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好像是德国纳粹军歌之一,在电影《卡萨布兰卡》和《西线无战事》之中都有唱过,是哪首不是the mass
我可以肯定《西线无战事》和《卡萨布兰卡》中唱的是《保卫莱茵》(Die Wacht Am Rhein)你知道《西线无战事》讲的是一战的故事……
另外《西部森林之歌》是很轻快的歌曲,3L你错了。
《保卫莱茵》歌词如下:
Es braust ein Ruf wie Donnerhall
一声怒吼,像霹雷响
Wie Schwertgeklirr und Wogenprall
像海在啸,像剑在鸣;
Zum Rhein, zum Rhein, zum deutschen Rhein
谁去莱茵,谁去莱茵,
Wer will des Stromes Hüter sein?
保护她不受侵凌?
|: Lieb' Vaterland, magst ruhig sein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 Fest steht und treu die Wacht am Rhein!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Durch hunderttausend zuckt es schnell
吼声迅速传遍四方,
Und aller Augen blitzen hell
无数双眼睛发精光,
Der deutsche Jüngling, fromm und stark
忠勇的德国青年们
Beschirmt die heil'ge Landesmark
去保卫神圣国境
|: Lieb' Vaterland, magst ruhig sein :|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 Fest steht und treu die Wacht am Rhein! :|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Er blickt hinauf in Himmels Au'n,
举目仰望,蓝天无垠,
Wo Heldengeister niederschau'n,
雄视大地,豪气凛凛,
Und schwört mit stolzer Kampfeslust
莱茵,我对你发誓,
Du, Rhein, bleibst deutsch, wie meine Brust!
你永属德国,像我的心!
|: Lieb' Vaterland, magst ruhig sein :|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 Fest steht und treu die Wacht am Rhein! :|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Und ob mein Herz im Tode bricht
哪怕我会碎骨粉身,
Wirst doch drum ein Welscher nicht
你依然不属于外国人,
Reich wie an Wasser deine Flut
河水奔流在国土上,
Ist Deutschland ja an Heldenblut
是英雄的血在沸腾!
|: Lieb' Vaterland, magst ruhig sein :|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 Fest steht und treu die Wacht am Rhein! :|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Solang ein Tröpfchen Blut noch glüht
有一滴水,还发着光,
Noch eine Faust den Degen zieht
有一个兵,还捏着拳,
Und noch ein Arm die Büchse spannt
有一只手,还握着枪,
Betritt kein Welscher hier deinen Strand
决不能让敌人爬上岸!
|: Lieb' Vaterland, magst ruhig sein :|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 Fest steht und treu die Wacht am Rhein! :|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Der Schwur erschallt, die Woge rinnt
誓言犹在,巨浪滚滚,
Die Fahnen flattern in dem Wind i
旌旗在迎风翻腾;
Am Rhein, am Rhein, am deutschen Rhein Kn65LpW;
快去莱茵,快去莱茵,
Wir alle wollen Hüter sein!
保卫她不受侵凌!
|: Lieb' Vaterland, magst ruhig sein :|
亲爱的祖国,您放心,
|: Fest steht und treu die Wacht am Rhein! :|
我们坚定不移守望莱茵!
我只有这一个版本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V6ad2
② 发生于1945年的突出部战役在德军的行动代号是什么A台风B守望莱茵C大雷雨D春醒
B守望莱茵
守望莱茵一般指阿登战役,别称亚尔丁之役,但盟军将士依作战经过称之为突出部之役,而德国B集团军群则称之为守望莱茵河作战。
(2)守望莱茵二战电影扩展阅读:
战争发生于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是指纳粹德国于二战末期在欧洲西线战场比利时瓦隆的阿登地区发动的攻势。
此次战役与一些次作战协调进行,其中包括地板行动(Operation Bodenplatte)和狮鹫行动(Operation Greif)等。德军此次作战目标是突破英美盟军战线并将其一分为二、占领安特卫普,包围并消灭盟军的四个军,迫使盟军在轴心国占优势的条件下谈判。此次作战如果成功,希特勒就可以集中全力应付东线战事。
此次战役的计划是在极度秘密,几乎完全处于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完成。虽然“Ultra”(盟军破译德国秘密无线电通讯的组织)和美第三军的情报人员显示有迹象表明德军会发动进攻,盟军仍忽视了此次突袭的可能性。此外,盟军盲目自信、忙于进攻计划、空中侦察不足、美国第1军相对缺乏战斗经验,进一步为德军的突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美军伤亡主要集中在战役的前三天,美军第106步兵师三个团中有两个被迫投降。整体而言,阿登战役是美国在二战所经历最血腥的一役,美军阵亡人数达19000人,超过任何战役。对美国陆军而言,参与阿登战役的美军人数与敌军人数皆超过美国在二战前曾经参与的任何冲突。
网络-阿登战役
③ 使二战进入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是什么
东线战场:库尔斯克会战
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8056辆坦克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2000架,也创下两个记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
库尔斯克的战败让纳粹德国失去了大量的坦克和飞机!从此无法在东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只能被动防御!苏联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反击!
西线战场:诺曼底登录
超过三百万的盟军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成功开辟第二战场!从此纳粹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不得不从已经千疮百孔的东线抽调兵力阻止西线盟军!【不得不提一下在这场战役的党卫军王牌部队 ‘党卫军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该师成员全是18到25岁的年轻人!狂热的纳粹党党徒!只要稍稍鼓舞一下士气 就能悍不畏死的向盟军冲锋!所表现出的勇气让精锐的老兵都汗颜!他们凶残的屠杀盟军战俘,也会为完不成作战任务而流泪,他们就是一群孩子!】
西线战场:阿登反击战【盟军称之为 突出部战役,德军称之为 守望莱茵河作战
由于盟军在西线登录造成纳粹德国腹背受敌的惨景,于是希特勒从东线抽调了大量的党卫军王牌精锐包括 警卫旗队师 帝国师 骷髅师,集合了德国所能集合到的所有坦克,火炮,飞机,对盟军发动了一次最强的进攻!期望再次再现 敦刻尔克大撤退! 以便能腾出手来对付苏联!
阿登战役的失败使纳粹德国损失了最后的精锐!!从此只能被动的防守东西两线的进攻!再也无力阻止盟军和苏联的脚步!【值得一提的是直到苏联攻入柏林占领帝国大厦的时候,西线盟军也没能渡过 莱茵河】
最终战:柏林保卫战
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另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当面之敌为德军 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2-3] 共80万人,700门火炮和迫击炮,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42架作战飞机。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先后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线。25日对柏林形成包围。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苏军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1945年卫戍司令H.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1945年5月2日柏林会战结束。【不得不提一下“帝国大厦保卫战”在苏联红军的包围下 党卫军残部1500余人退入德国国会大厦准备做最后的困兽犹斗,红军在劝降无果后与这些最后的党卫军精锐一间房间,一条走廊的慢慢争夺!尽管屋顶已经升起了苏联的国旗 但是这些党卫军成员们还是没有投降!直到争斗结束也没有一个人投降!党卫军向希特勒履行了他们的诺言!“吾之荣誉即忠诚”!!
④ 发生于1945年的突出部战役在德军的行动代号是什么
行动代号为"秋雾"。
⑤ 二战时期,英国参与的战役除了诺曼底登陆,还有哪
二战时期,英国参与的战役除了诺曼底登陆,还有哪些著名战役?
阿登战役(英语:Battle of the Bulge或Ardennes Offensive或Von Rundstedt Offensive,法语:Bataille des Ardennes,德语:Ardennenoffensive),别称亚尔丁之役,但盟军将士依作战经过称之为突出部之役,而德国B集团军群则称之为守望莱茵河作战。
⑥ 阿登战役的介绍
突出部之役(英语:Battle of the Bulge或Ardennes Offensive或Von Rundstedt Offensive,法语:Bataille des Ardennes,德语:Ardennenoffensive。当时同盟国媒体原依战役爆发所地称阿登战役或亚尔丁之役,但盟军将士依作战经过称之为突出部之役,而德国B集团军群则称之为守望莱茵河作战),发生于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是指纳粹德国于二战末期在欧洲西线战场比利时瓦隆的阿登地区发动的攻势。此次战役与一些次作战协调进行,其中包括地板行动(Operation Bodenplatte)和麒麟行动(Operation Greif)等。德军此次作战目标是突破英美盟军战线并将其一分为二、占领安特卫普,包围并消灭盟军的四个军,迫使盟军在轴心国占优势的条件下谈判。此次作战如果成功,希特勒就可以集中全力应付东线战事。此次战役的计划是在极度秘密,无线电几乎完全静默的情况下完成。虽然“Ultra”(盟军破译德国秘密无线电通讯的组织)和美第三军的情报人员显示有迹象表明德军会发动进攻,盟军仍忽视了此次突袭的可能性。此外,盟军盲目自信、忙于进攻计划、空中侦察不足、美国第1军相对缺乏战斗经验,进一步为德军的突击提供了可乘之机。美军伤亡主要集中在战役的前三天,美军第106步兵师三个团中有两个被迫投降。整体而言,阿登战役是美国在二战所经历最血腥的一役,美军阵亡人数达19000人,超过任何战役。对美国陆军而言,参与阿登战役的美军人数与敌军人数皆超过美国在二战前曾经参与的任何冲突。
⑦ 德国装甲部队战歌
那个所谓的《SS闪电部队在前进》的真名是《The mass》不是你要的那个,《弥撒》:本是一首宗教性质的歌曲,没有严格的国家,欧洲许多国家都有不同的版本。
《the mass》和《ss部队在前进》都共同借鉴了《布兰诗歌》形式,《the mass》是德语的可以肯定,但肯定不是SS装甲师的战歌,曲子有相同的地方,但歌词绝对不同,因为在德国任何宣传纳粹文化包括歌曲都将视为非法的右翼宣传。
党卫军军歌也不是《ss部队在前进》而是《当人们不再忠诚》。
德国装甲部队战歌是《Panzerdivision》中文译文《装甲战歌》,一首抒情性质的歌曲,变奏后可以当进行曲,原版和变奏我有非常好听。
《the mass》,是eRe其第三张专辑《the mass 》中的同名主打歌,该曲气势宏大,听来很能振奋人心。
这个才是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wMTk1Njc2.html
该歌曲是德国国防军装甲部队的军歌,党卫军装甲部队也唱这首歌,该歌曲创作的年限已无从查起了,至今还在联邦德国的国防军中传唱,二战时期创作的很多德国军歌至今还在军队中传唱,因为它们不是纳粹歌曲,同样也不是武装党卫军的歌曲。
电影“坦克大决战”是美国的,片中的插曲就是《Panzerdivision》(装甲战歌),只不过与原版在节奏上有所变化,比原版稍微快半拍,原版是抒情曲比电影中的要舒缓,而联邦德国国防军现在的现役版是变奏后的进行曲版,节奏比电影中又略快了一些,歌词至今未变,请楼主注意他们的军服!他们的军服是国防军的。
西方国家的人对二战敌对国家军队的歌曲并不特别反感,只要不是纳粹党党歌或党卫军军歌就行,西方国家的人对这两者是有非常明确区分的,他们认为国防军是普通德国人,他们之所以打仗是在履行对国家的义务;而党卫军则就完全不同了,因为他们是纳粹,某种意义上讲不再是普通的德国人了。顺便补充一句,也不是所有外国人都不反感,我认识的一个犹太人,他就对二战时的所有德国军歌都反感,不区分这两者,但也有犹太人是区分的。
从音乐的角度上讲,这首歌确实好听!该歌同样也在国产电影《风声》中出现过。
⑧ 请问:二战中的重要战役有哪些内容分别是什么.谢谢..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
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⑨ 经典军事行动代号
“发电机”行动
即英军于1940年从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行动名称。
“巴巴罗萨”计划
1940年7月,希特勒召集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会上希特勒宣布了一个预谋已久的作战计划:突然袭击苏联,一举将这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摧毁,尽管当时两国政府已经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为实施希特勒的作战意图,德军总参谋部立即着手拟订对苏联作战的具体行动方案。该方案于12月底完成,并被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该计划主要内容有:一、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二、先以突袭的办法歼灭苏联西部各军区的部队,使其无法退往内地,然后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并辅之以空军支援,分三路向苏联腹地进攻,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
“台风”行动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训令,代号“台风”行动,计划先将莫斯科正面的苏军分为两个包围圈加以歼灭,然后顺势攻占莫斯科。进攻方法仍像战争初期那样,同时从三个方向给苏军以决定性打击。
“堡垒”计划
1942年德军实施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进而占领莫斯科的作战计划。该计划直接导致了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库尔斯克大会战。
“霸王”行动
为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英美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发动大规模登陆行动。这场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它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并且将“D日”这个军事用语固定在了1944年6月6日。
“市场—花园”
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后,为求尽快击败纳粹德国,结束持续多年的战争,遂由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向艾森豪提出代号“市场—花园”作战(Operation Market Garden)计划。“市场—花园”作战,其中市场指的是空降部队;花园指的是地面部队。计划中以三支空降部队分别是美国第82空降师、101空降师与英国第一空降师及波兰伞兵旅组成第一空降军团。由伞兵们先行空降敌后占领横跨莱茵河上的五座大桥,巩固后待装甲部队抵达会合,再一举进入德国边境,然后主力将扫向鲁尔工业区,使德国失去经济命脉而提早结束战争。
“守望莱茵”
是纳粹德国在1944年的12月16日于法国阿登地区发动以装甲部队为先锋的反击作战,行动代号“守望莱茵”(史称突出部之役或阿登反击战)。
“春醒”作战
是纳粹德国于1945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准备解救被苏军所围的德军集群发起的作战行动,代号“春醒”,这是德军在东线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
“滚雷”行动
又称“轰雷”行动。是由美国空军第二师(即后来的美国空军第七军)、美国海军和南越空军发动,于1965年3月2日至1968年11月1日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的轰炸行动,此为越南战争的一部分。
1990年以美军为首发动针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一次海湾战争。
第一阶段“沙漠盾牌”——向波斯湾集结军队,以沙特为主要基地,盾牌的含义即防御为主。
第二阶段“沙漠风暴”——美军空军发动大规模空袭,削弱伊军战斗力量和抵抗意志。
第三阶段“沙漠军刀”——发动100小时地面战,将伊军赶出科威特。
“持久自由”
“9·11”事件是美国有史以来遭到最大规模、损失最为惨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把矛头对准中亚的阿富汗,发起了代号为“持久自由”的军事打击行动。
“斩首”行动
最先由美国提出,它的本质是基于美国的“先发制人”的战争理论。在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美军基于这种理论率先实行了“斩首”行动。对萨达姆政府以及“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成员实施精确打击,首先消灭对方的首脑和首脑机关,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至于“斩首”行动的有效性目前还不能肯定,其合法性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⑩ 奥斯卡影帝都有谁
第一届 埃米尔.强宁斯Emil Jannings(1884-1950)
获奖作品:《最后的命令》《肉体之道》
埃米尔.强宁斯是德国电影与舞台剧演员,默片时代的巨星,以参与20年代的“表现主义电影”闻名,是第一届奥斯卡影帝得主。他厚重的德语口音,几乎毁了他的美国电影之路,二战期间他返回德国本土的时候,成为纳粹的狂热支持者,并拍摄了很多赞扬德国的影片。
第二届 沃纳.巴克斯特Warner Baxter(1889-1951)
获奖作品:《在古老的亚利桑那州》 41岁
沃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斯间跻身影坛,在无声片最末几年演过各种类型影片的一般角色,《在古老的亚利桑那州》一片是他演的第一部有声影片,他塑造了一个逍遥自得的墨西哥侠盗羚羊西斯科,获奥斯卡金像奖,又两次在续集影片中饰演这一角
第三届 乔治.阿利斯George Arliss(1868-1946)
获奖作品:《英宫秘史》 63岁
阿利斯对外宣称,自己是20到30年代最伟大的演员。他是第一个赢得奥斯卡的英国人,戴眼镜,喜欢严肃地发表演讲。他同时也是轻喜剧演员,经常和他的老婆演手戏,为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影坛留下了许多卓越的角色形象
第四届 莱昂内尔.巴里摩尔Lionel Barrymore(1878-1964)
获奖作品:《自由魂》 54岁
生于费城一著名戏剧世家的莱昂内尔是德鲁.巴里摩尔的曾叔父,也是巴里摩尔家族中第一个在银幕上显露风采的人和第一代正统的舞台明星,他有着庄严的风格和宽拓的戏路,最终在1932年获得奥斯卡影帝,除此之外他还偶尔从事导演和编剧。
第五届 第十九届 弗雷德里.马什Fredric March(1897-1975)
获奖作品:《化身博士》 36岁
《黄金时代》 50岁
马什初登舞台便显示出极强的表演天赋,能诠释各种类型的角色。1930年以《皇室家庭》首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其后以《化身博士》和1946年《黄金时代》两度登上金像奖影帝宝座。此外,他也两度获得舞台剧托尼奖,直到60年代淡出影坛,1975年病逝
第六届 查尔斯.劳顿Charles Laughton(1899-1962)
获奖作品:《亨利八世的私生活》 35岁
查尔斯凭《亨利八世的私生活》获第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以后,他的电影生涯越来越有成就。他在表演方面最为成功是英国片《霍布森的选择》和《控方证人》,这两部影片分获取1954年英国学院奖的最佳英国片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的提名
第七届 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1901-1960)
获奖作品:《一夜风流》 34岁
一个优秀的男人,聪明,有才华,温和,是个酒鬼兼不错的情人。《一夜风流》让盖博首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这也是奥斯卡第一次将这一奖项授予喜剧片演员。《乱世佳人》虽无缘奥斯卡,却是他的代表作。
第八届 维克多.麦克拉格伦Victor Mc Laglen(1863-1959)
获奖作品:《告密者》 53岁
维克多总是出现在很多大制作的经典影片里,尤其是约翰.福德的片子,因为人们喜欢称他为英国出生的华莱士.比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爱尔兰火枪手队长,20年代初开始在银幕中出演角色,1935年的《告密者》终于为他赢得第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
第九届 保罗.茂尼Paul Muni(1895-1967)
获奖作品:《路易斯.巴斯德传》 42岁
生于奥匈帝国的保罗曾在犹太剧院演出舞台剧,1929年初登银幕,便凭《视死如归》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同年在第二部影片中饰演7个不同的角色,但未能成功。保罗主演过多部叫好的影片,随后一直在华纳公司拍片,成为走红的大明星。
第十届 第十一届 史宾塞.屈塞Spencer Tracy(1900-1967)
获奖作品:《船长的勇气》 38岁
孤儿乐园》 39岁
屈塞曾9度荣获奥斯卡提名,并是影史上第一个连续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演员。经常与凯瑟琳.赫本搭挡演出,两个人共同演绎了长达26年的生死之恋,直到屈塞去世。屈塞一生共主演了60多部影片,是少数的赢得观众认可的同时也被评论界赞誉的男演员之一。
第十二届 罗伯特.多纳特Robert Donat(1905-1958)
获奖作品:《万世师表》 35岁
英国人罗伯特并不喜欢好莱坞,虽然它喜欢颁奖给他。他是从有声电影以来历史上最好的演员之一,在电影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主演了很多经典影片,包括希区柯克的《39级台阶》。他的哮喘病不能阻止他追赶他的演艺事业,直到他死。
第十三届 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1908-1997)
获奖作品:《费城故事》 33岁
詹姆斯·斯图尔特在百老汇小有名气后闯进了好莱坞,并因《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而一举成名,二战期间参加美国空军,是好莱坞有史以来军阶最高的一位明星。此后与希区柯克合作了4部悬念影片,打造了他电影生涯的新纪
第十四届 第二十五届 加利.库柏Gary Cooper(1901-1961)
获奖作品:《约克中士》 41岁
《正午》 52岁
加利·库柏是美国四、五十年代景著名的影星.演活了奉行自我原则,在无意识中成为英雄的平凡人物?代表作为《正午》、《悲怆》等。他一生从影30余年。拍摄影片上百部。每年都能有1、2部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曾三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这在好莱坞电影史上是不多见的。
第十五届 詹姆斯.卡格尼James Cagney(1899-1986)
获奖作品:《胜利之歌》 44岁
詹姆斯是好莱坞最卓越的男演员之一,影史经典的硬汉子。贫*的出生使他有一种成名的强烈欲望,喜欢不断尝试新的角色,他也是享受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的第一人。
第十六届 保罗.卢卡斯Paul Lukas(1887-1971)
获奖作品:《守望莱茵河》 57岁
生于奥匈帝国人,早期是匈牙利戏剧明星,20年代末期开始了他在好莱坞的演出生涯。他在1941年参加了戏剧《守望莱茵河》,三年后,他主演的同名影片为他拿到了第1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
第十七届 宾.克劳斯比Bing Crosby(1904-1977)
获奖作品:《与我同行》 41岁
早在踏入影坛之前,克劳斯比是风靡一时的爵士音乐的代表性歌手,加盟派拉蒙后,主演了一系列音乐片,《篷门淑女》让他又一次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的提名和全美电影协会最佳男主角奖。
第十八届 雷伊.米兰德Ray Milland(1907-1986)
获奖作品:《失去的周末》 39岁
英国演员雷伊·米兰德三、四十年代主要在一些浪漫的爱情电影中担任主角,《失去的周末》成为他人生的最高点,不过这也是他最后—部可圈可点的影片。在此之后他试图改行做导演,不过没有成功。
第19届:Fredric March(1897—1975)
马什初登舞台便显示出极强的表演天赋,能诠释各种类型的角色。1930年以《皇室家庭》首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其后以1946年《黄金时代》登上金像奖影帝宝座。此外,他还两度获得舞台剧托尼奖。直至60年代淡出影坛,1975年病逝。
第二十届 罗纳德.考尔曼Ronald Colman(1891-1958)
获奖作品:《双重生活》 57岁
英格兰人,20年代来到美国,受到当时好莱坞的大明星莉莲·吉许的赏识。有声电影兴起后,他的演艺事业跨上的一个新的阶段。30年代到40年代,他出演的《宣告有罪》,《鸳梦重温》获得了最佳男主角金像奖的提名。
第二十一届 劳伦斯.奥利佛Laurence Olivier(1907-1989)
获奖作品:《哈姆雷特》 42岁
奥利佛一直把自己的脸当作“一块等待着乔装的空白画布”。他塑造的亨利五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身受英国女王颁赠爵位。他共获得9次奥斯卡提名,更于1979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中获颁“特别成就”
二十二届 布德里克.克劳福德Broderick Crawford(1911-1986)
获奖作品:《国王的弄臣》 39岁
1937年在影片《女人追男人》中初登银幕,但是星途不顺,直到在他步人影坛12年后,才凭影片《国王的弄臣》大获成功,达到他演艺事业的最高峰。在此后,由于他的演技定型,戏路单一,仅在一些影片中出演配角
第二十四届 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1899-1957)
获奖作品:《非洲皇后》 53岁
虽然主演了不少黑社会动作片和西部片,但他最让人铭记的却是两部文艺片,与英格丽·褒曼合演的《北非谍影》和与凯瑟琳·赫本合演的《非洲皇后》。曾经参加过二战的影坛铁汉,在仕途仍然看好的时候死于食道癌
第二十六届 威廉姆.霍尔登William Holden(1918-1981)
获奖作品:《第17号战俘营》 36岁
霍尔登的一生是多产的,共拍摄过70多部影片,这其中许多现如今已经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桂河大桥》、《彗星美人》,并与很多那一时代的影人合作过:亨弗莱·鲍嘉,奥黛丽·赫本等。
第二十七届 第四十五届 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1924-2004)
获奖作品:《码头风云》 33岁
《教父》 51岁
在《码头风云》之前,白兰度曾获得过4次奥斯卡提名,《教父》系列成为影史经典,更让他在第45届奥斯卡上再次封帝。晚年的白兰度仍活跃在影坛上,但是岁月正把他折磨得奄奄一息
第二十八届 厄恩斯特.博格宁Ernest Borgnine(1917-)
获奖作品:《君子好逑》 39岁
二战退伍后,博格宁演了几部电视片,于50年代登上银幕,其恶棍形象受到观众瞩目。《君子好逑》中屠夫马蒂的角色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50至80年代著名的硬汉巨星
第三十一届 大卫.尼文David Niven(1908-1983)
获奖作品:《分离的桌子》 51岁
1939年,英国宣战以后、大卫是第一个跑回去参军的男演员,但是却对他参战的经历闭口不提。这位极富绅士风度的英国演员在战争以后致力于电影事业,在美国和英国之间不停地拍戏
第三十二届 查尔登.海斯顿Charlton Heston(1924-)
获奖作品:《空虚》 36岁
他从小就立志要当演员,由于体格魁梧,五官线条刚毅,尤其是他的希腊鼻音,使得他不久便走红影坛,所饰的角色几乎都是圣人和英雄。是最早版本的《星球大战》的男主角,90年代仍偶有演出,并为《猫狗大战》配音。
第三十三届 伯特.兰卡斯特Burt Lancaster(1913-1994)
获奖作品:《孽海痴魂》 48岁
发迹于百老汇舞台,40年代中期加盟环球,并为派拉蒙公司主演不少影片,一跃成为相当卖座的明星。兰卡斯特还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由他兼制的《君子好逑》取得了空前成就。至80年代兰卡斯特仍旧活跃在影坛,有不少精品问世
第三十四届 马克西米.利安.谢尔Maximilian Schell(1930-)
获奖作品:《纽伦堡审判》 32岁
有点儿黑,有点儿帅,一个很聪明的德国男人,从来不演无营养的角色。不仅是出色的演员,还是一名出色的导演,1970年导演第一部影片《少男的初恋》,风格独特,甚得好评,被列为当时的德国新晋导演
第三十五届 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1916-2003)
获奖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 47岁
他在银幕上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绅士,除了香车华服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性。他在银幕下也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绅士,他从无丑闻,就算奥黛丽·赫本也无法让他背弃自己的结发之妻。1989年美国电影研究授予终身成就
第三十六届 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1927-)
获奖作品:《原野百合花》 37岁
影史上第一位黑人影帝,在歧视中长大,在百老汇中成熟。拍摄了很多打破种族坚冰的里程碑作品,西德尼在演艺界一直坚持这一个原则,就是决不演有损黑人名誉的角色。他的表演天才、正直、道德心和与生俱来的可爱也使他成为堪于同时代白人比肩的黑人巨星
第三十七届 雷克斯.哈里森Rex Harrison(1908-1990)
获奖作品:《窈窕淑女》 57岁
英籍演员雷克斯·哈里森,他同时活跃于电影、电视、舞台剧、音乐喜剧演出,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轻喜剧演员,代表作有《埃及艳后》、《窈窕淑女》和《杜立德医生》,共结了6次婚
第三十八届 李.马文Lee Marvin(1924-1987)
获奖作品:《巴卢猫》 42岁
二战受伤退伍后,马文迷上了表演,开始在百老汇登台,50年代参加电影演出。经过10年的磨练,演技有了很大进步。《巴卢猫》里,他一人饰演两角,淋漓尽致的演技,成为他演艺生涯的最高峰。
第三十九届 保罗.斯科菲尔德Paul Scofield(1922-)
获奖作品:《良相左臣》 45岁
这名桀骜的英国人,是惟一—个同时获得奥斯卡、艾美奖,托尼奖的演员,他还大大方方地拒绝了伊丽莎白二世要授予他博士的称号,而且拍电视剧的热情要比演电影的热情多得多。现年84岁的斯科菲尔德已经告别娱乐圈,颐养天年
第40届(1967-1968)---Rod Steiger(罗德·施泰格尔)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炎热的夜晚)
第四十一届 克利夫.罗伯特森Cliff Robertson(1925-)
获奖作品:《查理》 45岁
发迹于舞台,电影和电视双丰收,并一度获得艾美奖。1977年卷入哥伦比亚公司的贪污丑闻案,演艺生涯因而中断,直至90年代才东山复出。在《蜘蛛侠》中出演蜘蛛侠的叔叔。
第四十二届 约翰.韦恩John Wayne(1907-1979)
获奖作品:《真正的勇敢》 63岁
约翰·韦恩的星途并不顾利,但是他遇见了约翰·福特,两个人合作之后,成为美国西部片的鼻祖。1979年韦思去世的时候,国会追授于他自由勋章,洛杉矶下半旗致哀,洛杉矾体育场也点燃了奥林匹克火炬,直至葬礼结束
第四十三届 乔治.C.斯科特George C Scott(1927-1999)
获奖作品:《巴顿将军》 49岁
他拒绝领取奥斯卡,认为奥斯卡奖本身和领奖仪式都是夸张而不真实的。这种强烈反抗权威的作风,是他一生独有特性的见证。晚昕的斯科特更喜欢拍电视,直至他去世。
第四十四届 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1930-)
获奖作品:《法国贩毒网》 43岁
吉恩·哈克曼还凭《不可饶恕》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他10年从影以来所演过的影片就好像一本美国电影近代史一般,并与苏珊·萨兰登和保罗·纽曼、克林伊斯威特多次合作,不仅票房可观,还深受影评人的赞誉.
第四十六届 杰克.莱蒙Jack Lemmon(1925-2001)
获奖作品:《救虎》 49岁
50年代与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签约,他的第3部影片《罗伯茨先生》为其赢得了第28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从此莱蒙登上美国的明星宝座。整个60年代中,他曾7次当选“10大卖座明星”之列。其出色的演技为自己赢得无数荣誉。
第四十七届 阿特.卡尼Art Carney(1918-2003)
获奖作品:《老人与猫》 57岁
早年致力于电视表演,曾三次获得最佳配角艾美奖。60年代入电影界,他主演的电影虽不多,但1974年就以爆冷姿态,凭《老人与猫》—片打败阿尔·帕西诺,杰克·尼科尔森以及达斯汀·霍夫曼勇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而成为一时佳话
第四十八届 第七十届 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1937-)
获奖作品:《飞越疯人院》 39岁
《猫屎先生》 61岁
按理说,并不出色的相貌不足以让他在好莱坞独占鳌头,但他的多才多艺和宽阔的戏路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其表演近乎怪诞疯狂,但又不乏柔情与人情味,尼科尔森从影的多年拍片60多部,并是影史上提名最多的男演员
第四十九届 彼德.芬奇Peter Finch(1916-1977)
获奖作品:《电视广播网》 61岁
在40年代,彼德·芬奇是澳洲影剧界和广播界的顶尖红星。英国巨星劳伦斯·奥利佛赏识他的表演,把他带往英国发展。1977年,他演完《电视广播网》后不久便去世,成为金像奖影史上第1位去世后获奖的影帝。
第五十届 理查德.德雷弗斯Richard Dreyfuss(1947-)
获奖作品:《再见女郎》 31岁
德雷弗斯最早曾默默无闻地出现在《毕业生》等片中,直至《美国风情画》才崭露头角。《大白鲨》轰动一时,他也跟着人气急升,20年主演过多种类型的影片,以《春风化雨》再创高潮。
第五十二届 第六十一届 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1937-)
获奖作品:《克莱默夫妇》 43岁
《雨人》 52岁
除了他令人难忘的表演外,达斯汀·霍夫曼打破了英俊小生一统好莱坞的局面,证明性格演员同样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影坛不可多得的演技派演员,始终位于好莱坞一线巨星之列,共获奥斯卡提名7次,2次胜出
第53届(1980-1981)---Robert De Niro(罗伯特·德尼罗)
【Raging Bull】(愤怒的公牛)
第54届(1981-1982)---Henry Fonda(亨利·方达)
【On Golden Pond】(金色池塘)
亨利.方达的演艺生涯持续到80年代初期,於78年获美国影艺学院颁发终生成就奖,1981年3月31日,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授予他特别荣誉奖,以纪念他“半个世纪来在电影表演艺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所作出的不朽献”。在拍《金色池塘》时,亨利.方达已重病缠身,身上带着心脏起搏器。但他凭着高超的演技和对电影艺术的深挚感情,把片中诺曼这个人物演活了,并凭《金池塘》并如愿登上奥斯卡影帝宝座。
第五十五届 本.金斯利Ben Kingsley(1943-)
获奖作品:《甘地传》 39岁
英印混血儿,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称号。近年,金斯利活跃于英美影坛与舞台界,主演了多部卖座名片,1993年在《辛德勒名单》中的精彩演出,再次使他的名气上扬。2000年他演出了《军纪风云》和《君来自何方》,反映也颇为不错。
第五十六届 罗伯特.杜瓦尔Robert Duval(1931-)
获奖作品:《温柔的怜悯》 52岁
曾参加韩战的杜瓦尔退伍后返美学习表演,1972年在《教父》中饰演养子,为他赢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知名度大增。1979年以《霹雳上校》入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1997年再度以独立制片《使徒》入围最佳男主角
第五十七届 默里.亚伯拉罕F Murray Abraham(1939-)
获奖作品:《莫扎特》 45岁
早期他主要从事舞台剧的创作和演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直到80年代中期,他在《莫扎特》中成功扮演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宫廷乐师从而夺得奥斯卡影帝和金球奖,不过在此以后没有更大的发展,只能演出一般角色。
第五十八届 威廉.赫特William Hurt(1950-)
获奖作品:《蜘蛛女之吻》 35岁
这个英俊的男人在80年代迎来了他的全盛时期,由于他具有非一般好莱坞明星的气质,善于运用眼神来表现内心活动,且运行工作严谨认真不计较片酬,因而被埃克托尔·巴文科慧眼识中,出演《蜘蛛女之吻》。
第五十九届 保罗.纽曼Paul Newman(1925-)
获奖作品:《金钱本色》 61岁
美国影坛上少见的常青树。在这个充斥着公开丑闻和坏男孩行为的世界里,他在银屏上下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一份追求。这个有着一双蓝眼珠的英俊男星虽然己在影坛上纵横50年,却依然风采依旧。共获奥斯卡提名10次。
第六十届 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1944-)
获奖作品:《华尔街》 43岁
身为好莱坞老牌明星柯克·道格拉斯的长子,他现在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974年制作推出的《飞越疯人院》一举囊括5项奥斯卡大奖。90年代,他继续惊世骇俗,推出的电影如《本能》、《桃色机密》等,无一不是当时的热门话题。
第六十二届 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1957—)
获奖作品:《我的左脚》 32岁
他的表演精神是投入、精益求精。在夺得影帝头衔之后推出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和《因父之名》均成为广受好评的佳作,因其第—次演出均令人耳目一新,所以素有影坛变色龙之称,曾被英国电影学授予当代最佳男演员称号
第六十三届 杰里米·艾恩斯Jeremy lrons(1948—)
获奖作品:《命运的逆转》 42岁
由于其温文尔雅、充满英国绅士气质的脸孔与英美商业电视大潮所推崇的人物形象大相径庭,因而在70年代初一直默默无闻,在结识了劳伦斯·奥利弗后达到了事业的最高峰。被公认为不可多得的演技多面手、新—代的劳伦斯·奥利弗。
第64届 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1937—)
获奖作品:《沉默的羔羊》 54岁
一位影、视、剧三栖演员,在银幕上打拼了20多年未有成绩,《沉默的羔羊》中吃人的恶魔一角却让他成为史上第3位获奥斯卡影帝的英国演员。之后又三次入围奥斯忙最佳男主角奖,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称号。
第六十五届 阿尔·帕西诺Al Pacino(1940—)
获奖作品:《女人香》 52岁
《教父》中柯里昂家族少主一角让帕西诺扬名全球,并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此外,他共获8次奥斯卡提名,所饰角色多变并且演技精湛,在整个70年代他始终位于十大票房巨星之列。2000年,他被金球奖授予终身成就奖。
第六十六届 第六十七届 汤姆.汉克斯Tom Hanks(1956-)
获奖作品:《费城故事》 37岁
《阿甘正传》 38岁
这位儒雅严谨的新好男人,是影史上继史宾塞·屈塞以后第二位连续两届荣获奥斯卡影帝的纪录保持者,响当当的实力派,他的每一部片子都既叫好又叫卒,是毫无争议的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影星之一。
第六十八届 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1964-)
获奖作品:《远离赌城》 31岁
虽然身为大导演科波拉的侄子,凯奇并没有因此而得以平步青云,他的影艺事业颇为艰辛。后期的凯奇由票房大片改走动作片路线,《空中监狱》和《变脸》的大获成功让他跻身于好莱坞一线巨星之列。
第六十九届 杰夫里.拉什Geoffrey Rush(1951-)
获奖作品:《闪亮的风采》 45岁
澳大利亚著名演员,才华横溢的优秀表演者,曾经与梅尔·吉布森是大学同学。他曾在伦敦、巴黎两地磨练演技,回国后活跃于舞台,得过不少奖项。80年代进入影坛,《闪亮的风采》、《莎翁情史》和《鹅毛笔》是他最出色的作品。
第70届(1997-1998)――-Jack Nicholson(杰克·尼克尔森)
【As Good As It Gets】(尽善尽美)
第71届(1998-1999)---Robert Benigni(罗伯特·贝尼尼)
【Life is Beautiful】(美丽人生)
第72届(1999-2000)---Kevin Spacey (凯文·史贝西)
【American Beauty】(美国丽人)
第七十三届 拉塞尔·克罗Russell Crowe(1964—)
获奖作品:《角斗士》 37岁
他年轻的时候自组过一个乐队,直到25岁才得到第一个角色,在澳洲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后前往好莱坞发展。在美国,他的好演技和他的坏脾气一样闻名于世,并在2000年凭着史诗性巨著终于登上奥斯卡宝座。
第七十四届 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1954—)
获奖作品:《训练日》 48岁
丹泽尔·华盛顿是好莱坞最具号召力的演员之一,也是目前好莱坞身价最高的黑人影星。他戏路开阔,演技精湛,是观众和业内人士公认的演技派明星,是继西德尼·波蒂埃之后影史上第二位黑人影帝。
第七十五届 亚德里安·布劳迪Adrien Brody(1973—)
获奖作品:《钢琴师》 30岁
早该在《细细的红线》中脱颖而出,但因为导演的剪辑让他成为一个小小的配角。布劳迪就没有因此放弃,继续在电影中磨炼演技,直到罗曼·波兰斯基找他拍摄《钢琴师》。这位有着波兰血统的演员成为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第七十六届 西恩.潘Sean Penn(1960-)
获奖作品:《神秘之河》 44岁
好莱坞众多"坏小子"中的一个,他脾气火爆,行事乖张。虽然他在银幕上的表现相当不错,能演、能编、能导,他的表演堪称是可圈可点。但西恩-潘因脾气火爆,令许多记者都尝过他的拳头,而且与麦当娜(Madonna)的短暂婚姻也使他的形象贬过于褒。离婚后,西恩-潘似乎变了个人,也迎来他的演艺事业的第二春。他在随后的影片中以风流倜傥的形象再次出尽风头,曾3次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77届(2004-2005)――-Jimmy Fox(吉米.福克斯)[Ray](灵魂歌王)
杰米.福克斯Jamie Foxx(1967-)
获奖作品:《灵魂歌王》 38岁
杰米-福克斯是个多面手,他在音乐、电视、电影(喜剧片和剧情片)领域均有建树。他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最红的的黑人笑星之一,不过他的才华不局限于演喜剧片,他在剧情片里的发挥今年已被充分肯定。凭借传奇人物蓝调钢琴家雷-查尔斯的传记电影《灵魂歌王》,成为继西德尼-波迪埃(《桃李满门》1964年)以及丹泽尔-华盛顿(《训练日》2000年)之后,奥斯卡历史上第三位黑人影帝。
第78届: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卡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