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讲述 轰炸机故事的片名!
空军 Air Force
类 型: 动作 / 剧情 / 战争
导 演: 霍华德·霍克斯 Howard Hawks
编 剧: 达德利 尼科尔斯 Dudley Nichols
主要演员: Richard Lane
爱德华·布信好罗菲 Edward Brophy
Moroni Olsen
Willard Robertson
Stanley Ridges
詹姆斯·布朗 James Brown
Ray Montgomery
Robert Wood
乔治 托比厄斯 George Tobias
Charles Drake
阿瑟·肯尼迪 Arthur Kennedy
吉格·扬 Gig Young
小·哈里·凯里 Harry Carey Jr.
约翰·加菲 John Garfield
John Ridgely
上映日期: 1943-2-3
好莱坞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拍摄的最佳抗战宣传片之一。导演霍华德.霍克斯真实地拍摄了美国空军B-17轰炸机“玛丽安"号及有关的轰炸药小组成员的故事,全片的“反日意识"十分鲜明,但并不影响故事的推展。编剧达德利.尼科尔斯撰写滑或铅的对白精简有力,几位主角的性格亦确实可信,约翰.歌菲尔德等人的演出逼真自然,使这部影片流露出浓郁的戏味。霍克斯本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军,因此执导这个题材驾轻就熟团搭,不少场面的安排反映出他对空军的敬意,战斗动作场面高精尖紧凑刺激。黄宗沾的出色摄影对全片的气氛经营助力甚大
2. 有部电影剧情这样的:一批英国飞行员因飞机中弹空降德国,喜剧的,不是虎口脱险,记得有个飞行员落阱里了
(LeMurDeL'atlantique[1970])
英文名:Murdel'Atlantique,Le
中文名:大西洋墙/大西洋壁垒
导演:(MarcelCamus)
主演:(布尔维尔Bourvil)(PeterMcEnery)(SophieDesmarets)(JeanPoiret)(ReinhardKolldehoff)(SaraFranchetti)
上映:1970年10月14日法国详细上映地区
地区:法国意大利法国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白:法语英语德语
颜色:彩色
声音:单声道(Mono)
时长:135
类型:战争喜剧战争
分级:芬兰:K-12
·剧情介绍
诺曼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尔维尔经营着意见小皮革铺面,他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一天,一架英国战斗机被击落,飞行员受伤逃入他的店中,身为盟友,小老板收留了他。没想到,飞行员在他家躲藏期间,竟然和他的女儿日久生情,甚至珠胎暗结,老爸气不打一处来,待英国飞行员伤愈后送回到了英国,自己也留在了英国,小老板被飞行员动员去参加特工,受训后又回到法国为盟军情报局服务,并意外地卷入了有趣的冒险当中。
或者
电影《空袭德累斯顿》
细致入微地追述了德累斯顿在1945年2月13日的毁灭。导演罗兰德·苏索·里西特对充满艺术戏剧性的场面成功地进行了处理,有长达三十分钟的剧情他进行了有效巧妙的无对话处理
中文名:空袭德累斯顿外文名:Dresden
其它译名:德累斯顿的悲剧/人间地狱/德累斯顿大轰炸
出品时间:2006出品公司:FutureFilm
制片地区:德国导演:罗兰·苏素·里希特编剧:StefanKolditz制片人:NicoHofmann类型:爱情,战争,剧情主演:费莉西塔斯·沃尔,约翰·莱特片长:176分钟上映时间:2006年3月5日对白语言:德语/英语色彩:彩色imdb编码:tt0461658级别:Finland:K-13摄影机:Arriflex16SR3摄制格式:16mm洗印格式:Video
目录剧情简介演职员表演员表职员表制作发行在线观看展开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海报[1]1945年一月的德累斯顿:原先年轻女护士安娜·毛特的未来显得井然有序。她和助理医师亚历山大·文宁格就要订婚了。她的父亲为战后的生活做着准备。然而在战火前线大城市的一片混乱中安娜偶遇了一个沉默寡言却又富有魅力的外国人——罗伯特纽曼。罗伯特是一名令德国人憎恶的英国轰炸机飞行员,在一次执行轰炸任务中被德军击落,他是机组里唯一的幸存者。他设法逃到安娜工作的医院躲藏在地窖里,被安娜发现了,一开始以为他是一名德国逃兵,知道真相后还是帮助了他。两个人感觉到彼此联系在了一起。紧接着德累斯顿的一切都改变了:罗伯特经历了二战中最惨烈的空袭,而袭击是由他的同伴们执行完成的。
如有帮助,请采纳
3. “二战”期间世界上损失最为惨重的四城市
分别为斯大林格勒,莫斯科,长沙,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衡圆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源滚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雹拦余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4. 为什么二战空袭德累斯顿颇具争议
因为轰炸汉堡 柏林 都是大多攻击军事目标
而空袭德累斯顿 是不分军用 还是平民一律轰炸
这是经过:1945年1月25日,美英空军按照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指示,决定在2月13日对德累斯顿进行大规模空袭.而这个时候被战火逐出家园的东普鲁士人、波兰人、西莱佳人纷纷向西逃难进入德累斯顿这座城市.满载着难民的列车隆散桥隆地开往德累斯顿。爬不上火车的便使用小车推着行李,沿公路徒步西行。由于列车在到达目的地后无法再向西行,德累斯顿的难民人数发生了爆炸性膨胀。蚂燃中央火冲物猛车站人山人海,一片混乱,市内人数陡然增加到14多万人.因为该市未曾收到过空袭,所以人们把他当成了躲避空袭的避难所.
在轰炸过程中炸死的135000多名群众 这次空袭被誉为空中大屠杀
5. 德累斯顿轰炸的对空袭的官方反应
德方对侵袭的政治反应一波三折。某些政府官员,特别是罗伯特·莱伊和约瑟夫·戈培尔,想以之为由废除二战中西方阵营遵守的日内瓦公约,枪决俘虏的盟军轰炸机飞行员。但最后纳粹政府所采取的政治行动仅是把这次轰炸用作反对西方的宣传工具。戈培尔把德累斯顿轰炸的死亡人数夸大了10倍,德国外交官向中立国散布夸大的死亡数字,并且展示那些有关废墟、死者、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儿童的照片。碰巧,在德累斯顿轰炸前一天,一份向中立国公布的德国外务文件指责亚瑟·哈瑞斯为“欧洲头号敌人”,且被当作支持“恐怖大爆炸”的领导角色。
2月16日,戈培尔领导的纳粹宣传部发表了一份新闻稿,概述纳粹宣传路线:德累斯顿没有军事工业,只有文化和诊所。2月25日,公布的名为《德累斯顿--屠杀难民》的新传单上印有两个烧焦的孩子的照片。传单申明,死者不是10万,而是20万。其时还未见官方数字,所以上述死亡人数是推测而来,但国外通讯社,像瑞典的“”就使用“来自柏林的私人渠道”这样的习语。
弗雷德里克·泰勒说道:“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戈培尔的宣传部在三月的副本或节选中将一份官方政治报告泄漏给保持中立的通讯社……在空袭造成的死亡总人数上多加了一个零,使其达到202040。3月4日,戈培尔在《帝国周刊》中发表了一篇冗长的文章,他向德国公众强调盟军对德国文化悉腊象征的破坏和损毁,但对德国战争行为造成的破坏却只字不提。
弗雷德里克·泰勒认为宣传很成功,因为在当时它不仅影响了那些中立国的态度,而且当理乍得·斯多克斯引用来自德国新闻社的情报时,其宣传成果渗入了英国国会下院。泰勒称,虽然德累斯顿轰炸影响了人们对盟国宣称的绝对道德优越感的理解,但(盟国民众的)部分义愤其实源于借戈培尔的宣传杰作。 根据《牛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书》所言,空袭发生两天之后,英国准将科林·麦克凯·麦格里尔森在一份由盟远征军最高指挥部掌控的非正式新闻简报上向记者说到,“雷击”行动的目标是在广大民众的聚集区掷弹,切断救济物资的畅通。美联社的一名战地记者霍华德·考文随后编造了一篇报导,声称同盟国已诉诸恐怖轰炸。报纸社论就此问题穷追不舍,英国下院议员理乍得·斯多克斯长期反对战略轰炸,曾在下议院对此提出过质疑。
城市的毁灭引起英国消息灵通人士的不安。根据记者马克斯·黑斯廷斯1945年2月的报道,德国诸城仔芹市上空的空袭已变得与战争结果无甚关联。对全欧洲的有识之士来说,德累斯顿的名字拥有如下共鸣--“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如许魅力与优美之家园;特罗洛普小说中的女杰之故乡;贵族子弟游学之圣地”。黑斯廷斯认为,德累斯顿轰炸使同盟国国民第一次对打击纳粹的军事行动产生怀疑。
事先赞成把德累斯顿列入目标进行轰炸的邱吉尔,事后却对该事件划清界限。3月28日邱吉尔致电艾斯梅将军,在为英国空军参谋长们以及参谋总长撰写的备忘录电文中,提到:“‘在我看来质睁戚滑疑德国城市轰炸的时刻业已到来。虽然有其他诸多借口,但对单单出于增加恐怖的目的进行的轰炸应当再评价。另外我们应开始控制那片被彻底摧毁的土地……德累斯顿轰炸留下对协约国轰炸行径的严肃质疑。我主张此后我们必须更严格地考虑我们自己而不是敌人的利益来研究军事目标。
6. 德累斯顿大轰炸的介绍
德累斯顿大轰炸(1945年2月13日-2月15日)是二战期间由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联合发动的针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的大规模空袭行动。70周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被看成二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德累斯顿不仅是一座文化古城,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工(Rüstungsinstrie)生产的重要基地。1945年1月,随着反法西斯盟军在东西两线的节节胜利,欧洲的制空漏悔姿权已掌握在盟军手中,作为德国返绝军工生产重要基地的德累斯顿成为盟国空军集中攻击的重点目标。前带英国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曾说:“德累斯顿被毁具有史诗般的悲剧性。这座象征着德国巴洛克建筑之最的城市曾经美得让人惊叹。而纳粹期间,它又成为德国的地狱。在这个意义上,就20世纪的战争恐怖而言,德累斯顿轰炸事件是一个绝对带有惩戒意味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