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恋人《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类似电影
恋父之爱之电影《红河》后感
《红河》,噱头说这是中国版《情人》,
影评又说,它有它自己的内涵和特色,完全不需要用这样的噱头。
这是一段异国恋,含蓄悲情。
影片里张静初扮演一个脑袋有智障的纯真可爱的越南妹阿桃,
张家辉,一个四十多岁还没有结婚的瑶族小混混阿夏。
在中越边境的一个小城,他们相遇,
阿桃第一次见到阿夏是为逃避中国警察查暂住证,落荒而逃,躲进了阿夏的衣橱,
天真可爱的阿桃居然还在里面睡着了,当阿夏把她从衣橱来拉出来的时候,
睡清的阿桃竟好像看到了爸爸,阿夏只不过是脑门上有一颗跟爸爸一样的痣。
似曾相识的熟悉,只是因为这一颗痣。
于是,单纯的阿桃不怕这个混日子,玩女人的阿夏,叫他爸爸,抢爸爸的帽子。
恋父情结,因为生命里缺失父爱,才会索取。
单纯的阿桃似乎从未怕过这个本应是陌生人的阿夏,
一个人对另一个产生的依赖,也许就是天生的,一见钟情的信任和依赖,
带着扑闪扑闪的纯真眼神跟着这个让自己有安全感的男人回家,
为他当田螺姑娘,打扫房间,洗衣,做饭,满心欢喜,满心快乐的做着这些事。
唱动听悦耳的越南童谣,童谣的歌词是讲红河里两条相亲相爱的鱼,
这个纯真的女孩虽然有智障,却仍然是期盼幸福,期盼与相爱的人在结婚生娃娃。
影片的最后很悲情,阿夏要被公安带走,阿桃使出全身的力气挣脱着追赶警车,
她的心里一定是绝望的,如果追不到,也许此生都再也见不到阿夏,
好不容易追上警车,抓住阿夏的手,狠狠的咬了一口,
这是瑶族成婚的一个风俗,新郎掀起新娘的红盖头后,新娘满怀幸福的咬新郎的手指。
那狠狠的一咬,是阿桃对阿夏全部的爱的涌现。
这时,她叫的是阿夏,而不再是爸爸,她已分的清爸爸和阿夏对于她的意义。
最终的最终,警车还是绝尘而去,阿桃痛声大叫,嘶声裂肺,这是绝望。。。。
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民族文化,经历太多的苦难,
再单纯的阿桃也会明白,那个让自己有安全感,让自己内心踏实的男人从此就要消失于她的世界。。。。。
⑵ 《飓风营救》一个女人的恋父情结
还有就是对白相当精彩,毫无冷场,所有的过场对白都写得精彩纷呈,没有一句平淡无味的,像布赖恩到黑帮去收保护费,和这帮扯了一番卫星的鬼话,笑晕了,好像见过世面的人糊弄一群土包子的感觉。还有布赖恩电刑人贩子那段,说这种事我们都是承包给落后国家的(这里明显有一个镜头是被中国人剪掉了,人贩子说:“我说的都是真的!”布赖恩在说“我相信”之后,肯定把那个人贩子给电死了,大概我们觉得残忍了,但这个画面就是想想,都觉得解气啊),还有那位布赖恩的原同事,整天把“我现在有办公桌了”挂在嘴边,不仅搞笑,而且绝不肤浅失控,都是有道理的。商业片写到这个份上,真是大家手笔了。问题是,这可不是精雕细琢出来的啊,贝松一年业余写好几部呢。服了。这部电影就是能让人看得百感交集,黑暗的描写让人思考,英雄主义的部分让人振奋,搞笑的地方令人捧腹,打架的部分看得过瘾,这样一部商业电影,还要求什么呢?红袖有次说的很对,贝松这是一个人向好莱坞商业电影发起进攻了。这有点像唐吉诃德挑战风车,可是很可爱。
⑶ 记得5 6年前看过一部有关希腊神话故事的电影 ,有一个小女孩梦见一个女人和希腊神话故事里的人在一起。
在英美国家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源于希腊神话的词语可以说俯拾即是,随处可见。橄榄枝(olive branch)象征和平已经世人皆知,该典故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雅典娜(Athena)。雅典娜在为雅典城命名时曾赠送一根橄榄枝,祝愿这座城市永远和平富饶。我们常用的fatal一词是由希腊神话中三个命运女神(the Fates)演变而来的。这三个生命女神掌管着生命之线,克罗梭(Clotho)司纺线,莱其希斯(Lachesis)编织;当她纺织完毕,把线交给阿特罗波斯(Atropos)时,阿特罗波斯就立刻割断生命之线,生命也就结束了。因此,由命运女神派生而来的fatal一词,不仅与死亡有关,也与整个生命过程有关。奥林匹克主神的首领宙斯(Zel8)和太阳神阿波罗(Apollo)在西方社会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和他们有关的词语更是众人皆知的。丘比特之箭(Cupid’8 bow)和阿基耳斯的脚踵(Achilles’hee1)也是英美人民耳熟能详的典故。英语广告中经常利用源于希腊神话的典故的关联意义满足英美人崇尚神话英雄和神灵的文化心态。例如美国生产的一种高级运动旅游鞋商标是耐克(Nike),就是借用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Nikc的名字。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的名称还进入了科技和军事领域。美国科学家把探索太空的计划命名为阿波罗计划,用海神的象征三叉戟(Trident)给潜水艇命名。此外,源于希腊神话的词语由于具有独特的文化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例如,The National Aeronautic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had called it a “success一oriented” schele to get the space shuttle flying again,but the odyssey of “Discovery” was beset with various problem.这句话中作者灵活运用了“odyssey”一词,这个单词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历经千辛万苦,在海上漂泊了1O年后才返回祖国。在这里,这个词“odyssey”用来指“发现号”在太空探测活动中经历的各种挫折和困难。
一 源于希腊神仙名讳的英语单词
1、Flora: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花神。她嫁给了西风之神Zephyr,丈夫送给她一座满是奇花异草的园子。春天时,Flora和丈夫Zephyr手挽 手在园子里漫步,他们一路走过的地方百花齐放。Flora在现代英语里指代“植物”。衍生词:flower,flour, flourish, floral, florist。
2、Muses(缪斯):希腊神话中掌管艺术的诸神。共九位,分别是历史、抒情诗、喜剧(牧歌、田园诗)、悲剧、歌舞、爱情诗、颂歌、天文、史诗。 Muses的艺术衍生出单词music,Muses收藏艺术品的地方就是museum。艺术带来的快乐便是amuse,amusement。
3、Pan(潘):牧神和森林之神,受打扰时会大声吼叫。衍生词panic(惊慌,恐慌)。
4、Titan(泰坦):曾统治世界的巨人族的一员。Titan在现代英语里指代高大强壮的人,重要人物。衍生词titanic意指巨大的,极大的。“泰 坦尼克号”即以此命名。
5、Zephyrus(泽费罗斯):西风之神。衍生词zephyr(西风,和风,微风)。
6、 Atlas:希腊神话中Titans(泰坦)巨神之一,因背叛Zeus(宙斯)被罚在世界的西边尽头以双肩扛天。16世纪地理学家麦卡脱把Atlas擎天 图作为一本地图册的卷首插图。后人争相效仿, atlas从此有了地图、地图集、身负重担的人的含义。其他衍生词:Atlantic。
7、Ceres:庄稼保护神。古罗马遭受大旱,教士们求助女巫占卜,占卜的结果是要立一位新的女神Ceres,向她供奉,这样她就会给大地带来雨水。此 后,Ceres就变成了庄稼的保护神。cereal从拉丁语变化而来,意即“of Ceres”属于谷物女神的。衍生词:cereals(谷类,早餐麦片)。
8、Cronos:宙斯的父亲。害怕子女反抗自己,曾吞食自己的后代。就像无情的时间,吞噬一切。因此字根“chron”意指“time”。衍生 词:chronic(耗费时间的,慢性的):chronology(年代学,年表)。
9、Eros(厄洛斯):爱神。 是一位生有双翼的美少年,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Cupid(丘比特)。不管是Eros还是Cupid,成天无所事事,在天上飞来飞去练习射箭,搞得大家人心 惶惶。所以他们衍生出的单词都含贬义:erotic色情的:cupidity贪心,贪婪。
10、Hygeia:希腊健康女神,其形象为年轻女子,身着白色长衣(白大褂),头戴祭司冠,用饭碗喂着一条蛇。衍生词:hy-giene。
11、Morpheus:希腊神话中的梦神。梦神是睡神Hypnos的儿子,掌管人们的梦境。衍生词:morphine(吗啡),marijuana(大麻), 两者都是opium(鸦片)的提取物。morphine有麻醉镇定的作用。
二 源于希腊神话的英语习语
1、Pandora’s box(潘朵拉的盒子) :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为人类盗来了天火,激怒了宙斯(Zeus)。Zeus决定惩罚人类,于是他命令火神造出一个美貌的女人 Pandora,让她去勾引Prometheus的弟弟埃比米修斯(Epimetheus)。结果Epimetheus上当,接近了 Pandora,Pandora于是就将手中的盒子打开,放出了里面的罪恶、灾难、疾病、不幸,只留下了“希望”在盒子里。于是Pandora’s box就成了“灾难的根源”的代名词。
2、the sword of 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3]:Damocles是叙拉古王朝的一位大臣,非常羡慕帝王的荣华富贵。一天,国王让他坐在王位上,在 Damocles的头上用一根头发悬一把利剑,告诉他王权的危险就象那把剑一样,随时可能降临。因此the sword of Damocles就成了“富贵中隐藏的危险”的同义语,也可以指形势危急,千钧一发。
3、Damon and Pythias[3] :Damon和Pythias是好朋友。Pythias出事被判了死刑,为了使他能够回家探视亲人,Damo留在牢中作人质,如果Pythias不按时返 回,就处死Damon。当期限满,临处刑之际,Pythias及时赶回。国王深受感动,将二人全部释放,因此,Damon and Pythias意思就是“生死之交”。
4、Penelop’s web:源自史诗《奥德赛》(Odyssey)[4]。泊涅罗珀(Penelop)是奥底修斯(Odysseus)的妻子,以忠贞而著称。特洛伊战争持续 了十年,Odysseus在返家的途中又耽搁了十年。在这漫长的二十年中,许多王公贵族向Penelop求婚,她都托辞说必须等织完布后才能予以考虑,一 到晚上,她又将白天织好的布再拆开。因此Penelop’s web就成了一项永远也完不成的工作。
5、apple of discord[5]:意思是“不和的根源、发生纠纷的事端”。佩琉斯和忒提斯举行婚礼时忘记了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Eris)。这位女神大为恼火,留下 一个刻有“献给最美者”的金苹果,引起了雅典娜、赫拉和阿芙罗狄忒的纷争。此事导致漫长的特洛伊战争(Trojan War)。
6、Judgment of Paris[5]:意思是“不爱江山爱美人”。Eri不请自来到众神的聚会,离开时留下金苹果。三位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不分高下,决定让Zeus决定,宙 斯无法在自己的妻子、智慧女神和爱与美的女神之间抉择。为难之际,Zeu拨开云雾向人间看去,看到了Troy的二王子Paris正在牧羊于是将决定权交给 了Paris。三个女神分别以“最大的疆土”,“最智慧的头脑”和“最美丽的女人”作为诱惑,而最终Paris放弃了江山选择了Venus,获得了最美丽 的女人海伦。
7、Helen of Troy:由于是Helen导致特洛伊城的沦陷,“Helen of Troy”就成了“红颜祸水,倾国尤物”的代名词。
8、The Trojan horse[4]:意思是“用以使敌方或对手上当误以为于自己有益的破坏性的事物或人”。在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为了攻打特洛伊城,造了一匹巨大的木马, 其中藏有希腊士兵。他们故意装出弃木马逃走的样子,特洛伊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请进城。半夜,士兵们从木马内爬出,将城中的人杀死。特洛伊城陷落。The Trojan Horse经过不断引用已成为一个广泛流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the hidden danger(暗藏的危险); the covert wreckers(内奸):to engage in underhandactivities等意义。
9、Stables of Augeas(奥革阿斯的牛圈):意思是“最肮脏的地方:积累成堆难以解决的问题”。厄利斯国王奥革阿斯有牛数千头,牛圈三十年未扫。赫剌克勒斯 (Heracles)用一天时间将其打扫干净。
10、Achilles’heel:希腊勇士,人与神的结晶。出生之后被母亲倒提着在冥河中浸过,除了足跟之外,全身刀枪不入。最终在特洛伊战争中死于 Paris箭下。Achilles’heel意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指唯一致命弱点、缺点。
11、Swan song[3]:字面译做“天鹅之歌”,源于希腊成语Kykneion asma。在古希腊神话中,天鹅是阿波罗的神鸟,故常用来比喻文艺。传说天鹅平素不唱歌,而在它死前,必引颈长鸣,高歌一曲,其歌声哀婉动听,感人肺腑。 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唱歌。因此,现代英语中这个习语比喻某诗人、作家、作曲家临终前的一部杰作,或者是某个演员、歌唱家的最后一次表演。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Aisopos)的寓言故事中,就有“天鹅临死才唱歌”的说法。在英国,乔叟、莎士比亚等伟大诗人、剧作家,都使 用过这个成语典故。如:莎翁的著名悲剧《奥赛罗》(Othello)中塑造的爱米莉娅形象,她在生死关头站出来揭穿其丈夫的罪行。她临死时把自己比做天 鹅,一生只唱最后一次歌[6]。
12、Under the rose:直译“在玫瑰花底下”。源自古罗马神话故事。爱神丘比特(Cupid)是爱与美之神维纳斯(venus红杏出墙和战神玛斯(Mars)所生的儿 子。为了维护其母的声誉,丘比特给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Harpocrates)送了一束玫瑰花,请他守口如瓶,不要把维纳斯的风流韵事传播出去。哈伯克 拉底接受了玫瑰花就缄默不语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沉默之神”。由于这个神话传说,古罗马人把玫瑰花当作沉默或严守秘密的象征,并在日常生活中相尚成风。人 们去串门做客,当看到主人家的桌子上方画有玫瑰,客人就了解在这桌上所谈的一切均不应外传。Under the rose于是有了“秘密地,私下地,暗中”的意义。
英语词,希腊源
apple of discord(不和的根源)
不和女神艾瑞斯(Eris)在某个婚礼中投下一只金苹果,上面写着“送给最美的女神”。结果引起神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e)和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特(Aphrodite)的争夺。最后她们去找特洛伊城(Troy)的王子帕里斯(Paris)裁决。三位女神向Paris许下了不同的诺言。Aphrodite许诺说她将把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送给Paris,于是Paris就把鑫苹果判给了Aphrodite.Hera和Athene非常生气,发誓要报复特洛伊人。后来,Paris出使希腊的斯巴达,在Aphrodite的帮助下,勾引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Helen)——当时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Paris拐走了Helen,激起了全体希腊人的公愤,于是希腊各国组成联军,远征特洛伊人。战争中,Aphrodite支持特洛伊人,Hera和Athene支持希腊人。由一只苹果引发了战争,因此apple of discord意思就是“不和的根源,发生纠纷的事端”。
Electra Complex(恋父情结)
爱烈屈拉因母亲与其情人谋杀了她的父亲,故决心替父报仇,最终她与其兄弟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Achilles' heel(致命的弱点)
阿基里斯(Achilles)幼年时,他母亲为了使他有不死之身,提着他的脚在冥河中将他全身浸过,使刀枪不能伤害他,唯独脚跟没有浸过冥河水,结果在同Paris作战时,被Paris用毒箭射中脚跟而死,因此Achilles' heel(阿基里斯之踵)就成了“致命的弱点”的同义语。
⑷ 想了解心理学最精华的精神分析电影在这里
电影艺术家都是心理学大师,通过光影声营造出幻想的世界,让人直面那些无法直视的人性。
精神分析便是直面人性的艺术:欲望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人性的复杂矛盾冲突……在精神分析中,人们得以直面潜意识如同直视骄阳,从不自知的状态下看清自己,不再受潜意识所控制。以下 25 部精神分析主题电影花费阿苏大量精力和时间汇总而成,希望大家喜欢。
一、《佛洛依德》
1962年由约翰·休斯顿导演,超级帅哥蒙哥马利主演。
阿苏点评:叙述了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初期研究,阐述了俄狄浦斯情结。这部电影只有英文版,展现出精神分析初始时的发展状态,以及弗洛伊德求学、思考、怀疑自己直至寻找到精神分析的道路。
二、《玛丽公主》
法国导演柏诺瓦·贾柯2004年执导。这是阿苏看过的最经典的精神分析电影,暂时没有之一。
阿苏点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弗洛伊德晚年的故事,根据法国玛丽公主的日记改编。
法国公主玛丽·波拿巴因长期受抑郁症和性冷淡的困扰,每隔半年就要做一次手术,脾气怪异,性格倔强,私生活混乱。她在弗洛伊德的陪伴下成长,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将精神分析的疗法精细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玛丽公主后来成为法国精神分析的领导人,很有个性和嚣张的公主范,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在学会选举中直接推荐自己的情人做领导,而且反对无效,牛逼冲天啊!在二战期间,弗洛伊德由于固执,差点就挂了,玛丽公主心急如焚,不断地动员老头子,最后因为安娜被盖世太保带走,弗洛伊德六神无主,同意离开维也纳,并动用自己所有的资源,包括希腊、法国、墨索里尼、罗斯福,最终将弗洛伊德从盖世太保手中拯救出来。
影片还原了一个真实平凡却充满智慧的小老头弗洛伊德,固执可爱温柔,还会发点小脾气。玛丽公主聪明强悍,以自我为中心。但作为一个公主,悄悄躲在楼梯间保护弗洛伊德那一幕,我看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整个法国的精神分析发展都与玛丽公主有关,她在影片中的情人鲁文斯坦,这个人是拉康和法国第一批精神分析师的分析师和老师。
三、《穆赫兰道》
著名导演大卫·林奇最具知名度的佳作。
阿苏点评:《梦的解析》的经典诠释,什么叫凝缩,啥是移置,显梦和隐梦的关系……导演的情节设计和拍摄手法让人惊叹。“你看到的都不是真的。”此电影错综复杂,像一个迷宫,最后才真相大白。一般第一遍看不懂,仔细琢磨,看个三五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那种感觉和味道,啧啧。
四、《搏击俱乐部》
大卫·芬奇导演,不是大卫·林奇哦,男主角是布拉德·皮特。
阿苏点评:这部片子很经典,充斥着幻觉、暴力、死之本能、失忆、自我催眠,压抑之后的巨大自我毁灭和反抗。
杰克是一个幼年惨遭父母遗弃的30岁大男孩。深藏在内心的被压抑的愤怒,被他所在的缺德汽车公司点燃。然而独自生活的他又不得不依附着那样一个畸形的公司生存,每天重复着缺德而又机械的工作,最后通过幻觉和暴力来表达愤怒。两个分离的人格不停地上演着不一样的生活,然而他却不自知。
五、《爱德华大夫》
1944年由著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执导,大明星英格丽·褒曼和大帅哥格利高里·派克主演。
阿苏点评:大学推荐心理学本科生必看的电影之一。这是一个有关心理分析的惊险故事,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上映后曾引起很大的争议,但这不妨碍它成为四十年代的经典影片之一,它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梦是可以恢复记忆的最佳线索,你是谁?在逃避些什么?这些秘密都深埋在你的脑海里,只是你不愿去面对。人有时会不愿面对现实,因为事实会触痛他们的伤口,因此他们为了忘却一切,反而会生病。梦可以告诉我们你到底在逃避些什么,但只能显示出片段,将此片段加以组合成型,恢复原来的样子,然后再找出其中的意义,而且越奇怪的梦越有帮助。”
六、《西北偏北》
还是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
阿苏点评: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亦被看作电影史上的悬疑片典范。此片也因为它“文化上、历史上、美学上”的重要价值,被选为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典藏。精神分析中俄狄浦斯情结的经典注解,也体现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成长和救赎。
七、《精神病患者》
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代表作之一。
《精神病患者》,又名《惊魂记》,采用黑白胶片和小成本电视电影的制作模式拍摄。影片公映后获得巨大成功。
阿苏点评:故事描述一名盗取公款的女郎在逃亡期间投宿于汽车旅馆,却在浴室中被精神分裂的狂人杀死。她的妹妹和男友加入警方的调查,在逐步侦查下终于揭露狂人的真相。里面涉及到恋母情结、死之本能、象征等等。后来还有三部续集,讲述这个杀人犯的历史。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八、《后窗》
又是希区柯克导演,惊悚片哦。它是理性探究“窥视”主题的代表作之一。“男人观看女性,女性则观看自己。”——约翰·博杰
阿苏点评:窥视癖(偷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窥视癖满足了人内心潜意识的需要。成为心理医生、成为摄影师或模特画家,都是偷窥本能的一种升华。人们通过视觉的隐秘偷窥来得到性的满足感,如同孩子总喜欢知道那个不能看的抽屉里到底藏着什么一样,那是多么令人激动与兴奋的一刻。
九、《雨人》
巴里·莱文森1988年执导,由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主演。
阿苏点评:浓浓的兄弟情。自闭症患者哥哥雷蒙以及弟弟查理的心理世界。电影揭开了他们童年创伤的秘密和心理防御机制,从而探究查理对雷蒙情感转变背后深沉的心理原因,看完有种悲喜交加的感受。
十、《黑天鹅》
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
阿苏点评:“两个女人呆在一起,就像在两只同一个篮子里的猫一样。”《黑天鹅》讲述了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的共生关系。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一个女孩与母亲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仇母情结)……影片也运用了拉康学派的镜像理论,幻觉、自虐在影片里随处可见。
十一、《危险方法》
大卫·科南伯格导演,凯拉·奈特莉、维戈·莫特森和迈克尔·法斯宾德等联袂出演的剧情电影。
阿苏点评:影片讲述弗洛伊德、荣格和萨宾娜的关系,以此来呈现精神分析发展初始的故事,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弗洛伊德,而是一位名叫萨宾娜·斯比因的犹太裔俄罗斯女子。作为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病人,这位女子给了两位心理学家极大的启发,却也促使荣格最终在理念上与恩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里面有精神分析初期的叛逆人物奥托格·罗斯,他弑父情结的典型代表,当时他倡导释放本我,引发巨大的争议,对荣格有一定的影响。
十二、《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2006年的德国电影,由汤姆·提克威执导。看完之后感慨不已。
阿苏点评:一个从小被遗弃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不堪的地方——鱼市场上的孩子,嗅觉超乎常人,异常灵敏,闻过一遍的香水就可以直接复制出来。童年缺失导致的人生悲剧,因为忽视和痛苦,导致同情心的丧失,快感区域上行固着在嗅觉上。主角对完美香水有强迫性追求,通过谋杀13名处女达成理想,最后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却以生命作为代价赎罪。
十三、《老男孩》
韩国导演朴赞郁拍摄的经典电影。“笑,人人陪笑;哭,独自落泪。”
阿苏点评:心理承受力低的朋友慎看,这电影虐心啊。乱伦和杀戮,精神分析永恒的主题,俄狄浦斯情结的经典表达,俄狄浦斯挖掉自己的双眼,吴大秀割掉舌头,那碎了一地的玻璃,如同破碎成无数块的心:因果、罪恶、乱伦、赎罪……一个是姐弟的乱伦之爱,一段是父女的乱伦之情。为了姐姐而复仇,设计吴大秀父女乱伦,大秀宁愿做狗也不愿意让女儿知道真相,亲手剪掉了自己的舌头,而幕后黑手李宇真在大仇得报之后开枪自杀,大秀事后找催眠师选择遗忘的方式去面对,在信里说:“纵使我是禽兽,难道我就没有资格生存吗?”影片最后的那个笑容,让人心碎。
十四、《贝壳和僧侣》
1926年的无声老电影,法国杜拉克导演,先锋派电影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故事片。时间很短,只有三十多分钟。
阿苏点评: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性无能的僧侣,他渴望得到的一个女人,恰恰是另一个人的情人。此人不断变化为传教士、将军和监狱看守同他作对。导演对主人公的性心理作了充分的探索,运用一系列非现实的画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梦幻世界,并设计许多超常的动作来刻画性压抑者的变态行为,如主人公无故打碎了酒窖里一个又一个的玻璃球,或者穿上一件拖到脚跟的大衣在大街上乱逛:暴力、杀戮、恐惧、美女不断变幻……全片没有情节,也无人物性格塑造,仅用意识流的方式去呈现,充满弗洛依德主义的潜意识迷狂的幻觉场面,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象征性地表达。
十五、《毕业生》
1967年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
阿苏点评:影片通过描写大学毕业生本恩的移情性恋爱经历,体现了恋母情结、阉割焦虑、救赎和成长等相关精神分析主题。影片最后的名曲《斯卡保罗集市》特别动人。坐在公交车上,音乐响起,好有感觉。
十六、《天地无伦》
拉里·克拉克导演。是一部反映青少年“青春残酷”的影片。
阿苏点评:一部充满着性、暴力、仇恨和爱的电影,家庭悲剧,俄狄浦斯情结的深刻呈现,性本能是人类永恒的动力和悲剧所在。人生还能更悲催些吗?一切都有希望。
十七、《美国丽人》
萨姆·门德斯导演的第72届奥斯卡金奖电影,凯文·史派西主演。
阿苏点评:影片中一个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男性心已死去,却遇到一位让其神魂颠倒的小女孩,是他女儿的同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洛丽塔情结”的真实注解,面对着死亡焦虑和生活乱麻的中年男性,通过迷恋青春女孩来重新燃烧自己,也有对女儿乱伦的投射,妻子的出轨,女儿的叛逆,最后一声枪响,原来最恨同性恋的其实就是同性恋。影片中充满了乱伦、弑父、同性恋、压抑、逃避、杀戮,拍得非常之美。
十八、《国王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由汤姆·霍珀 执导,科林·费斯、杰弗里·拉什主演的英国电影,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阿苏点评:一个国王竟然有当众讲话焦虑,无法对国民进行电台演讲,只能找心理医生来解决问题。国王为何有这样的问题呢?原来有一个苛刻高要求的爸爸,当他试图表达时,前国王说:放松、好好加油、快点!那种语气和表情,多么高压的姿态和氛围,让人死的心都有了。国王也有童年创伤,也有俄狄浦斯情结哦。不能正常言语的原因,是恐惧自己内在的弑兄和弑父情结,恐惧自己的优秀而能取代他的哥哥。当他处于愤怒生气的状况下,在骂脏话的时候,表达却非常流利。他将自己的攻击性压抑之后,表达就会出现结巴的问题。最后,在心理医生和演讲家的帮助下,国王一步步地走了出来。
十九、《吮拇指的人》
美国导演迈克·米尔斯。男主角凭此片得了柏林电影节影帝,一部温情成长的影片。
无论今年几岁,长大成人真不是件容易事!
阿苏点评:吸吮拇指代表口欲期的固着,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出现问题,在紧张焦虑的状况下退行到婴幼儿的阶段,通过吸吮手指获得安全感,其实男性的抽烟何尝不是如此呢。男主角贾斯丁17岁了还在像婴儿一样吮吸大拇指,戒不掉,周围人都要疯掉了。基努里维斯做心理医生哦,涉及到青春期少年的成长困惑和过程,揭示青少年心理问题中的家庭原因对其的影响。有点小温馨,看的时候会很有共鸣哦。“因为人们都讨厌问题,为解决问题人们都在寻找完美解决方案,但实际上没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没有答案的状态下生活,带着问题生活和面对,这个选择怎么样?
二十、《钢琴教师》
法国电影,迈克尔·哈内克导演,此片有风险,要看需谨慎,耶内里克的名作。
阿苏点评:此片与《黑天鹅》有得一拼。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总是一段扯不清的心理痛苦纠缠。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严苛的钳制下,心灵是如何被扭曲,情爱是如何被变异的。被压抑和禁止的东西总是对人有过度的吸引力,女钢琴教师和英俊年轻的男学生来了一场虐恋,在母亲的面前毁灭自己(殴打的那一幕)。遭到男主角无情的抛弃,影片最后一个孤独眺望的女人用刀深深地插进自己的胸口,独自离去。
二十一、《毁灭》(又名《烈火情人》)
法国路易·马勒导演,是欧洲电影的绝美之作。
阿苏点评:讲述父亲、儿子和儿媳三角关系。将一部直面人类最大的禁忌——乱伦的影片拍得如此精美、如此震撼。在罪与罚、痛与快之间体现一种心灵的裂变,并为这种裂变寻求到有意识的,更多的是潜意识的,也就是人称其为人的心理依据。
二十二、《一条安达鲁狗》(1929)
大师路易斯·布努艾尔的超现实主义影片。
阿苏点评:根据佛洛依德梦的解析的象征理论拍摄出来的无意识流电影。它是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中出现的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一部代表作。影片无任何情节,只有一组组无逻辑无理性的镜头,以及奇特怪诞形象的不谐调接合:男人想去拥抱他渴望的女人,却被系着南瓜的长绳绊住。从手心的洞中爬出的蚂蚁,一只死驴血淋淋地堆在钢琴上,一个男人拿着一把剃刀割裂女人的眼球…
二十三、《致命ID》
《致命ID》是美国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推出的一部以杀人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惊悚剧情电影,由约翰·库萨克、雷·利奥塔和阿曼达·皮特主演。
阿苏点评:一个童年受过巨大的心理创伤的罪犯,在汽车旅馆残忍地杀害了6个人。他的头脑里存在着10个不同的人格:一个不知道生命意义的警察、一个想退休的妓女、一个杀害警察的罪犯假冒警察、另一个罪犯、假扮旅馆老板的小偷、理想化的女性大明星、机械木讷听话的父亲、性格暴躁的母亲、一对情绪激动的情侣、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10个人格在幻想的汽车旅馆里互相残杀,只剩下一个人格存在,最后的结局让你大吃一惊。
童年的创伤让人的性格扭曲,内在的负罪感、痛苦冲突、无法直面自己的感受,导致人格的分裂和分化,成年后的杀戮。没有重新还原的治疗往往都是无效的,内在创伤的修复不只是人格的整合,而是人格的重建,否则都是沙上建房子。“当我走上楼梯,我看到一个不在那里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
二十四、《提线木偶》
韩国导演权英乐的作品。
阿苏点评:我们是潜意识的提线木偶,也可能是他人的提线木偶。男主角任志勋是一个精神科医生,利用催眠进行治疗。女主角贤贞是他的好朋友的女朋友,一个提线木偶师,看似温柔娴淑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控制欲极强,残忍杀戮的人格。
影片在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进行,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交替出现,底层的创伤没有得到治疗,男主角的嫉妒占有控制欲出现后,通过催眠占有女主角,在咨询关系中发生性关系,让贤贞成为他的性奴隶,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的表现。贤贞对于亲密的恐惧、依恋的渴求和性的需求被严重压抑着,当全身心奉献而被抛弃后,重演了原生家庭的悲剧,内在阴暗的人格出现,通过杀戮完成控制。
二十五、《洛丽塔》(也名《一树梨花压海棠》)
1962年出品的电影,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Kubrick)执导,改编自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在1955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洛丽塔。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后来1997年又重新拍了一遍。
阿苏点评:萝莉一词原型就是来源于此片。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它的悲剧深渊乃是源于——“欲望”。在所有涉及色情的语言之下,是作者关于“欲望”主题的严肃叙事。男性的中年危机,通过追求少女来得到生命的活力,在乱伦的驱使下变相地谋杀了妻子,最后女孩却与另一个中年男人合谋逃离了继父的控制,引发一系列悲剧。
文:苏剑锋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⑸ 电影《Inside man》(中文名《局内人》)中,有一个胸部很正点的女劫匪,这个演员叫什么有资料吗
中文名:茱迪·福斯特
英文名:Jodie Foster
出生地:美国加州
〔教 育〕:耶鲁大学文学院
在好莱坞的历史上,年纪幼小却极赋表演天才的童星不乏其人,然而大浪淘沙,这些神童最终能成就一番 事业的,成长为影界明星的又寥若晨星。但是朱迪福 斯特(Jodie Foster)却正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
1962年11月19日,朱迪·福斯特出生于美国洛杉矶,她从小就表现出一种惊人的表演天赋。三岁开始拍广告 七岁时就已开始向好莱坞电影界进军。在影片《拿破仑 和萨曼莎》中客串一个小公主的角色,一举成为令人喜 爱的童星。异常聪颖的朱迪显得比她同龄的女孩成熟许多,因而在影片中她总是扮演一些心理阴暗或者黑社会 中、社会下层的坏女人形象。
在《白房子的少女》中, 她扮演一个有恋父情结的少女,把父亲当作梦想中的情 人;在《都市故事》中她扮演了一个淫秽、下流、煽情 的妓院老板;在《陋巷中的女孩》(《The Little girl who lices down the lane》1976)中她又成了阴险、凶残的女杀手。最为出名的是同年在《出租汽车司机》中 扮演一个只有十二岁的雏妓,吸毒、酗酒,穿着超短裙 在大街上拉客,后来多亏出租汽车司机相救才免遭黑社 会杀害。(《TAXI DRIVER》1976)。朱迪出色地把她的 心灵矛盾与绝望充分展露出来,她对角色性格的准确把 握令导演大为赞赏。她因这一角色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 配角提名。虽然没有夺冠,但这一成绩已让世界震惊, 被公众誉为“奥斯卡的小公主”。 在拍电影的同时,朱迪没有忘记学习。她考上了耶 鲁大学主修文学,深厚的文学功底为她的演艺生涯增添 了不少帮助,特别是当后来朱迪自编自导电影时。1985 年,朱迪大学毕业,她到好莱坞一心寻求事业的发展, “得到奥斯卡奖”成为她事业追求的目标。在拍了《奥 哈拉的妻子》、《贝多拉的秘密》、《五个角落》(《 Five corners》1988)、《催眠术》、《贼屋》、《回 头是岸》后,她主演了当时最具有震惊性的影片《被告 》(《The accused》1988)。她扮演一位在强暴轮奸后 的女招待如何面对现实,找回失去的人格与自尊,与恶 势力坚决斗争的女性。这个角色难度极大,但又必须承 受很大的精神压力。朱迪把自己融入角色之中,成功地 表演令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同情与愤懑。朱迪终于因此获 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金像。但她并未因此而停步。
仅仅在两三年后,朱迪梅开二度,在《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中改变戏路饰演 了一位排除内心阴影,最终擒获凶手的巾帼英雄,再次 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紧随其后,朱迪百尺竿头,更 进一步,1991年她自导自演了《神童泰德》(《Little man TATE》)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1992年她主演了伍迪·艾伦的《Shadows and fog 》,1993年一直出演严肃电影的朱迪开始了对喜剧片的 尝试,在《超级王牌》(《Maverick》)中饰演一个胸 怀大志的扑克牌高手,以其机智的幽默让观众再次倾倒。 1994年,她出演了《Maverick》和《大地的女儿——奈 尔》(《Nell》),后一部影片中,她饰演了一个与世 隔绝的纯真少女,在好莱坞弱智残疾人题材影片中独树 一帜,广受好评。
朱迪·福斯特的主要作品年表
- 2002 - Panic Room - 战栗空间
- 1999 - Anna and the King - 安娜与国王
- 1997 - Contact - 接触未来
- 1994 - Maverick - 赌侠马华力(超级王牌)
- 1994 - Nell - 妮尔的芳心(大地的女儿)
- 1993 - It Was a Wonderful Life -
- 1993 - Sommersby - 似是故人来(男儿本色)
- 1992 - Shadows and Fog -
- 1991 - Little Man Tate - 锦绣童年
- 1991 - Silence of the Lambs, The - 沉默羔羊
- 1988 - Accused, The - 被告(暴劫梨花)
- 1988 - Get Shorty - 黑道当家
- 1976 - Taxi Driver - 出租汽车司机
参考资料:中国网
⑹ 电影《登堂入室》主要讲什么啊没看懂,感觉乱七八糟的
弗朗索瓦·欧容的《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是一部颇有余味曼妙多姿的影片,它虚实结合,充满隐喻,将电影表现和文字创作巧妙的融合,电影因文学因素而充满内涵,片中的文学创作又因电影的表述形式而充满生动的魅力。同时,影片又包含着一些禁忌因子,丰满的亲历或间接的“阅读”不断挑战着片中人欲望和道德的底线,不论窥视与探究,还是幻想与体验,欧容将偷窥文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衔接在一处,营造出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的迷人氛围,入选欧洲年度最佳电影之一,不是没有道理。
影片改编自西班牙的舞台剧《最后一排的男孩》,在光影化的过程中,欧容不菲的导演功力让该片始终呈现出游刃有余的高端气质,至少欧容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他将一个看似晦涩呆板的学业故事呈现得有滋有味,并让故事乃至片中嵌套的故事推进的颇具层次感,而且每个层次又并非扁平的,它复杂而富有变化,令观众在观影时感到一种丰沛的流畅感,非常过瘾。而片中人物属性的变化也颇值得玩味,讲故事的人既是创作者,也可能成为故事中的人,而原本应该旁观的“读者”之一,因身为文学教师又有创作情愫的缘故,也参与到这离奇的创作中,甚至为了引发所谓的进展或冲突而不惜突破职业底线。
没有什么比窥探别人的私生活更能激发人类好奇心的隐秘面了,如果仅仅将该片当作是一部反映偷窥与写作的影片,那就有点委屈该片了,菲利普.普尔曼说过:“最好的故事都是这样的:它对于孩子来说太简单,而对于成人来说却太复杂。”片中明暗交织的内容有很多,如明显的,乏爱少年的恋母情结、恋父情结,狂热的文学创作对个人行为的异变。再如相对明显的,两个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对比和解析,都处在转变的当头,女方均处在从属的被忽视的境地,其结果是一个维系,一个解体。而法文老师吉尔曼先生想要一个儿子的诉求,虽看似不那么强烈,实则在剧情推进中有所表达,至于所谓的同性情结以及片尾的情感走向,则是开放式的,随想由己。
饰演吉尔曼先生的法布莱斯·鲁奇尼演出了这位不得志的作家在从事中学教职时的乖僻和隐藏的秉性。片中说“因为他天分不够,所以才乖僻”,实质上,他也属孤芳自赏、以自我为中心的类型,同时,他又有可爱风趣的一面,特别在抨击统一校服和批改学生们写的烂周记的时候。而数学好的学生克劳德在周记中展现出的天分,让吉尔曼先生在无望无聊中觅得了一丝希望,点亮了他那沉寂潜伏着的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当狂热替代了残存不多的理性时,教职人员的道德规范似乎已不那么具有约束力。
恩斯特·乌默埃饰演的学生克劳德,嘴角总有那么一丝邪笑,他从窥视幻想到登堂入室到同学拉斐尔家里,显示着一个特殊少年的心机和情感怪癖。影片在他身上也体现出了文理科的协调统一性,他数学好,他理性,同时他有出色的文学天赋,他感性,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善于观察,善于构想,并善于利于自己的优点,他知道如何利用人们的好奇心来逐步掌控他们。克劳德曾一度为文学所伤,认为“数学至少永远不会叫人失望”,但他也能任灵感在纸上飞跃,写出“纵然光着脚,雨水也无法跳舞”的句子。有趣的是,克劳德是以辅导数学为由进入拉斐尔家的,而他又以这样一个理性的入口做出了故事创作这样的感性事来。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在片中的自如表现让该片的表演在整体上显得均衡适宜,她饰演了吉尔曼的妻子珍妮,而这个看似有事业又独立的中产阶级女性的境况其实堪比拉斐尔的母亲、那个整日在家里琢磨着怎么装饰居室的艾斯特,作为周记的另一个阅读者,珍妮通过窥视艾斯特的生活看到了自己,当别有用心的克劳德告诉她艾斯特一家得以继续维系的因由时,珍妮痛了,也彻底醒了。
片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如何写作的妙语,如,“要暴露一个人的负面很容易,当你带着高人一等的心态,自然就会挖苦你的角色,在写作中最难的,是无声无息地接近你的角色,不做任何前提,不做任何判断。”再如,“文学就是记录生活的真实。我们总有办法登堂入室,进入别人的生活。”
片尾文学创作之路的继续,让人喜忧参半,如此的收尾让人想起片中吉尔曼老师的话:“好的情节就是平淡不惊的推进,然后戛然而止。”而师徒两人面对着一座公寓,猜测着架构着讲述着每个窗子背后故事的情形,令人想起芭芭拉·格里祖蒂·哈里森的话:“世上的一切行为,最初都源自构想。”倘若没有构想,便不会出现这么一部戏了。
⑺ 高智商小萝莉的恋父情结,没想到这么变态是什么电影
孤儿怨
《孤儿怨》是由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惊悚恐怖片,影片由佐米·希尔拉执导,伊莎贝尔·福尔曼、维拉·法梅加、彼得·萨斯加德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对夫妇收养了一个看似天真可爱的9岁小女孩,而女孩身上暗藏着的巨大隐秘却近乎导致他们家破人亡的故事。
⑻ 一部电影的名字
片名:超完美男人
英文名:The Perfect Man
编剧:吉纳·温德考斯 Gina Wendkos
导演:马克·罗萨姆 Mark Rosman
主演:希拉里·达芙 Hilary Duff
海瑟·洛克莱尔
Heather Locklear
克里斯·诺茨 Chris Noth
迈克·奥麦雷 Mike O'Malley
本·费德曼Ben Feldman
类型:喜剧/浪漫
分级:PG(某些轻微暗示)
片长:96分钟
院线:2085家影院
发行:环球电影公司 Universal Pictures
开镜日期:2004年4月29日
上映日期:2005年6月17日(美国)
剧情简介:
单从一个方面来讲,简恩(海瑟•洛克莱尔 饰)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独立抚养了少女霍莉(希拉里•多芙 饰)和她的妹妹,她让整个家庭充满温馨的气氛,大家融洽相处,患难与共。但就在这时,一个意外闯入的超完美男人打破了整个家庭的平静。
对霍莉来说,她的单身妈妈的约会习惯是相当难以理解的:她总是为了爱情疲于奔命,上一次遭遇失恋后她盲目地选择个二流家伙,在难以遏制的激情浪漫之后,她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遭遇分手的打击。伤心的她带着霍莉姐妹马上搬到下一个城市,希望在这里能有个更好对象等着自己。
霍莉看不顺眼妈妈的糟糕选择,同时也意识到只有让妈妈在当地找到顺心的男友,才能让整个家庭都安定下来。而她也非常渴望能够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活,进而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男朋友,在学校舞会上邀请自己成为他的舞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为了能够让妈妈认识到自己的出色,并且不再为那些糟糕的选择而伤心,最终将她送上幸福的爱情之路并为整个家庭带来稳定,霍莉想出了一个叫做“超完美男人”的计划,去构造一个虚构的男人去培养母亲已经快要崩溃的自信。
这个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但简恩似乎已经开始被这个虚构的男人吸引住了,但此时她也遇到了现实中真正的追求者兰尼(迈克•奥麦雷 饰),霍莉不得不将它继续下去,她从自己的朋友那里借来了充满魅力英俊潇洒的叔叔,本(克里斯•诺茨 饰),让他充当那些充满爱意的E-MAIL,便条和礼物的主人,“超完美男人”计划进行得越来越完美,它似乎真地要给霍莉的母亲带来了一个超完美男人……
卡森·克莱斯利Carson Kres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