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俄罗斯电影生活与命运

俄罗斯电影生活与命运

发布时间:2023-04-29 05:02:39

Ⅰ 《生存与命运》终于看完咯

很多年前,在芜湖买了一套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想着接触一下俄罗斯名著。回家,看了上册的一半,苏联人长长的名字,本身就记不住了,还有小名、爱称,脑袋就装了浆糊一般,很快,被束之高阁。

去年,上六年级的儿子疯狂迷上了这套书,上课都在看,曾被老师当堂没收过。看了两遍后,还不过瘾,央求我再给他买一些前苏联小说。对于爱看书的兴趣,自是要爱护,网购了格罗斯曼的《生存与命运》。

书到家后,小家伙又迷上了英文原声版电影,空闲时间大部分交给了美国大片。

今年九月份,翻了此书,开篇场景切换频繁,人物繁多,仍旧如同看《静静的顿河》一样混沌。也有过弃之不看的想法,还是鼓励自己坚持到底,时至今日,历时四个月,终于看完了这部鸿篇巨著。

《生存与命运》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格罗斯曼在1953年至1961年,耗时八载,于孤独苦寂里,完成了了这部70余万字的巨著。因为格罗斯曼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极权主义,并且将其与纳粹主义相提并论,孰料,等待他的是厄运——克格勃官员的搜查逮捕,他的书再次被列为禁书。

1980年在瑞士出版,引起轰动,此时,格罗斯曼已溘然长逝16年。1988年,漂泊二十余年的《生存与命运》回归祖国,引起轰动和读者极大的兴趣,一时“洛阳纸贵、万流景仰”。

《生存与命运》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主线,叙述了从1942年秋到1943年初春的战事,时间短暂,却全景式地再现了两军交战的场面,以及苏联社会的方方面面。

小说以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四代的人生遭际为主干,描绘了前线后方、纳粹灭绝营、苏联劳改营等社会图景,塑造了各个阶层的典型人物。

小说有三个主线故事,即战争、物理研究和德国集中营。三大故事主线下,还有许多独立的故事,或表达亲情、友情、爱情、善良等。例如,那个人到中年,孑然一身的女军医,因伤被俘,送往纳粹集中营。一路,呵护那个素不相识的犹太男孩。毒气室里,男孩在女军医的怀里安然死去。弥留之际,女军医幸福无比,灾难成就了她母亲的梦想。

初读《生存与命运》,被作者深邃的思想,主人公凄惨命运所吸引,在几度欲放下不读时,仍能潜心继续。我想,还会读第二遍吧,会更加深入地读,到时再写读后感吧。今日,姑且以此小文,纪念一下元旦之日,自己读完此小说。

接下来,可以看看前两天屯溪买的村上春树的系列小说咯。

Ⅱ 俄罗斯电影历史

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对于俄罗斯的电影给予了额外的关注,除了有一部俄罗斯电影入选竞赛单元之外,还首次设置了一个完全专注于苏俄时期电影的平行单元。

“俄罗斯电影秘史”包括18部在1934年到1974年之间拍摄的影片。8月初,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在对莫斯科进行短期访问时宣布了这一单元的设置,事实上,穆勒本人也曾经参与合拍过好几部俄罗斯电影,例如亚历山大·苏古诺夫的《太阳》。

这一单元的设置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苏维埃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这个阶段在西方几乎是不为人所知的。这一单元既包含经典的、几乎每个俄罗斯电影爱好者都知道的作品,例如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的《快乐的家伙们》(1934)和《伏尔加河-伏尔加河》(1938),也包含相对不那么有名的Ivan Pyryev的一系列作品,如《拖拉机驾驶员》(1939),《养猪人和牧羊人》(1941),《战后傍晚六点钟》(1944)和《库班河的哥萨克人》(1950)等。

所有入选影片中年代最近的一部是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于1974年拍摄的《恋人曲》。他在评论“俄罗斯电影秘史”这一单元时说:“作为全球电影历史的一部分,苏维埃时期的电影是不可磨灭的,对这个时期的影片进行回顾会让世界意识到这一点。它将会显示:尽管处在最严格的审查制度之下,苏维埃的电影仍然是真正的艺术。”

影片名单:

《手风琴》(1934) by Igor Savchenko和Evgenij Sneider

《快乐的家伙们》(1934) by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马戏团》(1936) by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富有的新娘》(1938) by Ivan Pyr’ev

《伏尔加河-伏尔加河》(1938) by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拖拉机驾驶员》(1939) by Ivan Pyr’ev

《音乐故事》(1940) by Aleksandr Ivanovskij和Gerbert Rappaport

《SVETLYJ PUT'》(1940) by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养猪人和牧羊人》(1941) by Ivan Pyr’ev

《战后傍晚六点钟》(1944) by Ivan Pyr’ev

《春天》(1947) by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库班河的哥萨克人》(1950) by Ivan Pyr’ev

《Scedroe leto》(1950) by 鲍里斯·巴尔涅特

《狂欢夜》(1956) by El'dar Rjazanov

《我们善良的医生》(1956) by ?aken Ajmanov

《莫斯科上空的歌》(1956) by Gerbert Rappaport

《拯救溺水者》(1969) by Pavel Ars?nov

《恋人曲》(1974) by 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1903年1月23日生于俄罗斯的叶卡特琳堡。9岁的时候他就成了叶卡特琳堡歌剧院的送报员,他还在那里当过助理化妆师、电工、油漆工和助理导演等。他在叶卡特琳堡的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并于1917年毕业。1917-1920年的苏俄内战期间,他是红军第三队“东部前线”剧院的场道经理。内战结束后,他从叶卡特琳堡工人剧院的导演课程结业,并被任命为叶卡特琳堡地方政府的艺术检查官。他的工作主要是监管剧院,并选出与新意识形态一致的电影。

阿莱克桑德在1921年遇到了爱森斯坦。1921-1924年间他们合作制作了几部话剧,并于1924年联合创作了他们早期的电影《罢工》(1924)和《波坦金战舰》(1925)的剧本。1927年,他们编剧并执导了宣传俄罗斯十月革命的影片《十月》。1929-1933年期间,阿莱克桑德夫和爱森斯坦都被派往好莱坞学习和工作。回到苏联后,阿莱克桑德夫受斯大林的命令拍摄一部美化其形象的电影《International》(1932)。据说斯大林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1933年,斯大林命令阿莱克桑德为苏联人民拍摄一部喜剧,《Veselye Rebyata》于1934年制作完成。强硬路线的苏联评论界最初抨击该片缺少对革命的宣传,影片被禁映了。几经周折,马克希姆·高尔基让斯大林看到了这部片子,斯大林对其非常喜爱,下令解禁。《Veselye Rebyata》在俄罗斯取得了票房上的大成功,并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该片的演员Leonid Utyosov和Lyubov Orlova也因此一举成名。阿莱克桑德的喜剧深深影响了好几代苏联影迷.

Ⅲ 最近想看俄罗斯的历史片,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呢,什么原因让你推荐了此剧

俄罗斯值得推荐的历史片有

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涉及战争片的可谓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将精力投入到爱情和科幻上,但让人失望的俄罗斯电影就像胜产的伏特加一样好像被定了性,20多年时间几乎就没有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佳作,而说起俄罗斯电影,可能更多人能想到的也多是场面宏大的苏联战争电影,但《斯大林格勒》,则是罕见的采用了以小人物的故事讲述大背景的战争之殇。文/梦里诗书

Ⅳ 《生活与命运》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生活与命运》([俄罗斯] 瓦西里·格罗斯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7qxLeP14jto2dCvBL0KW6w

提取码:lseg

书名:生活与命运

作者:[俄罗斯] 瓦西里·格罗斯曼

译者:力冈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8-20

页数:952

内容简介:

梁文道“最想为读者推荐的一本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世界报》等全球媒体鼎力推荐,欧美书界誉为“当代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小说”。人失去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

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完成长篇历史小说《生活与命运》。苏联当局负责意识形态的执鞭苏斯洛夫称此书“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该书在被封锁二十年后历经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关于斯大林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活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它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极权体制下复杂多面生活的一部网络全书,20世纪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围绕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展开。格罗斯曼以托尔斯泰式的宏大视角和写实笔法,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际串起上百位出场人物与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历史的创痛、现实的积弊,极权与战争双重碾压之下人性的艰难处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细节纳入其中。

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犹太灭绝营惨况的第一人,也是“二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其独一无二的经历和人道主义勇气,使本书具有足以令强权胆寒的震撼力。书中对战争真情实况的描写,对纳粹灭绝营、苏联古拉格的哀歌与沉思,对人生、政治和历史命运的哲思与探讨,对人性的极端邪恶与细微的善良之间斗争的刻画……至今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格罗斯曼女儿叶卡捷琳娜•科罗特卡娃唯一授权中文版。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力冈经典译本,译者序言首次完整发布。独家收入罗伯特•钱德勒长文导读《为长眠者发声》。

知名媒体人梁文道作序力荐:“这大概是我做读书节目,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到现在做视频十来年来,最想最想给我的观众们介绍的一本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奥兰多•费吉斯倾情推荐:“《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

媒体推荐

“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一部经典。”《纽约时报》

“正如所有真正伟大的艺术创作,《生活与命运》令人压抑沉痛,它毫不妥协地展示了人类所能造就的恶与他们在危难中成就的辉煌。一本伟大的书,只有一位俄罗斯人能完成的杰作。”《华尔街日报》

“分毫不让的现实主义和深具远见的道德张力,这部小说是现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纽约书评》

“格罗斯曼不是一个天生的文体家。但他所写皆是亲眼所见,足以惊心动魄。”《卫报》

“格罗斯曼讲述的苏联生活是网络全书式的,毫不妥协……令人叹服……又一部俄罗斯文学的遗珠得以重见天日。”《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阅读这部书令人欣喜:20世纪诞生了这样一位思想深远的人道主义作家。书中人物经历的苦难与自我发现,是当代文学中关于人类心灵考验最令人不安又使人振奋的故事。”《华盛顿邮报》

“在当代俄国文学中没有可与《生活与命运》相匹敌者……格罗斯曼是苏联的第一个自由之声。”《评论杂志》

名人推荐

“作为索尔仁尼琴的先行者,格罗斯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弗朗索瓦•富勒(著名史学家)

“格罗斯曼是苏联时代的托尔斯泰。”——马丁•艾米斯(英国著名作家)

“格罗斯曼真正的主题是善的力量:不经意的、平庸的、充满英雄气概的,正是善对抗着极权主义的人性丧失。”——琳达•格兰特

“《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奥兰多•费吉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

作者简介:

瓦西里·格罗斯曼 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 (1905 - 1964),苏俄记者、作家。1905年生于乌克兰别尔基切夫,早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当过化学工程师,1930年代投身写作行列,得到高尔基、巴别尔等文坛大家赏识,入选苏联国家作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红星报》战 地记者随军四年,大量报道莫斯科、库斯克、斯大林格勒和柏林等地前线战况,是揭露纳粹德国死亡集中营真相的第一人。战后发表小说《人民是不朽的》《为了正义的事业》等。1960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活与命运》,手稿被苏联当局抄没并禁止出版。1964年格罗斯曼因癌症病逝。1974 年,在安德烈·萨哈罗夫、弗拉基米尔·沃伊诺维奇等人帮助下,手稿被拍摄在缩微胶卷上偷运出苏联。1980 年代初,《生活与命运》在欧美各国相继问世,1988年在苏联出版。

译者 力冈 (1926 - 1997),俄苏文学翻译家,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语专业,后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翻译了《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近七百万字俄苏文学作品。

Ⅳ 生活与命运契贝任原型

《生活与命运》契贝任原此态型是瓦西里·格罗斯曼所见到的、所接触到的一些具有勇气、智慧和正义的人物的综合体。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生活与命运》是俄罗斯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的代表作,契贝任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瓦西里·格罗斯曼参加过二战,亲历过二战期间苏联发生返扒档的种种变故和灾难。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创作了这部巨著。在小说漏乱中,契贝任是一个思想深邃、为人正直、不屈不挠的人物,代表了正义和人性的力量。

Ⅵ 谁知道俄罗斯电视剧《生活与命运》中文字幕的下载地址

网上貌似只有原版书,电视剧暂时没看到,如果你有片源的话,可以去国外网站找同声俄文字幕,再用俄文翻译软件翻成中文。

Ⅶ 从20世纪50年代‘解冻电影’到80年代‘生活电影’前苏联电影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其内在联系表现哪些方面

俄罗斯民族处在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上,在这里,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之流发生着碰撞,因此,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民族精神而言,俄罗斯民族既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在这种境域当中,俄罗斯精神有着浑厚、博大、悲悯的极端气质。在俄罗斯人身上,各种矛盾特点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专制主义、国家至上、自由放纵、善良平和、柔顺内敛等等。那里有对苦难的坚忍不拔,有对彼岸世界、对终极的不懈追求。俄罗斯的大地仿佛就是痛苦与思考的象征,因思想而受难,因受难而思想,是俄罗斯社会三百年继之不辍的文化主题。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悲剧命运使俄罗斯民族的艺术凝重大气,感情浓烈,无数杰出的艺术大师背负着俄罗斯命运,反复吟唱着普希金所说的俄罗斯之调。苏联时期,新兴的电影艺术建筑在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之上,以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表现着俄罗斯民族的情感和命运。依托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艺术传统,苏联电影在国际电影中,写下了自己辉煌的篇章。

在默片时代,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杜甫仁科这些电影大师创造了神话般的电影奇迹。有声电影的产生结束了这一段黄金时期,苏联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三四十年代,和别的艺术形式一样,苏联电影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影响下,描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成为了此时的关注热点,这一时期拍摄出了一批成熟的优秀影片,例如尼古拉斯·艾克的《生路》、瓦西里耶夫兄弟的《夏伯阳》(1934)、吉甘的《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1936)、顿斯阔伊根据高尔基三部自传式小说拍摄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1938年至1940年摄制)、米契尔·罗姆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等。尽管此后苏联电影在主题、体裁和风格方面开始出现多样化的风貌,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家、社会主义建设、工农群众的现实生活题材等都在电影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在创作思潮上,意识形态的僵化却越来越禁锢了电影艺术的自由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过分强调了意识形态对文学艺术的控制,使艺术失去了独立的品格,以至于在电影中以理想来矫饰现实,俄罗斯传统的厚重与深刻被平庸逐渐代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电影的创作陷入了低迷。

苏联电影的再度辉煌出现于50年代中期以后,从那时起一直到80年代,随着创作环境的宽松以及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苏联的电影事业出现了人才济济、群星灿烂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的苏联电影,在世界电影艺术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无论是场面恢宏、英雄史诗般的战争大片,还是跌宕起伏、柔肠寸断的伦理片,都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一、 解冻与深入——五六十年代的苏联电影新浪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对于苏联来说,这场战争不仅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第二次世界大战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场战争中,苏联牺牲了2000万人,用血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这给战后苏联人的生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创伤,整个社会一时无法从战争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沿着战争年代的惯性在滑行。40年代初遭受了战争破坏的苏联电影在战后延续了低迷的状态,“无冲突论”统治着整个文艺领域的创作活动。因而在创作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也产生了不少条条和框框。艺术家不是反映生活的原貌,而是把生活表现得非常理想化,尽力掩盖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不幸。这造成了故事片的产量逐年下降(1947年7部,1948年17部,1949年16部,1950年15部,1951年6部),并且影片题材狭窄,影片的主题靠说教来喻示,缺乏艺术感染力;艺术表现手法呆板僵化,电影的叙事语言没有新的建树;人物只有共性没有个性。此时期有一类“纪念碑式的史诗片”,如《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等突出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而另一类现代题材的影片回避矛盾冲突,粉饰现实生活。如:《金星英雄》、《幸福的生活》等。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影片内容单调,风格雷同。好的艺术影片寥寥无几,只有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乡村女教师》、《青年近卫军》等几部质量比较高。

1956年,苏共召开了二十次代表大会,彻底批判了“个人迷信”和“无冲突论”。理论上的解放给了苏联电影较大的创作自由,剧作家和导演们从“无冲突论”的桎梏中脱身而出,可以相对自由地表现真实的矛盾冲突,在这一时期,随着禁忌的逐渐被打破,电影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有了实现的可能,苏联电影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一批呈现出新面貌的影片中重新放出了光彩。一批新的电影人涌现出来,开始了他们创造性的工作,例如邦达尔丘克、丘赫莱依和塔尔柯夫斯基等等,他们和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罗姆、格拉西莫夫等人一起,对苏联电影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以人性的眼光谴责战争与个人幸福的对立,并以揭露战争的残酷来呼吁全人类的和平。这个时期的影片题材广泛,风格样式多样化,在揭露生活阴暗面、深化人道主义主题、塑造正面人物形象、探索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等方面有了不俗的突破。

50年代,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战争留下的巨大伤痛远远没有平息,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亲人牺牲在战场,生活下来的人长久地沉浸在眼泪和对亲人的悼念中,这是战后苏联集体的心灵创伤和悲剧命运。在以前的《青年近卫军》、《普通一兵》等影片中,着力表现的是具有英雄主义气质的战争英雄,与此相反,新一代导演将目光投向了遭受战争创伤的普通人,并对人在战争中的境遇、人与人之间真实复杂的关系做出了深刻的思考。1956年,新一代导演格里高里·丘赫拉依于1956年根据鲍·拉甫列涅夫的同名小说拍摄的成名之作《第四十一》,揭开了苏联电影创新的序幕。与此后大部分影片关注二战题材不同,《第四十一》讲述了一段革命历史:国内战争的年代,政委叶夫秀柯夫率领一支红军突围,幸存部队中女战士玛留特卡是个神枪手,她已打死了40个白匪军。政委令她与另两个战士把撤退途中俘获的一名白匪中尉从海路押送到司令部去受审。途中,起了风暴,两名战士被卷入海中,玛留特卡和白匪中尉漂到了孤岛上。本来就迷恋中尉的“蓝眼睛”的玛留特卡与中尉相爱了,但他们的观点立场迥然不同,经常发生争吵。一天,当中尉奔向朝孤岛靠近的一艘白匪小船时,玛留特卡一再劝其站住,他却继续在水中奔跑。玛留特卡犹疑再三,终于放了一枪,中尉停止了奔跑,慢慢倒了下去,他终于成了她枪下的“第四十一”个。中尉躺在海水里,玛留特卡奔过去,把他的头紧紧地抱在怀里,哭喊着:“蓝眼睛……我的蓝眼睛!”

《第四十一》获195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奖。这是当时的青年导演格里高里·丘赫拉依(Grigori Chukhraj 1921—2001)的第一部影片,他是“苏联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而《第四十一》被国际影评界公认为这股浪潮的首部力作。《第四十一》虽然是一部战争影片,但是战争在影片中却只是作为叙事的背景而存在,格里高里·丘赫拉依关注的其实是在最排斥人性的战争中去展现丰富复杂的人性美。在远离革命与反革命纷争的小岛上,男女主人公动人的爱情故事得以优雅而又甜美地展开,但战争缔造的这段爱情在归属意识苏醒之后,又走向了宿命般残酷的毁灭,男女主人公坠入了悲剧深渊。格里高里·丘赫拉依细腻地处理了电影的叙事和诗性抒情,把处于悲剧境域中青年男女的丰满人性表现得格外动人心弦。玛留特卡既有红军女战士坚定的立场,又有少女丰富的人性,在她身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时代的复杂性和时代的矛盾。影片展现了玛留特卡复杂的内心世界,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人性与阶级意识在她身上的尖锐冲突。《第四十一》的艺术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影片中,丘赫拉依注入了大量抒情片段,蔚蓝色的大海、熊熊的火堆、强烈的抒情音乐,这一切都给《第四十一》带来了浓烈的人性意味。《第四十一》是50年代后期苏联电影全面创新的一个发端,从这部影片开始,一个崭新的,在苏联电影史中被称为“苏联电影新浪潮”的时代来临了。

在这以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苏联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导演。在他们的努力下,苏联电影在内容的深度、题材的广泛、形式的革新以及风格样式的多样化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电影艺术表现力的不断深化和对电影语言的积极探索,使这一时期的电影和三四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电影创作形成了明显的区别。变化最先发生在战争题材的影片当中,这时期的优秀电影有:卡拉托佐夫(Mikheil Kalatozishvili,1903—1973)拍摄的《雁南飞》(1957)、邦达尔丘克(Bondarchuk,Sergei Fiodorovich,1920~1994)拍摄的《一个人的遭遇》(1959)、丘赫莱依拍摄的《士兵之歌》(1959)和《晴朗的天空》(1961)、阿·阿洛夫和弗·纳乌莫夫拍摄的《给初生者以和平》(1961)、安德烈·塔尔柯夫斯基拍摄的《伊凡的童年》(1962)等代表作。

对于苏联来说,50年代后期,卫国战争的胜利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这使得当时的整个社会思潮可以拉开一段距离去冷静地审视战争,表现在电影方面,便是革命激情所带来的英雄主义豪情逐渐演变为厚重的悲剧感和对人性的思索。这一时期的电影纷纷采取了普通人的视角去反思战争,贯穿着人道主义的悲悯,影片着重描写战争中人的遭遇、命运和不幸,凸现了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幸福生活造成的破坏,随着影片对战争事件的关注转向了对战争中人的关注,它所展现的人们心灵的巨大创痛深深震撼了一个时代。《雁南飞》中薇罗尼卡和鲍里斯一对年轻恋人被战争毁灭的爱情;《一个人的遭遇》中木工索阔洛夫在卫国战争中所经历的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士兵之歌》中一去不回的阿辽沙;《伊凡的童年》中备受摧残、心中怀满仇恨而夭折的伊凡。这些形象的出现在苏联电影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个具体的人的命运被放置在了中心位置,“非英雄化”的同时,也就是对人的珍视、热爱和对人在历史中脆弱处境的无限惋惜。

值得注意的是塔尔柯夫斯基拍摄于1962年的《伊凡的童年》,在电影中,伊凡是一个面孔黝黑、背上布满伤痕、不停地战栗的小男孩。战争毁灭了伊凡的童年,他不再拥有儿童的纯真无邪,反而是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只有在梦境中他才能够返回到被掩盖起来,似乎已经消失的童年情境中去。在梦中,伊凡是一个自由的、心灵充满了喜悦的人,他能梦见大自然的美,能和人类美好的情感相遇。但是在现实中,伊凡永远无法平静下来,他是一个复仇者,一个被战争彻底摧残了的儿童。影片改编于弗·鲍哥莫洛夫的小说《伊凡》。在影片中,塔尔柯夫斯基作出的重大改变是引入了伊凡的梦,他让伊凡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当中,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伊凡做梦的世界。两个异质世界的强烈冲突让伊凡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人们敏感而又悲痛的心中。《伊凡的童年》始终渗透这一股悲切的激情,塔尔柯夫斯基本人的人道主义观点清晰而又深刻地在影片中表现了出来。在一定意义上说,《伊凡的童年》和当时在西方刚刚兴起的“作者电影”有着共同的审美趋向,因此,影片在国际影坛上引起了重视,《伊凡的童年》获得了1962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旧金山电影节大奖,并在数十个国家上映。

这一时期,苏联电影在国际上频频获奖,《雁南飞》在国际影坛上引起了轰动,获195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士兵之歌》荣获旧金山电影节大奖、最佳导演奖、全苏电影节大奖、戛纳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奖;《晴朗的天空》在1961年的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与日本影片《裸岛》共同获得大奖,并在旧金山电影节获最佳导演奖。在以其对战争深刻的反思以及对人在战争中普遍处境的强烈关怀打动世界的同时,这一时期苏联电影新鲜的、独创性的电影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苏联电影从一开始就对电影这一门独特的艺术在形式以及技巧上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无声电影后期,对电影艺术的自觉终于导致了艺术观念上的一次大的争论,争论发生在爱森斯坦和C·尤特凯维奇之间,实质是诗电影和散文电影两种电影理想的冲突。在时隔30年之后,“诗电影”重新在苏联电影界发出了回响。老一代电影艺术家米·罗姆(Mikhail Romm1901—1971)不仅对其给予了热情的支持,他还发表了不少文章,从理论上阐释电影的内容与形式必须突破旧框框,必须创新。年轻一代导演中致力于创新的几个主力,如格·丘赫拉依、安·塔尔柯夫斯基都是他的学生。诗电影的特点已经不是单纯地表现在隐喻、象征、比拟上,而且贯穿于整部影片的构思之中。在影片中,诗电影减弱了戏剧性的冲突,代之而起的是大量抒情场景和诗性格调。《雁南飞》并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甚至连敌人的形象也不出现,而是着力表现薇罗尼卡的内心矛盾;《士兵之歌》突破了叙事电影的框框和戏剧结构,采用了散文结构,影片虽然没有多少曲折的故事,但它给予人们的感受却远比一些故事和事件丰富得多,它能使观众从哲理的高度去思考战争与人的关系。《一个人的遭遇》是一部独白式的影片,影片的导演技巧和造型处理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在运用电影表现手段方面出色而大胆。片中有十分独特的蒙太奇转换,又有前所未有的仰俯拍镜头。

在诗电影理论的影响下,这一时期在苏联电影界兴起了一种“情绪摄影”的理论,主张电影摄影不是客观主义的记录,而应带有强烈的主观化情绪色彩。这个阶段电影中典范化的镜头处理给予了以后的电影无尽的启示,为人称道的处理层出不穷。比如《雁南飞》,鲍里斯临死前靠在一棵白桦树上,他的身子慢慢向下滑,眼睛望着急速地旋转着的白桦树梢,在旋转着的白桦树梢的背景上出现了鲍里斯想像他和薇罗尼卡结婚的画面,随后想像的画面渐渐淡去,白桦树梢旋转得越来越快,又戛然而止,银幕上出现了鲍里斯两手伸开倒向水洼的画面。《一个人的遭遇》中,索阔洛夫和其他俘虏在采石场做苦役这场戏中。画面上展现的是寸草不生的大采石场,疲惫不堪的、被折磨的虚弱已极的人们在凿石头。单调的、不断重复的凿石声塑造了一种音响的气氛,画面造型的处理更加突出了苦役的难熬:俘虏们捧着大石头一步步慢慢走上山去,另一队人在采石场的沟底走着,还有一队人在山脊上艰难地行进,身体极度虚弱的人还被德寇碰撞而滚下山坡。均匀的凿石声,均匀而沉重的脚步声,使人觉得这种法西斯苦役式的劳动永无尽头。《伊凡的童年》中的最后一场戏,也就是在伊凡最后的梦中,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一切都是那样纯净,那样光辉,只是在水边,在沙滩上竖着一棵烧焦的树。伊凡与一个小姑娘追逐着向水里跑去,这时,画面中忽然闪现了那棵烧焦的树,一片阴沉、晦暗的阳光笼罩着它。这个隐喻性的画面非常富有表现力地让人看到,在伊凡的道路上竖起了一棵死亡的黑树。

诗电影的传统在苏联以后的电影中得到了继承和深入的发展。塔尔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32—1986)一生的电影实践对诗电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后来他又拍摄了《安德烈依·鲁勃廖夫》、《镜子》等影片,1983年他在意大利导演了《怀乡》之后,在国外定居。1985年他在瑞典导演了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影片《牺牲》,1986年在巴黎病逝。西方影坛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与费里尼、英格曼·伯格曼等齐名的大师级的电影艺术家。在塔尔柯夫斯基的后期电影中,诗电影的独特性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尤其是他对长镜头的运用和探索达到了一个诗化的高度。苏联人的长镜头观念建立在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基础之上,不是为了纪实而是为了表现,所以体现出来的是镜头内部的蒙太奇观念,也就是用一个镜头来完成原来蒙太奇剪接的效果。所以在那个镜头中每当机器运动到一个局部,就会有一组戏出现。塔尔柯夫斯基的长镜头当中影像本身的节奏感纯粹天成,不需借助于台词,也不需借助于音乐或戏剧张力,在取消了一切指向性和明确的意义后,显得纯净、优美。他开拓了电影的形式美,使电影成为一种本质优美的艺术。

这时期的苏联电影除了战争题材的影片之外,重要影片还有歌舞讽刺喜剧片《狂欢之夜》、抒情喜剧片《忠实的朋友》、抒情正剧片《生活的一课》等,此外还有一些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在艺术性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格拉西莫夫拍摄的《人与兽》(1962)、《记者》(1967)和《湖畔》,作为他这一时期现实生活题材的三部曲,以普通人的命运,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作为影片的中心,并将人物刻画和对环境、社会的描写交织在一起,使作品令人深思、耳目一新。

1967年,阿·阿斯柯尔道夫(Aleksandr Askoldov1932—)根据瓦·格洛斯曼的短篇小说《在别尔季切夫城》改编并导演了影片《女政委》。 阿斯柯尔道夫说他拍摄的是一部关于人的尊严和爱的影片,一部关于女人对家庭、对孩子的爱的影片。女政委瓦维洛娃在生孩子之前,身上只有军人的勇敢和原则性,缺乏女性的柔顺,生了孩子之后,她成了一个闪烁出母爱的真正的女人了。1967年,本片尚未完成就遭到了厄运:摄制组在乌克兰拍片,莫斯科多次来电报命令停拍,但摄制组还是把影片拍完了。审看样片时,影片遭到了禁映,拷贝被剪得支离破碎,一些素材也被焚毁。这个事件标志着从50年代后期开始的一个电影时代结束了。

二、 70年代以来——四大电影题材创作热潮

和其他艺术的命运一样,在苏联这一时期,电影一直在文艺政策的指向性引导下,经历着或是繁盛或是衰弱的起伏过程,但只要政治的严密控制出现稍微松动,苏联电影就会尽量伸张艺术的个性与独立,恢复艺术的自觉与尊严。1972年,苏联国内的社会生活在经历了短暂的压抑之后,出现了宽松的景象。这一年,苏共中央重新思考了发展电影事业的政策,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电影事业的措施”的决议。由此,电影再次出现了繁荣。从70年代开始,苏联电影进入了以战争、政治、生产和道德四大题材为代表的一个新阶段。但是,时代毕竟改变了,整体的社会思潮和中心问题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说50年代后期开始的苏联电影在强力反拨前一时期对个人的忽视这种倾向的基础上,将人的悲剧命运重新放置在时代的中心课题当中,那么从70年代开始,电影在继续关注人的同时,却悄悄地改变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方式。在战争题材的影片中,英雄主义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而在其他题材的影片中,苏联当时的社会现实引起了电影艺术家的普遍关注,他们开始从各种可能的角度探索有关道德主题的表现,对精神和道德因素对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给予了深刻的反思。

战争永远是苏联电影中一个无法饶过的主题,70年代开始,被称之为第三代战争片的一大批优秀影片出现了,这些影片体现了“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有机结合”。这些影片逐渐转向表现苏联官兵在战争中的英雄行为,把激烈的战斗和前线平凡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揭示主题,著名的影片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热雪》等。在这同时,出现了另一类的场面宏大的战争片,其中以奥泽罗夫(Ю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Озеров 1921~)导演的五集文献性故事片《解放》为代表。影片刻画了从两军统帅部到普通战士的角色形象,忠实记载了苏军开始反攻到德军全军覆没的全过程,从一个全景角度来表现战争,堪称史诗式的巨作。拍摄于1972年的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第三代战争片的发端与代表作品,这一类影片还有《只有老兵去战斗》(1973)、《活到黎明》(1975)、《他们为祖国而战》(1975)、《受伤的小鸟》(1977)、《没有战争的二十天》(1977)等代表作。

第三代战争片既赞美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又揭示了战争对人类幸福生活的摧残。在50年代强烈的感情控诉之后,电影艺术家对卫国战争的思考,不再倾注于对战争的控诉和对人性毁灭的叹息,而是重新展示苏联历史上一段伟大的胜利。这时期大多数战争片表现的战斗是局部的,规模较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影片将镜头对准了事件中的人物,着力刻画苏联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这些战士丰富多彩的内心生活。人道主义和爱国精神体现在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当中,而人道主义是英雄行为的一个充实。这两方面内容的结合使影片的内涵深刻,富有人性意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

苏联第三代战争片中的主人公往往身陷悲剧处境,身心遭受极大的创伤,但是,在陷于绝境之后,他们身上的英雄主义品质却愈发地光彩夺目。比如罗斯托茨基拍摄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方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又表现了战士的英雄气概。影片讲述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柯夫带领一支由丽达、冉妮娅、丽萨、迦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托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柯夫疯狂地冲进德寇在林中的营地,活捉了四个俘虏。影片的结尾是20年后,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志哀。影片选择了五个姑娘作为影片的主人公,以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去表现战争的残酷。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姑娘本是与战争不相容的,她们应该与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应该有幸福的爱情,但她们却遇到了战争。影片以一种鲜明的悲剧意识,让活跃的生命、金色的年华和美丽的身躯毁灭给人看,从而控诉了侵略者侵略战争的罪恶。《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方面表现了战争的严酷,战争对个人幸福的破坏,对女兵青春的毁灭,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现了女兵们为保卫祖国而自觉献身的精神,表现了她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Ⅷ 推荐二战电影。要好一点的啊

一九四二
评分:
别名:1942
导演:冯小刚
演员:陈道明 张国立 张默 王子文 段奕宏 张国强 林永健
地区:内地
年代:2012
片长:146分钟
简介:1942年,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燎原之火,生灵涂炭,天灾人祸,哀鸿遍野。当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目光聚焦在一城一郭的征伐劫掠之时,几乎鲜少有人注意到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影片的主角老东家(张国立 饰),狡猾、市侩,典型的封建地主,可即便如此也无法对抗这史无前例的灾难,他被迫逃荒,亲眼见证着儿子、儿媳、老伴等亲人的种种死状。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面对这群人的苦难,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蒋委员长(陈道明 饰),还是深入民间报道灾难真相的美国记者白修德(阿德里安·布劳迪 Adrien Brody 饰),以及海内外的每一个人,如何能从这眼前的人间炼狱之景侧目。绝望无止的逃生坎土,中华民族多舛命运的苦难一斑。

斯大林格勒
评分:
别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斯大林格勒大战
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
演员:托马斯·克莱舒曼 安德烈·斯莫利亚科夫
地区:俄罗斯
年代:2013
片长:135分钟
简介:1942年,斯大林格勒。苏联军队根据作战计划向盘据伏尔加河左岸的德国军队展开反攻,然而反攻受阻,只有格罗莫夫大尉(彼得·费奥多罗夫 Pyotr Fyodorov 饰)率领的几名侦察兵渡过到了对岸,并固守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他们临危受命要不惜任何代价守住这栋房子,除了另外几名奇迹般幸免的苏军士兵外,他们遇到了这栋房子的最后一位住户——19岁的卡嘉(玛丽亚·斯莫尔尼科娃 Mariya Smolnikova 饰)。德国军官卡恩(托马斯·克莱舒曼 ThomasKretschmann 饰)奉命要夺回这栋被对手占领的房子。影片为俄罗斯首部IMAX® 3D版电影,剧本取材于瓦西里·格罗斯曼长篇小说《生活与命运》某些章节。以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场战役为背景,详尽描述了一段具有戏剧性人性冲突的爱情故事。

天皇
评分:
导演:Peter Webber
演员:汤米·李·琼斯 马修·福克斯 初音映莉子
地区:日本
年代:2013
片长:105分钟
简介:影片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马修·福克斯饰演的美军军官菲勒斯面对个人前途的抉择感到困惑,如果日本天皇因战争罪被处死,自己将何去何从?在麦克阿瑟将军(汤米·李·琼斯饰演)的开导下,他决定到战败的日本去,寻找他学生时代的情人Aya。

英雄连
评分:
别名:英雄连队
导演:唐·迈克尔·保罗
演员:汤姆·塞兹摩尔 维尼·琼斯 尼尔·麦克唐纳
地区:美国
年代:2013
片长:100分钟
简介:在二战最后一波进攻德军的战斗里,一群美国士兵组成的连队在战役中迷失在了敌后战线,不过他们却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希特勒正在打造一个超级炸弹.随后他们开始执行押回掌管武器计划德国科学家的绝密任务,一场紧张刺激的敌后潜入作战就此进行。

弗兰肯斯坦兵团
评分:
别名:弗兰肯斯坦的军队
导演:RichardRaaphorst
演员:凯勒·罗登 卢克·纽贝里 JoshuaSasse
地区:荷兰 / 美国 / 捷克
年代:2013
片长:84分钟
简介:战争比地狱更可怕,尤其是将面对一支僵尸军队时,在荷兰导演的重口新片《弗兰肯斯坦的军队》中,他就结合了二战军事行动与弗兰肯斯坦的传说塑造了一支敌手俄罗斯军队前所未见的僵尸军团。

00年代二战电影

钢琴家
评分:
别名:战地琴人 / 钢琴战曲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演员:艾德里安·布洛迪 托马斯·克莱舒曼 艾米丽雅·福克斯 Julia Rayner Jessica Kate Meyer
地区:法国 / 德国 / 波兰
年代:2002
片长:150分钟
简介:史标曼是波兰一家电台的钢琴师。二战即将爆发之时,他们全家被迫被赶进华沙的犹太区。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家人和亲戚最终被纳粹杀害,而标曼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他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帮助,暂时有了藏身之处。战争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抛下 他回老家寻得安全的住所养育儿女。此时史标曼恶病缠身,却还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废墟的阁楼上他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要求下他弹奏了钢琴曲。美妙的琴声令德国军官萌发了恻隐之心,他暗暗帮助标曼直到俄军对波兰的解放到来。影片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的自传体小说《死亡城市》改编。

帝国的毁灭
评分:
别名:帝国陷落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
演员:布鲁诺.冈茨 布鲁诺·甘茨 茱莉安·柯勒 乌里奇·马特斯 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那 科琳娜·哈弗奇 克里斯汀·伯克
地区:德国
年代:2004
片长:145分钟
简介:影片讲述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其中包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的情景。半个多世纪以来,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歇斯底里的战争狂人,然而,这部影片却打破了德国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禁忌。片中的希特勒不再是那个咆哮的煽动者,而被塑造成了轻声细语的“做梦人”。

兵临城下
评分:
导演:让·雅克·阿诺
演员:裘德·洛 艾德·哈里斯 蕾切尔·薇兹 约瑟夫·费因斯 鲍勃·霍斯金斯 朗·普尔曼
地区:美国
年代:2001
片长:131分钟
简介: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西里(裘德·洛 Jude Law 饰)是一个威震部队的神枪手。他的好枪法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为了激励士气,树立榜样,瓦西里的战友——苏军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饰)在报纸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迹,令瓦西里的形象更为高大。然而,坦妮娅(雷切尔·薇姿 Rachel Weisz 饰)的出现,让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时迷恋上了这个飒爽女兵。但塔妮娅喜欢的是瓦西里,这让丹尼洛夫大为妒忌。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诺曼底登陆日
评分:
别名:诺曼底大登陆
导演:理查德·戴尔 Kim Bour
演员:伊安·霍姆
地区:英国
年代:2004
片长:120分钟
简介: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珍珠港
评分:
导演:迈克尔·贝
演员:本·阿弗莱克 乔什·哈奈特 杰米·金 凯特·贝金赛尔 小库珀·古丁 强·沃特 亚历克·鲍德温
地区:美国
年代:2001
片长:183分钟
简介:雷夫(本·阿弗莱特)和丹尼(乔什·哈奈特)是一对自小玩在一起的好兄弟,两人对飞行都有很大兴趣,曾一起学习过驾驶飞机,二战初期,两人又一起加入了美国空军部队。受训期间,雷夫与军中医院里的女护士伊弗琳(凯特·贝金赛尔)坠入爱河。为协助欧洲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美军决定派出精英部队前往欧洲大陆,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并将伊弗琳托付给丹尼照顾,不久,噩耗传来,雷夫的飞机在空战中不幸被德军击落,生还可能几乎为零。伊弗琳与丹尼在相互勉励的伤痛中,萌生爱情。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雷夫并没死去,当三人重聚首时,尴尬顿生。日军偷袭珍珠港一事帮他们解了围,雷夫与丹尼决定不做情敌做战友。

风语战士
评分:
别名:猎风行动 / 风语者
导演:吴宇森
演员:尼古拉斯·凯奇 亚当·比奇 彼得·斯特曼 马克·鲁弗洛 诺亚·艾默里奇
地区:美国
年代:2002
片长:134分钟
简介:这是一部以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为背景题材的影片。风中的语言,在战争中,指的是传递着无数秘密的电波。每个风语者都背负着高级军事机密。本·亚齐(亚当·比奇 Adam Beach 饰)就是这样一个风语者。海军陆战队员乔·恩德斯(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饰) 奉命去保护本·亚齐和电波中的秘密。在举足轻重的塞班岛战役中,乔·恩德斯将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战友和国家机密?他将面临怎样的抉择?这部影片,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战争的思考。

90年代二战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
评分:
别名:舒特拉的名单 / 辛德勒名单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连姆·尼森 本·金斯利 拉尔夫·费因斯 卡罗琳·古道
地区:美国
年代:1993
片长:195分钟
简介: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

美丽人生
评分:
别名:一个快乐的传说
导演:罗伯托·贝尼尼
演员:罗伯托·贝尼尼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乔治·坎塔里尼 Giustino Durano Sergio Bini Bustric 玛丽莎·佩雷德斯 豪斯特·巴奇霍兹
地区:意大利
年代:1997
片长:116分钟
简介:犹太青年圭多(罗伯托·贝尼尼)邂逅美丽的女教师多拉(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他彬彬有礼的向多拉鞠躬:“早安!公主!”。历经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后,天遂人愿,两人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长,法西斯政权下,圭多和儿子被强行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多拉虽没有犹太血统,毅然同行,与丈夫儿子分开关押在一个集中营里。聪明乐天的圭多哄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奖品就是一辆大坦克,儿子快乐、天真的生活在纳粹的阴霾之中。尽管集中营的生活艰苦寂寞,圭多仍然带给他人很多快乐,他还趁机在纳粹的广播里问候妻子:“早安!公主!”法西斯政权即将倾覆,纳粹的集中营很快就要接受最后的清理,圭多编给儿子的游戏该怎么结束?他们一家能否平安的度过这黑暗的年代呢?

拯救大兵瑞恩
评分:
别名:雷霆救兵 / 拯救大兵雷恩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汤姆·汉克斯 爱德华·伯恩斯 马特·达蒙 范·迪塞尔 亚当·戈德堡 吉奥瓦尼·瑞比西 保罗·吉亚玛提
地区:美国
年代:1998
片长:169分钟
简介:瑞恩(马特·达蒙 Matt Damon饰 )是二战期间的美国伞兵,被困在了敌人后方。更不幸的是,他的三个兄弟全部在战争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难,家中的老母亲将无依无靠。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知道了这个情况,毅然决定组织一个小分队前往救援,其中包括米勒上尉(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 )和翻译厄本(杰里米.戴维斯 Jererry Davies饰)。然而,敌方危险重重,他们一路上随时与死亡打交道。他们非常怀疑,到底值不值得冒着八个人的生命危险,去搭救一个人。大家一路辗转寻找瑞恩,对于这次搭救行动,有人不满,有人热忱,有人好奇。大家一次次闻到死神的气息,瑞恩的获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评分:
别名:决战斯大林格勒
导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
演员:托马斯·克兰特曼恩
地区:德国
年代:1993
片长:134分钟
简介:克里斯基作为编剧创作的《六英尺之下》大获成功后,他的老板没有任何理由下竟然把他给解雇了……带着伤痛与不满,带着执着与自信,他从洛杉矶飞到拉斯维佳斯,在那里重新开始剧本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无意中,女导演林达偷听到克里斯基被炒鱿鱼后,千方百计找到克里斯基,说明来意……克里斯基听后非常感动,于是他们在拉斯维佳斯共同相处6个月……

80年代二战电影

血战台儿庄
评分:
导演:杨光远 翟俊杰
演员:江化霖 邵宏来
地区:内地
年代:1986
片长:130分钟
简介: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荣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由杨光远和翟俊杰联合导演,是大陆影坛第一部以正面而肯定的态度来拍一场由国民党军队打胜仗的战役。摄而优则导的杨光远,他导演的《老柏哥和电妹子》曾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以电影技巧而论,本片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传统战争片,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能够将参与这场战争的历史人物逐一网罗,并挑选外貌神态相近的演员来扮演,纪实风格显得特别逼真可信。像李宗仁、张自忠、池峰城、王铭章、孙连仲、汤恩伯、白崇禧、韩复渠、徐祖贻以及蒋介石等名人,在银幕上都显得栩栩如生,部分要角的性格亦塑造得鲜明而有气魄。

更早年代二战电影

你逃我也逃
评分:
别名:生存还是毁灭 / 戏谍人生
导演:恩斯特·刘别谦
演员:卡洛·朗白 杰克·本尼 罗伯特·斯塔克 莱昂内尔·阿特威尔
地区:美国
年代:1942
片长:99分钟
简介:一部充满愤怒的喜剧片,美国优秀的喜剧女演员隆巴德扮演了她坠机身亡前的最后一个角色。刘别谦将一个原本令人感到恐惧的素材拍成喜剧,他很好地处理了严肃与夸大之间的关系。但影片仍然遭到了评论家们的批评,因为他们不能容忍对波兰的抵抗运动的讽刺和挖苦。本片获得1943年(第15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奖提名、获1996年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国家影片登记奖!在被德国占领的华沙,一个中等规模的剧团接到演出禁令,因为他们演出的节目有反希特勒的内容。此后他们就毫不犹豫地投身波兰的抵抗运动,并且通过他们的演出有力地支持着抵抗运动。剧中被描绘成笨蛋的德国人总是被剧团的成员牵着鼻子走,他们根本无法摧毁这个大肆挞伐卖国贼的抵抗运动组织。

虎口脱险
评分:
别名:横冲直撞出重围(港)
导演:杰拉尔·乌里
演员:路易·德·菲耐斯 布尔维尔 Claudio Brook 安德丽·帕里西 玛丽·杜布瓦
地区:法国
年代:1966
片长:124分钟
简介:二战期间,英国一架飞机在执行轰炸任务中,被德军击中,几名英国士兵被迫跳伞逃生。他们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并用这次行动的代号“鸳鸯茶”作为接头暗号。他们分别降落在法国巴黎德军占领区的不同地点。大胡子中对长雷金纳德被动物园管理员所救。而另外两名士兵,也分别在油漆匠奥古斯德和乐队指挥斯塔尼斯拉斯的帮助下掩藏好了。即便德军展开了全城的搜索,油漆匠,指挥和中队长还是在浴室顺利的会面,几经辗转,英国士兵终于接上了头。几个原本并不认识的人,就这样结成了生死同盟,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生死游戏。同时,也闹出了不少温情的笑话。他们用微薄的力量对抗严酷德军,险相迭生,滑稽搞笑,为了逃出虎口,共同战斗。

北非谍影
评分:
别名:卡萨布兰卡
导演:迈克尔·柯蒂斯
演员:亨弗莱·鲍嘉 英格丽·褒曼 保罗·亨雷德 克劳德·雷恩斯
地区:美国
年代:1942
片长:102分钟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人雷克.布莱恩(Rick Blaine)卡萨布兰卡开了一家非常受欢迎夜总会玩世不恭雷克拥有两张宝贵通行证纳粹少校史特劳塞(Strasser)因追踪捷克地下阵线领导人维克多.拉塞罗(Victor Laszlo)而来到卡萨布兰卡当地警察局长雷诺(Renault)竭力取悦纳粹少校雷克偶然发现维克多妻子伊丽莎(Ilsa)竟自己昔日挚爱两人昔日撤离时火车站失散伊丽莎了解到雷克能帮助自己和维克多离开卡萨布兰卡于请求雷克帮助而此时雷克心情却极为复杂但后来雷克知道当年伊丽莎没有到火车站与自己一起走原因后最终决定帮助们。

地道战
评分:
导演:任旭东
演员:朱龙广 张勇手 刘秀杰 刘江 王炳彧
地区:内地
年代:1965
片长:95分钟
简介:《地道战》是中国早期创作电影的经典之作。讲述日军侵华时,1942年的中国冀中平原上,高家庄英勇的男女民兵,从四面八方齐集村口,准备战斗。为了与日军展开斗争,冀中根据地人民展开了群众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队长高传宝被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围困敌人,打死民兵败类汤丙会,活捉日寇山田,胜利的钟声响遍冀中平原。

桂河大桥
评分:
别名:桂河桥
导演:大卫·里恩
演员:威廉·霍尔登 亚利克·基尼斯 詹姆斯·唐纳德 杰克·霍金斯 早川雪洲 唐·亚当斯
地区:美国 / 英国
年代:1957
片长:155分钟
简介:一九四三年,战争乌云笼罩太平洋,在日本占领下的缅甸边境有一个盟军战俘营。日军出于战略需要,在缅甸与泰国交界的桂河上为泰、缅铁路建造大桥,战俘营营长斋藤大佐下令全体战浮参加建桥工程,英军战俘代表尼科森上校认为这违反日内瓦公约拒不执行。双方对峙,后来又为战俘的待遇问题发生纠纷,尼科森被关入禁闭室。已参加建桥的战俘们开始怠工,加上日方设计上的不足,整个工程陷于停顿。斋藤迫于无奈,只得让步,尼柯尔逊等人获释。这时美军战俘希尔兹少校成功地逃出战俘营,在边境农村中的英军突击部队里,希尔兹从队长沃顿少校那儿接受炸毁桂河大桥的任务,两人由几个泰国人带领,潜入大桥工地附近。 尼科森在获释后想:在破坏一切的战争中何不做点事情。于是率领战俘日日夜夜地干,架桥工程顺利进行着,三个月后,大桥建成了。希尔兹巧妙地把炸药安放在桥墩上。在通车那天,尼科森将桥的上下作最后检查,突然发现埋设在沙床里的引爆电线,他跟希尔兹发生了一场争斗。守卫的日军慌忙之中开火打中了炸药,几声巨响后,桂河大桥被炸毁,驶来的火车也坠入河里,尼科森等人壮烈牺牲。

巴顿将军
评分:
别名:铁血将军巴顿
导演:弗兰克林·斯凡那
演员:乔治·C·斯科特 卡尔·莫尔登 Michael Strong
地区:美国
年代:1970
片长:170分钟
简介:1943年3月,巴顿(乔治·C·斯科特 George C. Scott 饰)率美军在法属摩洛哥登陆后临危受命,担任美军在北非的第二军团长,性格强势、钟情古典文化又熟稔战史相信灵魂转世的巴顿很快用铁血律令扭转了北非部队的散漫风格,连番激战后与蒙哥马利统率的英军合力将“沙漠之狐”隆美尔赶出了北非。随后升任第7集团军司令的巴顿筹划占领西西里,战斗中巴顿抢在蒙哥马利之前连下军事重镇,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饱受非议,部下指责他用士兵的生命换取荣耀,在成功占领西西里后,巴顿因严厉训斥一位士兵遭到媒体的谴责,铁血将军只得公开道歉……然而长于战争的巴顿又迎来了新的重任……

虎!虎!虎!
评分:
别名:偷袭珍珠港
导演:理查德·弗莱彻 深作欣二 舛田利雄
演员:马丁·鲍尔萨姆 山村聪 约瑟夫·科顿 三桥达也 E.G. Marshall 田村高广
地区:美国 / 日本
年代:1970
片长:144分钟
简介:这是一部真实的电影,真实展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历史。美军插手太平洋战场,日军最高将领山本五十六认为美军实力强大,应速战速战,不宜和美国人打长久战。于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偷袭珍珠港行动正式启动了。虽然美军从此前截获的日军密电中得知了日军可能进行突袭的消息,但多数人都对此不屑一顾,密电的内容也没进行上报。即使在突袭当天美军一个士兵发现了雷达上不寻常的飞机群,美军将领仍然认为那是自己的飞机在执行巡逻任务。最终使得日军偷袭行动一举成功,美军损失惨重。山本五十六也成了美国人最大的眼中钉。

中途岛之战
评分:
别名:中途岛 / 中途岛战役
导演:杰克·斯米特
演员:查尔登·海斯顿 格伦·福特 三船敏郎
地区:美国
年代:1976
片长:132分钟
简介: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战争片之一,焦点是美国与日本海军对垒的中途岛战役。在当年的一批同类电影之中,本片不算是突出之作,导演杰克.斯米特的处理手法相对比较平庸,但超级明星阵容却可以令今天的观众重睹上一代巨星风采,而海战的场面也实在拍得逼真,使本片仍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主演的巨星包括:查尔顿.赫斯登、亨利.方达、格伦.福特、罗伯特.米彻姆、克里夫.罗布森、詹姆斯.科伯恩、三船敏郎。当时还是新人的汤姆.塞莱克也露脸演了一个小角色

希望采纳

Ⅸ 力冈版《生活与命运》vs严永兴版《生存与命运》

这部小说有两个版本:力冈版的《生活与命运》和严永兴版的《生存与命运》。哪个版本更好呢?

如果可以,两个版本建议都买。严版用词准确、语句通顺、逻辑清晰,能让人快速搞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领略到作品的思想;而力版则优雅得体、行文从容淡定、让人产生反复阅读的愿望。遗憾的是两个版本都有些“用词不准”的问题,使得读者的阅读脚步会突然停下来而前后检索,如果这时候有另外一个版本做参考,则会一下子明白过来。

如果只能买一本,那么建议买严版。因为相对而言严版的上下文连贯性要更好,读起来更流畅。但说回来,这时就得忍受某些段落读不懂了。

下面翻几个例子出来看看。

力版:

严版:

认真对比起来,两个译文的意思是一样的,翻译的任务应该说都完成了,但是在快速阅读中,严版更能让人快速抓住这段话的意思。

这里面的道道在哪里呢?关键就在第一句中。

人总是对一开始出现的东西赋予较高注意力的,严版第一句“在这座德国集中营里……”直接明了就指出现在文章要描写集中营了,让读者产雹绝生一个深刻印象:集中营是一个重要的场景。虽巧基然接下来作者又插入了回忆,发生了场景的转换,提到“列宁格勒、伦敦、瑞士”,但由于一开始的德国集中营的场景印象太深,所以读者很容易就将那些不在主线思路的场景分别开了,没有对叙事的主线造成影响。而这正是作者想要的效果,因为后续的确都是在说集中营的事情。

而力版中,第一句说的是“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虽然马上提到了集中营,但是也没直接交待“现在主角已经在集中营里了”。所以读者第一次读会有疑惑,虽然读到下面再翻回来读一下,意思也就明白了,但是时间就消耗掉了,没有严版的阅读体验好。

作者谈到一个观点:一个人的心灵由于信息量太大,若把这些信息放到计算机中,则这个计算机的体积将会非常大!

力版:

严版:

哪句话更容易明白,是浅而易见的。

力版:

严版:

可以看出,严版的上下文连贯性更好。

上面举了三个例子,都是说力版不好的,那是不是严版就一点问题也没有呢?也不是。

先看严版吧:

一般人看到这个句子,都会以为这场景中是出现了突发情况,所以才导致老人“突然发出一声尖叫”的,然而上下文都没有描写到出了什么突然情况,所以让人很摸不着头脑。

翻看一下力版,就明白了:

在这里,力冈的译文在文句通顺、意境塑造双方面都比严版强多了!

另外,力冈版在人名的处理上,我也觉得比严版好。众所周知,俄罗斯人名是又长又多花样的,而本书出现的人名据说超过了一百,而且作者又喜欢换着花样使用人名,所以人名问题的处理是需要点艺术的。严版大概就是“直接使用原文的人名+注释”的方式,这样做好处就是严谨,但会造成阅读的中断;但力冈会调整一下,减少作者人名的花样,使得读者更容易认出“这个人”是前文的“那个人”。

所以呢孝肆谨,力版并不是那种一看就要扔的“词霸翻译”版,确实有他的魅力,算是瑕不掩瑜。只是,如果你像我一样,第一遍读书想读得快一点,那么严永兴版会更适合。如果你想认真研读这本小说,那么也像我一样,两个版本都买吧,对比着读,才会完全读懂这本小说,而且会更有阅读下去的欲望。

Ⅹ 《生活与命运》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生活与命运》([俄罗斯] 瓦西里·格罗斯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AWRar-H6L08joV3ikDKevg

提取码:vraa

书名:生活与命运

作者:[俄罗斯] 瓦西里·格罗枝饥粗斯曼

译者:力冈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8-20

页数:952

内容简介:

梁文道“最想为读者推荐的一本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肢并》《卫报》《世界报》等全球媒体鼎力推荐,欧美书界誉为“当代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小说”。人失去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者简介:

瓦西里·格罗斯曼 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 (1905 - 1964),苏俄记者、作家。1905年生于乌克兰别尔基切夫,早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当过化学工程师,1930年代投身写作行列,得到高尔基、巴别尔等文坛大家赏识,入选苏联国家作协。第二次世猛镇界大战期间作为《红星报》战 地记者随军四年,大量报道莫斯科、库斯克、斯大林格勒和柏林等地前线战况,是揭露纳粹德国死亡集中营真相的第一人。战后发表小说《人民是不朽的》《为了正义的事业》等。1960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活与命运》,手稿被苏联当局抄没并禁止出版。1964年格罗斯曼因癌症病逝。1974 年,在安德烈·萨哈罗夫、弗拉基米尔·沃伊诺维奇等人帮助下,手稿被拍摄在缩微胶卷上偷运出苏联。1980 年代初,《生活与命运》在欧美各国相继问世,1988年在苏联出版。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电影生活与命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