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马海德和夫人周苏菲:半个世纪的红色恋人
1933年,一个大眼睛高鼻梁的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从事医疗工作。这个当年23岁的美国大男孩可能也没有料到此生和中国的不解之缘。第一位加入中国 *** 的外国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原外籍公民,唯一一个参加过红军、八路军、 *** 的西方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会长、“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称号获得者……
这个美国人改名马海德,有了在中国传奇的一生,在中国生活的55年里,他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了太多的中国人。
在中国,他也拥有了美丽贤惠的妻子周苏菲,他叫旅做她“妹子”,她称他“马”,相伴了半个世纪的爱人苏菲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和马的爱和点滴回忆一直在她心里。
“我们永远不会分开”
苏菲老人一头灰白发,一件红色中式袄,虽然已经93岁,但皮肤光泽,岁月并没有隐藏老人曾经的美丽。
1939年,19岁的周苏菲因积极宣传反内战,上了 *** 特务的黑名单,为了安全,地下党组好镇高织将她送到了延安。刚到延安,苏菲进入“鲁艺”上学。
“我到了陕北以后水土不服,重感冒,发高烧,鼻子不通,夜里不能睡,就去找医生。”推开医务室的门,苏菲遇见了大家都在相传的美国大夫马海德。“他穿着旧灰布军装,打着绑腿,胡子拉碴,但很帅气,除了高鼻子大眼睛之友尺外,和那久经沙场的红军战士没什么两样。”
马海德毕业于巴内瓦医科大学,博士,1933年,他来到中国上海从事医疗工作。1936年,经宋庆龄介绍,和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到达延安。1937年2月,这位年轻的国际友人加入了中国 *** 。从此,他和中国融为了一体。
面前美丽的苏菲吸引住了马海德,“他给我开药,特别细心,比如点鼻子的药,配了两瓶红色和绿色的药水,还不知道他从哪找到了一张很漂亮的信纸,歪歪扭扭写了几个中国字,希望你赶快恢复健康,恢复你美丽的笑容。”
马海德的细心赢得了苏菲的关注,她开始了和马海德的更多接触,“他是个很温柔的人,有知识,儒雅,打球、跳舞,什么都会,还非常尊重人。”
近一年的接触后,1940年3月1日,苏菲成了马海德的妻子。虽然在特殊年代,浪漫的马海德还是要求给妻子一个明确的身份,“在革命队伍里,结婚都是打报告,批准了就行,他却非要正式一点,带着我去边区下面的民政厅办了结婚证,结婚证是用最普通的新闻纸印刷的。”
结婚证是两份连在一起的,民政厅的办事人员正要把两份剪开,马海德马上阻止,“别剪开,我们永远都不会分开。”
相 濡以沫婚后的生活很简单,马海德一直在医疗战线上忙碌,他负责在延安筹建了陕甘宁边区医院,无论谁找他看病,马海德都会尽心医治。
苏菲则回到鲁艺学习。
战争年代,唯有每个周末夫妻两人才可以短暂的团聚一下,过礼拜六便成了延安夫妻团聚的代名词,“每到周末,我们就在家里招待好朋友,当时边区一个家庭一个月才一点肉,大家就把肉凑在一起,做一脸盆米粉肉,我们还会在空地的柱子 上挂上煤油灯,天黑了大家就跳交谊舞,非常快乐。”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申请加入中国国籍,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1950年,他被任命为卫生部顾问,开始投入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工作。
苏菲则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和话剧演出,常常要随剧组到外地拍戏。虽然和马海德分开两地,但苏菲从未缺少过丈夫的关心。
“那时候没有电话,寄信的周期也比较长,但不管我回不回信,马每周都会给我写信。”苏菲记得,一次马海德寄来一张儿子周幼马的照片,看着照片上儿子单薄的衣服,苏菲有些揪心,“我顾不上孩子,马也忙,那时候小孩子的衣服都是大人做,我没时间给孩子做,特别愧疚。”没想到,一段时间以后,马海德很快寄来幼马新的照片,照片上,幼马已经穿上了新衣。
呵护着妻子的同时,马海德终日忙碌,新中国成立初期,马海德带领防治性病的医疗队走遍了全国各地,取得了全国范围内基本消灭性病的成果。
抗击麻风病
这以后,马海德投入了防治麻风病的战斗,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终结。
当时中国约有50万麻风病人,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西、江苏等省。新中国成立前, *** 部门组织的对麻风病人的医疗救治几乎是个空白。1956年, *** 中央把“积极防治麻风病”写进《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曾经为防治性病跑遍了全国边远地区的马海德,又开始率领医疗队深入基层展开调查。
“那个年代,麻风病是无药可治的,如果一个村子发现一个麻风病人,整个村子都会陷入恐慌,由于多数病人都生活在偏远的山区,我想和他一起去看看麻风病人,他反对了很多次,最终还是同意了。”
没有工作的时候,苏菲就和丈夫并肩作战,在一旁支持着丈夫。
“马给麻风病人做检查会用手去触摸病人皮肤溃烂的部分,别的医生大多全副武装,他们看到马在接触过病人后用肥皂仔细洗几遍就没事了,慢慢打消了对麻风病的恐惧。”
有一年的春节,河北省望都麻风病院,马海德给麻风病人拜年,他主动和病人握手,一个病人却不肯伸出手来,“马大夫跟你握手呢,你倒是伸手呀。”
听见一旁人的话,患病的老汉哆哆嗦嗦伸出手来,就在和马大夫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老汉泪流满面,“自打我得这个病,多少年了,没人敢跟我握手,您是第一个。”
几十年里,马海德走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麻风病院,筹建了很多新的麻风病医院,治疗麻风病的技术也有了突破,采用联合化疗法,患者只要吃三天药就可以基本消除传染性,杀灭体内大部分的麻风病菌。
1985年,马海德主持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国际麻风学术交流会,就此,“中国麻风病协会”和“中国麻风病防治基金会”成立,马海德出任会长。
从新中国成立到马海德去世,他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到防治麻风病工作上,中国基本上控制了麻风病,麻风病人从近50万人下降到每年发现现症病人不足两千人,治愈病人21万人。
临终牵挂
1976年,马海德被确诊为前列腺癌。但和病魔斗争的过程中,他从未放弃过和麻风病的斗争。
“从1976年到1984年,马大夫陆续做了8次大手术,好几次情况都不乐观,可病情稍微好转一点,他又开始忙,到处看病人,还去国外为基金会募集资金。”
去世前的半年,马海德被癌症折磨得体重掉了30公斤,直到1988年,他晕倒在北戴河的三省会议会场上。
他被送进协和医院,“按照他的要求,我们每天探视时会把寄来的报纸和信给他,方便他继续在病床上办公,马头脑还很清楚,在病床上口述,秘书帮他速记,一两个小时能口述十几二十封信,后来他索性让我们把打字机搬到病房,以便自己可以打些简单的复信。”
苏菲记得,有一封信是广州山沟寄来的,那个麻风病患者在信里说,山沟很苦,没有菜吃,以盐水泡饭为生。“马看完信就哭了,让我立刻帮他记录,他口述给这个病人回信,还打算给广东省领导写信,请求他们帮助这个患者。”苏菲帮着丈夫记录,却不知道这成了丈夫的最后一封信,口述完毕,马海德高烧不退。
不久后的一天,马海德的侄子从美国寄来一笔钱,他颤巍巍地告诉苏菲,“妹子,这是给麻风病人的钱,不容易,一定要管理好基金会的钱。”
那天开始,马海德陷入昏迷。9月2日,去海牙出席第十三届国际麻风病会议的代表出发前,马海德嘱咐大家,要多学习别的国家的技术,而后再度昏迷。
9月23日,马海德在病床上得到了卫生部授予的“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光荣称号。9月26日,马海德78岁生日,病床上的他突然睁大了眼睛很大力气地问,“去海牙的人回来了吗。”“他们回来了。” 马海德听见苏菲的回答,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一旁的苏菲却无法忍住泪水。
10月3日,丈夫马海德走了,留下苏菲,一生想念着丈夫,延续着丈夫对麻风病人的贡献,完成了丈夫未完成的筹建一个专门奖励麻风病医护人员的基金会。
⑵ 绿光森林里面苏菲得的是什么病
苏菲感染的Pseudomonas病菌,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病菌,它喜好生存在潮湿环境中,通常分布於泥土,水,森迅空气以及植物上,经由伤口传染,就像苏菲是藉由被森林中的植物割伤,经由伤口传染。 Pseudomonas初期感染状况为发烧,体力较让氏弱。治疗的方式要给予适用的抗生素,因此菌顽强,会产生抗药性,可能病情暂时控制下来,但又会病发。所以病菌使用的抗生素因人而异,完全要针对单一case处理。 Pseudomonas最可怕的是衍生其他的病症,如感染到血液,会引起菌血症,最好的方式就是建议病人隔离,因为病人太虚弱,跟外界接触会因为感染而死亡。另外菌血症没控制好,会变成败血症,那样死亡机率就高达80%。苏菲的状况即是担心衍生为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所以医生建议住院隔离将危险降低,除此之外,如果Pseudomonas持续感染到其他部位,因起器官功能病变,治愈的希望就是不断换药,找出一种对病人有效的办法。 最后如果Pseudomonas一直无法稳定控制,变此滑此种成masa,masa词代表对太多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完全无解药的病菌,病人到此只有死路一条,几乎没有机率可以存活,这也正是院长目前为苏菲所担忧的病症变种状况。
⑶ 能说说,电影《两小无猜》剧情到底讲的是什么
小男孩朱利安遇见了小女孩苏菲,从年少到成人,彼此相爱却不敢说出来的爱情悲剧。
《两小无猜》是杨·塞谬尔执导的一部法国电影,吉约姆·卡内、玛丽昂·歌迪亚、吉尔·勒卢什主演。影片于2003年9月17日在法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失去母亲的小男孩朱利安遇见了新搬家来的波兰小女孩苏菲,从年少到成人,彼此相爱却不敢说出来的爱情悲剧。
故事看起来荒诞而疯狂,但就是这样毁灭性的爱恋,以及导演梦幻般的拍摄手法,深深地打动了许多观影者。
(3)法国电影女主苏菲癌症扩展阅读:
《两小无猜》的现实中的后续:
虽然在法国影片《两小无猜》的片尾,男、女主角的爱情最后以悲剧收场;但在影片上映的10年后,当年出演男、女主角的吉约姆-卡内和玛丽昂-歌迪亚在洛杉矶街头忘情热吻,让网友直呼:“又相信爱情了!”
2003年,《两小无猜》这部电影正式为玛丽昂-歌迪亚打开了通向世界影坛的大门,自此成为国际知名的法国影星,也因为这部影片,她与吉约姆结为好友。尽管当时两人互相欣赏,但并未擦出爱的火花。
2006年,吉约姆离婚。不久之后,吉约姆与玛丽昂开始约会。2011年5月,玛丽昂在巴黎诞下了两个人的爱情结晶Marcel。如今,两人的街拍中不仅仅能看到他们投向对方爱恋的目光。
⑷ 特工苏菲在哪部剧中死了
超级女特工中的女叛徒狱中自杀了:
《超级女特工》是由让·保尔·萨罗米执导,苏菲·玛索、玛丽·吉莲等主演,是战争电影,于2009年4月28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故事讲述了Louise等五位女特工为营救落入敌手的英地质学家,刺枣败杀德军军官、力挺诺曼底登陆的真实故事。
苏菲·玛索饰演的Louise是个漂亮的女人,在纳粹占领家乡巴黎的时候毅然加入前岩基了法国抵抗组织(FrenchResistance慧谨Force)。
柯林·李斯饰演的英国间谍将她带到伦敦并交给她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从纳粹的手里营救一位被软禁的英国武器专家。
Louise领导了一个“全女班”的间谍小组负责这项任务Gaelle(黛博拉·弗朗索瓦饰)懂得爆破技术。
Jean(茱莉·德帕迪约饰)是位将个人生死放在国家命运之上的街头流莺,Suzy(玛丽·吉莲饰)仍在和德国军官恋爱,电影在二战时期法国抵抗组织的女间谍Lise Villameur真实事迹的基础上加工改编,展现了战时法国女性的聪明与魅力,以及令人动容的勇敢。
⑸ 有谁能告诉我法国电影《不要回头》的寓意是什么看了两遍都没看懂!犹其是结局。
这是莫妮卡贝鲁奇和苏菲玛索两个女神出演的片子,怎能不看呢?
结果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看完以后,活生生的没看懂。起初我以为是两个人都发生了同样的事,心有戚戚焉,就想起了《两生花》,但看到后来发现不是的。所以我又觉得后来的情节是不是苏菲在小说中虚构,又想起了《再生号》,结果看着看着,发现也不是。到后来看到车祸发生了,才知道肯定是有一个人死了,这让我想起了《第六感》,是不是死了的人还觉得她没死。但我还是从逻辑上解释不了整部影片的架构。
这可不行,都看了成百上千部电影了,连部电影都看不懂,怎么说得过去。虽然我很想上网查一查影评,但总觉得还是自己想通了过瘾,要不然被别人点破了岂不是很没劲。
于是我就躺在床上拼命地想啊,想啊,一定要把它想通。可是我实在是想不通,肯定是有一个人死了,但我不知道死的是哪一个。因为影片开头是苏菲活着,结尾是莫妮卡活着。
没办法,我只好上网查了一查。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没看懂,有个别的号称自己看懂了七八成,高兴得不得了。也有人想到了《两生花》,更多的人都是用什么双重人格啊,精神分裂症啊,鬼片啊,灵魂附体啊来解释,也解释不出个所以然来。有的呢,就批评导演批评影片,说“漏洞百出”之类的话。
不过也有说的对的,比如说翻译很差,最后一句应该是“妈妈你在看什么”,而不是“那个姐姐是谁啊”,我确实也被这破字幕误导了。再比如,几个人都提到是皮肤白的那个小女孩死了,所以我才可以确认是苏菲死了。还有一个人提到,童年时心里有创伤的人她对事物的印象会一直停留在童年时代。尽管他们在其他方面也都没能解释得通,但这几点提示对我来说是相当的重要。
于是我又躺在床上想啊,想啊,从一点多想到三点多,终于想通了,把整个故事的情节全部都串起来了。
必须判断出来,是莫妮卡没死,苏菲死了,这是前提。所以说看清楚那只流血的手是谁的,和结尾的那个字幕翻译正确是相当重要的。但你可能会问,开头出现苏菲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小莫妮卡一直接受不了小苏菲死了的事实,或者说很希望很希望苏菲还活着,于是这些年来一直都把自己当作是苏菲,注意,不是把自己想象成苏菲,而是认为自己就是苏菲。长大了之后,她也有了一个丈夫,有了两个孩子,有了一个母亲,还有了一份作家的工作。但这一切都因为工作上面的不顺心而改变。
精神上的压抑,渐渐地触动了她在记忆深处的那根脆弱的神经。她开始发现,照片上的她好像是另一个面孔,而总是有个小女孩出现在她的视线中,甚至做恶梦。在这样混乱的精神状态下,脾气自然不好,家庭生活就出现了问题,丈夫提出分居。她到母亲那里去,母亲却不在家,到麻将馆找到,又忙于堆城墙,对她不睬不理。就这样,精神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紧张,到了极度紧张极度脆弱的时候,她越能通感到那个埋藏已久的真正的自己,所以她感觉自己的脸在变化,在变化,直到她打开镜子照,发现没变才暂且缓了一口气。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人物需要解释一下。第一个是她的丈夫。我开始也没看明白为什么看着看着她的丈夫变成另外一个男人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开头出现的那个男人也是莫妮卡如同把苏菲当作自己一样“当作”的。那个男人其实是当时在车上的另一个小男孩,也没死。那个在她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面孔,也就一直跟着她到她的生活中来,被她当作她的丈夫。实际上她丈夫跟她一样是另外一个面孔,也就是后来开车送她到娘家的那个面孔。而她的母亲,开头出现的那个也是她童年时代的母亲的面孔,也只是她印象中的,事实上跟她生活在一起的是那个白头发的——她的养母。那个恍然出现在她的视线中的小女孩,是她童年时候的自己,也是印象,并不真实存在,象征着她的记忆。这就是后来她为什么跟着小女孩的原因,实际上是跟着自己的记忆。先前夜里做恶梦,拉着她团团转的小女孩,也是她的记忆牵扯着她团团转。
在养母家,她发现了一张小时候的照片。上面有她亲生的母亲和姐姐,于是才有了后面她去老家找她们的情节。为什么养母把门反锁了不让她走,其实怕她见到生母之后不回来了,毕竟养母对她有很深的感情。
终于,她找到了照片中的那个地方,但是生母已经假装不认她了。而那个被她“当作”丈夫的面孔的男人,也就是当初同样在车上的小男孩,因为事过好多年也不认识她了。后来去旅馆找她,她还把他当作他丈夫,但男人只是来找个激情邂逅罢了。
小女孩又出现了,代表着她离记忆更近了。于是她跟着小女孩,事实是跟着记忆,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童年的家。回到了当时,回到了车祸现场。她,她母亲,小男孩在车祸中幸存下来,唯独小苏菲死了。小苏菲是小莫妮卡深爱的姐妹,车祸的时候她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其实象征着一种“灵魂”的传递。小莫妮卡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她接受不了所发生的一切,于是离家出走后,就在灵魂之中一直把自己当作苏菲,把童年时代身边的人当作后来身边的人,活到现在。
这里有一个场景,实际上是两个场景的重叠,就是她在露天咖啡座那遇到一个白头发的女人,也就是她的养母。一是当她小时候离家出走的时候,在这里遇到她,后来就成了她的养母。二是养母现在是过来接她,这两个场景重叠到一起了。这就是为什么小莫妮卡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就自己上火车去了。
小莫妮卡在换完衣服之后就变成苏菲了,实际上这个过程象征着她从那时候开始就把自己当作是苏菲了,一直到现在。也象征着她还习惯把自己当作苏菲而存在。
但在她回到家里的时候,推开门,看见丈夫儿女,儿女叫了声“妈妈”,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真实了起来,她终于摆脱了心中的梦魇,找回了自己。最后,莫妮卡回望了一下苏菲,也算是告别了那个存在于她灵魂之中的苏菲,从此苏菲不在她的灵魂中,而在她的心里,她不再把自己当作苏菲,而是保存着对苏菲的记忆……
虽然我也用“灵魂”这个词来作了解释,但此灵魂绝非彼灵魂,可作为“深度的心灵”来解释。所以,这绝对不是一部鬼片,也没有任何的鬼出现。所有的一切,都是存在于主角的心理。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还是相当有看点。比如镜子中的自己还是作为意识而存在的,而照片中的自己却是作为事实而存在的,这都是导演费心所表现的细节。
想起了《停留》,那是主角在临死前的一刹那脑海里对外界一切印象的解构和重演,也是在“存在于某一特定时刻的印象”上做文章。可惜我早先没有看懂,后来看了影评才懂,觉得好遗憾哟!还好这一部想了很久终于自己能够想通。
⑹ “绿光森林”里苏菲得的“MASA”病是什么病
苏菲的病是难缠的Pseudomonas,绿脓杆菌(p.aeruginosa)或称铜绿色假单胞菌,是一种致病谨圆羡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伤口感染较常见的一种细菌。能引起化脓性病变祥拍。感染后因脓汁和渗出液等腔拆病料呈绿色,故名。绿脓杆菌(p.aeruginosa)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⑺ 绿光森林里的苏菲得的是什么病
苏菲的病是难缠的Pseudomonas(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绿脓杆菌)在分类上属於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之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此菌属种类高达140种以上,大部分为腐生菌或能导致植物病害,约有二十五种会感染人类,但多属伺机性感染。绿脓杆菌是本属之中研究最多最重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
因为它的外型呈棒状,所以在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中把它分类在Aerobic Gram-Negative Rods and Cocci部门中。
aeruginosa为铜绿色的意思,因为大多数的绿脓杆菌会分泌两种水溶性色素,一种为非萤光性、淡蓝色的绿脓菌青素(pyocyanin)另一种则为淡绿色的萤光素(Pyoverdin,又称为fluorescein),所以当伤口受到绿脓杆菌的感染,常会出现蓝绿色的脓汁,此为绿脓杆菌名称的由来。
根据目前的文献报告,绿脓杆菌的致病机制可以总结为:绿脓杆菌经由伤口或呼吸道黏膜黏膜组织入侵宿主后,首先利用菌体表面的纤毛附著於细胞表面,菌体开始生长、繁殖,同时分泌许多毒素以及蛋白水解酵素。
这些蛋白水解酵素会破坏感染部位的组织提供细菌生长、分裂所需的养分,同时也分解宿主体内的补体、免疫球蛋白或细胞激素等有抗菌作用的防御蛋白,使患者免疫系统不能发挥平时的防御水准,不易消灭入侵的绿脓杆菌。
细菌数目不断增加的结果,导致伤口附近养分的减少,此时有鞭毛的绿脓杆菌就开始往有充足养分供应的血流移动,此时蛋蔽腔带白质水解酵素可能也有益於绿脓杆菌穿透血管壁,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
绿脓杆菌不断分泌毒素或蛋圆唤白质水解酵素的结果,甚至可能导致细胞壁内毒素的成分经由血液循环到达各内脏器官。例如蛋白质水解酵素不断分解有免疫抗菌作用的血清蛋白,使宿主无力跟绿脓杆菌作战,再加上内毒素的影响使感染绿脓杆菌的死亡率常高达70%,高於其他常见的伺机性感染细菌。
绿脓杆菌会因为不同的感染途径而引发不同的病症:若其污染到插管器材将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在进行脊椎穿刺时感染将导致脑膜炎;且因为其对於白血球有抑制或破坏的功能存在,故当接受抗癌药物或烧伤病人受到感染时,有引发败血症的可能,其死亡率将超过80%,可说是医院中极为棘手的致病菌。
目宏芦前在医院当中对可能被绿脓杆菌污染的器具是由石碳酸或戊二醛来做消毒;而在治疗方面多采amikacin,gentamicin,tobramycin以及colistin ,而以gentamicin和carbenicillin混和治疗的型态最为广泛,效果也最显著。
⑻ 电影潜规则 女主角 苏菲 的 详细资料及照片
苏菲·玛索(法语:Sophie Danièle Sylvie Maupu,1966年11月17日~),童星出身的法国知名女演员,1966年生于法国巴黎,家境普通。1980年,14岁的她首次在青春电影《La
Boum》担任主角。这部电影让苏菲·玛索一夜成名,成为在法国和很多欧洲国家炙手可热的青春偶像,美称“法兰西之吻”。1983年,她获得凯撒奖“最具前途女艺人”。1982年,苏菲16岁,出演电影《第一次接触》的续集。续集的风格不如第一部风趣,甚至有些伤感,但仍是再次提高了苏菲的名气。1995年,苏菲·玛索在电影《勇敢的心》中成功饰演勒伊莎贝尔公主一角,开始成为一名国际性巨星。1997年,苏菲·玛索出演安娜·卡列尼那一角,被评论界认为是电影史上对这一人物最杰出的塑造。在此之后,她又陆续参演《仲夏夜之梦》和007系列电影《黑日危机》。
中文名:
苏菲•玛索
外文名:
Sophie Marceau
别名:
Flatfoosie
国籍:
法国
出生地:
法国巴黎
出生日期:
1966年11月17日
职业:
演员、歌手、作家、导演、编剧
代表作品:
《初吻》、《芳芳》、《安娜卡列尼娜》、
《超级女特工》、《心火》
主要成就:
获凯撒奖最具希望青年女演员奖
威尼斯电影节国际电影评委会奖
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五项大奖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
第26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法语电影节的公众奖
星座:天蝎座
血型:A型
身高 :
173 厘米
体重:
57 公斤
三围:
B34-W24-H34
最喜欢的国家:
法国
现任伴侣: 克里斯托弗·兰伯特
⑼ 《苏菲的选择》有这部电影吗如果有我要简介
有这样的一部电影
苏菲是一个拥有痛苦过去的波兰女子。在纳粹集中营里,她选择了让儿子活下来,而把女儿推向了焚尸炉;她像一只摇尾乞怜的小狗,卖命地为纳粹打印屠杀犹太人的报告;她忍受着德国医生、看守、甚至女管家的调戏、强暴、变态的凌辱;她违心地用自己的色相去诱惑纳粹司令官。恐怖、耻辱、罪恶和绝望的阴影笼罩着一颗碎裂的心灵。
战后,她在美国与犹太人内森相爱。他们疯狂地做爱,就像发狂的野兽在撕咬、搏斗,仿佛在释放最后的生命之火。多疑、狂躁的内森经常辱骂、殴打苏菲;苏菲怀着对犹太人负罪的心情,默默地承受着情人的暴虐,以解脱沉重的精神负担。每每如此,他们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和快感,才交织着达到高潮。
深爱她的作家丁哥带她离开了内森。但她却在一次狂热的做爱之后,选择了回到精神已经失常的内森的身边,重登那交织着痛苦与欢乐的眠床,拥抱着走向死亡……
美国大学生的必读书目,西方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二十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之一。
获198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位列美国兰登书屋“20世纪100部经典英语小说”名单。其它入选作品包括《永别了,武器》、《第二十二条军规》、《洛丽塔》等。
威廉·斯泰隆超越了自己的现实世界并跨越历史和文化的界限,无论文学评论家和读者都同样将他推举为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时代的最伟大作家。
⑽ 电影女主叫嗦菲的有什么电影
索菲的抉择 苏菲亚的选择 苏菲亚的抉择 苏菲的选择 更多外文片名: A Escolha de Sofia.....Brazil / Portugal Le choix de Sophie.....Canada (French title) / France Sofijin izbor.....Croatia / Serbia I eklogi tis Sofi.....Greece La decisión de Sophie.....Spain La scelta di Sophie.....Italy Sofien valinta.....Finland Sophie's Keuze.....Netherlands Sophies Entscheing.....West Germany Sophies val.....Sweden Sophies valg.....Denmark Wybór Zofii.....Poland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片长: 150 min / Canada:157 min (Ontario) 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对白语言: 英语 / 波兰语 / 德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 单声道 级别: Canada:14A / Australia:M / Finland:K-16 / Germany:16 / Sweden:15 / UK:15 / USA:R / Singapore:NC-16 / Argentina:16 / Iceland:12 / South Korea:15 / Singapore:PG (cut) 制作成本: $12,000,000/estimated 版权所有: (ITC Films Inc.)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艾伦·J·帕库拉 Alan J. Pakula 编剧 Writer: 艾伦·J·帕库拉 Alan J. Pakula 威廉·斯泰伦 William Styron ....novel 演员 Actor: 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Sophie Zawistowski 凯文·克莱恩 Kevin Kline ....Nathan Landau 彼特·麦尼科 Peter MacNicol ....Stingo 约翰·罗斯曼 John Rothman ....Librarian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美国 USA 1982年12月8日 西班牙 Spain 1983年3月4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1983年3月25日 丹麦 Denmark 1983年3月25日 法国 France 1983年3月30日 芬兰 Finland 1983年4月1日 瑞典 Sweden 1983年4月1日 荷兰 Netherlands 1983年4月21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83年5月6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83年8月18日 匈牙利 Hungary 1985年10月3日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Incorporated Television Company (ITC) [英国] Jadran Film [克罗地亚] 发行公司: Associated Film Distribution [美国] Editora Europa [巴西] (Brazil) (DVD) 环球影业 [美国] Versátil Home Vídeo [巴西] (Brazil) (DVD)/(Brazil) (VHS) CBS/Fox Video (1984) (Belgium) (video) CBS/Fox [美国] (1984) (USA) (VHS) CBS Television Network (1986) (USA) (TV) (original airing) Maple Pictures [加拿大] (2007) (Canada) (DVD) 其他公司: Clein & Feldman Associates publicity Computer Opticals Inc. [美国] titles and opticals Navarro-Bertoni Casting Inc. [美国] extras casting Camera Mart Inc. [美国] stage facilities and proction equipment Jadran Film [塞尔维亚和黑山] location shooting: Yugoslavia Panavision, Dallas [美国] lenses and panaflex camera Photomagnetic Sound Studios sound (as Photo Magnetic Sound Studios) Technicolor [美国] color Titra Film New York subtitles 内容简介 影片描述的是一位在二次大战期间遭纳粹迫害的波兰女子苏菲。在战争结束后,她和男友纳森移民美国纽约的贫民区,在那结识了同楼的年轻美国作家斯庭哥。苏菲和纳森经常吵架,最初这种情况常令斯廷哥感到不安,后来彼此之间成了好友。 斯庭哥不知不觉爱上了苏菲。一次误会使苏菲以为纳森自杀身亡了,十分悲痛。斯庭哥为了安抚苏菲,便把她带到华盛顿,并准备到南方的老家与她共同生活。苏菲谢绝了。因为过去的隐痛时时在心头闪现:在集中营里,纳粹曾经强迫她在两个子女中杀一留一的选择,否则两个孩子都将杀死。苏菲的心如被刀绞,结果苏菲选择了儿子。即使苏菲又屈从于好色的纳粹军官,后来儿子仍未能幸免一死,从此,苏菲对重组家庭心灰意冷。第二天,苏菲和纳森都自杀了。 人的命运有时那以捉摸,当人们需要对自己的命运作出选择的时候,往往是十分残酷。苏菲是一个容貌美丽的女子,但她的内心深处隐藏了不为人所注意的负罪感。在她的一生中,曾经有过两次不得不在自己心爱的人中间作出致命的选择,集中营里她被迫在两个子女中选择一个生存者,这对一个母亲来讲太残酷了。这是苏菲迁居美国后,在与真挚的斯庭哥相处时回忆起幸酸的往事。影片以闪回镜头追溯她在那里的悲惨遭遇,这就使苏菲在纽约的第二次命运的选择,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来冲击每一个观众。苏菲面临两个男人的爱情的选择,痛苦的经历使她在怪僻的情人和忠实的追求者的爱情中徘徊。最终她选择了一起出生入死的但心情消沉的纳森。然而,他们两都不能摆脱恶梦般的回忆而双双自杀。 我不得不为影片的女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感到惊叹!她以其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眼神,把苏菲的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栩栩如生。她若有所思的苦笑,手指神经地插人发间,说话中的突然停顿,欲言又止...等等,演得层次分明,质朴自然。杰出的表演使她获得1982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演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