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经典二战库尔兰电影

经典二战库尔兰电影

发布时间:2022-06-26 07:12:50

⑴ 二战德国最后一次胜利

阿登反击战——二战德国精锐的最后一击(图文)
战争进行到1944年秋,盟军已从三面逼近德国本土(其中东线为苏联红军,西线和南线为以英美为首的盟军),德军形势严峻,为扭转不利战局,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在西线发动一次使盟军猝不及防的攻势,夺回主动权。为此,从9月底,希特勒和他的最高统帅部十分秘密地着手制定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阿登反击战计划。战役代号为“莱茵河上值更”。目的是:挫败美英军队,扭转西欧形势,使之有利于德国,以便抽出德军兵力去同苏联作战。德军计划在蒙绍、埃希特纳赫地段上突破盟军防线,在列日和那慕尔地域强渡马斯河,在战役第七天前出到安特卫普,分割并歼灭比利时和荷兰境内的盟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英军第2集团军、美军第9和第1集团军)。
1-1.jpg

希特勒选择的反攻地点就是4年半之前德军突破法军防线的那一个崎岖不平的阿登山区。这个地区是的美第1集团军(司令员为霍奇斯)和美第3集团军(司令员为巴顿)的结合部,北侧由霍奇斯负责,南侧由巴顿负责,两个集团军之间大约85英里宽的防区由第1集团军所属的第5、第8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防守。希特勒认为该地区是“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希特勒要“决心不顾一切地推行这项计划”。
为实施这个计划,德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人民近卫军”的命令,应征年龄从16岁到60岁,很快召募大批新兵,在经过6至8周的短期训练后,调往西线,加入了攻击部队。12月初,德军共集结了25个师,,其中有7个坦克师。由“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指挥。右翼是“党卫队”第6集团军(司令约瑟夫·狄特里希上将),辖有第67军(第272、第326国民掷弹兵师)、“党卫队”第1装甲军(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第12、第227国民掷弹兵师,第3伞兵师)、“党卫队”第2装甲军(党卫队第2“帝国”、党卫队第9“霍亨斯道芬”装甲师)。共有4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1个伞兵师。大约有640辆坦克;中路是坦克第5集团军(司令曼特菲尔上将指挥),辖有第66军(第18、第62国民掷弹兵师,元首护卫装甲旅)、第47装甲军(第2装甲师、第26国民掷弹兵师、装甲教导师、元首掷弹兵装甲旅)、第58装甲军(第116装甲师、第560民掷弹兵师)。辖有3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大约有320辆坦克;左翼是的第7野战集团军(司令布兰登堡),辖有第80军(第212、276国民掷弹兵师)、第85军(第352国民掷弹兵师、第5伞兵师),共辖3个步兵师、1个伞兵师。其任务是负责掩护第5装甲军团的侧背,保障中央进攻。进攻集团计有官兵25万人,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飞机800架,火炮和追击炮2617门。德军为在阿登地域实施突破而集中了大量兵力兵器,但仍不足以达成战役目的。法西斯德军指挥部打算在进攻过程中从西线其他地段及德国本土增调部队到阿登地区。突击集团所需要的油料仅能保障到达战役纵深一半的行程。
1-2.jpg
阿登反击战中右翼总指挥、“党卫队”第6集团军司令约瑟夫·狄特里希上将

1-3.jpg
突破盟军防线的德军

盟军在西线共计有87个师,其中25个装甲师。然而美英军指挥部认为,阿登地域不适于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因此在宽115公里的地段上与法西斯德军集团对峙的只有第12集团军群(司令官为O.布莱德雷)的美军第1集团军所属的5个师(83OOO人,242辆坦克,182门反坦克自行火炮和394门火炮)。从而导致了战役初期的不利局面。
德军在进攻前实施了“麒麟”的作战计划。组织了一支由党卫队特种部队及第150装甲旅两部分组成的,约2000名的会讲英语的突击队,由党卫队中校斯科尔茨(即1943年9月率领一小群伞兵,乘滑翔机突袭意大利北部的一座险阻的山顶,救出被意大利政府软禁的前独裁者墨索里尼的人)指挥。突击队乘坐美军的吉普车深入盟军防线内部,他们分成小队到处切断电话线,倒转路标,使守军的预备队走错方向,挂上红布条表示路上埋有地雷,尽其所能地制造混乱。美军被这少数德国兵的活动扰得惊恐不安。为搜索这些德国小队,许多交通线不能通行,50万美军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盘问,几百名士兵在答覆问题时因使人感到怀疑而被拘捕,连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布莱德雷也不例外。12月16日,德第66军的一名军官,在从军部驾车去前线时被俘,随身携带的几份该计划的作战命令落入美军手中,从而使美军及时作出了反应。这一计划的第二步,即用一个完整的装甲旅,驾着美式坦克,穿着美军制服,长驱直入并占领马斯河桥的设想未能实现。
德军于1944年12月16日拂晓分三路开始突然进攻。密集的大炮对几乎所有的美军阵地猛轰,美军遭到突然袭击,损失很大,未能组织抵抗就纷纷退却。在中路,曼特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进展迅速,到17日,成功的用一个钳形攻势包围了美军第106师的两个团,并且迫使7000人以上投降,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失败。18日,曼特菲尔第5装甲集团军的先锋第47装甲军进抵公路交通枢纽巴斯托克。但第47装甲军只留下了第26人民掷弹兵师攻打巴斯托克,第2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却饶道前行,错过了不费力气占领巴斯托克的机会;右路进攻的狄特里希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也抵达昂布莱夫河上的一个渡口,挺进约30英里。其先头纵队“派佩尔战斗队”抵达并占领了马斯河渡口。然而,这只纵队在斯塔佛洛市过夜时,对近在咫尺的存有250万加仑汽油的美军的大燃料库及重要桥梁竟漠然视之,以致美军增援部队利用其设置障碍(燃烧汽油、炸毁桥梁),阻住了其前进的道路;左路布兰登堡第7集团军所辖的4个师均渡过奥尔河,其中第5伞兵师突至12英里处的维尔茨,在南侧为中路部队建起了一道壁垒,小有进展。至12月20日,德军的进攻部队已形成一支宽约100公里、纵深30至50公里的突出部,并继续向前推进。

1-4.jpg
阿登战役中的著名照片:党卫队机枪手

1-5.jpg
被俘的美军

直到17日早上,盟军主要司令官们才承认德军全面进攻已经开始,艾森豪威尔急调第82和第101空降师火速赶往巴斯托克——圣维特一线进行增援,阻止德军西进。加文将军指挥的美第82空降师被派往圣维特防线,而麦考利夫将军指挥的美101伞兵师则驰援巴斯托克。19日,艾森豪威尔在凡尔登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商讨对策。会议决定采取南攻北守的方针。具体部署是: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北上攻击德军的突出部;德弗斯的美第6集团军向北靠拢保护巴顿的右翼;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必须顶住从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地区的德军,扼住西去的咽喉要道,坚守阵地,并准备由北向南反攻,与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合围德军。
12月23日,天气好转,适于飞行,盟军航空兵开始积极行动。
12月22—26日美军第3集团军对敌军进攻集团的南翼实施了反突击。德军也在当天要求被围在巴斯托克的美军投降,但只得到麦考利夫两个字回答:“苯蛋!”这个美国俚语含意颇深,从此在二战史上传为美谈。当天,德军向巴斯托克发动进攻,但进展缓慢,直到圣诞节也未能拿下这个重镇。12月24日,巴顿的第3集团军摧毁了德第7集团军在左翼建起的保障中央进攻的屏障依托。紧接着,巴顿命令加菲将军的第4装甲师“拼命狂奔”,前去解救陷入德军重围的巴斯托克。12月26日凌晨,加菲的第4装甲师的第2战斗群杀开一条血路,突破了德军对巴斯托克的包围,与美军空降兵第101师的部队会合。次日,大部队沿打通的道路驶入城内,加强了该城的防御力量。

1-6.jpg
阿登战役中被俘的德军

德第5装甲集团军之第47装甲军所属的第2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饶过巴斯托克,向北面的美军第1集团军进攻。塞勒斯是德军推进的顶点,距马斯河只有5英里。于是中部战线形成了一个凸出部(阿登战役因此又称为凸出部战役或凸角之战)。这时,天气已经好转,美军立即出动大批飞机对德军装甲部队进行猛烈轰炸,使其无法在白天活动,陷入困境。12月25日,德军第2装甲师与美第1集团军之第7军第2装甲师爆发激战,到该天结束,德军第2装甲师阵亡2500人,1050人被俘,损失81辆坦克(原有88辆)。是役美军第2装甲师获得了“活动地狱”的称号。26日,德军遂开始后退。
至12月25日,德军集团突破了战线,并向纵深推进90多公里。其先头坦克部队已抵迪南地域,距马斯河只有4公里。美英军指挥部为加强阿登地区的军队采取了坚决措施,从战场其他地段向这里调来了若干个师。
至12月底,德军向马斯河的进攻已被阻止。但法西斯德军指挥部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计划。1944年12月31日夜,德军开始在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地域进攻美军第7集团军。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1000多架飞机,对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的机场进行了突然袭击,炸毁盟军飞机260架。法西斯德军航空兵损失飞机约300架。但盟军的情况仍很严重,德军地面部队突破了马奇诺防线,向阿尔萨斯北部发起了进攻。1月3日,盟军转入反攻,巴顿的第3集团军由巴斯托克向东北出击,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由北向东南出击。德军也在这一天对阿尔萨斯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势,从而展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双方血战了5天,最终德军仍未能拿下这个城市。
1945年1月6日丘吉尔向斯大林求援。苏军当时正在准备新的战略进攻,尚未就绪。但为履行同盟国义务,苏军比原定日期提前8天于1月12日实施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由于苏军的进攻,希特勒指挥部被迫减少西线的积极行动,并把兵力从西线调往东线。1945年1月下半月至2月初,已调往苏德战场13个战斗力最强的师,其中包括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8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以及其他技术兵器。
1月8日,希特勒终于下令德军撤退。1月12日,苏军在东线提前发动进攻配合作战,希特勒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作战。盟军迅速乘机推进。1月16日,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胜利会师,到1月28日,在英美军的追击下全部撤回到阿登的出发阵地。阿登战役中双方的损失(包括死、伤及失踪)为:盟军约7.7万人,德军约8.2万人。

1-7.jpg
美军检查德军战俘的尸体

1-8.jpg
阿登战役中的巴顿将军

此战,德军的作战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如果他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后盾,如果不是两线,或许能够成功,但是他没有。德国在阿登地域进攻的失败,意味着希特勒德国领导集团妄想在西欧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的冒险企图遭到破产,意味着他们迫使美英政府拒绝同苏联就彻底打败法西斯德国进行军事政治合作的计谋完全落空。阿登战役是西线作战进程的顶点。德军的大量兵力兵器被迫调往苏德战场,他们在阿登地域遭受损失以及缺少预备队(从1945年1月起至战争结束时止预备队都调去补充同苏军作战的军队)——所有这一切大大削弱了西线的德军,而促进了美英法军队在以后各次实质上是追击退却之敌的进攻战役中获胜。此次作战,德军伤亡81834人,损失战车324辆、飞机320架。盟军伤亡76890(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损失战车733辆、飞机592架。德军损失虽与盟军相当,但是盟军能轻易地补充他们的损失,而德军不能,而且德军已投入了他们最后的精锐部队,此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进攻了。
阿登战役又命突出部战役。诺曼第登陆成功后,由美、英、加等国军队组成的盟军迅速向西线防御的德军发起了猛攻。经过六 个多月的激战,战线移到了德国边界附近 地区。1944年12月16日,希特勒为扭转战局,挽救其失败的命运,孤注一掷,集中兵力在德国、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交界的阿登山 脉地区发起了地场大规模的进攻战。为此,从9月底,元首就和他的最高统帅部十分秘密地着手制定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阿登反击战计划。这个计划被命名为“莱茵河卫兵”。希特勒对阿登战役寄于了极大希望:“堪称本战区甚至可能是 整个战争的决定性的转折点。“他甚至认为,“在西壁防线前面证明不可能的事(指打败西线盟军)通过从西壁防线内的进 攻,将成为可能”。最后计划包括每一个细节甚至炮轰时间都是希特勒在大本营制定的。11月3日,元首的特使约德尔上将赶到设在西线克雷菲尔松树林的B集团军司令部,将“莱茵河卫兵”的详细作战计划交给伦斯德和莫德尔,上面还有元首的亲笔警告:“不得更改”。
希特勒选择的反攻地点就是4年半之前德军突破法军防线的那一个崎岖不平的阿登山区。这个地区是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北侧由霍奇斯负责,南侧有巴顿负责,两个集团军之间大约85英里宽的防区由第1集团军所属的第5、第8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防守。希特勒认为该地区是“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希特勒要“决心不顾一切地推行这项计划”。他的计划不可谓不大胆,如果他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后盾,或许他能成功。但是他没有。
为实施这个计划,德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人民近卫军”的命令,应征年龄从16岁到60岁,很快召募大批新兵,在经过6至8周的短期训练后,调往西线,加入了攻击部队。12月初,德军共集结了20个师,由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指挥。右翼是狄特里希指挥的第6SS党卫装甲集团军,辖有4个装甲师、5个步兵师。大约有640辆坦克。中路是曼特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辖有3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大约有320辆坦克。左翼是布兰登堡指挥的第7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其任务是负责掩护第5装甲军团的侧背,保障中央进攻。
德军在进攻前实施了“格赖夫”的作战计划。“格赖夫”一词在德语中指神化中那种鹰头狮身长有翅膀的怪兽,如果就它在盟军中造成的巨大而惊人的混乱而言,这个名子取得十分恰当。德军组织了一支约2000名的会讲英语的突击队,由党卫军中校斯尔策尼指挥。斯尔策尼善长冒险,曾使用滑翔机从一个山顶监狱搭救出墨索里尼。斯尔策尼的突击队扮成美军,乘坐美军的吉普车深入盟军防线内部,他们分成小队到处切断电话线,倒转路标,使守军的预备队走错方向,挂上红布条表示路上埋有地雷,尽其所能地制造混乱。美军被这少数德国兵的活动扰得惊恐不安。为搜索这些德国小队,许多交通线不能通行,50万美军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盘问,几百名士兵在答覆问题时因使人感到怀疑而被拘捕,连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布莱德雷也不例外。然而,这一计划的第二步,即用一个完整的装甲旅,驾着美式坦克,穿着美军制服,长驱直入并占领马斯河桥的设想却未能实现。12月16日,德第66军的一名军官,在从军部驾车去前线时被俘,随身携带的几份该计划的作战命令落入美军手中,从而使美军及时作出了反应。
对于德军将在四年前(1940年)发动了“闪电战”,使唤英法这战线迅速趋于崩溃的阿登地区 实施一场新的攻势,盟军高级司令部茫然 无知。蒙哥马利说,“目前敌军在所有战线上都在打防御战;他们的处境已不可能使唤他们发动大 规模的进攻战了。”盟军司令部非常乐观 地制订着下一个莱茵河地区的进攻计划。
12月16日,德军在深雾的掩护下发起了进攻。第6装甲集团军左翼在洛斯海姆突破了美军防御 后,迅速插向斯塔佛洛;其右翼和中部的 进攻受到了美军的顽强抗击,久攻不下,16日至17日夜间,德军为配合正面进攻部队达到突 破,在第6装甲集团军的第1党卫队装甲军 进攻方向上的里吉山地区空降了一支千人的伞兵队伍,企图向东推进与正面攻击的部队会合。但美 军第5军立即歼灭了这股空降部队,避免 了正面防御部队腹背受敌情况的发生,使唤其能补入坚强防守,迟滞敌装甲师的进攻。战斗至12 月18日,德军第6装甲集团军的中部和 右翼的进攻行动基本被阻止住。

第5装甲集团军的右翼第66军突破了美军第106师和第14骑兵大队防守的阵地,并在17日 发起的一次钳形攻势中,围歼了美军第1 06师的两上团,使唤美军遭到了1944至1945年欧洲战场上的最严重的损失。德军第58 装甲军和第47装甲军在第66军的南侧 进攻。17日,第47装甲军的第2装甲师在克勒伏火车战突破了克勒夫河,进展较快,美军被迫 退守巴斯托尼和诺维尔一线。第7集团军 使用了4个师实施进攻,其右翼战斗力较强的第5伞兵师也在17日越过了克勒夫河,但其中部和 左翼进攻的各师,在美军的顽强阻击下, 前进缓慢。
20日,第5装甲集团军占领的乌法利兹,诺维尔。而两侧的第6装甲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的攻势 行动远远落后,整个战线形成了一个凸角 态势。希特勒决定把原计划由第6装甲集团军但任的主要进攻任务交给哈。冯,曼陀菲指挥的第5 装甲集团军,企图迅速攻占马斯河畔要地。

美军在阿登防线上只有第8军的四个师防守。然而在战斗打响后的开始两天里,还并没有完全意识 到问题的严重性。第1集团军仍意图以第 5军加紧对德军北面战线上的鲁尔水坝地区发动攻势。直到18日晨,发现德军第1党卫队装甲师 已穿过斯 洛佛塔,逼迫了集团军司令 部,第1集团军才迅速后撤指挥机构,调整部署以加强防御。同日,盟国远征司令艾森豪威尔也将 两个后备师派往前线。具有决定意义的 是,后备的美军第101空降师19日晨到达了巴斯托尼,并成功地粉碎了德军德勒尔装甲师和第 26师的进攻,顽强地扼守着阵地,促使 这个地区以后变成了盟军发动决定性反攻的跳板。19日,美军第9集团军的第7装甲师随第30 师南下圣维特进行增援,第3集团军的第 10装甲师则北上进入受威胁的地区。到20日,当面防守的美第1集团军已基本制止了德军在南 北两个“肩膀”上的进攻行动,而巴顿将 军指挥的美军第3集团军和美军的第9集团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上向战场接近。盟军战线垢重新 调整,使自己开始逐渐摆脱了被动不利的 局面。
德军曼陀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的左翼部队在20日包围了巴斯托尼的美军第101空降师和 第9装甲师后,德勒尔装甲师和第2装甲 师又继续向巴斯河沿岸的纪韦与迪囊方向发展进攻。22日,德勒尔装甲师占领了圣于贝尔,第2 装甲师也攻占了乌特维尔,德军使用预备 队第9党卫队装甲师和第15装甲榴弹师在乌特维尔及以东地域加入战斗,以加速冲处巴斯河畔。 第66军和第58装甲军在圣维特及其以 南地区发动了新的强大攻势,迫使南下增援的美军第7装甲师和继续坚持防守的第106师的部队 后撤。德军第6装甲集团左翼第1党卫队 装甲师力图从南面包围列日,阴孤军突进,到达了斯塔佛洛地区。其先头纵队是臭名昭著的“派佩 尔战斗队”,它在向前推进中执行希特勒 的所谓掀起一个“恐怖的浪潮”的命令,用机枪屠杀了几批已经解除武装的美军战俘和比利时平 民。这种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是这次战役 的最黑暗一幕。德军南面战线上的第7集团军只有右翼的第5伞兵师在20日后能继续向前推进, 并构成了对美军防守的巴斯托尼的合围。

巴顿指挥的美军第3集团军从12月22日起进行反攻。其第12军击退了当面德军的进攻,并迫 使德军第7集团军的第80军转入守势。 第3军指挥所属第26、第80步兵师和第4装甲师,积极地执行巴顿发出的“迅猛前进”的命 令,全力以赴地解救巴斯托尼之围。从整个 战役来看,德军如果攻占了巴斯托尼,守住南翼,并及时向突破地区增调能征善战的部队,那么仍 有可能利用第5集团军各装甲师所达到的 有态势继续发展。一旦德军到达了马斯河,就仍有可能使唤落后的德军第6装甲集团军等调头北 上,重新运动起来,构成战役的新突破,增 大对盟军的压力和威胁。美军第3军在雪地里奋力北进,24日开始向包围巴斯托尼的德军外围阵地实 施进攻。巴斯托尼附近地区的地形易守难 攻,德军第5伞兵师、第26师进行着顽强抵抗,辛夺取每一个村庄,每一片树林。25日,美军发 现纳夫夏至巴斯托尼公路方向上的德军抵 抗较弱,于是,集中第4装甲师在西南至东北轴线方向实施突击,26日下午,第4装甲师所剩无 几的谢尔曼式坦克终于突破了德军在巴斯 托尼南部的防线,与坚守部队胜利会合。电影《巴顿将军》中,巴顿指挥部队在白雪茫茫的山 陵起伏的道路上前进,并昼夜与敌在丛林 与房屋地区激战,就是反映的这一史实。

在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的突击正面上,美军建立了由第2、第3装甲师和第75、第84步兵组成 的攻击集团,由绰号“闪电手”的美军少 将柯林斯指挥,向进攻的德军先头部队进行反击。23日,美军从北面向德军第2装甲师发起了攻 击,使唤其被迫分成两部分组成防御,并 阻止了德军第58装甲军和第9装甲师的进攻。24日,德军的德勒尔装甲师在推进到马斯河畔的 迪囊以东3英里左右的地方,也被迫转入 防御。这一天开始,天气逐渐转晴,盟军的飞机大批出动,对敌人运输道路进行地毯式轰炸,使唤 德军供应机构几乎瘫痪。

德军在巴斯托尼的失败对于罗什福尔与马斯河之间的这一作战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使唤突出的 德军装甲师腹背受敌,补给困难,陷入无 力发展的被围境地。25日以后,德军又重新开始了对巴斯托尼的争夺战,许多师陆续被调到这一 地区投入攻城战,兵力曾一度达到两个军 部,9个战斗师。第6装甲集团军也被迫将部分兵力拨给第5装甲集团军。至此,德军的阿登战役 进攻计划遭到彻底失败,巴斯托尼防御战 成了盟军整个防御计划取得胜利的决定性环节。1945年1月3日,盟军在整个西线上开始了新 的进攻,摧毁了德军对斯托尼的攻城行 动,并最终加速了西线战场上的德军瓦解。

美第3集团军和德军至1月29日的伤亡情况:
第3集团军 德军
阵亡 14,879人 击毙 96,500人
受伤 71,009人 击伤 296,000人
失踪 14,054人 俘虏 163,000人
非战斗性伤亡 73,011人
总计 172,953人 总计 582,500人

阿登战役-----德军计划

集中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在长达125公里的正面上实施进攻。第6党卫队 装甲集团军拥有9个师(其中个装甲 师)在右翼、第5装甲集团军拥有7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在左翼实施突击,突破由美军第1集 团军的第99、第106、第28师防守 的、从艾弗尔山到蒙绍的纵深不大的防御阵地,迅速向前推进,在马斯河畔的列日与那慕尔之间建 立桥头堡,尔后再通过布鲁塞尔攻占安特 卫普港,切断美军第1集团军和英军第21集团军的后方交通线;第7集团军拥有7个师(其中1 个伞兵师),将进攻卢森堡 地区,抵抗 来自南面和西南面的攻击,保护两个担任突击的装甲集团军翼侧;另以6-7个师但任预备队。整 个战役企图完成歼灭盟军25-30个师 的任务,制造第二个敦记得尔克,稳定西线形势。盟军仍然不能使用安特卫普港,他们想迅速突破西壁防线的企图也告失败;所以,希特勒现在开始为他梦寐以求的西线攻势制定详细计划 [ 注:据威尔莫特说,10月8日,约德尔向希特勒呈送了一份关于11月底阿登地区向阿姆斯特丹发动攻势的计划草案。 ] 。首先,他估计对了,盟军拥有七十个师,不可能在将近五百英里长的战线上处处都坚守;第二,希特勒指望十一月的天气能结束敌人享有的绝对空中优势,或者至少在德军发动攻势时能大大削弱这种优势。因此,希特勒急切地要赶在冬季开始天气转晴、敌军恢复空中优势之前,发起进攻。他没有征求西线部队司令的意见——事实上也没有跟他商量,就跟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一起定下了进攻的基本原则。

由于进攻必须在现有部队很有把握取得突破的地段发起,因此就有必要选择一个敌军地面部队——无论是第一线部队还是预备队——比较薄弱的地段。突破后还要继续扩大战果,直到整个西线局势转而对德国有利。在对西线部队作了彻底的检查,并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希特勒关于从西壁防线阵地向敌军防线薄弱地段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计划已很有眉目,终于选择了艾弗尔为突破地段,安特卫普港为最后目标。

十一月三日,约德尔代表希特勒,在莫德尔陆军元帅司令部向西线部队司令、B集团军群和第五装甲集团军发布指令时解释说,攻势必须在现有部队肯定能够取得突破的地段发起。他接着告诉他们,蒙绍-埃希特纳赫地段(艾弗尔)已被选定为最适合进攻的地段,因为那里的敌军已在过去的正面进攻中蒙受了重大损失,力量比较薄弱。而且,该地段的敌预备队已调至第一线附近,补给情况也朝不保夕。因为这个地段敌军的防守兵力相对较弱,又加之敌军不会料到德军会在这里发起进攻(即使真的料到也会不以为然),所以只要进攻完全出敌不意,天气又不利于空中行动的话,德军是可能迅速突破的。突破将使德国装甲部队赢得主动权。尔后,这些部队迅速向前推进,在马斯河畔的列日与那慕尔之间建立桥头堡,再通过布鲁塞尔向西边的安特卫普港快速挺进。可想而知,德国装甲部队只要一渡过马斯河,就可切断那些经由马斯河流域的美国第一集团军的后方交通线。德国装甲部队一到达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地区,英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的后方交通线也会受到威胁,要是安特卫普港失守,这些交通线同样会被切断。
敌军还没有完全整顿好这个效率很高的港口,虽然它对敌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到那时,他们仅凭着通过安特卫普港运进来的人员、武器、补给品,就能摧毁德军防御 [ 注:梅里安写的《阿登战役》(以下简称梅里安著作)第208页:攻势的开始时间取决于希特勒的忧虑,即:盟军可能很快恢复阿姆斯特丹港的工作秩序,因而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人员、物资上的优势。正是由于这种忧虑,希特勒才将攻势的开始时间定在11月中旬。 ] 。要是夺取60年前,

战争电影经典前10名有哪些

有:

1、《拯救大兵瑞恩》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

影片于1998年7月24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

2、《珍珠港》

影片《珍珠港》是试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剧情电影。由迈克尔·贝执导,本·阿弗莱克、凯特·贝金赛尔和乔什·哈奈特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区上映。电影讲述了雷夫和丹尼这对好兄弟在参军时结识女护士伊夫林。雷夫主动请缨参加英国空军的作战,被击落掉进海里。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万分。

3、《兵临城下》

《兵临城下》是由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电影,200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该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

4、《巴顿将军》

《巴顿将军》是由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1970年出品的历史片,该影片由弗兰克林·斯凡那执导,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等主演。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该片于1970年上映,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5、《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电影。影片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本片包揽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7大奖项及第51届金球奖的7项大奖。

6、《猎杀红色十月号》

《猎杀红色十月号》是由约翰·麦克蒂尔南执导,肖恩·康纳利、亚历克·鲍德温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红色十月号核潜艇在首次航行中突然改变航线导致苏、美两国分别对其进行追踪或猎杀的故事。

7、《桂河大桥》

库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这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英国片有着英国式的严谨结构和绅士般的节奏。影片反映二战期间一群英国士兵在日本战俘营的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正面的刀枪交锋,但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颇独具匠心。

8、《现代启示录》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以越战为背景的影片,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马丁·辛、马龙·白兰度、罗伯特·杜瓦主演。影片于1979年8月15日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越战期间,美军情报官员威尔德上尉奉命除掉库尔兹上校。接到命令后,威尔德率领小分队,冒险乘小艇深入柬埔寨。

9、《黎巴嫩》

《黎巴嫩》是由Israeli Film Fund公司于2009年10月15日推出的一部战争反思题材影片,该片由以色列导演塞缪尔·毛茨的执导,由迈克尔·默斯诺、奥斯瑞·科恩等主演。该片讲述了第一次黎巴嫩冲突战争四位以色列坦克士兵的遭遇。该片获得了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10、 《野战排》

《野战排》是1986年上映的一部美国战争片,由奥利弗·斯通执导并担任制片人,汤姆·贝伦杰、威廉·达福、查理·辛等联袂主演。该片讲述了一名天真的新兵被编入一个步兵分队,在与其他战士一起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很快就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战斗的唯一理由其实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可以活下去”的故事。

⑶ 求一部二战老电影

极地重生 So weit die Füße tragen(2001)

导演: 哈迪·马汀斯
编剧: Bastian Clevé / Bernd Schwamm / Hardy Martins
主演: 迈克尔·门德尔
类型: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 俄语
上映日期:2001-12-27
片长:158 分钟
又名: As Far As My Feet Will Carry Me
二战末期,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米高·文度 Michael Mendl)在战争中沦为战俘,被处以25年的刑期,而此时他怀孕的妻子和女儿则完全没有他的消息,只能求神保佑他还能活着回来。经过漫长的跋涉,一行战俘被送到了一个劳改场,那里没有围墙也没有栅栏,然而极度的严寒和千里冰原则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这里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初到之时,由于天气和疾病,很多人都不幸死去,然而非人的矿工生活,才是真正的炼狱。科利基文斯从来没有忘记远方的亲人,一次失败的逃亡让他饱受看守的虐待,然而这却更加坚定了他要逃出这里的决心。后来在年迈的医生的帮助下,科利基文斯才得以逃离劳改场,从此获得回家的希望。可是在他面前的,将是长达14000公里的“死亡之地”,在被积雪覆盖的千里冰原,科利孤身一开始了漫长的回家之路……
本片曾获多项国际大奖,其情节源自一个真实的逃亡故事。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16627/

⑷ 谁知道二战苏德战争中的库尔兰战役,具体介绍下

库尔兰战役是1944年9月14日—11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粉碎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军和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国而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八次打击。具体见网络相应词条

⑸ 请问谁知道《永不言败》这本书貌似是关于二战的。

《永不言败--库尔兰战役》吗?这本书我看过,感觉不怎么样。。

⑹ 二战库尔兰的战斗何时完全结束德军被完全解除武装

1945年5月8日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正式投降,投降之后当然被解除武装。但有少数人拒绝投降,坚持抵抗。1959年夏,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武装党卫队拉脱维亚籍志愿者阿尔弗雷德·莱科斯汀在拉托维亚弗劳恩堡附近的一片森林中被苏军击毙,该地区最后的战斗停止。

⑺ 二战库尔兰地区的德军后来怎么样了

淘宝上有这么一本书<永不言败-库尔兰战役》价格30左右,你可以买来看看!

闪电战《永不言败-库尔兰战役》 精装本 假一赔百 100%全新

一、内容简介:

序 章

第一章:红军北线的夏季攻势
1-1、北方集团军群被包围
1-2、重开通向库尔兰的走廊
附录:汉斯•亨克恩舒战记
1-3、第4装甲师:受命攻击
1-4、与北方集团军群取得联系
1-5、夺占奥茨
1-6、库纳特:守住奥茨
1-7、逼近德国国门
1-8、局势恶化:芬兰退出战争

第二章:红军的第八次打击——对波罗的海沿岸的攻势

2-1、战斗在波罗的海诸岛
2-2、里加攻防战
附录:近战英雄摩拉德•泽勒
2-3、战斗在库尔兰南线

第三章:第一次库尔兰会战
3-1、奥茨-多布伦方向
3-2、普里库林-瓦伊诺德方向

第四章:第二次库尔兰会战
4-1、佯攻弗劳恩堡
4-2、第14装甲师:库尔兰消防队
4-3、第10军拼光了
4-4、第4装甲师的实力(1944年12月初)

第五章:第三次库尔兰会战

5-1、弗劳恩堡血战
5-2、祖克斯特反击

第六章:第四次库尔兰会战
6-1、无坚不摧:第912突击炮旅
6-2、党卫军战士莱科斯汀的故事
6-3、第215步兵师:脱离“地狱”

第七章:第五次库尔兰会战
7-1、流产的“劳拉”行动
7-2、库尔兰装甲旅
7-3、退守瓦尔塔亚山脊
7-4、伏击T-34
7-5、搏杀钢铁巨兽
7-6、采石场突围
7-7、利耶帕亚逃过一劫
7-8、“格丁根”号的死亡之旅
附录:赫伯特•齐默尔曼战记
7-9、这就是结局

第八章:第六次库尔兰会战
8-1、涨 潮
8-2、退 潮
8-3、半死不活的第14装甲师
8-4、德军战斗力评估

第九章:最后时刻的来临
9-1、没有打响的第七次会战
9-2、库尔兰大撤退——危急时刻

附录:
第1航空队:空军库尔兰司令部
国防军最后一份日志
1941-45年北方/库尔兰集团军群各级指挥官一览
库尔兰集团军群战斗序列
第9海上保安总队编成
德语-斯拉夫语地名对照表
大事记(1944年6月—1945年5月)

⑻ 推荐一些父辈喜欢看的战争电影,要有简介。

《晚钟》
电影《晚钟》
八一电影制片厂1988年摄制。 电影海报
编剧: 吴子牛、 王一飞 导演: 吴子牛 摄影: 侯咏 美术: 那树枫 作曲:马剑平 主 演:陶泽如 刘若镭 葛亚明 叶楠秋 周琦
编辑本段剧情
1945年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中国北方一座日军兵营里,一排排日军士兵双膝跪地,身上浇满汽油,于机枪声中集体自焚。八路军某排排长带领四名战士奉命在战场上掩埋战友的遗体,同时也将日军尸体集中埋葬 。后在一个破庙里,他们发现一个饿昏的日本兵,并得知不远的山洞里还有守备秘密军火库的日军三十二人, 因断粮多日,已濒临死亡。排长率战士们包围了山洞,命日本兵喊话。一批形同饿殍的日军士兵在军曹率领下摇摇晃晃走出来。八路军战士拿出身边的全部食物,日本兵狼吞虎咽抢吃起来。 突然,一名骨瘦如柴的中国女劳工踉跄着冲出洞口,遭到躲在洞里的日军中尉的枪击。排长奋不顾身地将她救下,她在奄奄一息中揭露日军掳去劳工四人,一人已遭惨害分食 ,言毕即死去。排长严厉命令日军交 出中国人,并缴械投降。日军中尉被迫交出濒临死亡的两名中国人后,命令全体日军集体自杀。次日,日军中尉带领日军集合在洞口,同时暗中安排军曹留在洞内引爆军火。军曹在生死关头因精神崩溃而发疯,走出山洞 ,嘻笑而去。中尉无奈,当场切腹自杀,其余日军放下武器投降。 秘密军火库终被炸毁。在晚钟声里,一个老农挥动利斧,奋力砍断了日军炮楼的木桩,炮楼轰然倒塌。本片于1989 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陶泽如)、最佳男配角奖(孙敏)、最佳摄影奖,第 三十九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1990年获哥伦比亚第七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 佳音响效果奖。

⑼ 二战类型的电影有哪些

珍珠港 我最喜欢的战争片
拯救大兵瑞恩 二战经典英勇故事
战略大作战 美国经典战争片
虎口脱险 二战空中经典战役 小时候的最爱啊
华氏911 戛纳金棕榈奖影片
猎杀U-571 上亿票房火爆大片
我们曾是战士 好莱坞经典动作片
绿区 美伊战争题材改编
风语者 尼古拉斯凯奇大片 尼古拉斯凯奇 最帅!!
护送钱斯 真实事件改编新片
哈特的战争 布鲁斯威利战争片
第九连 俄罗斯战争大片
光荣战役 明星云集战争大片
古墓迷途 国内热映战争大片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票房冠军战争大片
坦克大决战 二战经典战争片
进攻列宁格勒 苏联经典二战战役
猛鹰突击兵团 美国经典二战题材
盛夏猎户座 二战激烈海战大片

⑽ 为什么说库尔兰之战是二战德军最后的辉煌呢

库尔兰地区属于苏联的国家领土。在库尔兰地区消灭德军不仅关系到苏联的国家荣誉,也直接影响到苏联领导人在盟国面前的形象。因此,苏联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在战争结束前赢得库尔兰战役的胜利。战役企图规定,切断德军在苏联波罗的海沿岸防守的集团,将其分割并各个歼灭。

在整个库尔兰战役中,苏联派出精锐部队,对库尔兰德军发动了六次大规模进攻。每一次,它都集结重兵,计划凭借绝对数量优势“淹没”德军。众所周知,在战争后期,苏联军队无论其质量和装备,无论其坚韧和勇气的程度,都是一支世界级的强大力量。凭借超强的信心,进攻越来越激烈和残酷,但始终无法突破“库尔兰要塞”。直到战争结束,德国投降,库尔兰驻军最终放下了武器。

阅读全文

与经典二战库尔兰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