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阳光宝贝 (Babies)纪录片的主题曲谁知道
Bruno Coulais - Baby 出现在片头 还有中间一小段
Sufjan Stevens - The perpetual self, or "What would Saul Alinsky do" 出现在片尾
不知道这两首是不是你想要找的
㈡ 推荐电影
《环球银幕年鉴特别版2010完全电影》评选的2010年年度十佳电影
一.十大佳片
1.《盗梦空间》(美国)诺兰的一小步,大片的一大步。
本片并非诺兰最出色、最复杂的电影,但绝对值得影迷、影评人和电影制作者为之思考——一个原本可能前卫、晦涩、充满实验性的题材,如何被演化成一部雅俗共赏、拍摄成本高达1.6亿美元的娱乐大片,创作者的自觉性和电影投资市场的包容性、绝非一日成功。本片的成功,出人意料的创意与明星阵容、重金打造的大场面相辅相成,后二者尤其不可或缺,否则又只能沦为影迷和影评人的一则新谈资而已,本片对于习惯故事直来直去的观众而言,试一次刺激的考验,对于唯恐观众不明就里的通俗商业大片,是一次巨大的叙事形式冲击和拓展。
2.《国王的演讲》(英国)传统戏剧的胜利
从各个方面来看,本片堪称是今年的《女王》,只不过主人公从伊丽莎白二世本人变成了她的父亲乔治六世,而且选取了乔治六世一生中最低谷的时期,宏大格局在现在早已失去人心,以小见大反而是历史传记题材电影的常见表现手法。本片剧本充分遵循了英国传统戏剧:情节步步为营,台词含蓄狡黠,且带一点英国人干巴巴的幽默感,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闪光点,没错,本片最大的看点就是演员的演技。
3.《社交网络》(美国)这就是时代精神
如果说《华尔街》代表了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人们的所有热情、理想和成功法则,那么《社交网络》则属于新的时代。这部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之父)的传记电影告诉我们:“网络接通现实,极客继承世界。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不管你愿不愿意成承认。
4.《告白》(日本)以复仇的名义
有这样一种电影,你在温暖的秋日遇见它,它面向平和,神态自若,像个熟人一样拉起你的手,继而,便把你一步步带入一个你从未涉足,甚至闻所未闻,连想象都未赶到达的世界。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你会沉沦在这里,被一帧帧完全颠覆你人生观的画面和一句句跳过骨膜直接刺进脑干的对白灭顶。等电影放完,你走出门外,耀眼阳光再度直射下来,你一阵眩晕,要扶着墙壁才能行走,看着眼前的车流和行人,你甚至不知道那个世界是真的世界。
5.《127小时》(美国)一个人的断代史
三分之二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对白,四分之三的时间里镜头都是悬崖峭壁和天空,五分之四的时间都是主角一个人的流浪和挣扎,六分之三的时间画面里都有他的脸,换做以往,如果有人向你推荐这样一部电影,你会让他滚的越远越好,但《127小时》让你没有一分钟的时间可以离开,除非你是个严重晕血症患者。这是一部动作片,只是主角只有一个且无法行动。
6.《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救救孩子
一部好莱坞类型电影大杂烩式的印度电影,在一个强大的故事内核之下,人物的脸谱化根本不成问题。
7.《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俄罗斯)极地传说
作品有油画般的影像和精彩绝伦的表演,熊大叔和小帅哥在年初一起分享了柏林影帝的桂冠。
8.《大叔》(韩国)别惹开当铺的
情节通俗到朴实,但是元彬在电影中帅得掉渣,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个人英雄主义在此。“为明天而活的人,会被为今天而活的人杀死”
9.《让子弹飞》(中国)骄阳落处子弹飞
虽然成不了姜文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但本片毫无疑问是今年华语片的翘楚,一部纯粹的商业片,足以令我们的审查机关和文化体制汗颜。
10.《玩具总动员3》(美国)漂亮的告别礼
影片结尾,在巨大的焚化炉前,这十五年来所有我们认识的玩具们手拉着手,勇敢的面对即将来临的毁灭。但凡对这些玩具有爱的人怎么经得起这些泪点的诱惑?看得出,这是皮克斯精心为那一代小孩子准备的情绪小爆发,这大概是动画史上最令人难忘的镜头之一。
二、年度十佳纪录片
1.《音乐人生》国别:中国香港 导演:张经纬
电影的主人公黄家正只有17岁。他是公认的音乐神童,11岁就和捷克的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只是他不太快乐,一直思考着生命的意义这样深奥的命题。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是做human being。这部电影让人想起《莫扎特》和《社交网络》,都是讲述孤独的天才的故事。天才是恩赐也是诅咒。他是同辈中的幸运儿,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小小年纪已经能弹出直击人心的乐曲,但也因为早慧比别人经历了更多的痛苦,过于庞大的光环也遮蔽和伤害了许多人。他不算可爱,但却可敬。张经纬温和、宽容地传递着他的观点。这是一部“人性”地表现出真实人性的电影:不管什么天才,首先都是一个人。
2.《阳光宝贝》国别:法国 导演:托马斯.巴尔姆斯
这部电影记录了分别来自四个国家的四名不同种族、肤色和性别的婴儿从出生到学会走路的成长过程。四个国家分别是非洲的纳米比亚、日本、蒙古和美国。影片采用了纯观察的记录方式,完全取消字幕和解说,却清楚地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洲宝贝最可爱,生活却几近原始:美国宝贝却跟着妈妈在大超市里随意挑选东西。人的命运大概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百分之八十。但导演并未对这些生活环境做出任何价值判断,而将重心完全放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之上,那些令人莞尔的点滴生活片段串联起这份关于生命起点的采样记录。被生活弄得灰头土脸的成年人应该看看这部电影:生命原本是多么美好的奇迹。
3.《海豚湾》国别:美国 导演:路易.西霍尤斯
2010年知名度最高的纪录片非《海豚湾》莫属。一手带动海豚表演行业的里克.奥巴瑞花费了35年时间亲手摧毁这个行业,他和他的同伴们深入日本太极地,在那里,每年都有超过20000头海豚被屠杀。本片导演为了挺身而出支持老友而拍摄了这部电影处女作。这部电影走的是“真理电影”的路子,延续的是迈克尔.摩尔的风格,将电影视作自己呐喊的扩音器。因此,影片挑选的都是利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素材,当地渔民和政府官员通通都是脸谱化的可憎嘴脸,高潮部分那鲜血染红的海水更是让人悲愤难平。说到底,这只是一个质量上乘的环保纪录片,你可以感动可以从此拒绝吃海豚肉,但千万别天真地以为这就是全部真相。
4.《海上传奇》国别:中国 导演:贾樟柯
这些年,贾樟柯的焦点逐渐从汾阳转移到更为开阔的世界,这回,他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书写了上海的前世今生。镜头里的所有人都自然如日常生活。受访者有大流氓、政治家、电影明星的后代,也有流落到台湾、香港的上海人。有些人说大事件,有些人说小细节,也许他们讲了什么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活着,他们的举手投足,连同清晰的口音,都带有海上余味。这些来自个人的回忆碎片延续了时间的脉络,在历史、心理和地理三重空间之间,自如地切换。然而,时间的脉络下潜藏着怎样的精神脉络?电影的回答正如其英文名字:“I knew I knew.”尝试去求索追问,已经都是现在的贾樟柯所能做的最好的事。
5.《雷斯特雷波》国别:美国 导演:塞巴斯蒂安.容格尔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一队美国士兵在阿富汗克伦加尔山谷野战排整整一年的经历。摄影机从未离开这个山谷,也没有任何官方采访,因而保持了强烈的身临其境感。这是阿富汗战场上美军伤亡最惨重的战线之一。每个礼拜队长都要把村子里所有的长老们都请来“恳谈”,希望他们告知塔利班的去处,却始终无法和当地人顺利沟通。闲暇时,士兵们会跟着Ipod内的音乐起舞,在夕阳下弹吉他,对他们来说,战争只是一个职业。小队里一位战士牺牲,闻讯赶来的占有抱着裹尸袋失声痛哭,但就在前一天,空中部队的轰炸误伤了当地儿童并且杀死了7名本地平民。这场无因的战争没法让人感到丝毫宽慰,即便是生死与共的兄弟情义。
6.《从礼物店出门》国别:美国 导演:班克斯
这部电影片头写着“Paranoid Films”的电影从头到尾都像是导演跟观众开的一个大玩笑,他讲述了一个古怪的法国商店店员寻找班克斯的过程。班克斯是在英国颇有名气的涂鸦艺术家,艺术圈中神秘的怪人,全片关于他的场景里他都蒙着脸,连声音都处理过,故事的焦点是那个激情澎湃的法国人,他在画廊旁边的礼品店买了纪念品之后,便萌生了当艺术家的热情,从开始了解班克斯及其街头艺术到最后投入成为其中一员,最后他的涂鸦作品竟然大卖,连麦当娜都请他设计最新专辑的封套。在电影中,班克斯无情地嘲弄了那些只会抄袭别人来赚钱的伪艺术家,但从观众的角度看,这更像是班克斯的一次聪明的自我炒作。
7.《监守自盗》国别:美国 导演:查理斯.福格森
这是一部详细探讨2008年金融危机的纪录片。在2小时的影片里,汇集了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各类政治人物、金融专家、大学教师和记者的访谈,被访人物级别都很高,连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法国的财政部长都被请出。影片利用了大量法庭对峙的片段作为佐证,分析非常有逻辑性。它讲的不仅仅是金融,更多的是金融和政治、学术界的关系,鲜明的观点隐藏在尽量客观的表述之后,让观众自己去玩味。尽管阐述的是金融业运作模式,影片依然是表述得清晰自如,同时也没忘了利用明星效应,让马特.达蒙来负责旁白。对抗危机是表象,对抗贪婪才是核心,难以置身世外的我们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
8.《等待超人》国别:美国 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
美国人居安思危,开始反思本国公共能够教育体制的缺陷:为何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受到正常的中学教育。古根海姆的上一部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得了奥斯卡奖,他对美国公众的口味拿捏颇有心得,摆事实讲道理,大量采访,中间夹杂一点小幽默,绝对不能少的是煽情;再加上数据、图标、小动画等趣味性的说明手法,就成了这部大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而稍作探究就会发现,古根海姆的说理是缺乏严密逻辑支持的,学生成绩下降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老师打的C或D吗?将美国教育问题笼统地归咎于师资力量的问题似乎也过于偏激。我们看得见问题,却看不到解决方法,因此,只能无奈地“等待超人”。
㈢ 关于人类肤色为什么不同的纪录片
纪录片《阳光宝贝》:一样的人类不一样的成长
(2010-10-03 17:07:59)
转载▼
标签:
蒙古
阳光宝贝
纪录片
人类
纳米比亚
杂谈
分类:说纪录片
纪录片《阳光宝贝》:一样的人类不一样的成长
杨国光
人类在同一个星球上繁衍生长,又因自然地理区域的不同形成肤色、骨骼、头形等即人种的迥异相貌,所谓欧亚非拉美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也。
对多数人而言,这些来自课堂已经不需验证的常识,可能因为缺少许多更详实生动的细节而止于概念,终身一知半解。
迄今为止,展示人类魅力以现代奥运会为最大舞台。但那也有变味的时候,希特勒就曾幻想把1936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变成人种优劣的试验场。
由法国人拍摄的纪录片《阳光宝贝》以社会学抽样调查的方式,凭借电影眼睛近距离的观察了纳米比亚红土地、蒙古大草原、东京和纽约大都市的四个婴儿,记录他们从出生到站立行走的成长过程。往大说,是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极富学术价值的影像文献;往小说,也是吸引观众眼球,丰富弥补常识的上佳影片。其观赏性、多义性、可解读性是故事片无法取代的,是最适合天下为人父母者观赏的纪录片。
影片的一开始是两个赤身裸体肤色黑红砸石头玩的儿童。低角度的长镜头捕捉到他们为抢一只空瘪的塑料瓶而相互推打咬哭对方的情形。动用石头敲击对方大大的脑壳的场面幸好没有出现,但持续的紧张惊恐已透露出非洲儿童生长自然原始、环境恶劣的信息。
接下来,是不露面孔的孕妇(大多数成人都拍正面,这是影片的一个特点)用砸碎的红色粉末涂抹圆突兀起的腹部,工整的镜头里像是在做某种祈求吉祥的庄严仪式。
沙漠高原环绕、四季干旱少雨的纳米比亚,影片里几乎见不到任何现代工业化的痕迹,成人除了脖颈脚腕上的金属物,几块围腰的遮羞布之外,缺乏文明社会起码的物质保障。天当房地当床,怀抱中的婴儿,饿了随时找母亲的乳房,会爬后则手抓吃饭,河边饮水,土里爬,泥里滚,与身边游荡的动物无甚差别。就是在如此恶劣贫困的条件下,幼小的生命顽强地出生、成长,红土地上闪耀着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灿烂的笑容绽放在晴朗的天空下。文明社会里所有的担心与顾忌——诸如饮食、卫生安全等——都成了多余。正应了那句“有苗不愁长”的俗语。
自然环境与之相近而文明程度明显进步的是蒙古草原。第一个让人惊讶的镜头是:接生大夫手托着刚刚出生浑身还沾满养水的婴儿,哇哇的啼哭声似宣告他生命的独立,而一根长长的未剪断的脐带还联接着母亲的身体。最让人恐惧的镜头是: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婴儿一动不动地仰面躺着,只有眼睛转来转去寻找着目标,这时就见一只羽翅丰满的公鸡突然跳上了床,咕咕地转悠起来,一刹那公鸡的尖嘴是否啄伤婴儿眼睛的恐惧袭上心头。
与孩子在身边爬来爬去,无事可做的黑人母亲不同,蒙古妇女很多时间还要劳动,原本不能离人的婴儿,常常不得不像小猫小狗一样拴着。婴儿大部分时间里不是平躺着,就是枯坐着,抓到什么玩什么。于是出现许多像嘴啃成卷卫生纸……童趣盎然,令人捧腹的画面。
让我们熟悉的是日本、美国的母亲和婴儿,由于现代化生活的日益相似、相近、相融,曾经的少见多怪早变得见多不怪,习以为常。怀孕、妊娠、围产、哺育……诸如此类的术语随着一项项细致入微的现代卫生保健的开展、普及,深入普通大众。
假使影片仅限于此,那充其量只能是一组生儿育女的片断花絮,价值不大。恰恰是将四个国家四种情形,在同与不同,似与不似,甚至天壤之别近似两个世界中彼此有机地穿插、对比编排,方显示出本片的艺术张力,辐射出丰富的社会意趣。例如,爬行、说话、站立、行走,其姿态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婴儿的脾气秉性各俱天然,尽展风采。
没有一句旁白解说,没有任何评论性字幕,低角度、长镜头、重细节是影片的基本拍摄手法。作者不著一字的低姿态,并不等于没有态度,只是蕴含在镜头与镜头之间,以唤起观众的问题意识为上策,任观众自己去解读好了。
最现成的问题就是,影片中呈现的婴儿四种成长情形,从人诞生的起点上观看人类未来的前途,哪一种文明最有益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说非洲原始是因为它最接地气,与人类诞生初期刀耕火种的生存状态相近,保留着人类更多的动物性,相比日美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从人种的进化、强壮、体能等生理上讲,并不处于劣势,输于任何一方,到更像中国神话中女娲手中的抟土泥人,洒向人间都好活。所以此片是一面镜子,照得见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的一定意味着落后,原始的都将淘汰,这是最现成进化论的观点,也是被认为最理所当然的普世观点。在大厦华服美食香车面前,原始生活状态的弊端立等可现,一览无余,但它是否还潜在着危机,危机又在哪里,是否从一出生就已埋下种子,谁可曾思考?创造丰富物质的同时更依赖于物质,须臾不可或缺,一方面的进步意味着另一方面的退化,这就是现实社会的写照。一旦失去物质保障,凭人类自身还能生存吗?
如果以为本片是在宣扬一种出生即命运的宿命观,那就误会了作者的本意,大错特错了。
我以为作者的立场更倾向蒙古草原人的状态,既享受现代文明的物质成果,又不缺失人类强健的自然能力,这可以影片最后一个镜头的选择为证:襁褓里的婴儿开始站起来了,小身躯虽然还晃晃悠悠不那么稳当,但最终还是顶天立地站在了大草原上。
㈣ 谁知道一部关于世界各国小孩的纪录片啊
你好,是法国纪录片《阳光宝贝》 http://ke..com/view/2254940.html?wtp=tt 剧情简介 从北美洲的美国到亚洲的日本,再到非洲的纳米比亚和亚洲内陆的蒙古,《阳光宝贝》忠实地记录了四个婴儿从在妈妈的肚子里孕育,到呱呱落地的襁褓之中,再到走出其人生第一步的过程,当中夹杂了父母与亲友的喜怒哀乐,是一部相当值得为人父母者一看的电影。 《阳光宝贝》以一种令人晕眩的真实视角和快乐欣喜的心情同时记录了4个新生儿的成长轨迹,他们分别是——Ponijao,女孩,她和家人一起住在非洲西南部的一个名叫纳米比亚的国家里,位置是原驻民族地区奥普沃附近;Bayarjargal,男孩,身处蒙古的巴彦钱德曼;Mari,女孩,住在日本的东京;哈蒂,女孩,来自于美国的旧金山。
㈤ 电影 纪录片 babies (阳光宝贝)导演托马斯·巴尔姆斯Thomas Balmes哪里有下载
http://dl.btjunkie.org/torrent/Bebe-s-2010-DvDrip-English-HighQuality-SiRiUs-sHaRe//download.torrent
710MB 下得挺慢的
㈥ Babies 法国育婴纪录片《阳光宝贝》 高清,高速下载地址
这里有,不过很慢很慢很慢,最少要两三天
㈦ 阳光宝贝-Bébés(2010) 电影
5月7号刚出的 而且是法国的 而且还是记录片 所以现在恐怕还很难找
㈧ 阳光宝贝的剧情简介
从北美洲的美国到亚洲的日本,再到非洲的纳米比亚和亚洲内陆的蒙古,《阳光宝贝》忠实地记录了四个婴儿从在妈妈的肚子里孕育,到呱呱落地的襁褓之中,再到走出其人生第一步的过程,当中夹杂了父母与亲友的喜怒哀乐,是一部相当值得为人父母者一看的电影。
《阳光宝贝》以一种令人晕眩的真实视角和快乐欣喜的心情同时记录了4个新生儿的成长轨迹,他们分别是——Ponijao,女孩,她和家人一起住在非洲西南部的一个名叫纳米比亚的国家里,位置是原驻民族地区奥普沃附近;Bayarjargal,男孩,身处蒙古的巴彦钱德曼;Mari,女孩,住在日本的东京;哈蒂,女孩,来自于美国的旧金山。
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次呼吸、啼哭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在跨度为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将会跟随他们一起经历伴随着生命所创造出来的所有奇迹与喜悦。
㈨ 阳光宝贝影片中呈现出0-1岁婴幼儿有什么特点
相关影片宝贝中呈现出0-1岁的婴幼儿有什么特点,这个时候他们的模仿能力还是非常强的,而且这个时候他们是很爱笑的,他们对于周边的认知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时间。
㈩ 《阳光宝贝》中四个国家,哪个国家的养育方法最科学
刚刚看了这部纪录片,真的非常震撼!全片没有一句台词,除了说明地点、人名,也完全没有字幕。全靠真实场景的记录,一切尽在不言中!
非洲的宝宝:在大自然中成长,简直跟动物打成一片的,纯天然的,衣服也不用穿,别说没有纸尿裤这回事,连尿布也没有,擦屁股的纸巾也没有,大便擦在妈妈腿上,然后用玉米棒子擦腿。。。生活环境堪称恶劣。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每每让人看的担心,比如地上随便捡起什么就往嘴里塞,动物骨头呀,但最终他都没事,而且别的国家宝宝还在学走路的时候,他已经在学顶着东西走路,天哪,这个我现在也做不好哪!
蒙古的宝宝:出生时那个蜡烛包震撼到我了,那护士甚至还拉紧了好几下!我的天,还好我们现在已经不流行蜡烛包了,太不人性了吧。还有宝宝被一根绳子绑在床脚,就跟小狗似的。。。在洗澡盆里坐着,一只山羊从背后来喝他的洗澡水,宝宝非常淡定的回头看。。。宝宝的哥哥经常欺负宝宝,也经常照顾宝宝。有次哥哥把宝宝的推车推到草原上,放在一群牛中间,宝宝很无辜的到处看。。。最后的ending是蒙古的宝宝哦,他是四个里面学走路最慢的,最后在大草原上,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啦!
日本的宝宝:东京的宝宝离大自然就远很多了。被妈妈带到动物园去,隔着玻璃看到老虎,小姑娘还哭了的说。日本有特色的是家庭保育园,还有基本上是妈妈全职带宝宝,背带很普遍哦,好像还没生的时候就在学习用背带了呢。那个爸爸试图抱着宝宝玩电脑,结果宝宝扭来扭去搞破坏,呵呵。有个场景宝宝坐在一堆玩具中间,打滚哭闹,那时候我想,宝宝是太孤单了,想要伙伴吧,大人怎么还不出现呢?让我惊异的是,为什么日本的宝宝刚学会走路就那么明显的罗圈腿呢?
美国的宝宝:美国的宝宝大概是各式婴儿装备最多的了,早教最多的了。该宝宝也确实很活泼,走路走的很早。爸爸给骑小车的宝宝玩滑梯,我就猜宝宝会摔跤,结果,果然摔个狗啃屎啊,呵呵。宝宝吃香蕉,一片一片剥香蕉皮很认真哪,最后都剥完了,还有一条白筋她也不忘记,也剥了递给大人,但是香蕉头上那块硬的她不知道,吃了嚼不烂,吐出来,又塞进去,如此反复,最后发现不能吃,才吐出来递给大人了。这孩子教育的,文明得很啊!
以上四个国家的婴儿养育方法大相径庭,代表不同的文化。我们目前是在像美日靠近的吧,农村可能还有点像蒙古的,但非洲的基本上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不管怎样,大家都好好的长大了。看看这片子,思考一下,其实我们在育儿方法上有时候是不是没必要非那么执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