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商品描述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曾是国家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电影,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同样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在经历了分解组合、重新结构之后,今天的俄罗斯电影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并朝着电影、电视、录像一体化的新的市场模式平稳发展。
然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俄罗斯电影经历了重重危机,创作思想混乱,生产水平下降,原有的发行放映体系遭到破坏。在国外电影的猛烈冲击下,国产电影失去了竞争能力,观众流失、市场被占,俄罗斯电影处在发展维艰的地步。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上至国家电影领导,下至电影界人士都在关心讨论的主要话题,也是电影工作者面对的最为迫切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苏联电影曾是世界电影艺术中独树一帜、自成学派的电影流派。它曾以鲜明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和深受观众欢迎的观赏性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否定过去的传统,全面倒向西方。在学习西方、模仿西方的电影创作过程中,由于技术及经济财力的不足,不但不见成效,反而降低了影片质量。为提高电影的艺术水平和观赏力,电影工作者开始向传统回归,讲究叙事语言和影像造型。这些特点已经体现在青年导演的影片之中。
为了方便读者,书后附有“1991年至2003年俄罗斯的主要电影片目”。 书评
本书是一本研究俄罗斯电影转轨过程中得失成败的专著,其所谈论的诸多内容与我国当前影视界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颇值得注意。
该书对俄罗斯电影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电影作为一个产业,在近十多年中经历的危机;二是电影创作经历的题材、样式、风格等的变化。作者通过对影视作品创作倾向、题材风格、影像造型的研究,探索转型期俄罗斯电影的创作规律。
前苏联电影是世界电影艺术中独树一帜的电影流派,它曾经以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观赏性赢得观众的喜爱,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否定传统,走上学习西方、模仿西方的创作道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俄罗斯电影经历了重重危机,影片失去了竞争力,观众流失,市场被国外影片占领,俄罗斯电影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本书对如何提高本国电影竞争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做出探讨,以期尽快“使更多的观众回到影院”。 李芝芳,女,1950年生,艺术学博士。陕西省蓝田县人。197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1986年由国家公派到前苏联格拉西莫夫国立电影学院读研究生。1991年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回国。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工作,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前苏联、当代俄罗斯电影研究。著有《俄罗斯电影透视》一书,并参加了《电影大网络》、《世界电影鉴赏辞典》、《苏联影人录》的编写工作,合作编译的书有《战争题材苏联电影评论汇编》。翻译发表的俄罗斯电影剧本有《胜利日的故事》及《柔情年华》,并就当代俄罗斯电影发表了若干论文及翻译了大量理论文章。 前言
第一章俄罗斯电影经历的危机
第一节前苏联电影改革的失败
第二节电影生产、发行、放映的转型
第三节俄罗斯电影的困惑
第二章电影走出危机的模式
第一节国家对电影的支持
第二节俄罗斯的独立、民营电影
第三节电影走向复兴的尝试
第三章文化思潮与电影创作趋向
第一节“反思电影”:对前苏联社会的否定
第二节社会电影:对现实社会的揭示
第三节战争电影:对战争的不同阐释
第四章意识表达与电影语言风格
第一节作者电影——个人意识的表达
第二节情节剧电影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改编电影的风格探索
第四节喜剧电影的语言迷失
第五章动作建构与银幕人性展示
第一节黑手党电影中的主人公形象
第二节俄罗斯新贵的银幕形象
第三节动作电影中匪徒形象的变化
第六章艺术探索与电影多元化结构
第一节导演结构与创作多元化的体现
第二节米哈尔科夫:帝国风格的电影语言
第三节索库洛夫: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第四节罗戈日金:刺激到幽默的语言变化
附录一:俄罗斯重要影片目录
附录二:参考书目
② 苏联电影有什么样的特质
苏联电影的特质
如果说美国的电影人最关心的是电影的商业性,西欧的电影人最看重的是电影的艺术性,那么,苏联的电影人特别关注的则是电影的宣传作用。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历史时期,苏联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传媒,确实发挥了武装人民、鼓舞人民和教育人民的巨大功能。苏联电影善于从本国文化中汲取营养,借助于丰厚的文学遗产和先进的创作理念,苏联电影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在几代电影工作者卓有成效地努力下,苏联电影以其特殊的品质,在世界电影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与好莱坞电影和西欧电影相比,苏联电影的独特品质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格调端庄凝重,人文内涵丰厚
苏联是一个文学大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厚重的文学传统为苏联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苏联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优秀电影均改编自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电影《我的童年》、《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是根据高尔基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是根据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根据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还有一些电影,虽然并非是根据某部文学作品改编的,但是苏联电影工作者大多接受过优秀的文学传统的熏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优秀的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在苏联,电影剧本的改编是一门专门的学问。电影编剧与文学家一样受人尊重,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正因为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作先导,有厚重的文学传统作依托,苏联电影的文学性很强,人文气息很浓,历史文化积淀也非常丰厚。而那种商业味很浓、娱乐性很强甚至轻飘浮躁的苏联电影是很少见到的。
二、特别贴近生活,教育意义很强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一直指导着苏联的电影创作活动。它的准确内涵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的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在这样的创作原则的指导下,苏联的电影特别贴近生活,也特别具有教育意义。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乡村女教师》、《青年近卫军》这样的作品,在苏联电影中还有很多,它们曾经激励过几代苏联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而那些梦幻色彩很浓的、寓言化的甚至妖魔化的作品,在苏联电影中几乎没有。
三、取材相对专一,弘扬浩然正气
苏联是一个多次经受战争洗礼的国家。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许多荣誉,也给她的人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伤痛。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就丧失了近1/3的人口。正因为如此,苏联电影在取材上相对专一,对于战争的表现特别充分,也特别精彩。如果以题材来分片种,那么战争片是苏联电影当之无愧的第一大片种,苏联电影各个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几乎全是战争片。换言之,苏联战争片的发展史也就是苏联电影史的大致框架和缩影。在这些战争片中,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民族的浩然正气得到了充分的讴歌与弘扬。
概而言之,苏联电影的总体品质是高雅的、优秀的,也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苏联电影是西方电影的一个特殊构成,其特殊性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也存在于电影观念的各个方面。苏联电影所取得的成就,对于丰富西方电影的内涵,提升西方电影的品质,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③ 美国,日本,俄罗斯的电影各有什么特点
美国由于有个好莱坞,所以动作片和科幻片目前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比拟——谁叫人家舍得花钱啊……
俄罗斯现在好像也热衷与拍动作片和科幻片,前一段时间的《无畏上将高尔察克》还有最近的一部科幻片拍得都不错,只是看管英语科幻片突然换俄语的看起来有点不大习惯。
日本片嘛……可能恐怖片还可以,其他片子都不咋滴,尤其是动作片跟科幻片,动作片制作上仅仅只是比韩国的好——韩国的动作片是我看过的最恶心加郁闷的……科幻片嘛——不知咋滴,我看过的日本科幻片感觉上都跟奥特曼差不多,剧情幼稚,演员演技糟糕,打斗场面根本就是奥特曼,永远都是一开始被人狂殴,然后最后就爆发一下子干掉敌人……
个人觉得,还是美国片比较好看,当然这是与日本和俄罗斯比较的。如果是全世界的话,那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片子也很好看。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大制作电影的话,估计美国的应该是最牛的了,例如战争片,动辄就扔好几亿的美元进去拍,不够再补——试想一下,用钱砸出来的战争片能不好看吗?
④ 俄罗斯电影比中国电影优秀么
岂止电影,自17世纪彼得大帝以铁血手段推行西化,俄罗斯文学、诗歌、音乐、歌舞、绘画、建筑、工业、科技跟中国比,都是高富帅对吊丝的差距。别扯理论贡献、美学追求、人性深度,俄罗斯1920年代电影的构图、画面冲击力,大陆导演迄今尚未梦见。
⑤ 俄罗斯电影的介绍
俄罗斯电影必须先说前苏联电影。前苏联电影起步很早,几乎和电影本身发展历史一样。前苏联电影导演爱森斯坦作品《战舰波将金号》至今都是电影学科的教学片。 前苏联电影强调主旋律、宣扬正能量,但又能在正能量中深挖人性内核。不过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电影开始逐渐消失在观众的视线里。俄罗斯影展又让我们欣赏到一些优秀的俄罗斯影片。俄罗斯电影发展到现在,依然继承了前苏联电影的传统。
⑥ 俄罗斯电影历史
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对于俄罗斯的电影给予了额外的关注,除了有一部俄罗斯电影入选竞赛单元之外,还首次设置了一个完全专注于苏俄时期电影的平行单元。
“俄罗斯电影秘史”包括18部在1934年到1974年之间拍摄的影片。8月初,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在对莫斯科进行短期访问时宣布了这一单元的设置,事实上,穆勒本人也曾经参与合拍过好几部俄罗斯电影,例如亚历山大·苏古诺夫的《太阳》。
这一单元的设置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苏维埃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这个阶段在西方几乎是不为人所知的。这一单元既包含经典的、几乎每个俄罗斯电影爱好者都知道的作品,例如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的《快乐的家伙们》(1934)和《伏尔加河-伏尔加河》(1938),也包含相对不那么有名的Ivan Pyryev的一系列作品,如《拖拉机驾驶员》(1939),《养猪人和牧羊人》(1941),《战后傍晚六点钟》(1944)和《库班河的哥萨克人》(1950)等。
所有入选影片中年代最近的一部是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于1974年拍摄的《恋人曲》。他在评论“俄罗斯电影秘史”这一单元时说:“作为全球电影历史的一部分,苏维埃时期的电影是不可磨灭的,对这个时期的影片进行回顾会让世界意识到这一点。它将会显示:尽管处在最严格的审查制度之下,苏维埃的电影仍然是真正的艺术。”
影片名单:
《手风琴》(1934) by Igor Savchenko和Evgenij Sneider
《快乐的家伙们》(1934) by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马戏团》(1936) by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富有的新娘》(1938) by Ivan Pyr’ev
《伏尔加河-伏尔加河》(1938) by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拖拉机驾驶员》(1939) by Ivan Pyr’ev
《音乐故事》(1940) by Aleksandr Ivanovskij和Gerbert Rappaport
《SVETLYJ PUT'》(1940) by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养猪人和牧羊人》(1941) by Ivan Pyr’ev
《战后傍晚六点钟》(1944) by Ivan Pyr’ev
《春天》(1947) by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库班河的哥萨克人》(1950) by Ivan Pyr’ev
《Scedroe leto》(1950) by 鲍里斯·巴尔涅特
《狂欢夜》(1956) by El'dar Rjazanov
《我们善良的医生》(1956) by ?aken Ajmanov
《莫斯科上空的歌》(1956) by Gerbert Rappaport
《拯救溺水者》(1969) by Pavel Ars?nov
《恋人曲》(1974) by 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1903年1月23日生于俄罗斯的叶卡特琳堡。9岁的时候他就成了叶卡特琳堡歌剧院的送报员,他还在那里当过助理化妆师、电工、油漆工和助理导演等。他在叶卡特琳堡的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并于1917年毕业。1917-1920年的苏俄内战期间,他是红军第三队“东部前线”剧院的场道经理。内战结束后,他从叶卡特琳堡工人剧院的导演课程结业,并被任命为叶卡特琳堡地方政府的艺术检查官。他的工作主要是监管剧院,并选出与新意识形态一致的电影。
阿莱克桑德在1921年遇到了爱森斯坦。1921-1924年间他们合作制作了几部话剧,并于1924年联合创作了他们早期的电影《罢工》(1924)和《波坦金战舰》(1925)的剧本。1927年,他们编剧并执导了宣传俄罗斯十月革命的影片《十月》。1929-1933年期间,阿莱克桑德夫和爱森斯坦都被派往好莱坞学习和工作。回到苏联后,阿莱克桑德夫受斯大林的命令拍摄一部美化其形象的电影《International》(1932)。据说斯大林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1933年,斯大林命令阿莱克桑德为苏联人民拍摄一部喜剧,《Veselye Rebyata》于1934年制作完成。强硬路线的苏联评论界最初抨击该片缺少对革命的宣传,影片被禁映了。几经周折,马克希姆·高尔基让斯大林看到了这部片子,斯大林对其非常喜爱,下令解禁。《Veselye Rebyata》在俄罗斯取得了票房上的大成功,并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该片的演员Leonid Utyosov和Lyubov Orlova也因此一举成名。阿莱克桑德的喜剧深深影响了好几代苏联影迷.
⑦ 俄罗斯科幻片电影的特点美国科幻片电影的特点
俄罗斯的多以与黑帮交涉为主。美国的多以“独行侠”的主角人物为主,一般是写未来、动作、谍战等为主的科幻片,这都是从我看的总结的,仅供参考。
求采纳
⑧ 苏俄电影发展史
简论苏俄电影
--用影像记录历史
电影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世界电影史上,苏俄电影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前苏联电影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现象之一,也是世界电影两大学派之一。
世界电影创作的发展为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时代和任务要求创立一种新的电影语言。随着1908年俄罗斯第一部长故事片《伏尔加河下流的自由民》拍摄成功,俄罗斯电影诞生。
俄罗斯电影诞生初期的迅猛发展,为世界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俄罗斯电影人就创造了俄罗斯电影的多个第一。1903年,建成了第一个公司,销售电影器材和影棚;1908年,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1912年,建成第一个摄影棚;1911年—1912年拍摄了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动画片;1919年,前苏联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电影学院。
在这一时期,电影成为了一种宣传手段。20年代初,俄罗斯拍摄的宣传鼓动电影在战后建设及生产中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前苏联电影在内容上,以纪录片的形式表现前线战争,用故事片的方式再现革命斗争。如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母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表达革命主题成为了这一时期苏俄电影的主要特点。
尽管创作题材比较狭隘,但是俄罗斯电影人对电影技术,尤其是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库里肖夫理论”、“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等等都是这一时期提出来的。库里肖夫效应讲究不同的电影镜头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含义,单靠剪辑就能创造场景。爱森斯坦则强调节奏、音调蒙太奇。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电影大师极具实验性的电影创作使得蒙太奇学派成为了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派。
进入三四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前苏联也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前苏联电影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声音进入电影,纪录片《顿巴斯交响曲》、故事片《生路》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1935年,前苏联召开了全苏第一次电影创作会议,为电影发现提出了明显规划。一批表现生活现实的影片走上银幕。《一个女性》、《金山》、《大地在渴望》、《事业与人们》无一不“真实的描写生活的历史的开放的体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确立,使得3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进入了高潮。影片《夏伯阳》在现今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电影创作题材不仅限于革命主题,革命斗争、领袖人物、普通人物、历史人物等等大大丰富了创作题材。《带枪的人》、《肖尔斯》、改编自高尔基“三部曲”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列宁在十月》、《女朋友》、《七勇士》这些影片都更具现实意义。这一期间的电影作品多采用现实题材,以叙事为主,手法比较朴素,注重突出人物形象,演员的作用大大提高。
法国电影新浪潮,日本电影新浪潮,香港电影新浪潮,电影新浪潮似乎成为了很多国家电影步入新高度的一个有力阶梯。前苏联50-60年代,前苏联电影在经历斯大林后期的低谷之后,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形成了新的创作高潮,掀起了前苏联电影的新浪潮。
宽松的政策和思想的一些松动为文艺创作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力条件。首先在文学领域出现“解冻”文学,随即这股风潮便漫延的电影创作中,电影界出现了“粉饰现实”的电影。这场“解冻”运动从胡齐耶夫和米隆涅尔的《滨河街的春天》开始,电影创作革新运动愈演愈烈。一批从战争中归来的电影导演拍摄的战争题材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新的创作力量推动了电影艺术走向变革,形成电影创作新高潮。这一其中的代表作品《雁南飞》、《士兵之歌》、《一个人的遭遇》、《伊万的童年》、《给初生者以和平》、《我住过的房子》都体现出前苏联新浪潮电影导演都上过战场,参加过战争和表现战争中的普通人这些特点。
前苏联电影的发展,历经20年代的革命题材,30年代的现实题材,40年代遭遇战争,50-60年代的电影新浪潮,进入70-80年代后,社会生活稳定,创作平稳,各种流派,各种类型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题材探索也日渐多样化。
当代前苏联电影流派主要包括:思想电影、散文电影、作者电影。
思想电影又称为“思考电影”。以米哈伊尔、谢尔盖为代表人物的导演拍摄出《列宁在1918》、《列宁在巴黎》等电影。
散文电影主要表现当代社会,代表人物胡齐耶夫。散文电影既有散文的风格,又有诗的韵味。散文电影的发展,又从中衍生出“小说电影”和“诗电影”,长篇小说电影代表人物移拉西莫夫。中篇小说电影代表人物舒克申都创作出《有这样一个小伙子》、《你的父亲如兄弟》、《红莓》等优秀作品。诗电影则以帕拉让诺夫、阿布拉泽为代表人物,以《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祈求》为代表作品。
作者电影以塔尔科夫斯基尤为突出,他的代表作品《太阳系》、《镜子》、《潜行者》、《怀乡》、《牺牲》等都被打上了深深的个人色彩。
抛开电影流派,当代前苏联电影创作的题材主要分为“四大题材”,即战争题材、政治题材、生产题材、道德题材。
战争题材的影片表现战争进程的全景式史诗电影,《解放》、《围困》、《莫斯科保卫战》、《他们为祖国而战》等影片都突出了战争题材的影片规模大,事件多,人物多,战斗场面多的特点。
政治题材和生产题材的电影以影片《外来人》、《奖金》、《伊万的快艇》等为代表,其中一些作品不免有点应景之嫌。
道德题材的电影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恋人曲》、《个人问题采访记》、《莫斯科不相信眼泪》,70年代以来,以“积极因素”为主。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又出现了以“批判因素”为主的影片,《辩护词》、《没有证人》、《出嫁》等。
“问题片”《秋天的马拉松》、《个人生活》、《两个人的车站》等也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
喜剧片在前苏联当代电影中得到了新的发展。涌现出《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办公室的故事》等优秀影片。
如今,电影已成为一种“纪实美学”。回顾苏俄电影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苏俄电影的影像记录不仅仅是一段段影像,更是一段段历史。历史深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深深影响着艺术创作。中国近当代历史与前苏联密不可分,中国电影的意识形态也深受其影响。学习回顾苏俄历史,对于把握现今中国电影创作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世界电影的长廊艺苑奇葩数不胜数,苏俄电影始终以它独特的自身魅力为世界电影贡献出一个又一个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