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欧美恋母情结电影法国

欧美恋母情结电影法国

发布时间:2022-05-15 10:37:54

❶ 法国的高分犯罪悬疑片《天上再见》,脑洞大开,能称巅峰之作吗

《登堂入室》是由法国Wild Bunch/Mandarin Films联合制作发行的剧情片,由弗朗索瓦·欧容执导,法布莱斯·鲁奇尼、恩斯特·吴默埃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主演,于2012年10月10日在法国上映。电影改编自西班牙剧作家胡安·梅约加(Juan Mayorga)的作品《后排的男人》,描述的是一名法国高中老师和天才学生的关于创作与幻想的禁忌故事。

男主以文学创作的名义偷窥别人的生活,语文老师则在阅读后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导致了自己的人生悲剧。其实偷窥与被窥,现实与虚幻都只有一线之隔。欧容的确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导演,引人入胜的叙事,虚实交织的剧情,以及戏剧性的结局。

这是一部疯狂又合理的超现实传奇,虚拟与现实的交错,层次丰富的剧设,将电影与文学的魅力合二为一,塑造了极佳的悬疑观感,令人既在现实世界中窥探于那关乎人性的黑洞,亦游走于被编织的幻想世界。

❷ 一部外国电影里面五个兄弟一个是成功人士 一个妻管严 一个流浪汉 一个老顽童 一个恋母情结 知道的速来!

美国派4:美国重逢

❸ 带有恋母情节的电影

少年汉尼拔,加斯帕德尤利尔与巩俐主演,2007年出品,犯罪惊悚片

❹ 想了解心理学最精华的精神分析电影在这里

电影艺术家都是心理学大师,通过光影声营造出幻想的世界,让人直面那些无法直视的人性。

精神分析便是直面人性的艺术:欲望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人性的复杂矛盾冲突……在精神分析中,人们得以直面潜意识如同直视骄阳,从不自知的状态下看清自己,不再受潜意识所控制。以下 25 部精神分析主题电影花费阿苏大量精力和时间汇总而成,希望大家喜欢。

一、《佛洛依德》

1962年由约翰·休斯顿导演,超级帅哥蒙哥马利主演。

阿苏点评:叙述了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初期研究,阐述了俄狄浦斯情结。这部电影只有英文版,展现出精神分析初始时的发展状态,以及弗洛伊德求学、思考、怀疑自己直至寻找到精神分析的道路。

二、《玛丽公主》

法国导演柏诺瓦·贾柯2004年执导。这是阿苏看过的最经典的精神分析电影,暂时没有之一。

阿苏点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弗洛伊德晚年的故事,根据法国玛丽公主的日记改编。

法国公主玛丽·波拿巴因长期受抑郁症和性冷淡的困扰,每隔半年就要做一次手术,脾气怪异,性格倔强,私生活混乱。她在弗洛伊德的陪伴下成长,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将精神分析的疗法精细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玛丽公主后来成为法国精神分析的领导人,很有个性和嚣张的公主范,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在学会选举中直接推荐自己的情人做领导,而且反对无效,牛逼冲天啊!在二战期间,弗洛伊德由于固执,差点就挂了,玛丽公主心急如焚,不断地动员老头子,最后因为安娜被盖世太保带走,弗洛伊德六神无主,同意离开维也纳,并动用自己所有的资源,包括希腊、法国、墨索里尼、罗斯福,最终将弗洛伊德从盖世太保手中拯救出来。

影片还原了一个真实平凡却充满智慧的小老头弗洛伊德,固执可爱温柔,还会发点小脾气。玛丽公主聪明强悍,以自我为中心。但作为一个公主,悄悄躲在楼梯间保护弗洛伊德那一幕,我看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整个法国的精神分析发展都与玛丽公主有关,她在影片中的情人鲁文斯坦,这个人是拉康和法国第一批精神分析师的分析师和老师。

三、《穆赫兰道》

著名导演大卫·林奇最具知名度的佳作。

阿苏点评:《梦的解析》的经典诠释,什么叫凝缩,啥是移置,显梦和隐梦的关系……导演的情节设计和拍摄手法让人惊叹。“你看到的都不是真的。”此电影错综复杂,像一个迷宫,最后才真相大白。一般第一遍看不懂,仔细琢磨,看个三五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那种感觉和味道,啧啧。

四、《搏击俱乐部》

大卫·芬奇导演,不是大卫·林奇哦,男主角是布拉德·皮特。

阿苏点评:这部片子很经典,充斥着幻觉、暴力、死之本能、失忆、自我催眠,压抑之后的巨大自我毁灭和反抗。

杰克是一个幼年惨遭父母遗弃的30岁大男孩。深藏在内心的被压抑的愤怒,被他所在的缺德汽车公司点燃。然而独自生活的他又不得不依附着那样一个畸形的公司生存,每天重复着缺德而又机械的工作,最后通过幻觉和暴力来表达愤怒。两个分离的人格不停地上演着不一样的生活,然而他却不自知。

五、《爱德华大夫》

1944年由著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执导,大明星英格丽·褒曼和大帅哥格利高里·派克主演。

阿苏点评:大学推荐心理学本科生必看的电影之一。这是一个有关心理分析的惊险故事,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上映后曾引起很大的争议,但这不妨碍它成为四十年代的经典影片之一,它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梦是可以恢复记忆的最佳线索,你是谁?在逃避些什么?这些秘密都深埋在你的脑海里,只是你不愿去面对。人有时会不愿面对现实,因为事实会触痛他们的伤口,因此他们为了忘却一切,反而会生病。梦可以告诉我们你到底在逃避些什么,但只能显示出片段,将此片段加以组合成型,恢复原来的样子,然后再找出其中的意义,而且越奇怪的梦越有帮助。”

六、《西北偏北》

还是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

阿苏点评: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亦被看作电影史上的悬疑片典范。此片也因为它“文化上、历史上、美学上”的重要价值,被选为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典藏。精神分析中俄狄浦斯情结的经典注解,也体现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成长和救赎。

七、《精神病患者》

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代表作之一。

《精神病患者》,又名《惊魂记》,采用黑白胶片和小成本电视电影的制作模式拍摄。影片公映后获得巨大成功。

阿苏点评:故事描述一名盗取公款的女郎在逃亡期间投宿于汽车旅馆,却在浴室中被精神分裂的狂人杀死。她的妹妹和男友加入警方的调查,在逐步侦查下终于揭露狂人的真相。里面涉及到恋母情结、死之本能、象征等等。后来还有三部续集,讲述这个杀人犯的历史。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八、《后窗》

又是希区柯克导演,惊悚片哦。它是理性探究“窥视”主题的代表作之一。“男人观看女性,女性则观看自己。”——约翰·博杰

阿苏点评:窥视癖(偷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窥视癖满足了人内心潜意识的需要。成为心理医生、成为摄影师或模特画家,都是偷窥本能的一种升华。人们通过视觉的隐秘偷窥来得到性的满足感,如同孩子总喜欢知道那个不能看的抽屉里到底藏着什么一样,那是多么令人激动与兴奋的一刻。

九、《雨人》

巴里·莱文森1988年执导,由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主演。

阿苏点评:浓浓的兄弟情。自闭症患者哥哥雷蒙以及弟弟查理的心理世界。电影揭开了他们童年创伤的秘密和心理防御机制,从而探究查理对雷蒙情感转变背后深沉的心理原因,看完有种悲喜交加的感受。

十、《黑天鹅》

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

阿苏点评:“两个女人呆在一起,就像在两只同一个篮子里的猫一样。”《黑天鹅》讲述了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的共生关系。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一个女孩与母亲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仇母情结)……影片也运用了拉康学派的镜像理论,幻觉、自虐在影片里随处可见。

十一、《危险方法》

大卫·科南伯格导演,凯拉·奈特莉、维戈·莫特森和迈克尔·法斯宾德等联袂出演的剧情电影。

阿苏点评:影片讲述弗洛伊德、荣格和萨宾娜的关系,以此来呈现精神分析发展初始的故事,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弗洛伊德,而是一位名叫萨宾娜·斯比因的犹太裔俄罗斯女子。作为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病人,这位女子给了两位心理学家极大的启发,却也促使荣格最终在理念上与恩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里面有精神分析初期的叛逆人物奥托格·罗斯,他弑父情结的典型代表,当时他倡导释放本我,引发巨大的争议,对荣格有一定的影响。

十二、《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2006年的德国电影,由汤姆·提克威执导。看完之后感慨不已。

阿苏点评:一个从小被遗弃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不堪的地方——鱼市场上的孩子,嗅觉超乎常人,异常灵敏,闻过一遍的香水就可以直接复制出来。童年缺失导致的人生悲剧,因为忽视和痛苦,导致同情心的丧失,快感区域上行固着在嗅觉上。主角对完美香水有强迫性追求,通过谋杀13名处女达成理想,最后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却以生命作为代价赎罪。

十三、《老男孩》

韩国导演朴赞郁拍摄的经典电影。“笑,人人陪笑;哭,独自落泪。”

阿苏点评:心理承受力低的朋友慎看,这电影虐心啊。乱伦和杀戮,精神分析永恒的主题,俄狄浦斯情结的经典表达,俄狄浦斯挖掉自己的双眼,吴大秀割掉舌头,那碎了一地的玻璃,如同破碎成无数块的心:因果、罪恶、乱伦、赎罪……一个是姐弟的乱伦之爱,一段是父女的乱伦之情。为了姐姐而复仇,设计吴大秀父女乱伦,大秀宁愿做狗也不愿意让女儿知道真相,亲手剪掉了自己的舌头,而幕后黑手李宇真在大仇得报之后开枪自杀,大秀事后找催眠师选择遗忘的方式去面对,在信里说:“纵使我是禽兽,难道我就没有资格生存吗?”影片最后的那个笑容,让人心碎。

十四、《贝壳和僧侣》

1926年的无声老电影,法国杜拉克导演,先锋派电影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故事片。时间很短,只有三十多分钟。

阿苏点评: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性无能的僧侣,他渴望得到的一个女人,恰恰是另一个人的情人。此人不断变化为传教士、将军和监狱看守同他作对。导演对主人公的性心理作了充分的探索,运用一系列非现实的画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梦幻世界,并设计许多超常的动作来刻画性压抑者的变态行为,如主人公无故打碎了酒窖里一个又一个的玻璃球,或者穿上一件拖到脚跟的大衣在大街上乱逛:暴力、杀戮、恐惧、美女不断变幻……全片没有情节,也无人物性格塑造,仅用意识流的方式去呈现,充满弗洛依德主义的潜意识迷狂的幻觉场面,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象征性地表达。

十五、《毕业生》

1967年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

阿苏点评:影片通过描写大学毕业生本恩的移情性恋爱经历,体现了恋母情结、阉割焦虑、救赎和成长等相关精神分析主题。影片最后的名曲《斯卡保罗集市》特别动人。坐在公交车上,音乐响起,好有感觉。

十六、《天地无伦》

拉里·克拉克导演。是一部反映青少年“青春残酷”的影片。

阿苏点评:一部充满着性、暴力、仇恨和爱的电影,家庭悲剧,俄狄浦斯情结的深刻呈现,性本能是人类永恒的动力和悲剧所在。人生还能更悲催些吗?一切都有希望。

十七、《美国丽人》

萨姆·门德斯导演的第72届奥斯卡金奖电影,凯文·史派西主演。

阿苏点评:影片中一个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男性心已死去,却遇到一位让其神魂颠倒的小女孩,是他女儿的同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洛丽塔情结”的真实注解,面对着死亡焦虑和生活乱麻的中年男性,通过迷恋青春女孩来重新燃烧自己,也有对女儿乱伦的投射,妻子的出轨,女儿的叛逆,最后一声枪响,原来最恨同性恋的其实就是同性恋。影片中充满了乱伦、弑父、同性恋、压抑、逃避、杀戮,拍得非常之美。

十八、《国王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由汤姆·霍珀 执导,科林·费斯、杰弗里·拉什主演的英国电影,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阿苏点评:一个国王竟然有当众讲话焦虑,无法对国民进行电台演讲,只能找心理医生来解决问题。国王为何有这样的问题呢?原来有一个苛刻高要求的爸爸,当他试图表达时,前国王说:放松、好好加油、快点!那种语气和表情,多么高压的姿态和氛围,让人死的心都有了。国王也有童年创伤,也有俄狄浦斯情结哦。不能正常言语的原因,是恐惧自己内在的弑兄和弑父情结,恐惧自己的优秀而能取代他的哥哥。当他处于愤怒生气的状况下,在骂脏话的时候,表达却非常流利。他将自己的攻击性压抑之后,表达就会出现结巴的问题。最后,在心理医生和演讲家的帮助下,国王一步步地走了出来。

十九、《吮拇指的人》

美国导演迈克·米尔斯。男主角凭此片得了柏林电影节影帝,一部温情成长的影片。

无论今年几岁,长大成人真不是件容易事!

阿苏点评:吸吮拇指代表口欲期的固着,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出现问题,在紧张焦虑的状况下退行到婴幼儿的阶段,通过吸吮手指获得安全感,其实男性的抽烟何尝不是如此呢。男主角贾斯丁17岁了还在像婴儿一样吮吸大拇指,戒不掉,周围人都要疯掉了。基努里维斯做心理医生哦,涉及到青春期少年的成长困惑和过程,揭示青少年心理问题中的家庭原因对其的影响。有点小温馨,看的时候会很有共鸣哦。“因为人们都讨厌问题,为解决问题人们都在寻找完美解决方案,但实际上没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没有答案的状态下生活,带着问题生活和面对,这个选择怎么样?

二十、《钢琴教师》

法国电影,迈克尔·哈内克导演,此片有风险,要看需谨慎,耶内里克的名作。

阿苏点评:此片与《黑天鹅》有得一拼。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总是一段扯不清的心理痛苦纠缠。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严苛的钳制下,心灵是如何被扭曲,情爱是如何被变异的。被压抑和禁止的东西总是对人有过度的吸引力,女钢琴教师和英俊年轻的男学生来了一场虐恋,在母亲的面前毁灭自己(殴打的那一幕)。遭到男主角无情的抛弃,影片最后一个孤独眺望的女人用刀深深地插进自己的胸口,独自离去。

二十一、《毁灭》(又名《烈火情人》)

法国路易·马勒导演,是欧洲电影的绝美之作。

阿苏点评:讲述父亲、儿子和儿媳三角关系。将一部直面人类最大的禁忌——乱伦的影片拍得如此精美、如此震撼。在罪与罚、痛与快之间体现一种心灵的裂变,并为这种裂变寻求到有意识的,更多的是潜意识的,也就是人称其为人的心理依据。

二十二、《一条安达鲁狗》(1929)

大师路易斯·布努艾尔的超现实主义影片。

阿苏点评:根据佛洛依德梦的解析的象征理论拍摄出来的无意识流电影。它是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中出现的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一部代表作。影片无任何情节,只有一组组无逻辑无理性的镜头,以及奇特怪诞形象的不谐调接合:男人想去拥抱他渴望的女人,却被系着南瓜的长绳绊住。从手心的洞中爬出的蚂蚁,一只死驴血淋淋地堆在钢琴上,一个男人拿着一把剃刀割裂女人的眼球…

二十三、《致命ID》

《致命ID》是美国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推出的一部以杀人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惊悚剧情电影,由约翰·库萨克、雷·利奥塔和阿曼达·皮特主演。

阿苏点评:一个童年受过巨大的心理创伤的罪犯,在汽车旅馆残忍地杀害了6个人。他的头脑里存在着10个不同的人格:一个不知道生命意义的警察、一个想退休的妓女、一个杀害警察的罪犯假冒警察、另一个罪犯、假扮旅馆老板的小偷、理想化的女性大明星、机械木讷听话的父亲、性格暴躁的母亲、一对情绪激动的情侣、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10个人格在幻想的汽车旅馆里互相残杀,只剩下一个人格存在,最后的结局让你大吃一惊。

童年的创伤让人的性格扭曲,内在的负罪感、痛苦冲突、无法直面自己的感受,导致人格的分裂和分化,成年后的杀戮。没有重新还原的治疗往往都是无效的,内在创伤的修复不只是人格的整合,而是人格的重建,否则都是沙上建房子。“当我走上楼梯,我看到一个不在那里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

二十四、《提线木偶》

韩国导演权英乐的作品。

阿苏点评:我们是潜意识的提线木偶,也可能是他人的提线木偶。男主角任志勋是一个精神科医生,利用催眠进行治疗。女主角贤贞是他的好朋友的女朋友,一个提线木偶师,看似温柔娴淑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控制欲极强,残忍杀戮的人格。

影片在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进行,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交替出现,底层的创伤没有得到治疗,男主角的嫉妒占有控制欲出现后,通过催眠占有女主角,在咨询关系中发生性关系,让贤贞成为他的性奴隶,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的表现。贤贞对于亲密的恐惧、依恋的渴求和性的需求被严重压抑着,当全身心奉献而被抛弃后,重演了原生家庭的悲剧,内在阴暗的人格出现,通过杀戮完成控制。

二十五、《洛丽塔》(也名《一树梨花压海棠》)

1962年出品的电影,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Kubrick)执导,改编自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在1955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洛丽塔。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后来1997年又重新拍了一遍。

阿苏点评:萝莉一词原型就是来源于此片。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它的悲剧深渊乃是源于——“欲望”。在所有涉及色情的语言之下,是作者关于“欲望”主题的严肃叙事。男性的中年危机,通过追求少女来得到生命的活力,在乱伦的驱使下变相地谋杀了妻子,最后女孩却与另一个中年男人合谋逃离了继父的控制,引发一系列悲剧。


文:苏剑锋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❺ 有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好像还带着一个小孩,动作电影,外国的

《火线保镖》 剧情简介 史密斯先生(克里夫·欧文)是一个外表冷酷而又神秘的人物,他带着枪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却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他如影子一般游荡,如猎手一般蛰伏……他既不是什么救死扶伤的医生,更没有身为人父的体验,但当他看到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被一群持枪悍匪追杀时还是本能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尽管女人还是没能躲过一劫死于乱战,但所幸婴儿安然无恙。史密斯本以为女人一死这事就此了结,自己也无心再继续参合下去,但他随即发现对方的目标竟然是女人留下的小婴儿。不忍就此舍弃婴儿,史密斯决定向朋友圈中最有母性特质的DQ(莫妮卡·贝鲁齐)求助,DQ是Dairy Queen的缩写,是黑道中闻名的专门对付恋母情结顾客的妓女。费劲心思取得这个不太可靠的搭档的协助后,史密斯开始了荷枪实弹的生猛枪战。他的对手是一心要得到婴儿的黑帮老大赫茨(保罗·吉亚玛提)。史密斯想要知道这所发生的一切背后所隐藏的内情,然而就算得不到答案史密斯同样能从痛快地杀戮中得到满足……

❻ 俄狄浦斯情结电影有那些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节,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

俄狄浦斯(Oedipus)是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成为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国王。

拉伊奥斯年轻时曾劫走国王佩洛普斯的儿子,因此遭到诅咒。他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示他会被儿子所杀死。为逃避命运,拉伊奥斯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oedipous 在希腊文的意思即为“肿胀的脚”),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的国王波吕波斯,由他们当作亲生儿子般地抚养长大。
俄狄浦斯长大后,以为科林斯国王夫妇便是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离开了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回来。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与一群陌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其中包括他的亲生父亲拉伊奥斯。

当时的忒拜被狮身人面兽所困,他抓住每个过路人,如果对方无法解答他出的谜题,便将其撕裂吞食。忒拜为了脱困,宣布谁能解开谜题,拯救城邦的话,便可获得王位,并娶国王的遗孀约卡斯塔为妻。后来正是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题,解救了忒拜,继承了王位,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生了两儿两女。
受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他因此向神只请示,想要知道为何会降下灾祸。最后在先知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儿子,终究应验了他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
震惊不已的约卡斯塔羞愧地上吊自杀,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❼ 关于讲恋母情节的书籍和电影

经典外国名著——杜拉斯《情人》
浅析希区柯克的悬念电影:《惊魂记》

❽ 《放牛班的春天》评论

“池塘之底”是一所专为“再教育”问题少年们而设置的寄宿学校的名字。 一如其名,学校拥有阴森古陈的建筑、笨重重叠的大门,灰色斑驳的教室以及幽暗闭塞的氛围。 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狱,没有阳光温暖心灵;意味着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没有湛蓝的天空任意飞翔;意味着冰冷如冬,污秽丛杂,没有真情实爱的润泽。 在这里,我们看到教育的“理念”—— “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设若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关六小时的禁闭,轮流进行,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禁止任何外来探访,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在这里,有着严格的客人探访条例,只可以在规定时间段亲子见面,其余时间都处于鞭子与辱骂的凌威之下;在这里,缺乏公义、尊重、爱心…… 哈桑校长,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曾经是鼓号手的他,也有过梦想与激情,可是面临教育的异化,逐渐将自我的心灵扭曲变形。为了向同业委员会争取经费,为了晋升和荣誉勋章,他可以不择手段,任意掠取马修的艰辛努力。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他可以把蒙丹送进监狱,可以宣告合唱团解散,可以解雇马修。在他眼里,惟有绝对的权威,才能控制消极行为的发生,抑或惩罚消极行为。他不再关注学生的灵魂生长,不再倾听教师的善意建议,只在寻求通达的路径,只在解决经费的来源。面对学生的种种变化,他无法认识到音乐的育人功效,认为音乐带来的纪律改变只是凑巧。 学校的教师个个行为乖戾,面目可憎,令人匪夷所思。他们忘记了说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趣与品位。在他们眼里,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这几乎成了职业习惯,或者说思维定势。每天如临大敌,与学生没有任何情感的交流。 正因为如此,学生敌视教师,与教师形成敌对壁垒。在马修刚出现的时候,大家讽刺辱骂他“秃子”、“光弹头”;因为哈让没收了穆东的香烟,而被剪刀所捅人;被视为无药可救的孤独的灵魂纵身跳楼自杀;随时准备阴谋袭击教师;蓄意报复教师的批评惩罚;课堂创作漫画羞辱校长;远离家长,叛逆心理极其严重…… 马修,一个落魄的艺术行侠,一个仓皇的生活男人,一个另类的学监教师。 在所有领域经历了系列挫折后,他终于跌入人生的最低谷。音乐创作的梦想,爱情诗意的浪漫,年少意气的轻狂都被卷入生命的池塘之底。 在阴雨霏霏的冬末,马修将孤独的身影写进另一方“池塘之底”。 悲哉,同是天涯沦落人!马修看到在校门翘首南望、枯等周六的战争孤儿佩比诺;看到跪地洗刷、冷漠敌意的被罚者…… 爱,在理解的尽头第一次与学生生命相遇,马修便遭到重重戏剧。远远地,就听到教室内喧闹沸腾,推开木门看到骷髅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刚上讲台就被滑倒,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直到校长的出现,教室才恢复了本该的平静。然而,马修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在双双惊谔的目光中开始了师生生命的对话。 首先,马修要求打伤马桑的乐格克承担责任,可是乐格克在侥幸规避校长的三秒后,又遗憾地错失了马修宝贵的十五秒,即使在送往校长的途中企求马修发发慈悲以求宽恕时,也未得到谅解。然而,当马修看到乐科烈被禁闭三天后又被抽打得声嘶力竭后,他还是意识到可以另外的人性化方式私下处理——去医务室照看马桑,以感觉生命的脆弱,直到康复为止。马修实在不忍心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遭到校长无情地鞭笞与践踏。他申请进行教育实验,请求校长答应三个要求:取消禁止娱乐的禁令;允许他来惩罚肇事者;允许不透露孩子的姓名。面对这个自负的家伙,校长有意让他“碰壁”后的苏醒,便含糊地答应了。 接着,马修请被前任教师评价为“天使的脸蛋,魔鬼的心肠”的莫杭治监管课堂秩序。没有任何讽刺与挖苦,极尽幽默、赞美之能事(“严肃的先生”“时髦的打扮”“酷哥有领导才能”)。可惜,当他处理好乐格克事件后回往教室,却发现莫杭治在黑板上画出了他的肖像速写。面对这一场景,可以处理出不同水准来。或是依据学校的“行动—反应”原则,禁闭三天,给学生们来个下马威;或是以此杀鸡儆猴,严惩恐吓抽打;或是进行思想教育,反省检查……而马修却选择了宽容的力量,他因势利导地还皮埃尔一个肖像素描,并滑稽地漫画式。 最后,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理想的职业。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诚然,这群早已听从野性的呼唤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灵魂,没有晤对过自己的心灵。现在,马修要他们重新拾起早时的梦想,重新捡回属于自我的人格尊严,不知是晴天霹雳,还是久旱逢霖?不过,大家都很用心,也许他们看到幽晦的上空出现了罅隙,一束生命的光芒正辉映在他们的心灵之上。惟有佩比诺,仍在彷徨踯躅。马修轻轻蹲下身体,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耐心地软语询问。(如此寻常的动作,却倾泻出无限的智慧与力量。可惜,时下的教师久违了!)学生的答案真实生动而又可笑滑稽:消防员、牛仔、驯虎员、亡命徒、间谍、将军、热气球驾驶员、战士…… 我们无法忘却马修初到学校时惶恐的目光、不解的询问、人性的质疑(“行动—反应”原则将导致相互诽谤)、疲惫不堪后的自我反思……他仿佛置身于教育的边缘地带,又自觉游离于人性的道德诉求。作为被主流社会忽视的他,更能体察被教师漠视的生命的心灵世界,更能感悟爱与宽容的的生命力量,更祈求对自我言行的理解。尽管这些孩子行为乖戾,语言粗俗,但是内心深处其实更加脆弱柔软。然而,如何温暖这些孤独寂寞的心灵呢?给孩子怎样的精神底色呢? 来自地狱的天籁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一群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羁的孩子,窃取了马修的皮包,也偷窥了他的心灵世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行行温暖的字迹,引得孩子无限的遐想与猜测。音乐,一个被学校完全忽视了的名词,一种贴近人类心灵节奏的律动,再次春暖花开! 学生在宿舍脱口创作、任意高歌,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引起了马修的注意。虽然他们根本就缺乏歌唱技巧,甚至屡屡跑调,但是用音乐表达内心,自然、快乐而又满足。马修立刻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他的音乐创作将和孩子的生命一起迎来新生! 快乐在眼前,为何要等待?马修决定组建合唱团,让孩子在幽晦的池塘之底,看到黑暗中的希望之光,感受到单调生命深处的热忱。也许,童年时代的诸多欢乐,转瞬消逝即被遗忘。但是,这道道绚烂的音乐金光,将在生命的道途上闪亮。 皮埃尔,一个喜爱偷窃、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幽闭而敏感的心灵,在无人注视的时候得以自由,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他常常独自潜往教室,让自己的声音穿过骨头、穿越校园,窜向云霄,窜向生命的天堂。可是,他很孤傲,也很自卑,从来不肯在公众下展示歌喉的美丽,甚至以戏谑的姿态将自己出局。然而,马修却没有因为他打架斗殴而反复惩罚纠缠,相反,却敦促他回到合唱团。因为,马修知道,唯有音乐,能浸润清洁他的灵魂;唯有音乐,才能使他自由畅达地奔赴理想;唯有音乐,才能使他祛除邪恶,永葆生命的纯净。一如马修在日记中所述:“他自己感觉不到,可我却确信无疑,他的嗓子是个奇迹,预示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音色。”皮埃尔异乎寻常的音乐天分,在马修的精心保护和培育下,常常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美梦化为奇迹。 然而,当马修与皮埃尔的母亲并肩交流时,有着严重“恋母情结”而又被蒙丹蛊惑的皮埃尔,竟然将一瓶墨汁倒泼向马修,犯下了无可饶恕的错误。尽管暗恋着他的母亲,也格外垂青他的天赋,马修还是适时而果断地惩罚了他——去掉皮埃尔的独唱部分。美丽的东西,在即将失去时方觉它的珍贵。在皮埃尔倚柱忏悔,茫然若失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真正教育的魅力。当合唱团在表演哈默的《黑夜》时,马修又宽容而智慧地将手伸向他,这时我们看到皮埃尔完美地契合着指挥的节拍。在他的眼神里,马修读到了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对于他是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合唱团进行得很顺利,在聆听孩子们成长的拔节声的同时,马修也感受到自己身上潜滋暗长的力量。孩子们精彩绝伦的演唱,让他灵感澎湃,渐趋佳境。上善若水,我们看到这群写满忧郁与痛苦的脸庞上,已经一扫往日的阴霾。年轻而驿动的心被美妙的音乐点燃,倏忽之间灵魂飞舞而上,将泪痕烘干,把自我沉醉。课堂内,操场上,宿舍里,他们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感觉着内心欢乐的震颤。眼望着天空,放飞灵魂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在遥远的天边建筑着属于自我心灵的小屋。 一切都在跳跃,在奔腾,在开放,在变化。当皮埃尔墨水投向马修时,群起而攻之;古板的校长也加入了足球队,甚至爬上办公桌,放飞纸鸽,放飞童真;刻板的朗古卢瓦的数学课堂语言的竟然充满了和谐的音乐节奏,后来还加入了合唱团,弹起了风琴;皮埃尔的母亲感受到马修对于孩子欣赏的力量,感受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从此生命也发生了完全的转向…… 那一转身的苍凉野百合的确迎来了春天,可它并非亘古不变;我们也幸运地聆听到夜莺美丽的歌喉,可音乐毕竟不是万能。马修的出现,给“池塘之底”带来了一束光芒,转瞬即逝。 就在哈桑校长为经费解决而振奋时,一个电话让这一切灰飞烟灭。因误解而被蒙羞的蒙丹,纵火烧了给自己带去无尽痛苦记忆的学校,留下一个诡秘的笑容,转身远去。幸运的是,其时马修恰好带领六十多个孩子去野外游玩,幸免一死。然而,马修的擅离职守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推诿的。终于,这个可怜的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再次沉如池塘之底。他被解雇,并要求立即离开,不得与孩子们再见。 也许,我们在唏嘘之余,为之扼腕痛惜,甚至愤愤不平。然而,我以为马修的确需要全面地检省自我。在校长采取“连坐”制而让他任意选择名字时,他委曲求全了;在皮埃尔因为漫画辱骂校长而被禁闭,马修支持了,空留一个无助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在他的课堂上,屡屡充斥着以送到校长室来恐吓学生;面临蒙丹的到来,由于所谓的心理专家的测试近乎白痴,以及邪恶倾向,马修企图树立绝对权威,结果造成自身的胆怯与班级的混乱;在佩比诺遭到蒙丹的强势威胁时,马修再失良好的教育机会,而是以不向校长告发食堂用餐为交换条件,警告他“不允许再看佩比诺一眼,即使是一眼,也会让他的生活变成噩梦”;在蒙丹因为偷窃沙贝的手表而被禁闭时,他也只是埋怨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更无法谅解的是,在学校资金丢失而误解为蒙丹所偷,被校长拷打半小时,强行送往警察局时候,沙贝向他投去求助的一眼,他竟然无动于衷,只留下蒙丹意味深长的一笑……也许,我更希望这电影故事是马卡连柯《教育诗》! 然而,法国人毕竟浪漫而温情。当马修再次拎起饱经沧桑的皮箱远去,而叹惋这些孩子的谨慎看起来更像是冷漠的时候,我们看到一只只飞机从窗口飞降下来,折叠的飞机上写满充满个性而深情款款的语句;也看到一只只尚且幼小的小手在空中飞舞,似是告别,又似是追索未来。在那一刻,马修感觉自己的每寸肌肤都透出了愉悦和乐观。作为教师,其存在的意义与享受的幸福得以呈现。 池塘之底固然有其值得讽刺的意味,是对人格的亵渎,也是对自我的否定。但对于优秀的教师而言,这同时也意味着“冰山效应”,我们可以将更多的视角转移到学生的潜在的待开发的领地,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被忽视的群体或个体中来。 教师的意义在于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心智发展的疆域的同时,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自觉性。从这个角度去审度马修,他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带领学生飞翔。因此,莫杭治是幸运的,他因顽皮过度而遮盖了的音乐天分,被马修敏锐地洞察到,并得到很好的培育,至少得到了肯定与张扬。这为后来跨上更高的平台夯实了基础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他终于成为声名远铎的指挥大师。 然而,我们要追问的是,作为学科教师,他除却合唱教学外,本身的学科素养培育呢?还要追问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他将班级分散的心聚焦于音乐,这无可厚非。然而,教育到底要给予学生怎样的影响?莫杭治终于前往里昂音乐学院进修,追随他而去的佩比诺呢?纵火洗校的丹东呢?为买热气球而偷窃的郭邦呢? 我们在倡导教育理念多元,形式开放的春天,是否会被繁华与喧闹迷失了教育的本色?无论是本片中的马修,还是《摇滚校园》中的奈德,我以为都只能作为另类的教育方式,或者作为教育的参考与补充,警醒与鞭策。设若以之为模板,甚至为之振臂高呼,摇旗呐喊,我以为是另种形式的迷茫! 永不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谢谢采纳

❾ 电影克洛伊的朋友!

《Chloe》一开始就摆明改编自《Nathalie》.老实说,我比较喜欢原著低调的演出,最后才和盘托出的意外转折.法国人的道德观和女性情谊与说英语的加拿大人真是截然不同,《Nathalie》是惺惺相惜的女性同盟,《Chloe》的女女情谊就扭曲得有点自我作贱.既然如此,我把看《Chloe》的乐趣全放在拆解它的改编观点.

Atom Egoyan处理情欲场面一向大胆,再加上这次的改编剧本是Erin Cressida Wilson,两人真是一拍即合.Wilson女士曾写过《Secretary 怪ㄎㄚ情缘》(又译:风流老板俏秘书),这是我所看过主流影片中最奇异的S.M.故事,让我开启全新的眼界.因为剧作家这部前作,我发现她改编《Nathalie》,最具关键的部份是翻转所有角色的权力结构.《Chloe》里的Catherine变成彻头彻尾失去主控权的欲望师奶,克洛伊的悲剧成因之一是她超越交易的界线,过度推展她的支配欲.

角色重组

新旧版人物的动机和态度有如天南地北之差距.《Nathalie》中的丈夫柏纳是商人,他真的出轨过,丈夫承认不忠却回避沟通,不愿提及逢场作戏的情事,凯莎琳想找人引诱丈夫,了解他如何面对诱惑.优雅的她虽然心中感到气愤和报负,但绝无自怜.

冷静的凯莎琳掌控所有的主动权.她并不觉得自己年老色衰没人爱,全身充满自信.甚至勾搭上一个年轻酒保,用外遇还治丈夫的不忠.当丈夫数度在床上暗示求欢的意思,凯莎琳故意优雅地转身而去.

她有个正值青春期的儿子,也没看她担心儿子和女友在家上床的问题.倒是柏纳有次忍不住抱怨儿子的乱发.

凯莎琳选上玛丽莲之前,两人从未见过面,才更显得结果大出意外.她是娜塔莉的造物者,为她命名,指挥她的行动,还为她租了房子.虽然结局是个大反讽,凯莎琳看似一路导演全局,背地里却是玛丽莲自创剧本。

我一直认为凯莎琳在肉体上是标准的异性恋,精神上却不自觉地受到玛丽莲的强烈吸引.她们闹过二次别扭,都是凯莎琳主动回头找玛丽莲言归於好.

两个女人从分享柏纳的密秘变成分享彼此生活的盟友.凯莎琳渐渐了解玛丽莲白天在美妆店上班,一心想要脱离性工作的梦想.玛丽莲还被邀请到凯莎琳母亲的家中作客.她们的关系不只是地下交易而已.当柏纳反过来怀疑凯莎琳有外遇,她回答:「可以这麼说,已经好将个星期了.」

导演暗藏玛丽莲的性倾向,比美Sarah Waters写作Affinity的方式.最接近谜底揭晓的时刻是她带凯莎琳到Gay Bar作乐,她表示没有男友,而店里每个人都认识这位常客.玛丽莲没有明显的喜怒哀乐,总是压抑感情.要不是东窗事发,观众才得以听到玛丽莲的表白.但回头细细品味片中的上下文,在她冷漠的表情下,原来那些凝视全是无奈的渴望.

《Chloe》里的丈夫大卫变成教授,喜欢和年轻女子多说几句.他并没有实质不忠,但有嫌疑不轻的精神出轨.他或许仍然爱著妻子,但一遇肌肤之亲,他便藉口工作主动闪避,搞得凯莎琳疑神疑鬼,自以为年老色衰.

凯莎琳找人引诱丈夫,一方面在於证实自己的推测,另一方面更想了解到底那些女人是用什麼招数吸引了老公的注意力。我真不能接受凯莎琳最后向丈夫坦言,一切出於缺乏安全感的中年危机.

《Nathalie》 的女主人对於老公的外遇日志显得云淡风轻,《Chloe》就变成一位弃妇,对丈夫在外的色相难过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凯莎琳还是家中没有地位的老妈子,儿子只会对她甩门,不给好脸色.夫妻俩吵架时,儿子还对她抗议,你没有权力叫我躲进房间.不只是他,拿钱办事的克洛伊也在反抗,那有叫人说走就走的道理.

编剧一开始就让凯莎琳从高高的诊所注意到克洛伊,还让克洛伊在洗手间对凯莎琳表示好感.等到凯莎琳进入酒店,克洛伊过来坐台,我们大概都猜到两人会发展不寻常的关系,只纳闷原因为何?恋母情结是剧本的最大败笔.并非女同没有恋母情结,而是那样的推托显得编剧随便敷衍.

小妮子看起来是跑单帮的高级妓女,从头到尾都使用Chloe宣告她的自我意识。不要被她开场的独白所骗,说自己是扮演高手能服务客户的所有幻想,到头来她最努力的是满足自己的愿望.

她在床第之间是主动者和支配者。凯莎琳虽然先解开克洛伊的扣子,却是小妮子接手推动后局。她是取悦凯莎琳的giver,在与凯莎琳的儿子交媾时,则转换为在上位的taker,而且不准对方碰触自己。电影悲剧奠基克洛伊无法妥协的控制欲,她没有办法停住退场,只好用自我毁灭终止。

这个版本的凯莎琳为什会和克洛伊上床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她不像《Nathalie》出现一位酒保当作发泄管道.本片的凯莎琳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克洛伊吸引,对於亲密感、性需求和青春的渴望.但这样的渴望充满恐惧,她自己也意识到,所以她贴近克洛伊常常感到不自在.再加上凯莎琳是个弱势的人,碰到处心积虑的Chloe,只有被扑倒的命运.

疏离虚幻的沟通困境

除了意识形态令人垢病,我不得不承认它的镜头语言细腻,美术设计非常有质感,让电影维持相当程度的可看性.《Chloe》最凸出的成就是描述人物的沟通困境,不论是科技的虚拟接触,还是真实世界的断章取义,都比原版更为精雕细琢.

《Chloe》的场景常常出现玻璃和镜子.凯莎琳家中和诊所内大型的透明玻璃把女主角困在里面.北国冰天雪地里出现的玻璃温室,是如梦似幻的最好注脚.导演不断使用大量反覆反射的镜像,暗示片面的影像不是真相.

科技产品提供多元的虚拟沟通管道,但对凯莎琳而言,却是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例如丈夫愉快地在线上聊天,看见太太进门赶紧关掉视窗.儿子在视讯上和女朋友谈分手,妈妈也是禁止进入.

克洛伊提供了凯莎琳面对面促膝长谈的温暖.不过她使用科技的力量令人心惊,每一通简讯的画面代表一次又一次的操控.她表明不爱网路,却靠凯莎琳儿子的网页,找到另一条入侵的路径.

克洛伊最后不断提到真实性.没错,她提供真实的感官接触:听觉的、味觉的、嗅觉的、触觉的.但所有的知觉都不在於建立真相,而是加强虚幻.饭店的性爱后现场是最经典的例子.

克洛伊擅长用物件代为发散她的影响力,乳霜的香味间接证明她引人注意的本领.但是两个电影版本的出发点大异其趣.《Nathalie》的凯莎琳愉快地将它变成自己使用的品牌,让柏纳心痒难耐.《Chloe》凯莎琳手上的一点乳霜只让大卫注意了几秒钟,气得凯莎琳回头找克洛伊,除了乳霜,到底还要搭配什麼技巧?

再举几个差异的例子:克洛伊与凯莎琳肌肤之亲的次日,小妮子送了一大把鲜花,希望对方闻著花香,在这里有点象徵回味昨日.《Nathalie》的诠释则非常特别.凯莎琳听到所创造的娜塔莉在任务中得到高潮,她为娜塔莉欣慰还多於气愤柏纳,於是她隔一天自己买了一大把鲜花在家布置.

饭店的房间内有故意剩下的餐点.《Chloe》的凯莎琳自己选了有唇印的杯子喝下余酒,那是凯莎琳的欲望展现.《Nathalie》则由玛丽莲倒了一杯酒给的凯莎琳,「用我的杯子喝吧」,那是玛丽莲的欲望展现.

《Chloe》片中不断出现的发簪,在《Nathalie》并未出现.对克洛伊和凯莎琳各有不同的意义.发簪既是克洛伊的爱意也是她的恨意.当她喜欢凯莎琳,她奉上圆滑的那一面请求收留,当她怨恨凯莎琳,她倒持锐角伤人.太强烈的感情容易爱恨难分.

有人说凯莎琳在片尾戴上发簪是对克洛伊念念不忘.是有一点这样的味道,然而补偿的心理占更大部份.但我觉得还暗示著她安定认份.还记得她们夫妇和另一对伴侣聚餐,那个男性友人告诉凯莎琳,束发显老,长发飘逸才有吸引力.凯莎琳当时赶紧去洗手间放下长发.

片尾原本该是儿子欢乐的庆祝毕业宴会却蒙上一层丧礼的气味,三个人远远对望,脸上强颜欢笑.凯莎琳戴上发簪,束起长发.她不必再担心缺乏吸引力,是因为她找回自信?还是她再也不敢发散吸引力?我倾向是后者,发簪就是头上的「紧箍咒」,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冒进

阅读全文

与欧美恋母情结电影法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