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手进,高手进 ,印度二战加入日军的领袖钱德拉·鲍斯,在印度评价高不高
我朋友在印度留学,说是钱德拉·鲍斯参加日军是为了解放在英国殖民地下的印度人民!!!!评价相当高。和二战加入纳粹的印度志愿人员的“自由印度军团”也是为了解放在英国殖民地下的印度人民的,都是评价相当高的。
『贰』 揭秘印巴分裂时血腥大屠杀 圣雄甘地都起了什么作用
甘地在印巴分裂中的作用,非常不好,直接导致了血腥屠杀。
2017-07-26 20:48英国/印度
英国统治时期,印度国大党人追求的一个包括现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印度。从历史上来看,这并非不可能,这取决于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政治关系走向。印度国父是甘地,巴基斯坦国父是真纳。这两人既是政治盟友,也是政治死敌。
在1916年时候,穆盟跟国大党算是统一战线上战友,共同追求一致的目标--获得自治,至于如何去争取自治,两派政治势力存在着很大分歧。1920年8月甘地提出“不合作”运动时,除了国大党高层对“非暴力”表示不理解外,真纳则是直接退出统一战线,让甘地一个人去“独领风骚”去。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穆盟已经具备跟国大党平起平座的政治地位,号召力也不逊色于国大党。从宗教上来说,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对立。这两大政治集团在省议会选举之后,关系就走向了公开恶化,真纳转向穆盟独立建国路线,使穆联成为印度穆斯林的唯一代表组织。
如此一来,印度就同时存在着三股政治力量,只是英国殖民政府扮演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角色,或者说英国人是裁判员。穆盟建国本来就是一个梦,只是理论上的可能,但这种思潮开始在印度活跃起来。1940年3月,真纳在拉合尔主持穆联年会时,阐述了巴基斯坦独立建国的必要性,这个问题不在是印度教派之争,而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真纳的观点马上得到了其它各土邦的支持,巴基斯坦能独立建国,其它邦也可以独立成好几个国家。拉合尔会议决议被称为“巴基斯坦决议”,这时甘地就蒙,进退失据,真纳将带动各语方邦纷纷自治,甘地说拉合尔决议是要肢解印度。
这时候真纳已经跟甘地在政治上彻底分道扬镳,穆盟不再为统一的印度而奋斗。英国政府的角色迅速变得极其微妙起来,这两大政治集团如果联合,英国会处于绝对下风。纳粹在欧洲步步逼进使得英国已经自身难保,穆盟和国大党的分裂刚刚可以被英国充分利用。
欧洲战爆发后,英国必须确保印度跟随自己的政策,共同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上。但国大党不这么想,他们有一部分人甚至准备投靠日军,想借着日军进入南亚次大陆而获得独立。·国大党主席钱德拉·鲍斯就建立了印度国民军跟日军合作,以当皇协军为荣。印度总督林里兹格面对国大党可能倒向法西斯日本的情况,他必须说服印度各派政治力量,加入到支持英国抗战阵营中来。
在会谈和协调中,国大党以此为要挟,以战后独立当作条件。如果英国不答应,那么甘地还会发起不合作运动,任日本人来屠杀,决不还手,直到日军良心发现而改邪归正。在英国人犹豫的时候,国大党放出大招,从1939年10月22日开始,国大党省政府议员,官员纷纷辞职。
如果要英国屈服印度人的条件,国大党必须在政治上跟穆盟重新结盟,尼赫鲁这时向真纳表示愿意回到1916年的合作局面,抓机二战机会,走向独立。当年真纳要是同意尼赫鲁结盟要求,也许今天就不会有巴基斯坦出现。当然,如果不是英国想维护最大的各邦团结,也许印度会变成好几个国家。历史没有如果。真纳拒绝了尼赫鲁的政治合作请求,他只坚持巴基斯坦获得独立地位,真纳政治判断是对的,英国在强敌当前情况下,决不会得罪国大党又刺激穆盟。
反而英国人急需穆盟的支持,一同抵制国大党的“政治勒索”,这样真纳在政治上站在英国一边,英国给了战后巴基斯坦独立的承诺。尼赫鲁的反英统一阵线到此宣告破产,真纳将10月22日定为了“解救日”,以此来纪念穆斯林们摆脱了国大党的统治。有了真纳的支持,英国对国大党采取了强硬政策,直接拒绝了他们的印度独立要求,整个二战期间,无论三者如何勾心斗角,国大党和甘地都犯了个大错,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居然有联合日军的想法,这是政治上永远被捆在耻辱柱上。当然,阿三到现在也无所谓,国会门口照样挂着那个跟日军合作组建皇协军的钱德拉·鲍斯的像片。
二战结束后,英军驻印总司令维菲尔接过了总督职务,释放了因“非暴力”关在牢里的甘地。当时英国的艾德礼工党内阁对印度的走向有三种方案:
一,统一的印度,实行中央集权制。
二,松散联邦,各土邦拥有大量权力。
三,巴基斯坦独立,各邦也建立不同的国家。
1946年初,印度举行了立法会选举,坚持巴基斯坦独立的穆联拿下600万张穆斯林选票中的450万张。这样英国清楚,第一种方案已经不可能实行。最英国看来,它必须尽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使英联邦的凝聚力最强化。如果印度成为一个松散联邦国家,实行和平过渡,在政治,经济上对英国有利。从军事上来说,如果印巴分治,美国和苏联将乘机渗透南亚大陆。
为了实现第二方案,艾德礼首相在1946年3月15日派出了海军大臣,贸易大臣,印度事务大臣三人组成的调查团,5月16日调查团发表声明:不支持巴基斯坦独立。活生生吃回自己二战时的承诺。再看甘地这边,他1944年一出来就跟联盟谈判,打算将印度搞成联邦制,成立临时政府,这样,甘地与真纳在1944年9月,举行了整整十八天的谈判。甘地首先同意接受印度穆斯林建立巴基斯坦国家的要求,但甘地提出,印度仍然应当是一个大家庭,两国在外交,国防,经济,政治上应当保持特殊关系。说白了,甘地和国大党想让巴基斯坦在独立后,成为不丹模式,表面上是主权国家,实际上没有外交,军事权力。真纳识破了甘地的想法,再一次拒绝这些条件,巴基斯坦任何权力都不可能移交给印度,印度教徒没有权力来控制这一切。
最终甘地和真纳在“联邦制”和“独立”上谈崩,甘地在政治上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在二战时就犯了将穆盟推给英国人的错误,二战后,没有准确评估真纳的力量。一边同意巴基斯坦建国,一边想收缴巴基斯坦权力,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直接导致双方会谈破裂,一场教派血腥屠杀近在眼前。甘地见真纳没有妥协之可能,又去勾结英国殖民当局,英国新总督从自身利益出发,将老总督的承诺吞回肚子,拒绝真纳的独立建国要求。
1946年8月16日,在甘地和英国殖民者的双夹击下,三方矛盾激化。英国出尔反而为这场暴力血腥屠杀铺平了道路。16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爆发后,当天,加尔各答就死了五千多人,伤三万多人,整场分裂过程过,双方各有五十多万人死亡,使得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种族仇杀。12月,艾德礼首相将尼赫鲁和真纳请到伦敦,作最后和平交权努力,谈判无果。
1947年3月18日,英国内阁撤掉了不听话的维韦尔总督,由蒙巴顿勋爵接任印度总督,代表英国内阁传达了同意印巴分治原则,向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移交权力。蒙巴顿的作用就是在巴基斯坦坚决独立的情况下,决不能再使印度各邦独立,使印度留下英联邦之内。蒙巴顿在没有给真纳一个他想要的巴基斯坦,心脏加尔各答仍然划归印度。大多数穆斯林不满意蒙巴顿方案,因为还有的邦也应当脱离印度,但真纳迅速抓住这个历史机会,宣布有条件接受英国方案,最终,巴基斯坦与印度分裂成功实现。
以甘地来说,1940年拉合尔大会,当真纳提出巴基斯坦建国口号时,他宣称穆盟有从印度大家庭中分离的权利。1944年与真纳的谈判中,甘地仍然同意由公投解决。1946年8月27日,韦维尔总督将加尔各答发现的教派屠杀事件告诉甘地,希望甘地能发挥他的“非暴力”影响力来降低冲突事态。甘地吼道:“如果印度要一场大屠杀的话,就让它开始吧……”大屠杀仅仅过去一个星期多一些,甘地就说出这种话,既不理智,也缺乏能力。虽然甘地和国大党对印度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甘地也必须为印巴分治的结果及几百万人的死伤负主要责任。
『叁』 钱德拉·鲍斯的介绍
苏巴斯·钱德拉·鲍斯(英语:Subhash Chandra Bose,1897年1月23日-1945年8月18日),印度激进独立运动家,也是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以及印度国民军的最高指挥官,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曾加入甘地领导的反对英国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8年成为印度国民大会党主席,但因和甘地政见相左,于次年辞职。1940年被捕入狱,1941年离开印度。1943年在新加坡领导日本支持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指挥印度国民军。1945年死于飞机失事。
『肆』 高手进 ,印度二战加入日军的领袖钱德拉·鲍斯,为什么在印度评价这么高
对此人的评价高不高就不说了。但一方面,这位的身份倒挺高,这却是事实。钱德拉·鲍斯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也是所谓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以及印度国民军的最高指挥官。
另一方面,当年这位在新加坡宣布成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虽然实质上它只是日军的傀儡和帮凶,但是名义和在他所追求的目的上,这位还是想力争希望印度能够早日摆脱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
或许正是基于这两点,现在人们对这位当年的言行褒贬不一~~
『伍』 印度在二战中是法西斯最大的帮凶吗怎样看待
印度总理莫迪行文给联合国,要求联合国承认印度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和功勋。更奇葩的是,印度普通民众始终认为1945年,是印度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让给了中国。所以现在中国应该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最大问题在于1945印度这个国家还不存在。而莫迪提出的印度在二战的功勋在哪,实际上,莫迪完全是在睁眼说瞎话,印度不仅没有功绩而言可,而且最大的帮凶。
鲍斯也是个可怜人,为了印度的民族独立操碎了心,不过是走错了方向,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受日本一手扶植的自由印度政府自然也走向终结,鲍斯乘坐的飞往台北的飞机途中不幸失事,鲍斯也在这场空难中身亡。事后关于这场空难众说纷纭,应该是死于暗杀,这样的结局对鲍斯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无论他初衷多么纯粹,依然改变不了他助纣为虐的事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他领导的印度团体站在了人类历史的对立面。印度记住,国家的独立与自由只能依靠自己。
『陆』 二战印度名将军
鲍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之一。1944年,印度国民军协同日军在印缅边境与英军作战,后遭惨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鲍斯仓促飞往东京,据说 8月16日在台湾附近的大和口因飞机失事受伤,19日死在日本医院。
『柒』 电影《甘地致希特勒》的背后故事——甘地曾致信希特勒呼吁和平吗
一个是伟大的圣雄,提倡非暴力不合作,呼吁民族独立要采用和平的形式;一个是公认的恶魔,梦想通过坦克履带和枪炮的暴力延伸拓展民族生存空间。甘地和希特勒,这两个貌似南辕北辙的人物,其实,在二战爆发之初,还真险些产生出交汇点。
这就是印度电影《甘地致希特勒》演绎的时代背景。
当时,这些印度籍党卫军的效忠誓词这样说——“我宣誓服从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领袖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作为德国武装力量为印度而战,我们的司令是鲍斯。”
看着鲍斯这么忙前忙后的给豺狼虎豹们当马前卒,远在南亚大陆纺线的甘地也不淡定了。
于是,1939年7月,甘地用非常亲切的口吻,给正在兴致勃勃地开疆拓土的希特勒写了封“规劝”信。开头就管这个偏执的种族主义者、战争狂人叫“我们亲爱的朋友”。
『捌』 求对于钱德拉·鲍斯的历史评价
1、这位的身份倒挺高,这却是事实。钱德拉·鲍斯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也是所谓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以及印度国民军的最高指挥官。
2、当年这位在新加坡宣布成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虽然实质上它只是日军的傀儡和帮凶,但是名义和在他所追求的目的上,这位还是想力争希望印度能够早日摆脱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
基于这两点,现在人们对这位当年的言行褒贬不一
『玖』 二战期间,我国在浴血奋战时印度在干什么
印度在二战期间尚未实现独立,当时应当称为英属印度,它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之一。英国是二战同盟的重要支柱,印度当年也有许多被征召加入英军四处作战的士兵。这在英国征服印度后,就时常这样做,通过召募印度士兵,可以补充英国兵源的不足。印度士兵跟随英军征战非洲、欧洲,也算是做出了贡献。然而,人们对印度曾经在二战中与德国、日本结盟,并加入法西斯阵营与同盟国作战的情况了解并不多。一九四一年,一直积极寻求印度独立的激进份子钱德拉·鲍斯从英国的监禁中逃脱至苏联莫斯科,之后他又从苏联飞到德国柏林投奔纳粹,开始筹办起所谓的“印度自由政府”,即印度伪政府。德国最高统帅部给鲍斯提供了场所、资金等一应帮助,国防军也大力鼓动和支援钱德拉·鲍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鲍斯跑到德军在安纳贝内格的战俘营鼓动印度籍战俘参加他的伪军,由于他在印度人心中有一定的地位,几天之内有数百人报名参加;另外,在弗兰根堡附近的一个战俘营里也有六百名印度志愿者,博斯将他们组成军团开始军训。一九四二年九月,“印度军团”被德国国防军吸收,改名为“第九五0印度步兵团”。总计约三千五百人。拥有八十一辆各类车辆、七百匹军马。一九四三年四月,九五0团移动到荷兰并被配属到第十六空军野战师。全团由三个营(每营四个连)和第十三、十四、十五连组成。
日本投降后,英国提出对鲍斯的指控和追缉。钱德拉·鲍斯携带着巨额“复国资金”乘坐一架日本运输机经台湾上空飞往东京。因飞机失事而受伤,1945年8月19日,鲍斯死于台北的一所医院里。1945年日本人收敛了他的遗骨,并由日本派来的一些僧人为他在台北进行了法事活动,火化后骨灰运去日本埋葬在东京的古寺莲光寺中。印度国会议事堂前的三幅肖像中,钱德拉·鲍斯与甘地、尼赫鲁并列,可见印度公示钱德拉·鲍斯的评价有多高。难怪印度法官会在战后的东京审判时,极力为日本战犯辩护,还宣称日本战犯全都无罪,看来他的脑袋并非让驴给踢了。因为,印度与日本一直有着特殊感情 。印度与日本虽然相距遥远,远隔大陆还远涉重洋,历史上的交集似乎也并不多。但是在二战时期,印度却与日本关系相当密切,所以,日本与印度日趋热络、越走越近,似乎有渐成同盟之趋势也就并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