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二战时日军兵科章的纠谬与正讹
关于日军的兵科章,前边已经说过,这里再简要重复一下。所谓兵科章,就是兵种符号。符号的表现方式,在昭五式军服时,是用领章来表现。领章的样式,是燕尾形,日本人称作“锹形兵科章”。这说法也很形象,它的确很像古代的铁锹。请看下图:
上图是一名步兵准尉的昭五式军服,其红色的领章代表他步兵的兵种。
到了九八式军服执行后,领章已经被用来表现军衔,兵科章便被移到了右胸部,是用一种“M”形的东西表现,根据形状,也被称作“山形兵科章”。如图:
上图是一名骑兵少佐的军服,右胸部的绿色“M”形兵科章表示他是一名骑兵。
至于各兵种如何区分,按当时国际上多数军队的惯例,日本陆军也是用颜色。其表现不同兵种的颜色如下图:
上图是规定于明治38年(1905年)7月11日的兵种色。后来兵种又有增加,兵种色也有微调,但变动不大,尤其几大主要兵种,步、骑、炮、工、辎等,则始终没变。
关于兵科章,必须特别强调两点:
其陵告基一,1940年8月之后,战斗兵种是没有兵科章的。
不知出于怎样的考虑,到了1940年8月1日,日军宣布,在战斗兵种和战斗支援兵种中,兵科章废除友则,只在勤务支援单位,如法务、技术、医务等仍然保留兵科章。如今电影、电视剧表现的多数都是步兵,而包括步兵在内的步骑炮工辎等五大兵种,从此以后,就不能再从军服上进行区分。也就是说,至少在步骑炮工辎等主要兵种的九八式军服上,那种“山形兵科章”从这时起,也就不复存在了。到了三式军服采用时期,陆军的军服也同样不再有兵科章。有些影片中,表现鬼子身穿三式军服,却佩戴九八式“山形兵科章”,是明显硬伤。
比如:
从上图那少将和中佐的军衔章上看,这应该是1943年后实行的三式军服,这张剧照错就错在,三式军服采用时,山形兵科章早已取消,而且即使没有取消,少将也无需佩戴兵科章。
其二,没能流行起来的领章镶边兵科章。
自从山形兵科章取消后,不知起于何时,在某些部队中曾经使用过一种变通的措施来区分不同的兵种,即在三式军衔领章的下沿,镶接一窄条,窄条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兵种。即如下图:
上图是中尉的三式领章,下边沿镶以黄色窄条,表示这是一名炮兵中尉。
上图的少尉领章下边沿镶以绿色窄条,表示这是一名骑兵少尉(用肉眼单单从颜色上不易分辨,或许是兽医部少尉)。
在1940年8月以后,日军兵制上没有这样的兵科章,但事实上又有不同,在极小的范围并在极短的时间段内,的确有些部队用这窄窄的有色小条镶在军衔领章上,用以区分不同的兵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笔者留意多年也没能找到确切的说法,还望有识者补充。
不管怎么说,这种在军衔领章上镶以兵种色的做法有是有,但极罕见,没能普及开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其三,将级军官是没有兵科章的。
和绝大多数军队一样,日军少将以上的高级军官,也从来是不区分兵种的。昭五式军服时如此,九八式军服时同样如此。也就是说,着昭五式军服时,将级军尺谨官没有领章;着九八式军服时,将级军官没有山形兵科章。
请看下图,这是日军中将田中静壹的照片,他的领子上就没有用于表现兵种的领章。
再看同一个人大佐时与少将时两帧照片的对比:
这是同一个人阿南惟几,左边是步兵大佐时的着装,衣领上是有领章的,虽然因系黑白照片看不出颜色,但领章是有的。右边是晋升陆军少将后的着装,衣领上就什么也没有了。
有心的网友可以去查一下日军的历史老照片,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将级军官佩兵科章的,你若能查到一个,我就能让太阳从西边出来。
和当时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一样,日军在称呼某个佐尉官时,其军衔前边是必须要有兵种前缀的,比如步兵大佐、骑兵少佐、炮兵中尉等,而绝不允许冠以军种名称,比如陆军少尉、陆军中佐等,那是不允许的。但对于将官,因不再区分兵种,称呼他们的军衔就只能冠以军种,比如陆军少将、海军大将等,而不能出现步兵上将、骑兵少将之类。当然,苏联等极少数国家的军队是个例外。
为什么将级军官在多数国家军队中不再区分兵种,是因为达到这一阶级后,其所带部队往往是诸兵种合成单位,步、骑、炮、工、辎等各兵种都有,他就不再是单一兵种的指挥员了。
在这方面,影视中的穿帮十分的严重。比如:
上图是著名主旋律影片《太行山上》剧照。身为中将的阿部规秀佩步兵兵种符号,就错了。
上图是历史上的阿部,衣领上什么也没有,这就对了,有了就不对了。
再看下面这张著名的电影剧照:
上图是被太多的网民推崇的不要不要的著名影片《血战台儿庄》的剧照,作为中将的叽谷师团长也佩戴着佐尉官才有的步兵兵科章。这当然是硬伤,是穿帮。身为中将师团长,佩戴步兵兵科章,成何体统?
再看下面这部不知名的电视剧:
上图这样的装扮同样是大错。错在着九八式军服之将级军官不该配有表现兵种的山形兵科章。
我特别留意了这些年拍摄的影视作品,除了上面举的,像什么《决战江桥》《东北抗日联军》《百团大战》等,神剧不算,光说这些年的抗战正剧,在网上搜了半天,竟然没能找到一个正确的。
㈡ 我喜欢看二战影片,特别是美国和德国打的影片。我想请问德国军衔,是怎样区分那党卫军和国防军的军衔不
军衔是一样的,军衔等级略有不同,只是称呼的时候加上军种,例如:党卫军霍夫曼少校,陆军加来尔中尉,空军元帅加林等等.
到1945年战败前,德国武装部队的军衔区分为陆军、空军、海军、武装党卫队和宪兵,党卫队衔级单独设置。其中陆军军衔中另设总参勤务军衔,在海军中又分为海上部队军衔、海岸部队军衔。同时军政官、技术官、女军人另设有专门的级别(军衔)称谓。为便于读者对各种军衔、衔称作横向比较,笔者在每一称号后均附编号,以“元首”为始,其他类推。
一、陆军军衔:
最高统帅——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1);
元帅——陆军元帅(3);
将官——大将(4)、兵种上将(5)(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种)、中将(6)、少将(7);
校官——上校(9)、中校(10)、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士官——一级上士(15)、二级上士(16)、中士(18);
军士——一级下士(19)、二级下士(20);
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23)、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24)、三等兵(25)、上等列兵(26)、列兵(27)。
以上共8等22级。(另有一说:1944年增设大尉军衔,未证实。)
总参勤务军官军衔设:总参勤务上校(9)、总参勤务中校(10)、总参勤务少校(11)、总参勤务上尉(12)等2等4级。总参勤务军官的待遇、晋升等方面均优于同级别的军官。据当时德国将军的回忆,一个总参勤务上校可以监督、参与集团军群级部队的作战指挥,颇有点“钦差”的味道。著名的“七二零狼穴爆炸案”的主谋施陶芬贝格,在任后备军参谋长时就被改授总参勤务上校军衔。
二、空军军衔:
元帅——帝国元帅(2)、空军元帅(3);
将官——空军大将(4)、兵种上将(5)(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信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地方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6)、空军少将(7);
校官——空军上校(9)、空军中校(10)、空军少校(11);
尉官——空军上尉(12)、空军中尉(13)、空军少尉(14);
士官——空军一级上士(15)、空军二级上士(16)、空军中士(18);
军士——空军一级下士(19)、空军二级下士(20)、空军上等兵(22);
兵——空军一等兵(23)、空军二等兵(24)、空军三等兵(25)、空军列兵(27)。
以上共7等22级。飞行勤务军衔设飞行勤务上校至飞行勤务二级下士,共4等11级。
三、海军海上军衔:
元帅——海军元帅(3);
将官——海军大将(4)、海军上将(5)、海军中将(6)、海军少将(7)、海军准将(8);
校官——海军上校(9)、海军中校(10)、海军少校(11);
尉官——海军上尉(12)、海军中尉(13)、海军少尉(14);
士官——海军一级上士(15)、海军二级上士(16)、海军一级中士(17)、海军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军一级下士(19)、海军二级下士(20)、一级上等水兵(21)、二级上等水兵(22);
水兵——一等水兵(23)、二等水兵(24)、三等水兵(25)、新水兵(27)。
以上共7等24级。
四、海军海岸军衔:
将官——海岸少将(7);
校官——海岸上校(9)、海岸中校(10)、海岸少校(11);
尉官——海岸上尉(12)、海岸中尉(13)、海岸少尉(14);
士官——海岸一级上士(15)、海岸二级上士(16)、海岸一级中士(17)、海岸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岸一级下士(19)、海岸二级下士(20)、海岸一级上等兵(21)、海岸二级上等兵(22);
兵——海岸一等兵(23)、海岸二等兵(24)、海岸三等兵(25)、海岸列兵(27)。
以上共6等19级。
五、武装党卫队军衔:
将官——党卫军大将(4)、党卫军上将(5)、党卫军中将(6)、党卫军少将(7);
校官——党卫军准将8)、党卫军上校(9)、党卫军中校(10)、党卫军少校(11);
尉官——党卫军上尉(12)、党卫军中尉(13)、党卫军少尉(14);
士官——党卫军一级上士(15)、党卫军二级上士(16)、党卫军中士(18);
军士——党卫军一级下士(19)、党卫军二级下士(20);
兵——党卫军一等兵(23)、党卫军二等兵(24)、三等兵(25)、党卫军上等列兵(26)、党卫军列兵(27)。
以上共6等21级。
六、宪兵军衔:
将官——宪兵少将(7);
校官——宪兵上校(9)、宪兵中校 (10)、宪兵少校(11);
尉官——宪兵上尉(1 2)、宪兵中尉(13)、宪兵少尉(14);
警长——宪兵高级警长(15)、宪兵一级警长(16)、宪兵二级警长(18)、宪兵三级警长(19) 、宪兵候补警长(20);
警士——宪兵一级警士(23)、宪兵二级警士(24)、宪兵三级警士(25)。
以上共5等16级,海军、空军的宪兵军衔与陆军相同,在军衔称号前冠以“海军”、“空军”。武装党卫队宪兵军官的军衔多出“党卫军宪兵准将(党卫队区队长,8)”一级,宪兵士兵的军衔称号与普通武装党卫队士兵相同,但冠以“宪兵”。
七、党卫队衔级:
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3);
高级长官——党卫队最高指挥(4)、党卫队总指挥(5)、党卫队地区总队长(6);
上级长官——党卫队旅队长(7)、党卫队区队长(8)、党卫队旗队长(9);
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0)、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1);
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2)、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3)、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4);
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15)、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6)、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8);
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党卫队三级小队副(20);
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24)、党卫队突击队队员(25)、党卫队队员(26);
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27)、党卫队学员(28)。
以上共9等22级。
八、军政官专指军队中在后方单位、各级司令部、机关、院校中从事工程、技术、教育、新闻、通信、军医、兽医、军械、军需、军法、行政等勤务的军人(野战部队中的此类勤务由军官、技术官、士官担负),其级别分:
特级军政官——特级军政官(7);
高级军政官——一级军政官(9)、二级军政官(10)、三级军政官(11);
中级军政官——四级军政官(12)、五级军政官(13)、六级军政官(14);
初级军政官——七级军政官(15)、八级军政官(16)、九级军政官(18,在海军中相当于17)、十级军政官(海军单设,相当于18);
候补军政官——候补军政官(20)。
以上共5等12级。
九、技术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未接受过军内外正规专业技术培训的士官、军士,其级别、职务仅在本单位有效。技术官的服役年龄战前规定为不超过35岁,开战后放松了规定,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有关二战的影视、历史资料中看到“德军辈子兵”的原因之一。在陆军中分为:
上级技术官——正营级技术官(11)、副营级技术官(12)、正连级技术官(13)、副连级技术官(14);
下级技术官——正排级技术官(15)、副排级技术官(16)、正班级技术官(18)、副班级技术官(19);
候补技术官——候补技术官(20)。
以上共3等9级。
十、女军人在当时的德国武装部队中数量不多,主要从事后勤辅助性工作。战争初期,她们着军便服,只佩带帽徽、军种胸标和兵种色带。到1943年前后,开始给女军人授予军衔、配带军衔标志,并利用德语的词性变化专门使用“女性军衔称号”。在德国空军中为女军人设有如下军衔称谓:女空军少校(11)、女空军上尉(12)、女空军中尉(13)、女空军少尉(14);女空军中士(18)、女空军一级下士(19)、女空军二级下士(20)、女空军一等兵(23)、女空军二等兵(24)、女空军三等兵(25)等。(在党卫队系统中倒是一直实行“男女平等”——因为按照希姆莱之流的观点:入选党卫队的人都是日耳曼民族的“精英”!早在1933年就为女队员设计了女性服装,并授予党卫队衔级、佩带党卫队衔级标志,但称谓上仍使用“词性变化”,如党卫队女三级小队长等——笔者注。)
㈢ 二战日军军制(军衔、编制)
1、小队
步兵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小队人数在50到70之间。到1945年,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步兵炮小队,两门70mm步兵炮
2、中队
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人数在194到250人之间。日军的一游嫌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3、大队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1个弹药小队),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中队只有8 挺)。
一个55人的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旁磨迹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小队,两个31人的炮小队各装备2门步兵炮)。
在这些少量的炮中队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炮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炮的小队,这种情况下,弹药小队要扩充为39人。
4、联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联队部和直属各中队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厨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小队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中队部, 1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小队,三个31人的炮小队(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中队部,21人的弹药小队,3个33人的炮小队(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小队(4到 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小队(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
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5、旅团
甲种师团一般含两个步兵旅团,每个旅团辖两个步兵联队。
6、师团
和我军集团军的编制类似,约25000-30000人左右。
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 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
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
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
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运并步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2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23支、重机枪2挺。
7、骑兵联队
下属4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19支、轻机枪2挺,1个重机枪中队,下属2个小队,有重机枪4挺。 另附1945年日军骑兵第4旅团编制:旅团部,本部15人、卫兵中队80人、通讯班30人、机要人员20人,共计145人
二战日军军衔:
1、将官:大将、中将、少将;
2、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3、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准士官;
1、下士官:曹长、军曹、伍长;
2、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3)二战电影45炮兵中尉扩展阅读
日本陆军编制一开始是完全照搬一战前的旧德国陆军编制(17000人)。袁世凯建立的清末新军北洋陆军也是采用类似编制,但是部队规模进行了缩水(13000人)。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后进行的整编、抗战前进行的整编和抗战结束后进行的整编,三次整编也都参照了这种旧德国陆军编制。
旧德国陆军编制则源自文艺复兴时期方阵步兵编制,而文艺复兴时期方阵步兵编制则参考了古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军团方阵步兵编制,由两个百人队(排,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方阵的边长)组成分队(连)。
三个分队组成大队(营,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方阵),五个大队组成军团(团),一个罗马人军团和一个盟邦人军团组成联合军团(旅),两个联合军团组成执政官军团(师)。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长枪方阵战术被步枪所淘汰,下层编制也进行了调整,但是团以上的编制依然是罗马军团二二制未作改变。
法国大革命后,各国开始启用义务兵役制,军队数量急剧扩大,才开始有了定制的军、集团军、方面军等更高一级的编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苏美德法相继改用三三制编制,也就是从班到军,全部由三个组成更上一级。
而日本因为主要对手是依然使用旧德国陆军编制的国军,在二战后,只是在部分与共军(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后很快从二二制改回了三三制)交火的区域新建了三三制的警备师。
事实上,与二战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采用的班、排、连、营、团、旅、师体系和不到2万人的规模不同,日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和接近3万人的规模,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一战末期,美军参战的强大火力配置、重视工兵和辎重后勤的28000人编制师显示了强大的突破德军13000人编制师防线的能力,而日军的主要目标中国军正是普遍采用13000人编制师。因此日军进一步扩大师团的规模。
并参考美军先进的“每个师,平均一个班一挺轻机枪、一个排一挺重机枪、一个连一门迫击炮/步兵炮、一个营四门大炮、一个团六门重炮”的火力配置理念,除了大口径重炮因不能国产化而不能加入编制外,日军基本改成了一战美军编制。
除了基层保持旧德军的“一个连三个排、一个排三个班”与一战美军的“一个连四个排、一个排四个班”不同,而导致全师人数少于一战美军师。中国军在抗战前进行的整编也是接近这个火力配置标准,但因重火力不足而总人数只能接近一战中期的德军编制。
美军则是参考一战前的巴尔干战争中,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三国24000人编制师强大的突破土耳其12000人编制师阵地的能力,日军也参照了三国在巴尔干战争中通过迅速动员预备役,将一个师的人数迅速翻倍的经验,在抗日战争中,也是通过类似的迅速动员预备役,将一个师的人数迅速翻倍为近3万人。
㈣ 二战时期,日军编制是怎样的,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
日军陆军编制奇特,一个联队长管辖3800人。
将官:大将、中将、少将;
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准士官,下士官:曹长、军曹、伍长;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日军中,对于军衔的等级非常严格,上级军官对与下级军官可以说有很大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上,在军事行动上也有很大的限制。
5.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 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手态伍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毕或。
6.师团: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闭陪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 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几乎没有机械装备。
㈤ 二战中日军的军衔怎么区分
元帅
将官:大将、中将、少将;
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特务曹长
士官生
下士官:曹长、军曹、伍长;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军司令官——大将或中将(大将很少);师团长——中将或少将(少将比较少);旅团长——少将;联队长——大佐;以此类推
日军编制:
1、小队
步兵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小队人数在50到70之间。到1945年,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步兵炮小队,两门70mm步兵炮
2、中队
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人数竖隐在194到250人之间。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闹祥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3、液纤搏大队
和我军团的编制类似。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1个弹药小队),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中队只有8 挺);
一个55人的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小队,两个31人的炮小队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中队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炮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炮的小队,这种情况下,弹药小队要扩充为39人。
4、联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联队部和
直属各中队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厨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小队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中队部, 1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小队,三个31人的炮小队(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中队部,21人的弹药小队,3个33人的炮小队(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小队(4到 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小队(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5、旅团
甲种师团一般含两个步兵旅团,每个旅团辖两个步兵联队。
6、师团
和我军集团军的编制类似,约25000-30000人左右。
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 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
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
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步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2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23支、重机枪2挺。
7、骑兵联队
下属4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19支、轻机枪2挺,1个重机枪中队,下属2个小队,有重机枪4挺。 另附1945年日军骑兵第4旅团编制:旅团部,本部15人、卫兵中队80人、通讯班30人、机要人员20人,共计145人
㈥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衔如何划分的
没有希特勒,就不会造就隆美尔,古德里安,扒弯曼斯坦贺此数因。。。保卢斯上将晋升元帅获得元帅权杖时说道,“我更愿意获得新的装甲师的到来”!可见日耳曼军人并不像传说中那样贪图虚荣!希特勒也从没禅首有给自己配发任何勋章。
㈦ 如何分辨二战美军陆军少尉与中尉军衔
二战时的美军军官军衔很容易分辨,你只要记住“银比金贵”。少尉是一条金色竖杠,中尉是一条银色竖杠。
还有其他的你可能也需要。美军军官军衔体制分为三等12级。
第一等,尉官。即少尉(一条金色竖杠)、中尉(一条银色竖杠)、上尉(两条银色竖卜穗杠)。
第二等,校官。即少校(金色像树叶)、中校(银色像树叶)、上校(银色鹰徽)。
第三等,将官。即少将(一颗银色五角星)、中将(两颗银色五角星)、上将(三颗银色五角星)、四星上将(四颗银色五角星)、五星上将(五颗银色五角星)。
美军没有元帅这个军衔,五星上将即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元帅,四星上将就相当于“大将”之类的了。
在独立战争期间,美军最高军衔是少将(比如约翰 保罗 琼斯)。但也有例外,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军衔是“六星上将”。不过这是后人追授的,并且国会规定以后再不准使用这一军衔。
从南北战争开始,美军开始有五星上将,并且国会规定五星上将只在战时授粗轮予。
从1953年起,美国将空军立为一单独军种,于是美军有了四个军种:陆军(US ARMY)、海军(US NAVY)、空军(US AIR FORCE)、海军陆战队(USMC)。岩弊信其中,海军陆战队是没有五星上将这一军衔的。但是海军陆战队作为一个独立军种却是唯一可以在不经国会批准下直接由总统调动的军事力量。
美军士兵的军衔在二战时却比较复杂,而且战争期间有变动,我就不再多说了。希望以上的对你有所帮助。
另外,sl7555你的回答太啰嗦了,回答别人问题连看都不看,直接从网上档一大段话来,这谁都会,而且图片是铁血的,根本不能看。
㈧ 德军血洗整个村子只有一个炮兵中尉活下来的是苏联二战的什么电影
应该是苏联电影解放的第二部:突破里的一个场景。苏军在强渡第聂伯河的时候,一支苏联部队偷渡成功,在对岸开辟了一个小的登陆场。德军进行了强力反击,苏军也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主人公的炮兵连全都牺牲了,只有他一个人,边打边撤的来到了河边,这时才发现苏军的装甲部队已经渡过了河,正在集结,准备发起进攻。
㈨ 太阳会变成黑洞吗
科学家已经计算出了这种情况。
如果敏前太阳瞬间坍缩成黑洞,但只有太阳本身坍缩,没有其他行星或物质的参与,那么在太阳坍逗档缩后的8.3分钟内,太阳仍然照耀着地球。大约8分20秒后,黑山拿乱暗降临地球,地球进入永久的黑暗,再也没有光明。地球将在几个月到几年内成为一个完全冰冻的星球。
除此之外,地球上一切如常。
因为太阳本身的引力坍缩,黑洞的超引力只影响太阳附近。以空间的曲率来说,就好像原来的空间有一个下陷的坑(太阳引力造成的时空弯曲)。太阳坍缩成黑洞后,坑变得越来越深,深不见底(所以被称为“黑洞”),但坑的大小没有变化。因此,太阳系的时空结构不会改变,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包括离太阳和水星最近的行星)都将继续在原来的轨道上围绕这个“消失”的太阳运行。
也就是说,太阳坍缩成黑洞后,太阳系的机械结构也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