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分)寻求一部苏联二战电影片名
最经典:《莫斯科保卫战》
国家:前苏联 时间:1985年 导演:尤里·奥泽洛夫
主演:米哈依尔·乌里杨诺夫、尼古拉·奥里亚林 片长:300多分钟
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190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最后使德军遭受了二战以来的第一次惨重的失败。
《莫斯科保卫战》作为前苏联几部经典战争片之一,史诗般地记录了战争场面,展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典巨作之一。
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闪电战,为什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需要警惕的是,现代战争中“战争顶点”已在高技术下变得难以利用,战争的“非接触式”、“非线式”、“非对称”,让弱小的一方“以劣胜优”的余地越来越小。那么防范闪击战的出路在哪里?唯有加速新军事变革,在军事思想上断不可输给对手,在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教育训练等上,也励精图治,形成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优势,使敌无机可乘。
当闪击战插上信息的翅膀后,需要我们给军事思维插上信息的翅膀,不仅仅是贴着“信息”标签的名带弯亏词的变化,必须有全新、敏锐而不保守的哲学头脑,需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
Ⅲ 有关前苏联二战的电影一共多少部,有哪些
前苏联拍摄的二战影片应该有1000多部
推荐5部:
1、《一个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1942年,为窃取一份重要情报,苏军一小分队被空投到敌占区,在公路上截得一辆德军车辆,于是便冒充德军军官打入敌军情报中心,掀起了一场空前激烈陪态的斗智斗勇的攻心战·······
2、《伟大的转折》:《伟大的转折》是由李培健编剧,胡培奋导演,于祥国作曲,洪涛、齐克建、邓小鸥、赵岭、任杰等演播的广播剧,共3集。影片讲述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晚年在一连串的政治挫折和军事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与分裂,痛定思痛,寻求新的政治力量的思想转变过程。
3、《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语:Schlacht um Moskau)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1]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败者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4、《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的12集电视剧。
该片被人们誉为“非凡的影片,它甚至使那些惯于吹毛求疵地把影片同历史进行对照的人,也不由得倾倒于影片的魅力。”编导出色地把纪实手法与艺术虚构融合在一起。
影片的故事情节以施季里茨调查法西斯上层人物与西方秘密谈判媾和为核心,却又以他与德国党卫军的周旋以及党卫军内部的斗争为线索,剥丝抽茧、层层推进,全片不见“历史瞬间”的快速闪过,而是以慢节奏细腻展现主人公的斗争历程,使纪实性、戏剧性、历史性得以完美统一。
影片围绕1945年3月在瑞士伯尔尼和洛桑进行的谈判即英美盟国背着苏联与法西斯单独媾和的“日出行动”进行。
5、《围困》:《围困》是米哈伊尔·叶尔绍夫执导,Yuri Solomin、Yevgeni Lebedev等参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遭受德寇围困的九百天,列宁格勒军民克服种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饥饿,轰炸,疾病,寒冷——保卫了这座“英雄城”并最终打破了德寇的围困的故事。
拓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察乱薯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Ⅳ 希特勒闪击波兰是什么电影
希特勒闪击波兰是电影《波兰闪击战》。
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中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者“1939年九月战役”,西方各国称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基本介绍
德军为了消灭英法盟国波兰,解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提高自己的战略地位,增加军事经济来源和建立进攻前苏联的战略基地,于是1939年3月21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但泽。
并赋予其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的权利。不过被波兰拒绝了。1939年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不久后承诺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保证,使得波兰态度更加坚决。
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著名的十大战役之一“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Ⅳ 二战中,希特勒的闪电战有什么特点
战略层面运用包含装甲部队、机械化步兵与炮兵,以及空军优势火力,于作战层面进行高度协同攻击。扰乱敌人的部署,迫使对方改变正面武力,甚至达到使敌军在兵力组织与分配上自乱阵脚。以侧面迂回方式,隔开并切断他们的兵力。阻扰他们的后路。威胁他们的后路,使其与基地之间丧失联系与补给。讲求速度。闪电战的基础是机械化,前提是制空权,在于空,坦,步的协同配合,战术在于一点两面。找到突破点,由炮兵打开缺口,装甲集群进入缺口并发展战果,机动步兵跟进。找到突破口的两翼,空军打开缺口5-10分钟后,装甲集群随后攻击,后面紧随机动步兵。迅速破坏掉敌指挥中心,通讯枢纽,交通枢纽。陷敌于瞎子、聋子的局面,并配合正面部队迅速合围敌主力步兵集团。飞机、坦克和机动步兵速度都很快,火力也够。但前提是 要保有制空权,然而德国后期遇到了拥有空中优势的美国空军,无法使用闪击战。另外此战术对后勤依赖度非常高,一旦汽油和弹药粮食供应不上, 就会被歼灭。战术层面由于闪电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无比的威力,因此在大战结束之后即受英美等军事学者热烈研究,在战术上勾勒出一个详细的面貌现已不是难事。关于战术上的细节,根据各家的说法,综合整理一个对闪电战的全貌概述。“闪击战”大略可略分以下几个阶段:[1]集结(Aufmarsch):意即在攻击发起前夕,将兵力彻底集中于一个狭窄的正面上。由于该战术需“形成重点”(Schwerpunktbilng)之故,真正的攻击正面还会比集结面更窄。[2]展开(Gefechtsstreifen):为了突破后维持必须的冲力,机械化部队将会成梯次纵深部署。突破(Einbruch):使用形成重点后所造成档肢弯的压倒性优势武力,以决定性的冲击力突穿敌人战线。突破的任务一般交给战车部队担任,战车部队将以营或连级单位组成“宽椎型”(Breitkeil 倒三角形,德军战车部队最常使用的攻击队形)或者“椎型”(Keil正三角形)进行突破。[3]不过若想保留装甲兵的实力以供往后作战计,亦有将突破任务交由步兵担任,待步兵突穿后装甲兵才由缺口投饥清入,接着机动向敌后挺进以扩张战果的事例。[4]突穿(Durchbruch):此阶段是突破之延续。在完成突破之后,装甲部队主力以及其他机械化支援单位会穿越打开的缺口,并进入敌人战线开始向敌后深入。此时各部队指挥官会在部队先头,以其自身之观察掌握全局并随时将敌情向后回报。突进纵队中除了战车外,尚会编入战斗工兵、装甲步兵以在任何情况下对前进中的战车单位提供支援,他们通常都乘坐在半履带装甲人员车辆上,战斗工兵则携带各种器材甚至架桥装备以克服一切天然或人工障碍物。击虚与钻隙(Die Fl�0�1chen und Lückuntaktik):当作这到此阶段时,突破时期已经结束了。这时所要致力的就是全速向敌后方做大纵深的突进。这样的做法扬弃了传统的向两翼席卷的战法,不过这算是法国人所创较快捷的方法。[5]一旦通过突破口后,各纵队即成扇形展开,沿着若干向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向前分散推进,以避免交通壅塞现象发生。先头通常由侦蒐部队组成的前卫尖兵,他们在前方或侧翼上搜索前进,进行寻找开放道路、侦测敌情,并提供预警并抢占如制高点、桥梁等重要战术要点。突进纵队便会依照他们的情报,选择适当、无敌方顾虑的路线前进。面对敌人时,如无须做战斗时则尽量避免,选择绕开,尽可能采取迂回渗透的手段,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情况才实施战斗。至于绕过的敌人则由后续部队赶上肃清之。由于持续不断的运动,战斗时将以机动炮兵或申请战术空军火力支援攻击。[6]这支深入敌后的机械化大军并不顾虑逐渐延长的暴露侧翼,因为快速的机动将提供他们足够的保护。如非得已,突进部队将不会离开道路做越野运动,因为这会产生不必要的延误。在领先挺进的装甲部队后面则是机械化步兵部队,以填补装甲部队推进后产生的空隙,后面才是徒步运动的一般步兵师。机械化部队的补给车队也沿着同一条交通网以追赶战斗部队。为了要在少数可用的道路上运动上千辆的车辆以维持其攻势的高度动能,因此交通管制亦将格外重要,工作也极端复杂。席卷(Aufrollen):这是“闪电战”最后一个运动阶段。现在整个突进部队将以敌人的交通线为目标,进行分割并包围遭孤立的敌军主力。行闷除了1940的敦克尔克包围战是利用英伦海峡进行单翼包围外,几乎二战所有的“闪电战”皆是以两翼进行包围作战。待双钳合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围歼包围网内的敌人。此工作通常都交由步兵部队担任,而装甲部队则从前线补给整合战力后再继续往下一个战略目标推进。发展闪电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国人富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提出的关于机械化战争的理论。装甲车辆的出现,以及内燃机广泛运用于战争,导致陆战产生根本性变革。军队的运输能力,行军速度,防护能力,突击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军事指挥、战略战术也必然将随之发生变化。富勒提出组建以坦克为核心的,由职业人员组成的小型精干的机械化装甲部队,集中灵活机动、防护力强、火力猛烈的特点;强调发挥装甲快速机动能力,像火灾初起时就扑灭火灾一样,在敌人尚未准备好的时候就通过迅速坚决的行动,攻占战略要地或切割敌人的防御;以瓦解敌人的士气,迫使敌人屈从于己方的意志为目的,而不是像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那样强调从肉体上消灭敌人。富勒的机械化战争理论可视为闪电战战术的理论雏形。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的古德里安和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等军事家进一步发展了机械化战争理论,提出了装甲部队必须独立编成,并集中运用的原则,而不是分散配属给步兵部队。这期间,纳粹德国和苏联开始出现较大规模适应的机械化作战编制,各国普遍装备了坦克和各种装甲战车,并且在作战构想中开始运用坦克、飞机、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以达到快速致胜的目的。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的序幕,德国充分运用其在航空兵、装甲兵上的优势,快速突破波兰部队的防御后纵深迂回到波兰防线的后方,分割包围了大批波兰部队。合围中的波兰军队不仅丧失了补给和通讯交通,而且由于战线后方被占领,失去了退却到国土纵深休整补充的能力,因而大批被德军俘虏。仅仅28天后,波兰首都华沙被攻克,36天后,波兰有组织的抵抗被完全粉碎。波兰战役被视为闪电战的开山之作,其后德国入侵挪威和比利时、荷兰、法国都采用了类似的战术,即大规模集中运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与航空兵和伞兵高度协同、实施突然攻击、快速突破、纵深迂回包抄。从而在精神上瓦解对方的战斗意志,这种作战形式被称为“闪电战”。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时也采用这种战术,在初期取得很大战果。弱点闪电战的最大弱点有二:与留在后方的敌军部队只要没有被完全消灭,容易向后方发动反攻。
由于闪电战的快速进军,补给线一夕之间被迅速拉长,一旦补给跟不上,前方部队容易成为强弩之末,攻势停滞,就可能受到反攻。同时,补给部队也容易受到反攻力量攻击。如果游击战、反击战和巷战使用恰当,则可能克制闪电战。
Ⅵ 20部德国二战电影
关于德国二战的电影很多都非常好看,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基本都愿意看跟德国有关的,下面就推荐20部有关德国的二战电影。电影如下:《无耻浑蛋》、《从海底出击》、《帝国的毁灭》、《布达佩斯之恋》、《无主之作》、《冒牌上尉》、《气球》、《铁皮鼓》、《血战钢锯岭》、《希特勒的男孩》
以上都是比较经典的,还有一些一般的:《隆美尔元帅》、《白色虎式》、《坦克大决战》、《狂怒》、《战略大作战》、《最长的一天》、《列宁格勒》、《玩具国王》、《最后一艘潜艇》、《玻璃房》。
以上都是关于二战德国的电影,有好看的,有一般的,不过对于喜欢二战题材电影的朋友,当然每一步都可以看一看,毕竟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精心制作的。
Ⅶ 二战电影《围猎T34》,尼古拉带领“T34”坦克“越狱”回到祖国
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攻波兰,以及丹麦,狂飙突进的“闪电战”,就是纳粹德军大规模使用坦克。坦克作为进攻防御一体武器,犹如移动的碉堡。作为战争机器杀伤力巨大。当时德国的坦克设计的都是小型化,移动方便,如“猎豹”坦克。苏军的坦克造型大,装甲特别厚实,塔炮也比较大,最令苏军骄傲的就是“T34”坦克。
一辆坦克机组有四个人。分别是驾驶员,塔炮瞄准员,送弹员,还有机长。1939年的冬天德军占领了莫斯科郊区的一个小镇。苏军大批的伤员要从这个小镇撤退,能保护撤退的只有少许的步兵和一辆坦克。尼古拉是上级派过来的,任命为这辆坦克的机长,也就是指挥员。尼古拉面对的是德军一个坦克连,指挥官耶格尔。
正式战斗打响,德军指挥官耶格尔带领坦克连出发来到这个小镇,足足有十几辆“猎豹”坦克。尼古拉首先把“T34”坦克埋伏起来,利用反坦克大炮的诱敌,一发炮弹击中了两辆“猎豹”,冲出掩体又击中一辆“猎豹”。最后尼古拉和耶格尔的指挥坦克决战,两辆坦克都受到重创,两个人也都受伤,战斗结束。
二战就要结束了,这一次德军为了抵抗苏军的报复,要训练大量的坦克手。脸上有疤痕的耶格尔来到一所关押有苏军的监狱挑选坦克手,作为新坦克手训练的陪练。
这所监狱有个俘虏非常的倔强,他就是当年的尼古拉。耶格尔一眼就认出当年的对手,逼他出来作为陪练坦克的机长,否则就杀了苏联女翻译,尼古拉为了救下同胞,不得已同意了纳粹的要求。
尼古拉挑选了另外三个坦克手,耶格尔给了他们一辆刚从战场上拖回来的破损“T34”坦克,要他们一个星期修好,不给他们炮弹,并且在训练场周围埋好地雷,防止他们逃跑。他们进入坦克修理的时候,里面有很多战友的尸体。他们翻动尸体时,发现下面有六发炮弹,他们要求德军允许他们埋了这些尸体,德军同意了。他们利用搬运尸体的机会,把炮弹也藏在了一个地方,他们决定要“越狱”。同时,苏联的女翻译也告诉他们训练场周边有地雷,也偷了一份地图给了尼古拉,也要求他们带她一起“越狱”。
“T34”坦克也修好了,训练也开始了,尼古拉他们把“T3”坦克开到预定的地方隐藏起来了。他们把炮弹偷偷放到了坦克里,然后把周围的枯树枝点燃,大量的烟雾遮挡了视线,他们把“T34”已经开到了指挥塔下面,对准指挥塔就是一炮,冲出大门,来到训练场外面的公路上,一路狂奔离开这个训练场。
公交站边上,苏军的女翻译已经在那边等候了。上了坦克直奔附近的镇上,坦克加满柴油,他们也补给了一些物资,一直向边境跑去。耶格尔派出大量坦克去围追堵截,每一个防线都被他们冲破。耶格尔亲自驾驶飞机沿途搜寻,终于在一个快要到边境的山林里发现了“T34”坦克,他布置了大量的坦克前往猎杀“T34” 。在进入边境小镇的路上,“T34”坦克用穿甲弹击中“猎豹”的底盘,摧毁一辆“猎豹”。
在去镇上的一个主路口,前方有三个岔路口,耶格尔布置三辆坦克等在那里,只要“T34”一露头就摧毁它。尼古拉用“围魏救赵”的计策,先派一个坦克手趁夜色炸掉一个坦克,“T34”撞开一条道路建筑物的侧墙逃跑。另一个坦克手炸毁一辆“猎豹”,还获得了一辆坦克,这辆坦克关键时刻救了“T34”坦克,同时这辆坦克也被德军摧毁。
在边境的桥上,“T34”坦克还是遇到了耶格尔的“猎豹”坦克,这是最后的决战,双方都开足马力冲向对方,“猎豹”侧翻在大桥的边缘。尼古拉爬出坦克,耶格尔也爬出坦克,尼古拉用步枪指向耶格尔,耶格尔伸出右手。尼古拉以为耶格尔的求救,尼古拉也缓慢伸出右手,两只手握在一起,耶格尔松出右手,掉落在河里。
三个坦克手带着受伤的另一个坦克手,走出德国边境和女翻译汇合。
影片结束,这部电影坦克站非常真实,每一秒都不想错过,是一部评分非常高的二战电影,值得观看。
Ⅷ 二战描述德军闪电战的电影有哪些好看的
德国黑白纪录片:《意志的凯旋》《铁十字勋章》《莫斯科保卫战》
Ⅸ 二战经典电影 电影剧情简介
1、《珍珠港》:
《珍珠港》是由迈克尔·贝执导,本·阿弗莱克、凯特·贝金赛尔和乔什·哈奈特等主演的动作类、历史类剧情片。该片于2001年8月10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雷夫和丹尼这对好兄弟在参军时结识女护士伊夫林。雷夫主动请缨参加英国空军的作战,被击落掉进海里。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万分,丹尼和伊夫林慢慢接近,互生爱慕,最后发生一夜情。
2、《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 莫斯科战役 语:Schlacht um Moskau)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俄语: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语: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
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败,
该战役使得德军在东线胜利的可能性完全消失、战略主导权易手至苏军手中,德军把攻击北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撤退至顿河畔罗斯托夫。
4、《最长的一天》:
《最长一天》是由Ken Annakin执导,理查德·贝梅尔、约翰·韦恩等主演的美国历史战争题材电影。本片描绘的是登陆诺曼底的第一天所发生的事件,
所谓最长的一天是该片分别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第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让整个事件在观众眼前重现。本片原版为黑白片,后被福克斯公司染成彩色。
5、《拯救大兵雷恩》:
瑞恩(马特·达蒙 Matt Damon饰 )是二战期间的美国伞兵,被困在了敌人后方。更不幸的是,他的三个兄弟全部在战争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难,家中的老母亲将无依无靠。
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知道了这个情况,毅然决定组织一个小分队前往救援,其中包括米勒上尉(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 )和翻译厄本(杰里米.戴维斯 Jererry Davies饰)。
然而,敌方危险重重,他们一路上随时与死亡打交道。他们非常怀疑,到底值不值得冒着八个人的生命危险,去搭救一个人。
大家一路辗转寻找瑞恩,对于这次搭救行动,有人不满,有人热忱,有人好奇。大家一次次闻到死神的气息,瑞恩的获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6、《虎虎虎》:
《虎!虎!虎!》是由理查德·弗莱彻、深作欣二执导,马丁·鲍尔萨姆、山村聪、约瑟夫·科顿、三桥达也等主演的电影,于1970年9月23日在美国上映。
本片忠实呈现日军攻击珍珠港的始末。日本帝皇决定要展开攻击,但美军高级将领却不把这当成一回事;他们虽然拦截了日军的通讯,
但却把这项重要消息压了下来,甚至对雷达上的警讯也视而不见,连发现日军强大的海军舰队逼近珍珠港时都未警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最后终于爆发珍珠港事件,美军在毫无戒备下,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Ⅹ 苏联的一部二战题材电影,时长大约七小时。
莫斯科保卫战
上映年份:1985年
剧情:
本片是苏联为纪念二战中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伟大胜利所拍摄的一部史诗性多集宽银幕巨片。全片分为《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该片拍摄历时两年,耗资约六百万卢布,拍摄场面宏大壮观,约有五千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加。这部场面宏伟的战争和导演其他几部类似的战争片一样,都在前苏联政府的支持下,拍摄的具有很强政治性目的的电影。影片宣扬的正义战胜侵略今天看来也是正当的,可是一些宣传国家领袖的场景明显是一种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对宏观战争场面的描写,依然是出色的。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真实、恢宏的战争场面在现代战争片中无出其右者。曾获得美国电影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莫斯科保卫战》长达300余分钟,分《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拍摄过程历时两年,约有五千名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余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与其中。本片从德、苏双方的高层决策至基层部署、从后方帷幄至正面战场,全方地展示了莫斯科保卫战。该片最经典的台词:“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