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罗斯新电影。最近几年的2000年以后
回归 2003年
小偷
兄弟 1 2
守日人
守夜人
我们来自未来
第9连
炼狱
B. 求电影名,讲的是俄罗斯一个乐团,在解散好多年以后,最终实现梦想到维也纳(还是巴黎记不住了)演出的事
交响人生
安德烈(阿列克塞·古斯科夫 Aleksei Guskov 饰)被盛赞为音乐天才,曾经当过俄国最伟大的交响乐团“波修瓦”的著名的乐队指挥。但因拒绝驱逐乐团里的犹太乐手,包括他最好的朋友——沙查(迪米特里·纳扎罗夫 Dmitri Nazarov 饰)而被解雇,染上了酗酒的毛病。“波修瓦”现在的经理为了愚弄和羞辱安德烈,让他留在乐团当清洁工。安德烈在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份传真,法国巴黎最大的普莱耶音乐厅邀请“波修瓦”去演出,要求在两周之内给予回复。安德烈突然想到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他要把以前的那些音乐伙伴重新聚拢起来。被乐团流放之后,他们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群混杂在莫斯科街头的最普通的人,从出租车司机、搬运工、跳蚤市场的地摊摊主到色情电影的配音演员,做的都是勉强维持生活的底层工作。他们决定顶替真正的“波修瓦”去巴黎,要向一切不公正的待遇展开复仇
C. 问一部电影名
杀手代号47
游戏改编电影,评论不是很好的说~~~~~说演的很死板~~~~~
剧情介绍
整个故事来源于一部最畅销并获过奖的热门电脑游戏:一个本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王牌杀手,他是基因工程的智慧结晶,除了一个冷冰冰的称呼--“代号47”,没有人知道他出生于何处、来自于何方。但是你只要看过他,肯定会对他形于外的独特气质难以忘怀,那是一种致命的吸引力和近乎于优雅的残酷,只有可能出现在与孤独为伍的杀手身上。
“代号47”是一个神秘且复杂的男人,内心深处一直因为互相纠缠在一起的矛盾和否定而痛苦地挣扎着--虽然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犯罪组织利用基因工程克隆出来的,却是由博爱的教会抚养长大的……所以对于他来说,也许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违背了生态平衡的错误。即使他很有才华、魅力超凡且非常迷人,但是他真正能够拥有的东西却是少之又少,连名字都成了一种奢望,而惟一能够确认他的身份的,似乎就只有后脑勺代表数字的两个条形码文身了。
杀人是“代号47”一直从事的的工作,他从未觉得夺走别人的生命有什么不妥,工作的时候也从不流露个人情感,坚定到令人发抖的决断力,让他以一种俯视的高傲态度看待着身边走马观花般变化的一切……他的生活就好像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方程式,日复一日。然而,就算是智者也没办法掌握无常的命运,计划好的生命也有可能出现“偶然的概率”,“代号47”发现自己深埋已久的道德心突然开始活跃起来,一种从没体会过的陌生的情感波澜也浮上心头--而这一切变化,都发生在他遇见一个神秘的俄国女人后。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导演泽维尔•吉恩斯聪明地用言简意赅的对白勾勒出了影片的故事氛围,只是在场景地的选择上稍微有点模糊不清。
——《陌生人》
如果你喜欢爆炸场面、喷涌的血浆以及性感的长腿俄国美女,就多看几遍影片。
——《综艺》
幕后制作
【经典游戏改编电影】
《杀手:代号47》的电影之旅开始于游戏平台,源自制片人查尔斯·高顿(Charles Gordon)、阿德里安·阿斯卡利亚(Adrian Askarieh)和丹尼尔·阿尔特(Daniel Alter)将游戏的电影改编权带到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随后,吕克·贝松和皮埃尔-安·勒·伯盖姆(Pierre-Ange Le Pogam)创办的欧罗巴公司也加入进来……那个时候,欧罗巴公司还在紧锣密鼓地为年轻的法国导演泽维尔·吉恩斯的处女作《边域之城》(Frontière(s))进行后期制作,由于贝松和勒·伯盖姆都对这部才华横溢的电影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们主动提出建议,希望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制片人们可以先行观看影片,勒·伯盖姆回忆道:“当我们举办的特别观影会结束后,那些来自于美国的制片人兴奋地站起来说,‘说定了!就让他当导演了。’”
当然,仅凭一部影片就对一个人做硬性的评估,既不现实也不公平,除了这部在2007年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首映的《边域之城》外,制片人真正感兴趣的,还是泽维尔·吉恩斯之前在电影工业中作为第一副导演所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他之前参与了多部预算庞大的动作电影,这些都已经成为他日后仰仗的宝贵财富,更何况,吉恩斯一直都对电影制作有着真诚且具感染力的激情,皮埃尔-安·勒·伯盖姆说:“吉恩斯对电影简直到了痴狂的程度,并对其中各种各样的制作步骤尤其着迷,从中获益匪浅。就像其他具备这方面天赋的人一样,他也拥有那种吸引有创造力的人加入他的团队的个人魅力。”
在影片中饰演“代号47”的蒂莫西·奥利芬特正是因为信任泽维尔·吉恩斯才决定担当主角的,他表示:“吉恩斯是一个真正的电影拥趸,只要你能和他坐下来谈一谈,不知不觉中就会被他的热情所带动,他甚至还告诉我什么样的表演方法更能突出这个角色特征,与他合作,是一个非比寻常的经历。”
除了对电影无人能及的热情,泽维尔·吉恩斯还是一位殷切的游戏玩家,当被问及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款游戏改编成电影有什么样的体会时,吉恩斯表示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那么点不寒而栗的恐慌感:从玩家的角度出发,吉恩斯当然希望影片能够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原版游戏那独一无二的风格和灵魂;然而当身份变换至电影人后,他还是决定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动,以便消除游戏改编电影通常会有的缺陷。吉恩斯说:“我们都希望电影版本的《杀手:代号47》能够讲述一个原创又让人兴奋的故事,而不单单是用电影语言翻译一遍游戏。我们的目标是在那个假想的世界中提炼出一些真实的元素,然后概括游戏中所有图标似的部分,因为大多游戏迷都对此很着迷。”
最后,泽维尔·吉恩斯与编剧斯基普·伍兹(Skip Woods)一起保留了游戏中大部分故事结构和起源,还有相当多的意境,包括“代号47”手中精密的武器、服饰的选择以及他那非常有标志性的百合花形纹章。制片人皮埃尔-安·勒·伯盖姆说:“伍兹从原版游戏中归纳出一个非常伟大的剧本,感觉上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却又包含了游戏的美感和基本元素,当然,还有那个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黑衣、白衬衫、红领带、光头和光头上的条形码。‘代号47’在心理道德观上的暧昧不明和神秘,也被延续到了影片中--他来自于何处?到底要接受什么样的训练,才会具备像他一样惊人的杀人技能?虽然‘代号47’是一名杀手,可是他却没办法从杀人当中获得任何相应的乐趣。他只是一位专业人士,正在完成他的工作而已。这也是为什么他如此高深莫测的原因。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观众肯定会经常陷入沉思:为什么他要选择他现在正在从事的一切?”
【关于影片】
有了斯基普·伍兹的剧本,一个专业的幕后制作团队随即形成,泽维尔·吉恩斯从其他同样改编自电脑游戏的影片中获得了些许灵感,他说:“原版游戏的标新立异,以及拥有如此与众不同的角色和气氛,才是吸引我改编它的真正原因--这些都将在影片中得到最真实的体现。我觉得我可以制作一些真正黑暗的内容,让动作与惊悚得到完美的结合。”
为了塑造影片中的主角“代号47”,泽维尔·吉恩斯和斯基普·伍兹参考了许多西部片或有冷战情结的惊悚片里,孤独浪人以及间谍的形象,吉恩斯说:“我希望‘代号47’能够成为那种孤胆英雄,他的孤独感是由内而发的,所以才会散发出一种神秘的气息。”
如果你曾是原版游戏的痴迷玩家,对于“代号47”这个角色扮演肯定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概念,也早就在心中形成了一种既定的形象范畴……当所有的制片人,包括导演和编剧,看过蒂莫西·奥利芬特在《虎胆龙威4》中的表演之后,不约而同地认为,他们找到了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泽维尔·吉恩斯说:“我第一次见奥利芬特,就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惊艳的感觉。当然,他本人其实是非常可爱的,而且模样长得也挺酷的……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身上却透出了一种黑暗的气质,所以我相信他能够帮助‘代号47’确立在大银幕上的性格特点。不过,想要饰演这个角色,前提是你必须要拥有过硬的身体条件,一看就是那种力量性的大块头,又不乏优雅和高贵--当奥利芬特在片场进行第一天的拍摄工作时,他真的变成了那个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的孤独杀手。”
其实在影片正式开拍前,蒂莫西·奥利芬特在私人教练的陪伴下,花去了整整6周的时间进行体能特训,地点是当地的体育馆,奥利芬特描述那时的情形:“我每天都会在那里待上1个半小时,6个星期后,真的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同时,奥利芬特还在靶场进行了自动化武器的恶补……如今,仅有一步之遥,他就彻底变成“代号47”了--那就是剃光头。
对于需要为了角色而变秃瓢的要求,蒂莫西·奥利芬特觉得一切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坦白说,戏服很酷,但发型嘛,就差强人意了。他们把我的脑袋剃光的那天,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头发与工作不能共存,但是当化妆师把文身画到了我的后脑勺上后,别说还真产生了一种震撼的感觉。‘代号47’乍一看非常暴力而且冷血,其实他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已,天天如此。他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孤独的影子,在情感方面,将工作与生活完全分离开来……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有的时候你不得不为了工作而工作,你可以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漠然,尽可能地让工作变得简单、不参杂任何情感,因为你需要清除杂念,才能更好地完成它。”
“代号47”那过度规律化的生活和清晰的思维却在影片中出乎意料地受到了考验,尤其是当他遇见妮卡后……她是一个俄国妓女,却唤起了“代号47”隐藏很深的道德心,让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质疑。饰演妮卡的欧嘉·柯瑞兰寇(Olga Kurylenko)表示,这个女人帮助《杀手:代号47》超越了一部典型动作电影应该具备的样子:“我喜欢那种情感故事,尤其还发生在如此大规模的动作场景中。当我来到片场,看到泽维尔·吉恩斯就坐在导演的位子上时,我突然意识到,这部影片肯定与其他游戏改编作品有着最为本质上的区别,我希望观众可以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角色身上。”
精彩花絮
·影片刚刚宣布开始制作的时候,范·迪塞尔才是饰演“代号47”的人。
·影片在保加利亚的首都索非亚拍摄了12周的时间,与此同时,另一个拍摄组则分别到南非、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市、圣彼得堡和伦敦实地取景。
·根据Interactive-Eidos游戏“Hitman”系列改编的电影《The Hitman》在欧洲开拍,该片由20世纪福克斯出品。
·影片中,Timothy Olyphant(《邻家女孩》)扮演的“代号47”将遭遇国际刑警和俄国军队的双重追击,Dougray Scott(多格雷·斯科特)则扮演影片中的一个重要反角,他将和Olyphant展开精彩的对手戏。Scott最出名的地方可能是因为与他失之交臂的一个角色:当年他已经被定为《X-Men》中“金刚狼”扮演人选,但由于他之前参与的《不可能的任务2》拍摄延期,Hugh Jackman(休·杰克曼)取代他获得了这个角色并开始了成名之路。
·另外,Olga Kurylenko(《巴黎,我爱你》),Robert Knepper (也就是目前热播美剧《越狱》中T-Bag的扮演者),Ulrich Thomsen(《家变》)以及Michael Offei (《007皇家赌场》)也加盟影片拍摄。
D. 有一部电影,关于一个俄罗斯指挥家为了去巴黎完成很多年之前没有完成的演出,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努力……
法国电影《音乐会》( Le concert )(2009)
豆瓣条目: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285642/
E. 约翰尼德普和 克里斯蒂娜.里奇 合演的一部电影
<The man who cried >
(又名<纵情四海>或<哭泣的男人>)
类型:剧情/历史/爱情
导演/编剧:莎莉-波特Sally Potter
主演:
克里斯蒂娜-里奇Christina Ricci
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
约翰-图图罗John Turturro
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
故事简介
故事的时代背景是1927年,纳粹思想在欧洲开始泛滥的前夜。一个可爱的犹太小姑娘(克劳蒂亚·兰德杜克)同歌唱家的父亲和奶奶生活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在时时可能遭到迫害的阴影之下,她的父亲决定出发到美国找一份工作,然后将全家人接过来。就在他刚刚离去之后,村子就遭到了洗劫,这个女孩在逃跑的人群里失散了,几经辗转来到了英国,那时她才6岁。
从离开故土的那一刻开始,她失去了原来的名字,弃儿一般等着在长长的名单里被恩赐一个新的名字。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领养了她,并将她改名为苏茜(克里斯蒂娜·里奇)。很快,他们发现了她秉承于其父的音乐天份,于是送她到一家艺术学校学习唱歌,苏茜通过歌声学会了英语。 从这个时候起,世界上少了一个叫Fegele的俄罗斯女孩,多了一个叫Susan的英国姑娘。
被拿走了名字,被改换了国籍,就连伴她出生的母语都要从现在开始深深地藏进没有人知道的角落,而这里依然不是她的世界,人们对她友善或是嘲讽,她全都听不懂。吉普赛的马车经过校门口的时候,她唱起那首旧歌的时候,我看见流浪这个字眼,已经紧紧缠绕住了她。
十年后苏茜离开家来到巴黎,在合唱团找到了一份工作,并同洛拉(凯特·布兰切特)——一位漂亮的俄罗斯舞蹈演员,成为好朋友。在那里,没有人知道她的犹太人身份,苏茜一心想攒够钱到美国,希望有一天能够找到父亲,并摆脱纳粹的阴影。
苏茜和洛拉一起在一家刚刚开张的剧院里找到了新工作,在那里,她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爱情。野心勃勃的洛拉盯上了富有而庸俗的歌唱家丹蒂(约翰·图图罗),而性格宁静的苏茜却爱上了年轻的吉普赛训马师塞萨(约翰尼·德普)。然而当苏茜陷入爱情中不能自拔时,却发现塞萨是一个种族灭绝的支持者,作为犹太人的苏茜进退两难。纳粹的铁骑一天天踏向巴黎,死亡的威胁也渐渐逼近苏茜。她必须作出选择,一边是她深爱的,但赞成纳粹种族灭绝的塞萨,另一边是逃离阴影,追求自由的新生活。
影片中,音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场曲比才歌剧《采珠者》里的咏叹调<令我无法忘怀的歌声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哀凄的曲风,似有化悲愤为力量的豪情
http://www.movfox.com/dl20270.html 这里下载
F. 俄罗斯电影主要特点是什么 急需哦 要长点点的 作业啊
简述俄罗斯类型电影的探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然而,在没有做好预测的情况下,盖达尔和丘拜斯等人的“休克疗法”及私有化,不仅没有创造出市场经济,恰恰相反,私有化打消了提高效率的任何希望。人们期待的潘朵拉盒盖打开了,然而释放出来的却是恶性的通货膨胀。从1991年到1998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了49.4%,可以说是丧失了半壁江山。而1998年8月再度爆发的金融危机则使俄经济几乎跌到崩溃的边缘。
在全国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中,俄罗斯生产滑坡,物价飞涨,国民生活水平下降,整个社会混乱无序,这给经济市场化的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到目前为止,真正自然的、正常的市场经济在俄罗斯依然只是一个诱人的“期待”。而在这种期待中,俄罗斯的电影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创作生产到发行放映几乎全线崩溃。不过,热爱艺术的俄罗斯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的电影,在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在好莱坞高科技和纯娱乐性紧紧吸引着人们眼球的压力中,俄罗斯电影的探索之路一直在缓慢地铺延着
1、“类好莱坞”电影:舶来品,找不到落脚点
俄罗斯取消对进口影片的限额规定后,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外国影片,尤其是美国影片蜂拥而至。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快餐”,美国电影及时有效地占领了俄罗斯的电影市场。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俄本土电影的创作者们带着不同的目的,纷纷对好莱坞电影进行借鉴或仿造。这其中,许多影片粗制滥造,少有艺术价值。但也有一部分影片凝聚着创作者的思想和个性,既能吸引观众,也不失艺术水准。
爱情是电影永恒的表现主题。俄罗斯电影创作者在“移植”好莱坞爱情片的模式时,虽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能吸引观众眼球点击率的纯娱乐性场面描述,但有些影片仍不失艺术品位,印带着俄罗斯人特有的高雅。《雨痕》(维·纳哈勃采夫-姆拉德希依导演1991)是一个现代版的希腊神话。影片让年轻的女音乐工作者和归国的中年音乐家在未解的谜团中相识、相爱,直到谜团解开。影片继承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流露出一种人受不可知命运摆布的痛苦。1998年,老导演彼·托多罗夫斯基的《爱情三重唱》放弃了对时代的思考,把表现的触角伸向了当时时髦的三角恋爱上。作者虽然调用了俄罗斯式的悬念、讽刺、幽默、抒情等各种手法,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却远远不及作者以前的《战地浪漫曲》,以致“不知为什么,观众对影片没有反应”。[1]影片《12月的音乐》(德霍维奇内依导演1996)同样出于商业考虑,描写了一个出国侨居的男子回国后同一对母女陷入三角感情的纠缠之中的故事。影片最后的悲剧结局似乎从一个侧面透露出了俄罗斯人当前的阴郁情绪,但陈俗的爱情模式却把本来就心情不好的观众给赶走了。
黑社会势力是好莱坞电影常用的表现素材。在俄罗斯,影片审查制度解构后,一大批表现俄社会动荡的黑社会片开始兴起。1992年,导演甫·普洛特金拍摄的影片《为了活下来》,讲述了一个退伍军人在担任登山营主任期间同黑社会势力斗争的故事。影片既借鉴了好莱坞影片惊险紧张的打斗场面,也继承了俄罗斯电影细致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优良传统。虽然情节简单,但影片表达手法多样化,既有纪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运用,也有儿童电影的特征,发行情况比较好。1997年,阿列克赛·巴利班诺夫的《兄弟》同样以复员军人同黑社会的斗争为背景。影片主人公达尼拉为了救哥哥同黑社会势力展开生死之战,最后达尼拉干掉了黑社会分子,拿了他们的钱,分给他认为需要的人,然后便坐车离开了彼得堡。影片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达尼拉由一个朴实无华的小伙子变为冷酷的杀手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
帮匪题材同表现黑社会势力的影片紧紧结合在一起,但在俄罗斯,这一类效仿好莱坞模式的电影更多地把批判的触角伸向了现实社会。1991年,瓦·契柯夫的《俄罗斯轮盘赌》把美国电影《邦尼和克莱德》的情节模式借鉴过来,真实准确地表现了俄现实社会动荡、混乱的情状。影片中许多格斗、枪战的场面惊心动魄,极近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风格。难怪有些俄罗斯影评人称它为“当代俄罗斯的邦尼和克莱德”。1998年,瓦·托多罗夫斯基的《聋人之国》通过两个女孩的前途命运再次触及到了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现实。影片故事情节简单,但情节设置上运用了现代电影的诸多元素:爱情、友谊、金钱等等。叙事方式上,黑社会、毒品、脱衣舞等调料的加入,则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尽管影片存在一定程度逃避现实的嫌疑,但却典型地代表了俄罗斯“第二浪潮”电影创作者的风格和趋向。2000年,新成立不久的“炼金术电影公司”推出豪华电影《黑幕》。该片在普通的侦探、帮匪情节中加入了陨石坠落、日蚀等宇宙的天灾的自然现象,以适应美国大片培养起来的新的消费群体,不过影片在艺术上没有突破。
1998年,阿斯特拉罕导演了影片《死亡合同》,该片可以划归到恐怖片的范畴中去。创作者想以一个移植人体器官的秘密场所的杀人行径来制造恐怖气氛,但影片因为过于暴露的商业目的和迎合倾向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1999年,瓦西里·皮楚拉导演的最新影片《缀满钻石的天空》比较受欢迎,但整体上处理的略显粗陋平庸。2000年,亚历山大·泽利多维奇对昆延·塔伦蒂诺的效仿之作《莫斯科》做得比较好,但同真正的美国商业片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总体看来,俄罗斯的“类好莱坞”电影在样式上“面面俱到”,而且有一部分在揭示社会问题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但在吸引观众方面,却不尽人意。除了还没有掌握样式电影的特点和规律之外,或许根本问题在于,好莱坞模式化的电影在俄罗斯的传统中根本找不到落脚点。所以,好莱坞模式要确立自己在俄罗斯的牢固地位,还需要真正的时间。
2、喜剧片:本土品,让人笑不起来
据调查,目前在俄罗斯影院放映的影片中,最受欢迎的是喜剧片,这或许契合了俄罗斯人生性善良和狂放的特点,也或许是因为沉重的现实生活使人们对喜剧样式有所钟爱。但是,现今的俄罗斯喜剧电影中却少有纯粹的喜剧片,导演们每当涉足喜剧时,总会流露出一种阴暗的底色或是含泪的笑。
1991年,艾利达尔·梁赞诺夫自编自导的《天堂》以隐喻的手法表现了一群被时代遗忘的艺术家和不幸的老人们的艰难生活。影片最后,在外星人的帮助下,这群人乘坐一辆奇特的火车飞上了天。影片获得1992年最佳故事片“尼卡”奖。但导演失去了他一贯的幽默感,影片中丑陋荒诞的环境和精神似不正常的人让观众产生厌恶感。1996年,梁赞诺夫的《你好,傻瓜》登上了当年排行榜的首位,但是影片中加入的大量笑料却给人一种没有生活根基的感觉。看来,有才华的梁赞诺夫面对凋敝的生活,也全然没有了笑的欲望。
1995年,亚历山大·罗果日金的《民族狩猎的特别之处》很是吸引观众,电影票房以及录相带发行的收入都达到了与西方大片不相上下的水平。影片把俄罗斯的传统爱好:喝酒与狩猎融为一体,通过狩猎过程中的各种奇遇制造出大量笑料。然而,洋溢着轻松欢笑声的《特别之处》同样不是纯粹的喜剧,影片透着尖锐的讽刺意味对民族生活中的“酒文化”进行戏谑。1998年,罗果日金的《民族垂钓的特别之处》则把意犹未尽的伊沃尔金将军一干人带上了更加热闹的垂钓之旅。影片大胆杜撰了一些离奇的情节,让伏特加酒的味道蔓延到了军事演习中的军舰上和非法侵入邻国水域的潜艇中,搞笑目的十分明显,影片向纯喜剧的方向进了一大步。
1994年,俄罗斯第二浪潮的中坚人物谢尔盖·里夫涅夫推出影片《镰刀与锤子》。该片讲述了通过改变性别将一个普通人变成时代需要的典型人的荒诞故事。影片是对斯大林时期文化与政治的滑稽调侃,充满了尖刻与机智,但却极端阴郁。1993年,富有幽默感和喜剧才华的尤里·马明用《通向巴黎的窗口》表现了俄罗斯人在出国大潮中的心态。作者以谨慎的态度探索了一种能够表现俄罗斯人对国外生活复杂心态的艺术结构:通过在墙上开个窗户,让梦想去巴黎的人开开眼界,再回到现实中的俄罗斯来。该片获得当年“震荡”电影节导演奖。不过,牵强附会的情境和并不可笑的打闹却使影片质量大大受损。1995年至1996年奥塔尔·约谢利阿尼推出系列片《匪徒列传》。其中《匪徒列传,第七章》是一部结构很好、充满愤怒和嘲讽的电影。影片叙述自中世纪以来到苏维埃政权时代直到今日这个枪械泛滥、黑帮横行的污浊社会中人类的愚蠢和暴力。影片中有不少令人发笑的东西,但这种笑是板着面孔咬牙切齿的笑。
此外,一些本来很好的喜剧或情节剧由于过分沉溺于闹剧手法而遭到损害。比如巴德尔·隆金叙述一个矿工小镇里好人与坏人“斗争”的《婚礼》(2000),弗拉基米尔·缅绍夫描写1983年莫斯科的《众神的妒忌》(2000)以及弗拉基米尔·福金讲述一座房子里住过几代人的《富人之家》等等。
在当前的俄罗斯,喜剧电影的创作还没有真正步入到纯喜剧样式的轨道上来,许多影片无论是揭露过去苏联时期的风习或是讥讽当前的社会现实,创作者不是要我们发笑,而是使我们感到一种刺痛。而且当前俄国人对荒诞美学的热衷太过痴迷,以致使本土的喜剧越来越趋向概念化。可能是现实太沉重了,电影工作者高兴不起来,广大的人民也同样不能纯粹地“喜剧”一回。目前,俄罗斯喜剧样式的电影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远远没有形成规模。
3、“新俄罗斯人”电影:新生儿,长大还需时间
“新俄罗斯人”电影是在俄罗斯新贵现象产生之后应运而生的。所谓“新贵”,就是那些在苏联解体后利用种种渠道迅速发家、过上优裕奢华生活的商人,他们多居住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新俄罗斯人”影片以他们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他们生活的场景及其经历折射出当今俄罗斯社会的现实状况。
1995年,阿勃德拉什托夫和明达泽导演的《一个乘客的剧本》,比较类似于“新贵电影”。该片虚构了两个社会形象:法官和被审判者。年轻人在苏解体前被牵连入狱,苏解体后,他出狱并跻身于新贵之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火车上看到了曾经审判过他的法官(现在成为列车员)。于是他便开始了有计划的报复行动 然而最后,死去的却是年轻人。影片主要表现了一种报复心理。虽然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银熊奖,但在国内却反映平平,可能是作者的虚构太过于一厢情愿,人们根本不愿意相信。
1996年,阿斯特拉罕的《一切都会好的》给人们编织了一个似乎更不大可能的童话:一个发了财的俄罗斯新贵回到故乡要建设一座娱乐中心;他的儿子获诺贝尔奖并回国,还爱上了一个将要结婚的姑娘;而其他的几对年老、年轻的恋人也最终走到了一起。影片是应时之作,因为过分地迎合“新贵”老板的心思,过分地美化他们的形象,而使影片的艺术质量大打折扣。虽然影片比较好看,但却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
1998年,影片《莫斯科》没有迎合“新贵”心理,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批判的锋芒对准了他们。在影片中,“可爱的”新贵们无聊空虚的形象被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2002年,影片《有一次在俄罗斯》可以划归到“新贵”影片中去。该片意在描写俄罗斯经济寡头别列佐夫斯基。
美国神话找到了西部片这一类型来表现自己200年的历史,银幕上出现了诚实的行政长官与狂暴的匪徒斗法。而俄罗斯的电影创作者们在探索中也试图打造自己的类型品牌——俄罗斯新贵电影。美国的西部神话通过善与恶的冲突,迸发出了民族文明和社会规范的火花,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成为美国电影的标识。而俄罗斯新贵影片却全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他们在打造本土品牌的时候,不自觉地走了两个极端:要么把“新贵”们美化得一塌糊涂;要么把他们丑化得面目全非。这些影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今俄罗斯社会的现实情状,但却由于缺乏客观的描写、冷静的思索以及足够的耐心,整体质量不高,“生长”还需呵护。
4、等待“后苏联”类型电影神话
在俄罗斯,除了30年代的喜剧电影以及60年代盖达尔的影片之外,基本上没有类型电影的传统。因此,“以那种魅力四射的坏蛋为主人公的类型电影及恐怖电影在我们的电影中没有根基。近年来有人企图尝试这些类型,但多以失败告终。”[2]俄罗斯老导演彼·托多罗夫斯基似乎不太赞成民族电影走类型化的路子。然而年轻一代的导演们却有不同的看法。Н·列别捷夫(1991年推出处女作《蛇泉》)说,“在今天的情势下,类型电影的制作应该从零开始”。[3]对此,教师А·米塔似乎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最近几年俄罗斯观众变化很大。十年前只有专家才能看到的影片现在每天都在电视上放映。 从接受信息的水平看,我们的观众已接近欧洲观众。 年轻人喜欢美国电影,他们偏爱不具俄罗斯特色的枪战片、恐怖片。兴趣爱好的改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因此,“俄罗斯电影必须先达到世界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掌握严格区分电影的类型原则,然后才能考虑其特殊道路。”[4]
目前,俄罗斯电影“国家定货”的时代已经消亡,“苏联电影”以及它的“贡献”也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新的局面是一份四分五裂的遗产和复杂无序的生存环境。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态状中,俄罗斯电影能否走上类型电影的发展道路,能否重新演绎前苏联电影的神话,我们不做预测,只有等待。
G. 一部俄罗斯电影大片用核弹要炸毁莫斯科,主演是个女的,电影名字4个字
密码疑云 (2007)
导演: 瓦季姆·舒梅列夫
编剧: 丹尼斯·卡里谢夫 / 瓦季姆·舒梅列夫
主演: 文森特·佩雷斯 / 安娜斯塔西娅·扎沃洛纽克 / 弗拉基米尔·缅绍夫
类型: 动作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2008-04-17(中国大陆)
密码疑云的剧情简介 · · · · · ·
俄罗斯国家安全局女特工达莎(安娜斯塔西娅·扎沃洛纽克 Anastasiya Zavorotnyuk 饰),受命在恐怖组织首领扎法德的武装基地担当卧底,逐渐获得信任,得知扎法德即将实施一起全球性恐怖计划——犯罪组织已在四个人口密集的国际大都市内秘密安放了四枚遥控核弹,几乎可以破坏整个亚欧大陆。然而扎法德却突然被同伙巴特杀死,并被盗取了引爆密码。达莎又受命联络一位法国银行家路易斯(文森特·佩雷斯 Vincent Perez 饰)一同阻止阴谋。两人在追查的途中,达莎的恐怖分子身份不料引起了美国中情局的注意,跨国追查遇到重重阻碍。然而就在达莎击毙恐怖分子巴特之后,核弹危机竟然仍未解除,事态远比想象中复杂……
本片由俄罗斯国家电影基金会投资,并获得俄罗斯军方全力支持。美国、法国、挪威、英国等多国均参与合拍,并在巴黎、佛罗伦萨、挪威、吉隆坡双子塔等地取景拍摄。
H. 谁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
非常人贩3 又叫玩命快递3 英文名:Transporter 3
杰森·斯坦森 主演
弗兰克·马丁(杰森·斯坦森饰)这位退役的特种兵,在经历了两次腥风血雨之后,重新回到了法国巴黎,准备在朋友的修车行里混口饭吃,修养生息。不过安顿的日子没过多久,仇家又找上门来,一顿打打杀杀之后,弗兰克·马丁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倒在对手脚下。醒来之后,弗兰克·马丁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实验室,而手上却多了个腕表一样的东西。神秘组织的龙头老大约翰森(罗伯特·克耐普饰)告诉弗兰克·马丁,这次他是有求而来。鉴于弗兰克·马丁在托运这一行的知名程度,约翰森需要他帮一个小忙:护送一个女人到达指定地点。如果与女人的距离过远,那么腕表就会爆炸。而如果成功护送到达目的地,那么约翰森就会把腕表除下。
弗兰克与车行的铁哥们琢磨了好半天,发现这个腕表确实没法自己除下来,无奈下只好又重操旧业,护送起满头红发的神秘女人。显然这不是一份轻松的差事,约翰森是被警方通缉的罪犯,而警察为了寻找证据,执意要把红发女人带走,弗兰克只得与警察交起手来。这时候,另一个黑帮也想将弗兰克和红发女人置于死地,于是两人在警察和黑社会的双重追捕中,一路杀向终点……
参考:
http://ke..com/view/1823340.html?wtp=tt
I. 有哪些电影是在莫斯科取景的
《回归 Возвращение》,本片荣获2004年金秋奖最佳外语片奖、2003年俄罗斯影评人协会最佳剧本、最佳新人和最佳电影奖,200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狮奖,俄罗斯则绝对是标准的东欧国家。 战斗民族拍电影,喜欢简单直接,邪恶的科学家,冷战时期的生物兵器,正邪分明的角色对立,还有这个很具有弄浓浓东欧风情的世界观。
J. 求一个电影名字.是欧美.背景是现代.是去俄罗斯偷东西的.
圣徒 The Saint
http://www.dvd.com.cn/movie/1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