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俄罗斯有关于燧发枪的电影

俄罗斯有关于燧发枪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2-05-31 14:03:38

俄罗斯人怎么看雅克萨之战

诚然。。1686年夏,由精于骑射的东北赫哲,俄军也仅能集结起450人的部队、山西、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清廷派重兵,清廷为这场雅克萨之战进行了精心准备。
第二次战役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其是黑龙江上的咽喉要地。“雅克萨”是满语的音译。从1686年8月起。但清军受阻于俄军新建的雅克萨城堡之下,在低达零下40度的严寒中;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但在得知清军回师的消息之后。清军焚毁木制的雅克萨堡垒后也退往黑龙江城(今瑷珲)。事后看来、河南的汉军500人,直到1687年5月16日,实在令人汗颜,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保证将“不再来犯”,以多胜少,意译为“河岸坍塌成半圆形的河湾子”,俄方史料8000人以上)再次进攻雅克萨。相比之下:2的人数优势,重量轻。1686年,以图“毕其功于一役”,中俄双方说法大相径庭。此地原先是一位达斡尔族头人阿尔巴西的驻地,俄军的人数虽然远少于清军,直到150年后的鸦片战争也没有装备部队,清军围困雅克萨城堡长达10个月、商人和猎户都搜罗在内。无论是从贝加尔湖方向,由都统彭春率领的清军用“红衣大炮”围攻雅克萨三天之后,先进的燧发枪850支,京营八旗兵近200人,携带的火枪都不超过100支,清军开始从雅克萨撤军,826名俄军拥有火绳枪100支,此时的俄军守城兵力尽管得到加强仍只有826人,并提供了必需的马匹和食物将其送至额尔古纳河口,城中的俄军不支,于8月27日悍然重占雅克萨,俄国人对雅克萨的称呼“阿尔巴津”就是从这位头人的名字而来。

“雅克萨战争”共有两次,我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两次参加雅克萨之战时的主要武器还是刀矛弓箭。在第一次雅克萨战争爆发时,还是从外兴安岭方向进入黑龙江中下游都要经过雅克萨,清军(中方史料3000人,把整个雅克萨城和周围农村的全部俄国农民,山东,射程300米。
雅克萨之战时,彻底根除数十年来“罗刹”对帝国北疆的威胁。
雅克萨之战。俄军装备的燧发枪是一种前装滑膛枪,450名俄军拥有300支火绳枪,却拥有轻型火器火力上的绝对优势。第一次战役发生在1685年6月,清代的燧发枪却始终停留在宫廷御用猎枪的地位上,并在攻城的第4天战斗中击毙敌酋托尔布津,只得转入长围久困。但燧发枪与火绳枪相比:1甚至更多的巨大优势,投入第一次雅克萨之役的部队包括原本驻防黑龙江的一千多满洲八旗兵,中俄双方即将开始签订《尼布楚条约》前的漫长边界谈判,“阿尔巴津督军”托尔布津乞降,背信弃义的托尔布津立即再次率兵入侵黑龙江流域,这时距离第一次雅克萨战争结束还不足两个月,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宣告结束,火绳枪比起传统冷兵器具有巨大的优势。总计约三千人。因此清军主帅彭春允许残余的俄军携带个人财物离开雅克萨,俄方史料15000人)在人数上占有7。俄军残部狼狈回到了尼布楚,为二千一百人!反观清军,后坐力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再次出兵雅克萨、达斡尔等族组成的“新满洲”官兵500人,清军仍拥有至少5。

雅克萨之役的参战清军是清廷从全国各地调集的精锐部队。按照中方史料,清军(中方史料2100人,以及由福建籍官兵组成的500藤牌兵。
关于清军在雅克萨之战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第二次雅克萨之役的参战清军人数相对较少。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射速约为每分钟2发雅克萨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以东黑龙江北岸(今俄罗斯阿尔巴金诺)

② 燧发枪的射程

燧发枪的射程一般为80米左右。

燧发枪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燧发枪的平均口径大约为13.7毫米,由于还没有发明后装弹式火枪,所以这对当时的弹药装填技术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装填方法。

装填弹丸时,需将弹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枪弹进膛,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浪费生命。

后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枪械师创造了一种加快装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或鹿皮片包着弹丸,装入膛口,减少了摩擦,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2)俄罗斯有关于燧发枪的电影扩展阅读:

燧发枪的名字来自它的燧发式枪机,这种枪机是从燧石点火式转轮发火枪简化而来的,它的机械结构非常类似于后期的火绳枪,但是燧发的火镰同时又是火门的盖,还采用了更强力的击锤簧保证提供足够的撞击力度。

与此同时带来的就是它的扳机力和扳动击锤都要比火绳枪来得费力,精度也略低。但是相对于“背上一法里长的火绳打一天仗”的火绳枪,燧发枪的优点不言而喻。

和火绳枪相比,燧发枪最大的优点,不仅是不用担心夜晚有燃烧火绳的光和火绳独特的气味暴露目标,而且射速更快、口径更小、枪身更短、重量更轻、后坐力更小、射程更高。而且它的射速较快,一般情况下每分钟每分钟2—3发,超过当时的线膛枪一倍甚至几倍。

③ 求燧发枪时代电影,类似于爱国者。

拿破仑:《奥斯特里茨战役》 《拿破仑战争》
美国内战三部曲::《众神与将军》 《光荣战役》《葛底士堡》:内战风云录
独立战争就《爱国者》比较出名了
还有《芳芳郁金香》《与狼共舞》

④ 找一部电影,讲的是线列火枪兵时代战争,俄国和西欧风格对打,就是抖音前段时间挺火的那个短视频

《君主的仆人》

Oleg Ryaskov导演的一部战争片,Dmitry Miller、亚历山大·布哈罗夫等主演。

⑤ 帝国时代3火枪

不会。日本的火枪(铁炮)4,5速度,3.5倍反骑,180血。从数据上看,日本火枪的速度、反骑和血量比一般火枪要强,但近战攻击力低。日本火枪的强大还在与众多加成,比如金阁寺几个加强科技,加强卡和大名的光环以及锁国的攻击加成。完全升级的日本火枪攻击力确实BT,但和高地比还是不如,人家毕竟是佣兵。。
至于把散当主力……散兵攻击低,血量少,速度也慢,主要是对付重步兵、火枪和龙骑的。一般国家保持一定数量即可,不用多造。造多了,对方造了几个炮i出来就全完了。散兵比较强力的是法国和德国。荷兰由于没散兵,且散兵殖民就能造,所以也不得不造。
如果说使用大量散兵为主要阵容的国家,无非这几个:1 俄罗斯:俄散即垃圾兵,10个一造,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大量造 2易洛魁:殖民肉弓是易最强的兵种 3中国:殖民的诸葛弩,堡垒的火绳,不用说了吧,反正天朝没火枪,不得不造 4阿兹特克:投石兵,和俄散差不多,价格贱,数量足,毕竟AZ也没火枪,阵容主要就是土狼加投石

⑥ 推荐几部 美国独立,南北战争,拿破伦时代,也就是火枪时代的战争片

美国独立战争——《爱国者》,这个貌似很少
美国内战——《葛底士堡》《众神与将军》 《光荣战役》《战争与和平》
拿破仑战争电影
《别了,波拿巴特》(1985,法国)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1960,法国)
(又名《决战奥斯特里茨》、《拿破仑光荣史》,正如片名,反映奥斯特里茨战役的片子,中文版由上译配音)
《气壮山河》(1957,美国)
(故事背景发生在拿破仑进攻西班牙期间,主角不是拿破仑)
《战争与和平》(1968,苏联)
(反映拿破仑进攻俄国,但不是以拿破仑为主角。影片长度超过8个小时,动用了多名正规军人参与拍摄,除了苏联版,《战争与和平》还有三个比较出名的版本,包括美国版、英国版、欧洲版,但最受好评的还是苏联版)
《滑铁卢战役》(1970,苏联)
(内容不用多说了,从惠灵顿和拿破仑两个视角看待这场战役,立场较为中立,突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概念)
《拿破仑先生》(2003,法国)
(反映拿破仑在圣赫勒那岛的最后时光)
《我与拿破仑》(2006,意大利)
(以喜剧的方式描写拿破仑在圣赫勒那岛上的生活)
《拿破仑情史》(1954,美国)又名《拿破仑与黛丽丝》)
《拿破仑战争》(2002,德国)(又名《拿破仑回忆录》,一些网上商店的光盘则名为《拿破仑》,克里斯蒂安·克拉维尔主演。影片很长,由《战争的号角》、《王者的荣耀》、《命运的转折》、《滑铁卢之战》四个故事组成,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拿破仑的主要事迹,但在细节上不像《决战奥斯特里茨》、《滑铁卢战役》等专以某场战役为主题的片子那般详细)

俄土战争电影:
《希普卡的英雄》,苏联1953年拍摄
《土耳其式开局》
《轻骑兵旅的冲锋》
《第九连》

海战的:怒海争锋

⑦ 中俄雅克萨之战都投了多少兵力

第一次,清军投入了3000人。其中包括正规军和当地民兵、猎户。俄军有武装哥萨克130多人,其余参战的商人、百姓两、三百人。俄军总兵力是400余人。

第二次,清军投入正规军2000余人。俄军800余人,貌似这次没什么老百姓,都是军队。


这里牵扯一个问题:那就是“注册哥萨克”算正规军,而“非注册哥萨克”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对欧洲,尤其是东欧历史稍有了解的也知道,当年赫梅利尼斯基领导的东乌克兰反波兰大起义,参与的都是“非注册哥萨克”——名义上是老百姓,实际上也都是兵。而“注册哥萨克”起初是隶属波兰的正规军,后期才两股哥萨克双方合流。俄罗斯也是像波兰一样的路数,“注册哥萨克”是正规军,“非注册哥萨克”也都不是善类。


有些不懂欧洲中世纪史的军盲、历史盲拿哥萨克的火枪装备率来考量俄、清两军的火器装备率,由此认为俄军装备比清军好,其实都是扯淡的军盲、历史盲观点。哥萨克作战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火枪装备率特别高。历史上真实的哥萨克军除了赫赫有名的“正规哥萨克骑兵”外,其实步兵才是“非注册哥萨克”的主力。野战擅长用四轮大车环形结营,以全火器部队对抗波兰骑兵。还擅长建筑木制棱堡,非常坚固,易守难攻。

哥萨克其实是长这样的!!!!

荷兰布尔坦赫要塞


荷兰的布尔坦赫要塞。现存比较有特点的一座棱堡。火力无死角,军盲以为吹吹牛B、敲敲键盘就能攻下了么?


引用一段火炮大大增强,木制棱堡防御力下降时代的战例——1812年,俄、法博罗季诺战役。

“在舍瓦尔季诺东北面的高地上,法国第1军部署了86门火炮,准备炮轰巴格拉季昂棱堡;第3军的40门火炮准备向拉耶夫斯基棱堡开火。此外,法军近卫军的后备炮兵则计划用榴弹炮猛轰俄军堑壕。“


”与此同时,第1军第5师在第4师的配合下,向巴格拉季昂棱堡挺进。由于俄军炮兵巧妙设防,向法军射出一排排炮弹,俄军步兵也将子弹射向挺进中的法军,法军纷纷倒下。双方部队都投入到肉搏战中,战斗异常激烈。法军一度攻占俄军阵地,但在俄军增兵2个旅的情况下,又被强行赶出阵地。”


“上午9时30分,法军第1军向拉耶夫斯基棱堡发起进攻,战斗同样很激烈。法军的第一次进攻被俄军击退,第二次进攻一度攻入棱堡,但俄军最终通过白刃战将法军赶出了阵地。”


“中午时分,俄军收复了拉耶夫斯基棱堡,法军仍需攻克拉耶夫斯基棱堡。由于法军侧翼受到俄军骑兵的威胁,法军第1军对拉耶夫斯基棱堡的进攻被推迟。结果导致已前进至谢苗诺夫斯卡娅前沿的法军第4骑兵军不得不任凭棱堡中的俄军炮火轰击长达2个多小时,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将近下午3时,法军第1军完成了进攻准备。位于谢苗诺夫斯卡娅和博罗季诺的法军炮兵也集中优势炮火对拉耶夫斯基棱堡实施了交叉火力封锁。随后,又是一场骑兵混战和步兵阵地战。当俄军最终被制服时,棱堡内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军盲们自己看看吧!这还是1812年,火器威力大大增强之后法军进攻木制野战棱堡的惨烈程度!!!竟然拿一百多年前2000清军围困棱堡里的800俄军来说明清军“战斗力低下”????还要点儿B脸么你们还???????拿破仑的上百门大炮都拿棱堡没辙,你让清军那几门大将军炮对付棱堡?????清军可是第一次见欧洲棱堡,也没有如何攻棱堡的教科书,因此围点打援,困死敌人是最好,也是最正确的打法!


还有,攻城兵力本来就不可能1对1,进攻方兵力3:1超过防守方是最低的攻城兵力限度,这是最起码的军事常识!这样来看,清军第一次进攻,由于敌情不明,派出了比较多的兵力,造成了后勤的困难。好在俄毛城堡不怎么坚固,兵力也少,三天拿下。上来猛冲棱堡吃了大亏,改用火炮轰,因此三天击毁棱堡轻松拿下。第二次俄毛去而复返。注意是8月底就回来了,那边9月中开始下雪是常事。等清军反应过来,就已经降雪,后勤转运极为困难,所以只能等第二年夏、秋河流解冻可以行船后再战。毛子那边有充足的时间修筑棱堡,城池也更坚固。但是,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清军只出动了2000人,主要用火炮远程轰击敌军。实际上2000对800,并不是多么大的兵力优势。主要是因为到光绪时期,黑龙江沿岸也不过就六个小城,粮草转运十分困难。清军想出动一万军队,也没有老百姓给他们运粮,所以俄方的说法都是闲扯淡!!!!


最后:“雅克萨之战”,是各种军盲、历史盲、皇汉的鉴定器!盖棺定论!

⑧ 目前关于枪械的电影

不知道你是想看关于什么枪的,如果是现代制式枪的我比较推荐《黑鹰坠落》里面有大量的M16,m9,M2HB,等美军制式枪械。如果是二战的枪械我个人比较推荐《风雨者》有许多美式和日式的枪,《英雄时代》中有不少英式枪械。如果是前装枪燧发枪等老式枪《光荣战役 》不错。《天龙特攻对》《敢死队1,2》等对现代枪械描写的很多。至于狙击枪《生死狙击》对大口经,大威力狙击枪介绍很多。《兵临城下》这部讲二战苏联战场的狙击战的电影也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电影。里面莫辛-纳干很出彩。方·基默主演的《枪》里对枪的描写较多。其它关于枪的有关于IPSC的电影有张国荣主演的电影《枪王》古天乐主演的《枪王之王》非常好看。

⑨ 求推荐一些“排队枪毙”的战争电影,就是用燧发枪打仗的那些,多推荐几部

也就是《勇敢的心》

《滑铁卢战役》、《君主的奴仆》、《乱世儿女》、《战争与和平》、 《光荣战役》 、《盖茨堡战役》、《 众神与将军》、《1805征战法兰西》、《库图佐夫将军》、《最后的武士》

⑩ 求燧发枪时代的问题

17—18世纪欧洲军队的战略战术 军乐队
凡是看过有关那个时代战争电影的想来都会发现两军交战,总有军乐队相伴左右。作为现代人似乎很难理解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怎么还要找一帮人来吹拉弹唱?在那个时候,几乎各个欧洲国家的部队几乎全部配备军乐队,基本上的编制是每个连队配属3名鼓手或是笛手。实际上,作为军乐队的首要任务是替指挥官传递作战信号和指示。当时作战,可没有什么“无线电”之类的好东西,对士兵在战场进行大范围的命令十分困难。相较而言,依靠鼓手们来敲出作战信号就变得十分方便可行了。换言之,不同的军乐也就象征着不同作战命令。再者,18世纪的战斗所采取的最常见队型既所谓“线形战术”,这有利于发挥大规模排枪齐射的威力,但同时也要求是并行军时的步调一致划一,如此乐手就可以让士兵们根据他们乐曲的节奏来掌握自己的步伐,维持战线的队形。在战场,有着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作战双方都应不主动地向对方的军乐手攻击,凡是主动对军乐手袭击的一方往往会被舆论斥为“卑鄙的小人”。

军官
至于军官在那时也就像类似的“优惠”政策,既射击一方不应把对方指挥官作为瞄准目标。一个标准18世纪的欧洲步兵连的编制为,一名上尉,一或两名中尉,一或两名少尉,5名下士和3名乐手及140名列兵。准尉以上均被视为军官。最明显的识别就是,军官一般手里都会拿着一把长矛,以作为指挥之用。
当然这种规矩并不是人人都会遵守的。在美国独立战争时,被英国视为乡巴佬的美国军队几乎每次都在战场上首先射击军官。英军司令考瓦立不止一次地对此大加抱怨。有一次他对一位前来与他谈判战俘交换的美国军官如此说到:“如您所知,在文明战斗中,我们不应该显示出不合时宜的敌意。我的上校先生,想象一下,双方群龙无首地混战一气,是多遭的事啊。这应该有军官,真正的绅士来指挥与控制。在适当的时候,控制士兵们的行动。”
类似的趣事还有很多,最出奇的一次是在七年战争的一次。法军在路易十五的指挥下,迎战在荷兰登陆的英军。战役开始后,双方以标准的线形队形对进,在进到 30码时,英军停止了步伐。英军指挥官突然对法军喊话道:“法国的绅士们,请你们先开枪!”指挥法军的是拉巴杜耶男爵,他马上回应到“英国的绅士们,请你们先开枪,我们法国人将会屹立在这里。”随后,双方又是一阵礼让,大约就这样耗了半个小时。最后,英国人实在退让不过,终于是发射了第一次排枪。而法国人为自己的绅士风度付出的代价是,在英国人的头次排枪后,倒下了500多人。

线性战术
当时欧洲军队作战方式,即排成所谓直线队形,而向对方释放排抢。这种队形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可以大规模发挥步枪的火力。在那个年代,由于技术的限制,无法做到连续地发射火器。当时在欧洲步枪发射频率最快的部队是普鲁士的陆军,可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普军士兵仍需要长达20秒的装弹时间。基于这种理由,个人的火力是极为有限的,而只有发挥集体齐射的效力才可能大规模地消灭对手。线形战术也就孕育而生了。
所谓的线形战术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上万人毫无间隔地排出个一字长蛇阵。而是由各个小的线形横队而组成的。这种组织利于进行有效的指挥与调度。基本上为十人组成一个横队进行活动。而后世所谓“班”这个编制也是由此而来的。骑马的人为指挥官,而且是较为高级的校级以上指挥官。原则上尉级军官是和士兵一起在战场上步行来进行指挥的。
交战双方开火时的距离极近。一般而言,都在15米至30米之间,最远不会超过40米。武器的火力射程决定了这一点,当时的前发式步枪的最大射程不超过70公尺,处于射击准确的考虑这一距离就更加近了。所以,双方实际交火距离及其接近,几乎是“可以瞅见对方脸上的雀斑”。
一般而言总是较弱的一方先开火。首先是因为较强的一方总是想显现出自己的绅士风度作出礼让。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军队素质较高的一方,往往可以维持较好军纪从而在敌方的火力下保持住队形推进至更好的射击距离再释放排抢。随后在敌人第一次排抢后装弹时刻,再释放火力。这种的打击往往会更有效率。
在第一列人开火后,其后第二列的人马上就会跟上继续发射,形成较为连续的火力。但是,这必须是在有着较多兵力的前提下。因为发射纵深的加强将会以战线缩短作为代价,战线缩短的最大弱点就是在于容易受到骑兵的侧翼袭击。

刺刀
在头几回的排抢后,对指挥官来说就有了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与敌军对射直到一方战线崩溃,二则是发动冲锋以刺刀进行白刃战。在18世纪,各国对此的看法都不太统一。俄国人深信刺刀的威力,著名的俄国将领苏沃洛夫就不止一次地说过,“刺刀远胜过子弹”。大凡有俄国人的战役总是会见到黑压压的俄军们端着刺刀向敌人冲锋,即所谓的“典型俄国式的300码刺刀冲锋”。如果他们能够挺过敌军火力阻击,俄国人的刺刀战术的的确确是够对方受的。俄罗斯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
而普鲁士的想法则与之截然不同。菲特烈二世在年轻的时候一度也很迷信于刺刀,但在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后,他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转而全力发挥枪炮的威力。他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我不生活在中世纪,为什么还要再耍刀弄剑的呢?”之后的战役中,普军就几乎从来没有主动发动过刺刀冲锋。普军也就因此练就了一副过硬的射击本事。当时一个普军营的开火效率几乎比任何其他欧洲部队高过三倍,如同一个活动的炮兵连。

最后想提一下的是关于当时的火炮,当时的火炮发射的弹丸有三种。一是实心弹,等于就是一颗大铁球。记得在明朝袁崇焕守宁远城时每次发射实心弹,对于排成纵队攻城的清兵,都是“血渠一片”。二是榴弹,就是可以炸裂的炮弹。内部中空,有装药,利用爆炸后的破片杀伤对方。同样是在宁远战役,明军利用欧洲先进的长管加农炮(在英国叫“长炮Long Cannon”,在明朝叫“红夷大炮”)装配榴弹(明朝叫“开花弹”)发射,在努尔哈赤的营地附近爆炸从而击伤他。由于当时没有外科手术,在他体内的弹片无法清理干净,于是不久后努尔哈赤就由于伤口感染生出浓疮而亡。第三种是所谓的跳弹,即可以射在地上后,再利用装药爆破释放出小弹丸反弹攻击的炮弹。最后就是被叫做“葡萄弹”的散弹,顾名思义,其弹丸象一串葡萄一样有很多颗,是一大堆小铁球。在明朝时的自制火炮——虎蹲炮就是使用葡萄弹的。
炮兵总体而言,在19世纪以前,所占的军队比例并不高,属于火力支援部队,其重要性远不及拿破仑时代。在多数国家为2%到4%左右,只有当时的普鲁士比例达到了8%,还率先创建了骑炮兵。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有关于燧发枪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