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弹拦截失败美国大片什么名字
出自法国电影《狼之歌》。
《狼之歌》由阿贝尔·安扎克执导,弗朗索瓦·西维尔、奥玛·希、 马修·卡索维茨、勒达·卡代布、葆拉·贝尔 等主演的一部影片。
剧情简介
阿贝尔·安扎克([外交风云])执导长片处女作[狼之歌](The Song of the Wolf,暂译)更新演员列表,弗朗索瓦·西维尔、奥玛·希、马修·卡索维茨、勒达·卡代布、葆拉·贝尔等悉数加盟。影片即将展开全面拍摄,预计10月20日杀青。
2. 可以推荐几部好看的战争电影吗
战争电影其实也分很多类型,有纯粹展示武器装备,有讨论战争伦理的,还有比较多的是抒发一下爱国热情的。推荐几部近几年上映的各国战争电影,不知道大家看过几部?
狼之歌
电影中法国军方突然侦测到一艘核潜艇向法国本土发射了核导弹,法国海军发现该潜艇是一艘废弃的俄罗斯核潜艇 ,便仓促的判断俄罗斯对法国发动了核攻击。法国总统根据军方报告,迅速做出了对俄罗斯进行核反击的决定。法国海军一艘处于战备巡航的凯旋级战略核潜艇“无畏号”接到命令,开启了核导弹发射流程。
电影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上映不久爆发了印巴空战,现实中印度空军一架米格-21UPG“野牛”战斗机被巴基斯坦空军击落,一名印度飞行员被俘。好尴尬!
3. 战争之王的真实背景是什么
电影《战争之王》真实故事原型是Victor Bout。影片中的尤里奥涅夫的原型就是臭名昭著的军火贩子维克多鲍特,原KGB成员。
Victor Bout曾被称为“死亡批发商”,他的公司职员超过300人,拥有约40架货机,他所拥有的“安”式运输机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
1992年,25岁的布托得到了第一桶金子。他借了12万美元买了三架“安”运输机,开始在莫斯科四处飞行。
1993年,他将业务迁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那里,他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一个机场租用运输机,建立了一家进出口公司。
在短期内,布托的公司赢得了一份“正式合同”,为比利时驻索马里维和部队提供武器。为了进一步扩大在非洲的存在,布托在利比里亚成立了阿尔萨斯航运公司。
按照“卖钱”的原则,向非洲国家出售自动步枪、步枪手榴弹、机关枪、火箭发射器和其他武器。布托的“触角”几乎遍及非洲的每一个角落。
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卢旺达、肯尼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南非、斯威士兰、苏丹和乌干达等,只要有战争,布托夫人就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
布托因违反联合国武器禁运而成为国际刑警组织的目标。与此同时,联合国观察员已经将布托作为目标,指责他向安哥拉、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走私大量违禁武器。
联合国安理会的一份报告描述了布托如何使用至少5个别名向非洲走私武器,如“维托·弗拉利维克·布托”、“维托·布托”和“维托b”。
(3)电影中俄罗斯核导弹法国拦截失败扩展阅读:
本片拍摄于2004年,在四年后的三月,鲍特在泰国被捕,被关押于曼谷特殊监狱。他精通六国语言,其中包括汉语。
但片中凯奇在中国边境说的那句中文可不怎么流利。电影的开篇,以一枚弹头为视角,讲述这枚弹头从制造到售卖到上膛到发射的过程,实在震撼。
不过是一些金属,一点儿粉末,放一块儿就成了不长眼的杀人凶器,一个生命转瞬凋零,一个家庭霎时瓦解。
电影拍摄背景:
在20世纪末,当美苏冷战结束时,另一场噩梦出现了。仅在乌克兰,从1982年到1992年,就有价值3200亿美元的武器流入黑市,由中间商和军火商卖给饱受战争蹂躏的第三世界国家。
军阀、商人、国际犯罪集团,甚至美国政府本身都卷入了涉及巨额股份的军火交易,形成了复杂而令人兴奋的利益网络。
但在此之前,从未有一部电影像《战争之王》那样如此接近并揭示了武器交易的真相和内幕,也从未像《战争之王》这样毫不掩饰地扮演了美国人的角色。
结果,由于敏感的题材,这部电影很难找到美国投资者,而且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拿到钱。最终,在这部4200万美元的独立电影中,几乎没有投资者在美国,所有的资金都来自海外。
4. 求有一部关于苏联\俄罗斯核潜艇事故的电影名字
猎杀红色十月号故事发生在1984年年底的北大西洋,苏联正处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前夕,也是美苏冷战、进行军备竞赛的高潮时期。 当年11月,苏联红海军最新型的台风级核潜艇“红色十月”号,由资深潜艇教官马尔科·瑞米尔斯(Marko Ramius)出任艇长,出发前往北大西洋参加潜艇作战演习。该型潜艇排水量高达三万两千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潜水艇,并装备了大量核弹头弹道导弹。 经过美国情报部门通过卫星发现了“红色十月”的踪迹,并指派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达拉斯”号跟随监视。不料“红色十月”上安装了最新式的喷水推进系统,轻易地甩掉了“达拉斯”号。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瑞米尔斯舰长杀死了自己的政委,并伪造红海军最高司令部命令,让“红色十月”向着美国海岸挺进。他向全体官兵声称,此举是要利用该艇先进的无声喷水推进系统打破美国海军的监视网,并纵情游览美国的海岸线。 “达拉斯”无法追踪“红十月”,这使美国十分惊恐,以为这是一场偷袭。在秘密会议上,中情局情报员瑞恩博士(Dr. Ryan)大胆地认为瑞米尔斯有意变节投奔美国。这一判断得到了上司的肯定,并给他三天时间,设法与“红色十月”取得联系。 红海军最高司令部收到了瑞米尔斯舰长的变节通告信,大为震怒。红海军在北大西洋的各个舰队倾巢出动,布下天罗地网追杀“红色十月”。而美国方面收到了苏联关于“红色十月”企图擅自向美国发射导弹、挑起世界大战的警告,也对瑞米尔斯舰长的行为感到担忧,为保证安全,开始寻找并准备击沉这条巨大的潜艇。而此刻,“红色十月”又遭到了克格勃潜伏特工的破坏,陷入重重危机。三方在冰冷的北大西洋展开了一场全方面的混乱角逐。 瑞恩冒着被冰冷海水冻死的危险,登上美国潜艇“达拉斯”号,识破了借刀杀人的计划,并与“红色十月”取得了联系。瑞恩和瑞米尔斯彼此没有见面,却心有灵犀,不久,瑞恩和“达拉斯”的舰长、水手终于登上了“红色十月”,协助瑞米尔斯舰长,在幽深的海底上演了一场精巧而致命的潜艇战,击沉了追踪而来的苏联潜艇Kanavalov号,并击毙了潜伏在“红色十月”上的特工。 结果最终,“红色十月”号在一个平静的月夜驶入了美国的河湾……
5. 谁能帮忙推荐几部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电影。
忆古巴导弹危机 电影《惊爆十三天》揭俄美旧疮疤
由美国好莱坞摄制的一部描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影片《惊爆十三天》在美国、特别是在俄罗斯上映后,引发了俄美双方有关人员对于影片背景真实性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美方当事人:布什应吸取当年教训
4月11日,在1962年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波特·马克纳马拉和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顾问西多·索伦森参加了《惊爆十三天》在俄罗斯的首映式。同时参加首映式的还有当年曾参与在古巴部署导弹的原苏联高级官员。
1962年的古巴危机是在美国的间谍飞机发现原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后引发的。整个危机大约持续了两个星期,最后,在赫鲁晓夫同意撤出武器装备后,危机才得以结束。
罗波特·马克纳马拉说,当时的古巴危机完全是美苏双方判断失误造成的。当时,原苏联认为古巴可能会遭到美国的入侵,而美国军方则认为莫斯科不会在古巴遭受打击时做出任何反应。他说:“双方都犯了错误,并且判断失误。幸运的是,我们最终避免了一场大灾难。这场危机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类如果滥用核武器将会造成国家被毁灭的大灾难。”他说,目前美国和俄罗斯都应该迅速、积极地削减自己的战略核武器。索伦森说,布什总统应该吸取40年前的教训,放弃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他说:“NMD将会被认为是一种挑衅,它是一种不顾后果的行为,最终会使双方的关系处于更加紧张的状态。也许观看这部电影的人们会认为我们生活在英雄辈出的年代。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英雄。”
俄罗斯的有关专家认为,影片根本没有表现出当时苏联方面的真实情况
原苏联的一位高级官员说,当时,美国人错误地认为在古巴大约有4万人的苏联驻军。但实际上,原苏联并没有在古巴部署已经装有弹头和注满燃料的导弹。那么,为什么赫鲁晓夫当时要炫耀部署导弹的行动呢?这是因为当时每个人都认为美国的核力量占有绝对优势。因而,原苏联便炮制出了这次让美国惊恐不安的大骗局。而这一骗局是由赫鲁晓夫和当时的外交部长亲自操作的,所以,其下属外交官们对此一无所知。当时担任驻美国大使馆参赞的康尼恩诺克说,这场危机可以说是一次人为操作出来的经典范例。他说:“不过,我们也没有想到这场危机会解决得如此容易。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美国总统是里根,国防部长是温伯格的话,最后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吗?我想,绝对不会。”
6. 法国拦截核弹失败的电影是什么
名字是狼之歌,希望能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