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究竟有什么历史战争什么彼得留拉、戈卢勃、哥萨克、布尔什维克都是什么
这是苏联早期历史的反对外国干涉的战争,苏联红军的对手是白俄军队,哥萨克是顿河流域的农民,有放牧的习惯,非巧拦老常彪悍,当时支持白俄,布尔什维克就是苏联共产党,前两个人名好像是白俄孝升军和哥萨克军的将领衡迟。
『贰』 找一部电影,大家帮帮忙
静静的顿河中的第一部
一共有三部
主 演: Pyotr Glebov
Elina Bystritskaya
Zinaida Kiriyenko
Daniil Ilchenko
Lyudmila Khityayeva
Nikolai Smirnov
Natalya Arkhangelska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恢宏的电影史诗,是杰出的文学作品与杰出的电影相结合的卓越典范。影片1958年获全苏电影节一等奖和最佳导演奖;同年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1960年获美国导演工会最佳改编影片荣誉奖。
◆小说介绍: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的代表作。小说的背景是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苏联的国内革命战争)和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小说的情节基础是哥萨克青年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以及哥萨克群体(尤其是葛利高里一家)在动荡的历史年代中的变迁。
小说共分4部。第一部着重描写一次大战前后哥萨克社会的风土人情,展示剽悍尚武、不受羁绊的哥萨克精神,以及葛利高里与阿克西妮亚的爱情生活。第二部在二月革命、科尔尼洛夫叛乱、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衬托下,写葛利高里受到革命哥萨克的影响,但又在红军和白军之间摇摆。第三部描写了1918年春至1919年5月间哥萨克地区出现的叛乱,葛利高里成为叛军的一员。第四部写白军被击溃,哥萨克叛乱被平息,阿克西妮亚被流弹打死,葛利高里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回到已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家乡。
小说的中心主人公葛利高里塑造得极为鲜明,作家明确表示要通过展示这个形象的“心灵的运动”来体现“人的魅力”。人物的悲剧性和人格的魅力的有机交织,构成了这一形象特异的色彩。葛利高里是一个典型的哥萨克青年,他的悲剧首先是和历史因袭的重负联系在一起的。哥萨克是俄罗斯民族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热爱劳动、崇尚自由、粗犷善战的特质。在沙皇的愚民政策下,哥萨克阶层又保留着许多中世纪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并且有着一种盲目的优越感。在葛利高里身上,一方面可以看到哥萨克中下层人民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善战、勤劳热情、诚实正直和富于同情心,另一方面他又受到哥萨克落后的传统和道德偏见的影响,盲目崇拜军人荣誉,把争取哥萨克人的生存权和自治权看得高于一切。正因为这样,造成了他认识真理和接受革命的艰难。他寻找中间道路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一再碰壁。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葛利高里两次参加红军,三次投入白军和叛军,同各种社会力量的代表人物都发生过冲突。葛利高里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那个特定的群体不可分开。
葛利高里又是一个爱好思想,勤于探索的年轻人。他有敏锐的感觉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一生都在寻找真理。当他在一次大战中第一次杀死一个奥地利士兵时,葛利高里立刻感到内疚:“良心使我非常难过,……我为什么要杀死这个人呢?”这个“为什么”中有着主人公对非正义战争的反思。正因为这样,他很自然地接受了共产党人贾兰沙揭露帝国主义战争本质的谈话。葛利高里与滥杀俘虏的波得捷尔珂夫之间的激烈冲突,同样反映了主人公嫉恶如仇的个性。囿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葛利高里一直处于摇摆之中,而每一次摇摆都是他的一次艰难的抉择,一次精神的探求。尽管有偏见和某种思想枷锁制约着他,但是这种精神探求的本身是真诚的。作家在这里既写出了葛利高里的“人的魅力”,同时也指出,一个具有杰出个性的年轻人,如不能理解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他的探索只能是悲剧性的。
肖洛霍夫对小说中那些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不惜献身的人们是抱肯定态度的,但是作家毫不隐讳地描写了苏维埃政权中的某些人对哥萨克采取的过火政策。他通过人物的口谴责道:“你们把乱说几句的人都抓走了,杀死了!”这种错误行为也是导致葛利高里左右摇摆、走向悲剧的一个重要外因。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气势雄浑的史诗性作品,作家的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空间,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和丰富深邃的人物命运水乳交融;在叙事方式上,小说突破了悲剧的传统模式,没有刻意制造的悲剧效果,却将读者引向更为深远和开阔的精神境界;小说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男女主人公塑造得丰满而有深度;作者厚实的生活积累,使得作品的画面极为生动,关于哥萨克习俗细节的描写和民歌民谣的运用,又使得作品充满了顿河乡土气息。
『叁』 俄国有个历史片叫16几几年什么的,我忘了
楼主您好!您说的这个片子不是16几几年,而应该是《列宁在1918》,讲的是1918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故事。我查了以下,如果你确定是年份命名的俄国片,就只有这一个了。
以下是《列宁在1918》的简介:
《列宁在1918》是前苏联黑白故事影片。剧情:1918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受到各方敌人的武装干涉,国内的反动势力企图突袭克里姆林宫杀害革命领袖列宁,打入敌人内部的马特维也夫将敌人准备杀害列宁的消息及时通知瓦西里,但因布哈林的阻挠列宁还是被害受伤,斯大林率领红军英勇打击敌人,敌人节节败退。革命领袖列宁和斯大林在凯歌中拥抱在一起。
影片信息
中文名称:列宁在1918
英文名称:Lenin in 1918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39年
语言:俄语/中文
俄语译名:列宁在1918
分类:故事/战争
色彩:黑白
产地:苏联
年份:1939年
长度:120分钟
导演:米哈尔·罗姆
主演:S·史楚金H·奥赫洛普柯夫
译制:上海电影译制厂
对白语言: 俄语
色彩: 黑白
混音:单声道
级别:Finland:S
摄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演职员表导演 Director:Mikhail RommE. Aron ....1 (co-director)I. Simkov ....5 (co-director)编剧 Writer:Aleksei KaplerTaisiya Zlatogorova演员:Boris Shchukin ....Vladimir LeninNikolai Okhlopkov ....Vasili, Lenin's protegeAleksandr Shatov ....Konstantinov, conspirator chieftain (as A. Shatov)V. Markov ....Feliks Edmundovich DzerjinskyVasili Vanin ....Kremlin Commandant MateyevNikolai Cherkasov ....Maksim GorkyLeonid Lyubashevsky ....Yakov Mikhailovich SverdlovVladimir Solovyov ....Sintsov, a spy (as V. Solovyov)Nikolai Svobodin ....Rutkovsky, a conspiratorV. Tretyakov ....Novikov, a conspiratorNatalya Efron ....Fanni Kaplan (as N. Efron)E. Muzil ....Yevdokia Ivanova, Lenin's housekeeperMikheil Gelovani ....Joseph Stalin (scenes deleted)Nikolai Bogolyubov ....K.E. Voroshilov (scenes deleted)Z. Dobina ....Nadyezda Konstantinovna Krupskaya (Lenina)S. Koziminsky ....Bobilev, Lenin's orderlyK. Korobova ....Vasili's WifeDmitri Orlov ....Korobov, farm workerNikolai Plotnikov ....Kulak from TamborskIosif Tolchanov ....Andrei Fedorovich, attending physician (as I. Tolchanov)A. Khokhlov ....Professor of MedicineSemyon Goldshtab ....(as S. Goldshtab)Vladimir Pokrovsky ....(as V. Pokrovsky)制作人 Proced by:F. Filipov ....associate procerN. Privezentsev
剧情简介
1918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受到各方敌人的武装干涉,国内的白俄势力企图突袭克里姆林宫杀害列宁,打入敌人内部的马特维也夫将敌人准备杀害列宁的消息及时通知瓦西里,但因布哈林的阻挠,列宁还是被害受伤,斯大林率领红军英勇打击敌人,敌人节节败退。
1917年11月7至16日,苏维埃政权在莫斯科确立。
1917年11月-1918年2、3月,首先从城市,然后到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1918年1月,召开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批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正式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实行土地国有化,消灭民族压迫,废除等级划分、等级特权和等级限制,废除对妇女的歧视、压迫,宣布所有居民统一称为公民,保证了无产阶级对国家和教育的领导。
电影《列宁在1918》表现了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外遭英、日、土耳其等国的武装干涉,内临各种反抗势力的骚扰,全国处于普遍饥荒的严重关头,列宁以他的大智大勇领导全国人民顽强奋斗,最终赢得胜利挽救了革命。
在电影里我们看见了上个世纪初的“政治”、“风土人情”,我们验证了无产阶级革命之初期的稚嫩与原始,我们感受着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命运。这里面就涵盖了关于苏联为何解体的信息。
影片艺术性评鉴
《列宁在1918》属于全世界影坛早期的领袖人物传记经典大片系列当中隹作和比较上乘的代表视听艺术作品。
从电影艺术的创作手段上看,《列宁在1918》又属于了那一种常见和流行的“串糖葫芦”式的故事结构。尤其在前苏联电影当中,这种串式的拍摄手段太是司空惯见的人物故事的拍法。因为好处在于,电影人物平面的用力平均,镜画故事以点带面,节奏分配一统铺排。
我们能够注意到,影片《列宁在1918》的连环故事中间,大致拥有十五六个相对分散的小故事,表面上这些小的故事独成体系,他们是依凭在一个比较相对完整的大故事列宁在1918年的主轴上面连串起来的。
《列宁在1918》其中的每一个散化故事都差不多是一出独幕的小戏。据说戏剧史有考证,小型名剧《带枪的人》就源自列宁在1918年代事迹。我们看影片时还可以注意到,影片《列宁在1918》当中的每一起承回转,都是集中在影片的第一主人公列宁身上的。依电影具体情况来看,片中的男二号应当属于列宁卫士瓦西里。三号人物无疑该是克里姆林宫卫队长马特维耶夫。这几个电影人物应当还是拥有相对比较独立人物性格脉络和故事走向的。
影片《列宁在1918》里的经典对白张口便是。比如这一句把枪放在桌子上,不但是影片《列宁在1918》当中人物形象,全苏中央委员常委捷尔任斯基的一句电影台词,这句话也是这一部影片的核心所在。令人叫绝场景是,面对革命叛徒的枪膛,捷尔任斯基坐态自如,毫无惧意,冷冷下令:把枪放在桌子上。我们当然会记得,捷尔任斯基在讲这句“把枪放在桌子上”之先的时候,对叛徒奇多尔夫说的话是:看着我。看着我的眼晴。看着我的眼晴。混帐东西,你居然混到我们革命的心脏里来了!你现在还敢说你是个契卡?!然而紧接着,叛徒终于没有,没有把枪放在桌子上。而革命战士克里姆林宫卫队长马特维耶夫也没有把250万卢布揣在个人怀里。一部好电影是格外讲求正反细节比照的。把枪放在桌子上,是有针对性的电影台句。说把枪放在桌子上之前,一帮站在红色列宁布尔什维克对立面的穷凶谋反者,在暗中策划一整套的暗杀计划,为首的康斯坦丁在观看天鹅湖包厢里血腥安排:在察里津刺刹斯大林,在彼得堡刺杀乌里茨基,在莫斯科刺杀列宁和斯维尔德罗夫。电影的这一组镜头可以说是在大庭广众的歌舞升平之下进行的。可见暗杀者们的气焰之嚣张程度。然而就在这种生死抉择面前,大文豪高尔基先生却向列宁提出了他个人的“仁慈观”:不必要的残酷。
记得影片《列宁在1918》的序片一过,高尔基在列宁办公室与领导人对论的就是这个根本问题。实际上这时,列宁并没有能够说服文豪先生。紧接着不久,电影特意安排了一个名叫娜塔莎小孤女出现,这是极有意味的一幕。小娜塔莎的零丁形象一直伴随着列宁形象进到电影尾声。小娜塔莎的形象是一个别致的符号。希望的也是残酷现实的一角缩影。是的,影片《列宁在1918》的阶级和路线的斗争是相当触目惊心的。直到列宁身中三枪后,文坛大文豪高尔基先生才由睡梦深中惊了一醒。电影别具深邃意趣,列宁是在负了致命重伤之后,半昏半醒之间教育了面前这个大牌作家的。列宁有一些痴痴的讲道:我身上还留着知识分子的子弹。由此可见,列宁对于知识的态度。当然了,领袖列宁眼中的所谓知识分子必须是高尔基这一级别的。认识二十几个英文字母,当一个什么博导之类的人,仿佛不大好属于高尔基这一文人梯队。电影里相对知识分子,列宁显然更加重看了工人阶级。比如列宁在一个工厂演讲时刻,挥手郑重宣告:摆在工人阶级面前的路只有胜利,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电影里列宁对于工人的关怀,也使得那个工人杀手不忍开枪刺杀列宁。道理简单的如同将心比心。他一走上讲台,说得都是我们工人,用工人的生活举例,说到我们的生活,说得都对。我不能打死他。
影片《列宁在1918》中的列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个列宁形象在银幕上面,虽然也是演的,但是从来不拿腔掂调,也不装酷扮势。比如电影里有一场煮牛奶的细节,列宁因为可能不太会煮,所以问身边同事斯维尔德罗夫,为什么牛奶没开会起泡了呢?接着牛奶煮飞了以后,两个革命伟人慌张离去时刻,列宁还象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偷偷地从门隙之间回头张望着老女佣的惊叹表情。列宁形象的这一小段生活实际是真实又可亲的。这样的电影细节是予人启迪的。并没有因为列宁的生活细节上的疏露而有损于这个人物的正面高大,反而只能有助于列宁形象的真正活着。实打实讲,影片《列宁在1918》当中太多太多的创作实例,可以值得我们一些大决战之流系列电影好好学习借鉴。比方古月同志已经演得出色,如果能改观—板一眼的扮相领袖人物,包括生搬硬套的方言,就会表面上少一点演痕迹了。戏是自然心的流露。据说斯坦尼体系中的一个精髓就是反对“表演”?而好莱坞马龙白兰度他们又格外讲究的是“方法式”的表演。不知道著名特型表演艺术家先生他们学配的不怎么太地道的方言,究竟属于那一派,归结到那一流?有一点不懂一个表演上的专属演员,在象征掐腰讲话时候的高大感受是怎样的?好象记得西方电影不太怎么有所谓特型演员—说吧?纵便乔治 斯格特演的战争大片《巴顿将军》也只是讲求一个神似的呀。不象我们的特型演员非要搞到象入非常。一个手势,—个语调,一个转身,都要无比正面高大才行。如果这样理解,我们电影的老大哥前苏联影片《列宁在1918》中的列宁有一个走步翘衔尖习惯,绝对属于电影领袖人物形象的瑕疵了?一位比较专业的电影朋友讲,现在的传记电影是不是有一点接近了现代电影的“古装片”?影片《列宁在1918》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带有神灵色彩的领袖人格化了。平凡化了。大众化了。《列宁在1918》是—部在特定的革命历史条件下,革命对反革命,红色对白色,光明对黑暗的优秀故事电影。身为革命与正义的化身,人民领袖列宁不愧世界无产阶革命的伟大导师,他在电影里面,对于挑衅红色革命政权的少数富农大喝讲道:回去告诉那些支持的人不是后台也可以,只要我们苏维埃存在一天,你们就必须给我们粮食。你要是不给就强迫你给,你要是动武就消灭你们。这就是我给你的真理!列宁在1918年,就是这样一个敌我生与死决战交锋时刻。要么敌赢我输。要么敌死我活。以列宁为主要代表的光明的人们,在这生生死死,进进退退的选择面前,毫不犹豫地命令和打击了刺刀见红的敌人:看着我的眼晴。把枪放在桌子上。
主要配音演员
列宁—张伐
康斯坦丁—邱岳峰
斯大林—冯喆
瓦西里—李农
捷尔任斯基—孙道临
马特维耶夫—张雁
创作背景
电影创作时期斯大林掌权,所以电影中有很多为斯大林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历史修正主义内容。在1930年代初,斯大林把国内大量的富农等富裕人士流放到西伯利亚,而电影中就有列宁斥责富农的情节。另外电影把斯大林的政敌布哈林描写成列宁遇刺的原因之一,电影中还有列宁批判布哈林的情节。
还有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红军的最高指挥官其实是斯大林的另一个政敌托洛茨基。高尔基等文化名人向美国呼吁来的大量的美元,总金额达7,800万美元(购买力在今日超过100亿),至少有一千万以上的俄国人获救。但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美国和英国联军占领了阿尔汉格尔斯克(后被苏联红军击败)并且美国给白军邓尼金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在电影中高尔基的情节是向列宁呼吁对敌人仁慈,被列宁批评,之后在列宁遇刺的血的事实面前警醒。
幕后制作
尽管该片广受欢迎,但明显地歪曲了历史,将政治斗争中的异己、遭迫害的革命先驱布哈林等丑化塑造成叛徒,成为纯粹的政治宣传工具。片中的一些经典台词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语言之中:在拥挤场合,总有人调侃;“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走!”当人们有喜讯相告时就会像报告列宁病情的老工人那样喊道:“他已经不咳嗽了!”时至今日,这些台词还不时地出现在国产影视剧中。该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虚构的瓦西里,更是深入人心。
『肆』 求《红军与白军》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网络网盘免费资源:粗带手
链接岩嫌: https://pan..com/s/1RCgVnQ6rN2FX4FOHmLJYnA
『伍』 苏联电影静静的顿河结局是什么意思
葛利高里有两大追求,一是爱情与婚姻,二是作为哥萨克的名誉。而在这两个方面,葛利高里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在个人生活中,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
人婀克西妮亚之间,两次回到妻子身边,三次投入情人怀抱,使这两个都深爱他的女人为他死得异常悲惨--娜塔莉亚痛恨丈夫的不忠,私自堕胎身亡;婀克西妮亚
在与葛利高里逃亡途中,被枪打死。在哥萨克视为天职的战士生涯中,葛利高里徘徊于白军与红军之间,两次参加红军,三次加入白军,最后成了身处绝境的散兵游
勇,年纪不到30却已鬓发斑白。穷途末路之际,他把武器丢进顿河的冰水之中,终于身心疲惫地回到顿河岸的家。父母、兄嫂、妻女,均已去世,此时,他与巨大的、冰冷的世界的唯一联系只是他幸存的儿
子——米夏洛而已。
『陆』 云霄之上白匪是谁
白匪指的指国民党军队。因为该影片讲述的是中国1935年一次富有革命忠诚的军事行动,所以白匪也是当时年代所体现的。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白匪亦是中共对白崇禧部队的称呼。“白匪”或“白军”是中共于1927年至1937年的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对国民党军队的称呼,源于俄罗斯(前苏联),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为保卫新政权创建了红军,与红军对垒的、受列强支持的军队中有一支叫做白卫军,与红军相对的被称为白军。但中共使用“白军”或“白匪”的称呼比较集中于上世纪30年代前期,长征后,特别是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开始合作后就比较少见了。《云霄之上》是由导演刘智海执导,聂劲权、应林坚等主演的一部电影。《云霄之上》入选2021年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入围片单。2021年6月,入围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盛典”单元。2021年8月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2021年9月,获得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团体男演员)、最佳摄影奖(宓鑫君)。
『柒』 电影《列宁在十月》里的白匪是波兰人吗
不是,是俄国人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维克党为保卫新政权创建了红军,与红军对垒的、受列强支持的军队中有一支叫做白卫军,与红军相对被红军称为白军。
『捌』 俄罗斯版硬汉电影到底叫什么名字
《夏伯阳》。
《夏伯阳》于1934年问世,被视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里程碑之作。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在《夏伯阳》一片中,塑造了内战时期的英雄形象。
如忠于革命事业英勇善战的军事天才夏伯阳,冷静果敢性格坚强的党的工作者的政委形象,以及女机枪手、卫兵、农民、白军等各具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真实的社会状况。
影片赏析:
影片《夏伯阳》根据福尔曼诺夫于1923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成影片后,被称赞是“高超的艺术品”。银幕造型赋予了夏伯阳以超人的乞丐,从而感染着观众,为了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影片对语言的设计也有独到之处。
幽默、准确的语言是人物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在声音的处理上,影片注意了声音的造型感、距离感等。这部影片被认为有着俄罗斯的勇敢,讥讽、痛苦、安宁、理想和热情。
《夏伯阳》的成功,标志着苏联电影创作,以及文艺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阶段。他成为了“苏联电影史两个时期的重大分界线,它既是最初15年即苏联革命形成时期的总结和顶峰,同时又为新的时期,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艺术的确立和繁荣时期奠定了基础。
『玖』 向斯拉夫女人告别的其他
20年代初,阿伽普庚受聘为坦波夫省全俄肃反委员会乐队长,1922年,他和乐队被调至莫斯科,从此他一生和国家安全部门的军乐队联系在一起。
卫国战争开始后,在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检阅中,由阿伽普庚指挥莫斯科卫戍部队的混成乐队。《斯拉夫妇女送行曲》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是在《雁南飞》,这部影片获得了许多国际电影节奖。
1964年,这位没受过专业训练的、自学成材的音乐家去世。
1995年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元首聚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军乐队就轮番地演奏《斯拉夫妇女送行曲》和《胜利节》。
它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苏军战士,告别亲人奔赴前线.在北起巴仑支海,南橘培数至里海宽达2000多公里的漫长的战线上,苏联红军为了祖国进行着拼死的抵抗.
在格里高利.丘赫莱依1957年的电影《雁南飞》中,《斯拉夫送行曲》出现过: 鲍里斯参军上战场,薇罗尼卡没能赶上为他送行。鲍里斯在车站的新兵队伍中焦急地等待,这时,乐队奏响《斯拉夫送行曲》,队伍开始登车启程。
俄罗斯导演谢·鲍德洛夫1996的电影《高加索的俘虏》片尾,万尼亚被车臣老人释放(老人本想拿中薯万尼亚交换被俄军俘获的儿子,但他儿子越狱时被俄军打死了),我们似乎看到了善圆首良战胜仇恨的可能。可是,我们听到螺旋桨的轰鸣混合着〈斯拉夫妇女送行曲〉的音乐声(铜管乐)——全副武装的俄军直升机编队从万尼亚的头顶掠过,飞向车臣小村,它们是去复仇,去毁灭的。导演在这里再次运用了“音画对位”的手法,在声音与画面的错位冲突中把情绪传达给观众。这部影片中,《斯拉夫妇女送行曲》给人强烈的悲怆感,让人体会到命运的残酷与战争的荒诞。
同一首歌,在两部电影里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重大典礼尤其是胜利日阅兵式上几乎必定要奏响〈斯拉夫送行曲〉——有一点点对苏联“往昔的光荣”的怀念,但更多的是民族主义情绪了。 有一句歌词也改了:“一七年唱着歌攻克冬宫”改为“四一年唱着歌保卫莫斯科”,从阶级性又回到民族性。几年前俄罗斯为选国歌而争论,也有杜马代表提议这支《斯拉夫送行曲》。
2008年安德烈·克拉夫库克拍摄2008年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中白军士兵在弹尽粮绝中向着红军阵地冲锋时的背景音乐也是此首曲子。给人强烈的悲凉之感。战争的残酷得以生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