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找一部科幻电影
[编辑本段]星河战队1
译名 星河战队/星河舰队/星舰战将/星船伞兵
片名 Starship Troopers
年代 1997
国家 美国
类型 动作/科幻
语言 英语
IMDB评分 6.7/10 (34,106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201
片长 129分钟
导演 保罗·维尔霍文 Paul Verhoeven
主演
克莱希·布朗 Clancy Brown .... Career Sgt. Zim
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 Neil Patrick Harris .... Col. Carl Jenkins
迈克尔·艾恩赛德 Michael Ironside .... Lt. Jean Rasczak
迪娜·梅耶 Dina Meyer .... Dizzy Flores
丹尼斯·理查兹 Denise Richards .... Carmen Ibanez
卡斯派·范·戴恩 Casper Van Dien .... Johnny Rico
杰克·布塞 Jake Busey .... Pvt. Ace Levy
Rue McClanahan .... Biology Teacher
Robert David Hall .... Recruiting Sergeant
帕特里克·莫顿 Patrick Muldoon .... Zander Barcalow
艾米·斯马特 Amy Smart .... Cadet Lumbreiser
Walter Adrian .... Judge
Dawn E. Anderson .... Female Trooper (uncredited)
Curnal Achilles Aulisio .... Sgt. Gillespie
马歇尔·贝尔 Marshall Bell .... General Owen
制作人 Proced by:
Jon Davison ....procer
Frances Doel ....co-procer
Stacy Lumbrezer ....co-procer
Alan Marshall ....procer
爱德华·纽梅尔 Edward Neumeier ....co-procer (as Ed Neumeier)
Phil Tippett ....co-procer
剧情
高中毕业了,一群少男少女们必须对他们的前途作出抉择。在女友卡曼的鼓动下,来自阿根廷的富家子弟强尼·瑞克毅然违背父亲让他上大学的意愿,报名加入了机械化步兵学校,而卡曼则选择了星舰学院,她梦想当一名星际舰队的女飞行员。
在训练过程中,卡曼暗恋上了冷酷英俊的教官巴卡洛,而瑞哥则与分配在同一军营中的女同学蒂齐·弗洛瑞丝产生了感情。不久,从瑞克的家乡布宜诺斯艾利斯传来了遭虫族撞出的小行星袭撞击的消息。当时担任班长的瑞克因训练失误而致一士兵死亡的他已经决定退役。但是得知他的家人和朋友均死于这场灾难后,他毅然决定重回军队,与虫族作战。
由于地球联邦军方大大抵估了这种类似蜘蛛的昆虫的威力,它们比人大数倍,具有坚不可摧的外壳,强劲有力的钳子和锋利无比的牙齿;它们顽强好战,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杀人武器。第一场遭遇战以联邦军全面失败而告终,十万名士兵血洒疆场。瑞克和他的部下们目睹了这场大屠杀。
之后瑞克加入联邦分队之一的“硬汉部队”,联邦当局也宣布改变战略;紧接的故事更加惊险刺激……
联邦当局决定,不直接进攻虫族的老窝——大K星,而是逐个消灭其周边行星上的虫子。首先是P星,在轰炸机群进行地毯式轰炸后,由赖奇中尉(也是瑞克参军前的老师)带领的“硬汉”部队开始进发,并首战告捷。第二天,部队收到了来自威士忌哨战的求助信号,然而当他们赶到的时候,哨战早已被虫族血洗……在军营中,他们发现了唯一的生还者,他告诉中尉,虫子钻进了报务员的大脑,控制他发出了信号,并吸干了他的脑髓。这时上尉才意识到这是虫族的一个圈套。几分钟内,虫子铺天盖地地涌来,部队仓促应战,险些被合围,中尉和蒂齐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最后,残余的部队乘着总部派来的救援艇离开了P星。
在救援艇上,愤怒的瑞克要求立即轰炸P星,遭到了舰长的拒绝,舰长告诉他,元帅有新的安排。
新的安排就是——活捉虫族的首脑,研究虫族智慧的秘密。然而卡曼和巴卡洛操作的“杨罗杰”号舰艇却在途中被虫子喷射出的电浆击毁,舰长牺牲。两人乘坐的救生艇又掉进了虫穴。在这里,他们遇见了虫族的首脑,巴卡洛被它吸干脑髓,而卡曼用刀子割断了它用来吸脑髓的武器,终于等来了瑞克带领的救援队。虫子越来越多,瑞克觉得寡不敌众,命令撤退。而一名黑人士兵要求给留下一枚核弹,最终与虫同归于尽……
在影片的结尾,人们捕获到了虫族的首脑,瑞克成为了中尉,而卡曼当上了舰长,人类随即展开对虫族智慧的研究,与虫族的较量还没有结束……
在第一部中,揭示了当时种族交战开端的种种事例,重在刻画出热血杀敌的士气和壮观宏大的场景;无论从交战、剧情的画面和角度上看,都是比较成功的。电影采取“联邦政府网”的角度讲解整个故事,不仅讲解清楚了人虫战争的前因后果,也提到了当时地球联邦政府的一些情况,如法制建设、征兵动员、与敌对宗教的斗争等,大体勾勒出了一个社会的全景。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埋下的伏笔:反战思想 非常精妙(例如瑞克离开哨站乘舰时的一句“舰队负责飞,战士负责死”),也提高了影片的层次;这个伏笔在第二部和第三部都被表现了出来。
[编辑本段]星河战队2
译名 星河战队:联邦英雄
片名 Starship Troopers 2: Hero of the Federation
首映 2004-04-24
地区 美国
类型 恐怖/动作/冒险/科幻
分级 芬兰:K-15 德国:18 瑞典:15 英国:18 美国:R
语言 英语
片长 91分钟
导演 菲尔·蒂派特
主演
Richard Burgi
劳伦斯·莫诺森
Colleen Porch
Ed Lauter
Bill (IV) Brown
Kelly Carlson
Cy Carter
Sandrine Holt
J·P·麦诺克斯
剧情
于1997年上映的电影将会推出续集Starship Troopers 2: Hero of the Federation,但这次只会直接推出特别版DVD及VHS而不公开上画,而Columbia TriStar Home Entertainment 公布此片将会于本年6月1日发售。这一次的续集是由曾获奥斯卡最佳特技的Phil Tippett (Jurassic Park)执导,剧本则继续由编写第一集的Ed Neumeier负责,参与演出的演员有 Kelly Carlson, Ed Lauter, Richard Burgi and Sandrine Holt。
续集内容虽然同是谈及与外星虫族的交战,但故事则讲述另一边的战场——Zulu Angel 前线哨站。Shepherd将军率领的联邦机动部队27小队,因为在某星球与虫族交战陷入困境,为了保存实力便进入已被弃置的前线哨站而坚守。在那里,他们除了发现唯一的生还者达克斯上尉外,还要跟由四面八方而来的外星虫族作战。
与前一集完全不同,这一集并不是正面展现人虫的大规模正面战争,没有第一集中那些恢弘的战争场面。故事发生在一个被虫族重兵包围的哨站中,处于重围中的一支机动步兵小队由于哨所防御设施完善,似乎并不担心外面的敌人,但是不料虫族通过感染寄生能力,控制了小队营救出来的几个士兵。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虫族迅速感染控制了小队中的许多士兵。最终男主角达克斯上尉消灭了所有感染者,将目击了整个事件经过的女主角送上飞船,以通知政府提防虫族的寄生攻势,而自己却留下与虫族血战到底。如果说第一集是一部史诗般的科幻战争片,那么这一集就是一部科幻悬疑恐怖片。在这一集中见不到第一集中的那种阳光明媚、视野开阔的地形,取而代之的是阴森的哨所、恶心的寄生虫。这一集中人类的心灵作战能力也被提高到了专业层次。
该片对第一部埋下的伏笔提出了更深刻的讽刺和挖掘,例如达克斯上尉的“小心你的长官,他会害死你们。”、片尾的“以后我们需要更多的炮灰”等等,对反战思想有了初步的正面刻画的讽刺。
应该说,按照悬疑恐怖片的要求来说,第二集还是可以的,但是观众们喜欢的是第一集那种大场面的火爆战斗。因此星河战队第一集被誉为科幻史上的经典,而第二集被评价为典型的败笔。
[编辑本段]星河战队3
译名 星河战队3:掠夺者
片名 Starship Troopers 3: Marauder
首映 2008-07-19
地区 美国
类别 动作/冒险/悬疑/科幻
语言 英语
片长 105 分钟
导演 爱德华·纽梅尔 Edward Neumeier
主演
卡斯帕·范·迪恩 Casper Van Dien .....Johnny Rico
乔琳纳·布拉洛克 Jolene Blalock .....Lola Beck
Catherine Oxenberg .....Technician #1
Boris Kodjoe .....Dix Hauzer
Marne Patterson .....Holly
Amanda Donohoe .....Admiral Enolo Phid
Cécile Breccia .....Link Manion
Garth Breytenbach .....Slug Skinner
Stelio Savante .....Bull Brittles
Stephen Hogan .....Sky Marshall Anoke
Jon Falkow .....Jingo (as Jon Falkow)
Tanya van Graan
Jose Vaz .....Elmo Goniff
Anthony Bishop .....Sergeant Rye
Magic J. Ellingson .....Puppateer
剧情
在本集中,地球联邦军与虫族的战斗仍在继续,但是背景故事已经是二次虫战(第一、二部的故事背景为一次虫战)。一架联邦军的星舰因为意外事故,紧急降落在遥远的OM-1星球上。包括负责人斯盖·马歇尔、飞行员罗拉·贝克等人在内,都被困在星球上无法脱身。第一集中的主人公强尼·瑞克临危受命,带领一队机动部队所驾驶的真正先进的掠夺者机动机甲,前往该星球进行营救任务……
终于,在第三部中,第一、二部的反战思想被拿了出来,描写得淋漓尽至;殊不知人们爱看的还是最热血的交战、厮杀场面,这个第一部的画龙点睛却变成了本作的画蛇添足。
第三集没有再走第二集的纯粹悬疑路线,而是向第一集回归,但无奈投资有限,无法与第一集相比,因此仍然无法重现第一集的辉煌,其中的一些特效,比如机甲喷射的火焰制作得比较粗糙。虽然评价一般,但还是有些看点。本集中在第一集被捕获的脑虫展示了自己不为人知的威力,在被杀死前利用声波杀死了几个人。机甲第一次投入作战,这倒是更加符合原著小说,虽然机甲制作得有点简陋。片尾出现了与行星般大小的超级虫子,深深植根于一个行星的内部,最后被星际舰队的行星杀手炸弹摧毁。
幕后
这部投资两千万的影片由第一、二集的编剧爱德华·诺麦尔(Edward Neumeier)担任编剧和导演,也是他第一次当导演。星河战队第一部很好看,第二部演员大换血沦落为直接发行DVD。第三部卡斯帕·范·迪恩(Casper Van Diem)回来了,但《星河战队3》仍然是直接发行DVD。
[编辑本段]星河战队CG动画版
译名 星河战队CG动画版
原名 Starship Troopers CG
年代 2004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剧情
《星河战队》作为一部大型科幻战争片,耗资一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受到巨大好评。《星河战队》的故事简直就是人族跟虫族的大对决,电影版中大量的虫族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改编成全3D卡通版后,由于拥有高新电脑技术的支持,使得同场画面出出现的人类和虫族更是增加到了真人版难望项背的程度,整体的冲击感大大刺激观众的眼球和大脑,让观众获得无与伦比的刺激。
这次大家比较熟悉的《星河战队》故事被制作成了3D卡通版,而且在故事精彩度上更胜于真人版,利用出色的电脑技术,使得战斗的场景更加宏伟。与虫族之间的战斗也在各个领域展开,相对真人版,卡通版增加的海战和宇宙战将整场战役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一共收录了8个长篇,分别是人类在不同地点与虫族之间的殊死搏斗,虫族增加了很多的种类,人类的武器也不断进化,喜欢《星河战队》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动画版。
[编辑本段]星河战队小说
译名 星船伞兵
原名 Starship Troopers
作者简介
罗伯特•海因莱因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他以高超的叙述技巧,精巧的科幻构思,极具时代感的激进思想以及对美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的科幻化阐释,赢得了无数读者的爱,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海因莱因同时也是世界科幻的“三巨头”之一。他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最受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读者欢迎的美国科幻作家。海因莱因著作颇丰,多次获得各种科幻大奖,是第一位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授予的“科幻大师”殊荣的科幻作家。其代表作包括《双星》、《进入盛夏之门》、《星船伞兵》、《月亮是一个严厉的女人》等。
内容简介
《星船伞兵》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代表作,荣获1960年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执导《机器战警》、《魔鬼总动员》、《本能》、《透明人》等高票房影片的国际级导演保罗•范赫文于1997年将其搬上银幕,创下了一亿两千万的票房佳绩。《星船伞兵》是一部令人动情的成长小说,一个富家子弟经过严酷的训练最终成长为强悍英勇的星船伞兵,参加到地球舰队与邪恶外星虫族的惨烈星战之中。海因莱因的不俗之处在于:他能够在游刃有余地保持小说故事强大吸引力的同时提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与观点。《星船伞兵》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它既是一部火爆的情节小说,也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思想小说。
媒体推荐
海因莱因不仅仅是美国科幻小说家中的翘楚,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直至今日,他依然是美国科幻小说界的一块金字招牌——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如果没有海因莱因,今天的科幻小说就可能是另一副模样——美国著名科幻评论家詹姆斯•冈恩。海因莱因用非常优雅的方式将战争展现在我们眼前,并以此作为乔尼人生的一部分。虽然书中的战争描写引发了很多人你异常尖锐的批评,但这些批评却毫无参考价值。作者自己知道如何拿捏分寸——美国Sci-fi频道。《星船伞兵》的真正魅力在于,它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你可以把它看作一部政治书籍,一部人类道德探讨小说,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冒险故事,甚至一本兵书。无论将其划归到哪一种类型,以何种心情来阅读,《星船伞兵》都是同类图书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美国著名书评家肖恩•斯坦福德。
B. 战争之人突击小队苏联兵力势力解析
二战中最为波澜壮阔的当然是苏德战争,和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相比,其他的地方那只能算做战役。在苏联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两军的士兵成百万的倒下。男人的尊严和荣誉就在那热血澎湃的一刻到达最高的境界。
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二战的文章,必然有欠缺之处,大家请指教。
我是一个较为哈德的。个人认为德国如果没有两线作战的话,那很有可能战胜苏联。德国的失败我个人认为就败在了人力资源的缺乏上,说白了男人都战死了。我想那时候德国征兵局的官员巴不得全国都是男人(平时当然希望美女多多)。在开战前夕,德国拥有人口大约6000到7000万人。之所以不确切,是因为我不知道该不该把其他国家但是属于德意志民族的人口加进去。按照鄙人的估计,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1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18岁到55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65岁之间。到了战败前一刻,就连12,13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战争的惨烈可见一斑。而至于苏联。苏联当时的人口在1.5到1.8亿之间。之所以浮动,也是因为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把苏联刚吞并的波罗地海三过和一部分波兰的人口加进去。因为他们并不可靠,在战场上恐怕只会大规模的倒戈。而苏联是一个民族矛盾深刻的国家,少数民族占了人口大约一般左右。就看纯粹的俄罗斯族人人口恐怕也不会比德意志人人多少。根据资料显示,苏联当时可以供给征兵的俄罗斯族男子大约在1600万左右,并不对德国占据多少优势。而全国的可以征发男子大约在3500万人。而德国吞并了大半个欧洲后,可以作为劳动了的人口则陡然增加了一倍以上,虽然这些人口并不适合作为士兵被派上残酷的东线,但是作为后方的劳动力还是可以的。更何况苏联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国土大规模沦陷,虽然绝对值并不多,但是人口却占据了总人口的40%,这就说明了这部分的劳动力并不能被苏联人利用。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国的一线部队大约投入300万人。有的资料最多可以达到550万人,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德国全国的总兵力,投入苏联的不会超过300万人。首先德国人口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压力,如果按照这样550万人的说法,那德国几乎动员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苏联了(我指的人口全部是可以征发的健康男性)德国需要在法国维持一支非常庞大的占领军,到了44年这支军队几乎达到了200万人,虽然素质相对较差,但是力量仍然不容轻视。另外为了维持在北欧的统治特别是维持瑞典的铁矿石,在北欧德国维持了一支大约40万人的精锐部队,来提防英国和美国的登陆。另外在巴尔干,对付越来越“猖獗”的游击队和保护罗马尼亚的油田,德国人又保持了大约50万人的军队,其中在4年内大约有10万左右的士兵在清剿游击队中阵亡。还有在中东欧,德国还是要维持占领军,那又将耗费大量兵力。
本土也是需要有人保护特别是空军和防空军的。另外海军和空军的数量不详细。照此列出,那么德国在开战之初至少需要有700万到800万的军队,动员其人口的一半,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另外根据资料,德国在战胜法国之后全国兵力大约400万人,我想扩军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就扩充一倍以上,那必然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下降,预备役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训练出如此多的士兵。所以我更倾向于550万是全国的兵力总和,而扣除占领军和国内驻军,大约可以派出300万人到苏联战场,另外再加上匈,罗,意的仆从国的军队,大约在350万人这样的规模还是可以维持的。
而至于苏联,其数字的确定的确是一个头大的问题。原因是这样的。苏联在战争初期可能有360个左右的师,但是关键问题是苏联拥有大量不满员的师,就是保留军队的骨干,普通兵员由战争时期的预备役人员来填充。而且这些部队的训练和装备也是比较差的。所以问题就出现了,你无法有确切的数字来确定苏联到底有多少满员的师和半满员的师,甚至预备役师。还有苏联有大量的例如要塞守备军或者国内秘密警察部队等等半军事化或者不隶属国防部的武装人员,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算进去。
不过我还是倾向于军队的规模在于500万人左右。这是一个我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数字。大约占苏联可以动员人口的15%强(当然包括少数民族和新并进地区)。而且这个数字也于苏联刚开始战争的损失吻合的上。不过顺便要提及的一点就是,苏联的一个师只有6000到8000人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1万人,而德国的一个满员师通常在1.4到1.8万。苏联一个集团军通常不会超过10万人,一般在4万人到6万人之间。而德国的却一般至少也在10万人以上,多的甚至可以达到数十万,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第六集团军拥有30万以上的兵员,最后付出了11万人战死,5万人受伤,大约10万人被俘虏的结果。所以有时候看到战史上苏联的师的番号有几十个,10几个集团军,而德国却只有2,3个集团军在对阵。苏联在战争的开始将前线兵力的48%集中在了南乌克兰,结果导致了大量的损失。其实这个也不能怪斯大林,在没有判明德国人的主要攻击方向前,只能重点保卫乌克兰这个俄罗斯的粮仓和工业基地以及原料基地。
苏联在战争开始短短几周内,损失了损失火炮2.2万门。坦克1.8万辆。飞机1.4万架。一个方面军,十九个集团军,250个师被全歼。在基普,66万苏军被俘虏。在明思克战役中,65万苏军被合围。而在此之前的斯摩凌思克战役中,超过30万的军队被全歼灭(还有一个著名的合围,我忘记了,苏联有损失了超过30万的军人。这个就是开战的四大合围战)。在这一系列的合围中,苏联光人口损失超过200万。结果导致的是1923年出生的苏联男性(在1941年18周岁,构成军队的主要年龄成分)在战争结束后阵亡25%,受伤和残废30%以上,还有数量不详细成为战俘,大约只有23%的人才能够相对健康到战后。如此巨大的损失恐怕也只能是苏联才能够承担。在有效的动员体系下,苏联进行了全民动员,其中,18岁到35岁的男子除特殊工作者外,一律编入军队。这样,苏联完成了军队的再塑造,动员后的苏联的军事人员超过1000万人(我个人认为稍嫌夸张)。在一线的部队大约估计在600万左右。
战争就这样进行着。在41年那严酷的冬天过后,德国总参谋长写到:“步兵的损失累计已经超过200万(战死……(注意的一点就是,受伤也算做损失,但是伤好了之后再度负伤那又算一次)而苏联人已经稳定了军队的的规模。虽然素质远不如德国,但是已经开始适应打一场残酷的新技术战争。而德国则老兵已经阵亡了不少,部队充斥着新兵,而且在前线的损失无法得到有效的补给,特别是人员上的补给。局部条件下恶化到了损失十个才能补充一个的程度。德国的多线作战的恶果。苏联确因为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彻底的放下心来,从远东抽调了大批新锐部队,来补充前线的损失,甚至苏联还建立了若干个战略预备军来防止某一阵线遭受残酷损失后导致全线的崩溃。
反观德国,德国已经卷入了非洲战场,在东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还分出10多万部队去沙漠中争夺一个并没有多少战略价值的地域。为了防止英国的登陆,大西洋防线开始建立,那需要大量的部队去驻守。这个是一个非常鸡肋的问题,不守不行,守了又是大量兵力的分散。还有北欧的防御以及为了对付英美的空袭大量的防空炮占用了大量的资源。更为残酷和严重的问题是,在东线残酷的消耗战的情况下,原本每一个德国团都有一个划定的区域有一个预备役营来提供新兵,但是大量的部队被歼灭后,德国不得不将预备役部队直接神格为常备部队而拉到战场去消耗。结果导致了德国的预备役体制在1943年陷入崩溃的境地。
新兵不仅素质下降,而且无法得到充分的训练。到了44年甚至不得不将教官拉出来组成装甲教导师和装甲掷弹兵教导师投入到西线来稳定局势。结果导致NZ的最后的装甲部队的种子也暴尸在西线的阵地上。1942年是很有决定性的一年。德国人在41年冬季的惨重失败后开始反思,期望重新夺得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德国动用了恐怕是最后的战略预备队第六集团军。第六集团军是一支光荣的部队,也是一支具有悲剧色彩的部队。一战中德国皇太子亲自带领第六集团军作为攻击的矛头主力(好象是参加了凡尔登战役吧),结果是无功而返,损失巨大。而现在的第六集团军更加具有悲剧意味。在XTL的愚蠢的指挥下,30万官兵几乎全部死在了苏联冰冷的土地上,9万多战俘在战后仅有6000人返回德国。我想到了“红樱桃”里“幸福”的德国战俘穿着干净的军服在干活的情景。实际上,大多数的德国战俘倒在了苏联残酷的战俘集中营里。
当然,苏联的战俘也大多被折磨至死。德国人在春天冰雪融化后开始主动进攻。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分成AB两个集团军群,一个目标高加索,一个斯大林格勒开始进发。这个是一个严重的错误,高加索实在太远了,德国人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完成这一目标,还导致了兵力的分散。XTL的目标恐怕就是巴库的石油。而斯大林格勒作为整个苏联南部的经济,工业和航运中心,则更有巨大的战略意义。而且这个是用苏联领袖命名的城市,其政治意味则更为人所知。这导致了德国最后已经在完全为了城市而战,而不是看中了该城市背后的战略意义。8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在肃清了城市周围的守军后,德军攻入了市区。巷战的残酷性是众所周知的。不过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各国开始重视狙击手的使用。其战役中,也就是大片“兵临城下”中那个神奇的苏联狙击手的原形瓦西里确有其人,他狙杀了德国狙击手学校的高级教官。而他最后的结局是失去眼睛。不过其中有一些镜头我觉得就是对苏联的侮辱,是一件极其不负责任的污蔑。导演实在是没有严肃的对待历史。
尽头中刚开始苏联士兵被强征来并且度过伏尔加河遭到空中打击队伍发生混乱结果导致军官开枪弹压,这个是视觉镜头的极度渲染。历史中可能的确会有,但是美国人当然也会这样做,谁都会这样做,而美国人这样过分渲染只是为了丑化苏联。另外苏联士兵两人一支枪,前去做无谓的冲锋,失败后反而遭到自己人的射杀更是对****的污蔑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在相信这个,我感觉到非常的惊奇和悲哀。在1942年的冬天来临后,德国人的进攻停止了。到了来年,整个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有书夸张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损失了150万人,那纯粹就是在胡说八道。150万实际上至少占据了德国东线兵力的三分之一强,你说到那时候德国人哪里可能维持的住战线。德国人的损失是严重的,但是绝对不是人口上的损失的致命,致命的是老兵的大量损失,这个是几乎无法补充的。顺便说一下,德国的义务兵需要服役12年,这就以为着德国的步兵不得不不听的作战,而在那种条件下,想服12年兵役而又不阵亡或者受伤那简直就是天书一般。
1943年德国发动了库尔斯克突出部战役。其战役的初始是因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乘胜追击,但是在天才曼斯坦因的指挥下,德国发动了哈尔科夫战役,全歼了苏联的波波夫集群。人员损失并不巨大,但是损失了大量技术兵器。而且苏联损失了一支重要的快速机动的打击部队。苏联人的攻势就停顿下来了。而德国人则是拼命调兵遣将,将各师尽量补充满了员额。还要说明一点的是,由于昔特勒的错误,德国师的番号是大量增加了,但是师的实力确下降了很多,经常出现一个只有2个团的师和两个营的团,其他的部队拿去组建新的师了。还有德国的武装党卫军占有补充的优先权,好的装备和兵员一般都要优先供给武装党卫军。当然,SS军团作为德国陆军中精锐也充当了攻击的矛头和防御时候的救火队员,参加最为残酷的战斗,伤亡率远高与国防军的一般部队。
我前面已经说过,43年后德国的预备役体制已经陷入瘫痪,所以这个恐怕是德国竭尽全力才“拼凑”出来的。更何况随着老兵的大量阵亡,新的德国青年已经不愿意加入军队了,所以兵役局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这样强迫性的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又下降不少。而苏联在解放了广大的土地后,获得了大量的兵员,这样补充了部队的损耗。苏联军队的一大特点是依靠军队的数量和规模来压倒对手,而不是靠战术和战斗技能。这或许对苏联士兵来说太残酷了,但是为了胜利这样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个国有自己的国情。库尔斯克战役的最后结局我们宣传是德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德国丧失了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但是我个人认为德国的损失并不很大,损失大的还是老兵的损失。可以这么说,德国陆军的支柱,装甲部队的精华都消耗在这里。实际上,曼斯坦因据说后来还有30万的预备队没有动用,而苏联已经没有多少力量了。后来在XTL的严令下德国停止了进攻,因为盟军在意大利登陆了。
44年是德国人走向败亡的一年。这时候,德国人早已在非洲彻底的失败,25万德意联军被俘。南斯拉夫的游击队已经异常强大,已经发展到几乎可以和德国人对抗的程度。在法国,德国人驻军也超过200万人,来抵抗意料之中的登陆。不过值得说的是,这些部队大多是由一些素质较差的2线部队组成,甚至有大量的“胃师”作为要塞守备部队。其兵员都是一些不适合在东线作战的人员,例如身体有缺陷或者年龄教大或者受过伤等等人员组成。1944年德国人共有34个装甲师,东线18个,西线14个,还有两个作为最高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1944年5月诺曼底登陆战后,德国人不得不在两线与两个强大的敌人作战。而且43年开始的千机大轰炸严重的打击了德国的工业体系以及石油的补给。这个时候德国已经油尽灯枯,兵役局疯狂的搜罗着大街上每一个健康的男子,大量的国民卫队师被建立,一战的武器被翻出来装备德国的民兵部队,就连教官也不得不到一线作战,使部队后继无人。
43年XTL已经在元首领”防卫****“中将征兵年龄规定在了17岁到65岁。并且那时侯苏联人已经基本解放了国土,开始进入东欧与德国人作战。而此刻苏联也已经到了非常困难的地步,兵员实际上也已经枯竭。大量的刑事犯被编入军队,造成了苏联军队军纪的败坏。苏联在战争中,共计阵亡了大约800多万军人,被俘虏600万人,其中500万死在战俘营中,数百万残废,在加上苏联当时军队规模大约在1100万人左右,而苏联总可以征发的男子在3500万左右,可以说,苏联已经很难再挤出人力来了,因为一则苏联没有德国人如此多的战俘和被占领国的人口可以利用。二则很多方面必须有男子来承担劳动。而德国情况更是严重。但是如果考虑到德国不与英美作战全力对付苏联的话,那真是鹿死谁手未必可知。德国人至少可以征集200万以上的军队对苏联进行打击,本土也不至于遭受如此残酷的轰炸破坏。恐怕那200万人就绝对不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44年德国人在阿登反击战后,耗尽了最后的装甲部队,那是曾经纵横欧洲的德国装甲部队最后的绝唱。
45年更不用说了,德国战败了。
C. 中美俄征兵广告对比登上热搜,从对比中能看出什么
国际知名视频网站“油管”上,有好事者将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征兵广告放在了同一个视频中,让网友们自行比较。
因为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中美之间的博弈和中俄之间的合作等等都一直是众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这次三国的征兵广告在同一视频中出现,顿时就应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句老话。
美国将军队也上升到政治领域斗争中,那么其前景堪忧。
D. 在看过《冰海陷落》这部电影之后,你对它的评价是怎样的
《冰海陷落》讲的是美国的一艘潜艇在俄罗斯海边上转悠,莫名其妙让鱼雷打沉了。于是美国又派了一艘去了解情况,发现了不少异常。原来是俄罗斯发生政变,国防部长绑架了总统。美国核潜艇的艇长乔•格拉斯截获了这个威胁世界秩序的俄罗斯政变的情报后,潜入俄罗斯的北极军事基地,拯救了俄罗斯总统。凡是一个人,都有点英雄情节。从小孩玩游戏起,就喜欢当英雄当警察当超人当老大。长大之后就开始幻想着救苦救难救民救美。这种思维扩展到国家意识中,就自认为有了救他国人民于水火的责任。在这种一厢情愿的意识中,很少去思考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就算你有这个能力,也没有去想想别人是否需要去被拯救。于是有了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在这部影片中,又发展到了俄罗斯。开着潜艇在人家海边上转来转去。跟着人家的潜艇屁股后面几个月。一旦别人提出异议,便拿航行自由说事。不仅如此,还派了几个间谍小队跑到俄罗斯领土上去晃悠。我是老大,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这类行动多了,或者是这类行动在电影上演多了,久而久之便会被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一旦预设了这个“正确”的大前提,与别人讨论问题时,同样是在这个基础上去讲“理”。可以天花乱坠依据法理去证明自己洗脱自己,唯独缺了平等和正义。
E. 获得过全套乔治勋章的俄国女大力士波奇卡廖娃最后是怎么死的
2015年,俄罗斯上映了战争影片《妇女敢死营》,影片的主角玛利亚·波奇卡廖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位俄罗斯传奇女英雄。
波奇卡廖娃是个贫苦农民的女儿,可是她却被卷入了战争与革命的洪流,成为了英雄,却最终被这股洪流碾碎。其实生逢那个年代,波奇卡廖娃的命运并不是一个孤例。肖洛霍夫的巨著《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格里高利身上也有波奇卡廖娃的影子。那场革命过去一百年后,俄罗斯人对当年的人物进行了重新评价和审视,《妇女敢死营》的上映就是这种思考的结果,在当今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玛利亚•波奇卡廖娃就是个俄罗斯女英雄。
F. 求一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产古装电影名字
东归英雄传
悲情布鲁克
估计是这两个的一个
G. 急求:俄罗斯2014征兵宣传片 Это первый день 背景音乐是什么
偶尔还是会想起你
播放
歌手:牛奶@咖啡
语言:国语
所属专辑:时间的光
发行时间: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