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外国电影是哪部电影说出名字.....
普通一兵》是一部表现苏联士兵在卫国战争中英勇献身精神的影片。而承担将其译制成汉语任务的则是一群完全没有经验的门外汉。他们来自东北解放区的各个文艺团体。其中部队文工团员出身的话剧演员袁乃晨担当了中国第一部译制片导演的重任。剧本翻译是孟广钧、徐立群,主要配音演员为群众演员张玉昆和吴静。著名演员凌元担任剧务工作。这些译制片的开拓者们反复尝试,甚至想出了很多土方法,终于在8个月后完成了译制工作。同时,他们也为译制片积累了最初的经验 。例如影片中苏联红军冲锋时高呼“乌拉”(万岁),但中文的“万岁”却无法与人物的口型吻合。最终,他们想出了用“冲啊”来替代。
⑵ 求一部电影!!
瓦西里·柴瑟夫
二战时期前苏联最出名的狙击手
1942年7月,战火烧到了伏尔加河畔。成千上万辆德军坦克轰鸣着向前奔驰。斯大林格勒一夜间变成了前线城市。到9月底,德军已占据了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区并前出到中心码头的伏尔加河岸。德军凭借着优势兵力,一次次试图把苏军赶下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守军最艰苦的日子来临了。苏联前沿阵地的第62集团军为了扭转战局、打击入侵德军,把兵力分成了“战斗小组”和“突击组”,与敌军展开了周旋。我们这里要讲的就是第62集团军狙击手运动的发起人瓦西里·扎伊采夫和他的狙击手小组,也就是苏联电影《兵临城下》的男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原型。
瓦西里·扎伊采夫(1915年3月23日- 1991年12月15日)出生于普里乌拉利耶乌拉尔山脉,经常跟随父亲和哥哥一起进山打猎,12岁时便练就了一手好枪法。1942年,已成年的他跟随部队来到了伏尔加河畔。
1942年10月为止,德军已经占领了9/10的城市,这时的城市已几乎被炮火轰击成了碎片,就连第三帝国疲惫的士兵们都称之为“老鼠的战争”。双方的战斗人员都在隧道间不停地穿梭,隐蔽于巨大的工业设备和倒塌的公寓建筑的废墟楼板中。狙击手们就活跃在其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的首席狙击手是瓦西里.扎伊采夫。在他头10天的战斗中,扎伊采夫就已经射杀了40名德军。1942年10月,马马耶夫岗被切割成两半,苏军占领着东部的斜坡,西部则被德军占据。德军控制着一个被称作“鬼领”的高地,上面有一水塔。德军在那里安置了一个观察所,指挥炮兵向苏军射击。可以说,水塔至关重要。谁控制了水塔,谁就掌握了马马耶夫岗。
有一天,德军一名通信兵出现在水塔附近。扎伊采夫发现后,端起步枪就把他撂倒了。接着水塔里钻出来一个德国人。他猫着腰一溜儿小跑,向他倒下的同伙奔去。扎伊采夫毫不犹豫又把他击倒了。第3名德军吓得赶紧趴在地上,等了有半个小时,见没有动静,探头瞧瞧又马上缩了回去。扎伊采夫非常沉着,一直没有动作。又过了一会,那家伙再次探出头,慢慢地朝两具尸体爬去。等到那家伙一不留神,上半身稍微露了一下,只一刹那,扎伊采夫的枪响了。那个德国人也瘫倒在地。
扎伊采夫弹无虚发的射击绝活引起了团长梅捷廖夫中校的注意。他亲自授予扎伊采夫一枝带瞄准镜的狙击手步枪,并要他挑选10来个战士组成狙击手小组,专门负责射杀单独或零星出没的德军。他们经常在德军的伙房、厕所附近打埋伏,有时也潜伏到德军阵地前,专打德军炮兵的观察仪、坦克的了望镜和德军军官,有时一天竟能消灭几十名敌人。 当他的记录接近100时,他作为苏联军队中的典范事迹而成为苏联宣传部门的重点。这就不可避免的被柏林方面予以反击。德国“措森狙击学校”的校长,埃尔温.柯尼格少校被派到斯大林格勒来消灭瓦西里。瓦西里也得到了这个警告。于是他在自己的行动区域内沿着狭窄的战线重点搜索。第二天,在“红十月工厂”地区,他和他的观察员助手尼科莱·库里科夫(就是在电影中那个被柯尼格少校凌空击毙的老头的原型)最后观察到一顶露出顶部的德军钢盔在沿着战壕爬行。瓦西里认出这是一个骗局,因为这顶钢盔运动得很不平均。
第三天,他们在拂晓之前又回到了这个区域,这次还有一位政治委员军官同行,因为他想作为这个历史性对战的见证人(这应该是电影中政委丹尼洛夫的原型吧)。在对峙期间,那个政委忽然兴奋地宣称他看到了那个德国人并站了起来。一颗子弹击中了他。虽然他倒在地上痛苦地来回翻滚,但其实他的伤并不严重。扎伊采夫琢磨着这个德军狙击手的战术,并继续通过望远镜观察,他想这个德军狙击手故意击伤而不杀死政委,是为了使他因为救治政委而暴露自己。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扎伊采夫把一只手套粘在一块木版上,并慢慢地暴露它。一颗子弹呼啸着击穿了手套。扎伊采夫发现子弹是从一个有点特别的碎石堆的某个位置射出的。但这一天,已经来不及做更多的事情了。第四天,他们一直等到太阳转到他们后背以后,才又回到这个地方,因为这样狙击镜才不会有反光。扎伊采夫和他的观察员助手举起一个戴着钢盔的假人头。他突然发现在一块钢板之下有一道镜片的耀眼的反光。砰!德国狙击手击碎了假人的头。就在同一时刻,扎伊采夫的枪也响了,但是他击中的却不是假人。对决就这样结束了,第三帝国的超级狙击手--柯尼格少校,倒地而亡。”
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他取得了击毙149名德军的战绩。至二战结束时,他总共消灭了400名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狙击手运动在苏军蓬勃开展起来。据统计,仅第62集团军就涌现出340名狙击手,至11月底,共消灭德军6250人。苏军狙击手准确歼敌,袭扰德军,为苏军完成部署调整并最终战胜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⑶ 二战电影《兵临城下》里面的高宁少校,历史是否确有其人
历史上真有这个人,瓦希里·格里高叶维奇·扎伊采夫,二战时期苏军著名狙击手。他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在11月10日至12月17日,共击毙225名轴心国军队的士兵与军官(包括11名狙击手),到1943年1月时,瓦西里·格里高叶维奇·扎伊采夫总共击毙约242名敌人。不过真实数目可能更高,部分学者认为,甚至可能高达400人左右。瓦西里出生于亚列宁斯科亚,在乌拉山脉长大。在前往斯大林格勒前,瓦西里在苏联海军中服役,担任岸勤人员。直到他从报纸上得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后,自愿转移到前线,加入这一场有史以来最残酷战役。1942年9月17日,瓦西里被分派到苏联陆军第62军第284步兵师第1047团。
在某次战斗中,他的上级将一个800米外窗户中的一名德军作为目标,他用普通纳甘步枪一枪击杀,包括之后出来查看的德军也被他射杀,表现出狙击手天赋的他获得了英勇勋章和一支莫辛·纳甘狙击型步枪。他的战绩宣传给当时在斯大林格勒陷入苦战、缺衣少食的苏军带来了很大鼓舞。由于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成名,所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拉祖尔化学工厂成立狙击学校,并由他亲自负责训练。据估计,瓦西里一手训练出来的苏军狙击手,一共击毙击伤了超过三千个轴心国士兵与军官。
1943年1月,瓦西里的眼睛因为地雷炸伤而离开前线,之后他由维拉米尔·费拉托夫医生照顾,并且治疗他的眼睛。1943年2月22日,瓦西里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瓦西里后重返战场并参加了德涅斯特河战役,当时的他已经是上尉了。战后,瓦西里曾造访柏林,并与苏军中其他狙击手见面。这些狙击手赠送一支新的狙击枪给他,上面刻着:“敬苏联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在斯大林格勒杀死了超过300个法西斯份子。” 目前这把枪保存在伏尔加格勒博物馆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区)。之后瓦西里便在基辅经营工厂,1991年在基辅去世,享年76岁。
⑷ 有一部俄罗斯电影 苏联女狙击手爱上一个德国军官
不是电影
名字是《狙击手:枪口下的爱》乌拉那边的电影制式是分成四集类似于迷你剧的样子。
⑸ 二战时期苏联军队冲锋的视频
《兵临城下》(EnemyattheGates),又名《决战中的较量》《大敌当前》《敌对边缘,》,让-雅克·阿诺导演,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200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纪实小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苏两军对峙,双方士兵互相厮杀、尸横遍野。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凭着他神准的枪法,歼灭敌军无数,他的响亮名号传到敌军阵营。于是德军派出最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和他一决高下。他们就在枪林弹雨中,展开一场生死之战……这片电影开头的有一个片段,是苏军让那些无辜的士兵冲锋的视频。。。
⑹ 抖音是时候乌拉一下子是什么电影
冷门二战电影《勒热夫战役》讲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⑺ 有一部电影是拍前苏联与德国大战剧情是:说的是苏联有一个狙击手击杀了好多德国军官,然后德国也派了一个
这部电影是:《兵临城下》,是由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电影,200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该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
故事简介: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西里(裘德·洛饰)是一个威震部队的神枪手。他的好枪法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
为了激励士气,树立榜样,瓦西里的战友——苏军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约瑟夫·费因斯饰)在报纸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迹,令瓦西里的形象更为高大。
然而,坦妮娅(雷切尔·薇姿饰)的出现,让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时迷恋上了这个飒爽女兵。但塔妮娅喜欢的是瓦西里,这让丹尼洛夫大为妒忌。
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艾德·哈里斯饰),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影片创作背景
《兵临城下》
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纪实小说,故事发生在二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主要围绕两位神枪手:一个是苏联牧羊人,还有一位是德国将领之间的决斗展开。
小说与电影创作,均来源于真实事件,1942年秋天的斯大林格勒,希特勒正在疯狂进攻苏联。
刚开始的时候德国人轻而易举摧毁苏联人的抵抗,最终在顽强不屈的苏联红军和恶劣的天气以及供给线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之下,希特勒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从而逆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
评价
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在神枪手与神枪手的较量这个核心故事上,并且不必介意那些混乱的南腔北调或者是那段非常不靠谱的爱情故事副线,再或者是任何的个人关系——那么你会很享受它。
历史原型
瓦西里·格里高叶维奇·扎伊采夫(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1915年3月23日-1991年12月15日)
出生于普里乌拉利耶乌拉尔山脉,经常跟随父亲和哥哥一起进山打猎,12岁时便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瓦西里的名声,使其吸引到德军的注意,德国“措森狙击学校”的校长,埃尔温.柯尼格少校被派到斯大林格勒来消灭瓦西里。
经过四天的生死角逐,瓦西里终于成功射杀埃尔温.柯尼格少校。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他取得了击毙149名德军的战绩,至二战结束时,他总共消灭了400名德军。
⑻ 有部电影苏联士兵身上着火喊乌拉
应该是斯大林格勒
⑼ 二战电影中苏联人喊乌拉是什么意思.乌拉又是什么意思
俄语“乌拉”是万岁的意思。但是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把“乌拉”配音为“冲啊”。
⑽ 如何评价俄罗斯根据车臣战争而拍摄的电影《炼狱》
《炼狱》是典型的低成本影片,这是俄罗斯人自己拍的关于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电影。摄影师用写实手法,刻意拍摄了许多以往战争题材片所未描绘过的惨烈场景。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这里没有《黑鹰坠落》里"不丢下每一个人”式的宣言,只有呛人的硝烟、无限的仇恨以及苦涩的胜利。
血水泡涨的泥土,残缺的尸体,废墟的城市,无一不向我们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导演在片中没有向我们展示以往熟悉的镜头:大集团的冲锋,口喊乌拉的士兵,不堪一击的敌人。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缺乏训练的士兵,残酷的巷战,血腥,惨烈,自始至终贯穿影片。没有指挥官的运筹帷幄,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大无谓的表现,也没有正义对邪恶的藐视,真实表现是本片最大的特点,但片中也有战友间的情谊不经意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