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看俄罗斯世界的电影五百字
俄国1908年始有电影,第一批艺术片出现于1916年,1919年列宁签署电影国有化法令,这是苏联电影事业的开端。
国内战争年代占据苏联银幕中心的是新闻纪录片,主要反映红军的英勇战斗和工农群众的业绩。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电影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拍摄反映革命历史和苏联现实的新影片。1925年,谢.米.爱森斯坦(1898~1948)导演了无声影片《战舰波将金》,歌颂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电影历史上首次采用了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被称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的优秀影片有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母亲》、《土地》等。 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的转折点,苏联的一批作家开始创作电影剧本,作曲家开始为电影谱曲,戏剧演员转而从影。20年代电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辑、节奏和群众场面上,30年代则转向剧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运用语言、音乐、歌唱、音响等表现手法。苏联第一批有声影片中较好的有《迎展计划》和首次搬上银幕的古典戏剧名著《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的根据富尔曼诺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夏伯阳》,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继该影片后出现了一系列较好的革命历史影片,有《马克辛三部曲》、《波罗的海代表》、《肖尔斯》、《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宁的形象连续出现在银幕上,这是苏联电影艺术的一项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和《带枪的人》等。
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苏联电影在主题、体裁和风格方面趋于多样化。有描写历史活动家的大型史诗影片《彼得大帝》、《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当代生活的《政治委员》、《灿烂的生活》等。此外,还拍摄了一些动画片、喜剧片、纪录片和科普片。 卫国战争年代用以鼓舞战斗士气的电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间共拍摄了489部新闻纪录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著名的艺术片有《区委书记》、《她在保卫祖国》、《虹》、《卓娅》等。战争年代还创造了文献纪录电影形式,纪录下了从德国法西斯入侵到他们彻底失败的许多重大事件。这类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战后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卫军》、《易北河会师》、《乡村女教师》、《西伯利亚交响曲》等,反映卫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回顾重要的历史事件,表达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传记片在战后的苏联电影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尔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战前苏联已有彩色片,战后进一步提高了色彩技术,并在完善立体声、环幕电影和全景电影技术方面取得进展,1955年苏联拍摄了第一批宽银幕影片,立体影片。
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拍摄了不少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的思想艺术倾向几经变化。50年代着重表现下级官兵的战壕生活;战争中人们的悲剧性命运和表现战时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导演的《士兵之歌》,邦达尔丘克根据肖洛霍夫同名小说自导自演的《一个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导演的《雁南飞》等。60年代以后逐渐转向表现苏联官兵的英雄行为,并把激烈的战斗和前线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影片着力表现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关键时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这也是70年代战争题材的影片的鲜明特性之一。这方面著名的影片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血》等。70年代战争片的另一特征是展现战争全景,对反法西斯的历史进程进行客观的概述。奥泽罗夫导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诗片,它从苏、德两军统帅写到普通战士、从苏军开始反攻写到德军全军覆灭,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献性故事片。类似的影片还有《围困》(原着恰科夫斯基、导演叶尔绍夫)。80年代初问世的战争片,如《胜利》、《岸》(原着邦达列夫,导演阿洛夫、纳乌莫夫)具有更加强烈的政治色彩。他们把过去的战争同当代苏联的对外政策联系起来,涉及到诸如战争与和平、东西方缓和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另外,根据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导演邦达尔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现当代生活的影片题材广阔、形式多样,道德题材影片有《湖畔》、《热爱人》、《红莓》、《稻草人》、《怀恋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红莓》展现了一个刑满释放人员重新做人却遭黑社会杀害的经历,在苏联评论界引起了长时间的讨论。根据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受到观众的欢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编自导的影片《有这样一个青年》获全苏电影节嘉奖和第16届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克金狮奖”。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曾获奥斯卡金像奖。生产题材的影片有《最热的一个月》、《奖金》等。
苏联的电影工作者注重将国内外的文学名著搬上银幕。苏联银幕上的文学名著优秀影片有科静采夫导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凯维奇导演的《奥赛罗》、罗沙里导演的《苦难的历程》、谢.阿.格拉西莫夫导演的《静静的顿河》、扎希尔导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亚.培利耶夫导演的《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库利让诺夫导演的《罪与罚》等。
戈尔巴乔夫时期放宽了文化限制,电影界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⑴出现反对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格鲁吉亚电影制片厂摄制、坚吉兹.阿布拉泽导演的影片《忏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电视纪录片《再揭露》。⑵重新审查过去发行的影片。苏联影协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近20年来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导演的《垂死挣扎》等影片。在赫鲁晓夫时期曾轰动一时,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于1987年在中央电视台播映。1971年摄制的影片《途中考验》(根据尤.格尔曼的小说《“祝贺新年”行动》改编,阿.格尔曼导演),1986年开禁。同时,苏联政府以个别情节“严重失实”为由,把《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其他9部电影列为禁片,不得在影院、电视台播映。⑶放宽进口电影的标准,过去被严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苏联导演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的作品《乡愁》和《牺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开禁了许多影片外,随着国家对电影监控的取消,出产影片数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绘社会的阴暗面并充斥着暴力与色情。这类影片有《克莱采奏鸣曲》(1987,施维策尔导演),《小维拉》(1988, B.B.皮丘尔导演),《仆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导演),《衰弱综合症》(1989,穆拉托娃导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维约夫导演)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产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维奇内导演),《太阳灼人》(1994,米哈尔科夫导演),《高加索的俘虏》(1996,C.博德罗夫导演)。
苏联有电影从业人员30万人,电影制片厂39个,其中拍摄故事片的制片厂19个。苏联设有国家电影委员会,负责领导电影事业。1965年成立的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是电影艺术工作者的专业联合组织。苏联从1958年起以举办全苏电影节的形式展映所有制片厂的影片。 苏联电影从《战舰波将金》开始登上国际影坛,30年代以后经常参加戛纳、卡洛维伐利、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屡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苏联电影在134个国家上映,在世界影坛上享有盛誉。从1959年开始隔年举行一次莫斯科电影节,放映来自五六十个国家的几百部影片。80年代,苏联每年摄制故事片约150部,电视片约100多部,科普片约1000多部,动画片约130部。
俄罗斯的电影产业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电影制片厂”、“高尔基儿童与青年中心电影制片厂”、“联盟木偶电影制片厂”、“中央科学电影制片厂”。在圣彼得堡的有“列宁电影制片厂”、“文献和科普电影制片厂”、在叶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电影制片厂。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电影业陷入了困境。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的10多年间,俄罗斯电影业发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摄430部电影,而1996年产量仅为26部。近年来影片产量有所回升。进口影片,尤其是美国影片占据着俄罗斯的市场。以1995年为例,俄罗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国电影就占了111部。
近几年来,俄罗斯大力加强对国产电影的扶植,通过了《电影法》,为发展“民族电影”铺平了道路。从政府组织机构上也进行了调整:撤销了主管电影的电影委员会,电影归文化部管理;政府设专项电影基金;制片厂设备得到更新;电影院逐步改建,采用最新的放映设备;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改为一年一次,并且由政府拨款资助。俄罗斯电影正在逐渐走出困境。
近两年最新拍摄的《战争》、《小狗与流浪儿》、《他妻子的日记》、《布谷鸟》、《情人》、《致艾丽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发展水准,反映俄罗斯现代社会和民俗风情。
《西伯利亚理发师》以1885~1905年沙皇俄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凄婉美丽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罗斯各界观众的喜爱。该片导演尼.米哈尔科夫拍摄的《太阳灼人》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谢尔盖.索洛维约夫(1944~)1968年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学院导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过后一百天》(1973年,获第2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救生员》(1979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温柔年华》(2001年)以苏联解体前后15年的生活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种种际遇。
近年来,俄罗斯私营电影公司发展迅速,私人资本投资于电影业,完全进行商业化运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罗曼诺夫王朝》(1997年,潘菲罗夫导演)、《小偷》(1997年,巴维尔.朱赫莱导演)、《聋者之国》(1998年,瓦.塔达洛夫斯基导演)、《伏罗希洛夫的枪手》(1999年,斯.加沃罗辛导演)、《宝马》(2003年,彼.布斯洛夫导演)等。
动作片的数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达尼拉从部队复员后来到圣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职业杀手,故事在俄美两国展开,以当代为背景。这是俄罗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动作片模式拍摄的电影。
阿.罗果什金从1995年到2000年这五年中,连续拍了三部以俄罗斯民俗为背景的喜剧片──《民族狩猎的特点》(1995年)、《民族捕鱼的特点》(1998年)、《冬日民族狩猎的特征》(2000年)。
2003年,俄罗斯年轻导演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的导演处女作《回归》夺得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回归》描写的是一对兄弟如何面对1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突然归来的故事。这部影片的获奖对俄罗斯电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40年来俄罗斯电影首次获此殊荣。此前,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伊万的童年》和尼.米哈尔科夫的《库伦》分别于1962年和1991年赢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
近年来,战争题材的影片不仅把镜头对准50年前的那场大战,譬如阿.罗果什金的《布谷鸟》(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影片中的三个主人公语言不通,最后却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罗果什金导演)、《战争》(2002年,阿.巴兰巴诺夫导演)以最近的车臣战争为背景,直接反映了内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幸。
历史题材的《小牛犊》(2001年,亚.索库洛夫导演)描述列宁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对列宁的形象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故事片《寡头》(2002年,巴.鲁金导演)反映俄罗斯近20年暴富起来的人及其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
总体而言,近年来随着经济情况的改善,俄罗斯电影的数量与质量在不断提高,电影业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❷ 跪求苏联1977年经典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中的人物刻画,结合现实重点谈下副局长这个人物给我们的启示!
在办公室的露台上,看上去象63岁的卡卢金娜一边抽泣一边说:“家!家!家! 家里有什么?有台电视机,我连狗都不敢养,白天没人带它出去溜达……我的情况就是这样。当然也有许多熟人和朋友,人家也有家,有孩子,有家务事。所以我简直怕自己,怕自己……变成一个老太婆了。我才36岁,是呀,是呀,我比你年轻。我看上去多大?”诺瓦谢利采夫显然吃了一惊,慌忙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很诚实地说:“象35岁……35!。”
卡卢金娜在学生时代,至爱被闺密挖走,从此自我封闭;诺瓦谢利采夫的生活则是一片狼藉,妻子跟别人跑了,他一个人拉扯着两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两个对生活十分笨拙的人,受到人生至大的伤害和愚弄,但是她和他并没有放弃对人生的真诚态度,在狭小的办公室碰撞出火花。
办公室从来不缺乏爱,古今中外都不例外,这个“古”只要追溯到有办公室以来就可以。可是,看官,办公室里的爱情多种多样,可不是说在相同地点发生的故事,都有相同的剧情和结局。诺瓦谢利采夫和卡卢金娜的Office恋情是这样的:二人是女上司和男下属关系,并且卡卢金娜单身,诺瓦谢利采夫已离婚,两人没有第三个人的阻碍,所以诺瓦谢利采夫才能一蹦一跳地去卡卢金娜的办公室,把鲜花插在门缝里。
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Office恋情是发生在男上司与女下属之间的,男上司一般事业有成,成熟稳重,女下属年轻貌美,温不温柔的另说,但多情,除了他们俩外,男上司的老婆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她横亘在男女主角之中。不知道你们办公室里的恋情是怎么样的,反正我们办公室比较典型的模式就是这个样子。克林顾与莱温斯基也是这样。
男上司衣冠楚楚,在指挥部门人员做Case时,从容而有魄力,女主角会在一边满含崇敬地望着他。
我一直觉得,不是每个男人都好色,但任何一个男人都承受不了一个年轻女性用这种目光自下而上地望着他。你看陈家洛,之所以不选霍青桐,实在是无法抵抗香香那仰慕的美丽眼神啊。
在工作中她经常会出一点点小错或者酿成大错,他都不以为意,他会以一种包容暗含一点儿责备的目光瞄上她一眼,电流每天在办公室穿梭交错,假如你不幸和女主角一个办公室,那只能培养自己的耐热和抗干扰能力了。
现实版的Office恋情并不象家庭伦理剧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我们看不到也听不到女主角泪眼盈盈地对男主角说:“我们终究是无法在一起的,我们的爱是不会有结果的……。”大老婆也不会有一天跑到我们办公室来冲着美丽的女主角“啪啪”两记耳光,给我们寡淡的生活增添一份额外惊喜,给无聊的我们增加一份午后谈资。如果年终没有可带家属的派对,我们是没有机会见到大老婆的,但不是只有家庭妇女才能成为泼妇Office Lady就没有做泼妇的潜质,偶曾经很邪恶地幻想过在新年派对上上演一出好戏,一解男上司为了照顾女主角把工作全推给偶的心头之恨。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四人模式,那就是男女主角都已结婚(或许还有孩子,可忽略不计)。一个使君有妇,一个罗敷有夫,但他们才不会做被某种精神领域的东西冲昏头脑的事,他们维持着各自的婚姻,为能换个面积更大的house盼望着,为股票的涨跌兴叹着,为孩子的择校苦恼着,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演绎办公室恋情,在办公室里他是属于她的,她是属于他的。令配偶妒忌和无奈的是,在漫漫人生长路中,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要比与配偶在一起的时间长得多,除去睡觉、看电视、开会等无意识状态。他们有的非常磊落,并不避讳他人,一起去吃午餐,一起散步,彼此关怀,这让当初刚参加工作的我着实努力理解了一阵子。
说他们“曾经拥有别无所求”似乎太矫情,说他们“为了另一个人的幸福而牺牲”又似乎太过,有一首歌叫分开旅行,不,他们没有多少浪漫和华丽色彩,经营感情不以结婚为目的,这种模式一般发生在中年人身上,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办公室的小舆论还没有粗俗到以伦理道德来衡量他们。
从前到现在,我们对伴侣的称呼往往是家眷,内人,内子,屋里头的,都是搭伙过日子的伙伴关系。也许当年也有爱情,但在我们国度的风土民情下,两个人最终成为亲人,左手握右手,他或她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没有感觉,毫无感觉,但割掉它就成了残疾人。人们只好在外头寻找感觉,男女白领近水楼台,在办公室发展一段暧昧,再常见不过了。
这可能是人性的真实反映吧,有人说,婚姻制度基本上是不合人性的,因为强迫两个人在一起,这个制度虽不是完美的,但在没有想出别的更好的方法以前,它是保持人与人间平衡的最好办法
❸ 求俄罗斯电影欣赏课的结课论文。。。题目是,“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2000——3000字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以接近真实的故事和情感为血肉,以博大精深的俄罗斯文化为精魂,点缀以极具西伯利亚风情的景色和音乐,生动而丰富,扣人心弦。 一、俄罗斯电影中的文化
俄罗斯电影,无论题材如何,时代背景如何,故事情节如何,都无一例外淋漓尽致的表现和还原出了俄罗斯文化的内涵以及俄罗斯这个古老民族的民族性格。所以说,俄罗斯电影是以文化为标签的,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的品质——博大,宽广,豪迈奔放,坚毅自强等。下面就结合电影,谈谈其所体现的俄国文化特征。 1、强烈的爱国情怀: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当五个女战士英勇牺牲她们花一样的生命时,她们每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无畏、果敢和光荣,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永远无法忘怀那一幕,热妮娅高歌着在丛林中穿梭与德国兵周旋。她直面敌人的勇敢,她倒下时依然扬起的嘴角,为我们展现的不仅是这个人物的伟大的爱国情怀,更是无数俄国人的赤子之心。同样无法忘怀的还有《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中,贫苦的俄国底层人民在呼啸的西伯利亚寒风中,一个个跪倒在皑皑雪地上宣誓誓死效忠俄罗斯民族,在弹药已尽的战场上他们以血肉之躯抵挡枪林弹雨死死逼近敌人。在这一刻,我忘记了政治,激荡胸间的只有俄罗斯人对这个民族生命一般的信仰。
2、坚毅自强的精神:《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卡捷琳娜,在遭受爱情事业的双重打击时,并没有消沉。她凭借着自身超凡的毅力克服生活的困难,终于在迈入中年时,迎来了人生的春天。卡捷琳娜身上的坚忍并不是个例,而是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坚强的特征。同样的品质,我们在《雁南飞》女主人公薇若妮卡身上也能看到。
3、其他的民族特性,如悲悯的情怀,风趣幽默的性格,乐观以及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都能在俄罗斯电影中体现出来。
俄罗斯电影,真实的反映了俄罗斯文化和民族性格,使电影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传播和介绍俄罗斯文化的媒介,同时也使电影带上了鲜明的民族特征。 二、俄罗斯电影的取材
俄罗斯电影的题材十分丰富,如果我们跟随电影回到其制作的年代,就不难发现,它们中的许多其实就取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然而尽管如此,电影却并没有因其而体现出过多的政治色彩或商业色彩。
如梁赞诺夫的《办公室的故事》,虽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模式,但它以小人物的视角,描述了处在这种模式中的人们的生活,因此仍保持了俄罗斯电影一贯的诗意和隐喻的特征。
其次,一部分俄罗斯电影以著名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再现当时的社会背景。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我们现在电影中的过分扭曲夸张历史不同,俄罗斯电影对待历史的态度是严肃的。以《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为例,在讲述这个人物的一生时,电影不过分夸大哪一方面,甚至不人为的加上对这个人物的评价,不过多引导,而只是客观真实反映历史,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三、俄罗斯电影的取景和音乐
相信很多人都对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中开场那一片广袤的西伯利亚原林印象深刻吧。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上郁郁葱葱的针叶林,生机勃勃,让人顿觉心胸开阔。诸如此类的独具俄罗斯风情的景色在俄罗斯电影中不在少数。无论是泥泞冰冷的沼泽,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是狂风肆虐的雪地或结冰的伏尔加河,还有寂静无人的红场和街边美丽的白桦树,这些富有特色的景色在烘托电影情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另一方面也成为了俄罗斯电影的又一个标签。
经典的俄罗斯电影除了具有情节真实感人这一共同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它们都伴随着十分好听的音乐。《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主题曲《亚历山德拉》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首歌不仅曲子优美动听,其歌词也十分贴近电影的主题,为电影博得了更多的喜爱。“万事并非与生俱有,莫斯科不是一天建成。莫斯科不相信话
语,但相信爱情”娓娓道来的歌词伴随着优美的曲调,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又一记忆点。 四、俄罗斯电影的新发展
随着电影《守日人》《守夜人》的出现,我们看到了俄罗斯电影追求突破和发展的努力。怪诞的场景,独具一格的故事,特殊电影手法的应用,血腥的场面,幽默风趣的对话,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好莱坞大片的影子。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魔幻电影把以往在好莱坞影片中出现的虚幻的超级都市背景变换成了当代莫斯科的真实景象,同时还加入了伏特加、黑面包和拉达车之类的俄罗斯生活细节,使得电影又与一般好莱坞影片有所不同。
当然,这只是俄罗斯电影走向复兴的第一步。与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科幻片相比,俄罗斯国产影片还是显得比较稚嫩。情节老套,过于血腥,同时有依靠装神弄鬼来博取噱头的嫌疑。然而,不论怎样,这样的尝试,依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相信有苏联经典电影的辉煌为指引,俄罗斯电影会重新找到它的方向,涌现出更多带有鲜明俄罗斯特色的好电影。 五、思考与借鉴
反观目前中国的国产电影,我不禁感慨颇多。中国国产电影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为何困难重重,我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够中国化。当然,所谓的中国化不是一味的武侠动作,也不是气宇轩昂的宫殿或昂贵的华服,而应该更多的包含文化的元素。通过电影完整的表现中华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这些东西若
能以细节的方式融入到电影的方方面面,自然会带上独特的民族魅力。而这一点正是我们要向苏联电影借鉴的。
另一方面,目前的国产电影,商业化气息太浓。依靠强大明星阵容博取眼球,以扭曲历史为代价赢得噱头,斥巨资打造却内容老套的中国电影始终显得过于浮夸,明显后劲不足。我一直觉得一部电影,只有当它不再依赖于明星、导演、资金、服饰等一切外在条件时,才有可能真正完成它作为电影的使命。为什么我们不能试着把电影当作一种艺术品,创造出像苏联电影一样的诗一般的影片呢?
【总结】无论经历怎样多么漫长的岁月,俄罗斯电影就像历史天空中的璀璨明星,带着那个年代的特殊味道,在无数人的心中留下了一种名为苏联情节的东西。我心目中的俄罗斯电影,像普希金的诗,像托尔斯泰的小说,触动人的灵魂,给人以思考,历久弥新。
❹ 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
第一次看苏联电影,中午边吃饭边开电视,随手翻到中央六台,正在播这部电影,我不时发出哈哈哈的笑声。
1977年拍摄的电影,现在看仍不觉得土,能感受到那时人很单纯很可爱,人与人之间很有生活的温度。
说的是统计局女局长与下属,一个普通男职员的恋爱故事。一个强势凌厉的女强人,一个平庸、窝囊,离异后带着两个男孩子,靠着一份工资紧巴巴过日子的男下属。男下属想当上处长,工资能高点,日子能好过点。于是在当副局长同学的怂恿下,让他鼓起勇气想方设法接近女局长,男下属实在太怂了,见到女局长就两腿发抖,更别说正常的说话表达了。
男下属一开口就语无伦次,谎话连篇,女局长的强横霸道更是让他的话言不由衷,从不喝酒的男下属终于喝酒壮胆极尽表现,更若得女局长怒火冲天,男下属终于也爆发了,把他心里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他骂女局长冷血,就像一块干面包,没有感情……女局长冷静的听完了下属的真话后翩然离去。
第二天,男下属知道闯了大祸,来局长办公室赔礼道歉,局长哭诉了她的苦处,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在下属面前说这些,而且好多年不会哭的她竟然痛痛快快大哭了一场。
整场的笑点是,老实巴交的男职员不擅表达不擅交际,强势凌厉的女上司也不懂得和人相处,男职员的言不由衷让女上司火急爆怒,们们每次的交谈最后变成了争吵甚至是打架,哈哈哈爱意的表达不止甜言蜜语,还有争吵和打架。
女上司其实才三十六岁,下属们都叫她老太婆,她年轻时候有一段很长的恋情,最后男朋友跟她的女朋友结婚,她离开了所有的女朋友,一心投入到她的工作中。对所有人持怀疑态度。
当初的功利之心,慢慢变成了好感,喜欢甚至深深的爱上。恋爱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让人脱胎换骨,强势男人婆的女局长,一改以往呆板土气的形象,变成时尚大气、风趣幽默的上司。
❺ 电影,一个中年男人被公司派到俄罗斯出差,考察工作,
是两个孩子。是苏联彩色电影《办公室的故事》。
❻ 求一部前苏联二战期间电影的名字,高分!!!
前苏联的经典: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长眼毛
故事表演无懈可击,人物刻画非常出色,喜剧情节恰倒好处,感情深沉而优美
谈起前苏联电影,我们不禁就会想起“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办公室的故事”,以及“两个人的车站”等感情真挚动人的电影,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电影整整影响了一代人。这些电影,在电视上放了一遍又一遍,在好莱坞电影盛行的今天,仍然在银幕上占了一席之地。我在电视上看本片的次数就不下于两次。“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前苏联电影的顶峰,不仅风行前苏联,还征服了世界。1981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不顾当时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就颁发给了本片。
与现在电影不同的是,本片没有采用特效,没有采用什么新技术,描述的也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人和事,镜头语言也非常平常朴实,那么,是什么让它历久弥新,经过时间考验仍然具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感情,以及朴实易懂的电影语言。
在电影中,故事是随着三个女人的命运展开的。而她们的命运,又由她们的性格决定。柳德米拉热情,开放,但也非常实际,自以为把婚姻和爱情看地非常透彻,她有许多的“名言”,例如“要爱就爱国王,要输就输百万”,她把莫斯科看成一个赌场,找男朋友象买彩票,对于冬尼娅的人生理想不屑一顾,认为她的未来就象“国家计委,已经做了20年的预算”,为此,她不择手段,削尖了脑袋与有权有势的名人接触。最后,经过精挑细选,选择了似乎前途远大的冰球运动员古林,当然,为了隐瞒自己不是什么教授的女儿,没经过什么更深的了解就结了婚,结果婚后古林暴露了自己意志不坚定的缺点,从滴酒不沾到酗酒成性,最终导致婚姻的破裂,实际上这个局面的正是柳德米拉自己的性格一手造成,但她自己仍然执迷不悟,离婚后的柳德米拉仍然本性不改,甚至想到墓地去约会有钱的鳏夫。是一个具有很强喜剧色彩的角色。
而冬尼娅则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善良,腼腆,只想找一个老实的丈夫,她也最后如愿以偿,与尼古拉成立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在普通人的生活里找到了满足,对于柳德米拉的执迷不悟,她劝道:男人不是找到的,而是培养出来的。电影的重点是卡捷琳娜,不象柳德米拉,她并不想依靠男人生活,而是努力学习工作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电影的前半段,与拉奇科夫不期而遇,没有什么人生经验的她很快被拉奇科夫的言谈举止吸引而委身于他,知道她怀孕后,女友们劝告他先不要把自己是工人的真相告诉拉奇科夫,先结婚再说,而她却回答:我不想让一个家庭从谎言开始。拉奇科夫在偶然中发现了真相后,果然暴露了他势利的真面目,无情地抛弃了卡捷琳娜,而她没有放弃做人的自尊,默默地带着女儿开始了新地生活。当然,卡捷琳娜非常痛苦,但是命运往往“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痛苦也给了卡捷琳娜很大的刺激,反而使得她更加奋发努力,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职业妇女,在艰苦的生活中,她也变地坚强、自信、成熟,富于一种独特的魅力。但她并没有放弃爱情的渴望,正入剧中宴会上一位客人所说:四十岁,生命才刚刚开始。与果沙的偶遇,使她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爱的男人,而命运何其相似,又一次真实身份的隐瞒,让果沙离开了她,但这一次,她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回了果沙,真爱无敌!
通过三个女人交错命运以及她们的友谊和爱情的对比,本片歌颂了人类美好的感情,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真诚是爱情和生活的基础。
本片的演员表演非常出色,几个主要演员就不用说了,配角也非常出彩,不论是集体宿舍守门的老太太,还是尼古拉的父母亲,包括婚姻介绍所的负责人,演来生动异常、贴近生活。在电影的后半部分,果沙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苏联的资深演员阿列克斯.巴塔洛夫表演非常出色。活现了一个朴素、自信、果断、能干略有些粗鲁的的男子汉,当卡捷琳娜对他由于教训了骚扰女儿男朋友的事而对他严厉的时候,他反驳道:一切由我自己决定,因为我是男人。他的气质,感染了许多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男人。
由于本片面对的是日常生活,因此非常注重细节。例如,尼古拉带着冬尼娅第一次见父母的时候,邀请了柳德米拉和卡捷琳娜同去父母家做客,下车的时候由于害羞,冬尼娅落在了柳德米拉的后面,结果两位老人以为柳德米拉就是他们将来的儿媳妇,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直到尼古拉介绍以后,老人才高兴起来,表情的对比非常有趣。再如,卡捷琳娜作为领导去视察厂里的一个婚姻介绍的俱乐部,有两个漂亮的女人来登记,结果主席说名额满了,而一个年近六十的男人不仅很快获得准许,而且应他的要求安排在三十岁年龄组里,这个喜剧情节反映了前苏联在卫国战争结束后性别比例失调的状况。在卡捷琳娜刚刚遇到果沙的时候,果沙正在电车上为一个老太太搬茶炉,这个细节就表现了他乐于助人的个性。正是通过细节,本片的人物表现丰满、自然。因此,注重细节也是欣赏本片的关键之一。
作为一部爱情轻喜剧,喜剧情节构思很不错,有很多轻快的幽默情节和对话,这与主题相似的“我为玛丽狂”中的富于刺激性的幽默完全不同。例如,当尼古拉出发去找果沙的时候,由于卡捷琳娜认识他没有几天,只知道名字,其它一概不知道,而尼古拉也不认识果沙,就问卡捷琳娜,果沙有什么突出特征,卡捷琳娜想了好一会儿,脱口而出:对,他的肚子上做手术留下了一道疤。这样的幽默情节在片中还有很多。
本片的音乐不错。在关键的时候,比如温馨的场面,悠扬的俄罗斯歌曲非常烘托气氛。片尾的歌词非常朴实而且充满了感情:什么也不是一下子建好的,莫斯科不是一下子建成的,莫斯科不相信空话,而相信了爱情……
不要错过这样一部好电影!同时,朋友,如果你年轻,如果你真诚,如果你渴望爱情,等待吧,或者准备经历吧!——面包会有的,土豆会有的,爱情自然也会来的。
台词精彩
1. 在教授家,柳德米拉(柳)与卡捷琳娜(卡)的一段对话,反映了两个人性格的不同,也讽刺了当时的前苏联的社会现象:
卡:叫我怎么当教授的女儿。
柳:有两种情况暴露人的身份,语句发音重点不对和愚蠢的提问。
卡:人家问我什么,我就胡说一通。
柳:尽管说,但要自信,这叫做“观点”,就说我吧,有点粗鲁?
卡:是的。
柳:他们把这叫做离奇。
卡:不。不管怎样做作,总不会比真的好。
2. 果沙离开后,卡捷琳娜的朋友门来看她[冬尼娅(冬),尼古拉(尼),亚历山德拉(亚)]
柳:算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里哭没用,要行动。
尼:他失踪几天了。
亚:八天。
冬:别傲气,自己去找他吧!
卡:什么傲气?我愿意跟他到天涯。 就这了吧
❼ 苏联电影有多高成就,这八部电影告诉你
苏联,一个让人有很多回忆的词。
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时代。
苏联电影,同样也获得了很高成就。
不夸张地说,中国现代很多老一辈电影人,都是从苏联那里学来的本事。
而以下这八部电影,几乎可以代表苏联电影的最高成就。
《青春禁忌游戏》,9.2高分,浪漫喜剧代表作,讲述四个学生给老师庆生,中途偷偷换出期末考试试卷的故事,轻松幽默中不乏人性展露,苏联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❽ 《办公室的故事》编导赏析
《办公室的故事》编导赏析
《办公室的故事》是苏联著名喜剧导演梁赞诺夫反映中年人爱情生活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还有两部是《命运的嘲弄》和《两个人的车站》),也是梁赞诺夫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曾获得俄罗斯联邦国家奖金。在这三部曲中,充分体现了导演的那种悲喜交织,崇尚爱情的创作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是我国观众最为熟悉最受欢迎的苏联电影之一。
在影片开头,就以男主角诺瓦谢里特(托里亚)的画外音将几位主要角色作了介绍,以便观众尽快进入剧情。导演以顺时序的线性结构和办公室这个有限的空间来演绎一对中年人的爱情故事,应该说要想吸引观众,感动观众是很难的。然而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首先,他选取的男女主人公是两个性格迥异、地位悬殊的人物。女主人公柳德尼拉是一位位居统计局局长且性情冷漠孤独高傲的老处女。男主人公托里亚是局里的一位普通职员,且妻子离异、经济拮据,只身带着两个儿子又胆小怕事的男人。很显然,围绕这样一对恋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自然是一波三折、妙趣横生、魅力无穷了。其次,办公室虽然是空间有限且人多嘴杂的地方,但由于女局长的孤独高傲冷漠的性格,职员都不愿接近她,即使有工作汇报,也先得让秘书登记请示,才能获准进入。这样使局长办公室成了一个神秘隐蔽的场所,让爱情这种私密性很强的事得以在办公室里酝酿诞生,以至水到渠成后突然成为爆炸性新闻。此成为影片的魅力之二。其三,影片的另一最大魅力就是喜剧性情节的幽默和讽刺元素的巧妙构成,不时引人发笑,自然是最大看点之处了。
如前所述,像这样一对性格迥异、地位悬殊的男女是不可能萌生恋情的。有趣的是,导演却让他们在一次意外的碰撞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身为局长的柳德尼拉平时除了工作上与职员公事公办的交往外,她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所以在职员的心目中,她是一个孤僻高傲的“冷血动物”。被经济所困的托里亚为了获得50卢布的职务津贴而想当处长。在尤里卡的家庭晚会上,尤里卡和欧莉娅的撮合与鼓励下,托里亚借着酒力去与局长套近乎,结果不善言辞的托里亚惹恼了柳德尼拉,他干脆把心里压抑已久的话都说出来了:骂她是“冷血动物”、“面包干”、“没有人情味”等,大家(包括观众)都为托里亚捏了一把汗:弄不好局长肯定要开除他。
出人意料的是,剧情却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了:局长不仅调阅了托里亚的档案,征询秘书对他的看法,还向前来道歉的托里亚哭诉了长期压抑在心中的孤独与痛苦――她的这一举动令托里亚和观众都惶惑惊诧不已。虽属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一个曾经历过一次失败恋爱的老处女和一个要在员工面前维护领导威严的局长――在双重人格的双重精神重压下其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又无人倾诉(家里除了她连狗都没有喂养一只),时间一长,自然会带来人性的压抑和心理变态。因此,正是托里亚当面骂她,刺伤了她内心隐密的痛处,唤起了她被压抑人性的复归,感情的潮水才会喷涌而出。她的哭诉使托里亚彻底改变了以前对她的误解,由此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
然而,当她在部长那里受了表扬回来,官本位的威严与自信又使她恢复了往日的虚伪面目,内心的真实情感再次受到暂时的压抑。所以托里亚气愤地说:“我还以为上午才是真正的'你哩,我错了!现在才是真正的你!”剧情的发展正是随着男女主人公恋情的一波三折而显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这场恋爱中,托里亚由最初对女主人公的反感到同情,由胆小自卑到被动地接受和试探,到最后,和女主人公一样主动地,大胆地去追求真爱,最终达到大团圆的结局。导演正是通过这对中年男女曲折恋情的喜剧性展现,从而批判和讽刺官僚主义对人性的禁锢和压抑。
作为喜剧片,幽默和讽刺是最主要的喜剧性表现形式之一。在该片中,无论是喜剧性情节的设置,还是幽默的对白,导演都信手拈来,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如一天下午下班后,在局长办公室托里亚和柳德尼拉上演了一段反串角色的“双簧”:托里亚先走进局长办公室,见局长不在,就坐在局长的位置上戴上局长的眼镜,然后以幽默风趣的语调说;“薇拉,请你把当代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请到我这儿来。你问谁?当然是诺瓦谢里特(即他自己)。请进,诺瓦谢里特同志,坐呀。根据你的表现,我个人有个想法,就是想任命你――我国统计学界的一位骨干出任轻工业处处长。您本人有什么意见啊?”这时在门外听了一会的柳德尼拉悄悄走到他身后接着回答他的话:“我不同意,柳德尼拉。”听到局长的声音,托里亚吓得掉在地上。可局长仍然以他的身份继续说下去:“我没有主动精神,反应迟钝,不够机灵,外加胆子小。柳德尼拉,我会把轻工业处的工作搞得很糟的。”就这样,托里亚和柳德尼拉面对面的坐着继续进行了一段幽默风趣、维妙维肖地反串角色的对话。其间柳德尼拉还拿起剪刀学着男人的样子剪胡须,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可是当这段对话结束后,柳德尼拉又恢复了局长的高傲和自信:“今天上午我一时软弱,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个人生活算得了什么?我领导着一个大机关,大家都尊重我,还有人怕我,今天部长还表扬了我,我一切都很好,不需要你的同情和怜悯。”在这里,导演通过柳德尼拉前后判若两人的态度的对比,辛辣的讽刺和嘲笑了官僚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同时也揭示了柳德尼拉双重人格的矛盾心态。
;❾ 《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片段)》赏析
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片段)
导演:〔前苏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剧中角色】
纳瓦西里切夫,男主人公
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女主人公
(一)
纳瓦西里切夫:(笑)您看看,真见鬼,我又来啦。
柳德米拉:我和您不是告别过了吗,纳瓦西里切夫同志?
纳瓦西里切夫:没错。呃,不过我们可以重新问候一番,晚上好,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晚上好。
纳瓦西里切夫:晚上是不错,我坐下来可以吗?
柳德米拉:嗯,坐吧。
纳瓦西里切夫:那就谢啦。(笑)不胜感激,不胜感激,您不感到寂寞吗?
柳德米拉:不,我习惯一个人待着,我从来没感到寂寞。
纳瓦西里切夫:嗯,那么,我最好走开了?
柳德米拉:您可以留下来,您不妨碍我。
纳瓦西里切夫:感激不尽。要支烟?火柴?还是盒子?
柳德米拉:谢谢。
纳瓦西里切夫:白兰地、威士忌、杜松子酒还是沃特加?
柳德米拉:我不是说过嘛,我不喝酒。
纳瓦西里切夫:噢,噢,是啊,是啊,看来我的记忆力出了毛病。(笑)杂志里说什么?
柳德米拉:没什么,一般的东西。
纳瓦西里切夫:(笑)瞧,我们坐尺手在这儿像聋哑人,好像无话可说,我们还是谈点儿什么吧。呃,关于我的报表已经谈过了。对蘑菇呢,对蘑菇您又不感兴趣。您看,我没理解错吧,是不是啊?!
柳德米拉:您没有理解错。
纳瓦西里切夫:对坚果你感兴趣吗?
柳德米拉:做成果酱以后有兴趣。
纳瓦西里切夫:呃,对诗歌呢?对诗歌您是怎么看的?
柳德米拉:还行。
纳瓦西里切夫:什么?真的!这太好了!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那,我们谈谈诗歌吧。我年轻的时候,你知道,我年轻的时候还写过诗哪,您写过没有?
柳德米拉:没有,我还没有这个才能。
纳瓦西里切夫:我也没有,我来朗诵一首,您一听就知道我没有。
柳德米拉:没有必要,何必冒险呢?
纳瓦西里切夫:豁出去了,我实在是太想给您留个好印象。
柳德米拉:这个目的您已经达到了。
纳瓦西里切夫:我想再加深一下,读段,读段早期作品吧。
“去爱别人,负担太重。你很美,不必有曲线活动。欣赏你的美貌,无意把生命的秘密猜中。去爱别人——”
柳德米拉:啊,看来您年轻的时期比现在要聪明得多啊!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帕斯捷尔纳克,竟是您的笔名啊!
纳瓦西里切夫:真没想到,您居然懂得诗,而且还知道,而且还知道这是谁写的。
柳德米拉:诗键袜是好诗,可惜你朗读得不好。
纳瓦西里切夫:这您比我清楚。
柳德米拉:那当然了。
纳瓦西里切夫:不过,我的朋友们都说我有朗诵才能。
柳德米拉:那是恭维,您读得糟透了。
纳瓦西里切夫:呃,您对音乐感兴趣吗?我是说随便什么形式都可以。
柳德米拉:我想您总不至于表演您的音乐才华吧。
纳瓦西里切夫:我正想唱支歌呢。
柳德米拉:那太可悲了。
纳瓦西里切夫:为什么?大家都说我有副好嗓子。低音是男中音,高音有,有,有童音哪!真的,有童音。
柳德米拉:我发现你有点儿,有点儿喝得太多了。
纳瓦西里切夫:哪儿的话!我要是喝多了会耍酒疯的。嘿嘿,你看我现在多老实啊!
柳德米拉:那算我走运了。
纳瓦西里切夫:那我给您唱支什么歌呢?
柳德米拉:我看您还是不唱为好。
纳瓦西里切夫:这么说您认为我唱歌也不会了是吗?
柳德米拉:是的,是的,您把我弄得累极了。
纳瓦西里切夫:我给您唱支歌,马上就会消除您的疲劳。您听着啊,啊,“周围静悄悄,只有呼唤没有睡觉,耳朵挂在树枝上,摇摇摇摆摆摆把舞跳,嘣嘣嘣啦啦啦啦啦……”
柳德米拉:您神经出毛病了吧。
纳瓦西里切夫:我唱歌您也不喜欢了是吗?
柳德米拉:是的。很遗憾。
纳瓦西里切夫:您什么都不喜欢,讨您的喜欢简直太难了,可我稿困激偏要试一试。现在我要给您跳个舞,现代舞不中您的意,对,不中您的意,那就来段古典的吧。俄罗斯民间舞蹈吉卜赛女郎怎么样?您给我伴唱吧,算了,您才不会给我伴唱呢。您看着啊,您看着,“啦啦啦啦啦啦,我爱上了吉卜赛女郎,可她嫁给了别人,啦啦啦啦啦……”
柳德米拉:让开,让开,纳瓦西里切夫同志。
(二)
纳瓦西里切夫:你好,布罗克菲亚,不,不,不,不,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我,我,我来是,我来是为了……我也不知道昨天,我,我,我昨天是中了什么邪了。
柳德米拉:是的,我领教过了。
纳瓦西里切夫:我像断了链子的疯狗。
柳德米拉:哼,这么说还差不多。
纳瓦西里切夫:就是说链子断了。
柳德米拉:好了,坐吧,纳瓦西里切夫同志。
纳瓦西里切夫:不,不能坐。
柳德米拉:阿拉多力·耶夫尼梅琪。
纳瓦西里切夫:不,要死还是站着死好。
柳德米拉:坐下,别怕。
纳瓦西里切夫:啊,谢谢!
柳德米拉:有劳大驾,屈尊就座。
纳瓦西里切夫:多谢!
柳德米拉:昨天。
纳瓦西里切夫:啊?
柳德米拉:坐下。您说我丝毫没有……没有人的感情。
纳瓦西里切夫:昨天我全是胡诌的,您不必把我的话当真。
柳德米拉:不,应该认真对待,因为你说出了我们局里一些人的心里话,您在大庭广众之下。
纳瓦西里切夫:是的。
柳德米拉:对我进行诽谤、诬蔑。
纳瓦西里切夫:是诬蔑。
柳德米拉:您所说的话都是谎言。
纳瓦西里切夫:全是谎言。
柳德米拉:是令人愤慨的谎言,这种谎言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纳瓦西里切夫:我也不同意。
柳德米拉:您总是支支吾吾的。
纳瓦西里切夫:我没支支吾吾。
柳德米拉:我没法摸透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纳瓦西里切夫:干吗要摸我,别摸我。
柳德米拉:您说我铁石心肠。
纳瓦西里切夫:哪儿的话,豆腐心肠。
柳德米拉:说我冷若冰霜。
纳瓦西里切夫:不,您热情奔放。
柳德米拉:说我没心肝。
纳瓦西里切夫:您肝胆俱全。
柳德米拉:说 *** 巴巴的。
纳瓦西里切夫:不,您湿乎乎的。请原谅,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住嘴,请您不要再挖苦我了。
纳瓦西里切夫:我没有,看在上帝的分上。我不过是,我,我并没有想,我,我也不明白,我怎么就说出个湿乎乎的。我是,我是想说您很善良,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我真是这么想说的,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我不明白为什么,您这么恨我,我有什么对不起您的地方吗?我这么痛苦——
纳瓦西里切夫:您从哪断定我那么恨你?
柳德米拉:我没伤着您哪!
纳瓦西里切夫:是啊,没有。
柳德米拉:我没撤您的职。
纳瓦西里切夫:目前还没有。
柳德米拉:奖金我按月发给您。
纳瓦西里切夫:是领了,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我批评了您写的报表,可这是我的权力,目前为止我还是这个局的——局长。
纳瓦西里切夫:我们都很敬重您,打心眼里边儿爱您,真的,从心眼儿深处里,我们都很敬重您,真是这样的。
柳德米拉:深处,在很深的深处,以致我无法感觉到。
纳瓦西里切夫:您应该感觉到。
柳德米拉:你胡说些什么呀,你别说了。
纳瓦西里切夫:您是好领导,很民主。
柳德米拉:你又胡说,你别再胡说了。
纳瓦西里切夫:您一向民主。是,是,真的,难以相信。
柳德米拉:这么说您不怕难为情吗?
纳瓦西里切夫:如果您叫谁到您的办公室来,他就像过节日一样,真的,就像过节日一样。
柳德米拉:噢,太可气了。
纳瓦西里切夫:您这是怎么了?
柳德米拉:你闯进我的办公室,对我,对我胡言乱语。
纳瓦西里切夫:您不要哭,您的职务不该哭啊!
柳德米拉:噢,不要你管,不要你管,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是领导,这是我领导的事情。
(哭声)
纳瓦西里切夫:不,不,不。
纳瓦西里切夫:噢,水,凉水瓶。
(哭声)
尤拉:我可以进来吗?
纳瓦西里切夫:噢,尤拉,等一等,先出去,我求你,我求你,快出去。
尤拉:怎么回事?
纳瓦西里切夫:我们在开会,开会。
尤拉:怎么回事?
柳德米拉:他无理取闹,我要把他开除了。
尤拉: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我要找你谈谈。
纳瓦西里切夫:等等,让我们把会开完。真是见鬼。
柳德米拉:不要你在这儿指手画脚的,我是这儿的领导。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是主人,我是这儿的女主人。
纳瓦西里切夫:对,您是女主人。
尤拉:又要胡来了,真是个冒失鬼。
纳瓦西里切夫:不要哭了,活见鬼。哭什么,有什么大不了的。让我像保姆那样哄哄您?
柳德米拉:那你干吗要惹我?
纳瓦西里切夫:那就哭吧,哭吧,哭吧。哭哭也许对您有好处。您还能哭,这说明您还有救。
( *** )
纳瓦西里切夫:呃,您别管,我去接,我接。
纳瓦西里切夫:喂,见鬼,喂——她正忙着。部长?什么部长?
柳德米拉:给我,给我!
纳瓦西里切夫:不,不行,她现在顾不上部长。
柳德米拉:噢,给我,给我,您把电话给我!
柳德米拉:噢,瞧瞧,瞧瞧,您干的好事,您怎么能对部领导这么讲话,连我也不敢这样,瞧您干的。
纳瓦西里切夫:来来来,喝口水。
柳德米拉:噢,我们都失去了理智了。
纳瓦西里切夫:呃,不,打个嗝,痛快痛快。
柳德米拉:我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都把我看成一个怪物,一个怪物。
纳瓦西里切夫:没事,不要言过其实,不是所有人,也不是特别怪的怪物,没关系。
柳德米拉:不……我真受不了。你走吧,我不想看见你了……我不愿听你说话了。
纳瓦西里切夫:说实话,我绝对没有想冒犯您,倒是您这么一哭使我感到,您是一个正常的女人,我深为震惊。
柳德米拉:好了,你使我烦透了。
纳瓦西里切夫: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请您理解,我是天生的笨嘴拙舌。我,我想问题什么的都挺正常的,可就是一表达起来,我就——
柳德米拉:噢,好了,好了,部长说什么了?
纳瓦西里切夫:鬼知道,我觉得他没听懂我的话,我不习惯和部长对话。
柳德米拉:如果部长现在让我去,我怎么去见他呀,我眼睛一整天都得是红的,鼻子也是一样。
纳瓦西里切夫:要是用手擦,眼睛就会红,要是等眼泪自己干,谁也看不出来了。
柳德米拉:(笑)您知道,我很久没这么哭过了,我多么想一个人大哭一场!可是,一个人哭有什么意思,就像酒鬼,自斟自饮一样。(笑)
纳瓦西里切夫:是啊,要是下次,您要是想哭就把我叫来,咱们一块儿哭。
柳德米拉:请您帮我倒点儿水。谢谢。
柳德米拉:您比我强啊,您有两个孩子。
纳瓦西里切夫:对,一个是男孩,另一个也是男孩。
柳德米拉:我呢,只有一个人。每天早晨起了床,我就去煮咖啡,要知道,不是我想吃早饭,而是非吃不可。吃完了早饭我就去上班,这间办公室和这块小阳台才是我真正的家。可是到了晚上怎么办,要知道我是多么怕过夜晚,我在这耽搁得很久,直到守卫人员的那串大钥匙“哗啦”一响,我才不得不离开这儿。我装作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样子,其实我是无处可去。家,家,家,家里有什么,有台电视机,我连狗都不敢养,白天没人带它出去溜达。我的情况就是这样。当然有许多熟人和朋友,人家也有家,有孩子,有家务事,所以我简直把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老太婆了。其实我才36岁。
纳瓦西里切夫:才36岁?
柳德米拉:是的,是的,我比你年轻,阿拉多力·耶夫尼梅琪。我看上去多大?
纳瓦西里切夫:嗯,像35岁。
柳德米拉:您又说谎了,纳瓦西里切夫同志。
纳瓦西里切夫:就是,您穿的衣服颜色暗了点儿。
柳德米拉:是吗?
纳瓦西里切夫:暗了点儿,没色彩。
柳德米拉:呃,我没注意。好了,阿拉多力·耶夫尼梅琪。您回去吧,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干。对了,顺便问一下,部长打电话来有什么事?
纳瓦西里切夫:别生我的气,别骂我。
柳德米拉:您也别骂我,我跟您唠叨了半天。
训练提示
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某轻工局局长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是个性格怪僻的独身中年妇女,在下属面前终日不苟言笑,职员们背后都叫她冷血动物。统计员纳瓦西里切夫学生时代是个才华出众的青年,但是现在却变得穷困潦倒、未老先衰、唯唯诺诺,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备尝艰辛。他工作勤恳,但由于生性谨小慎微,不善于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似乎是命中注定一生默默无闻了。然而这两个地位、性格相差悬殊的人经过几次碰撞之后,却都显露出人性的本色和性格的闪光点,最终他们打破了隔阂,产生了爱情,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影片着重反映的是中年人的情感生活,但又放在整个机关生活的大背景下来刻画,把个人和整个环境相联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交织在一起,真实感人,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影片反映了不同阶层人的普遍心理,触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中年人的孤独问题,揭示了作为社会的人,只有更好地认识自身,敢于打破人与人之间产生的无形的隔阂,才能最终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深刻的内在哲理。
但影片却是通过一场不打不相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爱情喜剧,用内含无尽张力与喜剧因素的幽默手法,准确生动又质朴无华的表演,极富性格色彩又诙谐风趣的语言来生动演绎这一深刻哲理,让人在轻松谈笑间去做深刻的思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
所选的第一个片段,姑且叫做“套近乎”,以男声为主。男主人公纳瓦西里切夫在别人的极力怂恿下,为了职位的迁升,为了给自己的上司留下一个好印象,硬着头皮去向她百般套近乎,却屡屡碰壁,终于气急败坏地与冷冰冰的女上司大吵起来。这场戏在处理时要把握好两人性格的对比,男主人公唯唯诺诺但又“豁出去了”,硬着头皮变着花样但不能处理成油嘴滑舌,因此声音运用上要虚实结合,虚声偏多,吐字粘连,气息延绵;女主人公不苟言笑,毫无趣味,声音的运用上以实声为主,吐字干脆利索,但不能简单理解为一味的冷漠生硬,其态度、情感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第二个片段,姑且叫做“道歉与沟通”,以女声为主。这一片段表现了女主人公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在纳瓦西里切夫道歉时由斥责到伤心再到倾诉的心理过程。这场戏处理时要以柳德米拉心理的转换过程为依据,声音运用上要虚实结合,注意哭泣的气息运用。男声也要注意由不知所措地去道歉到倾听沟通的心理转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