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暗杀游戏》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说到视觉大片,观众首先想到的一般都会是好莱坞大制作。毕竟,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已经很完善了,电影技术也相当精尖了。
不过,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影浪潮的一次次掀起,好莱坞视觉大片也不再独美。
韩国电影的崛起,就涌现了不少的视觉系剧情佳作。再比如俄罗斯的电影,其在视觉、感官上的常年深耕、研磨,也打造出了多部技术水平颇有精进的视觉饕餮盛宴、珍馐美馔。
来自于战斗民族的《暗杀游戏》就属于这一类,算得上是近期上映的最具饕餮效果的视觉珍馐,感官美馔。
《暗杀游戏》是一部能被贴上多个标签的视觉系剧情片,对视觉控、反转控、烧脑空而言,理当是进院线的首选。
虽然《暗杀游戏》的故事发生在不太久远的未来。不过,影片主打的“杀人游戏”,观众并不陌生。而且,这还是一场面向全球观众直播的“杀人游戏”,是一次死亡真人秀。
参赛的11位成员,为生存,必须你争我夺,勾心斗角。先联合,再分崩,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亡命之旅。在此过程中,人性的弱点、丑恶,也一点点被显现出来。酷炫而残虐,不由得让人心惊胆寒。
游戏中的11位“参赛者”,来自不同行业,他们各怀“鬼胎”,各有诉求,为自己的终极目的而斗智斗勇斗心计。
既然是游戏,就必须有规则。按节目设定,11人中,2人为杀手,9人为普民。9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找出2名杀手,否则就将遭遇死神的垂慕和召唤。
杀手的产生的方式,也被设置的惊悚而恐怖,即投票产生。包括2名杀手在内的11名参赛者,每轮都可以将自己所怀疑的人指定为杀手。无论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杀手,一旦是最多票通过,就必将与死神同行。死亡的全过程,也会被全球直播。
假若真正的杀手被成功指认,那幸存之人将收割丰厚的天价大奖...于是,为了钱财,当然也是为了生命,11人就这样开启了生死轮盘赌。每一个人都在死神如影随形的情况下,可能成为输家。
“暗杀游戏”看似是一则简单的直播真人秀游戏,其实是一场人性大战,生死屠戮。为一己“私欲”,11人纷纷居心叵测,绞尽脑汁,竭尽全力置对方于死神边缘。残酷指数,暴虐指数陡然上升。
当然,和大多数视觉系大片一样,《暗杀游戏》在视觉特效的外衣下,仍有一颗脆弱的人性之心。通过对人与人之间为生死,为名利的鏖斗力戮,最终还是上演了一幕幕爱情、亲情戏码。而随着剧情的日渐接近尾声,游戏真相也令人大跌眼镜。
曾几何时,俄罗斯电影在国内是非常的流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前苏联电影),在内地院线的火爆程度,在当年就不逊于任何一部国产电影。可惜的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电影断档、断供,观众对战斗民族的大片也渐行渐远。
欣慰的是,近年来不少俄罗斯电影开始重新重视、走进内地市场,在为影市带来别样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国产电影提供了诸多足可借鉴的经验。比如这部《暗杀游戏》,无论视觉特效还是CG技术,都有颇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
㈡ 求一部电影,是杀人游戏一样剧情的外国电影
《暗杀游戏》是由萨里·奥德赛耶执导,瓦蒂姆·提萨拉提、维奥莱塔·吉特孟斯塔雅、韦尼亚明·斯梅霍夫、维克多·维尔比斯基等主演的科幻片。11位不同身份的人参加一档名为MAFIA的现场直播电视真人秀节目,这档备受全球瞩目的电视节目将这11个人设定成为9位平民和2位杀手,要求9位平民在规定时间内找出隐藏在他们中间的两位杀手。就是SHA手游戏的真人版一样。望采纳
㈢ 求一部杀人游戏题材的电影
中文名: 杀人锦标赛
外文名: The Tournament
其它译名: 世界级杀手的竞技场
制片地区: 英国
导演: Scott Mann
编剧: Gary Young,Jonathan Frank
主演: 伊恩·萨默海尔德、胡凯莉
类型: 动作
对白语言: 英语
片长: 102分钟
上映时间: 2009年
剧情简介
每七年在某一个毫无防备的小镇上,就会有一场非常特殊的比赛。 这是由富豪们组织的七年一度的比赛,汇集了30个最好的世界级杀手,在市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城镇的电影各个角落进行无情追逐和杀戮,胜利者可以收回3000万美元的奖金。
所有选手在开始前都被植入一颗感应装置,该感应装置可以在各个选手的雷达上显示相互的位置,同时比赛时间为24小时,一旦比赛时间结束而依然有2个或以上选手存在的话装置将引爆。
于是竞赛开始,开始郑莱莱(中国杀手)与英国杀手Steve Komko对决后胜出。接着转换画面,法国选手Anton Bogart取出体内装置,将其放入了一杯咖啡中,而咖啡被神父Joseph Macavoy 喝下,于是神父Joseph Macavoy 被卷入竞赛中。神父在各位杀手间的互杀中幸免遇难来到他的教堂,遇上郑莱莱与俄罗斯的Yuri Petrov 一番打斗后,郑莱莱胜出,同时郑莱莱相信神父并非原参赛人员,于是二人同行
紧接着为了为妻子复仇而参赛的上届冠军Joshua Harlow 从一杀手口中得知美国人 Miles Slater 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开始追杀 Miles Slater 。
郑莱莱与神父向组织者反应法国杀手情况无果,一番挣扎后,坐警车外逃。
晚上,有九名杀手聚集在一地下酒吧,很快杀戮开始,血战一场,之后Joshua Harlo出现料理了几个后被一个突然跳出女杀手击伤,后被Miles Slater 擒住。几番对话后Joshua Hario得知其实是郑莱莱而不是Miles杀他妻子的。Joshua利用技巧挣脱并击退Miles ,开上油罐车追击郑莱莱。
郑莱莱与神父外逃后到一便利商店,此时Miles正好也到达便利商店,郑莱莱制服Miles欲杀但在神父的劝导下停手。然而此时组织者引爆Miles体内装置,并打电话告知神父如果比赛不再规定时间内结束所有杀手都会死。神父想排泄那个装置无果。此时多名杀手云集,Joshua油罐车赶到。郑莱莱与神父劫了一辆公交车开跑,法国选手后跳上公交车,打斗激烈。Joshua不停用车撞击公交车。最终法国杀手Anton被撞死,Joshua油罐车爆炸(但人没死)。神父见血腥场面作呕,吐出了那个装置。郑莱莱(伤)与神父回到教堂,Joshua追踪而来,打斗后制服郑莱莱询问谁指使,郑莱莱回答你知道的,接着Joshua给了她一刀。
组织者屏幕上郑莱莱雷达反应消失,组织者接回Joshua,Joshua明白是组织者因为自己不参加第二次杀人竞赛而故意杀了他妻子逼他参赛。Joshua抓住那个头目,拿出从郑莱莱体内的取出来装置(那一刀不是杀郑莱莱而是取出了装置)塞入他口中,装置重新激活,时间到二人同时爆炸。
小教堂里,上届冠军和郑莱莱长久压抑的人性在神父哀求的目光中复苏了,在神父的祈祷声中,杀手心中的恶仿佛沸水泼雪一般被涤荡的点滴不存。
最后,在教堂的礼拜过程中,杀手走上了一条自信的路,正如剧中神父的台词“reborn”
整部影片中都穿插着郑莱莱对人性的反思,血腥的场面下是人性的回归。
㈣ 俄罗斯一部类事谁是杀手的电影
暗杀游戏 Мафия: Игра на выживание (2016)
导演: 萨里·奥德赛耶
编剧: 安德烈·加夫里洛夫
主演: 瓦蒂姆·提萨拉提 / 维奥莱塔·吉特孟斯塔雅 / 韦尼亚明·斯梅霍夫 / 维克多·维尔比斯基 / 娜塔尔雅·卢达娃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科幻 / 惊悚
制片: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 英语
上映: 2016-01-01(俄罗斯)
片长: 100分钟
㈤ 杀人游戏电影
«八面埋伏»或«死刑犯»或«大逃杀»都是你是的类型,但主人公的身份不一样,«八面埋伏»里都是特工,«死刑犯»里都是犯人,«大逃杀»中都是学生
手机党打字不便,要求采纳~~~
㈥ 求一部外国电影名字
《十三》 萨姆.赖利整日的工作就是在别人家当电工。有一天房主收到一封信,却因吸毒过量而死。他意外偷听到这封信能够带来巨大财富的秘密。于是,拿走了信封按照信封中的火车票和路线,萨姆.赖利到了13号标签陷入一场疯狂的杀人游戏之中。原来这是一个俄罗斯轮盘地下杀人赌场,参赛的选手都手持一把左轮手枪围成一圈,第一轮放进一颗子弹,转动转轮,指向前面的选手,当场地中间的灯泡亮时就要开枪,幸存者进入放入两颗子弹的下一轮,而每个人背后的主人,就能因此得到赌金。一场赌命游戏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㈦ 一部外国电影 在CCTV6播过的 讲的一个高富帅将一群人流放到森林当猎物 自己带人去“猎杀”的故事
丛林杀戮Okhota na Piranyu(2006) 绝对是这个 国家/地区:俄罗斯 马祖上校是一个迷人而又严酷无比的军人,他奉命去炸毁西伯利亚森林中的一个秘密实验室,但却遭到了当地非法武装的袭击。原来他成了当地一个变态军阀布鲁霍杀人游戏中的被捕杀的对象。马祖必须奋起反击,保护自己和兄弟们,还有他刚刚得来的美人。
㈧ 关于<猎鹿人>中的杀人游戏
这个游戏叫“俄罗斯轮盘”
俄罗斯轮盘赌(Russian roulette)是一种残忍的赌博游戏。与其他使用扑克、色子等赌具的赌博不同的是,俄罗斯轮盘赌的赌具是左轮手枪和人的性命。俄罗斯轮盘赌的规则很简单:在左轮手枪的六个弹槽中放入一颗或多颗子弹,任意旋转转轮之后,关上转轮。游戏的参加者轮流把手枪对着自己的头,扣动板机;中枪的当然是自动退出,怯场的也为输,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者。旁观的赌博者,则对参加者的性命压赌注。
据报道,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也曾对它乐此不疲,认为这是一剂解乏的“良药”。年轻时他曾对未婚妻这样写道:“以这样的方式自杀实在太刺激了。”后来他承认当自己在大学念书的时候,夜深人静时常在宿舍里玩这种游击,虽然他自己如履薄冰地活了下来,可是他的同伴中却屡屡有人死于非命。
据说,这种赌博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沙俄士兵在军营里借酒浇愁,用这种游戏助兴。于是这种赌博方式,就被称为“俄罗斯轮盘赌”。1978年,美国芝加哥摇滚乐队的首席歌手特里·卡什表演这种游戏时成了枪下冤魂,临死之前口里还不停地念叨“没事,这一发没装子弹。”
俄罗斯轮盘赌在很多影视中出现,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反越战电影《猎鹿人》。在该片中,导演隐喻民众参加越战就是参加俄罗斯轮盘赌,并用俄罗斯轮盘赌的残酷,淋漓尽致的揭示了越战的荒谬和残酷。
2003年10月5日,英国著名的“心理魔术大师”达伦•布朗在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的一场直播节目中,现场表演“俄罗斯轮盘赌”。他先要求一名观众将一颗子弹放进一把六弹膛的左轮手枪内,随后他将对准自己的脑袋扣动扳机直至他的“意念控制力量”让他感觉到那颗子弹方才住手。最终节目有惊无险地顺利完成。(
㈨ 俄罗斯轮盘赌的影视作品
俄罗斯轮盘赌在很多影视中出现,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反越战电影《猎鹿人》。在该片中,导演隐喻民众参加越战就是参加俄罗斯轮盘赌,并用俄罗斯轮盘赌的残酷,淋漓尽致的揭示了越战的荒谬和残酷。
美国《现场直播》《处刑人2》
中国 《我是特种兵2》
香港《群龙夺宝》
法国《百万杀人游戏》(又名:13) 这部由格鲁吉亚小伙子杰拉·巴布鲁阿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故事情节简单,但却震撼人心,轰动了去年的圣丹斯和威尼斯。
小伙子在给人修房子的时候无意听到房主只要去赴个神秘之约,就可以获得财富。房主猝死后,小伙子拿到了邀请函和到巴黎的火车票,闯到了一个神秘之地。原以为是唾手可得的财富,结果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东欧的富翁们继在人皮客栈大开杀戒过虐杀瘾后,又开始有新花样了每个富翁挑一个人上场,这个人在用枪指着人的时候,自己也被枪指着脑袋。枪响过后,活着的进入下一轮,富翁赢钱。死掉的当作垃圾一样处理,富翁输钱。小伙子能否在这种13个只能活一个的比赛中幸存下来就不事先透露了。全片最精彩的就是超级俄罗斯轮盘赌的情节,严肃得荒谬,冷静地窒息。 电影女主角萧听琴是《漪芦疗养院》的心理医生,她因医治奇特美艳的女病人沈流霜,意料不到的怪事接连发生,萧听琴受到沈流霜的奇幻魔力影响,居然玩命拿起手枪,进行俄罗斯轮盘的不死游戏……
第一次扣动扳机后活了下来,第二次扣动扳机因为电影男主角也是其丈夫的进入而未能顺利,但是扳机已扣动,子弹射向天花板,与死神幸免。
㈩ 求电影《杀人游戏》的影评
分析一下胖子的人格世界,大家可以探讨一下。没看过片子的人就不要看下面的内容了,不然剧透了。
***********************************************************防剧透分隔线*************************************************
列一下出场人物:过气的女明星和她的司机,三口之家,旅店老板,妓女,一对新婚夫妻,警察和他的犯人,共11人。
先分析被杀掉的6人,这些是胖子次要的分裂人格:
过气女明星(10号)影射胖子印象中势利自私的社会上层所谓精英人物,其没落的形象反映出胖子成长过程中受到这类人的迫害,因此她虽然用钱买到了最好的8号套房,但却莫名其妙的住进了9号房间,最终又拿到了10号的门牌而第一个死掉。这种死亡id逐步升级的方式说明了胖子对此类人的深恶痛绝,必欲先除之而后快,同时也说明了胖子对钱权万能的这一现象的厌恶不屑。
新婚夫妻(9号5号)影射胖子心目中刚结婚时期的父母的影子,他们一个假冒怀孕骗婚一个到处鬼混,他们的争吵反映出其结合原本就是一个错误。那个男的把6号门牌撞掉成了9号,因此他成了第二个替死鬼。
犯人(8号)影射社会上的不良犯罪分子,他们影响了胖子恶的人格的产生。
小孩的父亲(7号)影射胖子心目中理想状态的父亲的样子,这个父亲是个继父,有责任心但又不够强势,这和胖子亲生父亲的个性完全相反,因为胖子小时候亲生父亲就抛弃他们母子离家出走了。
小孩的母亲(6号)影射胖子心目中理想状态的母亲的样子,她对小男孩非常照顾,对应现实世界中虐待他的妓女母亲。
接着是剩下的5人,这些人格对胖子的多重人格至关重要:
冒充旅馆老板的那个小混混(4号)是胖子真实父亲的影射,他终日浑浑噩噩无力养家,又受辱于妻子的皮肉营生而最终抛妻弃子,因此才会憎恨妓女,不过最终他还是为了救妓女而被枪杀了。他很喜欢钱,接受了女明星的贿赂,并在女明星死后偷了她的钱,很可能说明在胖子小时候他父亲真的和某些上层权贵发生过类似的钱权交易。这里没说胖子的父亲和某个有钱的女人私奔而抛弃了胖子母子,但情形应该很接近。女明星这一人格很有可能是胖子父亲的情妇的一个影像代表。
司机(2号)和假警察(3号)反映胖子成年后人格分裂的两个极端。假警察是恶的人格分支,现实世界中胖子杀人的行为其实就是出自这一人格,即胖子犯下6人连环杀人案的时候是由假警察人格掌控的(当然他那时还没有杀真警察来扮作警察的身份),很多人误以为胖子杀人时是由小男孩人格掌控的,其实只要分析一下案情的因果关系就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凶案的发生这时在现实世界中的警察逮捕了胖子,但人格世界中在医生药物的作用下恶人格在押解途中刺杀了真警察来把自己扮作警察的身份。司机是善的人格分支,他经常失忆和嗑药其实指出他是从恶人格中分裂出来的,恶人格随时在侵袭他。正因为恶人格杀了押送他的警察冒充警察,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警察已经是恶的象征了,因此司机人格才有跳楼小女孩的故事来摆脱其警察的前任身份。一个是假司机真警察一个是假警察真犯人,可见现实世界中警察对胖子的影响之大成了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
那个一心想着洗手不干去种橘树的妓女(1号)是胖子真实母亲的影射,很多人认为她是胖子人格中善的分支,其实大家都被妓女作为本片女主角必是正面形象的表象欺骗了,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妓女人格作为虐待他的母亲形象的表征其实是代表了邪恶的,妓女人格也是恶的人格的一种。真正的代表善的是司机人格,他已经和代表恶的假警察人格同归于尽了。这里在顺带提一下嫖客这个人物,影片中妓女偷了他的打火机,估计是胖子小时候看见母亲接客的一个场景,这对他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诱发了他人格的突变。
最后就是那个小男孩了(凶手或0号),他是胖子产生人格分裂的童年的影射,所谓万恶开始的原罪的本我,所有其他10个分裂的人格都是由这个人格在童年受父母不良行为影响慢慢分裂产生出来的。因此在最后受母亲虐待产生的小男孩人格杀了代表他母亲人格的妓女,代表恶的假警察人格杀了代表他父亲人格的假老板,这说明在胖子的内心一直都没原谅他的父母。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虽然表面上有医生的药物干预,但实际上11个人齐聚旅店是由于小男孩吸引母亲注意来看他而被车撞伤所致(当然也有妓女掉鞋的情节为铺垫,不过那是无意识行为,而小男孩的行为是有意的)。这场旅店连环谋杀案一开始就被小男孩预谋好了:杀死女明星和新婚丈夫嫁祸犯人,杀死犯人和继父嫁祸旅店老板,杀死新婚妻子使自己假死置身事外来避开医生指引司机进行的最终大审判。可以预见这个弄死了所有分裂人格的原罪人格,在杀掉真实世界中治疗他的医生后,那些死掉的人格又会一一复生,一切又回到了开始……不得不佩服导演在细节处理上的能力,你不觉得那个小男孩和胖子长得真的很像吗?
细节方面:
小男孩和胖子长得很像……因为两人是同一人的不同年龄段。
开片一分钟内几个重要推理节点的释出:包括主题诗、10重人格分裂(这里医生漏了一个)、妓女母亲、5月10日生日……至于是不是都抓住了就看各位推理迷们的功力了。
片头故意把现实世界押送胖子去法庭和人格世界假警察押送犯人都弄成雷雨天……混淆观众对内外两个世界的区分。
真实世界中胖子一天连杀6个住户,人格世界中小男孩一天连杀6个房客……内外呼应。
片头出现过遇害6人的照片……和旅馆里任何一个人都不像。
司机车上的心理学巨著《存在与虚无》……暗示影片主题。
司机经常失忆和嗑药,以及一个专门的取枪镜头……表层是误导观众以为男主角是凶手,内涵是指出司机是人格之一。
假旅馆老板恨妓女,且两人住在同一郡……暗示两人的关系。
新婚男撞掉6号门牌……暗示他会倒数第9死亡。
假警察身后的血迹和他杀死的警察的中刀位置是同一个部位,so……假警察换了真警察的衣服(片中有镜头回闪)。
犯人鬼打墙……全片首次对非现实世界的强力提示,不过很多人推理时都会忽略它。
旅馆场景不同于法庭场景,旅馆里镜头比例有拉伸和变形、说话人格和其他人格的聚焦虚实不同……暗示胖子主控人格的切换。
片中有一段11人格疑点的连拍,设置在凶案爆发前,配合着背景音乐中烘托气氛的鼓点声,估计很合推理迷们的口味:
熟睡的小孩,继父神经质的喃喃自语,母亲昏迷不醒,司机嗑药,旅店老板藏起照片,妓女有大量来历不明的钱,新婚夫妻同床异梦,犯人偷拆手铐准备逃走,警察衣服背后的血迹……然后紧接着女明星就被杀了。
噱头:
当看到那个犯人逃进很远的一间小屋但从窗口看出去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旅店里的“鬼打墙”,加上后来几具尸体的离奇消失和新婚妻子口中乱坟岗的怨灵,一度曾以为这会一部灵异片,但没想到人格世界中的无所不能,编导还是把观众拉回了现实 。很想知道网上那些大量的认为小孩没力气移动尸体的把本片当成推理片来分析的观众是如何推理分析出这个地方合理的解释的:犯人是路痴?导演一下子NC了?还是推理的时候根本就忽略了这处不合理的地方?
医生治疗方案的致命漏洞:
医生对胖子人格分裂的治疗方案是让人格互相残杀,最后产生一个幸存者。胖子分裂的人格中有好的有坏的,但问题是在互相残杀这种手段中,最后幸存的绝对不可能是好的人格,如果他在残杀中幸存了他必定就是坏的人格了,这是一个悖论,被最坏的那个人格利用了,他假装善良一一除去了所有对手。医生这个致命漏洞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id的疑问:
1.门房号码牌是从10号开始的,而住进旅店的人有11个,暗示了其中必有一个是凶手。
2.剧情发展到中间,人格世界的揭示是一个幌子,它让人误以为几个人的死亡和消失只是医生的药物所致,而忽略了凶手的存在。
3.剧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9个人格是好的,只有一个是坏的。”明明有11个人格,医生却只总结出了10个,究竟是哪个人格让剧中的医生乃至剧外的观众都忽略了他的存在?小男孩?旅店老板?……你来说说你忽略了谁?
小孩诈死的作用:
1使剧中的医生和剧外的观众都不再致力于探讨小孩是否有凶手的嫌疑。
2使小孩是没有尸体和身份号码牌这一事实掩盖于其后的所有尸体的消失。
3避开医生指引司机进行的清除指令,使胖子逃脱法律的制裁,为影片最后的大逆转做出场铺垫。
两个世界中的凶手:
假警察人格(可能有囚犯人格的参与)杀了真实世界的6个房客,小男孩人格杀了人格世界的6种人格。至于为什么都是6个?因为假警察人格是小男孩人格分裂衍生出来的,他继承了小男孩人格中恶的一面。
关于小男孩人格是现实世界6人连环凶杀案凶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很多人都认为小男孩人格是现实世界6人连环凶杀案的凶手,证据就是影片结尾处小男孩同时杀掉了现实世界和人格世界的人,那么对应的,他在人格世界中杀死了6个人格也要在现实世界中杀死6个人来补偿。这里且不说小男孩在人格世界杀死了1个妓女人格,而在现实世界杀死了医生和开车警察2个人,这种在人数上的不对应,光谈一下小男孩人格杀死现实世界6个房客的可行性:根据剧情6个房客的连环凶杀案发生于雨夜庭审的四年多前,现在假设是小男孩人格杀死了现实世界6个房客,对应的他要在人格世界杀死6个人格,也就是说人格世界6人格死亡时间发生于四年前,然后医生的药物治疗介入,致使死亡的人格尸体消失,接着司机人格在诗的指引下介入四年后的现实世界接受医生的清除恶人格指令,一切貌似都很完美……但是等等,既然四年前人格世界的6人凶杀案已经发生了,人格世界应该就只剩下5个人格了,但医生为什么还会列出10个人格呢?还会说出“9人好1人坏”医疗分析呢?
关于真警察和真旅店老板的问题:
有人提到了这两个人物的疑问,他们都在11人格齐聚旅店前就死了,因此不能算是胖子体内激活状态的人格存在。
胖子是讨厌警察的,这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这不管是从善人格要摆脱警察身份去做一个司机,还是恶人格杀了真警察去假冒其身份都能体现出来,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表面看上去有3个警察(被杀的真警察、冒充的假警察、离职的前警察),其实1个真正的警察都没有,警察人格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是被屏蔽的。
关于真旅店老板其实就是胖子在现实世界中的“自我”,但这个自我在他的人格世界中却是在冰柜里的一具尸体,说明胖子的本体作为一种人格已经死了。人格世界中的那家旅店其实就是胖子的主场,但它的主人已死,而成了11种分裂人格最终生死搏杀的场所,就像11个人在一具空的躯壳里搏杀……讲着讲着怎么觉得大家像是在分析一件真实的案情呢?作为一部电影要分析其在心理医学上的合理性,大家不会觉得这部片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的吧。
4次的剧情反转: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本片是少数的能欺骗观众达4次的片子,第一次是犯人嫌疑,第二次是老板嫌疑,第三次是人格揭示,第四次是小孩杀手。更妙的是它的第三次反转其实是个幌子,目的是为第四次反转做铺垫和放烟雾,这从很多有推理经验的观众一开始猜小孩是凶手,但是当剧情发展到小孩诈死、10重人格揭示(剧中非11重揭示)和男女主角的煽情诀别时,大都排除了小孩的嫌疑中可以看出。即便如大名鼎鼎的第六感、电锯惊魂、万能钥匙、搏击俱乐部也都只是在全片结尾处的一次反转而已。大家还能列举出那些有多次反转的片子?不限数目,只要能反转一次以上的就行。
对网上谈论最多的几个所谓漏洞的解释:
1小孩没法杀死大人——小孩是胖子的主人格(这点应该都没什么异议了),因此最强大的人格抹去弱小的人格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2小孩没法移动尸体——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尸体消失相当于副本刷新,玩过网游的人应该很容易理解。
3既然犯人和假警察是一伙的,为什么还要逃跑——设想一下如果犯人说出“他不是警察”结果是什么?肯定没人相信吧,闹不好还会被灭口,他已经被假警察虐待了,逃是唯一的选择。
4导演编不下去了,拿出一个人格分裂的幌子来忽悠人——开片就多次提示了本片的精分主题,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犯人鬼打墙应该怎么解释?这其实是导演一个很明显的提示了。
5有一个警察押送2个犯人的事吗?太扯了吧——这是胖子人格世界的臆想,老实说就是一个警察押运十个犯人你都没辙。
6故弄玄虚,上当受骗,无聊,烂片……——这个应该和个人欣赏口味有关了,有些人有控制欲,就是不喜欢被骗的感觉,即便是看电影也不例外,这些人应该去看记录片、科教片、历史片,不过要提醒一下的是,记录片有提炼和忽略的手法,科教片会被新兴科技给推翻,历史片如三国演义、清宫戏之类其实是和史实不符的,只是它们在全片结束都不会告诉你这是忽悠人的。
7我被剧透了……不好看——这个……应该去怪剧透的人吧:)
8精分题材都被用烂了,还拍?有没有新意啊——本片拍摄的年代,精分还是一个少人涉及的新型题材。况且所谓拍烂了的的精分片大都有抄袭本片的嫌疑。就好像英雄本色一出,大量跟风的作品把这一题材拍烂了一样。
9最不可能的就是最可能的,早就猜到小孩是凶手了——本片的重点不是凭经验来猜谁是凶手,而是当看到小孩被炸死后你是否还能坚信这一观点,当医生拿出镜子揭示人格世界时你是否还认为小孩是凶手?当妓女在阳光明媚的柑橘园中辛勤劳作刨地的时候你是否还认为小孩是凶手?支撑这一信念的支点是什么?你是否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所有尸体和号码牌的消失为什么恰恰是从小孩死的时候才开始的?猜到小孩是凶手了,那么小孩的作案动机是什么?你是否还记得影片开头,胖子是小时候被妓女母亲虐待才产生人格分裂的。
关于影片结尾处3个人物的命运:
由于影片结尾处的开放式处理,现在有很多观众猜测里面3个人物的命运,且各说各的理。这里我仅就剧情显示做一下分析:首先,医生被镣铐勒脖肯定是翘了,有分歧的是剩下的两个人。剧情显示囚车摇摇晃晃地停下,并没有枪声响起,说明开车的押运警察也挂了,至于胖子是如何在镣铐加身的情况下一挑二成功的不是这里要谈的主题,不要忘了胖子有过曾经一挑六成功的先例。最后胖子的小男孩人格开始吟诗,说明他会开始继续人格分裂,估计第一个分裂出来的会是假警察之类的人格便于伪装逃跑吧……
关于那首揭示主题的诗:
When I was going up the stairs 当我上楼时
I met a man who wasn't there 碰见一个原本不在那里的人
He wasn't there again today 今天他又不在那里了
I wish I wish he'd go away 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经离开了 ......
这首诗一共出现了3次:
1影片开头,医生听取胖子的口供时,出自胖子本人之口
2影片中间,旅馆场景切入人格世界时,出自司机人格之口
3影片结束,小男孩人格掌控胖子时,出自小男孩人格之口
很多人都说结尾突兀或牵强,其实编导在全片的开头第一句台词就提示了结尾,真正的首尾呼应,只不过那时大部分观众或在和人聊天或忙着找薯片瓜子之类而忽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