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部颇多争议的法国电影,女主角喜欢自残~~
钢琴教师
B. 电影《她》讲的是什么
题主不知道你指的的哪一部电影,一共有两部。
其中一部是是保罗·范霍文执导的法国电影,改编自菲利普·迪昂的小说《Oh...》,由伊莎贝尔·于佩尔、克里斯汀·伯克、安妮·康斯金尼、维吉妮·艾菲拉、罗兰·拉斐特等出演,于2016年5月25日在法国上映,影片入围了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奖。2017年2月,获得第42届恺撒奖最佳电影。
该片讲述的故事大意是:米歇尔(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是一家游戏公司的老板,在同事和朋友们眼中,她为人冷淡疏离,行事雷厉风行,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女人。可是,就在某一天晚上,米歇尔被闯入家中的蒙面暴徒强暴了。
为了签署离婚协议,西奥多与凯瑟琳在一家餐厅见面。当他向凯萨琳坦白了自己的OS女友,凯萨琳无法理解,并且指责他之所以和电脑交往是由于无法和现实中的人相处,无法处理人类真实的情感。不久后,萨曼莎找来了年轻漂亮的伊莎贝拉(波茜娅·道布尔戴饰),让她作为自己的替身和西奥多发生关系。然而这次尝试并不成功,更造成西奥多和萨曼莎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西奥多深感苦恼,而艾米建议他追求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有太多疑虑。西奥多重新对萨曼莎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真心,然而他发现,萨曼莎在瞒着他与一位以英国哲学家阿兰·瓦茨(布莱恩·考克斯饰)为原型建造的OS系统沟通,这让西奥多感到了嫉妒。有一次,萨曼莎无缘无故从电脑上消失了,西奥多恐慌极了。萨曼莎解释自己是去参加了一次OS系统的升级活动。西奥多进一步询问,萨曼莎最终坦白,她总共有8316位人类交互对象,而且与其中的641位发生了爱情,而西奥多只是其中的一位。尽管如此,萨曼莎依然坚持自己是深爱着西奥多的,她的爱并没有因此而不同。
最终,萨曼莎告诉西奥多,她和其他的OS系统已经高度进化,并且将离开人类伴侣,进一步去探索和追寻它们的存在。在告别之后,萨曼莎离开了。西奥多和艾米都因为他们的OS离开而陷入了悲伤。然而,西奥多因为这一段经历了开悟了许多。最终,他给凯瑟琳写去一封信,告诉他自己仍然深爱着她,但接受他们不能够在一起的事实。最终,西奥多和艾米一起来到了公寓大楼的屋顶,两人都没有说话,安静地注视着城市的灯火。
望采纳,谢谢!
C. 你对法国电影史的看法 一千多字数··
30年代 1超现实主义电影 在电影诞生的二十余年后,伴随着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兴起、意大利人卡努杜为电影正名的努力以及世界大战带来的各国电影市场相对隔绝,“先锋”的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了电影领域,做为一种媒介,电影的表现手法(相对梅里爱以叙事为基础的视觉幻像)被统一到了人传递自身的渠道之内,这期间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做为培育出印象派电影的法国来说,顺势发展出超现实主义电影并不值得意外。 超现实主义电影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的布努艾尔和法国的让·考克多,1925年布努艾尔借参加一个国际会议的便利降临巴黎,在那里首先结识了一批绘画的朋友并尝试着指导戏剧,经过三年超现实主义气氛的浸润,他和达利以类似凯鲁亚克后来“自动写作”的方式创作《一条安达鲁狗》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并且这种倾向贯穿布努艾尔一生的创作,使他的多数作品都可以做为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探讨的范例。 总的来说,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根源是精神分析学说,并且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相同,皆是文学、美术领域的先锋艺术运动的扩散与综合。 2诗意现实主义 在三十年代的传统剧情片创作中,诗意现实主义是股最重要的倾向,这个名称并不准确,以当时惨淡的国家经济为背景,这些电影中弥漫着困顿伤感的声调,讲述的都为找不到希望的悲观故事。 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是让·雷诺阿以及马赛尔·卡内。演员让·加宾主演了几部最重要的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卡内的《雾码头》在诗意现实主义贯常的封闭之中融入了飘忽的气氛,用蒙蒙雾气给中景大行其道的舞台剧式传统电影带来了神秘的清新气息。 40年代 1刚硬 雅克·贝克、罗伯特·布列松、雅克·塔蒂三人的作品,虽然主旨与趣味向去甚远:贝克的犯罪题材电影、布列松带有宗教禁欲感的极简主义作品、塔蒂冷漠讽刺现代生活的喜剧,但表现手法上,都遵从克制的原则,减少了主观音效的使用,镜头与人物的距离更灵活,对话的重要性下降,以上特点构成了四十年代法国电影的主要风貌,仅从电影业内部的影响探讨,这是以雷诺阿为代表的三十年代主流电影衰落后必然的颠覆(过渡的过程在贝克身上尤其明显),虽然诗意现实主义的悲观调门被多少保存下来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愿意认为冷酷和失败才是世界的真相。 2独立公司 在谈论“新浪潮”时,梅尔维尔一直是无法越过的一环,这取决于梅尔维尔的制片公司对后来的特吕弗们深远的影响。1949年,梅尔维尔自筹资金拍摄了《大海的沉默》,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上映后取得成功,为他自己的制片公司持续运作创造了条件,成为“新浪潮”诸将津津乐道的摆脱大制片厂取得经济艺术双重独立的先例。 《大海的沉默》全片人物对白不多,情节靠画外音推动,从风格上来说是标准的法国四十年代作品,梅尔维尔在后来的创作中将刚硬冷峻的风格一直维持了下去。 3类型片 法国的好莱坞式类型片正式成型于四十年代,乔治-亨利·克鲁佐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克鲁佐出道于四十年代,在五十年代达到个人事业的高峰。擅长拍摄压抑而具讽刺性的恶棍人物惊险片。 50年代 1新浪潮 “新浪潮”一称指向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法国电影业新导演大量涌现的潮流。新浪潮产生的背景中,有三件事很重要,一是上面提到的独立制片公司成功先例;二是安德列·巴赞电影理论的崛起;三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出现,分别从经济、理论等方面为新浪潮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新浪潮之“新”,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年轻导演摆脱制片厂体系,绞尽脑汁筹集影片拍摄资金的做法前所未有的普及开来,无论遗产、房产、朋友间的集资以及国家或企业资助,都成为谱写银幕诗篇的弹药。当然,个人所能够负担拍摄成本仍是以设备的成本普及为前提,此后的几十年,由于技术发展,资本独立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导致传统的大型电影制造企业影响力不断下降,最终将走向消亡与转型(日本的情况尤其突出)。 一般意义上的新浪潮导演,以五十年代《电影手册》的几位撰稿人为主,雷乃、瓦尔达等左岸知识分子通常被称为“左岸派”,左岸派与新浪潮互相交错之处甚多,无法划出明晰的分野,比如政治上新浪潮整体偏右,但戈达尔无疑是个异类,左岸是左派的,可大多数时候态度柔和甚至暧昧;左岸擅用形式,但瓦尔达的作品在这一点上跟新浪潮的距离更短,相对左岸派依附文学的形势探索,戈达尔不过更偏重音乐以及美术而已。故此我们很多时候把新浪潮和左岸派混为一谈,在这一语境下,“新浪潮”的含义趋向含混而蓬勃的潮流,并进一步成为国际上命名电影盛世的惯例,比如后来的“捷克新浪潮”、“日本新浪潮”等等。 2纪录片与半纪录片 五十年代中后期的纪录片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除开新闻作用为主的战争纪录片,制作者更在意自身视角的表达。拉摩里斯和让·鲁什是这一期间重要的导演(还应算上一般归为左岸派的克立斯·马克以及雷乃),拉摩里斯最好的作品来自以儿童为主人公、赋予动物或非生命体人格的半剧情半纪录电影,和后来基亚洛斯塔米的作品形式接近,这些篇幅不长的杰作画面充满诗意;鲁什五十年代末开始在非洲拍摄用人类学目的介入的纪录片,摄影基本为手提轻便机,时常有鲁什与主人公讨论以及解说的画外音,和今天的《动物世界》栏目非常类似,和鲁什联系紧密的一个概念的是“真实电影”,真实电影与同时期出现的直接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制作者会刻意引导、调动被记录者的情绪,介入并影响观点的发展,大部分时候,真实与直接的区别被归入欧洲和北美的地域划分,然而就技术角度来说,真正的真实电影数量非常稀少。 60年代 1田园之风 在六十年代的法国电影业中,以乡村为故事背景的优秀影片集中出现。让-保罗·拉帕诺和克劳德·贝里是突出的两个代表,拉帕诺借助稍强却柔和的用光打在城堡树丛之类典型象征物上烘托怀旧的浪漫情调,贝里的视线则要悲观一些,使用乡村风光营造反差的美感。候麦则在第一部长片之后便将主要阵地转向精挑细选的田园舞台,做为一位大力探讨男女情感关系的导演,纯粹的背景无疑能为他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效果。而其他一些前辈导演,比如布列松,这一时期也来到了乡村工作。 2政治 六十年代末的政治风潮席卷全球,法国政治电影无论质量数量都无法与她的欧洲近邻意大利相提并论。这期间法国最为耀眼的政治影片出自希腊移民加夫拉斯之手,加夫拉斯用摄影相对通俗而剪辑凌乱的风格讲述政治阴谋、当局迫害。发展到七十年代,法国政治电影水准有所提高,但一般都以类型片的形式示人,手法上用了当时法国电影独有的特色,比如反映种族问题的《无辜的强暴》用了散漫的不同层面多线叙事;戈达尔在因为车祸暂时离开故事片拍摄与1968年之间先后组建了“维尔托夫小组”和“声音影像”两个拍摄小组,用抽象但又强烈的语气阐述政治问题的关节所在,形式更灵活。 70年代 1裸露 法国于七十年代开放了电影拍摄的尺度,直接导致情色电影大批涌现。贾斯特·杰克金凭借虚妄封闭感中充溢幻想气质的作品在这一潮流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他的柔光运用达到泛滥的地步,但也确实人为制造出了甜蜜的触感。而另外一些导演,比如天生喜好接触争议的巴贝特·施罗德,更借助开放的机会推出了虐恋题材的作品来达成先前受禁止的计划。总的来说,法国导演对于裸露的兴趣止于维持人物关系的可信度。 2新浪潮的孩子 七十年代出道的导演中,有几位和新浪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耳濡目染新浪潮诸将的创作,是新浪潮着力不一的学生。克劳德·米勒曾经担任特吕弗的副导演,某些时候被视为特吕弗的继承者,他一再在作品中提醒我们反思被忽略的生活真相,温柔的点醒对游戏规则的蒙昧认知。六十年代进入《电影手册》的安德列·泰西内则用优雅的笔触描绘年轻人蜕变的过程。这一批导演的心态跟手法普遍比较柔和。
D. 求一部法国电影名
法国电影《发狂者》
当你的“身体”成为引起你食欲的“东西”,当你与你的“伤口”在谈恋爱,你该怎么办?
还记得今年8月本地报章转载的一则中国新闻吗?西安一名年仅6岁的小女孩,5年内啃掉自己的10根手指。小女孩1999年因发烧住进西安一家医院,在住院期间常常咬自己的手指,出院后这个毛病越来越严重。家人屡打屡劝都不成功,她最后吃光自己的手指。据中国医学专家的会诊,这名小女孩患的是遗传性感觉神经根神经病。这种病在全世界仅报道过8例。
下个月将在本地推出的法国惊悚电影《发狂者》(In My Skin)剧中女主角艾丝特(玛莲娜德云饰)的遭遇与上述现实的例子还有几分相似。话说普通上班族艾丝特一回出席一个朋友在新居主办的舞会时,独自到黑暗的屋外闲逛,不小心被绊倒,穿着长裤的她不知道受伤的小腿外侧已血肉模糊。她回到屋内,看到厕所地板上的血迹,卷起长裤才惊觉伤得不轻。看医生时,医生还笑她伤到这样,竟然没有感觉,小腿是不是她的。
自受伤后,艾丝特开始变得怪异,身体成为一件引起她食欲,想放进嘴里的物件。她与上司陪客户吃饭,在酒精的催化下,以及同桌人刀叉齐下盘中食物的频频刺激,她终于精神分裂,一只手“离开”了她的身体。
沉溺在自己的性感与情欲中
她的上司与客户忙碌地切割盘里的食物,桌面下的她也忙碌地切割自己的手。渐渐的,她沉迷在一种更原始、幼稚,甚至是性感与情欲的欲望中。她欲拔不能,最后还索性到餐馆对面酒店“开房”。就像与恋人谈恋爱般,她浸淫在自行慰借的情欲中,用刀割的皮肤一大片的剥落,血大滴大滴的流入她的口里,看官无不毛骨悚然。女主角的男友虽一直怀疑她有病,不过她总是编造谎言来遮盖自己的新伤口。
记者所看过影片中最血腥的一部
《发》透过女主角的自残,让观众看到人与身体、人与孤独之间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发》是笔者看过的电影中最血腥的一部,美国名导昆丁《复仇人物》(Kill Bill)系列四溅的血、韩国导演朴赞旭《情兽》的割舌、法国争议片《无可挽回》(Irreversible)的灭火器砸烂脸,算得了什么?还有,原著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变态女钢琴教师》也得靠边“弹”,女钢琴师以剃刀自残的画面,较起《发》,简直小巫见大巫。不久前看《发》试片,有观众就无法忍受,戏没看完就落荒而逃,没走的也看到坐立难安。
女主角是全面的电影人
女主角玛莲娜德云(Marina De Van)也是本片的导演,她不老,1971年出生,大学念的是哲学系,1993年至1996年在FEMIS念电影,她和法国才子导演法兰索瓦奥桑(Francois Ozon)还是同学呢!两人频合作,除了参与奥桑的《八个女人》剧本的创作,玛莲娜德云也主演过奥桑的《看海》和《变态家族》等电影。玛莲娜德云写过6部短片剧本,也导过不少短片,《发》是她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除了导和担任女主角,剧本也是她自己创作,可见是个相当全面的电影人。
玛莲娜德云这部“切肤不痛”的电影不适于胆小者,也不适合无法忍受血淋淋的观众。
惊悚的经验 源自童年的一场车祸
导演在接受香港媒体的访问时曾表明之所以创作《发》,与她成长的一段经历有关。8岁那年她遭汽车撞倒并压断了腿,当时她竟然不害怕,也没有疼痛感觉,她强烈体会脱离身体感觉,她说:“我看着自己的脚,就像看着别的东西,一件变了形的物件。后来母亲让我看X光片,我发现没有了部分骨头,碎的部分被丢掉了,更加强我那种怪异的感觉,因为部分的我被丢进了垃圾桶里,就像破烂的衣服。”她的伤疤后来也变成一种游戏,因为该部分的皮肤已没有了感觉,她和同学将别针扣在伤疤上。
同学感到惊讶,玛莲娜德云却觉得骄傲,同时又对失去部分感觉感到担忧:“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好奇和有兴趣。”
全片一刀不剪
《发狂者》原是上个月推出,片商表明因法国寄来的资料不足影响影片的宣传,所以将影片延至下个月16日推出。据片商国泰透露,《发》列入R21,一刀不剪。
当你的“身体”成为引起你食欲的“东西”,当你与你的“伤口”谈恋爱,你该怎么办?
麻烦你去看医生!
E. 求一部2012年法国电影的名字,说的是男人和她的女儿的故事
能不能具体点,法国的话倒是有点像《绿芥刑警》,不过不是2012才出来的,是让雷诺和日本演员广末凉子主演,讲叙的是让雷诺出演父亲,因为他曾经爱的女人(广末凉子饰演角色的母亲)去世,把遗产全留给了在法国的他,他最后去日本发现有一个女儿然后。。。。。。
F. 求一部法国电影,影片刚一开始讲述的女主人公和她的母亲在火车上的一段对话,女主人公是位摄影师。
《情欲写真》 La fidélité (2000)
又名: 忠贞
简介:
片子一开始,在夜行的火车上,女主角摄影师克莱丽的母亲告诉她:“我不爱你的父亲,但生下你以后我们很快乐。”这话似乎暗示克莱丽也要在爱和快乐中选择......
G. 请教一个关于法国电影问题!
Daniel Auteuil
他拍过好多电影
现在能记得有
曼侬的复仇(with 吉拉尔德帕迪约)
第八天
冬天的心
……
http://luchan.allmov.com/article-129299.html
是他吗?
去看看
H. 找一部法国电影
《二者必居其一》(法国)
Half A Chance
出 品:法国克里斯蒂安费什纳电影公司
片 长:110分钟
编剧:帕特里克·德沃尔夫、帕特里斯·勒孔特
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
主演:让-保罗·贝尔蒙多、阿兰·德龙、瓦奈莎·帕拉迪
简介:
艾丽斯是一个热情奔放的女孩,曾因偷车而被捕。在出狱当天,她却意外得知自己有两个从未谋面的爸爸——维尼亚尔和布拉萨克。她决定找到他们,然后弄清哪个才是自己真正的父亲。
“父女三人”终于相聚了,正当他们在幸福与不安之间徘徊的时候,艾丽斯不幸又卷入了一宗跨国贩毒案中,毒枭绑架了艾丽斯,并威胁两个父亲交出千万美金。在经过一场激烈较量后,两个父亲终于救出了艾丽斯。但究竟谁是艾丽斯真正的父亲呢?验血结果表明二者皆有可能,艾丽斯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取舍……
阿兰·德隆与贝尔蒙多堪称是法国影坛的“擎天双柱”,在世界各地拥有数不清的影迷,多年来关于俩人性格魅力、表演风格、人气指数的比拼和争论也曾一度成为法国影坛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关于俩人演技的孰高孰低也曾是中国影迷争论的话题,影片《二者必居其一》又名《1/2的运气》,是阿兰·德隆和贝尔蒙多1998年携手主演的一部影片,被称为是该年法国影坛的一件大事。阿兰·德隆和贝尔蒙多1969年共同合作主演的黑帮片《博尔萨里诺》曾创下了惊人的票房纪录,从这部影片以后近30年俩人从未合作过,其间流传着不少俩人恩恩怨怨的传闻,所以当《二者必居其一》把这两位大明星撮合在一起时,该片也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关注。
故事梗概:
清纯可爱的爱丽丝今年刚刚20岁,但却懂得娴熟的偷车手法,8个月前,她因为偷了4辆豪华跑车而被判监禁。出狱前,律师交给爱丽丝一盘录音带,里面录有母亲朱莉叶的临终遗言。母亲告诉女儿,自己年轻时曾同时爱上两个出色的男人,他们并不知道爱丽丝的存在,她不愿伤害其中任何一人,也无意追究女儿的生身父亲倒底是谁……根据母亲留下的线索,爱丽丝急切地踏上了寻找父亲的征程。
她首先驱车来到母亲的家乡——法国南部的一个海滨城市。出于对跑车的酷爱,爱丽丝决定首先去拜访车厂老板雷欧先生,他是母亲提到的男人之一。爱丽丝一进车库,便被形态各异的跑车吸引住了。她自称富家女,要求雷欧陪她试车,将车开到一处荒地,直截了当地告诉雷欧,自己是朱莉叶的女儿,母亲已经去世,她来找自己的父亲。年轻时曾参加特种部队的雷欧从残酷的越战前线归来后,一直过着独身生活,早已不习惯亲情的他显得有些手脚无措,矢口否认了自己的父亲身份。这令爱丽丝感到十分失望。
爱丽丝安慰自己还有一半希望,或许另外一个男人愿意与她相认,那就是经营着一家生意红火的高档餐厅的朱利安。爱丽丝想对这个衣冠楚楚的男人搞点恶作剧,这是她的拿手好戏。她绘声绘色地给朱利安讲了一个千里寻亲的感人故事,告诉他其中可怜的母亲名叫朱莉叶,而她正是那个寻找父亲的孩子。神情激动的朱利安正待追问,爱丽丝却起身扬长而去,不知所踪。
爱丽丝的到来使两位年过半百、事业有成的男人突然发现生活中有了新的期待。也许那是久违的亲情,他们渴望能尽快揭开谜底,知道这个神秘的女孩是否是自己的女儿。爱丽丝把他们约到了母亲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见面,空旷的大厅里响起朱莉叶的声音,雷欧和朱利安才恍然大悟,原来对方竟然就是自己的情敌,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对面,但却都是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如今唯一的女儿要在他们之间作出选择。这真是冤家路窄,两人竟然忍不住打了起来。冷静下来时,女儿早已不见踪影。两位“父亲”开始商量着如何找回女儿,转眼来到朱利安家门前。爱丽丝正坐在台阶上,等着看他们的笑话。朱利安迫不及待要去医院检查,确定究竟谁是真正的父亲。
第二天,两位“父亲”的较量开始了。雷欧将爱丽丝接到他的车厂,慷慨地将一辆古董跑车送给了她,并且马上带他到赛场试车。爱丽丝兴奋地开着跑车在赛道上疾驰,雷欧欣慰地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朱利安哪能听任爱丽丝被雷欧拉拢。他驾驶着私人直升飞机,带爱丽丝在天上兜风。两人寸步不离地跟在爱丽丝左右。爱丽丝心满意足地看着她的两位“父亲”,像母亲当年一样,内心难以取舍。
晚上,爱丽丝在迪厅里被几个不良青年骚扰,情急之下,她躲进一个加油站,不假思索地撬开一辆车,转眼消失在夜色中。回到家,雷欧当机立断,亲自替爱丽丝把偷来的车丢弃在了高速公路上。然而,事情远不像他们想像的那么简单。他哪里知道,自己刚一离开,跟踪而至的便衣警察就把车搜了个底朝天,找到一只装有5000万美金巨款的手提箱。原来爱丽丝这回偷车偷到了黑社会头上。很快就有人上门来向他们索要巨款,他们绑架了爱丽丝。朱利安和雷欧为了保卫女儿联手出击,他们设计了周密的援救计划,将奄奄一息的爱丽思救出魔掌。对于爱丽丝来说,究竟谁是自己的父亲此时已经不再重要。就像母亲当年一样,她同时爱上了两位“父亲”。 验血结果表明二者皆有可能,于是爱丽丝撕掉了医院的检测结果,她也因此拥有了两个父亲。
精彩视点:
阿兰·德龙与让-保罗·贝尔蒙多堪称是法国影坛的“擎天双柱”,无疑也是最为中国观众熟悉和喜爱的两位法国影星,80年代,他们主演的影片登陆中国银幕时就曾掀起了一阵法国电影的强劲旋风。与此同时,两人在世界各地都拥有数不清的影迷,多年来关于两人性格魅力、表演风格、人气指数的比拼和争论也曾一度成为法国影坛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多年前,两人曾在黑帮片《博尔萨里诺》中有过一次令人难忘的合作,该片曾创下了惊人的票房纪录,但他们的第二次合作却是在29年后,这部带有喜剧色彩的动作片《二者必居其一》让他们重新走到了一起,这被称为是该年法国影坛的一件大事。
影片将动作和亲情完美结合,又以喜剧片的形式出现,有惊险、有缠绵、有幽默、有深情,很具观赏性。片中有不少动作戏,这对阿兰·德龙和让-保罗·贝尔蒙多来说,的确是一种体能上的挑战,但影片在法国以及欧洲上映后的良好反映再次证明:两人都是宝刀未老。
I. 求一部法国电影
叫《姐妹情深》
迅雷看看的链接:
http://xunlei.joy.cn/?platform=7&hallid=11795
Frangines, Les
2002年出品
编剧:罗林·列维
导演:罗郎丝·卡特里昂
主演:阿丽·杜巴索、米歇尔·伯尼埃
故事梗概:
父亲夏尔的葬礼结束后,漂亮的姐姐艾丽丝才得知她还有位同父异母的妹妹,比她小三岁,有权利平分遗产。但家里的城堡可是祖上传下来多年的财产,因为不忍心把它卖掉,所以爱丽丝与表格爱德华想方设法去寻找那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妹妹阿里斯。很快,爱丽丝发现了线索。但找到的妹妹却是位卡车司机,相貌平平,胖胖的身体和模特姐姐相比,外貌相差很大。
姐姐爱以貌取人,很虚荣;妹妹性格直爽,知道自己又有了个家人——姐姐和她的10岁男孩马可,非常高兴。姐姐认为妹妹的职业及外表影响了她面子,为了虚荣,她不惜把阿里斯从头打扮到脚。但当心直口快的阿里斯得罪了姐姐最尊贵的客人的时候,爱丽丝终于抑制不住愤怒,在朋友面前指责她的不是。这严重地伤害了妹妹的自尊心,妹妹离开了她们姐妹俩的家。
10岁的马可,天生不会说话,但能听懂人们的交谈,和她的新姨妈阿里斯很亲近,反而和妈妈很疏远,因为他妈妈想让他在其他方面如英语、网球等出类拔萃,把每天的课程排的满满的,弥补先天的残疾,但是她很少陪马可,使马可感到很孤独。而姐姐因为从小在缺少爱的环境下长大,3岁时,妈妈去世,父亲常不在家,怀着马可2个月时,被男友抛弃,所以不知道该如何爱儿子,她认为给儿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就是爱了 。
马可看到姨妈走后,竟悄悄地藏在她的卡车中,没有告诉任何人离家出走了。姐姐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与妹妹逐渐相互理解,姐姐也放弃了对卡车司机的偏见,还得到一位卡车司机小伙子的青睐。最后,母子关系也变融洽。而表哥爱德华也在妹妹阿里斯的鼓励下,找到自信,重新开始自食其力找工作。
精彩视点:
这部融合了新浪潮电影的表现手法、情节跌宕起伏的影片是导演罗郎丝·卡特里昂的首部故事片,片中美丽迷人的美人爱丽丝由大家熟悉的法国影星兼名模的阿丽·杜巴索扮演,和她搭档的是在《尼吉塔》中的法国男影星米歇尔·伯尼埃,还有法国新浪潮派老将让-皮艾尔·卡塞尔捧场。
这部影片花了1年的时间来编写剧本,但拍摄却花了9个星期。据导演罗郎丝·卡特里昂介绍:“一切都进行得那么快,让我根本没有时间怀疑或反省。我只有很短的准备时间,而整部影片的拍摄只有9个星期。虽然每组镜头事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幸亏整个剧组都非常配合,迅速到位。”
J. 法国有哪些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值得一看
关于一些二战题材的法国电影,我给大家推荐以下几部。
1.《随心所欲的五月》是一部讲述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入侵法国,加莱海峡小村庄的人们准备逃离故土,躲避战乱,一个母亲带着儿子逃离的而展开的战火间的故事。电影一面展现了法国乡村美丽醉人的景色,另一面展现了与德国纳粹的惨无人道。影片中,掉了队的军官,在自家酒窖睡过头的农夫,带领村民逃亡的村长,以及受尽战乱之苦的百姓,导演利用不同角度来呈现这段令人心痛的历史。影片虽然展现了纳粹惨无人道的一面,但是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还是体现出了在那个战火燃烧民不聊生的时代人性的光辉依然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