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所谓真正的哥特风...
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词汇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穴中挖掘出来。
【哥特文学流派】
从18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学作品,因为具有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而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例如:华尔普(Walpole)的《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安·拉得克里夫(Ann 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The Monk),当然还有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这些作品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男少女)身陷于无以摆脱的魔性爱欲,和(通常是阳性的)施虐者展开一段以死亡为终结的际遇……在这些小说中包含的情欲/性别(sexual/gender)的关系,古怪地纠缠于神圣与魔鬼的角力;极度的情色高潮来自于破灭(也就是仪式的“完成”)的那一刻。象征父权的宗教系统与企图超越的的黑暗(阴性)力量,在某种不可明说的层面,其实隐讳而酷异地分享著“爱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当代的恐怖小说阵营中,象安妮·莱斯(Anne Rice)的作品《吸血鬼纪事》(The Vampire 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恋情欲与父性机制的复杂互动。
这一时期许多哥特式小说家不断涌现,不仅哥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体。哥特小说中比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布来恩·斯托克的《德古拉伯爵》(Dracula),还有埃德加·艾伦(Edgar Allan)诗集中的描写。斯托克笔下对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较走入了对立的角度。(当代作家安妮·莱斯(Anne Rice)的《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和布莱特(Poppy Z. Brite)的《勾魂时分》(Lost 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续。)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朋克作为一种亚文化侵入了主流文化的领域。原始的朋克来自于暴力和强大的颠覆。而原名为“华沙”(Warsaw)的“快乐分裂”(Joy Division)的出现,无疑将这场充满了破坏欲望和无政府主义的朋克运动带进了后朋克(Post-Punk)时代。
不过以上只是一种类型,历史上还有许多更好的作品,
【哥特音乐流派】
早期的后朋克对于生命的诠释往往饱含着沮丧与绝望。例如快乐分裂(Joy Division)的主音歌手伊恩·柯蒂斯(Ian Curtis)于80年的自缢身亡。那些耗损生命而成的音符,成就了快乐分裂(JoyDivision)的不朽经典,见证着整个低调文化。他那套灰暗而孤离的人生观,隐藏着阴郁的遗传因子,将整个后朋克文化尽染成深灰与暗黑。八十年代,在迂落的音乐里构筑了一个悲观的年代,至少在英伦及欧陆地下文化的层面上来说如此。在当时的独立音乐圈里,趁势涌出一大批黑暗病态、风格邪异的乐队,他们的音乐源自于无尽的压抑,以及对生命的诅咒。如教会(The Mission),所有的夏娃(All about Eve)、列伏林之地(Fields of the Nephilem)、祭仪(The Cult)等等。这些被视为绝望、邪气、颓废的乐队/乐手,从朋克那种过激的破坏意识,反方向潜逃往一个内敛而黑暗的世界——这就是那个占据了摇滚乐大半个八十年代的低调音乐时空。哥特摇滚在英国地下音乐圈的形态与演进,正犹如一派邪教降临大地时伸出巨魔的手掌。它通过难以想象、天马行空的邪异素材来悦纳听众,这就不仅包括了在音乐领域圣灵齐放的空前创造力,也包括了在视觉造型上,所给予人们的前所未有的刺激视觉体验。中性化的身份造型,浓妆艳抹的打扮,这些并非新浪漫一族的专利。哥特仿佛是新浪漫的个性相反的孪生兄弟,是华美艳丽背后黑暗病态的一面。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哥特音乐的改良风格和其他相关乐派.产生于比利时的EBM(Electronic Body Music)是一种电子化阴冷黑色的音乐。受德国Krautrock运动中Kraftwerk之类电子乐队的影响下产生的。
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谈到德国,那里可是现在哥特音乐的重镇。许多德国的乐队被惯以DARKWAVE的音乐标签。Project Pitchfork乐队是德国最早涉及到哥特音乐领域内,虽然他们的乐风有所改变,但一直算是一支流行化的组合。首张专辑《Dhyani》亦为经典,有典型的黑色音乐和评论性的歌词组成。Deine Lakaien乐队的成员有着深厚的音乐基础,他们做出了象“Love me to the end”这样的浪漫主义歌曲。作品带有着某种程度的中世纪感觉。德国很大一部分组合演唱时保持着自己的母语,例如Goethes Erben,乐队的名字也就说明了一切。他们的前三张专辑就象是三部曲,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而Lacrimosa,Tilo Wolf这些乐队通过添加金属乐的元素不断的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做出尝试。当然我们必须要知道Das Ich这个组合,他们的经典专辑是《Die Propheten》,专辑中的歌曲机构复杂歌词充满着智慧化。阴暗电子乐派代表团体Calvay Nada用德语和西班牙语交错演唱,他们最有特点的是主唱Brenal的低音,而歌词方面多涉及政治,社会之类的话题,从这方面看这支乐队在哥特音乐王国中显得与众不同。
当然许多乐队的风格是非常难以界定的,象意大利的Take Kirlian Camera,20年来乐队风格年年都有变化。而法国的情欲主义阴暗电子乐队Die FORM的音乐主题多涉及S/M(性虐待),他们每一部作品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奇。另一支来自法国的乐队Collectiond 'Arnell Andrea的钢琴声非常有特点,成为自己的独特的标志。善于创作管弦乐的In the Nursery乐队的作品非常适合作为电影中的陪乐。在北欧的瑞典,Cold Meat Instry这个厂牌通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旗下的乐队风格多样,如血腥派实验乐队Brighter Death Now和Deutsch Nepal,氛围音乐组合Raisond 'Etre,新古典主义的The Protagonist,天音组合Arcana等。说到天音如果想更好的了解建议去听一听like 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Stoa这些代表乐队。
而在哥特音乐的文本中,我们可以细味到一些涉及宗教、性爱、死亡、绝望、基督以至匪夷所思的虚无论语句,这些都是哥特音乐不可或缺的一环,Gothic Rock,这覆盖在影像模糊、虚无飘渺的外在躯壳之下的音乐,一切都是那么神秘。哥特摇滚的风格,可说是继承自Joy Division的遗传,尤其是那种把贝司提升至主奏位置的癖好,直至今日的后哥特朝代仍无法完全摆脱。那些抑压着低沉声线或扭曲的人声,沉重如郁结般的贝司,迷幻的吉它声,充满控诉力的鼓击,偶尔发出鬼哭神号般的嘶叫,如同石磨般沉重或是狂野得分崩离析的曲式,还有一张张Rock Music苍白的面孔∶当你对生命感到茫然无助时,你会想到在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吗?是心灵的孤立无援?是死亡阴影的笼罩?还是人世间的悲剧?Gothic Rock,是建筑于无意识的抽象表达而多于刻意性的音乐颠覆行为。如同面临一季暗晦的寒冬气候,我们被哥特文化侵占,在非人化的后工业现代社会里面,追逐着一种活着死亡的体验。同样存在着Barry的音乐先觉,除一贯本色的Rock Music在那个悲观的八十年代里,Gothic这种栖身于主流文化的阴影里的次文化,其影响力早已越过音乐的界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个哥特信徒所追求的黑色国度。度过模糊的九十年代,下个世纪今天的哥特摇滚已被解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这些昔日的哥特守护神也早已离弃了他们的信徒。但是在今日的阴暗乐派(Dark-Wave)运动中,在死亡民谣(Death Folk)、后工业噪音(Post-Instrial)、阴暗氛围音乐(Dark Ambient)以至新古典(Neo-Classical)这些形式主义的风格外壳之下,我们仍然欣喜地发现Gothic依然是这些地下文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遗传基因。在这场突破和冲决了情欲与性别的革命中,歌德次文化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hermaphrodite)成为了砸碎禁锢的美丽武器。看吧,以往被视为妖魔的异类勇敢地摆脱了苍白的天堂,绞碎天使的面孔,抵达永远无情的欲望。
在20世纪的后半期侵入非主流音乐的大花园,成为另类音乐中极为殊异的一个支脉。如果你熟悉新音乐历史脉络的话,就会知道大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一些乐队分别顶著“后酷朋克(Post Punk Cool)”、“新古典(Neo-Classical)”或者是“新嬉皮(Neo-Hippies)”的招牌,并逐渐混融成日后的哥特摇滚乐派。
不可否认,“死亡”在哥特摇滚乐的文化层面中,几乎是个关键字。当某些保守的声音或反挫势力,企图以这一点来抨击哥特摇滚乐与其次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回应:如“基督徒之死”(Christian Death)这个经营黑暗、痛苦情愫的乐队,对他们而言,死亡所演绎/延异出来的腐败、末世、毁灭等等情境,都足以让我们逼近“终极高潮”(ultimateorgasm)。在一些专辑如《痛苦剧场》(Only Theater of Pain)、《天使的狂怒》(The Rage of Angels)、《铁面具》(The Iron Mask)中,“基督徒之死”悉心探索的重心就是这种近乎临界点的痉挛之美。在其中一首歌曲“死欲”(Death Wish),结尾的歌词近乎狂喜地陈述“撒旦魔王是最仁慈的野兽”,配合凄厉的音乐,不啻狠狠地嘲弄了宗教/父权体系粗暴地规范在各种事物之上的二元对立价值观。
另一种反应,也许可以引述布莱特(Poppy Z.Brite)在吸血鬼情色小说选集《血脉深处的爱》(Love in Vein)前言中所说的话:“哥特次文化”(Gothic subculture)并不是礼赞或者爱慕死亡,只是纯粹地拒绝畏惧它。在探索死亡的过程,慢慢地和它体肤与共,逐渐与它亲近。”这段话正好解释为什么像“涅浮林之域”、“还有这些树”(And Also the Trees)、“意志”(Will)、“利姬雅”(Lycia)、“The Morendoes”等乐队,会不可自拔地沉浸于“与死去的君王交欢”的髑髅式意象(macabreimage),同时又在这般异端的情欲里浮生出细致的张力。此外,死亡不必然是生命的匮乏,顺着这些创作者的脉络、以及在许多异教神话或恶魔学发现的象征与寓言,死亡可能是贴近超自然、非人类领域的出口。
在此际90年代的中后期,哥特次文化不但在文学与音乐创作层面绽放,更影响了这个“混杂族群”(包括女性、酷儿、情欲的边陲份子)的文化生态与身份认同。在情欲与性别的革命,哥特次文化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hermaphrodite)虽然还值得更进一步检验,但也是有助于冲迫禁制的美丽武器让过往被视为妖魔的异类(它者)摆脱单一的天堂,品味自身的欲望与天使的尸体。
如何识别哥特(乐队、哥特族、风格、建筑)
如何识别一支哥特乐队?
1、此乐队的音乐气氛怪诞且超现实。
2、此乐队的歌词包含哥特主题。
3、乐队成员的外表十分哥特化,一水儿黑。
4、乐队自称哥特乐队,和其他哥特乐队一起演出,并出现在哥特合辑当中。
5、来自于四大哥特唱片公司Cleopatra、Projekt、Tess、Anubis的乐队。
如何识别一个哥特族?
性格:害羞且不爱交际。
艺术倾向:艺术,特别是音乐、摄影和绘画。人文,特别是文学、历史和哲学。
着装:永远的黑色或暗色衣服。显眼的宗教饰物,但却几乎天天改变信仰,永远不戴金首饰。
什么是哥特风格?
音乐上:darkwave、gotht-echno、dark-alternative、ambiente之类的名词都是“哥特风格”。
再具体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那么,若是哥特与音乐的联姻,则任意地写作了GothicRock。哥特音乐在字典中又做出了另一种解释:热烈的混合了各种乐器,秉持着悲观绝望的终极价值观,透露出启示录般神秘虚空的歌词。在1800年左右的浪漫主义运动中(ROMANTICMOVEMENT),中世纪文化逐渐极其相关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浪漫主义成为这场文化运动的中心。浪漫主义者希望跳出历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纪时代,有些人从宗教或神秘主义中寻求理想,还有些人试图从自然中得到答案。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中哥特开始被认为和黑暗,奇异,鬼魅等相关连,浪漫主义和哥特作家象Byron,Shelley,Baudelaire还有Verlaine沉迷于对人类阴暗面的表现。哥特情绪在视觉艺术上也有明显的体现,画家象CasparDavidFriedrich对黑暗和荒凉的展现。
哥特音乐往往取材于挖掘和放大的人类感情世界,并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了这种自发的感性体验,所以当它再作用于受众(借用新闻学的概念,指接受群体)时,常会引发进一步的审美感情和思考空间。如果一种音乐引发的不只是艺术上的欣赏,同时还上升到哲学上的反思,以至影响到个人的信念和价值体系的改变,甚至到对生命本原及终极意义的质疑,那么它的控制力就无法言喻了。
正是籍由以上原因,我产生了把哥特音乐归于一种宗教的想法。 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指哥特音乐的核心是宣扬宗教。事实上它并不比其它的音乐形式更具宗教性,至少大多数乐队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为了传播某种宗教信仰,甚至有些极端的乐队旗帜鲜明地宣扬反宗教。我在这里所谈论的宗教不是指基督教、天主教或东正教等具体的实体,而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欧洲各国的经典哥特式建筑】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西面双塔高152米,极为壮观。
德国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
德国还有一种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的哥特式教堂。著名的例子是乌尔姆主教堂。它的钟塔高达161米,控制着整个建筑构图,可谓中世纪教堂建筑中的奇观。砖造教堂在北欧很流行,德国北部也有不少砖造的哥特式教堂。
15世纪以后,德国的石作技巧达到了高峰。石雕窗棂刀法纯熟,精致华美。有时两层图案不同的石刻窗花重叠在一起,玲珑剔透。建筑内部的装饰小品,也不乏精美的杰作。
德国哥特建筑时期的世俗建筑多用砖石建造。双坡屋顶很陡,内有阁楼,甚至是多层阁楼,屋面和山墙上开着一层层窗户,墙上常挑出轻巧的木窗、阳台或壁龛,外观很富特色。
【哥特着装】
任何黑色的东西,或其它暗色,如海军蓝、深红。可以透(薄尼龙或渔网状面料),但不露。银饰。苍白的皮肤。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为想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也可能是反对沙滩文化里“太阳晒出的古铜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论。
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黑白化妆。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细眉。
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恋物癖的服装。皮革、PVC、橡胶、乳胶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纪的束腰也极为常见。宽领带或逞钉子的项圈或紧紧系在脖子上的丝绒绳。
T形十字章(古埃及关于永恒生命的标志)。五角星。这是异教徒关于火、土地、空气、水、灵魂的符号。十字架(基督教的象征)。
歌剧风格的披肩、斗篷和长手套。哥特族们一般不会像朋克们那么极端,他们会讲些品位。
【哥特电影】
在整个80年代,值得一提的哥特电影得算1983年好莱坞出品的《欲望》。这部由托尼·斯科特导演、凯瑟琳·德纳芙和苏珊·萨兰登主演的影片同样以吸血鬼为题材,但在这部影片中,吸血鬼角色不再是男性的专利,而是把女性吸血鬼作为了主角。当然在此前的影片中,也出现过女性吸血鬼,但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而这部影片则彻底突破了吸血鬼的既有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优雅、迷人而又危险的女性吸血鬼的标准形象,也成为后来者模仿的标版,在此后的影片中所出现的女性吸血鬼角色,大多离不开《欲望》中所塑造的那个模式。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哥特电影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哥特电影不仅在欧美,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高潮。1990年,一个名叫蒂姆·波顿的导演找到了一个名叫强尼·戴普的演员,联袂为我们贡献了一部名为《剪刀手爱德华》的影片——自此,哥特电影复兴的大幕在好莱坞被彻底掀开了。作为一部当代里程碑式的哥特电影,《剪刀手爱德华》的意义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这部影片没有吸血鬼,没有巫术,也没有宗教背景,但同样编织出了一个黑色的、讲述孤独、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画卷……天才的蒂姆·波顿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当下的时代背景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了一起,给哥特题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从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电影的题材范围。蒂姆·波顿也借此逐渐成为当代最伟大的哥特电影大师,他和强尼·戴普这一对黄金搭档也配合得天衣无缝。1999年的《断头谷》就是二人再次合作的结晶,这一次波顿开始出人意料的直接以巫术为题材,为我们描述出世纪末一曲凄婉、仇怨、令人回味无穷的哥特哀歌。
《剪刀手爱德华》的成功坚定了好莱坞制片人们投资哥特电影的决心。1992年,大名鼎鼎的德库拉伯爵终于再一次粉墨登场了。这一回,掌镜的是好莱坞“教父”级导演科波拉。科波拉网罗了一大批好莱坞明星,大手笔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横亘数世纪的爱情故事,这就是电影《惊情四百年》。《惊情四百年》以好莱坞的方法彻底重构了德库拉伯爵的故事,从而给流传了几百年的德库拉传说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影片大气恢弘,特技眼花缭乱,加上好莱坞的宣传攻势,很快席卷了全球的电影市场。
90年代初的哥特电影浪潮并不仅止于此,越来越多的电影人都开始对哥特题材感兴趣。1994年,爱尔兰导演尼尔·乔丹振臂一呼,好莱坞三大帅哥便齐集麾下,为我们集体奉献了另一部堪称史诗的伟大哥特电影——《夜访吸血鬼》。对一般影迷来说,《夜访吸血鬼》最大的看点恐怕在于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和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联袂演出了,但影片本身并不逊色,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吸血鬼题材的集大成者了。影片的时间跨度达数百年之久,而且地域也横跨欧美两大洲,向我们全景式的展现了一个与人类社会并存的吸血鬼世界,并别出心裁的以吸血鬼的视角描述出了它们自己的心路历程。《夜访吸血鬼》是如此的成功,以致于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吸血鬼的故事就此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在此后20、3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也不会有超过他们的同类型电影了。
在吸血鬼电影大获成功的同时,另一部名为《乌鸦》的电影闯入了哥特影迷们的视野。相对于好莱坞主流大制作而言,《乌鸦》显得更独立、更另类、也更cult一些。这是一个有关灵魂转世和复仇的爱伦·坡式的哥特故事,诡异的巫术气质贯穿全片,影片的摄影、化妆等等细节也无一不渗透出哥特的氛围,例如自始至终的阴暗场景,例如演员脸上涂抹的白色油彩……《乌鸦》对哥特文化淋漓尽致的诠释甚至为它赢得了“哥特教科书”的美誉,对一个死忠的哥特影迷来说,只有《乌鸦》是最哥特的,也只有《乌鸦》足够哥特。当然,《乌鸦》的成功也使其续集的拍摄很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它的三部续集只有1996年的《乌鸦2:天使之城》算得上是成功的,后面两部《乌鸦3: 鸦魔战士》和《乌鸦4: 邪恶祈祷》就能说是差强人意,一部不如一部了。
对哥特电影来说,1994年确实是值得纪念的一年。除了《夜访吸血鬼》和《乌鸦》以外,另一部哥特电影《人狼生死恋》也是在这一年首登大银幕。本片是关于哥特题材中另一个经典形象——“人狼”的抗鼎之作。在影响力和艺术成就两方面,《人狼生死恋》都超越了以往所有同类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人狼生死恋》的成功使人狼的形象真正成为人类电影艺术长廊中的一个典型形象——不过很显然,相较于它的另一位“哥特兄弟”吸血鬼来说,人狼在电影世界里的成功的确是有些姗姗来迟了。
除了好莱坞,1994年的意大利电影《魔诫坟场》同样是哥特电影的杰出代表。这部影片在哥特文化中融入了意大利人所特有的幽默感,令人耳目一新。
时至今日,史诗性的哥特电影浪潮已经过去,但哥特电影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同时,哥特电影也开始向传统的类型片靠拢,逐渐融合了其它传统类型片的特点,使得观众们接受起来更加容易。2003年的美国影片《吸血鬼女王》就是个中代表。这是一部以经典吸血鬼题材为主题的电影,但在这部影片中,融合进了街头文化、黑人文化的特色,吸血鬼也摆脱了以往白人男性贵族的身份设置,而是以黑人女性的面貌示人。全片节奏明快,音乐强劲,可以说,这是一个黑人街头版的吸血鬼故事。此外,2003年的《黑夜传说》和2004年的《范·海辛》则反映了哥特电影的最新发展趋势。这两部影片都结合了好莱坞惯用的动作片特点,极尽动作、打斗之能事,如果去掉其中的哥特背景,则是不折不扣的动作片。而且,两部影片都以哥特文化中最经典的两大传统形象——吸血鬼和人狼为主角,在银幕上让二者大打出手。《黑夜传说》讲述了人狼和吸血鬼相爱的哥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范·海辛》则以传统的德库拉故事为母题,把其中的吸血鬼克星范·海辛博士直接变成了人狼,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哥特存在的理由】
无数个剧黑的夜晚,月光冷冷地包围着一切。空中划过锐利的线条,像是发掘世界最深的罪恶。生命紧紧地依附着死亡,渲染着黑暗和绝望。Gothic(哥特)的命名是从德国的“Goth”部落由来的,Goth人入侵了意大利并推翻了罗马帝国。在15世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介于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中世纪。因为意大利记恨Goth人毁掉了他们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始终对中世纪带有着否定的术语,他们称这一时期为“Gothic”。意味着野蛮和粗野。当然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双面性,中世纪给世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杰出的艺术作品。这时期的建筑技术上有了突破式的改进,产生了像NOTRE-PAME这样的哥特式大教堂。哥特式的艺术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从12世纪到16世纪的早期,雕刻,玻璃制品,装饰物等都贴上了哥特艺术的标签。宗教在哥特艺术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画家,雕刻家们比起用现实主义的方法表现主题更多的运用宗教的感觉。不管怎么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很显然对“Gothic”这个词汇是含蓄的否定。
哥特不是宗教、不是政治、与种族、性别也无关。大多数哥特乐队都是非宗教的甚至是积极的反宗教乐队。那些吸血鬼、天主教、古埃及和异教的视觉信号只是在传达“黑暗的力量”,以联系至哥特音乐的感觉。
哥特族们与其他同年龄的社会团体一样同样存在社会倾向,你会发现哥特族中最大的倾向实际上是对政治的极度冷漠,因为几乎所有党派的观点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而且毫无用处。
很多人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这很不幸。但是哥特使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换句话说: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
哥特同时也许还是一种精神疗法。如果你对一个属于主流社会的白领仔细谈起你上次自杀未遂的经过,那么他可能会带着一种奇异的眼光躲你躲得远远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或许还可以得到廉价的同伴永远不会为你感到难过,你手腕上的伤痕会得到认真的尊重,“你很酷!”所有感到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都会在哥特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后歌特时代是由上世纪80年代的PUNK分裂的一条分支,
后来又分别和民谣,工业,结合,产生硬核,死金,黑金。
比较主流的歌特乐队有污秽摇篮,NIGHTWISH,KINGDONW,还有SOPORXX......
❷ 谁能把bl的所有电影名字告诉我
boys love1,2日本的 蓝宇,东宫西宫这是中国的
日本最新温馨bl电影 《爱的言灵》
日本兄弟bl 《禁忌的爱》(虐心)
日本bl电视剧 《恋爱诊断》(3集)
日本bl电影 《boys love1》和《boys love 2》
日本吸血鬼题材bl电视剧 RHPLUS(又叫RH阳性)
韩国惊悚系列bl电影 《假面》(万般妖娆受 确实把我惊到了。。)
泰国最新bl电影 《爱在暹罗》(正太 纯情)
泰国杀手题材的bl电影 《曼谷爱情故事》
西方电影 最近搜到《亚历山大大帝》
日本bl电影 《春风物语》(学院风)
当少年遇到少年 {美型 唯美
双花店 {古装剧 皇帝与侍卫}
盛夏光年》这个是大部分同人女都应该知道
《霸王别姬》哥哥的这部电影可谓是经典啊经典
《美少年之恋》公认的唯美
《假面》 《禁断之恋》 《恋爱诊断》
《十七岁的天空》和《当我们同在一起go go G-BOYS》
《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2006 美国
《美丽拳王》(Beautiful Boxer) 2004 泰国
《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 1987 英国
《我的军中情人.再见哥哥》(Yossi & Jagger) 2002 以色列
《春光乍泄》(Happy Together) 1997 香港
《霸王别姬》(Farewell My Concubine) 1994 中国
《基佬四十》(Queer Story) 1996 香港
《惊世狂花》(Bound) 1996 美国
《桃色接触》(touch of pink) 2004 加拿大 英国
《离开我,记得我》(Gone, But Not Forgotten) 2003 美国
《猜·情·寻》(Chasing Amy) 1997 美国
《不良教育》(Bad Ecation) 2004 西班牙
《我自己的爱达荷》(My Own Private Idaho) 1991 美国
《野芦苇》(Wild Reeds) 1994 法国
《美国天使/天使在美国》(Angels in America) 2004 美国
《男生爱的学府》(Grande école) 2004 法国
《烈焰焚币》(Burnt Money) 2000 阿根廷
《第24日》(The 24th Day) 2004 美国
《父子迷情》(father and son) 2004 意大利 俄罗斯
《朋友和家庭》(Friends and Family) 2003 美国
《男孩在飞翔》(When Boys Fly) 2002 美国
《紫醉金迷》(Velvet Goldmine) 1998 英国 美国
《我爱的男人》(The Man I Love) 1997 法国
《天雷钩动地火》(Trick) 1999 美国
《意大利曼波》(Mambo Italiano) 2003 加拿大
《一爱到底》(All Over the Guy) 2001 美国
《伤心俱乐部》(The Broken Hearts Club) 2000 美国
《猛男营》(Butch Camp) 1996 美国
《只是爱的问题》(Juste une Question d'Amour)2001 法国
《亚当的肋骨还是亚当》(Indian Summer) 1996 英国
《正极脉冲》(Circuit) 2001 法国
《男人的心中只有男人》(Walk on Water) 2004 德国 以色列
《爱欲从零开始》(Km. 0) 2000 西班牙
《军官与男孩》(For A Lost Soldier) 1992 荷兰
《美好事物》(Beautiful Thing) 1996 美国
《十七岁的天空》 2004 中国
《闪亮的日子》(Latter Days) 2004 美国
《爱是生死相许》(Longtime Companion) 1990 美国
《王尔德》1997
《魂断威尼斯》1971
《行走的最好方式》1976
《愈快乐愈堕落》1998
《军中禁恋》1999
《夜奔》2000
《蔷薇的葬礼》1969
《神父同志》1994
《东宫西宫》1996
《美丽拳王》2003
《不良教育》2004
《烈焰焚币》2000
《伊班和查理》2000
《公路电影》2002
《艳光四射歌舞团》 2004
《御法度》1999
《海南鸡饭》2004
《桃色接触》2004
《蓝色大海》2001
《蓝色大门》2002
《颠覆性学校》2004
《夏日暴风雨》2004
《舍不得哥哥》2002
《巧克力男孩》2000
《挛工游戏》2001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1983
《哭泣游戏》1992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1997
《我的军中情人》 2002
《真夜中的弥次先生与喜多先生》2005
《杀手的童贞》2000
《神魂颠倒三人行》1994
《爱滋味》2007
《隐藏的恋情》2005
《婚礼变奏曲》2005
《沙漠妖姬》1994
《毕业舞会》2004
《爱的初体验》1998
《欲盖弄潮》
《春风物语》
《Boys love》
《《いつかの君へ》
《爱の言霊》
《全蚀狂爱》
《同性之光》
《诱惑十七岁》
《闪亮的日子》
《同志寓言》
《莫里斯的情人》
《喜宴》
《当男人看上男人》
《男人的心中只有男人》
《我私人的爱达荷》
《盛夏光年》
后面的是转的~~呵呵
❸ 《禁忌的爱》这部电影说的什么
这是一部来自德国的肥皂剧,故事集中在德国的两个主要城市Cologne和Duessedorf,讲述了青年们以及老人们的生活和爱情。这鼠是匀一部雷来自德国瘦的肥皂炔剧,扔故锨事又集中在吉德国峨的两个主吾要浮城坑市Cologne率和Duessedorf百,员讲尤述了青年络们以及葬老人禹们妙的扫生活汇和爱拨情。最后好像是两个人在一起,片子有点老,资料也少。
❹ 《禁止的爱:善良的小姨子》电影插曲,不是开头那个Falling Down 是结尾假面舞会时的那段DJ
是中国女子偶像团体SNH48 H队《青春派对》。
SNH48是由上海丝芭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国内地女子偶像团体,取“上海”的拼音缩写“ShangHai”从而得名为“SNH48”。
2012年10月14日正式成立,分为SNH48 Team SII、SNH48 Team NII、SNH48 Team HII、SNH48 Team X四个队伍。与其后成立的BEJ48、GNZ48、CKG48统称为“SNH48 GROUP”。
SNH48是由上海丝芭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国内地女子偶像团体,取“上海”的拼音缩写“ShangHai”从而得名为“SNH48”,于2012年10月14日正式成立,分为SNH48 Team SII、SNH48 Team NII、SNH48 Team HII、SNH48 Team X四个队伍。
与其后成立的BEJ48、GNZ48、CKG48统称为“SNH48 GROUP”。
演艺经历:
2012年7月12日,上海久尚演艺经纪有限公司及上海星四芭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上海共同宣布SNH48一期生全国招募正式开始;10月14日,26位少女成为了SNH48一期生。
❺ 求《禁忌的爱》谁有麻烦发下啦~ [email protected]
《禁忌的爱》
发送中,请注意接收
如果没有收到,请查看垃圾箱或联系我。
收到请尽快采纳,谢谢O(∩_∩)O
——祝看文愉快!
❻ 圣殿骑士电影
圣殿骑士1 导演: Peter Flinth
编剧: Jan Guillou ....novel
Hans Gunnarsson ....screenplay
主演: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麦德斯·米科尔森 史蒂芬·威丁顿 毕比·安德森
上映: 2007年
类型: 动作片 冒险片 剧情片 爱情片 战争片
地区: 英国 瑞典 丹麦 挪威 芬兰 德国
语言: 瑞典语 英语 阿拉伯语 法语 拉丁语
时长: 138分钟
颜色: 彩色
别名: 圣堂武士
发行公司: FS Film Oy
剧情介绍
Arn是瑞典一位高层贵族的儿子,在修道院受教育后,被送往圣地耶路撒冷作为一个圣殿骑士,之后又抵抗封建领主。表现了主角为禁忌的爱而勇于保卫信仰来做忏悔的故事。 最后的圣殿骑士 影片剧照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影片名称】:最后的圣殿骑士
【影片语言】:英语
【影片字幕】:中文字幕
【影片演员】:米拉·索维诺 维克托·加柏 肯尼斯·威尔什
【影片类型】:动作冒险
【影片地区】:欧美
【影片年份】:2008年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故事起源于1291年艾可地区(Acre)的圣耶路撒冷(Holy Land)。这一年,伊斯兰领袖苏丹亲率大军攻伐拉丁王国(Latin Kingdom,由东征的十字军于1100年建立),拉丁王国陷落,城市也随之土崩瓦解。激战中,来自法国Carmaux的年轻骑士Martin奉圣殿骑士团最高领袖的命令,带着自己的老师Aimard和一个神秘的箱子,偷偷乘一叶扁舟逃入大海。但是这艘小船没能抵挡住大海的狂暴,从此杳无音讯。
故事很快跳转到现代都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正在为 "梵蒂冈珍宝展" 举办一场热闹的揭幕晚会,突然有四个人骑马冲进大厅。他们清一色圣殿骑士的穿着打扮,还戴着面具,人们顿时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正在现场的Tess观察到一个细节--当为首的骑士神秘消失在纽约中央公园时,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刚刚从博物馆抢来的奇怪装置。
不久之后,这些 "骑士" 的尸体被人发现,那个装置则不知下落。很显然,这东西相当重要,FBI于是派精锐特工Daley协助Tess调查此案。他们发现,十字军骑士团中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黑暗历史,那个叫Martin的骑士是最后一名幸存的圣殿骑士,他离开圣城时带着一项绝密任务。为了弄清真相,两人穿越曼哈顿的墓地和下水道,跨越美欧亚大陆,闯进荒凉的土耳其高原……地中海上,他们乘坐的船只遭遇暴风袭击,被迫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希腊小岛。他们离梵蒂冈秘密的中心越来越近,但是危险也随之而来……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情节跌荡而又充满玄幻的上乘之作。在一次充满纷争,历尽艰险的宗教之旅中,每一个人都被置于现实与历史,信仰与颠覆,神秘与阴谋,生还与弃绝之间的无休无止的斡旋之中。溯源到十字军东征,传袭着圣殿骑士那个无人知晓的骇人秘密,各路势力在生死对决中都为了最终能够掌握这个秘密。于是,故事的时间从公元1291年蔓延到了当今……故事的地点从繁华绚烂的美国纽约一路拓展到了神秘的梵蒂冈,深入充满险境的土耳其,最终又抵达荒芜人迹的希腊群岛……
但这一切没有停止,一切仍在继续,等待他们的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奇闻巨秘……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梵蒂冈史前古物展”的开幕之夜,四名圣殿骑士装扮的蒙面人突袭而入,人肆掠夺财宝,几乎杀死了所有在场之人。为了找回这批无价之宝,美国联邦调查局协同梵蒂冈派来的使节展开了对这四名骑士的大范围追捕,然而疑犯却接二连三地死于非命。这场看似单纯的劫案似乎暗藏重重玄机。
年轻美貌的考古学家特斯·蔡金是此次抢劫的幸存者,她目睹了整个掳掠过程,并偷窥到四名掠夺者中的首领仔细挑选了一件看似平凡、实则奇特的珍品——古老的密码机。
随后,特斯·蔡金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年轻有为的负责人肖恩·赖利通力合作,展开了一场生死追踪,一路把案子侦破到了1291年的十字军东征时代,他们发现,密码机所拥有的神奇而又重大的力量其实通向了一个让人噤若寒蝉的秘密。于是他们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从纽约前往梵蒂冈,途经土耳其,最终抵达希腊一个杳无人迹的荒岛……
众所周知,只要拥有圣殿骑士的巨大财富和那个秘密,就具备了能够全盘摧毁基督教的无上能力。特斯·蔡金和肖恩·赖利最终发现了那个秘密,但是在这个秘密跟前,他们作出了惊人的决定……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情节跌荡而又充满玄幻的上乘之作。在一次充满纷争,历尽艰险的宗教之旅中,每一个人都被置于现实与历史,信仰与颠覆,神秘与阴谋,生还与弃绝之间的无休无止的斡旋之中。溯源到十字军东征,传袭着圣殿骑士那个无人知晓的骇人秘密,各路势力在生死对决中都为了最终能够掌握这个秘密。于是,故事的时间从公元 1291 年蔓延到了当今……故事的地点从繁华绚烂的美国纽约一路拓展到了充满险境的土耳其,最终又抵达荒无人迹的希腊群岛…… 但这一切没有停止,一切仍在继续,等待他们的是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在秘密跟前他们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进入该书> [内容介绍]
1291 年的耶路撒冷,当这个城镇沦陷在苏丹人的战火中时,一条大船逃向了海域。船上载乘着年轻的圣殿骑士马丁和他的导师艾麦德,他们还带着一个神秘的箱子,这个箱子是行将垂死的圣殿骑士的首领在临终前托付给他们的。 但是,这条船却自始至终没有到达它的目的地。 在当今的曼哈顿,四个蒙面骑士从中央公园的阴暗处冲了出来,他们身着圣殿骑士的装束,瞬间涌进了大都会博物馆,他们惊扰并杀戮了正在大都会博物馆参加梵蒂冈珠宝展的曼哈顿的上层人群。年轻漂亮的考古学家蔡金·特斯正在参展,并身陷这场残忍的杀戮中,被困于一个展柜下的特斯在恐惧万分中亲眼目睹了四名抢匪的首领径直冲到一件特殊的展品——奇特的密码机前,在他带着崇敬的神情拿取这台密码机之前,口中默念着一句拉丁文,随 后他带领着其他几名骑士离开并消失在曼哈顿城市的夜色之中。 英俊有为的肖恩·赖利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负责人,这次抢劫案由他与他的老搭档尼克·阿帕罗及梵蒂冈特使吉安迪利斯一起偕同破案。随着骑士们的尸体被接二连三地发现,那个被抢劫的密码机变得愈发玄密而重要了。对于这场案件,特斯不仅仅是名目击者,她还与赖利共同拨开十字军时期黑暗而又隐秘的历史,并重新踏上了当时最后一名存活的圣殿骑士曾经历过的死亡之旅——从耶路撒冷转战到巴黎。 很快,特斯和赖利就碰到了力图发掘圣殿骑士天大秘密的强大势力,从曼哈顿的公墓到下水道,从大陆到荒芜的土耳其沙漠,再到遥远的希腊群岛,他们历经了犹如圣经式的地中海风暴,最后又被带到了脏腑之地梵蒂冈,他们发现自己被推入了一环环危机四伏的冒险之中。 特斯和赖利的每一次新发现都与圣殿骑士已经失传的秘密有关,随着他们不断地接近那个秘密,考古学家与联邦调查局官员之间萌生的情愫也被一层巨大的压力所笼罩,他们更深深地陷入了一场矛盾之中,这些骇人听闻的发现完全将他们抛入了一种深深的负担之中…… 《最后的圣殿骑士》情节跳跃,场面宏伟,叙述手法堪称完美,读者在享受阅读之余,更经历了一次从当代纽约到地中海的精神历险……
❼ 朋友跟我说过禁止的爱,那是个什么电影,好看吗
《禁止的爱》是部韩国电影。
导演:Ko Goo-ma
主演:权明君/元基俊
类型: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上映日期:2015-09-03(韩国)
片长:78分钟
又名:Taboo: Forbidden Love
简介:云姬是偶像实习生被晋泰她的赞助商的抛弃,所以她回到她的姐姐孙荣家。她的初恋情人俊焕现在是她的姐夫,他欢迎她,但孙永待她像个孩子,担心Eun-ji可能去她当她放弃了成为一个偶像一样的路。 云姬和太阳永经常吵架,和俊焕安慰Eun-ji每次。Eun-ji开始依赖他,他也偷偷地告诉她他为什么辞职。 有一天,太阳永去出差一个星期,在她离开前她告诉Eun-ji她多么难过。他们有两个木娃娃有动量。 独自在家的两人,Eun-ji试图通过展示他她使他的文章废注意拥抱俊焕的心。他很感激Eun-ji,开始向她敞开心扉。他们两个交叉线,不应该有交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陷入更深的彼此。 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感觉甚至Eun-ji嫉妒她妹妹因为她希望俊焕。俊焕也感到困惑和悲伤,告别的时刻近了。他们决定创造一个他们想给彼此的记忆。 Eun-ji便感觉自己不好,离开家。俊焕拿出他的棒球手套是一个新的开始,决定。太阳永发现俊焕投自己,他告诉她,一切都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