,如今只剩十二户人家,一个消防棚,以及一座又矮又长、本世纪初用圆石砌成的仓库了。水塔在上一次空袭中倒塌了,往来的火车已不再停留此地。虽然德寇停止了轰炸,但敌机仍每天在车站上空盘旋骚扰。指挥部为了应变于万一,依然在这里配备了两架四管高射机枪。
这是一九四二年五月。车站以西,敌我双方掘壕深达两米,终于展开了阵地战(每逢潮湿的夜晚,打那儿不断传来隆隆的炮声);东边,德寇夜以继日地轰炸着运河及穆尔斯曼克铁路;北面,双方为争夺海路而进行激战;南方,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仍坚持着浴血战斗。
而这里简直成了疗养胜地。士兵们由于无聊和寂静,简直是泡过澡堂子一样,浑身松软无力;更何况那十二户人家里,想方设法酿造私酒的小娘儿们、小寡妇还真大有人在。这伙士兵初来此地,头三天先吃饱睡足,摸清情况;到了第四天,开始闯家进户去吃生日酒。自此以后,当地上等私酒那股子浓郁的香味,在车站上空就再也吹散不尽了。
火车站的军事运输指挥员,成天阴沉着脸的瓦斯科夫准尉,开始一再往上打报告。等到报告递到第十份,上级照例先对瓦斯科夫劈头盖脸臭训一通,然后再撤走那半排寻欢作乐得晕头转向的士兵。这以后,军运指挥员可以凑凑合合地对付上个把星期,然后又重复了老一套。弄到后来,准尉只好把从前的报告重抄一遍,只需要换一下数字和姓名就成了。
“你简直在胡闹!”少校接到一份又一份的报告,只得亲自赶来,所以火冒三丈:“成天打起什么报告来了!你不像个指挥员,倒成了耍笔杆子的了!……”
“请您派一些不爱喝酒的人来。”瓦斯科夫一再重复,尽管他每逢遇到一个大嗓门的上级都有点发憷,可是仍旧像个教堂工友似的,嘴里嘟嘟哝哝地:“找点不爱喝酒,还有……关于女性的问题,也请考虑一下。”
“要派些老神父来?”
“您心里明白,”准尉小心翼冀地回答。
“好吧,瓦斯科夫!……”一向严厉的少校勃然大怒,“就给你派些不爱喝酒的来,女人的问题也会适当考虑。不过,你可要小心,准尉,假如你连这批士兵也应付不了……”
“是,”军运指挥员呆头呆脑地答应着。
少校临行时带走了那些经不起诱惑的高射机枪手,并且再次答应瓦斯科夫,一定会派些见了裙子和私酒扭头就跑,而且跑得比准尉自己还快的战士来。但是,看来要兑现这个诺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三天过去,还不见一个人影。
“问题不那么简单呀,”准尉对他的女房东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讲,“两个班——差不多就得二十个不爱喝酒的。就是把全军抖搂遍了,——我看也不见得……”
然而,他的担忧看来是没什么根据的,次日清晨,女房东就跟他说,高射机枪手到了。女房东的话音有点怪怪的,可准尉刚刚睡醒,迷迷糊糊的没有发觉,只顾打听那件让他提心吊胆的事了:
“有指挥员一起来吗?”
“不像是有,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
“那就谢天谢地!”准尉惟恐别人抢走他军运指挥员的职权,“分权夺利——那是最糟不过的事啦。”
“您也别高兴得太早,”女房东微微一笑,样子显得很诡秘。
“高兴?那得等打完仗,”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一本正经地说,戴上军帽径自走出门去。
这回他可真吓傻啦:门外站着两列睡眼惺松的姑娘。起初,准尉还以为自己准是睡糊涂了,使劲眨巴眨巴眼睛,等定睛一看,这些个战士的军装上某个部位确实是高高地耸起着,这在操典上可没有明文许可,而且那些船形帽下还公然露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发型的绺绺鬈发。
带队的一个女兵,一副干巴巴的嗓音,报告说:“准尉同志,副排长基里亚诺娃中士向您报告:高射机枪独立营五连三排一班、二班前来换防,听候您的命令。”
“原来——是这样,”军运指挥员说,这可完全不符合操典的规定,“这么说,他们可找到不喝酒的啦……”
因为女兵们不愿到别人家里借宿,要在消防棚里搭铺,他挥动板斧干了整整一天。姑娘们搬运木板,放在他指定的地方,一边还叽叽喳喳地像一群喜鹊。准尉一声不响,生怕有损威信,阴沉着脸。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帖,他才宣布:“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驻地一步。”
“去采野果也不行吗?”一个金发女郎马上接碴就问。准尉早就注意她了。
“野果子还没有长出来呢,”他说。
“那么可以去挖野菜吗?”基里亚诺娃好奇地问,“我们没有点热汤喝可不成,准尉同志——我们会瘦的。”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疑惑地瞟了一眼那一件件穿得紧绷绷的军装,不过还是同意了。
“可是不准过河。那种玩意儿,河滩上有的是。”
火车站里一切逐渐上了正轨,但是军运指挥员的心情并不因此感到轻松。这伙女高射机枪手是些爱吵爱闹的调皮丫头,准尉时时刻刻觉得是在自己家里作客,生怕说得不恰当,或是做得不得体;而且现在,再也别想不敲门就迈进屋去,假如他一时大意,立刻就会有一声尖叫冲他迎面扑来,吓得他慌忙缩回脚去。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最害怕的是别人向他暗示,或者拿他开心,说他对女人献殷勤,因此他走起路来总是两眼直盯地面,仿佛他丢失了这一个月工资的钱包似的。
女房东注意到他对这些女兵的态度,跟他说:“您别这么老气横秋的,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她们在背后管您叫老头儿呢,所以您不妨就把她们当一群孩子好了。”
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今年春天才满三十二岁,他决不承认自己是老头儿。他想了半天,得出一条结论:这只不过是女房东为巩固自己的阵地而耍的手腕罢了。因为正是她在某一个春夜融化了军运指挥员心头的冰块,而现在,自然要急于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呀。
每当夜晚,女兵们对准飞越的敌机,八管齐鸣,狂热地放射一通炮火,到了白天就没完没了地又洗又涮,消防棚周围老是晾挂着她们各式各样的破玩意儿。准尉认为这种点缀摆得不是地方,因此直截了当地通知基里亚诺娃中士:
“这破坏伪装。”
“可是有过指令,”——她毫不含糊地说。
“什么指令?”
“有关的指令呗。指令写明,服役的女性可以在任何战场上晾晒内衣。”
军运指挥员哑口无言。咄,这帮该死的丫头!只要你搭理她们——就嘻嘻哈哈地没完没了……
天气暖洋洋的,一点风都没有,所以蚊子也就孳生得挺快,一群一群多得打团,若是手里不拿根树枝扑打,简直寸步难行:拿根树枝嘛,这还行,对军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的。可是过不了几天军运指挥员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得清清嗓子,咳嗽咳嗽,这回倒真像是个老头儿了——可就太不成体统啦。
这事是打那天开头的——在五月炎热的一天,他顺便拐到仓库去看看,霎时间他吓得目瞪口呆:密密匝匝紧紧挤在一起的雪白雪白裸露的身体,蓦然映人瓦斯科夫的眼帘,窘得他满脸通红。原来以班长奥夏宁娜下士为首的一班八名女兵,全都赤条条一丝不挂,正躺在防雨布上晒日光浴呢。她们哪怕是出于礼貌,尖叫一声也好;可是不,她们把脸死命藏进防雨布里,就是不吱声,于是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只好悄悄溜走,简直像一个顽童从别人的菜园子里溜出来一样。从那天起,他走到哪个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就像害了百日咳。
这个奥夏宁娜,他早就注意了。她是个落落寡合的女人,不苟言笑,最多不过嘴角微微一动而已,但眼睛依旧流露出严肃的神情。这个奥夏宁娜可真是个古怪的女人,因此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谨慎地通过女房东去打听打听,尽管他心里明白,这件委托绝不会使她感到愉快。
一天以后,玛丽娅。尼基福洛芙娜撇着嘴对他说:“她是个寡妇,地地道道的女性;您大可去献媚调情一番。”
军运指挥员没搭理她——对婆娘家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他拿起斧头走到院子里——劈柴的时候最适宜思索。该想的事积攒了一大堆,应该理出个道道儿来。
当然啰,最重要的事还是纪律。是啊,这批士兵既不喝酒,又不跟女人调情,这倒不假。可实际上却是一团糟。
“柳达、维拉、卡傅卡——值勤去!卡佳,你是岗哨领班员。”
[编辑本段]荧屏再现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编辑本段]影片简介
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3]A zori zdes tikhiye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主演: Yelena Drapeko
Yekaterina Markova
Olga Ostroumova
Irina Shevchuk
Irina Dolganova
Andrei Martynov
片长: 188 分钟
类型: 动作片 战争片
地区: 前苏联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编剧: 1.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2.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Boris Vasilyev
上映/发行日期:
东德
1973年5月4日
芬兰
1973年12月6日
匈牙利
1973年11月5日
语言: 俄语
级别: Finland:K-12
本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列宁奖金。
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斯-罗斯托茨基参加过战争的电影导演
斯·罗斯托茨基生于1921年,死于2001年,享年80岁。罗斯托茨基走过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在卫国战争中负过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读完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写农村生活的处女作《土地和人》。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如《七级风》、《五月星》等。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充分展示了罗斯托茨基的艺术才华,由著名作家亲自参与改编。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黎明静悄悄》改编。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所涉题材广泛,以卫国战争题材最为显著。他的主要小说包括,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枪》、《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小说《虚实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忆说,他当时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说托付给了罗斯托茨基,他信任这位导演,喜欢他的影片,认为罗斯托茨基经历过战争,是个真正的士兵。
[编辑本段]电视剧简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05)导 演:毛卫宁 张光北
编 剧:郎云
主 演:阿·叶·索科洛夫 特·亚·奥斯塔普 德·布·西蒙年科 斯·阿·格拉德涅娃 叶·格·马尔采娃 (更多)
上 映:2005年
地 区:中国大陆
语 言:国语
颜 色:彩色
时 长:20集
类 型: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