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跪求好看的法国喜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好看的法国喜剧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九条命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❷ 何为心理叙事
一、印象主义心理叙事
法国印象主义学派从1917一1928年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由于这一学派最先在电影艺术中体现了先锋主义的创作意图,因此也被人们称 为是“第一个先锋派”。作为这一学派中心人物的路易 ;德吕克倾慕于美国电影中的格里菲斯影片的磅礴气势,卓别林影片的细腻情感,以及瑞典电影对大自然的 抒怀,并从中激发了他振兴法国电影的热情。他曾在自己创办的《电影》杂志首页上以标语形式呼吁“法国电影必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 ①。他时常在论述中运用“印象主义”一词,并于i918年创作了《西班牙的节日》(由谢尔曼,杜拉克拍成影片),成为印象主义学派最初的代表作品。德吕克 从电影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对电影美学进行探索。他在《上镜头性》(1920年)一文中恳摄影制作者们要在作品的题材和技巧上下功夫,创作要寻找真正适合电影 的题材和电影的表现手段。电影必须摆脱戏剧以及文学的梗桔,使自己真正成为独立的第七艺术”。
印象主义心理叙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谢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1919年),在异国情调的背景中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弄得神魂颠倒、争风吃 醋最后相互残杀致死。杜拉克的另这些作品在叙事上的共同特征都是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 和情绪,即表现出所谓作品的诗意状态。印象主义学派的主要特征及贡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印象主义学派首先从作品的题材人手选择那些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故事情节,尽可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意识状 态,比如:联想、幻想、梦境等等。这在电影史的发展中是没有先例的,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卢米埃尔曾沉醉和局限于最初的电影发明之中,确认对于心理叙事 则是小说和戏剧的事情,而电影只是表现“当场抓住的自然”。格里菲斯虽然改变了电影简单的记录运动的形式,发展了较为复杂的电影叙事并偶尔以闪回镜头的方 式表现某种心理活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表现着某种心理逻辑,然而,那只是出自于本能地表现着叙事结构上的因果关系。印象主义学派则不同,他们突出地以视象 空间的形式表现作品的情节空间,以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为影片主要的叙事核心,通常一部作品就是一次闪回,一个梦境的纪录。对于印象主义学派这一题材,内容表 现特征上的首创性,在当时是不可能不产生争议的。比如在这些影片中存在的共同倾向是表现个人或少数人的情感纠葛,而不是表现重大的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因 此有人认为作品未能与时代的脉搏合拍,是一种脱离现实和脱离时代的倾向。同时遭到更强烈反对的则是影片脱离了传统文学和戏剧的叙事观念,以纯电影的手段 “从运动和容积中去寻找情绪和激情”的表现。对此谢尔曼·杜拉克曾在〈“先锋派”的电影》(1932年)一文中这样写到”先锋派’的活动开始了,可是当时 的观众和多数电影企业家却拥护现实主义,他们反对广泛地孤立地卖弄感性的和情绪的因素。按照他们的理论,电影只应当列入由情节和事件构成的戏剧中,而不应 当列入这些由心灵或头脑冲击所引起的现象中。他们反对印象主义——表现主义,但却没有考虑到,现代革新者所进行的一切探索和实验,毕竟扩大了纯粹的动作和 情绪的领域”。更有趣的是雷内·克莱尔曾于1923年对印象主义学派的影片主题提出过尖刻的批评,但到了1950年他却讥笑了自己当时看法的错误,并同时 又以未可厚非的态度宽容了自己。印象主义学派的影片在电影心理叙事上的发展,无疑扩大和丰富了默片电影艺术的表现领域,为现代电影艺术对意识状态的表现开 辟了道路。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印象主义电影学派的美学主张受其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强调依据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的客观现实所给予艺术家的视觉 印象和主观感受。印象主义杰出的画家莫奈曾声称自己“只有直接描写自然的功绩”。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也曾指出:艺术作品的美“实际上是最朴实无 华”、“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的艺术气氛”。他强调电影作品中的自然环境的衬托,提倡景深镜头的使用,他激呼“让电影的一切都表现得更自然些吧!”从德吕 克的这些观念中我们还同时感受到法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左拉就曾主张“生理学研究的是人体结构,而作家研究的则是人的感情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在 印象主义学派的电影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以及影片的情绪和气氛,始终与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微笑的布德夫人》中的光线昏暗、气氛 阴郁的家庭环境;《黄金国》中舞女的遭遇暴露在西班牙灼热的阳光下,而耸立的高墙又象征着她那无法逃避的命运,衬托出她的无奈和绝望;《流浪女》在荒原乱 石中流浪的女性和《在码头上》处于男性冷酷目光中的女性,等等,影片中人物、环境和剧情有机地联系起来,自然物象与人物的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以多含义的视 象形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气氛和潜在的思—想活动。正如德吕克指出的那样“布景、照明、节奏和演员是电影的基本视觉表现的形式因素,电影艺术主要是依靠这些 形式因素而能够显示人的精神状态和真实情绪的。”印象主义学派崇尚自然和追求现实生活真实的感受,使电影真正摆脱了戏剧舞台以演员为中心,游离背景和场面 调度的种种局限。摄影机投向自然,人物置身于立体真实的空间当中,不是以表情动作去交代情节而仅仅是作为视觉表现的形式因素的一部分在起作用。他们的探索 摆脱了戏剧和文学叙事中对于情节、人物表现的传统模式和观念,造了电影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求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的视觉表现:
印象主义学派在摄影技巧上的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主观摄影、移动摄影和特技摄影三个方面。主观摄影:在影片《黄金国》中,莱皮埃为了突出剧中人物的主观感 受,以固定的视点表现了阳光闪烁下的阿尔汉勃拉宫的形象,被人们称作是电影中“画家的视点”的主观摄影,并为印象主义学派的影片广为使用。影片《在码头 上》,同样为了表现女主人公的主观感受而运用了反角度镜头,以视点剪辑的方法描绘了她所处的环境以及所造成的恐怖的心理状态及主观感受。移动摄影:在法 国,为了适应电影表现形式的要求,一种“轻便式”摄影机被研制出来,这更有利于印象主义学派对于运动中的人物主观视点的移动表现。冈斯在《拿破仑传》中, 将“轻便式”摄影机绑在一匹奔跑的马上,拍摄了在科西嘉岛上追赶拿破仑逃跑的场面,而后又将摄影机放在潜水箱中从悬崖上抛人海中,以获得拿破仑跳海时的视 点。冈斯还创造了发射出去的“炮弹的视点”和投掷空中的“雪球的视点”。让·爱浦斯坦在《忠诚的心》一片中也使用了“轻便式”摄影机,他在旋转的游戏车上 以移动摄影的方式表现两个年轻人的情感冲突,即男主人公的喜悦和女主人公的恍惚,形式赋予影片更为复杂的心理展示和更为饱满的情绪展现。特技摄影:印象主 义学派开始在影片中使用了软焦摄影和焦距发虚等特技手段,创造出类似印象主义绘画中那种表现画家主观感受的视点模糊的效果,人物或客观事物在光影变化的状 态中被自然、真实地展现出来,正如人们把《黄金国》中的阿尔汉勃拉宫的视觉印象与莫奈的名画《卢昂寺院》相媲美一样。印象主义电影还采用了叠印的效果,如 《车轮》中女孩儿的面孔与火车的水蒸汽叠在一起,《忠诚的心》中姑娘的面孔又与污浊的水叠在一起等等。叠印无疑是一种蒙太奇的表现手段,曾在普多夫金的电 影中大量使用,在印象主义学派的作品中叠印则更加突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描写。电影中高速摄影和低速摄影在这里也得到了初次应用,在《微笑的布德夫 人》中,表现布德夫人幻想着一个年轻人向她走来时运用的慢镜头:在《小丽丽》中,小丽丽被人追赶的原地跑动所使用的快速摄影等等,都创造出一种电影时空表 现上的奇特的运动效果和情绪体验。印象主义学派的美学追求,对电影工艺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冈斯则是这方面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他除了我们在上面谈到的以摄 影机来代替人物或物体的运动感受之外,还在《拿破仑》中,对新光学镜头(比如75毫米望远镜头等)、多画框的画面,以及宽银幕的制式(三画幅银幕)等进行 了有益的试验。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性剪辑的重要性:印象主义学派受到格里菲斯电影节奏观念的启发,特别是受到《党同伐异》中交替叙述的四个故事所形成的富有情 绪效果的视觉交响乐的影响,从而在他们自己的作品中十分注重画面视觉节奏的表现和节奏性剪辑的运用。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指出:电影“与其他艺术不 同,它是借偶然性来表现生活的,……可以说它是掠过的生活”,电影正是“由许多分解动作组成我们所熟悉的节奏运动”①。
的确,在印象主义学派的作品中,对于以视点剪接所形成的意识片段的表现,对于富有光影变化的情绪镜头的运用,以及对于改变运动速度的特技手段的处理等等, 都成为独特的电影节奏运动的形式表现。同时,作为电影理论家、评论家的莱翁.幕西纳克在电影节奏理论方面则作出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他在《论电影节奏》一文 中把节奏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即内部节奏——镜头内部的节奏:外部节奏——镜头组接的节奏。他还指出:“各种节奏的结合不仅对于激起情绪是最基本的要 素,而且作者还可以通过节奏来分解情绪的各种构成因素,并把它们具体化,即根据音乐节拍的单位时间绘成曲线圈,这样,节拍就真正成了记下节奏的空间范围 了。”幕西纳克的理论对于印象主义学派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冈斯在作品中发现“光的音乐”,并在《车轮》中,当一辆车撞毁时,他从13个画格减到用两 个画格的加速度的镜头来表现。杜拉克在作品中强调“用画面的协调、明暗、节奏和面部表情的和谐来产生情感”,以节奏暗示每一时刻所“感觉到的”节奏的体 验。他们对于视觉节奏的追求,最终使他们的影片在排斥文学性和戏剧性的同时而获得了造型性和音乐性,为电影默片的表现形式创造了更为诗意的视觉效果。关于 电影节奏的问题,在下面将要分析超现实倾向的各种电影流派的实验中,作为电影的中心课题则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
印象主义学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启发,在电影美学形式上的探索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他们开拓和扩展电影艺术的表现领域。这一学派的实践直到电影的声音的出现,才宣告结束。
❸ 求一部电影名字,电影说的是有关法国外籍军团的
1998-Legionnaire外籍兵团名称:外籍兵团外籍兵团影片
影片类型:战争片主要演员谨告肢:吉恩·克劳德·范德姆1925年,法国马赛,亚朗雷夫勒〈尚克劳德范达美改名为亚朗杜象的他,加入外籍兵团行列,前往北非摩洛哥寻找自我。途中,结识美国黑人路瑟、阿拉伯人贵多以及英国人老麦,在讨伐力弗族人的路上,他们相知相惜、互相扶持;另一方面,远在法国的高加尼先生,为了被其弟麦辛复仇,决定派遣朱洛等人前往杀害。在内有朱洛,外有力弗族人情况之友含下,亚朗将会有何遭遇?他的美国梦将能实现吗?!
❹ 谁能帮忙回忆一下一部应该是法国喜剧电影
LZ看看是不是这部。
中文名:《出电梯向左》
原片名:À gauche en sortant de l'ascenseur,
其他中文片名:《纯属巧合》、《各得其所》、《电梯向左转》
其他外文片名:Amuse-gueule, L' (France) (working title)
Door on the Left as You Leave the Elevator
导演: Edouard Molinaro 艾杜阿尔 莫里纳罗
编剧:Gerard Lauzier
片长:83 min
国家/地区:法国
年代:1988
语言:法语
字幕:无
色彩:彩色 (Eastmancolor)
级别:West Germany:16
IMDB评分:6.1/10 (254 votes)
IMDB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96517/
文件格式:DivX 5 704x320 25.00fps [00) Videostream]+MPEG Audio Layer 3 48000Hz stereo 320Kbps [01) Audiostream 1]
视频尺寸:704 x 320
文件大小:645MB
病毒检测:Kaspersky 互联网安全套装6.0.0.300 病毒库2006-11-1 07:08:16
供源方式:移动10M 小区/7*12(早9点到晚9点),常驻Donkeyserver NO1到6,HIGHID,不限速,长期做种
剧情:剧情描述性格内向的画家尚迷恋有夫之妇芙洛昂丝,在朋友帮忙下终于约到她前来自己的画室参观。画室旁边住了一对欢喜冤家波里斯与艾娃,两人正因感情问题发生小冲突,艾娃在追波里斯到电梯时,一阵风把她的家门关上了,于是她进入画室向尚求救。尚担心芙洛昂丝到来时引起误会,乃从阳台爬到隔壁帮艾娃开门,不料爬在栏杆上却发生脚抽筋,其呻吟声被回来拿东西的波里斯听个正着,两对男女就这样搞成一团,令人笑得喘不过气。
❺ 盘点浪漫的法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浪漫的法国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剧名:小楼的奇幻生活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❻ 《忠诚》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忠诚》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53 黑白片 135分钟
埃及莲花影业公司摄制
编导:伊兹丁·佐勒菲卡尔 摄影:艾哈迈德·赫鲁西德 主要演员:伊马德·哈姆迪(饰哈米德) 麦娣哈·耶斯丽(饰艾米娜)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40年代埃及的一个中等城市里。一位家境较富有的青年医生哈米德,在从外面出诊回来的路上,于风雨交加之中,遇到一位贫苦的年轻姑娘艾米娜。出于同情心,他将这位姑娘带回自己的诊所,精心医治她的病,并给她端饭送水,尽心地照料,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这样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哈米德向父母提出要娶艾米娜为妻,但是由于封建的门户之见,遭到严厉的父亲的拒绝。这一对情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一天晚上,哈米德和艾米娜商定,决定离家出走,私奔外乡,俩人来到另外一座小城镇。哈米德在这里开了一家私人诊所,租下一套房子,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建立了一个美满的小家庭。不久,艾米娜为他生下一个女孩,成了哈米德的掌上明珠,一家三口,享受着天伦之乐。
后来,哈米德在出诊路上,不慎将大腿跌伤。他住院治疗,花了一大笔钱。出院后,诊所停业,家庭生活日趋拮据。
妻子艾米娜为生活所迫,瞒着丈夫在外边给一个富有的青年瞎子当私人护理。出于正常的感激之心,这个瞎子双倍地给她开工钱,并送给她衣服等礼物。
惯于搬弄是非的女邻居,发现艾米娜同这个瞎子之间关系“不正常”,便向在家养伤的哈米德,对艾米娜说三道四,使他对妻子的忠贞产生了怀疑。不明真相的哈米德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将妻子赶出家门。
艾米娜在街头流浪,可怜万般。她露宿在一家商场门外,被老板发现。出于同情心,他将艾米娜接纳为商场售货员。后因其“不好的名声”传出,又被老板解雇,再次进入流浪者行列。最后被一位慈善的老奶奶收留。
后来,那瞎子治好了眼疾从国外回来,得知艾米娜的下落,便几经周折找到了她,对她所经受的苦难和处境深表同情,并要给她物质帮助,但艾米娜谢绝了。为了不再见到这个 “瞎子”,艾米娜忍痛离开了老奶奶,再一次流浪。
哈米德养好伤后,继续开诊所行医,同女儿相依为命。女儿想念妈妈,经常于梦里恸哭喊叫。诊所中一位年轻漂亮的护士乘虚而入,百般追求哈米德。两人相爱,并准备结婚。
“瞎子”闻讯赶到哈米德家,不顾哈米德对他的羞辱,当面向哈米德坦陈了他过去和艾米娜那段关系的真相,讲述了她的遭遇,并为她的清白和她对哈米德爱情的忠诚做了见证。
哈米德开始悔悟,女儿也急着要见妈妈,他便决定取消重新结婚的计划。并在 “瞎子” 的帮助下,四处打听、寻找艾米娜。
艾米娜多年失去丈夫和女儿,无家可归。她饱尝了人世间的艰辛,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一天夜里,她神经失常地在马路上游荡。突然,前面驰来一辆汽车,她发疯似的往前猛跑过去,企图撞死在汽车上。司机急煞住车,艾米娜被撞成轻伤,倒在马路上。正巧从车上下来的是哈米德和“瞎子”。艾米娜被救起,送回到她原来的家中。哈米德为艾米娜精心治疗和调养。已经成人的爱女,尽心伺候苦命的母亲。“瞎子”给艾米娜送来补品。他同哈米德成了好朋友。
艾米娜历尽苦难,苦尽甘来,终又同丈夫破镜重圆。
【鉴赏】
这是一部曲折感人的家庭 *** ,由导演本人编剧。故事通过一位医生和妻子的爱情波折,反映了埃及人对待爱情和家庭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
40年代的埃及城市社会,由于西方殖民主义文化的侵蚀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的爱情和婚姻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离异、再婚和同居现象司空见惯。但这种现象与埃及阿拉伯人的传统道德相悖,受到社会舆论的鄙视和正直人们的谴责,并对于受害者给予深切的同情。这就是《忠诚》一片的立意所在。
这部电影的戏剧结构虽然曲折复杂,但具有逻辑层次的连续性。它以女主人公艾米娜为主线,一步步,一层层描写她的境遇变化发展,讴歌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善良的心灵和坚忍正直的品格。
影片具有浓厚的情节剧色彩。导演用细腻深情的电影语言,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感情世界。艾米娜对丈夫和女儿的钟爱,对残疾人瞎子的同情和照顾,在流落街头中被老奶奶的收留,被丈夫误解而赶出家门后的痛苦,在无家可归时对生活的绝望等情节场面,被导演用深沉浓重的电影语言尽情地加以渲染,加上环境和音乐的烘托,催人泪下。
导演运用流畅的电影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并对人物进行一定深度的心理分析。如瞎子凭着艾米娜的声音和盲人的独特感受,而发出的心理自白;老奶奶看到艾米娜的可怜状而产生的神情变化等,歌颂了人心灵中的善和美,在观众心中引起了共鸣。
导演巧妙地借助灯光效果,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变化。寒冬深夜,艾米娜如叫花子一般,披着一件破棉衣,缩卧在街头屋檐下。灯光灰暗而阴冷,一只瘦弱的小花猫趴在垃圾堆边,“喵喵”直叫。冷风吹起落叶,在马路上刷刷作响。艾米娜望着小猫,发出悲楚的叹息。此情此景,令人心碎。
这部电影的节奏比较明快。如对哈米德在大街上寻找妻子和发生撞车抢救的场面,拍得比较紧凑,不拖泥带水。
另外,影片中对男女间 *** 场面的描写,不像过去的埃及情节片中那样富有 *** 性,处理得较为温柔和含蓄。
在埃及电影百花园中,情节片占有很大的比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节片在埃及电影中异军突起,大量涌现。埃及的情节片受法国、英国的情节片模式影响较大,大多以反映爱情、婚姻、家庭和社会伦理问题为题材,有着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充满着人道主义色彩和浓厚的人情味,经常催人泪下。
40年代,埃及情节片电影大师之一是本片的导演伊兹丁·佐勒菲卡尔。佐勒菲卡尔30年代末在法国学习电影,1947年拍出第一部情节片《黑暗的俘虏》。故事描写一位双目失明的大夫同他的女护士之间的爱情悲欢。在拍这部影片时,他发现了倩丽的话剧演员麦娣哈·耶斯丽的表演天才,让她在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在1950年~1951年中间,佐勒菲卡尔又拍出两部情节片《我是过来的人》和《让我的心得以安慰》。
到了50年代,埃及情节片的生产相对下降,但艺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其进步主要表现在佐勒菲卡尔等人的电影作品中。佐勒菲卡尔50年代的情节片创作,仍离不开爱情和 *** 这两个因素,即既具有感人的爱情主题,又有紧张的电影节奏。而与过去不同的是,他开始大胆运用象征隐喻手法来表现电影的立意。他的电影作品中,包含着对人道主义的追求,把观众带进一个充满诗意和象征的艺术世界。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忠诚》。
埃及话剧和电影明星伊马德·哈姆迪和麦娣哈·耶斯丽,在这部影片中分别扮演医生和她的妻子,以其真切、质朴的表演和丰富的感情变化,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不同个性和气质的一对年轻夫妇的银幕形象。
《忠诚》一片,曾于60年代初在我国投入商业放映。当时的那一代人都不会忘记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通过这部影片,领略了埃及和埃及电影的特色。
伊兹丁·佐勒菲卡尔在50年代阿拉伯世界民族解放和进步思想浪潮的推动下,在他的情节片电影创作中,注入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其代表作是于1957年拍成的以埃及七月革命为题材的《回来吧,我的心》。它通过参加七月革命的一位年轻军官同一位旧官僚家的小姐之间的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这场大革命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深刻影响。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进一步运用象征手法和诗意语汇,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在艺术上取得了新的成功。1958年,这部影片代表埃及参加了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另外,佐勒菲卡尔还先后在1959年和1960年拍出了两部情节片《废墟之间》和《爱河》。《废墟之间》以两代人的爱情悲欢为主线,刻画了集仁爱、母爱和情爱于一身的善良女性,讴歌了她为高洁的爱情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爱河》是导演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改编而拍成的具有埃及风格的情节片。在这两部影片中,佐勒菲卡尔用细腻动情的电影语言和诗意般的画面,精心刻画人物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变化,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
❼ 求一部法国电影关于女小偷的
<<千面佳人》,女主角:娜塔丽伍德Natalie Wood
讲述一个嫁给银行家的女郎(很漂亮)有偷窃癖,在自己办的聚会上偷来宾的首饰,她想过过瘾就归还,但她奇怪的发现失主透露自己丢了首饰。后来知道保险公司会赔偿,失主更本没有损失。因此她很苦闷。
她找了一个心理医生,但是也无法解决她的问题。
最后,她带着假发去抢了自己丈夫的银行的钱,希望能够引发大家的关注。意外的是,警察抓了一个和她戴假发是貌似的女孩,并关进了监狱。
为了不让这个无故的女孩替她蒙怨,她向丈夫和警察说出了事实,但是却没人相信她会抢自己丈夫的银行。最后,她只好再次去抢,并带钱自首。丈夫很后悔没有及早关心自己的妻子,并原谅了她。
电影原名叫 Penelope (汉译贼美人),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
❽ 法国有哪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说起法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就不得不需要提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之一:雷内·克雷尔法国电影的编剧、导演和理论家。法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转折时期的重要导演,被称为电影安徒生,他的电影是再造的成人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永远有歌声和爱情,没有仇恨与丑恶,
首先推荐雷内.克莱尔的
《巴黎屋檐下》(1930年)
在克莱尔后期的作品中,经常为人提到的是《魔鬼的美》。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830年的意大利。浮土德教授接待梅菲斯托,梅菲斯托自遇见玛格丽特后,变成了贫穷的亨利骑士。不久,教授失综,亨利被控杀害教授,不得不与魔鬼签订协议...最后终于在起义的群众、玛格丽特和吉普赛人的相助下击败了魔鬼。
❾ 欧洲先锋派电影是什么
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年----1928年)
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 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
代表人物:
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
主要贡献: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纯电影美学试验:
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
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
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
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 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
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
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曼.雷伊《海之星》1929
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 代表作品 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
现实主义倾向:
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
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
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利用布景 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四、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阶级并行,社会与经济
受到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
1、 库里肖夫“实验工作室”普多夫金操作。莫兹尤辛德三个没有表情的特写镜头
2、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拍记录片,反对剧本,演员,摄影棚。但用改变运动速度和奇特摄影角度来观察生活,进行选择的记录,非现实主义的态度。蒙太奇的并列和配合。
3、 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的“奇异演员养成所”
4、 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 《战舰波将金号》1925 敖德萨阶梯
杂耍蒙太奇 后来创作了理性蒙太奇(夸大蒙太奇作用,被否定) 建立蒙太奇理论
5、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母亲》 《圣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后代》
强调剧本创作;强调演员的基础作用;(与库里肖夫的“电影模特儿”与爱森斯坦的“类型演员区分开来。)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创立联想蒙太奇。
普多夫金强调镜头的组接,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而爱森斯坦则强调蒙太奇的冲突。
五、记录主义电影的发展
1、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机械主义的记录本性出发。实景拍摄,偷拍,抢拍。后来法国新浪潮运动受其影响创造出记录片和故事片结合的样式。
2、德国抽象派华尔特.鲁特曼《柏林交响曲》1927 受到维尔托夫的影响。
3、20年代末法国先锋派几乎成了记录主义派。阿尔贝托《只有时间》1929 让.维果《尼斯现象》 让.班勒维《章鱼》《海蜇》《水甲虫》将水中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拍出来,如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画。
4、尤里斯.伊文思 《雨》
5、英国 约翰.格里尔逊《飘往渔船》
6、罗伯特.弗拉哈迪 《北方的纳努克》演员与记录片形式。
7、德国的场面调度,法国的摄影和苏联的蒙太奇剪辑,拍了法国影片《圣女贞德的受难》默片的结束。
第二次先锋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代表作品:
罗西利尼 : 新现实主义与战争关系《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游击队》 《德意志零年》《欧洲51年》 《意大利万岁》
维斯康蒂: 以《沉沦》获得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大地在波动》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但后来《受难的人们》《威尼斯之死》则完全追求唯美主义了。
德.西卡: 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 使用非正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德.桑迪斯:《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峰。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混用,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1、记录性 2、实景拍摄 3、长镜头的运用 4、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5、结构形式(追求简单朴实的结构) 6、地方方言的运用
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
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剪辑空间跳跃。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观感知。《奇遇》《放大》《红色沙漠》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自然色彩随心理的变化。
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五六十年代
新浪潮---作者电影
1958年诞生,特吕弗《淘气鬼》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琪》
1959年幸福年,特吕弗《胡作非为》 1960年高峰 1961年没落年。除戈达尔《如此生活》
“新浪潮”巴赞推崇为精神之父。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 二、场面调度的理论。
创作特征:
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共同的东西,但是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新现实主义则是有重大的社会性。
主题:非政治的电影;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
摄影方法:侧重电影的照相性,侧重画面的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
音响:大量的自然音响,真实感
剪辑:长度、节奏。快速剪辑,镜头之间之间衔接。时空跳接。长镜头的使用增加真实感。
从新浪潮后,特吕弗和夏布洛克的长镜头,戈达尔的跳接与快速剪辑。
表演:非职业演员,不知名的演员。
总之对传统的电影语法毫不在意。
左岸派----作家电影
代表作品: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
阿兰.罗伯-格里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玛格丽特.杜尔《音乐》1966《黄太阳》1970
侧重内心的描写。他们是文学和戏剧的革新派。
受到影响:
1、 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表现人的真实。
2、 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伯格森“真觉主义”影响,强调非理性感受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知觉认识社会。
4、 受到布莱希特的影响,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沟通内心的幻想。
主要的特征:
主题:偏爱回忆,遗忘,记忆,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搬上银幕;描写人的责任性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关。《广岛之恋》中。
导演: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然后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
剪辑:最重要的美学革命。《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百分之七十效果来自剪辑。其一,取消传统电影的间歇法,如化入化除,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事件的人为压缩;其二,镜头位置的颠倒;其三、镜头的并列运用,先后不衔接甚至对立;其四、循环剪辑,有意识的重复。
音响:左岸派导演比新浪潮修养更高,所以对音乐和音响的细节考虑比较多。
表演:舞台演员充当,有意识拉开人与人的距离,采用间离效果。
摄影:没有统一的风格,但不用谷达尔的肩扛式。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特别是雷乃得推镜头别具特色。
两者的区别:
1、 成分看:新浪潮制作者大都是巴赞《电影杂志》的评论员,由自己走上影坛。左岸派则是左翼作家团体的文人。所以修养要比新浪潮高。
2、 时间看:新浪潮始于50年代末期,左岸派要比它的导演早,雷乃1948年就开始。
3、 年龄上:新浪潮小伙子,而左岸派则是中年了,所以经历与阅历要比前者高
4、 主题和手法: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则是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作者电影多采用第一人称,而作家电影多采用第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人称。而且有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有艺术的假定性远远超过新浪潮。
5、 拍摄地点:前不反映重大历史,所以多在巴黎,而后者在全世界拍摄。
6、 美学追求:新浪潮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
7、 制作周期:新浪潮以潦草的,半即兴的拍摄,所以周期短,而左岸派则以仔细着摸得方式,周期较长。
8、 影片通过检查:前者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顺利通过(除了戈达尔《小兵士》)
但后者由于背景较为复杂,所以要遇到麻烦。
左岸派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的情感与选择,所以左岸派是五六十年代的先锋派。
❿ 印象学派电影特点
1。印象主义电影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2。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现实主义存在
二十年代的法国,先锋派的电影导演正统治着整个法国的银幕世界。从1917——1928年的十年中,在电影美学的探索中出现了众多的电影流派,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电影文化现象,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美学运动。而这场电影的先锋运动是从印象主义电影美学的探索为开始的。这一学派从1917——1928年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
印象主义画论主张作品的诗意来源于生活的原态。在这样的美学观念下,印象主义大师坚持以客观存在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为艺术本体的对象,可以说,印象主义画派成为了20世纪最客观的画派。正是基于此点,路易.德吕克在1920年提出了所谓的“上镜头性”。这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的美学观念运用于电影艺术的宣言。印象主义的电影大师们在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现实中,运用摄影机,这种新兴的艺术抒写体,探索一种偶然呈现的现象——瞬间现象的构成方式,试图捕捉到弥散于空气、阳光,流动的河流以及日常生活场景中正发生瞬间变化的事物的形貌特征。这是一种以客观性为基础的创作方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能够创造梦境/赋于现实以诗意的创作手段,因此,所有的客观性正是印象主义主观性之所在。印象主义电影工作者所追求的是作为创作者主体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感所悟,追求瞬间印象或是对客观事物的首要记忆。正是在这种突出个体感悟的情况下,原有的电影全程式的抒写方式被打破了,艺术家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则成为电影创作的核心。印象主义电影学派诞生的法国正是电影的发源地。当卢米埃尔将火车进站的全程记录下来的时候,人们仅仅惊叹他的技术奇观,至多将电影视为“科学的珍品”,而没有注意到影像当中光与影的结合所孕育的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可能性。当印象主义电影大师完成了卢米埃尔电影的延伸之后,我们看到了印象主义在现实中的美学观念。正如路易.德吕克所讲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拍电影,电影也应尽可能地拍生活”。毫无疑问,德吕克强调了电影与生活之间的亲缘性,而这种亲缘性的提出有一部分是指向十年代曾盛极一时的欧洲“艺术电影”运动,以对抗那脱离生活的戏剧电影体系,并在这种对抗中强调了电影与生活/生命之间的关系,将视觉的运动/节奏转化为生命的本质。在这种转化中,电影的影像成为表现非现实的东西的最现实的手段。
另一方面,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崛起,特别是其有“第一个先锋派”之称的印象主义的崛起,可以说这个电影流派是多种现实因素的集大成。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先驱德吕克提出这个派别的前提是对法国电影工业的坍塌的忧虑。众所周知,电影作为大众传播文化已经成为20世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而二十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叙事形式的成熟,以极大的竞争力迅速占领了欧洲市场,使法国电影工业走向崩溃,曾红极一时的“艺术电影”在戏剧化的死胡同中走向了死亡。印象派先锋电影正是作为反论,同时又具有振兴法国电影工业潜在意图的号召,成为电影艺术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归指,并将电影引向了本体化/个性化/创造性的精英文化圈。正是这种颠覆性的欧洲电影革命中,我们同时不得不承认,印象派导演在接受印象主义美学的同时,为了重振法国电影的经济潜意识和他们自身所受的经济压力,又使他们对电影工商业作出了不可避免的妥协。承如谢尔曼.杜拉克所言,“让电影商破产并不是给电影帮忙”。这样,印象主义电影便与法国“艺术电影”中所形成的类型加以组合。但是,这种组合的进程中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纪录影像的视觉美学思想的探索,最终,使电影真正地成为了一门艺术,开始摆脱了名著改编,使电影不再是过去美学的附庸物。印象主义电影大师们从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创作中寻找电影本体的契机,成为他们所提倡的“上镜头性”的有力依脱。因而,让.爱浦斯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电影是在最现实的基础上产生出的最非现实的诗情的艺术媒介。在这样的论断下,一种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叙事程式与光/影/运动/节奏/蒙太奇影像诗意的组合而生的影片不断地出现:让.爱浦斯坦《忠诚的心》/冈斯《车轮》/德吕克《狂热》……这种情况的产生,可以很明确地看到情节剧与印象主义诗学的相结合。在这类影片中出于对制片商和观众的妥协,时常出现夸张且充满偶合的情节,强烈而陈旧的情感模式和人物关系。当看到爱浦斯坦的《美丽的尼维尔内斯河》时,可以欣喜地发现十年代“艺术电影”所不曾具有的亲自然性,在这里有的是对日常生活和情感细致的表现,对大自然中流动的美的捕捉。但是,令人遗憾的却是那个十分突兀且落入俗套的、英雄救美的情节剧的叙事模式。这是一个“上镜头性”导演与左拉式自然主义小说在经历了先锋电影革命探索后的现实主义的出路,这种探索正为三十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印象主义在经济上未能解救困苦中的法国电影,也没有满足先锋派导演的探索欲。在20世纪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庞杂话语的洪流中,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纷纷登上了电影艺术的舞台。但是,这种现代主义电影艺术的盛世之下,却面临着更大的危机。首先,是自身艺术的生存危机;其次,法国电影的工业出现了更为巨烈的崩溃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先锋电影导演开始正视自身的生存现实/法国社会的状况以及整个世界的精神危机。他们的创作开始向现实回归,由形式上的美学观转向面向现实的实践创作观。由此,纪录片成为了很多先锋导演的出路,伊文斯/卡瓦尔康帝等纷纷将个体的先锋艺术美学观念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而另一部分先锋电影导演,他们在思想上崇拜美国好莱坞所创造的奇迹。他们坚持在先锋电影的剧情片中寻找艺术生存的支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显然是最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艺术话语,这成为了先锋艺术者的最佳选择。弗戴尔/维果/雷内.克莱尔,特别是让.雷诺阿这个印象派画家比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儿子,再次开始了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探索,由先锋的电影形式/特技,回归于生活/自然的抒写,电影史名之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承如名称所释,他们再次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叙事范型与影像诗学联系在一起,对“上镜头性”进行新的挖掘,开始了“后印象主义影像”的现实主义探索。
3。印象主义电影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印象派电影。这是一个出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电影学派。创立者为法国的电影理论家德吕克。
德吕克年轻时是小说家兼剧作家,见法国电影衰落太快才投身到了电影界,他英年早逝,所以印象派电影并没有存活多久并形成影响。
印象主义电影的基本主张就是提倡将电影从商业化和庸俗话中解救出来,拍摄反映平民生活的艺术性电影,所以印象派电影最显著的风格就是平民化。
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出现,才充分表现了电影的艺术性。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 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
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德吕克的《狂热》、《沉默》等影片,还有另一位代表人物阿信尔的《车轮》等。
4。印象主义学派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31日 13:50)
法国印象主义学派从1917一1928年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由于这一学派最先在电影艺术中体现了先锋主义的创作意图,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是“第一个先锋派”。作为这一学派中心人物的路易;德吕克倾慕于美国电影中的格里菲斯影片的磅礴气势,卓别林影片的细腻情感,以及瑞典电影对大自然的抒怀,并从中激发了他振兴法国电影的热情。他曾在自己创办的《电影》杂志首页上以标语形式呼吁“法国电影必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他时常在论述中运用“印象主义”一词,并于1918年创作了《西班牙的节日》(由谢尔曼,杜拉克拍成影片),成为印象主义学派最初的代表作品。德吕克从电影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对电影美学进行探索。他在《上镜头性》(1920年)一文中摄影制作者们要在作品的题材和技巧上下功夫,创作要寻找真正适合电影的题材和电影的表现手段。电影必须摆脱戏剧以及文学的桔梗,使自己真正成为独立的第七艺术”。
印象主义心理叙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谢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1919年),在异国情调的背景中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弄得神魂颠倒、争风吃醋最后相互残杀致死。杜拉克的另这些作品在叙事上的共同特征都是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表现出所谓作品的诗意状态。(外国电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