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艾伦·里克曼在理智与情感中的角色
《理智与情感》是1995年上映的好莱坞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拍摄的电影。由李安执导, 艾玛·汤普森、凯特·温丝莱特、休·格兰特、艾伦·里克曼等主演,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的爱情电影。
⑵ 电影《被禁止的游戏》
电影是1952年的 这个下载非常难找
翻阅了一些资料贴出来你看看吧
《爱的罗曼斯》的作者,是已故的西班牙古典吉他大师纳西索·耶佩斯,然而它原本是出自一部五十年代的电影配乐。1952年,法国导演让·克雷芒(Rene Clement)根据同名小说拍摄了《被禁止的游戏》(JEUX INTERDITS),导演邀请到当时名声鹊起的年轻吉他手耶佩斯为该片负责配乐。这是一部反映二战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影片,它通过两个儿童独特的视角,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无情、死亡的残酷,深刻发掘出人性中善良与丑恶、真诚与虚伪的冲突、天真和成长的矛盾。而这部电影的配乐只用到一把吉他的独奏,耶佩斯根据西班牙的一支传统民谣的旋律改编成《爱的罗曼斯》这首吉他曲,该曲在整部电影中贯穿始终,吉他美妙而略带伤感的琴音使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乐曲采用了优美的三连音结构,它的副部伴奏也非常美,和主旋律的一样简洁;和声也只分别使用了e小调和E大调的正三和弦,然而却丝毫没有单调之感,相反和主旋律自然相融起来,天衣无缝。虽然在片中耶佩斯还演奏了拉摩(Rameau)、维塞(Visee)等名家的音乐,但这首动人的主题曲无可替代地成为了整部电影的灵魂。凡是吉他演奏者对于这首名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首乐曲几乎等于是吉他的代名词,只要你稍微了解一点吉他,不管你弹古典、爵士、民谣、流行还是摇滚电吉他,很多人在初学伊始都会选择先弹这首乐曲。原因无他,这首技术性难度不高同时又旋律优美的乐曲,最容易让初学者获得成就感,再则它完美地展现了吉他的音色效果与和声效果,让听者不禁为吉他这种乐器而倾倒。
然而长期以来对该曲的内容本意和曲情表现有着各种理解和认识,众说纷纭,莫衷—是。那就让我们看看法国电影《被禁止的游戏》。这部电影是由法国新思想的电影导演——让·克雷芒导演的影片。克雷芒试图在每部影片都有所革新,在《禁止的游戏》中他达到了这一目的,这部影片系根据法朗索瓦·布瓦叶的一篇短篇小说由波斯特和奥朗基改编成剧本,它强烈地谴责战争的恐怖和在两个儿童身上造成的创伤。这部影片获得全球的声誉,使克雷芒列名于法国电影大师之中。这部超凡脱俗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的故事。1940年,小女孩在逃难时遇到意大利飞机的轰炸,失去了双亲,被一个农民家庭收留。她成了这个家中儿子游戏的“禁止游戏”的伙伴,并与之产生了纯洁的友谊。两个孩子在严酷的形势教会他们的游戏中发现了生与死的奥秘。影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的严重创伤。《爱的罗曼斯》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当然要反映电影的主题内容。因此这首吉他曲的演奏风格始终带有一种令人忧伤的感情色彩。《爱的罗曼史》的真正艺术价值和旋律情调并不是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恋”表白和情感,其中在由李迎雷编译的《吉他革新的旗手——记西班牙吉他演奏家纳西索·耶佩斯》一文中的介绍最为正确。即“1952年,法国电影导演让·克雷芒请这位青年西班牙人为他的影片《禁止的游戏》作曲,并演奏背景音乐。耶佩斯同意了。后来,《禁止的游戏》获得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和其他国际电影奖。影片中用吉他演奏的令人难忘的主题,实际上是耶佩斯十八年前为献给母亲而创作的。现在则受到了众口一致的赞赏,认为它是“使影片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另据资料介绍“耶佩斯以西班牙一首传统民谣为题材,成功地创作了吉他名曲《爱的罗曼史》,从乐曲的创作到公开面世经历了十八个年头。根据上述依据论证,足以明确曲作者的创作年代背景和动机情感。有三点应该肯定:一、取材于西班牙民谣。二、作者为献给母亲的一片爱心而创作。三、于十八年后以此曲为法国电影《禁止的游戏》背景配乐。然而该影片也并非表现爱情故事,而是一部反战题材——表现了人们热爱和平、热爱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所以曲情中应蕴藏着对母亲的爱,对和平的爱,对美好生活的爱,这种“爱”显示崇高而伟大! 如果仅理解为只用来表现青年人那种“爱恋之情”那就有些太轻视这部作品了!
没有弹奏过《爱的罗曼斯》的当代吉他演奏家少之又少,因此它的录音版本也是多如牛毛。但是假如要择其一作为推荐,想必大多数人都自然会选择它的原作者也是原奏者耶佩斯的录音版本。耶佩斯1971年为DG公司灌录的该曲版本,是受到普遍好评的一个名演。这一版本耗时2分27秒,采用的是A-B-A单三部曲的曲式结构。其演奏的感情丰富,内涵饱满,中心思想突出个性鲜明。而现在网上存在不少赝品是模仿的演奏mp3下载,但其让人听后感到失去原有的品味和意境,因为真正的音乐思想不是什么人都能仿造出来的,那里面缺少了音乐的灵魂!
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 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
当听到这部影片的名字时,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的,在春天这个温暖的季节发生的故事自然会让人觉得温暖。可是当影片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发现这影片的感觉并不是我开始想象的那样,背景音乐总是略带着一些忧伤,把整部电影的气氛映衬的有些忧伤。
但是,继续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觉,顽皮的孩子和马修总是会发生些什么,这些事却显得那么自然,并且想想这也是为什么马修会和这群让每个老师都头痛的孩子们相处得如此和谐、融洽。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同个爱好——音乐,在马修的培养下,他们合唱的歌声是那么动听、美妙。
它没有国际大片的华丽场面,没有动作大片的华丽的打斗,没有科幻大片曲折新颖的故事情节,但它感人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刻画、动人的音乐已足以使每一个观众感动万千,并深深爱上了这《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当光明滑坡灰暗的尘埃,彩虹般旋旎的风光绽放出伟大的乐章,来自天堂阶梯的童声沉寂在复苏的沼泽,当黑夜冲破所有的铚锆,奔向蔚蓝的长穷,那令人人感动的力量,回旋,飘离在人世间最温暖的色泽中
马修篇:我是马修,一个失败的音乐家,我带着我用心创作的音符,来到了这个狭小而阴冷的学校--池塘之底。那些本应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的孩子,在这里用锐利的目关,残忍的恶作剧收拾他们所有他们要报复的人,他们在痛斥社会,在不满生存中曲折,他们的心灵在腐化,在扭曲,这里如同一个深渊,有着让人窒息的恐怖,这里是坏孩子的看守所,校长总拿至高无尚权威去痛斥或惩罚这些孩子,当校长的愤怒爆发,每个人都可能会遭殃,包括我在内,因为我从即日起将成为他们的老师。当我走进教室,我被这场面所震惊,他们是一个个不安分的狮子,有的在咆哮,有的在打闹,有的则慵懒的睡觉,我一不留神,被杂物所绊倒,我的公文包在这时被孩子抢夺,哎,看得出来,这不但是帮淘气的小鬼同时也是难以对付的,但我并不放弃,因为我懂,他们不是生来的胚子,他们是一群无助而寂寞的孩子,我决定教他们音乐 ,用动人的音韵教会他们成长,用爱的真谛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春节,因为我相信,音乐是令人向往的,音乐是浸化人心的,我发现了他们的好音质,即使会走音,但我看出他们的用心是无可替代的,每一个孩子在这时刻,多么像一个精灵舞动着那轻薄如翼的翅膀,这时,我发现了他,一个音乐的奇迹。
莫杭治篇:我市莫杭治,哈,一个坏小孩,坏到令母亲绝望,坏到自己都无法承受,我偷窃捣乱,被私立学校开除,我拥有天使的脸蛋,可是我的内心是躁动的,我讨厌被人抛弃的感觉,就像母亲把我留在这里,虽然,我知道她是不情愿的,这里的空气令我作呕,这里晦暗令我害怕,我希望可以逃离着悬崖,就像我希望光明会划破黎明的面纱,这希望扎下种子,直到这个老师复苏了我所有温暖的记忆,马修--这个特别的导师,他是我的生命散发了异彩,使我有了快乐的感觉,我加入了合唱团,我优质的嗓音以我对音乐的灵感,让我散出了夺目的芬香。
马修篇:我的合唱团,出现了灵动的色彩,莫行知那纯净,绵缓的声音,感动了我,在这里我寻求到了真实的音乐,孩子们个个都是神采奕奕,驶入天使一般真挚的孩子,我相信,当他们被爱所唤醒,被他人所理解珍惜时,他们会安抚生命中的魔鬼,会变为纯洁美好的水晶,就像佩皮诺一般,他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应该得到更多的爱,只是他是个孤儿,他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他会单纯的以为父母在星期六回来接他,佩皮诺一直在等待,等待自己的愿望实现,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是令人联系的,我要保护他,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去疼爱这里每一个小生命,因为他们是如此的孤单,需要我不眠的朗照。
歌词:黑夜中的方向,是希望之光,是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
尾声:这里的一切在马修到来之后发生了改变,当他被恶毒的校长赶出之时,孩子们折起纸飞机,送他离别,他们便成了有爱的精灵,纷飞在春的序曲中,溶化了冰封的海洋,展开风帆,义无反顾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他们离开了这里,展开新的人生,而马修他所做的一切成为了自己的秘密,而却牢记着每一个孩子稚嫩的童心,他们展开褶皱的眉梢,扬起动人的微笑,如春的到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辑成篇篇乐章,马修不朽的轨迹,铺满金灿的岁月中,他存活在真实而丰富的声韵中,存活在至尊至爱的感动中。
上个星期,我们有幸观摩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法国艺术片。飞逝的欢笑和无法抑制的泪水都已成为过去,却永远不能忘怀。如果是由一段音乐,一首歌或是一组合唱连接起这遥远的回声,那么它们所打下的烙印就更加深刻。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我看到一群反叛的寄宿学校的孩子们被召集在一个合唱团里,谱写出他们动人的孩提乐章时,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孩童时代的面孔,连同内心深处的情感对我们是如此珍贵。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幼年时期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
故事叙述了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他对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经历深感惊讶,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的管教像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易受伤的心。
《放牛班的春天》,没有特技,没有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几乎没有什么出众之处。简单和平和就是一种奇迹,一种理想。我们难以祈求生活的完美,但却可以这里找到温暖,并且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爱的呼唤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用心灵赢得心灵---《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 2007-8-25 11:02:00 | By: 微蓝 ]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马修老师的特别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50年的记忆。这位优雅老人的童年记忆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养院联系在了一起,音乐家原来曾经是一位问题少年,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其貌不扬,人过中年的失业音乐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养院成了代课的马修老师,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这个阴森如同监牢的地方更加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调皮得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不断的犯错与惩罚。工作的第一天马修老师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头破血流,前任老师因为忍无可忍而匆忙离去,马修的第一堂课就因为学生的哄闹,招来了校长的“咆哮”,但也就在马修老师的第一堂课上,这群从来不知道理解与同情的学生,第一次没有因为犯错而被关禁闭,第一次知道了做错了事可以用负责任的方式弥补。就这样在磕磕绊绊的一天又一天中,马修老师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希望。马修老师虽然最终被可恶、势力的校长辞退,可孩子们用马修了老师教给他们的歌,用写着祝福与感谢的纸飞机送别了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这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起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亲其师,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讲十次道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的大。如果要求学生不乱插嘴,那老师就不应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难道老师就不能也弯弯腰吗?
要懂得教育的艺术。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后进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自暴自弃。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做为教师则应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不完美中的完美---《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原以为成功的教育者就应该无所不能,就应该让他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成功的,带着这样的评判标准,我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一直很不满意,看了《放牛班的春天》之后,我终于悟出了原来自己可以不要这么沉重的生活在教育中。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教育不必要求立竿见影。
片中的主人公马修,这是一个其貌不扬(甚至学生称他光头佬)的家伙,没有很大的脾气,也不是很能侃的,但是他富有爱心,同情学生,且有音乐特长,终于在他的感化下,这个靠惩罚、靠暴力制服不了的顽童学校的学生被他折服了。这个片我看了之后非常喜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个教师个缘故。如果有想看的,网上如果没有种子可以下载,通知我一声,我可以上传。
马修极富同情心,在前任呆不下去的老师对他“有过错就要惩罚”的提醒下,他仍然帮助犯错的学生使他免于校长的体力惩罚,而是引导他去照顾因他而受伤的守门人,使他接受心灵上的教育,这远比体力、言语责备的惩罚要高明上千倍。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觉得马修是在用他的善良来感化学生。
马修不张扬,有音乐才能、绘画才能,但是他没有很张扬,出场是个不善言语、不苟言笑。但是在该表现时他也不示弱,莫朗画他的像,回来后他也在黑板上画莫朗,展示他的绘画才能,最后还不忘幽默,在莫朗头像鼻子上架上大圆圈。这一表现就让学生觉得这老师不简单,在让他们写姓名、爱好、理想时,刚才还乱成一团的教室安静了,每个人都写了。
马修理解学生,虽然可能是在音乐上受过打击,但是他觉得孩子们应该要有娱乐,于是他开始组织合唱团,歌声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我似乎能理解在全然没有娱乐,只有镇压的生活中,突然有人教唱歌,这对于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茫然中找到信仰一般的重要,后来虽然有压力,但是马修能偷偷的坚持合唱团,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活动,马修是真正的爱孩子们。因为爱,他成功了。
马修在尽力,但是他也不苛求,新来的孟丹是个坏小子,马修也想帮助他(从最后为了他的名誉公平和校长的争执来看,他是想帮助他的,他想帮助任何的人,他是一个很高尚、让人崇敬的人的),但是没有效果,最后也就放弃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对马修是个好老师的评价。这时我也猛然发现,我一直在苛求我自己,不敢地自己有所肯定,班级管理中,只要有点问题,我就觉得我很失败,这样给自己多大的压力,让自己走得很艰辛,我因该像琼英老师说的那样:要时时自我鼓励一下。呵呵,当然必要的压力还是要给自己的。
在这部影片中,我有很多的感受,但是我想起最多的还是:“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要多用成绩来肯定、激励自己,让自己在愉悦中成长。”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风靡全球温馨而感人的法国电影。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虽然平庸,但它用细腻温婉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与一位学监之间的故事。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两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记为线索,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透过日记泛黄的扉页,依稀可以看见1949年1月15日的字样。那是克雷芒马修先生来到“池塘之底”寄宿学校当学监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这名中年男子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寄宿学校一班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一天这名中年男子的到来为我们铺开了一段美妙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乐格克设置陷阱将马桑大叔的眼睛刺伤后,马修学监并没有让他去承受校长的一顿毒打,只让他每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当莫抗治因为辱骂校长而关禁闭、他被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时,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伴们合唱,在每天放学后来到教室练习唱歌,马修发现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他“ 开小灶”,当问题少年蒙丹处处与马修作对时,马修不但没有厌恶他反而不时去教育、开导他……马修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他的执著追求最后开出了幸福的花朵!
马修用音乐召唤醒了这些孩子们冷漠已旧的心,也召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在为公爵夫人演唱时,无论是合唱部分整齐甜蜜的歌声,还是领唱莫抗治那清亮的天籁之声,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很难想像这婉转的歌声竟出自一群问题少年之口。这都是马修给予他们的信心和爱的结果。从小受到哈珊校长虐待的孩子,从来没有快乐而言,而马修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闻所未闻的音乐以及父亲般的关爱,让这些麻木不仁的心灵真正感受到了温暖,学会了去爱。哈珊校长与马修学监的强烈反差,也证明了打骂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会让学生的心田注上一剂强心针。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心,人人都能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仁慈与付出。只是,如果没有人来拨动这根爱之弦,这种炽热的心就会被封沉。而克雷芒马修就是最好的拨弦人!
结局是美好的,孩子们和马修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我们也从这部朴实的影片中懂得了爱与尊重。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来自法国的清新之风,故事的前半部分压抑且忧郁,几乎是看不到希望的绝望,自暴自弃的孩子,残暴的教育条理,犯错,处罚。
后半部分的轻快,明朗和结尾的半团圆式的结局不能不说是点睛之处。
贝比诺每逢星期六就会在栅栏的里面等着已经在二战中亡故的双亲来接他,最终在故事的最后,在马修老师被开除的星期六等到了他的收养许可。
莫夫的悲剧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当他被处罚时,马修老师的台词是:“我的男中音”语调可惜而忧郁。
皮埃尔作为故事的主角,他的戏份最多,犯错,处罚一直都在他的前半个故事中占据了大量的内容,单亲家庭的他被老师们称为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肠。马修老师一上任就被他弄的人仰马翻。(题外话:演员选的真帅啊,虽然只有十四五岁。-_-哈喇子ing)
主旋律<夜>出现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童声合唱清越悠扬,很难想象竟是出自一群被世人称为问题儿童的男孩口中.其中皮埃尔的独唱部分只能用天籁可以形容.区别与男声与女声之间的少年嗓音,超越了性别界限的温柔妩媚,仿佛是初出生的娇嫩的猫儿一般的惹人怜爱.高贵的让人只能仰视.
是音乐改变了这群孩子的后半生.
感化院的一场大火将院长的勋章和马修老师的饭碗一并烧了个精光.
当马修老师提着行李离开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出来送行。这是让让人沮丧的事情,当他将要走出院子的,一架纸飞机从被反锁的教室里透过狭窄的窗口飞了出来,轻盈的,飘滑过马修老师的胸前,仿佛是有生命般的停在他的身前有错别字的是贝比诺的。上面有签名的是皮埃尔。还有这是各可亥克的。还有这个和那个。
夜的曲子再次在上年们口中,心中响起。
这一刻,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从浓重的暴戾气氛到最终的温情洋溢,虽然是结束在雨天的出殡场景,却是暖入了人的心里。
想起心灵鸡汤中的故事,200位贫民区的孩子在20年前接受了调查,调查者的结论是他们没有任何出头的机会,然而,20年后,当年的调查者心血来潮的再度回到那里,除了几位夭折或者是离开的孩子,剩下的孩子们无一例外的都事业有成,其中律师,医生,法官比比皆是,询问他们成功的秘诀。只有一句话:“我有一好老师。”
调查者找到老师的时候,老人笑着说:“这没有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爱,是人类发明出来的,多么有力量的词语啊。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
当听到这部影片的名字时,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的,在春天这个温暖的季节发生的故事自然会让人觉得温暖。可是当影片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发现这影片的感觉并不是我开始想象的那样,背景音乐总是略带着一些忧伤,把整部电影的气氛映衬的有些忧伤。
但是,继续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觉,顽皮的孩子和马修总是会发生些什么,这些事却显得那么自然,并且想想这也是为什么马修会和这群让每个老师都头痛的孩子们相处得如此和谐、融洽。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同个爱好——音乐,在马修的培养下,他们合唱的歌声是那么动听、美妙。
它没有国际大片的华丽场面,没有动作大片的华丽的打斗,没有科幻大片曲折新颖的故事情节,但它感人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刻画、动人的音乐已足以使每一个观众感动万千,并深深爱上了这部电影。
⑷ Romance De Amor的纳西索.耶佩斯的《Romance De Amor》
那西索·叶佩斯 (Narciso Yepes,1927-1997),西班牙吉它演奏家。四岁学吉它。十二岁入巴伦西亚市音乐学院,二十岁赴马德里,在西班牙国立管弦乐团协奏下演奏罗德里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引起很大反响。后以独奏家身份从事演出活动,并在巴黎求教于作曲家、小提琴家艾奈斯库和钢琴家基赛金,1952年为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配乐,其中《爱的罗曼斯》流传最广。擅长演奏西班牙近现代作品。其演奏技巧高超而洗练,乐曲处理富有层次。
据说《爱的罗曼史》本是一首西班牙民间练习曲目.几乎每位演奏家都曾练习过。
演奏这首曲目时叶佩斯使用得是十弦琴,但是这位大师在把位变换过程中,可以听到明显得中断。
如今叶佩斯已经过世,除了古典吉他教材,有关吉他音乐的历史材料,很少见人提起。他为之配乐的电影《禁忌的游戏》如今似乎也默默无闻,而插曲《爱的罗曼史》却闻名世界..... 《Romance De Amor》(爱的罗曼史) 这首乐曲,主旋律取材于西班牙传统民谣。作者是已故的西班牙古典吉他大师纳西索.耶佩斯,它出自一部五十年代的电影配乐。
1952年,法国导演让.克雷芒(Rene Clement)根据同名小说拍摄了《被禁止的游戏》(JEUX INTERDITS),导演邀请到当时名声鹊起的年轻吉他手耶佩斯为该片负责配乐。这是一部反映二战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影片,它通过两个儿童独特的视角,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无情、死亡的残酷,深刻发掘出人性中善良与丑恶、真诚与虚伪的冲突、天真和成长的矛盾。
叶佩斯别出心裁,只采用一把吉他为整部影片配曲,并且由他一人独奏。该影片的主题音乐就是这首《爱的罗曼史》,是叶佩斯根据西班牙民歌改编的。 该曲在整部电影中贯穿始终,吉他美妙而略带伤感的琴音使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乐曲采用了优美的三连音结构,它的副部伴奏也非常美,和主旋律的一样简洁;和声也只分别使用了e小调和E大调的正三和弦,然而却丝毫没有单调之感,相反和主旋律自然相融起来,天衣无缝。 然而长期以来对该曲的内容本意和曲情表现有着各种理解和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就让我们看看法国电影《被禁止的游戏》。这部电影是由法国新思想的电影导演——让.克雷芒导演的影片。克雷芒试图在每部影片都有所革新,在《禁止的游戏》中他达到了这一目的,这部影片系根据法朗索瓦.布瓦叶的一篇短篇小说由波斯特和奥朗基改编成剧本,它强烈地谴责战争的恐怖和在两个儿童身上造成的创伤。这部影片获得全球的声誉,使克雷芒列名于法国电影大师之中。 虽然在片中耶佩斯还演奏了拉摩(Rameau)、维塞(Visee)等名家的音乐,但这首动人的主题曲无可替代地成为了整部电影的灵魂。 影片《被禁止的游戏》上映以后,《爱的罗曼史》广为流传,并成为所有知名吉他演奏家的保留曲目;乐曲优美纯朴的旋律与清澈的分解和弦完全溶为一体,充满温柔和浪漫的气息 。凡是吉他演奏者对于这首名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首乐曲几乎等于是吉他的代名词,是吉他曲中的一首不朽名作 。只要你稍微了解一点吉他,不管你弹古典、爵士、民谣、流行还是摇滚电吉他,很多人在初学伊始都会选择先弹这首乐曲。原因无他,这首技术性难度不高同时又旋律优美的乐曲,最容易让初学者获得成就感,再则它完美地展现了吉他的音色效果与和声效果,让听者不禁为吉他这种乐器而倾倒。
这部超凡脱俗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的故事。1940年,小女孩在逃难时遇到意大利飞机的轰炸,失去了双亲,被一个农民家庭收留。她成了这个家中儿子游戏的“禁止游戏”的伙伴,并与之产生了纯洁的友谊。两个孩子在严酷的形势教会他们的游戏中发现了生与死的奥秘。
影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的严重创伤。《爱的罗曼斯》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当然要反映电影的主题内容。因此这首吉他曲的演奏风格始终带有一种令人忧伤的感情色彩。《爱的罗曼史》的真正艺术价值和旋律情调并不是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恋”表白和情感,其中在由李迎雷编译的《吉他革新的旗手——记西班牙吉他演奏家纳西索.耶佩斯》一文中的介绍最为正确。即“1952年,法国电影导演让.克雷芒请这位青年西班牙人为他的影片《禁止的游戏》作曲,并演奏背景音乐。耶佩斯同意了。后来,《禁止的游戏》获得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和其他国际电影奖。影片中用吉他演奏的令人难忘的主题,实际上是耶佩斯十八年前为献给母亲而创作的。现在则受到了众口一致的赞赏,认为它是“使影片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另据资料介绍“耶佩斯以西班牙一首传统民谣为题材,成功地创作了吉他名曲《爱的罗曼史》,从乐曲的创作到公开面世经历了十八个年头。 专 辑:Romance De Amor
歌 手:杨雪霏
语 言:国语专辑1CD
公 司:百代唱片
日 期:2006.04.04
国际古典及跨界音乐结他手杨雪霏,以技惊四座的结他音乐震撼全球乐坛,隆重推出首张录音大碟《Romance De Amor》,以高技巧演绎全新改编17首古典及流行动听作品,感动乐迷。 著名监制 (欧丁玉) 全力制作。首批原装德国压碟进口发烧版,精美礼盒包装,限量发行。特别版随碟附送阿Fei音乐特辑 Bonus DVD。
这张平易近人的古典结它专辑,并请来《李克勤演奏厅》监制欧丁玉负责制作。为了让乐迷更易投入,她在碟内特意演奏了《Spring Breez》及《Sakura》这两首中、日传统歌曲,还有披头士名作《Michelle》、电影《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主题音乐等,甚至连当年《我的野蛮女友》大热主题曲《Ill Believe》也包括在内呢。乐曲换上杨雪霏的古典结它演奏后,虽然一般普通乐迷未必听得出她的高超指法及深厚的古典音乐造诣,但专辑内处处弥漫着一片轻盈、悠然气息,却是人人皆可感受得到的。 十三岁获得由北京市长颁发的银帆奖,同年进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成为中国第一个主修古典吉他演奏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期间杨雪霏已到西班牙、葡萄牙、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及地区演出,亦多次出现在各地电视台及电台节目中。少年时期的她,已经具备惊人的技术及鲜明的音乐个性与感染力,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著名作曲家罗德里哥(Joaquin Rodrigo)出席她的马德理演奏会后说“ 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年轻人的演奏”。1995年,吉他大师约翰威廉斯(JohnWilliams)听了她的演奏后,感动之余,把他自己的斯摩曼吉他留下给她作演出之用。
2000年她的首张独奏专辑面世,获得世界各地的高度好评,同年6月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个取得学士学位的吉他本科毕业生,9月作为第一个中国学生,也是第一个吉他学生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校联盟的全额奖学金,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随米高卢因(Michael Lewin)及约翰米尔斯(John Mills)修读研究生课程。
2002年以罕有的高分成绩毕业,获得由英国皇室成员颁授学院最高的 DipRAM 演奏家文凭,每年只提名一人的院长奖,以及多个其它奖项,在毕业前已被国际著名的经理人公司Askonas Holt邀请加入。2005年以杰出成就,获得皇家音乐学院颁授院士荣誉,为当年获得这殊荣中最年轻的被提名者。 杨雪霏的演奏不仅具有东方人特有的细腻与诗情,并且具备女性演奏家所罕有的魄力与激情,加以对乐曲深刻的理解和超群的技巧,使她在负笈英国的短短四年中,以惊人的速度建立了她的国际演奏事业,演出和访谈经常出现在不同国家的各种媒体上,在许多国家和重要音乐节演出独奏、协奏曲及室内乐音乐会,其中包括英国、美国、新加坡、泰国、香港、中国、日本、德国、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前南斯拉夫)、芬兰、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爱尔兰等;重要场地有英国的威阁莫音乐厅, 国家人像画廊、菲尔菲德音乐厅、皮卡迪利教堂、柏林爱乐音乐厅、汗堡音乐厅、阿拇斯特丹音乐厅、新加坡滨海音乐厅、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香港文化中心、台湾“国家”音乐厅与旧金山赫伯斯特剧院等;在依莉莎白女皇音乐厅她与BBC交响乐团演出罗德里戈的贵绅协奏曲,在公爵音乐厅与RAM交响乐团演出阿兰胡艾斯协奏曲,纪念罗德里戈诞生百周年,在普赛尔音乐厅,世界首演著名的PLG集团(Park Plane Group)委约添姆士索特(Timothy Salter)为她创作的<平衡>(Equipoise),在英国BBC Proms(世界最大规模的音乐节)上,BBC电台3现场直播了她的成功演奏,2003年底作为唯一的独奏演员参与逍遥之夜音乐会(Night of the Proms),于欧洲多国巡演54场,观众合共约80万人,实况演出在欧洲电视播出,而录音由BMG作世界发行。
她极具个性和出类拔萃的演奏,曾启发很多作曲家为她而创作乐曲,或把作品题献予她,由美国GSP公司录制,有关中国题材的专辑将于 2005 年二月发行,内容包括由她本人改编自中国音乐的吉他独奏曲,以及多位不同国籍的作曲家,专诚为她而创作或编写的作品,CD中的大部份曲目将会是世界首次录音。
2005 年底她签约百代(EMI)公司,新唱片将于2006年3/4月份作国际发行。 01 Asturias
02 Romance De Amor
03 Recuerdos De La Alhambra
04 Zapateado
05 Michelle
06 Cavatina
07 Schindler’s List
08 El Colibri
09 El Condor Pasa
10 Seis Por Derecho
11 Un Sueno En La Floresta
12 Etude No. 7
13 La Cumparsita
14 I Believe
15 Sakura
16 Spring Breeze
17 An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