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俄罗斯大清洗电影

俄罗斯大清洗电影

发布时间:2023-07-16 20:39:08

『壹』 有谁知道苏联电影《春天的17个瞬间》主人公史季利茨的原型

阿贝尔不是剧情人物的原型,但是施季里茨这个人物长像、性格的原型可能是阿贝尔。这里可以详细介绍下阿贝尔的情况。
事实上,阿贝尔曾经是很多前苏联二三十年代特工的假名。这个“千面人”阿贝尔是鲁道夫.阿贝尔,真实姓名叫作威廉.费舍尔,是个德国人。他的父亲是共产主义者,曾经一度做过列宁的同事。他的父亲在俄国因为革命活动被流放后,全家人搬到英国。阿贝尔就出生在英国泰恩地区附近的纽卡斯尔。阿贝尔后来通过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并取得了英国国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们全家又搬回了苏俄。他的一个哥哥,回苏俄后不久就淹死了。三十年代苏联大清洗时期,他的父母亲和全家都受到牵连。之前,由于家庭政治问题的影响,阿贝尔只做过教师等职业。后来,由于他出色的语言天赋和个人素质,他被当时的苏联政治保安总局(后来改编隶属为红军的总参情报部门)征召入伍,并很快被安排到对外情报机构。他曾被派往东欧国家执行过一些特情任务。比如曾经在德波边境地区组织建立新的情报网,吸收、培训反德分子和共产主义信仰者成为情报人员。苏德战争爆发后,他曾在前线做过对德电台广播工作和情报信息工作等。但整个苏德战争的大部分时候他是待在莫斯科,与真正的鲁道夫.阿贝尔(他借用了这个人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假名)在一起。阿贝尔真正的间谍业绩表现在二战后。他被派往北美,以假名字、假身份证等手段,化装成商人借道加拿大进入美国。在美国,他成为了当时苏联在美国的定居间谍的重要组织者之一,其触角甚至延伸到苏联在南美洲的情报网。他在纽约以画家身份掩护自己,并成功地潜伏了好几年。后来,苏联情报部门派了个叫作海罕兰的家伙来做他的助手。但是,阿贝尔很快就发现这个家伙其实根本就不符合当他助手的要求。这个家伙是个享乐分子,酗酒,好色,生活腐化,甚至贪污苏联情报部门支付给在美被捕间谍妻子的生活费。当然,这当中也出现过戏剧性的情节。阿贝尔一次把微缩胶卷放到一枚中空的硬币中,放在指定地点试图传递给海罕兰。但是,不知道是阿贝尔自己不小心搞错了,还是给路人拾到了,或者是海罕兰搞掉了,结果这枚装有情报胶卷的硬币进入了美国经济的流通渠道。更偶然的是,一个使用这枚硬币的美国人很偶然地不小心把这枚硬币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胶卷被发现。这个美国人报了警,并引起FBI的介入,但是仍然没查出结果。后来,阿贝尔由于工作出色,获得回国休假的奖励。海罕兰这个家伙在阿贝尔不在的时候,没有约束,更加无法无天,甚至在酒醉后大跳俄罗斯民族舞,逐渐招到周围人的怀疑。阿贝尔在苏联期间可能向情报总部报告了海罕兰的工作情况,决定将其招回苏联。阿贝尔回纽约后,将召回命令通报了海罕兰,并给了他回国旅费。海罕兰可能意识到问题严重,他害怕回国后受惩罚,被流放。他在回国途中借巴黎转机的机会,直接跑到美国驻法国大使馆要求政治避护。最初美国外交人员并不相信他,还派精神病专家对他作鉴定。但在他说出重要的联系密码等情报后,很快被带回美国交由FBI处理。而他说出的密码又和FBI在硬币中发现的密码相同,因此对其立案调查。阿贝尔因为迟迟未得到莫斯科关于海罕兰回国的回复,也意识到情况不妙。他立即准备潜逃回苏联。但是在潜伏过程中,他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暴露的明显迹象,而且当地苏联特工人员也在密切监督阿贝尔住所后向他发出安全信号(事实上FBI已经进行了秘密监视)。阿贝尔这时犯了比此前更大的重大错误(作为单线联系,他不应该把海罕兰带回自己的住所教导其摄影技术),他竟然又回到纽约住所附近,并又以假名字在附近宾馆开房。很快FBI特工找到并逮捕了他。厉害的是,他在FBI特工的现场监视下,居然都毁灭了一些重要情报。当然,他也犯了错误,就是把密码本等间谍工具随身携带。另外,也有种说法,就是他此时已经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而身心疲惫,几乎要精神崩溃了。在拘留和审讯期间,他充分显示了一个伟大间谍大师的精神品格,他几乎什么东西都没说,始终保持沉默,甚至没有为自己过多辩解。他后来被判三十年监禁。但几年后,美国U-2高空侦察机在苏联领空被击落,飞行员鲍尔斯被俘。为了平息两国外交纠纷,双方同意互相交换。阿贝尔回到苏联后,主要从事苏联情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一直到七十年代死于肺癌。据其女儿回忆,他死的时候,在病床上用英语给家人留下遗言,“不要忘了,我们是德国人!”他死后,苏联对其家庭的照顾逐渐淡化,甚至连他的墓碑上都没有名字。苏联解体后,九十年代末,俄罗斯对部分情报工作进行解密,人们这时才知道他的巨大功绩。后来,俄罗斯发行了一套间谍纪念邮票,都是苏俄史上的红色间谍英雄。其中,阿贝尔名次靠前,紧挨他的都是佐尔格、莫洛德这些大牌间谍大师。
电影中,施季里茨这个人物是完全虚构的。二战时期,苏联在德国没有如此身居高位的间谍,但是绝对有阿贝尔这个人的性格影子。同施季里茨一样,阿贝尔是一个沉稳、冷静、多才多艺的高素质人才。他的神经忍耐力绝对是超出常人的,他的智商接近于天才级别,是个语言大师,会五六门外语。更重要的是,吉洪诺夫和阿贝尔的像貌十分相似。他是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那种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把知识本身当作真理来追求,他主要依靠对俄罗斯祖国、自己家庭的深沉的爱和信仰支撑自己。他是这样一种人,超出了任何意识形态的限制,独立于社会的妄议评论。即使是生活在沙皇时期,他也可能会成为沙皇暗探局的王牌。

『贰』 那部美国电影里有一个节日叫年度大清洗

电影叫《人类清除计划》由詹姆斯·德莫纳克执导,伊桑·霍克、琳娜·海蒂、艾德文·霍德吉等人主演的惊悚片。

本片讲述了在2022年,由于地球人口过多,美国政府展开了一个12小时内允许所有犯罪行为的计划,来减少一定人类数量。男主人公James 的房子装有先进的安明旁保系统,然而孩子在别人的呼救声中擅自打开了家门,一群罪犯的到来使一家人就此陷入危险之中。

(2)俄罗斯大清洗电影扩展阅读

剧情介绍:未来的美国,全国失业率仅为1%,犯罪率则创下史上最低纪录,暴力几乎消失无踪。美利坚合众国仿佛进入宛如天堂的美好黄金时代,而促成这完美表象的则是前所未闻的大扫荡计划。

国家为了有效释放公民心底的压抑和不满情绪,特别规定每年有一天的晚上7点之后举行长达十二小时的全国性大扫荡,届时人们将走上街头,展开完全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殴斗与杀戮。

在这个畸形的时代,安保系统推销员詹姆斯·桑丁(EthanHawke配音)大发其财,与妻子儿女过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生活。

又是一年大扫荡之夜到来,桑丁一家端坐固若金汤的豪华府邸,在屏幕前观赏杀戮之夜的表演。谁知这一晚,詹姆斯的儿子查理出手拯救渗源了一名被追杀的流浪汉,桑丁一家不可避免被卷入血腥的漩涡之中。

参考丛槐态资料来源:网络-人类清除计划

『叁』 苏联电影的其他相关


斯大林对苏联电影的贡献 被称电影总制片人
关于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人们熟悉的算法是从1959年算起,当时莫斯科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国际电影节,从那时起莫斯科电影节开始定期举行。不过电影工作者们一致认为,1935年的首届莫斯科影展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页,是真正的“零”的突破。
电影票房取代伏特加?
列宁曾经说,电影是已经获胜的布尔什维克最重要的艺术,因为它能寓教于乐,便于在文盲众多的国度进行大众普及宣传。斯大林更是喜欢电影,不仅大量看电影,还做过很多重要批示,不遗余力地推动了电影事业的发展。
1930年,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向苏联电影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大而崇高的任务:国库不能再依赖酒类产品的销售利润,而要用最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的电影来创收。为了加速电影业的发展,苏联随即在当年成立了电影工业总局,由能征善战的老布尔什维克舒米亚茨基出任局长。
在苏联影业的负责人看来,用银幕收入取代伏特加利润的确可行,只需扩大电影发行量即可,建立电影规模化生产是必然选择。上世纪30年代初,苏联人发扬大干快上的精神,发展出了影业巨人“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和大型的“基辅电影制片厂”。
苏联的屏幕上也相继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国产影片,如埃卡拍摄的第一部苏联有声电影《生活的通行证》、尤特克维奇的社会主义竞赛赞美诗《扑面而来》等。1934年至1935年,苏联电影迎来了一个艺术上的小高峰,拍出了如《恰帕耶夫》、《快乐小伙儿》和《青年高尔基》这样的好片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爱上国产电影,苏联国产电影发行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渐渐不再依赖外国影片票房这根拐棍,最后外国影片几乎完全被挤出了苏联银幕。
这是苏联影人的重大胜利,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们对此大为赞赏。1935年,当苏联电影人在庆祝自己的节日时,斯大林向电影有功人员颁发了高规格的政府奖励和奖金。电影局长舒米亚茨基则荣获了列宁勋章。 斯大林倡议创办苏联影展
从上世纪30年代初起,斯大林不仅亲自主抓电影的审查,而且还是实际上的最高艺术总监,更是苏联电影的总制片人:是他批准的主题拍摄计划,是他亲点主要演职人员,是他为影片拍摄从国库拨付资金。随着克里姆林宫小电影院里赞誉声的增多,发展电影的国家预算拨款也在增长,作为头号影迷的斯大林与电影的密切程度也在增加。
1932年,意大利在世界上率先举办了第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1934年,在同一个地方又举办了第二届电影节,苏联电影也在意大利获得了意外成功,《快乐小伙儿》、《关于列宁的三首歌》和《郊外》获得了大奖。国外获奖让斯大林对苏联电影信心倍增,随即产生了在本国搞一个国际影展的念头。
1935年1月11日,斯大林在《祝贺苏联电影工作者迎来光荣的第十五个岁月》一文中写道:“电影掌握在苏维埃政权手中,它就能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巨大的力量。”1月23日,苏联电影工业总局决定举办第一届莫斯科电影节,并向全世界电影界发出遴选参展影片的通知。2月上旬,莫斯科影展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各路记者纷纷出动,发回了与影展有关的报道,并播发了波兰、法国、中国等代表团抵达莫斯科的消息。2月21日,首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如期开幕,来自25个国家的电影人汇聚到“突击手”电影院,在《国际歌》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同台竞技的序幕。 瓦西里耶夫两兄弟联合执导的《恰帕耶夫》(夏伯阳)受到一致好评,在影展上荣获主要奖项“银杯奖”。埃姆勒的影片《农民》,科津采夫和特劳伯格的《青年高尔基》也都获得了这一奖项。作为场外观摩展映影片,展会上还放映了苏联首部彩色电影《夜莺曲》的精彩片断。
在电影节期间,苏联观众大饱了眼福,不仅看到了苏联优秀影片,而且还一览许多世界经典电影的风采。来自西方的影片也在电影节上获了奖,荣获头等奖的是法国导演雷内?克莱尔的《最后的亿万富翁》,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带来的《三只小猪》则意外地荣获了三等奖。
3月1日,第一届莫斯科电影节圆满闭幕。电影节闭幕后不久,《消息报》登载了阿谢耶夫、阿菲诺格诺夫等35位苏联艺术家联合签名的公开信。信中抱怨说由于一票难求,他们没能看到西方《最后的亿万富翁》和《自由万岁!》等电影大作,电影总局的头儿舒米亚茨基只请他们看了场捷克电影。
由于后来苏联国内开始了大清洗,政治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第一届影展后莫斯科电影节就停办了。

『肆』 求俄罗斯1992那年拍摄的一部名叫《契卡》的,揭露苏共大清洗的故事片的下载地址。

大清洗的时候,挈卡名称改为内务部,肃反委员会这些名目,专以滥用酷刑,甚至自己编造假供让犯人签字出名,并且接受告密。每一个犯人只要落入这个机器,都必搞出罪来,另外还要供出一堆熟人,有可能越熟的人越倒霉,因为他们会穷追到让你说出所有认识的人,人的记忆就是这样,心防被攻破到不顾一切,越熟的名字越记得住也就越说得出。。。几任领导人干尽坏事,但都在民愤井喷的时候,被处置和替换,就像替斯大林作替死鬼一样。
就这么点故事。

『伍』 求俄罗斯电影 44年8月 讲苏联卫国战争抓叛徒的故事。有给下载或者在线观看的,高分追加悬赏

今年是苏联大清洗70周年。大清洗是苏联人民在苏共领导下的社会实践中,由斯大林个人错误发动的大规模镇压反对派运动。在历时两年的大清洗中,有上百万无辜者遭受迫害,它对苏共、对苏联各族人民乃至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伤害,也是人类20世纪历史上的重大悲剧之一。
斯大林时代的大清洗悲剧,有其特殊的历史环境背景和制度背景。

列宁创建的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犹如一颗新星刺破苍穹,划出人类理想社会的轨迹。但当时的苏联,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敌对、仇视的包围下,犹如汪洋中的孤岛。

战争结束后,苏联长期遭遇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会的封锁、孤立和拒绝承认。它面临的外来入侵、颠覆、破坏的威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个新生的国家,长期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生存。

因为它是一个工业基础落后的国家,急于求成的冲动,使它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错误地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所公开宣称的最根本优势和特征之一的民生、福利,被迫作出牺牲。

这个时刻面临外来侵略、颠覆威胁的国家,长期保持了战时的专政体制,在一种内外高压的环境下,来凝聚这个国家。

70年前的大清洗,正是在那样一个后人很难想象的艰难而险恶的生存环境下发生的。

大清洗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社会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后,斯大林为维护“一言堂”,制造对自己的“个人迷信”,极端错误地将党内和国内各种不同意见,上升为威胁苏维埃政权的敌对性矛盾,予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任何一个政党的领导者,一旦把正常的党内意见和争论视为敌对,并用对待敌人的办法进行消灭,最后都会对国家,对民族,也对政党自身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和不可饶恕的罪行。

大清洗发动时特定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以及大清洗发动所依赖的制度性基础,今天已不存在,这正是其留给后人惨痛的教训之一。

70年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念大清洗受害者时说:“我们所有的人都应当记住这一历史悲剧,但不是悲剧本身。之所以需要纪念,是因为我们应该清楚,为了国家发展和进步,选择更有效的道路需要政治上的争论,需要大辩论,需要交换意见和斗争,但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不是具有破坏性的。”

这是后人对大清洗悲剧最好的总结,亦是普京作为国家元首,对过往历史中的国家犯罪的道义上的反省。

『陆』 乌干达有部关于种族大清洗的血腥电影叫什名字啊

《卢旺达饭店》,而且是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详情见网络

『柒』 为什么苏联时期能拍出《潜行者》这样的电影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问题可能比你问的更为复杂,或者更简单。说简单是因为解读的角度不同,政治审核并不是看这部电影有多么深入的抽象表达,也并不一定(甚至多数时候不是)依赖一系列的文件和指示进行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形势,国际环境,甚至领导人的个人偏好都可能成为艺术审核的变量。而且对艺术片的理解完全因人而异,对政策的解读也是因人而异的。复杂则是说这个问题有很多个可探讨的方面,可以从苏联特定的历史时期及其政治背景环境来讨论,也要从当时莫斯科制片厂的具体执行和对放映的争取上看,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俄罗斯本身的文化基础。这三个方面都是比较大的促成因素,这里只是简单罗列一下。每一个方面其实都已经有一些书籍论文可供参考。

从当时苏联政治环境来说。经过斯大林时期的苏联,这个阶段已经不再是最黑暗的夜晚了。相比《STALKER》怎么生存下来的问题,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更可能是“像安娜·艾哈迈托娃这样依从社会主义氛围的艺术家是怎么从大清洗中幸存下来的”。1965年到1984年是苏联文化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之前是所谓的赫鲁晓夫解冻期,之后则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期, 而在中间这将近20年时间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冷冻时期。苏联的文化在斯大林执政期间是受到了毁灭性打击的,如果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都将过被封禁甚至被消灭。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立刻对斯大林主义进行了修正,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在国内推行“文化自由”。当然这个文化自由是有限度的,和斯大林类似的是赫鲁晓夫也会亲自干预审核中的具体事务,而不仅仅是指定方向和政策。比如对《日戈瓦医生》的抵制,连他自己后来也意识到这种个人的抵制是完全没有根据的(1)。而总体来讲这一时期是苏联文化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在斯大林时代濒死的文化形式又得到了复苏和发展。这个时期对安德烈的影响非常大,从学院的学习到赢得1961纽约学生电影节的头奖,以及他的第一部全长电影《伊万的童年》都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这个历史时期对安德烈后来的职业身涯和思想的影响特别大。

而到了1964年年底随着勃涅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成为苏共中央委会主席后,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相对于赫鲁晓夫解冻期来说,这一时期则是一个冰冻期,或者是停滞期。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1984年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在于文化方面的政策的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时任党中央科教部部长的谢尔盖·特拉别滋尼科夫(Sergei Trapeznikov)在1965年发表于真理报上的一篇名为《个人主义的异教》的文章。此后的文化政治环境急转直下,苏维埃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要“减少苏联生活的负面曝光,增大对党在执政中所获得的成就的赞扬” (2)。 1965年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鲁布烈夫》就受影响没能够通过审核。而在俄罗斯电影界,《安德烈·鲁布烈夫》被禁这个事情常常被人称作是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电影停滞期的起点”。《安德烈·鲁布烈夫》在1971年公映了一个阉割版。对于电影人来说,这个停滞期最开始的5年是非常辛苦的。1967年导演亚历山大·阿斯克多夫(Aleksandr Y Askoldov)因为拍摄《Commissar》(被禁20年)而遭到和谐并结束了其导演生涯。1973年受到塔可夫斯基影响的电影导演谢尔盖·帕拉杰诺夫则被关进了西伯利亚的监狱。

这一时期的苏联政府职能部门在文化管制上显得越发僵硬和官僚化,审核制度缺乏统一和连贯性,而恰恰却也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有关部门《STALKER》的审核松懈,或者说“受到个人意志的操纵”。Glavlit (保障国家新闻机密总指挥部)的老大诺曼诺夫在1969年不给任何缘由地禁止了诗人塔道夫斯基的新诗发表《By Rights of Memory》, 而猜测的原因则可能是塔道夫斯基反斯大林的倾向造成的。1970年电影《白俄罗斯车站》被禁,后来又因为勃涅日涅夫的个人喜好而解禁。很多的决策显得自由散漫,造成了文化政策上很多漏洞和胡作非为。甚至还有封杀御用文人的乌龙事件发生。也正是在1970年代初期这个相对危险的时期,斯特鲁加茨基兄弟开始了科幻小说《Roadside Picnic》的创作,这就是后来《STALKER》的原型。

小说完成后立马被有关部门禁止在苏联出版单行本,只能以连载形式在一些特定的杂志上发表。在《Library of Modern Science Fiction》丛书上也只进行了部分发表。1977年这部小说在美国首次发表单行本,在苏俄发表完整的单行本则是在苏联解体后(1980年代发表了阉割版)。

塔可夫斯基在1973年注意到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这篇小说,并在其后决定要将其制成电影。当时他还在拍摄《镜子》,他想拍的片子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自知不能获得许可则放弃了),作为替代又准备了托尔斯泰的《伊万·伊里奇之死》和《路边野餐》。最后是选择了后者。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Filip Yermash( Ермаш, Филипп Тимофеевич ),1972年-1986年的Госкино(国家电影委员会)主席。塔可夫斯基把他看成是自己影视创作事业上的一个敌人和畔脚石,因为塔可夫斯基奇特的艺术家特质和特立独行的怪癖性格让他无法承认Yermash对他电影事业的帮助。但恰恰是Yermash批准了《Stalker》的上马,是他在摄制中遇到巨大失败和挫折的时候继续支持塔可夫斯基。甚至在拍摄完成后,Yermash和委员会的其他领导一致维护塔可夫斯基这部电影,使其能够在直受到了很少删减后于1979年5月中旬在Dom Kino公映。当然后来在新闻报道和拷贝分配上依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审核。一直到1981年才开始有关于这片电影的正面报道出现在报纸上。《Stalker》本身的审核焦点按照当时的审核重心来说,主要是集中在后末世世界观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核心价值的要求这一方面上。通常当时代科幻中后末世都是被设定在遥远的星球和不知名的外星世界。另一个方面则是主人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的具体问题收到了批评,认为这部电影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不过这些审核点都在委员会主席的保护下顺利通关(3) 。 但对于塔可夫斯基来说,是绝对不会承认也不会领情的,即便在1980年Yermash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塔可夫斯基获得了俄罗斯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称号。

最后一个方面则是苏联本身的文化发展。
这个很难评价,那些研究文学和历史的人自然有他们的见解。我只是觉得俄罗斯受到欧洲启蒙运动影响深远,在理性和科学的发展上远远超出亚洲多数国家。近几百年文化发展里程才是最根本的内在原因,而不同时期的政治气候则是外部因素,只要气候合适,种子就会发芽。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大清洗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