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找电影
禁片《我唾弃你的坟墓》i spit on your grave (1978年首映)
禁片《切肤之爱》oodishon (audition) (2000年首映)
禁片《迷上瘾》 requiem for a dream (2000年首映)
禁片《杀人不分左右》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 (1972年首映)
禁片《魔法圣婴》the baby of m?con (1993年首映)
禁片《感官世界》 ai no corrida (in the realm of the senses) (1976年首映)
禁片《罗马帝国艳情史》caligola (1979年首映)
禁片《不可撤消》 irréversible (2002年首映)
禁片《下水道的美人鱼》
禁片《索多玛的120天》
禁片《操我》
《困惑的浪漫》
《罗曼史》
《地狱解剖》
《爱情的限度》
禁片《九首歌》
《纳粹疯淫史》
《肉体的恶魔》
《解放的潘多拉》
《铁男》
《杀手阿一》
《梦想家》
《姐妹情色》
《人食人实录》
《春的森林》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粉红色的火烈鸟》
~~~~~~~~~~~~~~~~~~~~~~~~~~~~~~~~~~~~~~~~~~~~~~~~~~~~~~~~~~~~~~~~~~~~~~
传说是10大禁片 其实不止
㈡ 世界十大禁歌是什么十大禁片又是什么拜托各位了 3Q
第十名 李玟《sogood》 这首遭禁播的《sogood》出自于李玟2005年《exposed》的专辑,李玟为此新专辑拍了三个MV,每个都是肉搏出位,以《sogood》最为凸显。她在《sogood》MV内以BraTop及一条迷你三角裤的性感打扮上阵,再加上诱人舞步,更让她在MV中使出浑身解数,躺在床上扭腰摆臀、呻吟自摸,尺度相当大胆,看得人血脉沸腾。李玟笑言正是想要令人有喷鼻血之感,男友Bruce看了之后也大赞“Sogood!” 李玫透漏,在《SoGood》MV内,为了营造一个女人要如何令男人流鼻血的热辣镜头,起初导演只要求她只用乳贴,并非全裸上阵。然而Coco无法接受这个安排,最终导演改变主意,改穿肉色的比基尼;不过因为担心走光,Coco先行贴上乳贴,而后才扭动腰肢跳舞来拍摄。经过导演加入灯光效果,结果拍出来就好象没有穿衣服一样,对她来说,今次可说是最大胆的一次,就连她自己看回MV时,也忍不住尴尬得面红起来。 第九名 christinaaguilera《Dirrty》 ChristinaAguilera的这首单曲《Dirrty》真是令人咋舌,在音乐MTV中,克里斯蒂娜打扮成一位女拳击手,身穿红色性感皮制短裤、比基尼,还与另一位选手演出对打。克里斯蒂娜舞技性感泼辣、气势咄咄逼人,果然和当年她只小露肚脐的清纯式感觉大不相同。克里斯蒂娜这次也很诚实地告诉乐迷,其实她对正常且保守的形象感到很厌烦,因为那个样子非常不像她自己。 第八名 第七支:圣女天团《Stop!Stop!Stop》 不说你不知道,蔡依林『城堡』专辑中的「LoveLoveLove」,正是翻唱自俄罗斯叁人女子团体-圣女天团(NuVirgos)的首支主打歌「Stop!Stop!Stop!」。不同於蔡依林的可爱风情,圣女天团在原曲MV中,可是从每一根头发到每一片脚指甲、从骨子里每一枚DNA到脸上每一个毛细孔,都骚到最高点呢!没有看过圣女天团首支主打歌「StopStopStop」MV的人,也许很难体会叁位团员Anya、Vera和Nadya的媚有多狠!这麽说吧,看过她们MV的人,从头到尾眼中都只有她们叁人,姣好身材不停舞动的身影。 2003年俄罗斯最受欢迎团体",曾创造12白金唱片的销售佳绩,并创下了每35分钟就被音乐电视台播出一次MV的纪录。在日本也缔造了有史以来新人首周专辑销售最高纪录。美国告示牌杂志的姐妹刊物《Music&Media》大力推崇NuVirgos将是最有希望于国际间脱颖而出的俄罗斯团体 第七名 麦当娜《AmericanLife>》 AmericanLife专辑同名单曲,据称“反战”,歌词的确有所反省,但也是泛指,并不明确。要说争议性,估计多半也只是那个最终禁播(是Madonna自己禁的,不是美国政府)的MV了,可问题是:这到底是货真价实的反战还只是作秀?我个人的感觉,Madonna对于反战的诚意十分有限,倒是炒作的本事日渐精进,已到了独步天下的程度了。听过整张专辑之后,这首歌算是素质不错的!不管怎么说,勇气还算是可嘉。 第六名 布兰妮《Toxic》 小甜甜布兰妮在“Toxic”(中毒)中,全身光溜溜,重点部位仅以闪闪发光的钻石遮掩!此次小甜甜布兰妮(BRITNEYSpears)抛弃了以往清纯的学生妹形象,大胆暴露,不惜全裸上阵。她还一人分饰数角,有空姐、色诱者和性感女妖等,与影星马丁-汉德森三位异性激情相吻。歌曲本身也极具可听度. 第五名 麦当娜〈DieAnotherDay〉 这支MTV之所以被禁播,是因为里面的暴力成分偏多,麦当娜扮演的是一个女犯人,面对着种种拷打,她都丝毫没有屈服,最后终于历尽磨难逃出魔爪,MTV结尾酷似007的感觉,强烈推荐给大家! 第四名 迈克尔杰克逊 这首歌是一首反对种族歧视的歌曲,歌中提到了罗斯福总统,伟大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其中一段歌词极为经典,“告诉我什么降临到了我的生活,我有一个妻子与两个孩子正深深爱着我,但我已成了警察野蛮行为的受害者,我早厌倦了一直被当作仇恨的牺牲品,你们口口声声说为了上帝的利益,却使我失去了自尊,但我在期待上帝实现他的诺言,还我自由!MTV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我们所看到的在巴西贫民区千人打鼓的场面,另一版本的MTV描绘的是在监狱里的场景.监狱版因为揭露了大量的现实镜头在多国被禁播. 第三名 HotActionCop〈FeverForTheFlava〉 FeverfortheFlava,这支MV更是红极一时.MV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性暗示镜头故遭禁播.但网上还是流传甚广的.直到现在只要看到“第二部全球禁播”的字样,必定是FeverfortheFlava玩儿的很拽! 第二名 MichaelJackson〈Thriller〉 这是世界级歌王MichaelJackson黑人时期的一部作品,当时推出这部MTV的时候,可以说是带动世界音乐的一场革命,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很多人埋冤MTV过于暴力,不应该出版发行.但结果是为他带来了至高的荣誉. 第一名 RobbieWilliams〈rockdj〉 这支MV是全球禁播,歌曲和MV一样的精彩.这个mv主要的高潮在后半部分,当robbiewilliams在勾引rockdj一再失败之后(脱衣--到性感文身--到性感内裤:在关键地方绣着一只老虎,可能是想它能够虎虎生威吧再最后--全裸,当然是打了马赛克的)robbiewilliams开始脱皮,露出了血红色的肌肉人。然后就是把肌肉一块一块的扔掉,最后终于打动了rockdj,她走下来和骨头先生跳舞。 世界十大禁片! http://ke..com/view/625905.htm
㈢ 九首歌电影下载
http://221.214.42.125/dslxj/新电影2/九首歌.rmvb
此链接需全部复制后,才可进入到迅雷下载。
并且电影只有一个小时,此外我还没见过全部的呢
㈣ 问一个电影的名字 好像是俄罗斯的一部影片 说的是主人公遭受各种虐待
索多玛120天
《索多玛120天》(意大利语:Salò o le 120 giornate di Sodoma )是意大利导演皮尔·保罗·帕索里尼根据萨德侯爵所著小说《索多玛的一百二十天或放纵学校》改编拍摄而成的电影作品。帕索里尼将原著中的故事发生地点从18世纪瑞士山中城堡换成了20世纪二战末期临近崩溃的意大利北部出现的萨罗共和国。这个故事对现代权力和个人的关系、消费性社会的一种隐喻。电影的段落构成借用了但丁的《神曲》,分为“地狱之门”、“变态地狱”、“粪尿地狱”和“血的地狱”四章,该片被称为世界十大禁片之首,但总被排在最后。
㈤ 导演迈克尔·温特伯顿都拍摄过哪些极端大尺度的电影
迈克尔·温特伯顿是个神奇的导演和编剧,他前脚可以创作出像《九首歌》这样的情欲片,后脚就可以拍出严肃、正经的战争电影。他拍摄过很多经典作品,观众们认为他是最厉害的导演,可是他也拍过很多大尺度电影,受到观众们的辱骂。他拍摄的大尺度电影有很多,比如说《九首歌》、《心中的杀手》、《激情意外》等。
3、《激情意外》
这部电影是以爱情为主线的犯罪、剧情、音乐片,里面的故事跌宕起伏,时常也会出现大尺度的画面。本来大家相安无事的生活,一直到Martin出现,这样平和的状态被打破。这部电影的尺度比不上前两部,但是内容还是很不错的,值得一看。
㈥ 喜剧电影【斯大林之死】现在在国内是不是禁片了
国内没有引进
超级好笑的喜剧电影《斯大林之死》被定级为18岁以下禁止观看,在俄罗斯举行了试映之后,俄罗斯文化部强制将影片公映日期推迟,并且重新检查是否违反俄罗斯法律。
㈦ 看看俄罗斯世界的电影五百字
俄国1908年始有电影,第一批艺术片出现于1916年,1919年列宁签署电影国有化法令,这是苏联电影事业的开端。
国内战争年代占据苏联银幕中心的是新闻纪录片,主要反映红军的英勇战斗和工农群众的业绩。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电影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拍摄反映革命历史和苏联现实的新影片。1925年,谢.米.爱森斯坦(1898~1948)导演了无声影片《战舰波将金》,歌颂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电影历史上首次采用了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被称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的优秀影片有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母亲》、《土地》等。 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的转折点,苏联的一批作家开始创作电影剧本,作曲家开始为电影谱曲,戏剧演员转而从影。20年代电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辑、节奏和群众场面上,30年代则转向剧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运用语言、音乐、歌唱、音响等表现手法。苏联第一批有声影片中较好的有《迎展计划》和首次搬上银幕的古典戏剧名著《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的根据富尔曼诺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夏伯阳》,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继该影片后出现了一系列较好的革命历史影片,有《马克辛三部曲》、《波罗的海代表》、《肖尔斯》、《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宁的形象连续出现在银幕上,这是苏联电影艺术的一项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和《带枪的人》等。
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苏联电影在主题、体裁和风格方面趋于多样化。有描写历史活动家的大型史诗影片《彼得大帝》、《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当代生活的《政治委员》、《灿烂的生活》等。此外,还拍摄了一些动画片、喜剧片、纪录片和科普片。 卫国战争年代用以鼓舞战斗士气的电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间共拍摄了489部新闻纪录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著名的艺术片有《区委书记》、《她在保卫祖国》、《虹》、《卓娅》等。战争年代还创造了文献纪录电影形式,纪录下了从德国法西斯入侵到他们彻底失败的许多重大事件。这类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战后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卫军》、《易北河会师》、《乡村女教师》、《西伯利亚交响曲》等,反映卫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回顾重要的历史事件,表达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传记片在战后的苏联电影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尔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战前苏联已有彩色片,战后进一步提高了色彩技术,并在完善立体声、环幕电影和全景电影技术方面取得进展,1955年苏联拍摄了第一批宽银幕影片,立体影片。
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拍摄了不少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的思想艺术倾向几经变化。50年代着重表现下级官兵的战壕生活;战争中人们的悲剧性命运和表现战时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导演的《士兵之歌》,邦达尔丘克根据肖洛霍夫同名小说自导自演的《一个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导演的《雁南飞》等。60年代以后逐渐转向表现苏联官兵的英雄行为,并把激烈的战斗和前线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影片着力表现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关键时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这也是70年代战争题材的影片的鲜明特性之一。这方面著名的影片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血》等。70年代战争片的另一特征是展现战争全景,对反法西斯的历史进程进行客观的概述。奥泽罗夫导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诗片,它从苏、德两军统帅写到普通战士、从苏军开始反攻写到德军全军覆灭,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献性故事片。类似的影片还有《围困》(原着恰科夫斯基、导演叶尔绍夫)。80年代初问世的战争片,如《胜利》、《岸》(原着邦达列夫,导演阿洛夫、纳乌莫夫)具有更加强烈的政治色彩。他们把过去的战争同当代苏联的对外政策联系起来,涉及到诸如战争与和平、东西方缓和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另外,根据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导演邦达尔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现当代生活的影片题材广阔、形式多样,道德题材影片有《湖畔》、《热爱人》、《红莓》、《稻草人》、《怀恋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红莓》展现了一个刑满释放人员重新做人却遭黑社会杀害的经历,在苏联评论界引起了长时间的讨论。根据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受到观众的欢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编自导的影片《有这样一个青年》获全苏电影节嘉奖和第16届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克金狮奖”。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曾获奥斯卡金像奖。生产题材的影片有《最热的一个月》、《奖金》等。
苏联的电影工作者注重将国内外的文学名著搬上银幕。苏联银幕上的文学名著优秀影片有科静采夫导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凯维奇导演的《奥赛罗》、罗沙里导演的《苦难的历程》、谢.阿.格拉西莫夫导演的《静静的顿河》、扎希尔导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亚.培利耶夫导演的《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库利让诺夫导演的《罪与罚》等。
戈尔巴乔夫时期放宽了文化限制,电影界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⑴出现反对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格鲁吉亚电影制片厂摄制、坚吉兹.阿布拉泽导演的影片《忏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电视纪录片《再揭露》。⑵重新审查过去发行的影片。苏联影协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近20年来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导演的《垂死挣扎》等影片。在赫鲁晓夫时期曾轰动一时,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于1987年在中央电视台播映。1971年摄制的影片《途中考验》(根据尤.格尔曼的小说《“祝贺新年”行动》改编,阿.格尔曼导演),1986年开禁。同时,苏联政府以个别情节“严重失实”为由,把《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其他9部电影列为禁片,不得在影院、电视台播映。⑶放宽进口电影的标准,过去被严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苏联导演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的作品《乡愁》和《牺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开禁了许多影片外,随着国家对电影监控的取消,出产影片数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绘社会的阴暗面并充斥着暴力与色情。这类影片有《克莱采奏鸣曲》(1987,施维策尔导演),《小维拉》(1988, B.B.皮丘尔导演),《仆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导演),《衰弱综合症》(1989,穆拉托娃导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维约夫导演)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产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维奇内导演),《太阳灼人》(1994,米哈尔科夫导演),《高加索的俘虏》(1996,C.博德罗夫导演)。
苏联有电影从业人员30万人,电影制片厂39个,其中拍摄故事片的制片厂19个。苏联设有国家电影委员会,负责领导电影事业。1965年成立的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是电影艺术工作者的专业联合组织。苏联从1958年起以举办全苏电影节的形式展映所有制片厂的影片。 苏联电影从《战舰波将金》开始登上国际影坛,30年代以后经常参加戛纳、卡洛维伐利、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屡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苏联电影在134个国家上映,在世界影坛上享有盛誉。从1959年开始隔年举行一次莫斯科电影节,放映来自五六十个国家的几百部影片。80年代,苏联每年摄制故事片约150部,电视片约100多部,科普片约1000多部,动画片约130部。
俄罗斯的电影产业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电影制片厂”、“高尔基儿童与青年中心电影制片厂”、“联盟木偶电影制片厂”、“中央科学电影制片厂”。在圣彼得堡的有“列宁电影制片厂”、“文献和科普电影制片厂”、在叶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电影制片厂。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电影业陷入了困境。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的10多年间,俄罗斯电影业发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摄430部电影,而1996年产量仅为26部。近年来影片产量有所回升。进口影片,尤其是美国影片占据着俄罗斯的市场。以1995年为例,俄罗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国电影就占了111部。
近几年来,俄罗斯大力加强对国产电影的扶植,通过了《电影法》,为发展“民族电影”铺平了道路。从政府组织机构上也进行了调整:撤销了主管电影的电影委员会,电影归文化部管理;政府设专项电影基金;制片厂设备得到更新;电影院逐步改建,采用最新的放映设备;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改为一年一次,并且由政府拨款资助。俄罗斯电影正在逐渐走出困境。
近两年最新拍摄的《战争》、《小狗与流浪儿》、《他妻子的日记》、《布谷鸟》、《情人》、《致艾丽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发展水准,反映俄罗斯现代社会和民俗风情。
《西伯利亚理发师》以1885~1905年沙皇俄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凄婉美丽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罗斯各界观众的喜爱。该片导演尼.米哈尔科夫拍摄的《太阳灼人》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谢尔盖.索洛维约夫(1944~)1968年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学院导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过后一百天》(1973年,获第2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救生员》(1979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温柔年华》(2001年)以苏联解体前后15年的生活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种种际遇。
近年来,俄罗斯私营电影公司发展迅速,私人资本投资于电影业,完全进行商业化运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罗曼诺夫王朝》(1997年,潘菲罗夫导演)、《小偷》(1997年,巴维尔.朱赫莱导演)、《聋者之国》(1998年,瓦.塔达洛夫斯基导演)、《伏罗希洛夫的枪手》(1999年,斯.加沃罗辛导演)、《宝马》(2003年,彼.布斯洛夫导演)等。
动作片的数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达尼拉从部队复员后来到圣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职业杀手,故事在俄美两国展开,以当代为背景。这是俄罗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动作片模式拍摄的电影。
阿.罗果什金从1995年到2000年这五年中,连续拍了三部以俄罗斯民俗为背景的喜剧片──《民族狩猎的特点》(1995年)、《民族捕鱼的特点》(1998年)、《冬日民族狩猎的特征》(2000年)。
2003年,俄罗斯年轻导演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的导演处女作《回归》夺得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回归》描写的是一对兄弟如何面对1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突然归来的故事。这部影片的获奖对俄罗斯电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40年来俄罗斯电影首次获此殊荣。此前,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伊万的童年》和尼.米哈尔科夫的《库伦》分别于1962年和1991年赢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
近年来,战争题材的影片不仅把镜头对准50年前的那场大战,譬如阿.罗果什金的《布谷鸟》(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影片中的三个主人公语言不通,最后却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罗果什金导演)、《战争》(2002年,阿.巴兰巴诺夫导演)以最近的车臣战争为背景,直接反映了内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幸。
历史题材的《小牛犊》(2001年,亚.索库洛夫导演)描述列宁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对列宁的形象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故事片《寡头》(2002年,巴.鲁金导演)反映俄罗斯近20年暴富起来的人及其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
总体而言,近年来随着经济情况的改善,俄罗斯电影的数量与质量在不断提高,电影业正在逐步走出困境。